⑴ 長壽的秘訣在哪裡
1.作息規律
睡眠的重要性在於能讓體內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並正常的進行更新修復,這是人們能夠恢復精神的重要前提,長壽老人們就是知道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所以他們該睡覺時絕不熬夜,總是富有精神且健康長壽。
2.合理飲食
消化系統雖具有很強的消化食物能力,但它仍然是脆弱的器官之一,平時進食過多三高食物或不規律進食都會損傷胃腸健康並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長壽老人們就很注重健康飲食且不會挑食,清楚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懂得節制而不會暴飲暴食,通過合理的飲食習慣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3.堅持運動
久坐不動的危害在於損傷陽氣並阻礙氣血運行,久而久之就會損傷器官和擾亂機體正常運作,最終引發各種疾病,長壽老人會通過堅持運動的方式讓自己保持活力,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血循並增強抗病能力,幫助預防痴呆和心腦血管疾病,有效的延緩衰老的速度。
4.排便正常
器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尤其上了年紀後胃腸消化吸收能力大不如前,如果不及時調理就會有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長壽老人就會及時糾正這些問題,通過飲食和運動等方式來促進排便,避免毒素的堆積,讓自己身體更輕松而有利於長壽。
⑵ 長壽的秘決
1、 有個人很想長壽,所以他去請教醫生長壽秘訣,醫生說第一不好色,第二不喝酒,第三不吃肉。他說他即不好色又不喝酒吃肉,醫生就問:「那你要活那麼久干什麼?」
2、蒲傳正到杭州後,有個講天文和陰陽災異的方士請求謁見。這方士已90歲,但還是童顏,一點也沒有老的感覺。蒲傳正就向他討教長壽之方。方士說:「我也沒有什麼長壽秘訣,平時飲食樣樣吃,不忌口,只是不近女色。」蒲傳正低頭沉思,好一會才說:「像你這樣,就算活了千歲,又有何益!」
3、記者問一位80高齡的老人:「您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老人
「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三不亂發脾氣。」
記者又問:「聽說你哥也是這樣做的,但他為什麼60歲就去世了?」
老人
「那是他堅持得不夠久。」
這時,隔壁傳來摔玻璃瓶的聲音。
記者趕緊問:「發生什麼事了?」
老人答到:「不用緊張,那是我的父親,他一找不到煙抽就會砸酒瓶!
我找了一些類似的笑話,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⑶ 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長壽秘訣有很多,關鍵是要堅持!如果不能堅持,什麼都是扯談。
1,合理飲食
養生學家和營養學家通過大量調查發現,各國長壽老人都十分注重日常飲食。如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夫婦倆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鍾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表明,要想長壽,一方面要盡量減少食物攝入總量;另一方面,要多吃果蔬、谷
類和高纖維食品,選擇無脂或低脂奶製品,多吃鮮魚和雞蛋。
2,堅持運動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話雖誇張,但至少說明運動與長壽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研究顯示,慢跑是一項非常有益健康長壽的運動。而英國的老年人還要在這個「慢跑」前面再加上一個定語,那就是「赤足」。赤足慢跑可以按摩腳下穴位,從而提高身體各項機能。
3,心態平和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700多名百歲老人進行的為期3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心胸寬廣,樂觀豁達是他們為人處世的共同點。這也正是他們長壽的秘訣:沒有「隔夜愁」,一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生活態度。而心理學家則把人的性格分為A、B、C、D四種類型:其中,A型性格的人爭強好勝,生活壓力大,容易緊張、激動,他們患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3倍;C型性格的人不擅交際,總是忍氣吞聲,壓抑情緒,這樣的人容易得癌症;D型性格又稱「憂郁人格」,這種性格的人常常消極厭世和悲傷孤獨,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而「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則是典型B型性格的人。他們安於現狀,知足常樂,有張有弛,心無愁事。這類人進入「壽星」行列的幾率最高。
4,最簡單的長壽秘訣就是使用百齡枕。
⑷ 她是最長壽的女道士,健康活到118歲,整理遺物時發現長壽秘訣,是什麼
很多人知道武當,是因為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傳說中張三豐在武當山上練成絕世武功,並且就在山上創建了武當派,是與少林寺相比肩的武林門派。金庸在書中所說,只是小說家言,現實中的武當自然沒有書中那麼神奇的武功,不過有養生之術卻大概並不虛假,女道士李誠玉便是一個例子。
李誠玉能夠如此長壽,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一些記者便專門前去請教她的弟子,看李誠玉平時的養生秘訣究竟是什麼。李誠玉的弟子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把桃木梳,想起她每天都會很認真地給自己梳頭發,於是就告訴所有的人,這或許就是李誠玉能夠長壽的秘訣。
⑸ 長壽的秘訣
人生長壽三道坎,30、40、50歲
權威資料顯示:160例猝死者中,30-50歲的中年人竟有123例,佔76.9%!中年人猝死率遠高於其他年齡組。對此,中國工程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批判「40歲前拿命博錢40歲後花錢買命」現象:「許多中年人你們想過沒有,工作做不好可以再努力,身體卻就像是空心玻璃球一樣,一旦碎了就不能再恢復了。」30到50歲這20年是生命的易損期,也是人生事業、家庭生活的黃金期,因此,稱30、40、50歲是人生長壽的三道坎。
如何順利邁過人生三道坎?
這是由人體機能的自然發展規律決定的。不同的年齡段,具有不同的特點,需要審慎、辨證地對待。稍有不慎或大意,就會嚴重損害自身健康,影響壽命。
30歲潛伏期,無視保健等於「慢性自殺」
30歲是長壽的基礎期,也是短壽隱患的潛伏期。30歲過後,血管彈性減弱,血液垃圾沉澱,血動力嚴重不足,五臟機能以每年5%~10%的速度衰竭。面對空前的競爭壓力,很多人日夜加班、頻繁應酬,又缺乏相應的保健意識,出現脫發、易疲勞、貧血、失眠等亞健康狀態。這種狀態就眼前說,嚴重拖累工作、生活、學習,注意力、記憶力都大不如前,動不動就累了、困了;從長遠說,不打好健康的「底子」等於「慢性自殺」,疾病找上身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反之,如果及早養成好的生活、保健習慣,受用一生,長壽可期。
40歲轉折點,需要更強有力的保健手段
40歲是關鍵期,也是轉折點,發病危險性大增。據對5萬多人的調查顯示:40歲時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為9.9%,而45歲時,患病率急劇上升至20.9%。五臟功能衰退加劇,80%以上的人體液呈號稱百病之源的酸性體質,這個時期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癌症等疾病的發展期,肥胖率也倍增,這是最需要保健的年齡段,急需一些功效確切、滋補效果快的營養保健食品,才能抵禦五臟衰竭的猛烈進攻。
50歲是大坎,踏實走穩沒有疾病是關鍵
50歲是穩定期,同時也是一個大坎。進入五十,五臟衰退加劇,如腦血栓等各種大病、重病容易找上門,踏實走穩,確保沒有疾病是關鍵。因此要多運動和多保健,發現疾病要保持好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治療和控制,如食療,保健品輔助治療等。尚未發現疾病的要趕緊保住「勝利成果」,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注重保健。
康乾長壽的兩大秘訣
——湯燉哈士蟆,茶泡碧喜石
皇帝短命的多,長壽的少,而清代先後就有兩位高壽皇帝,乾隆89歲高齡,是歷代帝王中長壽之冠,康熙也有69歲,為何同樣擁有佳麗三千,他們能獨享高齡呢?原來他們有一套養生的秘訣。
康熙8歲登基,執政61年,共有55個兒女,定三藩,收台灣、抗沙俄……戎馬一生,日理萬機,卻一生精力充沛,多子高壽。他認為,人是不能長生不老的,但只要順應自然,多加保養,在延長一定壽命是可能的。因此養成了「喝湯必點哈士蟆,飲茶必泡碧喜石」的習慣。
研究發現,這習慣與他長壽有密切關系:燉湯的哈士蟆,就是滿語與對中國雌林蛙俗稱,據《清史》、《遼海叢書》載,清太祖努爾哈赤用「小興安嶺中國林蛙」祭祖,入關後「小興安嶺林蛙」便被列為貢品,並被奉為「八珍之首」。自此中國林蛙成為大清王朝宮廷用於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12位清帝健康的保護神!
中國林蛙集葯用,食補,美容,保健於一體,《本草綱目》、《中國葯物學》、《中草葯手冊》等醫學巨著均有記載,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潤肺」、「補腦益智」、「補氣血」、「抗衰老」、「降血脂」「抗癌」、「消炎」、「美容」的多種功效,是世界公認的滋補品之王,同仁堂研究證實其滋補功效遠大於靈芝、蟲草;
其實,人們所說的中國林蛙是指雌林蛙,只有雌性的林蛙才具葯用價值,而雌林蛙產卵期間把其所有的營養價值多集中在林蛙卵中,因此,林蛙卵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有著千隻林蛙一克卵的美譽,其富含有九種維生素、十三種微量元素、十八種氨基酸、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決定著血液運輸物質能力快慢的血動力素,滋補功效快速而強勁!
康熙飲茶所泡的碧喜石,屬高級保健石,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用兩者同時保健,延壽效果可想而知!
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對祖父 「湯燉哈士蟆,茶泡碧喜石」的習慣也尤為推崇,認為是可以通脈、活血、健腦、壯骨一舉數得養生之道。筆者認為,「康乾盛世」的出現,固然是勵精圖治的結果,但也與他們健康長壽有很大關系。
服用林蛙卵油不錯 洗雪牌的比較正宗
⑹ 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一最簡單的長壽秘決--------------保持呼吸,不要斷氣~~
好~我細說下
樂觀——長壽的秘訣
老年人講究心理調適,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對於健康長壽是有重要意義的。心理學家認為,能使老年人達到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而豁達開朗是重要的一條。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備和痛苦」。
醫學研究證明,很多老年性疾病與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調節心理上的平衡,有助於老年人體內各種酶和激素的產生,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環。
有的老年人在患病之時,對疾病感到恐懼,產生各種消極情緒,這種情緒對健康是更加有害的。現代醫學觀點認為:恐懼、憂郁等不良情緒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機體某些器官和腺體的功能隨之失調,引起代謝紊亂,疾病易趁虛而入。從中醫學觀點來看,「百病始於氣」,不良心境使人氣機失常,肝失疏泄,肺失降,氣滯而百病叢生,所以不良心境不僅可以導致疾病發生,也可使疾病加重。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煩惱是一種情緒的痙攣,精神一旦牢牢地纏住了某事,就不會輕易放棄它;不良心境是一種頑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擺脫,要從許多方面努力,解脫產生不良心境,是直接的因果辦法,『心理勝情』是意志的力量」。對心境多抑鬱,難以自拔的人,心理學家建議,不要過分地獨自琢磨,去找一個好心腸,明白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傾訴,可減輕自己的痛苦。另外,要學會暫時排遣自己的煩惱,遇到不愉快的事,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耐心而巧妙地去做,逐漸取代那種心理上的「痙攣」,改變不良心境,中醫心理學稱之為「移情變氣」治療。
現代老年病學的研究和對長壽老人身心的探討,都肯定了:胸懷寬闊,性格開朗,遇事鎮靜,長期保持精神樂觀的「鬆弛適度」狀態,是長壽的重要因素。而不良心境,則為痼疾之源。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歡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源於感受,無慮是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故老年人要力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穩定。
老年人還要在生活中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足而生樂,樂而生喜,都會促進身體更加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