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70歲80歲占老年比例

70歲80歲占老年比例

發布時間:2022-02-18 05:38:46

A. 中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五、在養老方式上,家庭供養仍然是我國老年人最重要的養老來源。

數據顯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將老年人昀生活來源分為勞動收入、離退休金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財產性收入、家庭其他成員供養以及其他。無論東部、中部還是西部地區家庭,家庭成員供養的來源比例都平均高達40%左右。因此,家庭供養仍然是我國老年人最重要的養老來源,反映出家庭養老仍是我國主要的養老形式。其中,城鎮老年入主要依靠離退休金、養老金養老,農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家庭其他成員的供養是高齡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更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最主要生活來源。

總體來看,我國老年人口的基本狀況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改善。高齡老人逐漸增多,壽命不斷延長,婚姻狀況不斷改善,家庭供養是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方式。

B. 70歲老年人群體占整個老年人群體的比例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18

C. 農村佔地養老保險70歲以上老人怎麼算

您好。70歲農村老人購買的是農村居民一年一交的養老保險,按年齡段收取每年幾百元,可以每月得養老金幾百元。每年青島地區交3百多元,參加新農合。其中去醫院看病,享受門診看病按比例報銷,住院報銷比例增大,大病報銷比例增大,農村70歲以上老人可以辦老年人優待證。免交鄉村公益事業金,不承擔村伋興辦集體公益事業出資義務,憑身份證辦理免費公交卡,坐公交車免費。滿80周歲以上,可以享受每月發放老齡補助。90周歲享受補助錢更多。百歲以上老人各省規定老年補貼每月至少100元等優待政策。祝您心想事成,健康快樂,幸福美滿。請採納,謝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多少歲才算老年人

老年:60歲以上

壯年:35—45歲

中年:45—60歲

少年:12—18歲

青年:18—35歲 兒童:3—12歲

老年人,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在中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佔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65歲)占總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1% ;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4%。

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值得各界關注。

拓展資料

人到中年,知識仍在積累增長,經驗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繼續增長和體力的逐漸衰減,是中年人的身心特點。

中年人的心理能力發展始終處於動態過程,而且個體差異很大,所以心理成熟的標准很難界定,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能獨立自主地進行觀察和思維,組織自己的生活,決定並調整一生的目標和道路,則不必依賴長輩的訓誡和保護。目標和道路的決定絕非臆造,而是以符合社會進步和民族利益的個人抱負為前提,依條件而靈活地選擇時機和決定方向。

2.智力發展到最佳狀態,能進行邏輯思維和作出理智的判斷,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緒趨於穩定,有能力延緩對刺激的反應,能在大多數場合下按照客觀情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情感。

4.處世待人的社會行為趨於干練豁達。能適應環境和把握環境。能接受批評和意見,並按正確意見調整自己的行為。

5.自我意識明確,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處社會地位,並以此為立足點,決定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E. 中國八十歲老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幾

中國80歲高齡老年人口從768萬增加到了1199萬,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4.56%,遠遠高於中國老年人口和總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

F. 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一共有多少人

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一共有多少?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大概在8000萬左右

G. 老年人60~70、70~80、80~90歲死亡比例各多少

普通人是活不到100歲和1萬歲的,但是不普通的人可以活到1萬歲和。兩萬歲

H. 人口老齡化的比例是多少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標準是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兩個方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范疇來認識老齡問題。
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行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8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兩次召開老齡化問題世界大會,並將老齡化問題列入歷屆聯大的重要議題,先後通過了《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年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2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全球目標》、《世界老齡問題宣言》、《1999國際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文件。提醒各會員國"銘記著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吁請各會員國"加強或設立老齡化問題國家級協調機構","在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制定綜合戰略,把老齡問題納入國家的發展計劃中","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各項准備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口號,以期增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老年人問題的重視。
老齡化為什麼會成為問題?根據美國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是"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社會現象"。人們可以把這一現象當作歷史進步來慶祝。從根本上講,這種人口轉變是醫療進步、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經濟發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衛生事業,例如飲用水衛生、克服營養不良、克服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以及降低母嬰死亡率的結果。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峰。20世紀後期,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於下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第二,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發達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0美元以上,呈現出"先富後老",這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000美元,呈現出"未富先老",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第三,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下個世紀前半葉,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發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巨。由柳洪平創建。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由於扶養老年人與扶養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撫養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兒童的費用大體上為2∶1—3∶1。盡管中國兒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扶養人口總比例增加不多,但社會費用的支出仍將穩定地增長。醫療費用及退休金是社會對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項目。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由於實行高所得稅、高社會福利的政策,社會保障費用已接近國民收入的1/3。美國某些年的養老金開支超過國防費用,成為主要的財政支出項目。我國1978年離退休職工支出為17.3億元,1990年上升到388.9億元,2003年已達到4088.6億元;醫療費用從1990年的76.2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271.3億元。我國上世紀90年代社會保障費用也曾高達GDP的13%,近年穩定在5%左右。
老年人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許多經濟發達國家老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各種類型精神疾病困擾著廣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家庭聯系鬆散,喪偶以後獨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無助。我國則強調尊老愛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家庭和社區組織等部門在關愛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實的物質生活。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老年人的收入明顯增加。據統計部門調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農村老人收入增長1.7倍。我國城鄉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城市75.6%和農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農村,86.1%的老年人認為比起過去在生產隊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認為自己比過去離退休職工「經濟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現代生活設施從1992年的4種增加到2000年的8種,50%的城市老人有獨立的煤氣、電話、電冰箱和室內廁所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70多平方米。農村老人50%有兩種現代化家庭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國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還很小,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他們的家庭財產也明顯少於青壯年。國家統計局2002年對4000戶城市居民調查顯示,60—70歲老年戶家庭財產平均為16.2萬元,70歲以上者15.7萬元,比35—40歲青壯年戶家庭財產少43%。
我國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隨年齡增加而迅速加重。據1993年和199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費用0—4歲為817元,10—19歲增加到2244元,40—49歲為4577元,65歲以上則增加到5096元。可見,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為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我國正在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過程之中,這些數據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視加強社區建設,使老年人在社區中得到方便的醫療、保健咨詢服務,降低了醫療開支,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從管理體制上,還可實行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一些地區試點,對大病治療給予有力的支持。據調查,貧困農民在脫貧後又返貧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災害等方面完善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將為農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為農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結論與意見
對中國和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展望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和意見:
1.21世紀我國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是20世紀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後果,與世界人口發展趨勢一致。
2.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至今,使我國少生3億多人,降低了21世紀中期老齡人口的數量,從而減輕了社會撫養老人的負擔。
3.成功的計劃生育工作使我國的勞動力總量直到老齡化嚴重的21世紀30年代前後,仍可保持在總人口50%以上,在21世紀20年代前勞動力總量最豐富時甚至可達總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億以上的富餘勞動力。因此,今後數十年內都是我國勞動力充沛的黃金發展時期。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不會發生經濟發達國家勞動力缺乏的問題。
4.人口多、土地少、資源相對缺乏仍將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盡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勞均耕地卻有13畝,遠遠高於我國。因此,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扶養老人的各種需求,才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
5.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未來扶養老人的社會能力的提高,應從培養高素質人口著力,採取各種措施使我國從人口數量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為此,我國應採取穩定低生育水平,培養高素質人口,完善經濟、社會制度,提高服務、保障能力,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策,統籌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發展。
6.我國各個地區人口差別巨大。上海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於死亡率,從1993年起即進入人口自然負增長階段,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世界最長壽國家的水平,個別區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時,也有少數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輕,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人口零增長。鑒於這種情況,我國在人口及其相關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應當採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原則。
7.我國的家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轉變。這種轉變的影響將反映在社會結構及功能、人際關系及代際關系、家庭內經濟流動、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等許多方面,這些變化也會對老齡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政府應當相應地在社區建設、養老保障、醫療體制、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適當的安排。
8.老年人不僅需要社會的扶養,同時也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我國許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個領域繼續作貢獻。老人的知識、經驗、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提倡「老有所為」是我國特有的老齡工作方針之一,充分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重視、尊重,仍應繼續作為我國老齡工作的重要方針。
9.近年來,健康老齡化的觀念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提出,將健康老齡化作為全球解決老齡問題的奮斗目標。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在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經濟五個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的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為實現健康老齡化需要社會各方面協調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積極參與。我國在這方面應當大有作為,努力為世界提供範例。

I. 請問我國年滿80歲老人的比例是多少謝謝

1000萬

截至200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已增至1.69億,占總人口的12.79%,且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回進」。

4.37億

到2020年,我國老答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我國老年人口達到4.37億,占總人口30%以上,每三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80歲

據全國老齡辦測算,目前全國80歲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長,約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預計到2050年5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80歲以上老人。據了解,目前全國各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均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15張

我國現有養老床位僅250萬張左右,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床位不到15張,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床位70張的水平。

閱讀全文

與70歲80歲占老年比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哪些人不領還要退回 瀏覽:457
為國解憂永不退休不領社保 瀏覽:839
重陽節宣言 瀏覽:991
80歲老人肺氣腫吸氧設備 瀏覽:861
什麼是脫離父母的管教 瀏覽:994
敬老院助殘日活動 瀏覽:622
老年大學品牌打造 瀏覽:864
農民社保卡土地養老金怎麼查詢 瀏覽:424
遼寧農民養老金是多少錢 瀏覽:344
孝敬父母的八個字成語有哪些 瀏覽:57
陸豐市哪裡有老人乘車卡 瀏覽:748
久月初九重陽節小作文 瀏覽:463
老年公寓安全協議 瀏覽:872
老人如何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瀏覽:357
高齡老年人適合喝什麼牛奶 瀏覽:450
重陽節爬山活動橫幅 瀏覽:353
老年人脊背燒 瀏覽:578
武警選拔體檢檢查什麼部位 瀏覽:328
金絲峽老人多少歲免門票 瀏覽:509
體檢多少天前要吃素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