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潛伏芽

長壽潛伏芽

發布時間:2022-02-18 04:19:35

A. 依果樹按同位芽的數量怎麼分類

依果樹的芽在枝條同一節位所發生的數量,可分為單芽和復芽兩種。

(1)活動芽是指形成後遇到適宜條件就能萌發的芽。

(2)潛伏芽是指形成後連續多年地長期處於潛伏狀態而不萌發的芽,也稱休眠芽或隱芽。潛伏芽一般只有受到特殊刺激後才能萌發成枝,如回縮、折枝、凍害和病蟲害等都可刺激潛伏芽萌發。潛伏芽的數量與壽命直接關繫到樹體的更新能力與結果壽命,一般仁果類果樹潛伏芽的壽命長於核果類果樹。

B. 觀賞樹種的觀賞樹木的習性

第一節觀賞樹木各器官的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育的概念
生長---植物通過細胞分裂、分化和擴大,導致體積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量變)
發育---在細胞、組織、器官分化基礎上的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質變)。
二者的關系:生長是發育的基礎,生長永恆,發育伴隨生長,密不可分,二者均不可逆。營養生長、生殖發育。
生命周期——從胚形成種子 生長 開花 結果 死亡全過程。
年周期(物侯期)——一年中經歷的生活周期。
二、.觀賞樹木生長發育的相關性
1、樹木的生命周期
(1)種子期(胚胎期)--卵細胞受精形成合子 種子 萌發 種子休眠(生理休眠、短期休眠)
(2)幼年期---種子發芽 ---花原始體)出現該期長短因植物種類而異。紫薇、月季一年;桃3李4杏5年;銀杏20-30年。遺傳性尚未穩定,易受外境影響,可塑性較大,引種栽培、馴化、定向培育。
(3)青年期
第一次開花 花果性狀逐漸穩定 植株逐漸長大 生命力旺盛 ; 此期植株尚未充分表現出該種或品種的標准性狀。年年開花結實,數量很少。
(4)成熟期(成年期)
A、植株各方面已經成熟,花果性狀穩定,開花結實數量多,
達到生產最高峰。
B、觀賞盛期,經濟效益最高,對不良環境的抗性較強。遺傳保守性很強,不易動搖。
C、采種、採花最佳時期。
D、加強管理,防止早衰,控制花果數量,延長成年期。
(5)衰老期(老年期)A、植株生長量逐年下降,開花結實減少且品質下,對外界不良環境抵抗力差,易生病蟲害,最後死亡。B、有些觀賞效果好。
2、樹木生命周期變化的規律性
(1)離心生長與離心禿裸
1.離心生長---以根莖為中心,根向地性,地上芽背地性,由根頸向二端不斷擴大其空間的生長。
2.離心禿裸---以離心方式出現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
(2)向心更新與向心枯亡
因離心生長與離心禿裸,枝端重心外移、下垂,生長點離中心越來越遠,運輸距離大,生長勢慢。中心干延長枝分杈或彎曲。稱截頂或結頂。 長壽潛伏芽樹種在主枝彎曲高處—徒長枝—樹冠更新—樹上長樹。 由外向內,慢慢回縮,優勢部位下移。這種更新和枯亡的發生,一般都是由(冠)
外向內(膛),由上(頂部)而下(部),直至根頸部進行的,故稱為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離心禿裸的快慢,向心更新的特點因樹種、環境條件及栽培技術等有關。
(3)不同類別樹木更新特點
a、凡無潛伏芽的,只有離心生長和離心禿裸,而無向心更新,如松屬。
b、只具頂芽而無側芽的樹種中,只有頂芽延伸的離心生長,而無側生枝的離心禿裸。也就無向心更新,如棕櫚。
c、竹子—根櫱更新,竹鞭萌櫱更新。
d、灌木—離心生長時間短,部份灌木可向心更新,多數從莖枝部份及根上發生萌櫱更新。如:黃楊、海桐、綠芽樹種。
e、藤本類,如:紫藤,先端離心生長快,主蔓部分易光禿。
更新方式,利於古樹名木的養管,考慮隱芽,適當修剪。
3、實生樹的生命周期
兩個明顯的發育階段:
幼年階段: 生長為主,形態,解剖上有明顯的特點。
成年(成熟)階段特點:
(1)幼年階段未結束時,不能接受成花,即用任何人為的措施都不能使其開花,但這一階段是可以被縮短的,如通過嫁接可以提早開花結實。
(2)開花是樹木進入性成熟的最明顯的特徵,但幼年階段的結束與首次開花可能不一致.
(3)成長階段是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並存。
(4)生長是永恆的,發育是伴隨生長而進行。
(5)從形態上區分這兩個階段。
4、營養繁殖樹的生命周期
(1)已過幼年階段,沒有性成熟過程,如有成花誘導條件(環剝、施肥、修剪),隨時就可成花,即只有成熟階段和老化階段。
(2)根莖萌櫱年齡輕,樹冠外年齡大
(3)一般插穗、接穗要在外圍提取,年齡較為成熟
(4)生命力較實生苗弱
三、觀賞樹木的年周期
1、樹木的年周期與物候期
年生長周期——樹木在一年中隨環境周期變化而出現形態和生理機能的規律變化。
物候——植物在年周期生長中,隨季節變化按一定規律進行生長、發育的生物活動現象。著眼於外觀形態的變化,是樹木年周期的直觀表現,是樹木年周期劃分的重要依據。 周期性和時間性,它受植物內在遺傳因子的制約同時每個物候期到來的遲早和進展快慢又受環境因子的影響。
物候期——植物在一年中隨著氣候的變化各生長發育階段開始和結束的具體時期。
2、落葉樹的年周期
(1)生長期:萌芽是開始生長的標志;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根的生長早於萌芽。
(2)生長轉入休眠期
a、自然落葉是進入休眠的標志(落葉);
b、組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和組織成熟;
c、落葉前後有利於樹木抗寒越冬的自身變化有哪些? 落葉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減弱;葉綠素的分解、部分N、K轉移到枝條. 落葉後:隨氣溫降低,樹體細胞內脂肪和單寧物質增加; 細胞液濃度和原生質粘度增加; 原生膜形成擬脂層,透性降低。
d、該落不落說明未做好越冬准備;
e、進入休眠早晚不一 溫帶樹木開始於晚夏至初秋;某些芽在落葉前早已發生;一般小枝、細弱短枝、早形成的芽進入早;長枝下部芽休早,頂芽可續長,上部側芽不萌發可能因頂端優勢;皮層和木質部入眠早,形成層最遲,故易受凍地上部主枝、主幹入眠晚,以根徑最晚,易受凍;幼齡樹入眠遲於成年樹;受乾旱、水澇、病蟲害等會造成早期落葉,甚至引起再次生長。
(3)休眠期轉入生長期
當T大於3°c且一定積溫,芽膨脹待發;生理活動更早;適合的溫度和水分,樹液開始流動傷流,核桃、葡萄;此時抗寒能力降低,T降凍害,乾旱至枯梢。
(4)相對休眠期 自然休眠(深休眠或熟休眠):由於生理過程或遺傳特性決定。一定的低溫條件和一段時間(北樹南移)。被迫休眠:外界缺少生長所需的條件 。
3、常綠樹的物候期
物侯動態復雜,葉的壽命不定(.闊葉: 香樟、石楠葉齡1y. 廣玉蘭大概1y. ; 針葉:雪松2y. ,羅漢松較長)
四、各器官的生長發育規律
(一)根
1、影響根系生長的因素
a、土壤溫度:變溫層/生長層/恆溫層(30-90)
b、土壤水分:60-80%最大持水量
c、土壤透氣性:氧氣、二氧化碳
d、土地營養(養分):一般不成為限制因素,不十分嚴格; 根有趨肥性;原始土;人造土、人工基質:泥炭、蛭石(保水、透氣性好)、 珍珠岩、鋸木。
e、樹體有機養分:(樹體的有機養分與內源激素的積累狀況是根系生長的內因)土地條件好時,根的總量取決於樹體有機養分的多少。
f、其他:土地類型、土地厚度、母岩分化狀況、地下水位高低等。
(2)根系的年生長動態
a、三個高峰:春季根開始生長(小)、夏季地上部分生長趨於停止時(大)、
秋季落葉前(小)
b、根在年周期中的生長動態,取決於:樹木種類、砧穗組合、當年地上部生長和結實狀況、土地的溫度、水分、通氣及無機營養狀況。
c、晝夜生長動態變化葡萄、李子—夜間的根生長量和發根數多於白天。
(3)根的生命周期 發根(側生式或二叉式)局部的自疏與更新木栓化光禿現象大根季節性間歇死亡水平根基部隆起。
(4)根的變態
a、板根:熱帶樹木在干莖與根頸之間形成板壁狀起的根。如榕樹、野生荔枝。
b、呼吸根:伸出地面或浮在水面用以呼吸的根,如:水松、落羽杉的曲膝狀呼吸根。
c、附生根:用以攀附它物的不定根。如:絡石、凌霄。
d、氣生根:榕樹從大枝上發生多數向下垂直的根。
e、寄生根:著生在寄生的組織內,以吸收水分和養料的根。如:桑寄生、槲寄生。
(5)幾種與根系有關的情況
a、根頸:真根頸---實生苗的根頸,由胚軸發育而成。
假根頸---營養繁殖苗沒有真根頸,相當於實生苗的真根頸部位。
根莖是樹木器官中比較活沃的部分,它比地上部分進入休眠遲而脫離休眠早,因此埋在土中過深或露出地面過高都是不利的。
b、根櫱:在水平根上形成的不定芽發生根櫱,形成新株。
根櫱發生的影響因素:易發生--土地的濕度和透氣性,當土地濕度適宜,透氣性良好時;與地上部分的生長密切相關(當地上部遭受損傷時; 少發生--地上部茂盛生長期)
b、菌根 以與樹木共生的關系分: 外生菌根、內生菌根
c、外生菌根:多半在木本植物上發生,在小根的末端包被有一層白色絨毛狀菌絲體叫菌帽,其菌絲有時可能伸入根組織內,但通常在細胞間隙中,而不伸入細胞內部。
d、內生菌根:草本與木本都有,菌絲侵入根皮層的一定層數的細胞里去,呈盤旋扭結狀態,使根部肥大或呈瘤狀。
(二)、芽的生長
(1)概念:樹木為適應不良環境和延續生命活動而形成的重要器官,是枝、葉、花的原始體。
(2)功能:樹木生長、開花結實、更新復壯、保持母株性狀和營養繁殖的基礎。
(3)幾個相關概念:
a、定芽:頂芽、腋芽或潛伏芽(樹木最基部的幾個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的發生均有一定的位置,稱為定芽。 b、不定芽:在根插、重剪或老齡的枝幹上常出現。
c、芽序:定芽在樹上按一定規律排列的順序性。(葉序)
d、芽的異質性:在同一年裡形成的芽,因其發育過程中的內在(內部營養狀況)和外在(環境)條件不同,處在同一枝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著大小、飽滿程度等性質上的差異。
e、芽的早熟性與晚熟性(第二年春萌發):前者無須經低溫,當年只要條件符合即可,如桃。
f、萌芽力與成枝力:萌芽力指母樹上芽的萌發能力(萌芽率)。成枝力指母樹上的芽能抽發生長枝的能力。
g、芽的潛伏力(潛伏芽的壽命):當枝條受到某種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損,失去部分枝葉時)或冠外圍枝處於衰弱時,由潛伏芽發生新梢的能力,其強弱與樹木地上部分能否更新更壯有關。
總結
芽是枝、乾和生殖器官的基礎,只有健壯的芽,才能有健壯的生長和發育。為了培育出健壯的芽,最根本的辦法是培養健壯的樹勢。為了增強局部芽的發育,可利用修剪、摘心或刻傷等技術。
(三)、乾和枝的生長
(1)枝條類型
依枝莖生長習性分為:直立生長(緊抱型、開張型、下垂形、龍游型等)、攀緣生長(木質藤本)、匍匐生長(地被植物:鋪地柏、連翹、迎春、黃馨)質分:營養枝(著生葉芽)、開花結果枝(著生花芽和葉芽)
(2)分枝方式 各種樹木的分枝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在足夠的空間條件下,長成不同的樹冠外形(少數種不分枝)。
a、總狀分枝(單軸分枝)式:以裸子植物為最多。
b、合軸分枝式:如桃、杏、李、梨。以被子植物為最多。
c、假二叉分枝式(合軸分枝的另一種方式):如丁香、泡桐等。
(3)頂端優勢:南洋杉、松樹頂端優勢很強,中心干強而持久。
(4)乾性和層性
a.乾性: 樹木中心乾的強弱和維持時間的長短。如,雪松、水杉、廣玉蘭乾性強;梅、桃、灌木樹乾性弱。
b.層性: 主枝在中心幹上的分布或二級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顯的層次; 在幼樹期歷年重現;頂端優勢強而成枝力弱的樹種層性明顯; 明顯層性的樹種:黑松、馬尾松、銀杏、廣玉蘭、枇杷,幾乎一年一層,可作為測定樹木樹齡的依據之一; 不同樹種的乾性和層性強弱不同: 樹木的乾性和層性在不同栽培條件中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群植、孤植、人為修剪)。
頂端優勢和芽的異質性共同作用的結果。(頂端優勢強弱與保持年代長短,表現於層性明顯與否。具有層性的樹冠,有利於通風透光。)
(5)枝的生長特性:加長生長、加粗生長。 衡量樹木生長強弱的指標:
年生長量(一年內達到的粗度和長度)
生長勢(一定時間內,加長、加粗生長的快慢)
a.加長生長 開始生長期---旺盛生長期---緩慢與停止生長期按慢-快-慢的節奏進行,生長曲線呈s型。
b.加粗生長 形成層分裂、分化、增大的結果。
粗生長高峰稍晚於長生長,停止較晚;級次越低的骨幹枝,加粗的高峰越晚,加粗量越大; 每發一次枝就增粗一次(年輪);自上而下停止,以根頸最晚;為促進增粗,必須保留枝葉。
(6)影響新梢生長的因素
a、品種和砧木;
b、貯藏養分(有機養分);
c、內源激素;
d、母枝所處部位與狀況(背上優勢);
e、環境與栽培條件。
(7)樹冠形成 中心乾和主枝延長枝的優勢逐漸轉弱(頂芽成花、自枯或枝條彎曲),樹冠變得圓鈍而後寬廣。
(四)、葉
a、葉片顏色(開花和展葉初期、落花後)
b、落葉的原因
c、葉幕----葉在樹冠內集中分布區,是樹冠葉面積總量的反映。(常綠、落葉)
d、葉片的三種生理作用:呼吸、蒸騰、光合作用
(五)、花
(1)影響花芽分化的因素與理論
a、芽內生長點細胞必須處於生理活躍狀態;
b、實生樹的遺傳性與首次成花的關系; (遺傳基因是花芽分化的根據)
c、枝條營養生長與花芽分化的關系
d、營養物質的供應是花芽形成的物質基礎; (碳氮比學說、細胞液濃度學說、氮的代謝方向學說、成花激素學說)
e、內源激素的調節是花芽形成的前提
f、葉、花、果與花芽分化的關系;
g、礦質、根系生長與花芽分化明顯的正相關,大多數元素相當缺乏時,會影響成花
h、光照的影響;
I、溫度的影響;
j、水分:水分過多不利於花芽分化,夏季適度乾旱有利於樹木花芽的形成;
k、栽培技術與花芽分化的關系。
綜合:形成花芽三方面條件
a、生長點處於分裂又不過旺狀態;
b、取決於有效同化產物,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時間里
的相互作用, 以及內源激素的平衡(內因);
c、適宜的條件。
(2)花芽分化的過程
生理分化:代謝方式發生改變;在形態分化1-6周內進行;是分化的關鍵時期。
形態分化:分化初期—花萼原基形成(分化方向不會在逆轉)—花瓣原基形成—雄蕊原基形成—雌蕊原基形成
性細胞形成:早熟花芽不需低溫當年高溫使形成;晚熟花芽必須經歷低溫在第二年溫度較高時形成。
(3)花芽分化類型
當年分化類型:早熟性花芽當年形成並開放,生於一年生枝條。木槿、紫薇
冬春分化類型:龍眼、荔枝
夏秋分化類型:晚熟性花芽,夏秋季分化翌年開放,生於兩年生以上枝條。榆葉梅、玉蘭、迎春、
一年多次分化類型:一年中都次分化並開放。月季、茉莉、檉柳
(4)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徑
調查花芽分化類型---分析花芽分化臨界期--分析此時期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採用合理栽培措施
(六)、果
觀果觀賞樹木:奇、豐、巨、色
(1)概念:
孤雌生殖---如湖北海棠(果實和種子都能正常發育)
單性生殖---如無核葡萄、無核柿子(子層發育成果實,但無種子)
座果--- 花朵經授粉授精後,子房發育成果實,在生產上稱--。
生理落果---不是由機械和外力所造成的落花現象。
(2)問題
a.什麼是敗育?引起敗育的原因?
b.早期落花、落幼果:由於授粉、授精不完全,水分過多或缺乏、缺鋅; 六月落果:營養不良(花前施氮,花後施磷)采前落果:種胚產生生長素能下降、樹種特性、通風透光不好、環境影響;
落果直接原因:生長素的不足或器官間生長素的不平衡對衰弱樹花前噴尿素可提高座果率,頭年後期施氮肥,也有利於提高結實率硼對花粉萌發和受精有良好的作用,萌(花)芽前或花期噴一定濃度的硼砂,可提高座果率。
c.果實成熟的時間 這一階段從受精、子房開始膨大到果實完全成熟為止。
d. 提高果實經濟和觀賞價值的栽培措施。
e. 影響樹木結實的因子: 氣候和天氣條件,光照、土地、開花習性(雌雄異熟、雌雄異株使某些樹種避免了自花授粉)、生物因子(天敵,炭疽病是使油茶早期落果而減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觀賞樹木生長發育的相關性
(1)各器官的相關性
頂芽與側芽:頂芽去掉,擴大樹冠,側芽去掉,保護頂端優勢
根端與側根 (先端優勢)
果與枝營養器官與生殖器官 (對立統一)
(2)根與地上部分相關性
本固則枝榮 動態平衡 (青壯年期,根的水平分布超過冠幅,根的深度小於樹高)枝、根對應
2、樹木的生理特點與栽培
(1)年周期中的營養變化
A. 營養代謝類型:N素代謝與C素代謝,兩大營養來源。
B. 運輸與分配:營養分配中心與旺盛生長中心。
C. 消耗與積累
◆枝葉生長過旺 消耗 不利於花芽分化、果實發育、光照條件惡化
◆秋季氣溫降低時,是提高樹體儲藏養分水平的好時機(消耗低、光合仍旺、土溫高,根外追肥,以無機促有機)
(2)生命周期的營養特點
幼樹:積累 (小老頭樹,立地條件)
成年樹:儲藏水平低時 大小年
壯老年樹:土力下降 + 樹體輸導組織障礙
(3)栽培
管好樹木是前提,使常備儲藏養分水平年年有所增長以無機促有機,以有機奪無機。
前期:使N代謝
中期:擴大和穩定儲藏代謝
後期:使儲藏代謝進一步提高
第二節 觀賞樹木的生態習性
一、環境的概念
環境:樹木生活的地面和空間稱為環境。
構成樹木生活環境的因子稱為環境因子。環境因子通常有下
列5類:
氣候因子:包括光、溫度、水分、空氣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有機物質、無機物質及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微生物。
地形因子:包括山嶽、平原和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人為因子:包括人對樹木資源的利用、發展、保護與破壞等作用。
生態因子:在環境因子中,對樹木生活有直接、間接作用的因子稱為生態因子。
樹木和環境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在研究樹木與環境關系時,不僅要了解樹木本身各方面的特性,還應了解它們生活的環境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研究樹木與生態因子關系時,必須具有以下幾個基本觀念。
1.綜合作用
環境中各生態因子相互緊密聯系著,綜合起作用。生態因子中任何一個因子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例如,光照強度的變化可引起溫度、濕度因子的變化。
2.主導因子
所有生態因子都是樹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其中必有1—2個是起主導作用的,這就是主導因子。在樹木一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主導因子不是不變的。
3.生態因子不可代替性和可調劑性
任何一個生態因子都不能由另一個生態因子來代替。但是在一定情況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不足時,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強而得到調劑,並仍能獲得相似的生態效應。
4.生態因子作用的階段性
生態因子對於樹木的不同發育階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短日照是導致落葉樹木秋季落葉的主導因子。
5. 生態幅各種樹木對生存條件及生態因子變化強度有一定的適應范圍,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生長不適或死亡。
二、概念
生態學特性:由於樹木長期生長在某種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對該種環境條件的要求和適應能力,稱之為生態學特性。(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生境:植物具體生存於其間的小環境
三、氣候因子與樹木
1、溫度
(1)樹木生長的三基溫度:最低溫度(4℃-6℃) 最適溫度(24℃-30℃)最高溫度(30℃-40℃,不超過50℃)
(2)樹木生長的積溫 積溫, 有效積溫度和活動積溫度
(3)溫度的變化與樹木的生長
(4)溫度與樹木的分布
(5)防護低溫與高溫危害的技術措施
a、晝夜變溫
日較差(日變幅):一日中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
溫周期:植物對晝夜溫度變化的適應性。
◆原產大陸氣候地區的植物日變幅為10℃-15℃條件下,生長發育最好。
◆原產於海洋氣候地區的植物日變幅為5℃-10℃條件下,生
長發育最好。
b、溫度的突變
寒害:T>0℃
霜害:T=0℃
凍害:T14h,如:唐菖莆
短日照植物7.2):如紫穗槐、沙棘、檉柳。
(4)耐鹽鹼能力強樹種
七、其他環境因子
(一)、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山脈河流走向及地形起伏等。
坡向:影響日照的時間和強度,北坡日照時間短,溫度低,濕度較大,一般多生長耐蔭濕的樹種;南坡日照時間長,溫度高,濕度較小,多生長陽性旱生的樹種,如華北低山地區油松多分布在陰坡或半陰坡,而陽坡僅生長一些耐乾旱的灌木。
海拔:垂直分布的模式
(二)、 生物因素
1、樹木和其它動、植物、微生物生長在一起,相互問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種類的動植物、微生物對樹木的分布、生長、繁殖發生著有益或有害的影響。
2、不同樹種之間常因對生活條件的要求與適應能力不同而發生相互抑制或促進的作用,即使同一樹種組成的單純林中,不同個體之間及其與雜草、灌木問的關系,也發生著抑制或促進的作用。生產中樹種混交類型、造林密度、撫育採伐、育苗措施的確定都以樹種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為基礎。
五. 人為因子
人在恢復森林 也在毀滅森最可怕的是在毀滅自己
第三節城市環境與觀賞樹木
(一)城市環境概述
1、城市氣候:小氣候條件變化多,受人為影響大。
(1)城市的下墊面:水泥、瀝青、立地條件差,地下水難上,地表水被排走.
(2)城市空氣 工業、汽車污染
(3)城市人口 降水通過管道排走,空氣乾燥,地表溫度高、空氣等都較高—熱島效應,晝夜溫差小。
2、城市土地 土地性質基本上被改變,且存在一定污染。
3、建築物方位和組合
不同方位的建築組合形成光照,土地、空氣流通向下,有一定的空間、小氣候,因此在小區綠化中,則應根據所形成空間的溫、濕、光照等情況,而選擇適宜的樹種。
(二)城市各栽植地環境特點
除自然保護區外,根據城市生態環境一般情況和綠化來考慮,將樹木栽植環境分為四類:老城區、新城區、近效區、近效風景名勝區。
1、老城區 特點:建築面積大狹窄、空閑地少、雨水難滲,易積水。如:南京鋪徹路面,兩側密布建築物,夏季輻射強,路面吸熱量大,空氣對流性能差,即使入夜熱量仍不易散發,空氣污染,土地板結,透氣排水性能差。
2、新城區 特點:多為擴占原城效農田、草地,表層土影響較大,中下層一般為原農田土,建築垃圾,一般土層深厚,適合樹木生長。如:揚子石化,栽植密度大,開始效果好,幾年後擁擠,要移植、間苗,注意修剪。
3、近效區(近效綠地) 森林公園或公路、鐵路綠化,建築物少,植被較多,氣溫較低,自然土壤,土壤為耕作土,深厚肥沃,平原城效要考慮地下水影響,大氣和水污染嚴重。 面積大,不可能換土,選擇鄉土樹種,就地栽植。如:滬寧高速公路兩側,300M以上建成風光帶,竹林大道環城公路兩側栽水杉、楊樹,管理粗放。
4、風景名勝區
(1)因山地、江河、湖濱、海島而不同,山地風景區生態有規律可循。
(2)根據地下水位與有害鹽類影響及季節變化,水是死水還是活水,水體風景區生態有所不同。
(3)自然風景區:自然土地,植物茂盛,如中山陵等

C. 仙人掌的潛伏芽是長刺的地方嗎

仙人掌的生存能力很強,他過一段時間都會長出新的。

D. 副芽指的是什麼

葉腋中主芽以外的芽,可以在主芽兩側各生一個(碧桃),也可重疊生在主芽上方(桂花),或於主芽下方(胡桃),副芽常潛伏為隱芽。但主芽受損時,則能萌發而代之。

E. 側芽是什麼組織

側芽是在分枝側面形成的芽,或著生於葉子、葉痕腋部的芽。通常每一葉腋處只生1個,但偶有兩個或幾個芽同生。側芽一般是腋生形成的,但也有在與母軸的葉完全無關的位置上出現的。此外,有極少數是從根發出的(根出芽)。作為從莖向側面發生的器官,有進行有限生長的葉和無限生長的側芽,但何種機制控制著這兩者的分化,現在還完全不清楚。

一般是腋生形成的,但也有在與母軸的葉完全無關的位置上出現的。此外,有極少數是從根發出的(根出芽)。作為從莖向側面發生的器官,有進行有限生長的葉和無限生長的側芽,但何種機制控制著這兩者的分化,還完全不清楚。不過在煙草(Nicotiana tabacum)莖塊的組織培養中,給以腺嘌吟(40毫克/升),則可生出側芽,在受到適當的自然的刺激時,也往往會誘發出側芽。

(5)長壽潛伏芽擴展閱讀:

側芽按其生理狀態可分為活動芽、休止芽和休眠芽。

1、活動芽

活動芽[active bud)亦稱「生長芽」。在生長季節能接連展葉的芽。一般樹冠面或採摘面上和近上端的芽多是活動芽。由於這部分芽的生長,就抑制了它以下芽的活動性,即呈休止狀態,愈是下部的芽,休止性愈強。生產上及時採摘活動芽,就能刺激下部休止芽轉為活動芽。

2、休止芽

休止芽(resting bud)亦稱「駐芽」。在營養生長期間不再繼續展葉的芽,包括頂芽和側芽。由於外界肥水失調、炎熱、樹體營養失凋等原因,每輪茶芽萌發後,都會出現一段芽的休止間隙期。在採摘條件下,經一段時間後,休止芽又呈活動狀態,相繼展葉。但也有當季或當年不能展葉的,或自疏死亡,或轉成越冬芽。休止芽的存在,能使茶樹樹體的營養有一定的貯備,既可供活動芽利用.也可供下季需要時利用。休止芽的形成,對於調節營養,保證活動芽的物質供應有一定作用。在採摘面上休止芽多.是發芽勢弱的標志.對茶葉產量和品質均有影響。生產上應及時去掉帶休止芽的芽葉,以利下一輪茶芽的再發。

3、休眠芽

休眠芽在樹體上保持休眠狀態的芽。分為越冬芽、潛伏芽。越冬芽是由於低溫或日照時數低於某一數值時,處於被迫休眠狀態的芽。多在秋季形成,外有3~5枚富有蠟質的鱗片包圍,以抵禦不良的外界條件。休眠期間,茶樹的新陳代謝降低.芽處於不活動狀態。經秋冬養蓄,樹體積蓄了豐富的可塑性物質,芽肥大而飽滿。潛伏芽是茶樹枝上長期保持休眠狀態的腋芽,僅在頂芽除去或死亡,或莖干受傷、受凍時它才活動.形成新枝。

F. 什麼叫做洋蘭的高位芽繁殖

很多洋蘭的植株會在高位的節間長出帶氣根的小苗,這些小苗是由高位芽發育產生的。它生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長出新根,待新根長至2~3厘米、具有完整的蘭頭和蘭葉時,就可以將其從母株分割出來,獨立進行種植(圖98)。典型的例子如石斛蘭屬的許多種類和品種都會在老莖上自然萌生高位芽。此外,蝴蝶蘭的花梗節間也會長出高位芽和發育出帶氣根的花梗苗。某些種類,如斑花旋柱蘭(Mormodes maculatum)和史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stuartiana)的氣根也會產生潛伏芽並發育出小苗供繁殖之用。這類利用高位芽繁殖的方式也是分株繁殖其中的一種。

圖98 洋蘭的高位芽繁殖

G. 核果的芽特點

芽的種類與著生部位
按芽的性質分:花芽(純花芽,腋生);葉芽(可腋生,但頂芽都為葉芽)。
按一節著生芽的數量分:單芽(1個花芽或1個葉芽);復芽(2個或2個以上的芽,即1葉芽與1個或2個花芽)。
桃芽的類型及其排列:
1. 短果枝, 其頂芽為葉芽
2. 隱芽
3. 單葉芽
4. 單花芽
5. 復芽, 一葉芽一花芽
6. 復芽, 一葉芽二花芽
7. 復芽,三花芽及一葉芽
8. 花芽縱剖面
9. 葉芽縱剖面
芽的特性:
樹種、品種的特性:葉芽與花芽的排列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樹種、品種的特性。
如桃、李、杏的葉腋間常形成復芽。
梅的腋芽以單芽為主,復芽較少,開花1-2朵。
櫻桃的腋芽都為單芽(1個花芽或1個葉芽),芽體瘦長,
櫻桃花芽多為純花芽,少為混合芽。
李花芽為純花芽,一個花芽常具2-3朵花。
芽的早熟性:
核果類果樹的芽一般都具早熟性,特別是桃、李、杏和中國櫻桃當年柚生的枝條,其芽當年即可萌發,一年可抽生2-3次枝梢,且春梢和一次副梢還能形成花芽
萌芽力(sprouting ability)與成枝力(branching ability):
桃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強。
李萌芽力強,成枝力較弱。
杏萌芽力較桃、李、櫻桃為弱,潛伏芽壽命長,梅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強,且頂端優勢強。
櫻桃萌芽力強、成枝力因種類而異(酸櫻桃較強,中國櫻桃次之,甜櫻桃再次
之),潛伏芽壽命短,一般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強的樹種的壽命較短,樹體不易更新,反之則相反。

H. 請問什麼叫做潛伏芽,植物在地下部分的芽,已發育充分,待來年萌發的是否是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I. 芽的潛伏力定義~

有兩層含義:
第一:潛伏芽壽命的長短。
第二:潛伏芽的萌芽力與成枝力的強弱

J. 什麼是活性芽

活性芽又稱活動芽,一般當年形成,當年萌發;潛伏芽又叫休眠芽,經一年或多年潛伏後才萌發,也可能始終處於休眠狀態或漸漸死去。

閱讀全文

與長壽潛伏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哪些人不領還要退回 瀏覽:457
為國解憂永不退休不領社保 瀏覽:839
重陽節宣言 瀏覽:991
80歲老人肺氣腫吸氧設備 瀏覽:861
什麼是脫離父母的管教 瀏覽:994
敬老院助殘日活動 瀏覽:622
老年大學品牌打造 瀏覽:864
農民社保卡土地養老金怎麼查詢 瀏覽:424
遼寧農民養老金是多少錢 瀏覽:344
孝敬父母的八個字成語有哪些 瀏覽:57
陸豐市哪裡有老人乘車卡 瀏覽:748
久月初九重陽節小作文 瀏覽:463
老年公寓安全協議 瀏覽:872
老人如何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瀏覽:357
高齡老年人適合喝什麼牛奶 瀏覽:450
重陽節爬山活動橫幅 瀏覽:353
老年人脊背燒 瀏覽:578
武警選拔體檢檢查什麼部位 瀏覽:328
金絲峽老人多少歲免門票 瀏覽:509
體檢多少天前要吃素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