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跑馬拉松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比賽]
由於馬拉松運動員要經過多年系統訓練方能達到一定水平,因而在取得優異成績時,一般年齡均較大。 這是由於馬拉松運動員要完成42公里195米的跑動距離,如果沒有發育完善的身體,沒有強大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心理狀態及合理分配體力的能力,要完成如此之大的負荷時不可能的,而這種能力只有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獲得。 根據資料統計,2001年世界馬拉松前50名,30歲以上的有17人,26~30歲的有23人,21~25歲的有10人,20歲以下無一人。2001年世界馬拉松女子前50名中,30歲以上的佔16人,26~30歲的有19人,21~25歲的有13人,20歲以下2人。 相比之下,我國馬拉松運動員創成績時的年齡較小,一般在25歲以下。我國進入2001年世界馬拉松前50名的7人中的年齡分別是,宮科(男)21歲,劉敏19歲,魏亞楠21歲,任秀娟27歲,代艷艷21歲,張淑晶22歲,金麗18歲。除了任秀娟外,其餘6人的年齡是其中最小的。 從近30年來我國馬拉松運動員創成績的年齡來看,均要比世界馬拉松選手小許多,而到了30歲已很少能見到我國運動員的名字,一到二十七八歲(正當國外馬拉松運動員在出成績、破紀錄的時候),我國的馬拉松選手早已退役了。這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這種狀態如不改變,會嚴重影響我國馬拉松事業發展。 摘自《田徑》雜志早幾年的,非今年的成績紀錄,所以很多運動員和統計數字都是過去式的,不過目前我國的馬拉松運動年齡趨勢還是年輕化,30歲以上的專業優秀運動員很少,幾乎絕跡
㈡ 跑馬拉松那麼累,為什麼比賽的選手裡有很多50多歲的大齡人士
因為大多數50多歲的人都想體驗一下疲勞過後的滿足感,他們已經沒有當年的活力,但是還是想通過馬拉松中證明自己。
很多人都想知道,當自己跑完馬拉松是否能夠堅持下來,堅持到最後都覺得自己變強大了,能夠面對更大的困難,可能這也是很多50多歲的人想去參加的原因。
馬拉松其實是在和自己比賽能否成功挑戰,自己時間不是問題,年齡也不是問題,50多歲的人大多時間是比較充裕的,但是也不能說自己年齡偏大,馬拉松能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感悟。持之以恆在循序漸進就能成功,所以這就是五十歲的人還在堅持跑馬拉松的原因。
㈢ 馬拉松分段成績標準是多少
根據《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大眾選手等級評定標准及實施辦法》規定,全程馬拉松項目分四個精英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等級,設置多個年齡組,部分年齡組各等級成績標准如下:
1、29歲以下:
男子:精英級3小時24分,一級4小時3分,二級4小時53分,三級完賽;
女子:精英級3小時48分,一級4小時25分,二級5小時17分,三級完賽。
2、30-34歲:
男子:精英級3小時25分,一級4小時4分,二級4小時54分,三級完賽;
女子:精英級3小時49分,一級4小時26分,二級5小時18分,三級完賽。
3、35-39歲:
男子:精英級3小時26分,一級4小時5分,二級4小時55分,三級完賽;
女子:精英級3小時50分,一級4小時27分,二級5小時19分,三級完賽。
以上標准以5歲為檔分為幾個年齡段,每一個年齡段的同一等級只相差一分鍾。
(3)50歲以上跑馬拉松成績擴展閱讀:
中國田協公布了的《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大眾選手等級評定標准及實施辦法》,多位跑者都認為標准有些低。對此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份等級標準的初衷是推動中國境內馬拉松及相關運動的普及與提高,鼓勵大眾參加跑步健身活動,科學鍛煉、檢驗成果。
以一個全馬PB(個人最好成績)是3小時24分鍾來算,按照中國田協新公布的等級評定標准,屬於精英級。但在波士頓的標准中,這一成績離能夠達標參賽至少還有20分鍾的差距,而離倫敦馬拉松免抽簽達標參賽成績更是有31分鍾的差距。
而在半程和10公里方面,中國田協此次公布的等級評定標准也和北京市大眾馬拉松運動等級標准有很大不同。以半程、29歲以下一檔為例,該新標准中精英級別達標成績為1小時34分鍾,而在北京市大眾馬拉松等級標准中,健將級需跑進1小時20分鍾。
㈣ 50歲男士一年跑多少次馬拉松最好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句話也適合50歲之前從不運動或很少運動,此時又准備重新上路開始跑步鍛煉的人。
㈤ 馬拉松年齡段是多少
馬拉松是全民可以參與的極限運動,各個年紀段的成年人,小到18歲,大到70歲均可以參加。2017年全國65~69歲的老年跑者共有71位全馬成績進4小時,最好成績是3:05:45,而世界范圍,68歲老年跑者的紀錄是2:51:02,這樣優秀的成績,是不是能給很多還在全馬門口猶豫的青壯年打上一針「雞血」,堅定人人能進3小時的信心呢?
在我國,馬拉松愛好者按年齡可以劃分為兩大主力陣營,44歲以下的青年跑者,和45~60歲的中年跑者。青年跑者成績占絕對優勢地位,但中年跑者的運動基礎、對馬拉松的熱衷程度和馬拉松文化的氛圍也絲毫不遜於青年跑者。
㈥ 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跑完全程馬拉松的有多少位
全國每年很多城市舉辦馬拉松賽,參賽者60以上跑完全程的根本無法統計,估計連體委都沒有統計的。
㈦ 跑馬拉松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由於馬拉松運動員要經過多年系統訓練方能達到一定水平,因而在取得優異成績時,一般年齡均較大。
這是由於馬拉松運動員要完成42公里195米的跑動距離,如果沒有發育完善的身體,沒有強大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心理狀態及合理分配體力的能力,要完成如此之大的負荷時不可能的,而這種能力只有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獲得。
根據資料統計,2001年世界馬拉松前50名,30歲以上的有17人,26~30歲的有23人,21~25歲的有10人,20歲以下無一人。2001年世界馬拉松女子前50名中,30歲以上的佔16人,26~30歲的有19人,21~25歲的有13人,20歲以下2人。
相比之下,我國馬拉松運動員創成績時的年齡較小,一般在25歲以下。我國進入2001年世界馬拉松前50名的7人中的年齡分別是,宮科(男)21歲,劉敏19歲,魏亞楠21歲,任秀娟27歲,代艷艷21歲,張淑晶22歲,金麗18歲。除了任秀娟外,其餘6人的年齡是其中最小的。
從近30年來我國馬拉松運動員創成績的年齡來看,均要比世界馬拉松選手小許多,而到了30歲已很少能見到我國運動員的名字,一到二十七八歲(正當國外馬拉松運動員在出成績、破紀錄的時候),我國的馬拉松選手早已退役了。這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這種狀態如不改變,會嚴重影響我國馬拉松事業發展。
摘自《田徑》雜志早幾年的,非今年的成績紀錄,所以很多運動員和統計數字都是過去式的,不過目前我國的馬拉松運動年齡趨勢還是年輕化,30歲以上的專業優秀運動員很少,幾乎絕跡。
㈧ 50歲跑半程馬拉松能創成績嗎
只能創個人最好成績,和別人比速度耐力沒意思,高手太多了。只能以鍛煉身體,挑戰自己的目的去跑,和別人比永遠也滿足不了自己!
㈨ 50歲以上跑10公里馬拉松多長時間
一般1.5小時關門吧
㈩ 50歲的人能參加馬拉松跑嗎
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看似只是距離少了一半,但有本質的區別。人的耐力,體力會有一個很大的考驗。世界短跑名將博爾特,2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19.19秒。但400世界紀錄43.18秒,並不是乘以二的問題。這對人的速度也是非常大的考驗。如果試過跑全程,身體素質跟得上,可以參加,但沒試之前,決不能拿自己的半程來比較全程。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