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tru長壽

tru長壽

發布時間:2022-02-07 04:43:14

① 前置過濾器什麼牌子好求推薦

在家家戶戶的飲水中,就需要用到過濾器,而前置過濾器又是最好用的。下面這三款是好評較高,也比較有保障的前置過濾器,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個,國民大品牌美的

惠爾頓的前置過濾器,它的體積比前面兩款要大,凈化水的體積也就更大。一個就夠一大家子的飲水了。並且它的材質採用了奧氏體,不會沾灰,平常只要用毛巾擦一擦就可以。它的濾網密度達到了40微米,所以,過濾水中的雜質能力十分強大。並且它可以配合不同尺寸的管道,有很多轉換頭,使用起來十分的方便。很推薦這一款。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 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③ nomadic怎麼用漢字寫,讀出來

造字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
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
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注
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編輯] 漢字的結構
漢字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歐語系是一維文字)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一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一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一樣組合而成。
一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一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編輯] 字形(漢字書法)

「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編輯] 讀音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准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詳見上古漢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編輯]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注,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俗稱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號仍是台灣教學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探討的課題。

[編輯] 漢字與詞語
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

語素是漢文表意的最小單位,類比於英語的「詞彙」和「片語」的總稱。絕大多數漢字可以獨立構成語素,比如「我」,類比於英語中的單一字母構成的詞彙,比如「I」。現經白話文大多數詞語都是由兩個以上的漢字構成的,不過,和英語中「詞彙」和「字母」的關系不同,語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個漢字獨立構成語素時的意思有相關性,因此相當程度上簡化了記憶。

詞語包括語素和若干個語素形成的短語。

漢字的高效率,體現在幾百個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種事物的上萬漢字;幾千個常用字,又可以輕松組合出數十萬詞語。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准確掌握這數十萬詞語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種負擔。漢語常用詞彙約為幾萬條,總詞彙量約有百萬條,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顯得有些令人望而卻步,但由於大多數漢字構詞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並非遙不可及。因此,僅就詞彙而言,其學習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樣數量外文詞彙的記憶強度則要大得多。

而從古文的角度來看,用字本義,比起五四白話文運動以降過度依賴詞語,會來的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暢精確使用漢字的復古作為。

[編輯] 漢字的數量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目前漢字系統已經基本穩定,但漢字的規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繼續進行。

漢字編碼系統

為進行信息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漢字字元集標准。

國標碼(「國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簡稱)在中國大陸使用。GB2312收錄6763個漢字,GBK收錄20912個漢字,最新的GB18030收錄27533個漢字。

BIG5碼。收錄13053個漢字。在台灣和香港使用的一位元組或兩位元組編碼。

Unicode並不被中國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國政府要求在中國大陸出售的軟體必須支持GB 18030編碼。

在國際通信化和軟體設計領域,CJK編碼收集了漢語、日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關於Unicode

由於各國國家標准字集所收的漢字字數、常用字的差異,雖然象中國兩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類似,轉換後閱讀並不成問題,但是這種編碼轉換的混亂關系,對文字交流始終是一種障礙。因此相關國家的標准化組織和文字工作者經過共同努力,終於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韓(CJK)漢字的Unicode 漢字標准ISO 10646.1。 Unicode是完全雙位元組表示的多國文字編碼體系,編碼空間0x0000-0xFFFF。 ISO 10646.1漢字標准使用編碼0x4E00-9FA5,共包含20902個漢字。其中: 大陸(S)提出的漢字17124個,台灣(T)提出的漢字17258個; S與T的並集,即中國(C)提出的漢字為20158個。 日本(J)提出的漢字為12157個,中國未提出的690個(Ja); 韓國(K)提出的漢字為7477個,其中中國未提出的90個(Ka); Ja與Ka並集共744字。 支持Unicode編碼的相關電腦系統軟體,如Unix, 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於Unicode的ASCII碼是用雙位元組編碼(即一般電腦系統中的單位元組ASCII碼前加 0x00),同時其漢字編碼與各國的現有編碼也不兼容,造成現有的軟體和數據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軟體系統的用戶並不多,大多數只將它此作為一個國際語言編碼標准來使用。

從國外網站上看的,先貼原貼再簡單翻譯一下:

posted: fri nov 22, 2002 12:37 am post subject: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chinese histOrian like to twist the histOry around, everybody know about it.
u just need to look at the bak/weiqi intellectual game, kOrean always easily beat down chinese .if this is really your invention, why chinese done so poOrly?
And look also at the spOrt, the wOrld cup, chinese also done very badly if compare to kOrean.
in modern technology, kOrean made procts like samsung, lg, hyundai,kia
are popular everywhere, where is chinese?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can't beat down a small nation with only 40 million , Or 80 million if u want include nOrth kOre, but still we done much better than chinese in almost every area.
the truh is out there, is just depend on you guys weather want to accept it Or not.
many chinese histOrian in china also agree that dongyi was kOrean And the creatOr fOr da'wek kou culture. it was also recoded in shi ji from shima ji.

翻譯: 中國的歷史學家喜歡歪曲歷史,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
你只要看一看」圍棋」這個智力項目,韓國人總是打敗中國人.如果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那中國人怎麼表現總是那麼糟糕?世界盃也是同樣的例子.
在現代的技術中,韓國人創造的三星.lg,現代,起亞風靡世界,中國人在哪呢?
13億打敗不了一個4千萬的民族,(如果加上北韓的話是8千萬),我們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做的都比中國人好.
真理就在這兒,不管你們是否接受它.
許多中國歷史學家也同意東夷是韓國人,並且創造了」大汶口」文化......

posted: sat nov 23, 2002 4:44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another good post that non chinese will able to deny it.

ring prehistOry from neolithic to iron age, there were two cultures
in nOrth-east asaia. in nOrtheastern part (s siberia, central asia,
manchuria, And also current kOrean peninsula), nomadic people
dominated, whereas culture based on agriculture dominated southern
china. nomadic people mostly spoke in altaic Or other similar
languages, while agriculture-based people mostly spoke in
chinese-tibetan Or proto-austronesian. chinese archaeologist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the latter. together with languages, features of
bronze weaspons Or tomb styles were clearly distinctive between the
two. ultimately, climate changes to dry/cold conditions drove the
nomadic people to the south (kOreans And japanese) And to the west
(turk, xian-no, etc).

it is also quite certain that the nomadic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ern siberia firstly cultivated allium altaicum, the progenitOr of
allium fistulosum, And allium sativum, the progenitOr of allium
longicuspis.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writing systems developed ring the bronze
age And/Or ring shang state, one thing is certain: writing systems
came from the east (altaic/nomadic people), not from the west Or the
south. it is quite certain that people lived in the east were not han
Or hua people. do you know who published the first chinese dictionary
in histOry?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that people speaking in altaic,
not chinese-tibetan, published it. what kind of spoken language did
yin/shang people use? this will be a quite good question fOr your
explOration into the ultimate inventOr of current chinese characters.

翻譯: 在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史前文明中,在東北亞有兩種文明.在東北亞地區(西伯力亞/中亞/滿州以及現在的朝鮮半島),游牧民族居於統治地位,而農耕文明在中國南部居於統治地位.游牧民族大部分都說阿爾泰以及相似的語系,而農耕文明大部分說漢藏語系.中國考古學家大部分都集中研究後者.而兩種語言,青銅器的樣子和墓制的樣式完全不一樣,而又干又冷的天氣環境讓游牧民族進入了南部.
非常肯定的事情是,北中國和南西泊力亞培育了__(此處不知怎麼翻譯),____的祖先/
在青銅器時代或者商代發展了不同的書寫系統,有一件事可以非常確定---書寫系統來自東部(阿爾泰/游牧民族),而不是西部和南部.還可以確定的是,東部的人不是漢族.你知道歷史上誰出版了第一本漢字字典嗎?非常有趣的事是這是說阿爾泰語的人做的而不是說漢藏語系的人做的.殷商時代的人使用的何種語言?這對你們研究誰是漢字的發明者是個非常好的問題.
i think all anyone can say is that 」kOrean made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what is known as chinese language than currently
acknowledged」. wOrkings of business, economy, technology, trade, And
commerce are the same today as they were 5000 years ago. what drives
linguistic development in today's wOrld? well, it's computer. you don't
need as much language to grow plant Or raise animals. in other wOrds, it
is technology which drives language, not agriculture. so, technology in
the old days were ceramics And casting technology, which kOrea was And
still is wOrld leader.

翻譯: 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這么說---韓國人對大家所認知的漢字發展貢獻更大.商業/經濟/技術/貿易和5千年前一樣,是什麼么語言發展了當今世界?是計算機.你不會用語言去種養植物以及飼養動物,換句話說,是從語言中發展而來的技術,而不是農業.所以,在古代,技術就是制陶業和鍛造業,而這些技術韓國一直是世界的先驅.

shanxi wrote:
............................chinese invented And created their own language. posting by peter is totally crap And ridiculous, the person trying to make a confusion here actually. ]+~

oh my gosh..i can't believ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soo ingnOrant about their own histOry!!!!!!!!! chinese people didn't create their own language...they had to use another abOriginal's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n on, they called it their own!! because of inferiOrity issues,,,they claim that they invented their own language..also peter kim is right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eing created by some other group besides chinese!! i think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relook at their histOry once again,,,it seems to me that people (me fOr instance) that are not chinese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 than some chinese people do...some people are ethnocentric..And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are...Or whoever that posted this..peter you're cOrrect on this, except the kOrean part of course

翻譯: 跟貼者說中國人發明了他們自己的語言,樓主在這里胡言亂語,混淆是非.

又有一個韓國白痴對跟貼反對者的反駁:
我的天哪,中國人居然對他們的歷史是這樣的無知,中國人根本沒有創造自己的語言,他們不得不用其他原住民的書寫系統,然後,他們說那是他們自己的.因為自卑的原因,他們說他們發明了自己的語言.所以樓主是正確的,是其他人而不是中國人發明了自己的語言,這些中國人應該回頭看看自己的歷史,就像我一樣,我對中國的歷史了解的比他們自己更清楚,那些中國人是一些種族中心論者,樓主,你是對的.....

其他國外網友的反駁:

posted: sun sep 29, 2002 6:38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everyone knowes that japanese And kOrean both derived from chinese, why waste your time with this crap?
任何人都知道日本人和韓國人源自中國,你為什麼在這浪費時間廢話!
flOreo
guest
posted: sat nov 09, 2002 7:15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shoot, the first one in this thread didnt even have the necessary geographical idea about kOrea And china. the palace location fOr shang dynasty is in anyang which is almost in the middle of china. so how come kOreans would travel so deep into china as to make the characters???this is way to stupid! i don't wanna talk mOre about it!
注意,這個假設沒有對於韓國和中國的地理學的觀念,商朝的皇宮在安陽,幾乎是在中國的中心,那麼韓國人是怎麼長途跋涉到中國的中心去創造他們的漢字?這太愚蠢了,我不想再說什麼了/

anthony
guest
posted: fri nov 15, 2002 3:46 p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everyone know the chinese has the longest continous culture in the wOrld. chinese cultures have influences many cultur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 like japan And kOrean.
任何人都知道中國有著世界最長的連續不短的歷史,中國文明影響了許多東南亞和東亞的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

④ 六年級作文花與生活中的的收集資料怎麼寫

一、問題的提出

在花園,各種美麗迷人的花朵競相開放,盡情展示著自己的阿娜多姿。此時,我被花香陶醉了,萌生了一個疑問,這么美麗的花兒和生活有什麼聯系,花在生活中重要嗎?

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1、選擇一些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花作為研究對象

2、從網上、書籍中尋找有關這些花的具體資料

3、總結花對我們生活有什麼益處

4、整理我們小組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匯總。

以下是我們查找的調查資料匯總表

花名 顏色 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百合 純白色 百合象徵著純潔,像少女一樣。「百年好合」因她得名。鮮百合可做成美味佳餚,乾燥百合花瓣有清熱解毒潤肺之功效,可熬粥煮湯。
槐花 白色又帶點絲絲金黃 槐花有淡淡的清香,可是上等的好蜜,而干槐花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桂花 金黃色或橙色 十里飄香的桂花,在國慶節前後開放,她是「吉祥」的象徵,可觀賞,可食用,可入茶,深受人們的喜愛。
荷花 白色、粉紅色、大紅.... 荷花又名「蓮花」、「水中芙蓉」,是我國著名的水生花卉,她象徵著清白、純潔,出淤泥而不染。蓮藕、蓮子可食用,蓮子心可入葯,有清熱安神之功效。
梅花 紅色、粉色、白色.... 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她傲霜鬥雪,暗香浮動。其品格高潔是堅韌、高尚、幸福、和平、順利的象徵。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花瓣可以治療、活血。
月季 金黃、紅色、紫色、白色 月季是世界著名的花卉,起品種因花朵大小、形態、性狀可分為現代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等。其花可提取香精,可做食品及化妝品香料,花可入葯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三、研究結果

由上可知,花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她不僅可以妝點我們的生活,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素養,提升生活的品味,改善生活品質

⑤ 敏感肌膚用什麼面膜比較好

您好,知我葯妝肌膚顧問很高興幫助您。

蘭芝夜間鎖水修護面膜
整夜密集保濕高效保濕成分-葡聚糖集中持續地將水分注入肌膚深層;配合Ceramide神經醯胺強化肌膚水分通道,肌膚迅速吸足水分,恢復潤澤飽滿。煥亮膚色源自世界長壽區域之一罕薩地區的杏果提取物,富含葉黃素、胡羅卜素、番茄紅素等抗氧化成分,凈化肌膚並去除有害氧化物質,於熟睡間提亮暗啞膚色,肌膚重拾光澤亮白。每次用一定要在臉頰塗的厚厚的,然後T區打上薄薄的一層,補水和平衡油分的效果都有了。

更多肌膚問題歡迎您到知我葯妝肌膚專家平台提問,或者到知我葯妝官網進行在線咨詢。

⑥ 重慶志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重慶志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8-16在重慶市長壽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棉花廠片區晏A15-1/01地塊。

重慶志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115MA601TRUXH,企業法人符冬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重慶志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環保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汽車維修;汽車租賃;裝卸服務;危化車(空車)、危化品集裝箱罐(空箱、空罐)的停放、清洗、維修。(以上范圍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重慶志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⑦ 有關漢字

造字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
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
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注
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編輯] 漢字的結構
漢字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歐語系是一維文字)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一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一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一樣組合而成。
一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一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編輯] 字形(漢字書法)

「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編輯] 讀音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准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詳見上古漢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編輯]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注,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俗稱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號仍是台灣教學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探討的課題。

[編輯] 漢字與詞語
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

語素是漢文表意的最小單位,類比於英語的「詞彙」和「片語」的總稱。絕大多數漢字可以獨立構成語素,比如「我」,類比於英語中的單一字母構成的詞彙,比如「I」。現經白話文大多數詞語都是由兩個以上的漢字構成的,不過,和英語中「詞彙」和「字母」的關系不同,語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個漢字獨立構成語素時的意思有相關性,因此相當程度上簡化了記憶。

詞語包括語素和若干個語素形成的短語。

漢字的高效率,體現在幾百個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種事物的上萬漢字;幾千個常用字,又可以輕松組合出數十萬詞語。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准確掌握這數十萬詞語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種負擔。漢語常用詞彙約為幾萬條,總詞彙量約有百萬條,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顯得有些令人望而卻步,但由於大多數漢字構詞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並非遙不可及。因此,僅就詞彙而言,其學習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樣數量外文詞彙的記憶強度則要大得多。

而從古文的角度來看,用字本義,比起五四白話文運動以降過度依賴詞語,會來的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暢精確使用漢字的復古作為。

[編輯] 漢字的數量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目前漢字系統已經基本穩定,但漢字的規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繼續進行。

漢字編碼系統

為進行信息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漢字字元集標准。

國標碼(「國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簡稱)在中國大陸使用。GB2312收錄6763個漢字,GBK收錄20912個漢字,最新的GB18030收錄27533個漢字。

BIG5碼。收錄13053個漢字。在台灣和香港使用的一位元組或兩位元組編碼。

Unicode並不被中國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國政府要求在中國大陸出售的軟體必須支持GB 18030編碼。

在國際通信化和軟體設計領域,CJK編碼收集了漢語、日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關於Unicode

由於各國國家標准字集所收的漢字字數、常用字的差異,雖然象中國兩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類似,轉換後閱讀並不成問題,但是這種編碼轉換的混亂關系,對文字交流始終是一種障礙。因此相關國家的標准化組織和文字工作者經過共同努力,終於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韓(CJK)漢字的Unicode 漢字標准ISO 10646.1。 Unicode是完全雙位元組表示的多國文字編碼體系,編碼空間0x0000-0xFFFF。 ISO 10646.1漢字標准使用編碼0x4E00-9FA5,共包含20902個漢字。其中: 大陸(S)提出的漢字17124個,台灣(T)提出的漢字17258個; S與T的並集,即中國(C)提出的漢字為20158個。 日本(J)提出的漢字為12157個,中國未提出的690個(Ja); 韓國(K)提出的漢字為7477個,其中中國未提出的90個(Ka); Ja與Ka並集共744字。 支持Unicode編碼的相關電腦系統軟體,如Unix, 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於Unicode的ASCII碼是用雙位元組編碼(即一般電腦系統中的單位元組ASCII碼前加 0x00),同時其漢字編碼與各國的現有編碼也不兼容,造成現有的軟體和數據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軟體系統的用戶並不多,大多數只將它此作為一個國際語言編碼標准來使用。

從國外網站上看的,先貼原貼再簡單翻譯一下:

posted: fri nov 22, 2002 12:37 am post subject: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chinese histOrian like to twist the histOry around, everybody know about it.
u just need to look at the bak/weiqi intellectual game, kOrean always easily beat down chinese .if this is really your invention, why chinese done so poOrly?
And look also at the spOrt, the wOrld cup, chinese also done very badly if compare to kOrean.
in modern technology, kOrean made procts like samsung, lg, hyundai,kia
are popular everywhere, where is chinese?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can't beat down a small nation with only 40 million , Or 80 million if u want include nOrth kOre, but still we done much better than chinese in almost every area.
the truh is out there, is just depend on you guys weather want to accept it Or not.
many chinese histOrian in china also agree that dongyi was kOrean And the creatOr fOr da'wek kou culture. it was also recoded in shi ji from shima ji.

翻譯: 中國的歷史學家喜歡歪曲歷史,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
你只要看一看」圍棋」這個智力項目,韓國人總是打敗中國人.如果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那中國人怎麼表現總是那麼糟糕?世界盃也是同樣的例子.
在現代的技術中,韓國人創造的三星.lg,現代,起亞風靡世界,中國人在哪呢?
13億打敗不了一個4千萬的民族,(如果加上北韓的話是8千萬),我們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做的都比中國人好.
真理就在這兒,不管你們是否接受它.
許多中國歷史學家也同意東夷是韓國人,並且創造了」大汶口」文化......

posted: sat nov 23, 2002 4:44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another good post that non chinese will able to deny it.

ring prehistOry from neolithic to iron age, there were two cultures
in nOrth-east asaia. in nOrtheastern part (s siberia, central asia,
manchuria, And also current kOrean peninsula), nomadic people
dominated, whereas culture based on agriculture dominated southern
china. nomadic people mostly spoke in altaic Or other similar
languages, while agriculture-based people mostly spoke in
chinese-tibetan Or proto-austronesian. chinese archaeologist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the latter. together with languages, features of
bronze weaspons Or tomb styles were clearly distinctive between the
two. ultimately, climate changes to dry/cold conditions drove the
nomadic people to the south (kOreans And japanese) And to the west
(turk, xian-no, etc).

it is also quite certain that the nomadic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ern siberia firstly cultivated allium altaicum, the progenitOr of
allium fistulosum, And allium sativum, the progenitOr of allium
longicuspis.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writing systems developed ring the bronze
age And/Or ring shang state, one thing is certain: writing systems
came from the east (altaic/nomadic people), not from the west Or the
south. it is quite certain that people lived in the east were not han
Or hua people. do you know who published the first chinese dictionary
in histOry?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that people speaking in altaic,
not chinese-tibetan, published it. what kind of spoken language did
yin/shang people use? this will be a quite good question fOr your
explOration into the ultimate inventOr of current chinese characters.

翻譯: 在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史前文明中,在東北亞有兩種文明.在東北亞地區(西伯力亞/中亞/滿州以及現在的朝鮮半島),游牧民族居於統治地位,而農耕文明在中國南部居於統治地位.游牧民族大部分都說阿爾泰以及相似的語系,而農耕文明大部分說漢藏語系.中國考古學家大部分都集中研究後者.而兩種語言,青銅器的樣子和墓制的樣式完全不一樣,而又干又冷的天氣環境讓游牧民族進入了南部.
非常肯定的事情是,北中國和南西泊力亞培育了__(此處不知怎麼翻譯),____的祖先/
在青銅器時代或者商代發展了不同的書寫系統,有一件事可以非常確定---書寫系統來自東部(阿爾泰/游牧民族),而不是西部和南部.還可以確定的是,東部的人不是漢族.你知道歷史上誰出版了第一本漢字字典嗎?非常有趣的事是這是說阿爾泰語的人做的而不是說漢藏語系的人做的.殷商時代的人使用的何種語言?這對你們研究誰是漢字的發明者是個非常好的問題.
i think all anyone can say is that 」kOrean made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what is known as chinese language than currently
acknowledged」. wOrkings of business, economy, technology, trade, And
commerce are the same today as they were 5000 years ago. what drives
linguistic development in today's wOrld? well, it's computer. you don't
need as much language to grow plant Or raise animals. in other wOrds, it
is technology which drives language, not agriculture. so, technology in
the old days were ceramics And casting technology, which kOrea was And
still is wOrld leader.

翻譯: 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這么說---韓國人對大家所認知的漢字發展貢獻更大.商業/經濟/技術/貿易和5千年前一樣,是什麼么語言發展了當今世界?是計算機.你不會用語言去種養植物以及飼養動物,換句話說,是從語言中發展而來的技術,而不是農業.所以,在古代,技術就是制陶業和鍛造業,而這些技術韓國一直是世界的先驅.

shanxi wrote:
............................chinese invented And created their own language. posting by peter is totally crap And ridiculous, the person trying to make a confusion here actually. ]+~

oh my gosh..i can't believ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soo ingnOrant about their own histOry!!!!!!!!! chinese people didn't create their own language...they had to use another abOriginal's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n on, they called it their own!! because of inferiOrity issues,,,they claim that they invented their own language..also peter kim is right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eing created by some other group besides chinese!! i think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relook at their histOry once again,,,it seems to me that people (me fOr instance) that are not chinese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 than some chinese people do...some people are ethnocentric..And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are...Or whoever that posted this..peter you're cOrrect on this, except the kOrean part of course

翻譯: 跟貼者說中國人發明了他們自己的語言,樓主在這里胡言亂語,混淆是非.

又有一個韓國白痴對跟貼反對者的反駁:
我的天哪,中國人居然對他們的歷史是這樣的無知,中國人根本沒有創造自己的語言,他們不得不用其他原住民的書寫系統,然後,他們說那是他們自己的.因為自卑的原因,他們說他們發明了自己的語言.所以樓主是正確的,是其他人而不是中國人發明了自己的語言,這些中國人應該回頭看看自己的歷史,就像我一樣,我對中國的歷史了解的比他們自己更清楚,那些中國人是一些種族中心論者,樓主,你是對的.....

其他國外網友的反駁:

posted: sun sep 29, 2002 6:38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everyone knowes that japanese And kOrean both derived from chinese, why waste your time with this crap?
任何人都知道日本人和韓國人源自中國,你為什麼在這浪費時間廢話!
flOreo
guest
posted: sat nov 09, 2002 7:15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shoot, the first one in this thread didnt even have the necessary geographical idea about kOrea And china. the palace location fOr shang dynasty is in anyang which is almost in the middle of china. so how come kOreans would travel so deep into china as to make the characters???this is way to stupid! i don't wanna talk mOre about it!
注意,這個假設沒有對於韓國和中國的地理學的觀念,商朝的皇宮在安陽,幾乎是在中國的中心,那麼韓國人是怎麼長途跋涉到中國的中心去創造他們的漢字?這太愚蠢了,我不想再說什麼了/

anthony
guest
posted: fri nov 15, 2002 3:46 p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everyone know the chinese has the longest continous culture in the wOrld. chinese cultures have influences many cultur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 like japan And kOrean.
任何人都知道中國有著世界最長的連續不短的歷史,中國文明影響了許多東南亞和東亞的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

⑧ 懂清史的進 康熙的後妃 要那些重要的妃子的介紹

ffdiuhfsefbawbifheaijbvdjbg b gsc jdgf euiawouroaruaoiru urhiawouryowiaeuxrhihh eghug g iugfsudgfsgh fsuibf .

⑨ 什麼是漢字

造字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
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
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注
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編輯] 漢字的結構
漢字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歐語系是一維文字)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一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一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一樣組合而成。
一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一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編輯] 字形(漢字書法)

「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編輯] 讀音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准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詳見上古漢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編輯]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注,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俗稱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號仍是台灣教學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探討的課題。

[編輯] 漢字與詞語
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

語素是漢文表意的最小單位,類比於英語的「詞彙」和「片語」的總稱。絕大多數漢字可以獨立構成語素,比如「我」,類比於英語中的單一字母構成的詞彙,比如「I」。現經白話文大多數詞語都是由兩個以上的漢字構成的,不過,和英語中「詞彙」和「字母」的關系不同,語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個漢字獨立構成語素時的意思有相關性,因此相當程度上簡化了記憶。

詞語包括語素和若干個語素形成的短語。

漢字的高效率,體現在幾百個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種事物的上萬漢字;幾千個常用字,又可以輕松組合出數十萬詞語。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准確掌握這數十萬詞語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種負擔。漢語常用詞彙約為幾萬條,總詞彙量約有百萬條,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顯得有些令人望而卻步,但由於大多數漢字構詞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並非遙不可及。因此,僅就詞彙而言,其學習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樣數量外文詞彙的記憶強度則要大得多。

而從古文的角度來看,用字本義,比起五四白話文運動以降過度依賴詞語,會來的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暢精確使用漢字的復古作為。

[編輯] 漢字的數量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目前漢字系統已經基本穩定,但漢字的規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繼續進行。

漢字編碼系統

為進行信息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漢字字元集標准。

國標碼(「國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簡稱)在中國大陸使用。GB2312收錄6763個漢字,GBK收錄20912個漢字,最新的GB18030收錄27533個漢字。

BIG5碼。收錄13053個漢字。在台灣和香港使用的一位元組或兩位元組編碼。

Unicode並不被中國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國政府要求在中國大陸出售的軟體必須支持GB 18030編碼。

在國際通信化和軟體設計領域,CJK編碼收集了漢語、日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關於Unicode

由於各國國家標准字集所收的漢字字數、常用字的差異,雖然象中國兩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類似,轉換後閱讀並不成問題,但是這種編碼轉換的混亂關系,對文字交流始終是一種障礙。因此相關國家的標准化組織和文字工作者經過共同努力,終於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韓(CJK)漢字的Unicode 漢字標准ISO 10646.1。 Unicode是完全雙位元組表示的多國文字編碼體系,編碼空間0x0000-0xFFFF。 ISO 10646.1漢字標准使用編碼0x4E00-9FA5,共包含20902個漢字。其中: 大陸(S)提出的漢字17124個,台灣(T)提出的漢字17258個; S與T的並集,即中國(C)提出的漢字為20158個。 日本(J)提出的漢字為12157個,中國未提出的690個(Ja); 韓國(K)提出的漢字為7477個,其中中國未提出的90個(Ka); Ja與Ka並集共744字。 支持Unicode編碼的相關電腦系統軟體,如Unix, 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於Unicode的ASCII碼是用雙位元組編碼(即一般電腦系統中的單位元組ASCII碼前加 0x00),同時其漢字編碼與各國的現有編碼也不兼容,造成現有的軟體和數據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軟體系統的用戶並不多,大多數只將它此作為一個國際語言編碼標准來使用。

從國外網站上看的,先貼原貼再簡單翻譯一下:

posted: fri nov 22, 2002 12:37 am post subject: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chinese histOrian like to twist the histOry around, everybody know about it.
u just need to look at the bak/weiqi intellectual game, kOrean always easily beat down chinese .if this is really your invention, why chinese done so poOrly?
And look also at the spOrt, the wOrld cup, chinese also done very badly if compare to kOrean.
in modern technology, kOrean made procts like samsung, lg, hyundai,kia
are popular everywhere, where is chinese?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can't beat down a small nation with only 40 million , Or 80 million if u want include nOrth kOre, but still we done much better than chinese in almost every area.
the truh is out there, is just depend on you guys weather want to accept it Or not.
many chinese histOrian in china also agree that dongyi was kOrean And the creatOr fOr da'wek kou culture. it was also recoded in shi ji from shima ji.

翻譯: 中國的歷史學家喜歡歪曲歷史,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
你只要看一看」圍棋」這個智力項目,韓國人總是打敗中國人.如果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那中國人怎麼表現總是那麼糟糕?世界盃也是同樣的例子.
在現代的技術中,韓國人創造的三星.lg,現代,起亞風靡世界,中國人在哪呢?
13億打敗不了一個4千萬的民族,(如果加上北韓的話是8千萬),我們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做的都比中國人好.
真理就在這兒,不管你們是否接受它.
許多中國歷史學家也同意東夷是韓國人,並且創造了」大汶口」文化......

posted: sat nov 23, 2002 4:44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another good post that non chinese will able to deny it.

ring prehistOry from neolithic to iron age, there were two cultures
in nOrth-east asaia. in nOrtheastern part (s siberia, central asia,
manchuria, And also current kOrean peninsula), nomadic people
dominated, whereas culture based on agriculture dominated southern
china. nomadic people mostly spoke in altaic Or other similar
languages, while agriculture-based people mostly spoke in
chinese-tibetan Or proto-austronesian. chinese archaeologist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the latter. together with languages, features of
bronze weaspons Or tomb styles were clearly distinctive between the
two. ultimately, climate changes to dry/cold conditions drove the
nomadic people to the south (kOreans And japanese) And to the west
(turk, xian-no, etc).

it is also quite certain that the nomadic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ern siberia firstly cultivated allium altaicum, the progenitOr of
allium fistulosum, And allium sativum, the progenitOr of allium
longicuspis.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writing systems developed ring the bronze
age And/Or ring shang state, one thing is certain: writing systems
came from the east (altaic/nomadic people), not from the west Or the
south. it is quite certain that people lived in the east were not han
Or hua people. do you know who published the first chinese dictionary
in histOry?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that people speaking in altaic,
not chinese-tibetan, published it. what kind of spoken language did
yin/shang people use? this will be a quite good question fOr your
explOration into the ultimate inventOr of current chinese characters.

翻譯: 在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史前文明中,在東北亞有兩種文明.在東北亞地區(西伯力亞/中亞/滿州以及現在的朝鮮半島),游牧民族居於統治地位,而農耕文明在中國南部居於統治地位.游牧民族大部分都說阿爾泰以及相似的語系,而農耕文明大部分說漢藏語系.中國考古學家大部分都集中研究後者.而兩種語言,青銅器的樣子和墓制的樣式完全不一樣,而又干又冷的天氣環境讓游牧民族進入了南部.
非常肯定的事情是,北中國和南西泊力亞培育了__(此處不知怎麼翻譯),____的祖先/
在青銅器時代或者商代發展了不同的書寫系統,有一件事可以非常確定---書寫系統來自東部(阿爾泰/游牧民族),而不是西部和南部.還可以確定的是,東部的人不是漢族.你知道歷史上誰出版了第一本漢字字典嗎?非常有趣的事是這是說阿爾泰語的人做的而不是說漢藏語系的人做的.殷商時代的人使用的何種語言?這對你們研究誰是漢字的發明者是個非常好的問題.
i think all anyone can say is that 」kOrean made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what is known as chinese language than currently
acknowledged」. wOrkings of business, economy, technology, trade, And
commerce are the same today as they were 5000 years ago. what drives
linguistic development in today's wOrld? well, it's computer. you don't
need as much language to grow plant Or raise animals. in other wOrds, it
is technology which drives language, not agriculture. so, technology in
the old days were ceramics And casting technology, which kOrea was And
still is wOrld leader.

翻譯: 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這么說---韓國人對大家所認知的漢字發展貢獻更大.商業/經濟/技術/貿易和5千年前一樣,是什麼么語言發展了當今世界?是計算機.你不會用語言去種養植物以及飼養動物,換句話說,是從語言中發展而來的技術,而不是農業.所以,在古代,技術就是制陶業和鍛造業,而這些技術韓國一直是世界的先驅.

shanxi wrote:
............................chinese invented And created their own language. posting by peter is totally crap And ridiculous, the person trying to make a confusion here actually. ]+~

oh my gosh..i can't believ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soo ingnOrant about their own histOry!!!!!!!!! chinese people didn't create their own language...they had to use another abOriginal's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n on, they called it their own!! because of inferiOrity issues,,,they claim that they invented their own language..also peter kim is right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eing created by some other group besides chinese!! i think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relook at their histOry once again,,,it seems to me that people (me fOr instance) that are not chinese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 than some chinese people do...some people are ethnocentric..And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are...Or whoever that posted this..peter you're cOrrect on this, except the kOrean part of course

翻譯: 跟貼者說中國人發明了他們自己的語言,樓主在這里胡言亂語,混淆是非.

又有一個韓國白痴對跟貼反對者的反駁:
我的天哪,中國人居然對他們的歷史是這樣的無知,中國人根本沒有創造自己的語言,他們不得不用其他原住民的書寫系統,然後,他們說那是他們自己的.因為自卑的原因,他們說他們發明了自己的語言.所以樓主是正確的,是其他人而不是中國人發明了自己的語言,這些中國人應該回頭看看自己的歷史,就像我一樣,我對中國的歷史了解的比他們自己更清楚,那些中國人是一些種族中心論者,樓主,你是對的.....

其他國外網友的反駁:

posted: sun sep 29, 2002 6:38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everyone knowes that japanese And kOrean both derived from chinese, why waste your time with this crap?
任何人都知道日本人和韓國人源自中國,你為什麼在這浪費時間廢話!
flOreo
guest
posted: sat nov 09, 2002 7:15 a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shoot, the first one in this thread didnt even have the necessary geographical idea about kOrea And china. the palace location fOr shang dynasty is in anyang which is almost in the middle of china. so how come kOreans would travel so deep into china as to make the characters???this is way to stupid! i don't wanna talk mOre about it!
注意,這個假設沒有對於韓國和中國的地理學的觀念,商朝的皇宮在安陽,幾乎是在中國的中心,那麼韓國人是怎麼長途跋涉到中國的中心去創造他們的漢字?這太愚蠢了,我不想再說什麼了/

anthony
guest
posted: fri nov 15, 2002 3:46 pm post subject: re: kOrean invented chinese language

--------------------------------------------------------------------------------

everyone know the chinese has the longest continous culture in the wOrld. chinese cultures have influences many cultur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 like japan And kOrean.
任何人都知道中國有著世界最長的連續不短的歷史,中國文明影響了許多東南亞和東亞的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

閱讀全文

與tru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血栓治療 瀏覽:415
廣州老年大學2019年春季招生 瀏覽:840
50歲了生孩子怎麼還出奶啊 瀏覽:551
南沙養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253
東營美年大體檢怎麼樣 瀏覽:408
2017年安徽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27
慈鉻體檢中心國內有多少家 瀏覽:260
東莞老年大學設計單位 瀏覽:647
徐州結婚女方要給男方父母買什麼 瀏覽:569
老年大學二胡班科班 瀏覽:481
你認為哪個地方適合養老 瀏覽:162
重陽節在秋季的什麼秋 瀏覽:789
農村父母墓碑格式怎麼寫 瀏覽:78
孝敬長輩感想100 瀏覽:986
老年人突然排不出尿怎麼辦 瀏覽:618
現在有錢就是孝順沒錢就是不孝 瀏覽:490
對重陽節的印象 瀏覽:748
子女該如何養贍養老人 瀏覽:291
關於孝敬母親的故事短的 瀏覽:778
老年人腰傷了吃核桃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