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銀和硃砂有什麼關系么
水銀和硃砂都可作為中葯。
水銀,中葯名。為液態金屬汞,並含有微量的銀,天然汞礦不甚多見,通常系用辰砂礦石加熱蒸餾而得。分布於貴州、四川、湖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消毒,瀉下,利尿,殺蟲,滅虱之功效。常用於皮膚疥瘡,頑癬,頭虱。
硃砂,中葯名。為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採挖後,選取純凈者,用磁鐵吸凈含鐵的雜質,再用水淘去雜石和泥沙。
水銀在常溫下為不透明的重質液體,呈銀白色,微有光亮,極易流動或分裂為小球,流過處不留污痕,不沾手,遇熱易揮發。比重13.6,沸點358℃。在零下39℃時凝固成金屬樣固塊。不溶於水、醇、鹽酸,能溶於硝酸、熱濃硫酸中,形成汞鹽。加白堊或脂肪可研成極細狀。
炮製方法:
硃砂粉,取硃砂,用磁鐵吸去鐵屑,或照水飛法(礦物葯在濕潤條件下研磨,再借粗細粉在水裡不同的懸浮性取得極細粉末的方法。)水飛,晾乾或40℃以下乾燥。為朱紅色極細粉末,體輕,以手指撮之無粒狀物,以磁鐵吸之,無鐵末。氣微,味淡。
網路-汞
網路-硃砂
⑵ 為什麼說白開水是天然的「長壽葯」
在生活中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提高,那麼在這個時候人們的需求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多的,有的人追求養生,那麼就會希望自己更加的成熟一些,那麼在追求養生的時候是有一些要補的方式和死遼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體質,身邊其實就存在一種天然的長壽葯那麼也就是白開水了。
早晨不僅要吃好早餐,更要喝好這杯白開水,長期堅持會讓身體加倍健康,還能防治各種疾病,不花一分錢的長壽葯。
⑶ 秦皇陵墓為什麼會有水銀呢
《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水銀,且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證明。 水銀防腐防盜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介紹,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如果這被證實,說明秦代對中國地理就有了調查和研究,也是個新發現。」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⑷ 秦始皇煉長生不老丹,怎麼會煉出來水銀呢用了那些原料
主要原料是丹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熱即分解而得到汞。汞與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閉容器中調節溫度,便升華為赤紅色的結晶硫化汞。採用硫化汞制水銀,
是化學變化
我國早在秦超就知道,
據考證,主要原料都是從寡婦清那裡買來的.
寡婦清資料
http://ke..com/view/589493.htm
寡婦清,又稱巴寡婦清,今長壽千佛人,中國最早的女企業家,秦良皇眼中的「一姐」,出巨資修長城,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銀。晚年被接進宮,封為「貞婦」。
生卒於秦惠文王設置巴郡之後到秦朝初期,為當時我國南方著名的大工商業主。據史籍記載,巴寡婦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數世,積聚了數不清的資財。到她掌管經營家業後,更至「僮僕千人」。她曾憑借財力而保一方平安,並對國家修築萬里長城給予過資助,連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為「貞婦」。她死後,就埋葬在家鄉今千佛寨溝龍寨山。隨後,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築「女懷清台」,以資表彰。獲此殊榮者,在有秦一代,並不多見。其事跡。《史記》、《一統志》、《括地誌》、《地輿志》、《輿地紀勝》、《州府志》等史載有記載。
推薦評語:巴寡婦清實為巴國、巴郡時期今重慶地區工商業發展水平的標志性人物。
女性企業家: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巴蜀地區出現了一些超級富豪,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寡婦清。寡婦清,名叫清(大概因為是婦女,所以沒有姓氏)。她的祖先開得一個丹砂穴,世世代代都靠開這丹砂礦獲利,家道富裕。清是一個寡婦,但能守住家業,繼續開礦經營,並用財富自衛,別的豪族不敢侵犯。秦始皇嘉獎其所為,被秦始皇請到咸陽,禮遇非常,回鄉後還為她修築「懷清台」以表彰之。她甚至可以「以財自衛」,擁有私人武裝,這在「收天下之兵」的秦王朝,簡直就是神話。但奇怪的是,根據《史記》的記載,這位「窮鄉寡婦」既不是鋼鐵大王,也不是鹽業巨頭,她經營的是丹砂。所謂丹砂,就是提煉水銀的原料,也就是煉制「不死之葯」的重要原料,除此之外,還可以作為顏料和婦女的化妝品。司馬遷曾經感慨,寡婦清之所以「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然而富甲天下的寡婦清,其生意既不關乎國計民生,也不關乎軍事科技,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她是屬於經營「奢侈品」的。司馬遷說,清是一個鄉下寡婦,與萬乘天子往來,名顯天下,這還不是因為她富有嗎?其實這是一句牢騷話,字里行間充滿著知識分子酸溜溜的味道。
秦始皇的驪山大墓雖然沒有發掘,但據專家估計,其中埋藏了成百噸的水銀,看來寡婦清的大客戶,正是這位墓主人。霸業的競爭需要經濟的支持,反之,不受羈絆的霸權,也可以造就別致的商業成功。寡婦清的財富帝國究竟存在了多少時間,史書無載;不過短暫的秦帝國滅亡以後,丹砂的商業神話也迅速衰落,有人認為是尋求不死葯的熱潮退去,需求大量減少所致。蜀地再出現的新富豪,則是可以自己鑄錢的鄧通了,他是另一位皇帝的寵兒。
黃易小說「尋秦記」中的琴清即以此人為原型創作。
《史記 ·貨殖列傳》對寡婦清有如下記載:
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⑸ 所有長壽村的大氣壓分別是多少
1.013*10e5pa
海拔越高越小
簡稱氣壓,又稱大氣壓。單位面積上承受大氣柱的重量。氣象上常用毫巴或水內銀柱高度的毫米數表容示。一個標准大氣壓力是1013.2毫巴,或相當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因離地愈高,氣壓愈低,故可根據氣壓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測算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氣壓的差異能引起空氣的流動,所以是分析天氣預報的重要氣象要素之一。
大氣壓又稱大氣的壓強。從空氣分子運動觀點出發,它是空氣的分子運動與地球重力場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這綜合的作用下,許多空氣分子在每瞬時平均對單位面積的平面所施的撞擊力就表現為氣壓。空氣分子密度大的地方,也是空氣分子平均動能大的地方,因此,撞擊力就大,故氣壓也大。
該回答在2006-03-10 18:33:34由回答者修改過
⑹ 是什麼原因導致古人對煉丹長壽一直深信不疑
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因此古代人是比較迷信的。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為了追求長生不老,找來了眾多的方士,一邊兒煉丹,一邊兒尋找長生不老的丹葯。還有明朝的嘉靖皇帝,為了長生躲在宮里親自煉丹,連朝都不上了。
根據現代科技的分析,古人煉制的丹葯,成份大多數都是重金屬,其中有很多重金屬對人體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吃了丹葯之後,不僅不會讓人長壽,反而會大大地縮短人原本的壽命,那麼為什麼古人都相信,有長生不老的丹葯呢?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丹葯更是成了上層階級的必備也葯品,只有家境富裕的人才能夠吃到丹葯,在南北朝時期的古墓中,經常會看到墓中發掘出來各種各樣的丹葯,放置丹葯的容器也是非常地精美,在當時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所以古人追求丹葯,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只不過這個理由是錯的,如果古代人有著足夠的化學知識,也許就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了。要知道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因為過度服用丹葯而死的,這也算是丹葯的一大毒害吧。
⑺ 長壽區的著名人物
巴寡婦清,中國最早的女企業家,出巨資修長城,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銀。晚年被秦始皇接進宮封為「貞婦」,死後將其靈柩運回,厚葬於長壽龍山寨,秦始皇還下令在其葬地築「女懷清台」以資表彰。巴寡婦清實為巴國、巴郡時期(今重慶地區)工商業發展水平的標志性人物。
譙定(1023~?),字天授,號達微,人稱「涪陵先生」、「譙夫子」,北宋末年著名理學家,宋代巴蜀理學四大學派之一的涪陵學派的開創者。
聶賢(?---1544)字承之,號鳳山,官至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謚號「榮襄」。
陳新甲(?~ 1642),明末官吏,官至兵部尚書。
李希賢(生卒年不詳),生逢康、乾兩代,官至雲南迤西道道員,清朝有名的「墾荒縣令」。
韓鼎晉(1767—1826),字樹屏,清乾隆六十年(1795)進士,官至倉場侍郎、工部侍郎,以上書進諫著稱。
胡超(1776~1849),字卓峰,清朝名將,官至陝甘提督、振威將軍,平定張格爾叛亂,繪像紫光閣。
陳銘德(1897年~1989年),創辦《新民報》,任社長、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後為上海《新民晚報》顧問。
李壽民(1902年~1961年),筆名還珠樓主,曾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劍俠傳》,一生中的作品多達4000餘萬字。
李一鄂(1901年~1928年),原名李維基。1901年,長壽縣黨組織的創始人和長壽縣早期革命活動的組織、領導者。1928年春,因肺結核病惡化,不幸辭世,終年28歲。
⑻ 水銀在古代叫什麼
叫丹砂
丹砂礦業是巴人在彭水的一項重要的礦冶業,丹砂開采是巴族壟斷了的手工業,烏江流域巴人祖先稟君所居的鄂西武落鍾離山的赤穴,就是一個丹砂礦穴,後來遷入盛產硃砂的郁山(即今彭水郁和黔江相鄰一帶)。巴人一邊查鹽,一邊採掘丹砂。早在石器時代就開始用丹砂作顏料或塗料,後來又被用於醫療方面,丹砂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之葯,醫療范圍很廣,內服可以鎮靜養神,益氣明目,通血脈,上煩盪,殺魅邪惡,除中惡,腹病,毒氣等疾病,亦可用於外治。所以古代社會各階層都需要丹砂。《逸周書·王會篇》就提到有人問周成王貢獻丹砂之事。同時熱丹砂可以提煉出汞——水銀,而水很又是道教丹鼎派煉丹術的必須物品。葛洪在《抱朴子·仙葯》中說:「仙葯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所謂「仙葯」即「長生不死之葯,從荊王,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直到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派人尋找「不死之葯」。《山海經·海內西經》所載」:「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皆操不死之葯以拒之。」表明早在商、周之際,巫巴山地諸巫已經掌握並施用「不死之葯」——丹砂了。由此可見,丹砂的開采利用,在巴族具有十分悠以的歷史,巴人立國以後,丹砂的主要產地——涪陵,成了巴國的重要市鎮,丹砂的開發、利用也成了巴國百姓的一項重要產業,由此,不少古籍中稱丹砂為巴砂。
⑼ 長壽花的葉子為什麼發卷發白
可能是受病菌感染了,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噴灑。 長壽花是景天科的多肉種類,也是栽培非常普遍的花卉。一般可用砂壤土栽植,盆不宜過大。生長適溫為15~25℃。春未到初秋可在室外培養。可充分見光,特別是晚秋和冬天地,要放置在採光好的地方,但日照時間也不宜太長,如每天超過9小時,就可能影響開花。生長期應充分澆水並定期追施腐熟液肥,一旦缺肥新葉顯著變小。冬季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2℃以上,在5~8℃的條件下,葉片發紅,花期推遲。花後應剪去殘花,適當修剪,翻盆換土,使新枝長出。平時應注意介殼蟲的發生,如發現應及時噴50%除蟲菊脂800-1000倍液除蟲。
⑽ 秦始皇陵墓百噸水銀哪來隱藏了什麼秘密
一、秦始皇墓中的水銀大多數都有一個巫族的女性所提供的,這個女人在侮辱當中被稱作神女,據說他掌握著一個人如何長生的秘密,當時秦始皇非常熱衷於長生,所以他肯定是和這個巫族的人達成了協議,所以巫族的這個神女才會提供這么多的水銀。
四、有跡象表明,清很可能是一個著名的巴烏家族的繼承人。她可能是巫師組中最權威的巫師。在秦始皇看來,清不是一個單純的巫師,秦始皇完全可以控制她的丹砂水銀,但她無法在腦海中獲得長生的秘密。因此,為了實現永生夢想,秦始皇有充分的理由為清丹沙行動提供一切必要的條件和庇護。
所以秦始皇陵墓當中的水銀,就是有這個叫做清的女人提供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