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50歲天命之年

50歲天命之年

發布時間:2022-02-03 08:28:07

50歲為知天命,60、70、80、90歲,是什麼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回齠年;
幼年泛答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② 為什麼人到50歲就知道天命呢

知天命,亦稱作知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是懂得天命,多指學有所成。今用知天命或知天命之年指人到了五十歲的年齡。

語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矩。」

上文可譯作: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學有所成);四十歲時遇到事就不會迷惑;五十歲時懂得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到了七十歲能達到順著心願做事,而不會超越社會所認同的規矩

③ 為什麼說50歲知天命

解答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版不惑權,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至於孔子為什麼說「五十而知天命」?我覺得這應該跟孔子一生的際遇有關.孔子窮一生之精力,以六藝教育為手段,以克己復禮為目標,周遊列國,招搖過市,弄才求官,到處碰壁,人言其惶惶如喪家之犬.而隨著年齡的漸大,性情隨之淡定,可謂達天致地,所以自己才會有這樣的一番總結.也就是說,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孔子明白了自己一生將在推銷自己政治主張中度過,這就是自己的命!

④ 30歲 古稀之年 40歲 花甲之年 50歲 而立之年 60歲 不惑之年 70歲 知天命之年 怎麼連

不滿周抄歲-襁褓
2-3歲-孩襲提
女孩7歲-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像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致改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耄耋(音maodie)
90歲-背之年
100歲-期頤

⑤ 天命之年是指多少歲

天命之年是五十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5)50歲天命之年擴展閱讀:

「六十 耳順」鄭康成注:「耳順,聞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聞其言,即解微旨,是所聞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皇《疏》又引李充說:「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順字,《說文》:「理也,損頁川。」段注以為,自人之頭頂至腳踵,如河川流通,至為通順。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由此可知,「耳順」就是耳的功能已經通順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聞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聞無礙之境。

「七十古稀」從心的從字,作順從講。「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說文》作巨,引申為法度之義。孔子至七十歲時,順從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⑥ 為什麼說五十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已經很難實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順應天命。數據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為30歲,50歲就相當於現在的80高壽,假如古代人已經活到五十歲了,那肯定是把什麼事都看的雲淡風輕了,畢竟沒幾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夠了。

孔夫子大概到了50歲的年齡,認為盡人事,聽天命。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不盡相同,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命該如此,也不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就是人生的之大得,「知天命」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但是也千萬不要用年齡來說明你的閱歷和人格,那樣永遠都參不透五十知天命的意思。

⑦ 50歲知天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
「知天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⑧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到底是什麼,到50歲就知曉

天命即主宰者的意志。五十歲,人已經步入中年,奮斗拼搏了大半輩子,基本上已經知道了適合自己走的是什麼樣的一個道路,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究竟是怎樣,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大的精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者人生理想。人在50歲之前已經經歷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此時的心都已經平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句話出自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總的來說是人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人生軌跡比較曲折,為螺旋式上升,人生起起伏伏充滿了波折。到40歲的時候,不再迷惑人生到達高峰期,五十歲人生軌跡就比較平穩,已經不再是怨天尤人的年紀了。

⑨ 天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天命之年就是指的人五十歲之後的稱呼。五十歲,有五十肩的普遍疾患,有關節風寒的人,預先知道下雨即知天氣變化(文雅的說法就是知道上天的命令)。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白話文的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時便立志學習,三十歲能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可以免於迷惑;五十歲時已經能夠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就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能合於規矩的境界了。」

(9)50歲天命之年擴展閱讀

1、初度:是指生日之時。

2、赤子:剛出生的嬰兒。顏師古註:「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髪,其色赤。」

3、襁褓:代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4、湯餅之會:指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行宴會。

5、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6、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7、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閱讀全文

與50歲天命之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老師的標准 瀏覽:742
一個孝順的兒子和他的父親英語怎麼說 瀏覽:738
孝順的都不是 瀏覽:486
退休返聘人員是否需要交社保 瀏覽:190
50歲男生 瀏覽:376
今天我學會了孝敬 瀏覽:142
老年人腳麻腿軟是什麼原因 瀏覽:51
老人為什麼會長紫色斑 瀏覽:241
老年人血栓治療 瀏覽:415
廣州老年大學2019年春季招生 瀏覽:840
50歲了生孩子怎麼還出奶啊 瀏覽:551
南沙養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253
東營美年大體檢怎麼樣 瀏覽:408
2017年安徽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27
慈鉻體檢中心國內有多少家 瀏覽:260
東莞老年大學設計單位 瀏覽:647
徐州結婚女方要給男方父母買什麼 瀏覽:569
老年大學二胡班科班 瀏覽:481
你認為哪個地方適合養老 瀏覽:162
重陽節在秋季的什麼秋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