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皋特產介紹
董糖吧。
古邑如皋,人文薈萃一代名士冒辟疆與金陵八艷之一董小宛的傳回奇故事更是千古絕答唱。相傳明末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素喜甜食,愛妾董小苑精心創制,選用飴糖熬糕、芝麻、白糖碾粉,切成方塊,形成名絕一時的美食。以其酥鬆香甜,入口易化,食之留香在上流社會廣泛流傳,稱之為「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現已列入中國名食大全。
產於江蘇如皋。主要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飴糖為原料,經選料、熬糖、製糖芯、製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芯系將芝麻焙炒、研磨,先分離皮仁,再焙至淺黃。火候、時間必須恰到好處,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濃郁。
糖骨的熬制過程,要求保證其延展性良好,順利成型。
最後工序為將糖骨展開,均勻配以糖蕊,反復包褶,壓切成型。
成品為扁長方體,色白微黃,層次分明,剖面可旋狀紋理,中心呈丹鳳眼狀;
入口易化,酥鬆香甜,回味久長。
2. 如皋民俗中的傳統文化
【除夕】如皋人稱除夕為「三十夜」,主要活動有「煮陳飯、貼春聯、掛祖宗像、祭祖敬神、吃年夜飯、守歲。農村裡還有封田、點天燈等活動。
除夕中午煮陳飯。將糯米煮的飯裝入瓷盆或大碗里,上插芝麻秸、柏枝、冬青枝,綴以金錢(黃紙)、銀杏、棗、栗等置於聖櫃上,並將陳飯鍋巴置於聖櫃的大花瓶口上或大盤子里,直至「破五「(指正月初五)。
三
十夜貼春聯,包括喜箋、剪紙、門神、年畫等。城裡稱賣這些東西的叫「賣紅貨」,農村裡稱做「放門對子」。居民喜歡貼的春聯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和突出
姓氏的春聯。如王姓貼「三槐世澤,兩晉家聲」;徐姓「南州世澤,東海家聲」;吳姓「治平第一,至德讓三」;周姓「愛蓮世澤,細柳家聲」;張姓「九居世澤,
百忍家聲」;陳姓「穎州世澤,太邱家聲」;冒姓「榜花世澤,萬卷家聲」;胡姓「鄉賢世澤,理學家聲」等。鄉里人喜貼的春聯是「人壽年豐,時和世泰」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還喜歡在米櫃上貼「金銀滿櫃糧滿倉」
、「五穀豐登黃金萬兩」等順遂條。無論城鄉,廚房門上多貼上「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調和百味香」或「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煮酒月中香」的對聯。商店貼嵌店
號的春聯。
如皋農村習俗,若是有了喪事,第一年得貼綠色春聯,第二年貼黃的。聯句一般是「守我堂前三年禮,任它門外十分春」 、「天下皆春色,吾門且素風」,到了第三年,方可貼紅色春聯。
農民喜歡在堂屋門上貼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門神,在房門上貼麒麟送子等年畫。再窮的人家,過年寧可魚肉不買,也要買春聯迎新,買香燭敬神。
除夕祭祖在中午,敬神在晚上。敬神祭祖和拜佛的供品不同,神明和祖宗前供葷菜,佛和菩薩前供素菜和水果。倘若亂擺一氣,會被人恥笑不懂規矩。如皋的歇後語「何四麻爹敬菩薩——葷素一把下」就由此而來。
除夕晚,合家吃團圓飯,雞鴨魚肉畢陳。葷菜中得有鰱魚,寓「年年有餘」,有豬腸,寓好日長久;素菜中得有青菜,稱作「長庚菜」,黃豆芽稱作「如意菜」,吃豆腐以祈「代代富」……
除夕夜喝高梁酒,陳元酒守歲,要讓小孩先喝,依此到最長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之酒。」全家人在歡娛、祥和的氣氛中用膳。不過,桌上的鏈魚只能看,不能吃,要留到上燈,因為要「年年有餘」。
落籍如皋的蒙族、滿族人過春節,仍按民族傳統風俗,三十夜吃扁食。原籍北方的漢族也吃扁食。
封田、點天燈。農民家吃完年夜飯要封傢具,即在傢具上貼黃金錢(用黃紙鏃成1.5寸見方)或者印有「和合二仙」的小印件;要封田岸,即在芝麻秸上掛黃紙錢、和合二仙紙,然後插在屋檐上,謂之封檐。插到田岸,謂之封田,以祈求永遠守住家產田地。
三十夜,要將家裡的各種容器放滿東西。水缸里的水要滿;磨眼裡要灌滿糧食;瓷罐里要放滿花生或蠶豆、茶食、炒米等,以示豐足。辦好這一切接著用洋灰打元寶囤子,從室內外天井到田頭、地角都得打上。
清兵入關後,有滿族人定居如皋,帶來了他們過年點天燈的習俗,為如皋人所喜聞樂見,紛紛效仿。那柱子上懸掛的一串串天燈閃閃爍爍,給鄉下空曠寂靜的夜空增添了光明和色彩,渲染了過年濃郁的氣氛。
接灶。如皋習俗「女不祭灶,男不拜月」,除夕晚上接回灶老爺由男人操作。他們將新「請」的灶老爺像貼在龕子里,兩邊貼對聯「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邊寫「司命府」。然後點上香燭。叩拜一番就算是接灶禮畢。
守歲。三十夜守歲,所謂「爺守歲爺長命,娘守歲娘長命」,大人小孩都夜深不眠。長輩持壓歲盤給兒孫,盤內裝茶食、糖果,並有內裝錢幣的紅紙包,叫壓歲錢。有童謠:「守歲家家盡不5,小兒辭歲到堂前。紅繩挽就雙全結,一串青錢壓歲錢。」
【過新年】正月初一早上,一家人穿戴新裝,晚輩向長輩拜年,同輩人也互致祝福。
早上吃年糕、圓子、煮黑棗,寓意年年高升、早生貴子、團團圓圓。然後放開門炮仗,爆竹三聲,寓意連升三級。
正月初一上午,如皋人不開井廁、不掃地、不動刀剪、不倒垃圾。如果初一做活計,那會「一年忙到頭」;如果掃地,便「越掃越窮」。
大年初一,一切言行都要圖個「吉利」。如抓瓜子要說「瓜瓞綿綿」;抓糖要叫「甜甜蜜蜜」;抓棗子要喊「早早發財」,或「早娶新娘」、「早生貴子」。入夜,各家早早就寢,稱「關財門」。
初二開始,鄰里、親友互相拜年,主家盛情接待,給小孩紅紙包,叫「開財門」。初二開始新炊,叫做「開生」。從初三起,親戚、朋友、師生、同事間互相請客,叫「傳酒」,在農村謂之「請酒」或「交年酒」,一般要請到月半左右。初五是「五路財神誕辰」,要敬神,店鋪開張營業
3. 江蘇如皋兩節一會指什麼節
長壽文化節,盆景藝術節,跟如皋經貿洽談會
4. 如皋的介紹
如皋市隸屬江蘇省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北緯32°00′~32°30′、東經120°20′~120°50′,南臨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北與海安縣、東與如東縣、東南與南通通州區毗鄰,西南與泰州靖江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477平方公里(不含長江水面),人口142.26萬人(2012年)1;其中市區面積80平方公里,港區城市面積30平方公里。境內擁有長江岸線48公里,通揚運河、如海運河、如泰運河、焦港等主要河流縱橫全境,總長180.8公里。2如皋市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為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70多人,其總數位居中國縣(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5. 江蘇都有什麼特別的節日 具體到詳細地點 我知道有盱眙的國際龍蝦節 沛縣的劉邦文化節 還有其他的嗎要全的
江蘇省
1. 江蘇國際服裝節(南京市)
2. 江蘇省首屆鄉村旅遊節(溧陽市)
3. 江蘇中國江蘇二胡之鄉民族音樂節(南京市)
南京市
4. 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南京市)
5. 「百年高淳」民俗文化展示節(高淳縣)
6. 雨花「春牛首」踏青節(南京市)
7. 迎新春·八卦洲沙漠風情節(南京市)
8. 將軍山茶文化節(南京市)
9. 莫愁湖公園海棠花卉節(南京市)
10. 平山茶葉節(南京市)
11. 南京媽祖文化旅遊節(南京市)
12. 端午節龍舟大賽(南京市)
13. 江寧橫溪西瓜節(南京市)
14. 江心洲葡萄節(南京市)
15. 鄭和節(南京市)
16. 浦口區蓮花旅遊節(南京市)
17. 八卦洲沙漠風情園南京中國情人節。(南京市)
18. 中國南京長江國際旅遊節(南京市)
19. 雨花石藝術節(南京市)
20. 白馬公園南京農業嘉年華(南京市)
21. 老山森林節(南京市)
22. 中國·南京固城湖螃蟹節(高淳縣)
23. 茉莉花文化旅遊節(南京市六合區)
24. 南京龍袍蟹黃湯包節(南京市六合區)
25. 江心洲江鮮美食節(南京市)
26. 南京莫愁煙雨文化節(南京市)
27. 中國南京國際桂花節(南京市)
28. 閱江樓旅遊文化節(南京市)
29. 幕府登高節(南京市)
30. 江鮮美食節(南京市)
31. 溧水大東門美食節(溧水縣)
32. 金箔藝術節(南京市江寧區)
33. 將軍山秋季燒烤節(南京市)
34. 中國南京八卦洲蘆蒿節(南京市)
35. 湖熟板鴨節(南京市)
36. 中國南京秋棲霞紅楓藝術節(南京市)
37. 棲霞寺「迎新年聽鍾聲」 (南京市)
38. 溧水傅家邊旅遊節(溧水縣)
39. 溧水大金山風景區軍事文化節(溧水縣)
40. 珍珠泉國際象棋旅遊節(南京市)
41. 湯泉南京大吉生態溫泉節(南京市)
42. 溧水天生橋吃土菜、購土產、探秦淮之源旅遊節(溧水縣)
無錫市
43. 泰伯廟會(錫山區梅村鎮)
44. 無錫國際梅文化節(梅園)
45. 無錫陽山桃花節(陽山鎮)
46. 宜興陶瓷藝術節(宜興市)
47. 無錫太湖旅遊節(無錫市)
48. 中國(無錫)吳文化節(無錫市)
49. 太湖中秋賞月(無錫市)
50. 中國無錫太湖國際釣魚節(無錫市)
51. 吳地蟋蟀節(無錫市)
52. 中國徐霞客國際旅遊節(無錫市)
53. 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無錫市)
54. 靈山元旦吉祥撞鍾(無錫市靈山景區)
55. 除夕吉祥撞鍾(無錫市靈山景區)
56. 靈山浴佛節(無錫市靈山景區)
57. 感恩與祝福(無錫市靈山景區)
58. 中國無錫太湖國際民樂展(無錫市)
59. 無錫名花展(無錫梅園)
60. 世界名蝶展(無錫梅園)
61. 撞鍾晚會(無錫梅園)
62. 開春遊園會(無錫梅園)
63. 三月三廟會(無錫市龍寺生態園)
64. 無錫太湖山水文化節(無錫市濱湖區)
65. 無錫太湖生態旅遊節(無錫市濱湖區)
66. 崇安寺景區觀光購物狂歡節(無錫市崇山寺景區)
67. 崇安寺「杜鵑花」展(無錫市崇山寺景區)
68. 聖誕夜狂歡節(無錫市崇山寺景區)
69. 荷花節(無錫市宜園)
70. 太湖花會(無錫市)
71. 楊梅節(無錫市)
72. 杜鵑花節(無錫市錫惠名勝區)
73. 泰伯經貿文化節(無錫梅村)
74. 祭吳大典(無錫市)
75. 無錫太湖美食節(無錫市)
76. 無錫鄉村旅遊節(無錫市)
77. 華西國際旅遊節(無錫市)
徐州市
78. 徐州漢文化旅遊節(徐州市)
79. 中國徐州伏羊節(徐州市)
80. 中國(徐州)馬可藝術節(徐州市)
81. 中國(徐州)李可染藝術節(徐州市)
82. 淮海收藏文化節(徐州市)
83. 國際彭祖文化節(徐州市)
84. 徐州市櫻花藝術節(徐州市)
85. 中國徐州國際胡琴藝術節(徐州市)
86. 徐州西瓜文化節(徐州市)
87. 雲龍山廟會(徐州市)
88. 彭祖廟會(徐州市)
89. 泰山廟會(徐州市)
90. 賈汪桃花節(徐州市)
91. 中國豐縣紅富士蘋果節(豐縣)
92. 中國豐縣梨花節(豐縣)
93. 中國沛縣劉邦文化節(沛縣)
94. 江蘇銅山微山湖生態旅遊文化節(銅山縣)
95. 銅山牛奶節(銅山縣)
96. 睢寧山羊節(睢寧縣)
97. 兒童畫藝術節(睢寧縣)
98. 大運河文化旅遊節(邳州市)
99. 邳州銀杏節(邳州市)
100.邳州大蒜節(邳州市)
101.生態新沂旅遊文化節(新沂市)
102. 彭祖園動物狂歡節(徐州市)
103.泉山森林公園雙胞胎歡樂節(徐州市)
常州市
104. 溧陽茶葉節(溧陽市)
105. 常州月季花燈會(常州市)
106. 溧陽天目湖旅遊節(溧陽市)
107. 天目湖魚文化美食節暨江蘇省淡水魚烹飪大賽(溧陽市)
108. 常州旅遊節(常州市)
109. 天寧寺廟會(常州市)
110. 天寧寺聽鍾聲祝福活動(常州市)
111. 天寧寶塔——東方養生休閑文化節(常州市)
112. 中華恐龍園恐龍潮游節(常州市)
蘇州市
113.蘇州太湖梅花節(蘇州市)
114.杜鵑花旅遊節(蘇州市拙政園)
115.碧螺春茶文化節(東山鎮)
116.阿慶嫂民俗文化節(沙家浜)
117.首屆江南文化節(常熟市)
118.尚湖牡丹花會(常熟市)
119.蘇州太湖水上運動節(蘇州市)
120.品三鮮賞牡丹美食節(太倉市)
121.「同里之春」旅遊文化節(同里)
122.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蘇州市)
123.平江水鄉婚典展示(平江區)
124.山塘百花節(金閶區)
125.石路風味美食節(金閶區)
126.瓊花藝術節(崑山市)
127.姑胥親水文化節(滄浪區)
128.周庄國際旅遊藝術節(周庄)
129.太湖寵物節(蘇州市)
130.巴城民間文化藝術節
131.「軋神仙」廟會(金閶區)
132.學生風箏節(東山鎮)
133.荷花旅遊節(蘇州市拙政園)
134.寶岩楊梅節(常熟市)
135.蘇州樂園啤酒節(蘇州市)
136.木瀆旅遊節(木瀆)
137.蘇州太湖開捕節(光福鎮)
138.甪直水鄉服飾旅遊節(甪直鎮)
139.巴城陽澄湖蟹文化節(崑山市)
140.太湖桂花節(蘇州市)
141.吳中區民俗風情旅遊節(東山鎮)
142.方塔婚俗旅遊節(常熟市)
143.同里「水鄉麗人」評選(同里鎮)
144.中國常熟沙家浜旅遊節(常熟市)
145.沙家浜陽澄湖大閘蟹旅遊節(常熟市)
146.婚俗旅遊節(常熟市)
147.中國吳江美食節(吳江市)
148.盛澤絲綢文化節(盛澤鎮)
149.太湖螃蟹節(七都鎮)
150.金秋嘉年華之國際風情節(蘇州樂園)
151.寒山寺除夕聽鍾聲活動 (寒山寺)
152.興福寺新年聽鍾聲活動(常熟)
153.元旦新年鍾聲活動(盤門景區)
154.「暮鼓晨鍾」活動(同里鎮)
155.常熟尚湖太公美食節(常熟市)
156.蘇州相城陽澄湖旅遊節(蘇州市相城區)
157.太倉金倉湖國際自行車嘉年華(太倉市)
158.蘇州消費時尚廣場文化節(蘇州市)
159.木瀆藏書羊肉美食節(木瀆)
160.太倉雙鳳福地文化羊肉美食節(太倉市)
161.太倉刺綉文化節(蘇州市)
南通市
162.海門市金花節(海門市)
163.南通市風箏節(南通市)
164.如東市風箏節(如東市)
165.啟東海鮮節(啟東市)
166.海安縣花鼓龍舞節(海安縣)
167.中國南通國際江海旅遊節(南通市)
168.如皋市盆景藝術節(如皋市)
169.長壽文化節(如皋市)
170.中國啟東科技節暨國際經貿洽談會(啟東市)
171.海底世界迪斯尼小丑狂歡節(南通市)
172.通州石港漁灣紅菱飄香採摘節(南通市)
173.啟東盈康江海生態休閑園金秋螃蟹節(啟東市)
連雲港市
174.連雲港之夏旅遊節(連雲港市)
175.《西遊記》文化節(連雲港市)
176.東海水晶節(東海縣)
177.連雲港玉蘭花會(連雲港市)
178.中國贛榆徐福節 (贛榆縣)
179.海州元宵燈會(連雲港市海州區)
180.東磊白虎山廟會(連雲港市海州區)
181.中國墩尚泥鰍美食文化節(贛榆縣墩尚鎮)
182.東海縣十大特色菜餚評選暨第三屆「溫泉杯」烹飪大賽(東海縣)
淮安市
183.中國淮安淮揚菜美食文化節(淮安市)
184.中國金湖荷花·美食節(金湖縣)
185.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盱眙縣)
186.中華水典暨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洪澤縣)
187.中國(漣水)首屆中華緣文化節(漣水縣)
188.中國淮安白鷺湖首屆國際婚慶旅遊文化節(淮安市)
189.淮醫文化節(淮安市衛生局)
190.公祭漂母大典(淮安市淮陰區)
鹽城市
191.鹽城中國茉莉花節(鹽城市)
192.鹽城枯枝牡丹節(鹽都區)
193.大豐麋鹿節(大豐市)
194.射陽洋馬菊花節(射陽縣)
195.建湖煙花雜技節(建湖縣)
196.羊寨桃花節(阜寧縣)
197.阜寧5.18招商節(阜寧縣)
198.響水荷花節(響水縣)
199.丹頂鶴國際濕地生態旅遊節(鹽城市)
200.中國東台董永七仙女國際文化旅遊節(東台縣)
揚州市
201.中國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揚州市)
202.金秋湖鮮美食節(揚州市)
203.揚州市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揚州市)
204.揚州市二分明月文化節(揚州市)
205.大明寺鍾聲迎新年(揚州市)
206.高郵中國郵文化節(高郵市)
207.中國雙黃蛋節(高郵市)
208.中國旅遊服裝節(高郵市)
209.江都花卉節(江都市)
210.儀征「綠楊春早」茶文化節(儀征市)
211.中國•揚州國際芍葯旅遊文化節(儀征市)
212.邗江鄉村旅遊節(邗江區)
213.中國大縱湖螃蟹節(鹽都區)
鎮江市
214.中國鎮江金山旅遊文化節(鎮江市)
215.鎮江美食節暨中華風味美食展(鎮江市)
216.南山長壽節(鎮江市)
217.寶華山泡山節(句容市)
218.江心洲柑桔節(鎮江市丹徒區)
219. 蔣喬鄉土文化藝術節(鎮江市潤州區)
220.金山寺除夕祈福撞鍾活動(鎮江市)
221.鎮江梅櫻節(鎮江市)
222.焦山桂花節(鎮江市)
223.茅山香期廟會(句容茅山)
224. 句容茅山旅遊文化節(句容市)
225. 丹陽金秋美食節(丹陽市)
226. 揚中江鮮美食節(揚中市)
227. 潤州江鮮美食節(鎮江市潤州區)
泰州市
228.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泰州市)
229.溱湖·濕地風情嘉年華(姜堰市)
230.引江河水利風景區江鮮·鱷魚美食節(泰州市)
231.姜堰河橫村葡萄採摘節(姜堰市)
232.興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園觀鳥節(興化市)
233. 光孝寺除夕「撞鍾祈福迎新年」活動(泰州市)
234.泰州三泰啤酒節(泰州市高港區)
235.溱潼會船節(姜堰市)
236.溱湖八鮮美食節(姜堰市)
237.萬朵古山茶觀賞節(姜堰市)
238.溱潼燈會(姜堰市)
239.中國·河橫菜花節(姜堰市沈高鎮河橫村)
240.興化鄭板橋藝術節(興化市)
241.泰興銀杏節(泰興市)
242.靖江文藝節(靖江市)
243.靖江孤山廟會(靖江市孤山鎮)
宿遷市
244.中國·駱馬湖漁火節(宿遷市)
245.中國·沭陽花木節(沭陽縣)
246.中國·泗陽楊樹節(泗陽縣)
247.中國·泗洪螃蟹節(泗洪縣)
248.汽車文化節(宿遷市)
249.西楚霸王(宿遷市)
250.酒文化節(宿遷市)
6. 世界五大長壽之鄉分別是哪裡
世界第五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23.8萬,現轄12個鄉鎮,境內居住有瑤、壯、漢等12個民族。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類聖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於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巴馬的山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將巴馬一分為二,更是巴馬境內石山區和土山區的界河。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4℃,年無霜期337天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風秀、谷幽、氣香、水甘是對這里綠色大自然恰到好處的概括。特別是這里的空氣十分的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這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一般為每立方厘米2500個,盤陽河谷及一些長壽村屯竟高達3萬多個 ,是首都北京的100至750倍。 巴馬是革命老區,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腹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初,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和指揮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著名的盤陽起義、萬崗起義和停歲阻擊戰就在這里打響。 雖然巴馬境內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生產條件還較困難,但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有一個叫「巴盤屯」的小村,村裡515人中,百歲老人就有七人,是聯合國評定壽鄉標準的200倍,人稱這里為「長壽聖殿」,更為特別的是這里的每戶人家都基本出一個教師,故此人們又將巴盤屯稱為秀才村。以前這里的孩子長到10歲才去上學,上了中學才能看到電視,頭腦發育的階段眼裡看到的都是險山、秀水、奇石,看不到污染本性的東西,但他們聰明,智商高,這么一個小村建國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中專生63名,其中博士生兩名,研究生兩名,目前有兩名正在國外深造,無論從上著名大學的人口比率,還是從接受教育的時間條件來看,恐怕也是一些大城市望塵莫及的。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獨特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么洞、有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旅遊資源。 長壽之鄉這神秘而特殊的水土還繁育了眾多珍貴土特產,其中巴馬香豬、火麻、紅粳米、珍珠黃玉米、茶籽油、板粟、黑麻山羊、蛤蚧、油魚、巴蕉竽粉絲等便是典型代表,由於它們均生長於獨特、封閉、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被國際自然醫學會推薦為「綠色長壽食品」,特別是「巴馬香豬」曾是明、清時代宮庭貢品,十分名貴,巴馬因此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目前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茶籽火麻調合油、精煉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絲。礦產資源主要有鈦、硅、錳、銻、鐵、金、輝綠岩、水晶、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玻璃礦、雲母礦等。此外,瑤族善射,百步穿揚,全國的許多射弩冠軍就出生在巴馬的東山鄉,故巴馬還有「中國射弩之鄉」以及與周邊縣共同組成的「世界銅鼓之鄉」等殊榮。 巴馬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公路四通八達,縣城位於國道323線和省道322線的交匯處,是桂西通往桂東南沿海地區和大西南地區的咽喉要地,距南昆鐵路70公里。可從田陽、田東、大化三條線路通往首府南寧。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均較便利,銀行、保險、商業、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等均已配套。 巴馬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的一部分,在享受國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同時,已經出台一系列有自治縣特色的,更加寬松的適應西部開發的投資優惠政策。神奇美麗的壽鄉正在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敝開胸懷,熱忱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洽淡貿易、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共創壽鄉輝煌、共享長壽之樂,為您添福增壽!
7. 關於遼寧省柏樹傳染病的文件
如皋(RUGAO,舊稱JU-KAO),位於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內,東瀕黃海,南臨長江,東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面積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萬人,現轄主城區、20鎮以及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改革開放以來,如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後躋身於中國明星縣(市)、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科技百強縣(市)、鄉鎮工業明星縣(市)、郵電百強縣(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市、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行列。
江蘇歷史文化名城 江海平原最早成陸的地區、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冊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我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縣(市)之一等四個「之最」是如皋歷史文化的最好寫照。如皋有著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積淀,三國軍事家呂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學家冒辟疆、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顆顆耀眼的星座。如皋現存大量獨特卓異的人文景觀,如隋代建築定慧寺,山門北向,曲水環寺,群樓抱殿,為中華寺廟一絕;明代建築大成殿為國內罕見的全楠木結構;清代建築水繪園是海內徽派園林孤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靈威觀、法寶寺、濟忠井、集賢里、石合泰等許多具有文史價值的遺跡和民居,富集著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乾隆年間,如皋曾是蘇北最富的縣,享有「金如皋」之美譽。古城如皋內外城河外圓內方,形如古錢,自古以來就是貨物集散、商賈雲集的生財之地。
中國花木盆景之都 如派盆景系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與嶺南派、滬派、揚派等各領風騷,以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造型享譽海內外。中南海、釣魚台、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以及一些中央國家機關,均可見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如皋先後有6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獎。今年,在荷蘭舉辦的2002年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評比出的9枚金獎中,如皋獨得3枚。目前,如皋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種植面積有6萬多畝。
世界長壽養生福地 國家權威部門發布的資料顯示,如皋為全國六大長壽之鄉之一。據最新統計,如皋145.28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51人,其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佔比為1.73/萬,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之鄉的主要指標為百歲老人佔比0.75/萬,中國確定的長壽之鄉標准為百歲老人佔比0.3/萬,此外,如皋市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皋平均預期壽命為75.5歲,而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0歲即為長壽國家,發展中國家平均預期壽命僅為63歲。世界上聞名的長壽之鄉不是在高寒地帶,就是在偏僻的山區。而地處江海平原的如皋,不僅是我國沿海地帶唯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這在國際上絕無僅有,其研究價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國內外新聞傳媒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
投資興業熱土 在上海都市圈中,如皋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富有特色的產業優勢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新熱點。如果以長江為界將上海都市圈一分為二,那麼包括蘇、錫、常在內的南半圈已成為金融、商貿、信息等產業中心,北半圈則是呼應南半圈產業梯度轉移的製造業基地和農業產業化基地。在這一戰略性轉移的過程中,如皋起著不可替代的承傳作用。一是緣於如皋的區位優勢。居皋南眺,江陰長江大橋和已經通車的蘇通長江大橋猶如如皋擁抱上海的兩條臂膀;臨江北望,兩橋又如動、靜二脈延伸交匯於九華立交。蘇通大橋的通車,使如皋到上海的車程縮短到90分鍾。新長、寧啟鐵路和寧通、沿海高速雙雙從如皋境內交匯而過,再加上如皋港、如皋機場、新老204國道,如皋交通可謂四通八達。二是緣於如皋的產業優勢。如皋經濟開發區(南區)以及如皋經濟開發區(北區)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並擁有17.2公里的黃金岸線資源,功能齊全,政策靈活,蘊藏著無限商機。20個鎮工業園區亦能為投資者提供廣闊的創業空間。工業上,電子、化工、醫葯、食品、機械等是該市的強勢產業;農業上,業已形成花木盆景、優質油米、創匯果蔬、優質生豬、如皋黃雞、優質桑蠶等六大特色基地。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如皋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全市面積147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6.2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8.25萬公頃。
如皋地形相當平坦,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微微傾斜。海拔最高處不超過6米,最低處約2米。
如皋位於河網稠密、湖盪眾多的長江三角洲。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達4千米以上。 坦盪的地形和濕潤的氣候,對河流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但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勤勞勇敢的如皋人民,是他們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開挖和蔬浚了全市境內的絕大部分河流,形成了稠密的水網。
全市水鄉介於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之間。以長江北岸沙堤為界,南部屬長江水系,北部屬淮河水系。50年代以前,境內水系紊亂,溝河斷殘,灌排困難。建國後,大興水利,在沿江地區加固長江大堤,蔬浚通江水道,挖港建閘,保證了沿江低平原的引排暢通;在高沙平原區,結合平整土地,挖河建站,保證了該地區的農田灌溉;在東北部濱海平原區,開挖河渠,沖洗鹽_,形成了一套防洪、乾旱,鹽漬的水利系統。
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如皋境內河道水流平穩,河水清澈,含沙量極小,冬季偶有結冰現象。由於近海,主要幹流又與長江相通,受海潮的頂托,水流方向不定,經常作往返流動。河水量夏多冬少,並有一些地區差異:沿江低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區的水量較大,高沙平原地區的水量較小。
如皋市境內的河流幾乎全部是人工河道,大小分為四級。其中一級河有四條:焦港河、如海運河、通揚運河和如泰運河。
焦港河由北而南縱貫如皋中西部,先後流經夏堡、搬經、常青、江安、高井、葛市、石北和張黃等8個鄉鎮, 溝通了通揚運河,如泰運河、大寨河、西司馬港等東西流向的河流,最後與長江相通。它對如皋高沙平原區的灌溉和水上運輸起著更重要作用。
如海運河流經如皋中部廣大地區,流域面積居全市各河之首。河寬而直,航運條件好,並與通揚運河、如泰運河、東、西司馬港等河流相連,也與長江相通。它對袁橋、鄧元、何庄、城西、大明、場北、磨頭、長庄、車馬湖、郭元、九華、營防等12個鄉鎮的航運和農業灌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揚運河先後流經柴灣、戴庄、新民、鄧元、如城、東陳、丁北、建設、丁西、丁埝、林梓、新姚、蒲西、白蒲、勇敢等15個鄉鎮,是流經如皋鄉鎮最多的河流。它溝通了白_港、南凌河、如泰運河、丁堡河、東、西司馬港等,並與長江、大運河相通,流經如皋經濟最發達地帶,成為運輸最繁忙的河流,也是如皋東北部和東部廣大地區的主要灌溉河道。
如泰運河流經如皋北部地區,河長居如皋各河之首。它是如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並可與拉馬河、焦港、長甸河、如海運河、通揚運河、丁堡河等河道聯運。
以上四條一級河與眾多的二、三、四級河構成如皋縱橫交錯的灌排運輸系統。良好的水利設施和完整的排灌系統,抗禦了一次又一次嚴重的旱澇災害。1991年華東地區遭受物大洪澇災害,但如皋市蒙受損失很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如皋所處的緯度位置較低,太陽高度較大,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達120千卡/年·厘米2。最冷月(1月) 平均氣溫1.7℃,最熱月(7月) 平均氣溫達27.4℃,年平均氣溫在14℃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200小時,無霜期約216天。根據熱量帶劃分標准,如皋屬亞熱帶。由於距海較近,受海洋調節較明顯,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小。
與我國廣大東部地區一樣,季風是影響氣候的主導因素。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於夏季,但是,由於夏季風勢力各年強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
如皋地處亞熱帶,屬東亞季風區的一部分。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冬季低溫少雨量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如皋市冬季吹乾冷的偏北風,晴天多,降水少,12月~2月三個月降水僅140多毫米;氣溫低,每年冬季可出現幾次寒潮天氣,強勁的冷氣流南下,溫度降,常出現較嚴重的霜凍。在寒潮初來進,有時伴有少量降雪,給大地披上銀裝。
寒潮帶來的突然降溫,有時造成越冬作物的凍害。但是,低溫可消除一些病蟲害。偶爾的降雪,為越冬作物的返青和春播儲備了水分,可謂「瑞雪兆豐年」。春季是冬、夏季風轉換的季節,冷暖氣流相互爭雄,彼此旋進旋退,時寒時暖,氣溫呈波浪式上升,乍晴乍雨,天氣多變。適量的雨,有利於三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和生長,以及春播作物的下種和萌芽。
春末夏初,冬、夏季風進入勢均力敵狀態,由此而形成的梅雨鋒面長期徘徊於如皋所在的江淮地區,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正所為「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過多的雨水會影響三麥的收割,但適量的降水對早稻、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的早期生長非常有利,更為伏旱季節的農田灌溉儲備了水源。
梅雨季節過後,如皋所在地區受單一性暖濕氣流控制,形成伏旱天氣。此時,正值盛夏季節,天氣明朗,光照強,氣溫高,降水相對較少。充足的光熱條件對農業有利,而降水少又往往造成乾旱。由於持續高溫,有時又造成強烈的空氣熱對流,形成雷雨天氣。加上地處東南沿海,常有台風過境形成狂風暴雨,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威脅,但也可調節盛夏酷熱,緩和伏旱季節的旱情。
秋季,夏季風減弱,冬季風熱力增強,大氣層比較穩定,天氣晴朗,陽光燦爛,形成秋高氣爽的天氣。這期間光照和熱量充足,非常有利於秋熟作物的成熟和收摘。
充足的光熱,豐沛的降水,而且雨熱同期,對如皋農業生產極為有利。但由於夏季風勢力不太穩定,降水變率較大,又受寒潮,台風和龍卷風等的影響,使農業生產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澇、凍等災害性天氣的威脅。
地名由來 「如皋」之名,歲數已老,老得上了<>的木牘和<>的竹簡。據<>載:「縣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以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是皋為澤也,如,往也,為妻御車以往澤也。」「賈大夫射雉」的動人故事,曾經引得西晉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蘇軾等文人雅士為之吟詩作賦。
「如皋」之名的意思是:到水邊的高地去看美麗的日出。「如」:往也,「皋」:水邊的高地。
如皋別稱:雉皋,雉水,東皋。前兩名源於射雉說,後者出自晉潘岳<>「耕東皋沃壤兮」句。
如皋是中國著名的長壽地區,全市人口年齡結構構成比全部超過了聯合國關於人口老齡化、長壽地區所規定的各項指標:2002年如皋80歲以上老年人40000多人;90歲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壽命75.59歲,高於全國平均壽命(71歲)4.59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歲,表明如皋已跨入長壽地區行列。
如皋市百歲老人數更是居全國同類地區之首。2002年如皋有百歲老人172人,近來逐年遞增,2003年為195人,2004年為209人。2004年百歲老人數占總人口1.44人/萬,遠遠高於聯合國規定的長壽地區的標准(0.75/萬),更高於我國公布的長壽之鄉的國內標准(0.3/萬)。
據2003年統計,我國百歲老人為17875人。國內另外兩個長壽地區百歲老人數為:廣西巴馬69人;湖北鍾祥48人。
一、如皋長壽現象源遠流長
如皋歷史悠久,如皋長壽現象亦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如皋歷史上長壽名人有:三國時期軍事家呂岱,92歲出任吳國大司馬,享年97歲,葬於如皋林梓鎮。北宋教育家胡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學,被王安石尊為當朝「孔、孟」。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美學家、出版家、小說家和戲劇理論家李漁,古稀之年著有《詞典》、《演習》,開中國戲曲理論之先河。明末清初文學家冒辟疆,享年83歲,被毛主席譽為「清兵入關後最有民族氣節的人」。
清代大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了南宋淳熙三年李嵩從80歲起每年在紫牡丹花下連續祝壽30年,活到109歲。
明清以來記載如皋壽星的史料,主要是如皋縣志。如皋名姓氏家譜或宗譜,欽准所印如皋鄉土志(光緒31年奏本奉旨所印)等。
今天的中國長壽之鄉——如皋,是歷史長壽現象的延續和繁衍。
《如皋縣志》不僅記載了數以千計長壽老人的姓名、年齡,還記載了長壽老人的家庭成員、本人簡歷以及個性特點等豐富史料。這些史料對於我們了解長壽歷史、品讀長壽文化、解釋長壽現象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這些史料是如皋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也是中國長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如皋長壽現象不僅見諸歷史上的文字記載,如皋街巷、橋梁等建築物的命名也記錄了百歲老人的蹤跡。如皋有百歲坊6處、百歲庄1處、百歲橋3座、百歲井2口、百歲巷1處,有記長壽、祈長壽、寓意長壽的壽山、寺庵6處。
二、如皋長壽現象引起國內外關注
如皋長壽現象,早就引起海內外媒體關注。自1997年中央電視台一、二、四套節目播放如皋十位百歲老人齊赴《千歲宴》後,加拿大《環球時報》、德國《世界報》等海外媒體先後來如皋采訪。其中陳邦英老人在香港回歸前夕,親手製作100隻香袋寄贈香港兒童,特首董建華專函致謝,一時傳為佳話。1998年春節前,十位百歲壽星製作了「拜年賀卡」,借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向全國人民拜年,一度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傳播,引起國內老齡問題專家的重視。中國老齡科研中心來如皋對50位百歲壽星進行健康調查,專家們認為如皋地處平原地帶,和我國大多數東部地區及部分中西部地區情況相近,對如皋長壽現象的研究,有可資借鑒作用。同年11月,香港《明報》根據國家人口普查資料統計結果報道,江蘇如皋已與廣西巴馬、湖北鍾祥、四川樂山、新疆克依、遼寧興隆同列為全國六大長壽之鄉。中國社科院劉岱嶽教授致函該市,通報這一信息,如皋人如大夢初覺。平時他們只知道如皋長壽老人多,並不知道自己在全國長壽地區中所處的地位。如皋市委、市政府認為長壽現象是如皋人值得驕傲的事情,表明如皋經濟、社會環境優越,應充分關注和挖掘這一資源,適時地向世人發出了「世界長壽養生福地」這一城市名片,更加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和回應。張文范、鄔滄萍、曾毅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相繼來如皋作考察研究。
2002年10月首屆「如皋·中國長壽文化節」成功舉辦,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長壽養生福地的迷人風采。105位百歲及高壽老人同赴「太平盛世萬歲宴」,把長壽系列文化活動推向高潮,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先例。
2003年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組多次進駐如皋實地拍攝如皋長壽老人生活花絮和長壽文化活動,作為《夕陽紅》開播10周年特別節目《今又重陽》的主背景和重頭戲,讓世人分享如皋長壽文化的樂趣,感悟如皋長壽現象的真諦。
三、影響如皋人長壽的因素
為探索如皋成為長壽地區的原因,2002年6月在該市四套班子的關心、支持下,「如皋市長壽研究會」成立了。長壽研究會成立兩年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圍繞產生如皋長壽現象的相關因素,組織力量開展了調研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果,兩年來的實踐,他們有這樣的兩點認識:
1、如皋長壽現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最早記錄如皋壽星的資料,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距今已有1750多年。今天的百歲老人出身於上個世紀初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分析他(她)們的長壽奧妙時,必須把他(她)們放到百年歷史長河中去考察。因此解讀如皋長壽現象必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既要考慮現實的因素,又要考慮歷史的因素。
2、如皋地處江海平原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不具有封閉式的條件,因此形成如皋長壽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顯然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長壽老人的自身原因。
經過兩年多的調研,他們也初步認為影響如皋長壽現象的因素,有這樣幾個:
(一)自然環境因素:
1、氣溫溫和,舒適宜人。
如皋地處北緯32°00′—32°30′,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14.7℃,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7 .1℃,近40年中最低溫度低於零下10℃的只有7天,大於35℃的平均每年僅有5.4天,可見,如皋氣溫溫和,有利於人體生理機能正常發揮。
2、雨水充沛,濕度適中。
如皋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左右,平均降水日數119.4天,大於50毫米的暴雨日數僅3.2天,常年平均相對濕度80%,舒適宜人,人們感覺心情開朗,精力充沛。
3、空氣清新,綠色滿園。
由於如皋氣候條件優越,境內林木茂盛,綠色植被常年覆蓋,至今境內有1500年的銀杏樹,850年的柏樹,800多年的松樹,300年的羅漢松、黃楊,300多年的五針松等,這些充滿生機的「活化石」展示出如皋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如皋人重視環境綠化、庭院室內盆景擺制,有中國花木盆景之都美稱。如皋普通農家都是「前有大樹,後有大竹,中間才是堂屋」,把擁有林木多少看成是財富的象徵,自古就有「人窮露肉,村窮露屋」的說法。如皋大地充滿生機,滿園綠色,美化了環境,陶冶了心情,凈化了空氣,增加了負離子的含量,對人的身體、心理都是一大享受。
4、河汊縱橫,水質優良。
如皋境內水網密集,河汊縱橫且與長江貫通,飲用水源豐富,水質優良。如皋人喝茶喜歡飲用「天水」,還愛用霍香、薄荷、牛舌頭草(學名車前子)代茶葉,沖泡消夏,這些中葯有去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現在水井在農村還有,但城市已普遍飲用自來水,農村正在實施「清泉」工程,推廣普及飲用自來水。根據歷年來飲用水源調查資料表明,如皋飲用水源達標率為98.5%。所有化學指標一直保持Ⅰ—Ⅱ級標准內,人體所需的鐵、錳、鋅、硒等微量元素豐富,錳、鐵有微量超標。據文獻資料,錳在人體內有趨脂作用,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適量的高錳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
5、土壤資源多樣,物產豐富。
如皋土壤主要來源為長江沖積物,且受淮河沖積物的影響,使如皋土壤母質的礦物構成比較復雜,為土壤元素組成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復雜的土壤資源形成了如皋市豐富的種植基礎資源,為如皋市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皋除了盛產稻米、麥類、玉米、豆類、薯類、花生等外,有許多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如「如皋蘿卜條」、「如皋黃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腸」、「如皋肉鬆」、「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
(二)社會人文因素
如皋人長壽除了自然環境因素外,還有社會人文因素:
1、如皋民風淳厚,敬老愛老成風。據明朝嘉靖39年(1569年)出版的《如皋縣志·風俗》,稱如皋人「其性馴柔,其俗質實。民畏法而恥罪,士讀書而循理。征科易集,訟獄稀簡。……冠、昏、喪、祭,習尚俗禮,多儉約之風。」畏法恥罪,讀書循理,訟獄稀簡,生活儉約,這是當時如皋淳樸民風的真實寫照。1933年《江蘇省志稿》中說:全省民風普查,如皋被定為「淳厚」。「孝道」是華夏倫理道德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愛老的風尚在如皋代代相傳。「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同是如皋的鄉規民約。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贅,而當成家庭的榮耀,家有高壽長者,子女在社會上就受到人們的尊重,這為老人們的健康長壽提供了最佳的社會環境。
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尊老、敬老、養老、助老、愛老「八個一」的惠老工程,即:一項長壽補貼,年滿10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長壽補貼80元;一瓶牛奶,年滿95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免費供應一瓶牛奶;一次體檢,9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體檢一次,100歲以上老人由市政府組織醫務人員登門服務,90歲至99歲的老人由鎮政府組織體檢;一次慰問,市領導每年對百歲老人進行一次慰問;一次祝壽,對年滿百歲的老人政府當年贈送一台彩電;一次褒獎,每年對有85歲以上老人的家庭開展尊老敬老模範家庭評比活動,由政府給予褒獎,以進一步促進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
2、溫暖家庭,益壽延年。
家庭應該是幸福和溫馨的港灣,這對一般人是如此,對長壽老人更是如此。據調查,有94.1% 的如皋百歲老人與子女、孫子女、重孫子女等生活在一起。有的老人沒有兒子,那麼女兒女婿就承擔起養老責任;有的兒子、女兒已經去世,孫子、外孫承擔起責任;有的則由侄子、侄女負責。應當說,大多數人長壽老人能獲得高壽,其後代確實是功不可沒。他們對老人經濟上給予支持,物質上給予保障,生活上給予照料,精神上給予慰藉。四代或五代同堂,兒孫繞膝,尊老愛幼,這正是如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也是老人能夠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所謂「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長壽多」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三)長壽老人的自身因素。
2002年,如皋曾對全市119位百歲壽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個人簡史、生活習慣、飲食、配偶、子女、長輩、兄妹、健康史等9大項82小項。調查結果顯示如皋百歲壽星中有十多十少;
女性多(85%),男性少(15%)
經常喝酒的多(66.2%),吸煙的少(77%從不抽煙)。
文盲半盲的多(86.6%),高知識階層的少(1人)
從事體力勞動的多,腦力勞動的少
百歲女壽星中生育子女的多(平均生育5.56個)
未曾生育的人少(7.3%)
兄弟姐妹中頭胎長壽的多(40.5%)
胎次後的長壽概率小(二胎生30.4%,三胎生13.9%,四胎生7.6%,五胎生7.6%)
睡眠質量高的多(90%),失眠的少(2.5%)
飲食粗細搭配的多74%,偏食的少
未得過傳染病的多(90%),得過傳染病的少(2.3%)
百歲老人出生於上個世紀初前後,近百年來,他(她)們也曾經歷過飢荒、戰爭和人為折騰,蒙受過災難的折磨,他(她)們頑強地生存下來,沒有刻意去追求長壽,卻壽登人瑞。他們認為除了社會、自然等客觀因素外,也有他(她)們自身的因素,跟他(她)們的遺傳基因肯定有某種聯系,跟他(她)們的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
從上述的調查結果看,百歲老人生活習慣也是多種多樣的,很難一概而論,但有兩點是共同的。
一是粗茶淡飯。百歲老人飲食習慣以素為主,拒絕大魚大肉、大吃大喝。如皋民謠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飲食方式一般是一天一干兩稀,主食除大米、麵粉外,還兼有玉米、麥類、薯類等雜糧,這種粗細搭配的食物結構為如皋人獲得了多樣易於吸收的營養物質,如皋俗語說得好「糝兒粥米打底,吃了能活90幾。」
二是心態平和。在被調查的百歲老人中,絕大多數對生活、對周圍環境的人與事、對自己的評價,總是體現一種與人為善的豁達胸懷。除因耳聾、反應遲鈍等原因,有一部分老人很少用語言表達感情外,情緒低落者極少。調查顯示,百歲老人性格開朗,對待人間是非能夠放得下、想得開,淡泊人生,與世無爭,經常保持坦盪豁達的精神境界。他們的性情較為溫和,無論在家庭還是鄰里關系都比較融洽。古人雲:「心不老,則人難老」。看來「心不老」確實是百歲壽星們贏得健康長壽的經驗之談。
打字不宜,請採納
8. 如皋有什麼好點的特產
如皋特產 董糖始於如皋。據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聞錄》載:「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 歸巢民時,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號秦郵董糖。」明亡,冒辟疆(巢民)偕董小宛歸 隱如皋水繪園。海內名流,常集是園,詩酒唱和。小宛制酥糖饗客,其味佳美,為客稱道。 遂以流傳,世稱董糖,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成為本市的優質名牌產品。 如皋食品廠 生產的水明樓牌董糖, 繼承了傳統工藝, 以上等白糖、 純凈飴糖、 褪殼芝麻等精工製作而成。 酥鬆香甜,口味純正,食之齒頰留香。1985年獲江蘇省優質產品證書。現年銷售量達數十萬 盒。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清咸豐初年 (公元1851年) ,清末先後獲檀香山博覽會獎和「南洋勸 業會」優異榮譽獎狀,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因如皋 位置在北,故被稱為「北腿」。 如皋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琵琶,色紅似火,風味獨味,生產中選用如皋、海安一帶飼養 的尖頭細腳、薄皮嫩肉的優種生豬為原料。對豬腿也按一定規格精選,擇其重量長度恰當、 腿心肌肉豐滿者, 再經多道工序精細加工製成。 自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 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為「如式」香腸。 如 皋肉聯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精心研製新配方,產品質量享譽國內外。所產「如皋牌」 香腸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 1985年獲國家質量銀質獎, 1988年獲中國食 品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 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料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鬆 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 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的 金質榮譽獎章, 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枚肉食品金牌; 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 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 白蒲「三香齋」茶干(簡稱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是如皋久負盛名的傳 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干」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 白質及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 B1和 B2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 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 色澤美觀,形狀方且薄,別具一格,經濟實惠,弛名四方,極受群眾歡迎。 "三香齋"的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下面的「好評」,謝謝,您的採納是對我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