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元好問的個人作品
元好問學問深邃,著述宏富。。迄今流傳下來的據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詩1380餘首,詞380餘首,散曲6首,散文250餘篇,小說《續夷堅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詩鼓吹》10卷,《遺山樂府》(又名《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此外還有《遺山詩集》、《樂府》、《續夷堅志》、《壬辰雜編》、《全金元詞》等。傳世《遺山先生文集》、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
另有已經散佚的著作多種:《錦機》《東坡詩雅》《杜詩學》《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金朝君臣言行錄》《南冠錄》《集驗方》《故物譜》等。
作品類型作品名稱詩<石嶺關所見》《梁園春》、《過晉陽故城書事》、《老樹》、《秋懷》、《西園》、《家山歸夢圖》、《昆陽》、《野菊座主閑閑公命作》、《赤壁圖》、《飲酒》、《後飲酒》、《南溪》、《潁亭留別》、《少室南原》、《潁亭》、《梁縣道中》、《橫波亭》等、《宿菊潭》、《張主簿草堂賦大雨》、《別程女》、《長壽山居元夕》、《山居》、《范寬秦川圖》、《赤壁圖》、《被檄夜赴鄧州幕府》、《鄧州城樓》、《岐陽三首》、《雨後丹鳳門登眺》、《李屏山挽章》、《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眼中》、《俳體雪香亭雜詠》、《癸巳 四 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即事》、《喜彥深過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夢歸》、《甲午除夜》、《學東坡移居》、《泛舟大明湖》、《游黃華山》、《衛州感事》、《羊腸坂》、《出東平》、《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外家南寺》、《東山》、《九日讀書山》、《杏花二首》、《雁門道中書所見》、《出都二首》、《洛陽》、《自題中州集後》、《客意》、《種松》、《鎮州與文舉百一飲》、《壬子寒食》、《台山雜吟》、《出都》等。 詞《全金元詞》:《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木蘭花慢·游三台》、《玉漏遲壬辰圍城中,有懷浙江別業》、《石州慢·赴召史館》等散曲《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二首)、《後庭花破子》(二首)、《喜春來 春宴》(四首)、《小聖樂 驟雨打新荷》等詩詞理論《杜詩學》、《東坡詩雅》、《錦畿》、《詩文自警》、《論詩三十首》史記《壬辰雜編》、《中州集》個人文集《遺山先生文集》、《元遺山先生全集》以上資料來自:
㈡ 請教張主簿草堂賦大雨的詳細解析。十分感謝!
微風吹樹,田裡的蛙聲告訴我們大雨將至,忽然間雨如銀箭般四飛於山中,大雨讓長江翻滾,讓人感覺堤壩要決堤,天和地要合圍。
㈢ 長壽山居元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長壽山居元夕來表達了作者濃重源的家國之恨;都流盪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憤激的情感。該詩前兩句寫景,景是凄涼蕭條的,這是詩人冷清孤寂心境的觀照。
體現的也不僅僅是詩人自己的孤寂凄清,而更重要的是詩人對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命運的牽系和憂慮。
(3)長壽山居元擴展閱讀:
1、原文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黃昏。
2、釋義
隱隱約約閃爍著的燈火陪伴著荒涼的山村,枯黃的樹葉落滿了山嶺,厚厚的積雪擁塞著柴門。
三十九年的人生,經歷了無限世事,只留下孤獨的身影,相伴我度過黃昏。
3、創作背景
公元1227年(金哀宗正大四年),詩人由河南鎮平令改任河南內鄉令。不久,老母病逝,詩人丁母憂居喪於縣境內的長壽山白鹿原鄉,該詩便寫於次年(公元1228年)元夕。
㈣ 長壽山居元夕是送別詩還是遷謫詩
《長壽山居元夕》作於1228年,並不是送別詩,嚴格意義上屬於遷謫詩,這是詩專人丁憂屬時期所著,丁憂既非升遷也非貶謫,但是也是職務調動,正大四年,詩人老母病逝,詩人丁母憂居喪於此縣境內的長壽山白鹿原鄉,此詩寫於次年元夕。
詩中的暗淡寂苦雖然都是荒村實景,實際也與詩人此刻意緒相關。本詩純系白描,質朴無華,而這種筆調,也正適合表現國難居喪而又憂國憂民的思想心緒~
㈤ 祝長壽的詩句
1、《天下樂令/減字木蘭花 其一》
宋代:佚名
壽星明久。壽曲高歌沉醉後。壽燭熒煌。手把金爐,燃一壽香。
滿斟壽酒。我意殷勤來祝壽。問壽如何。壽比南山福更多。
釋義:壽星人明久。在壽宴高歌喝酒,無樂不歡之後。祝壽的蠟燭還在明亮的燃燒著。手把金爐,燃燒一長壽香。
斟滿壽酒。我熱情來向他祝壽。如要問壽命還有多少。壽命比南山幸福更多。
2、《題菊壽上虞陳處士·其一》
明代:謝遷
古稀華誕屆重陽,采采東籬菊正芳。
想見聚星堂上客,壽觴齊舉溢秋香。
釋義:七十古稀的生日正趕上重陽節,在東籬下採摘的菊花正香。想到眾星捧月的屋中客人,一起舉起酒杯,洋溢著秋天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