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順德民俗
1、龍舟競渡
順德龍舟競渡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市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龍舟分游龍和賽龍兩種:游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2、龍舟說唱
龍舟說唱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起源於清代,20世紀50年代前流行於縣境及廣州方言地區,以順德腔為正宗。藝人多在茶樓,鄉渡和分村大榕樹下賣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龍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鑼小鼓。邊唱邊敲,內容多為諧趣故事及平安祝頌語。
3、觀音開庫
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是順德民間一個特別的民俗節日。其中較有名的是容桂白蓮公園觀音堂的觀音開庫和龍江紫雲閣、龍山觀音閣的觀音開庫。
據傳某年正月廿六子時,一位青年上山拜觀音,只因廟宇信眾擁擠不堪,便靠在山坡一側休憩,夢見觀音借給自己一筆錢做生意而發財,醒來已是夜裡子時,後來他果真發了財。人們便將該青年做夢之日奉為觀音開庫日。
4、鑼鼓櫃
鑼鼓櫃是用花縷木做成的亭轎式可抬動的木櫃,上面雕刻著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裡面裝有用作吹、拉、彈、奏、擊的各類樂器,以櫃為單位組成一個演奏班底。鑼鼓櫃的演奏盛行於清朝康熙年間,以杏壇、均安兩地最為有名。
5、龍江燒大炮
燒大炮是過去順德農村民間活動之一,源於廟會。而其多在當地鄉廟神庭期間,在廟前臨時搭建竹柵來進行,美其名為酬謝神恩,賀庭祈福。燒大炮在龍江民間是難得的盛事,也極為講究。根據了解,龍江燒大炮從明末清初就已經存在並從清代中期開始盛行至今。
(1)順德長壽擴展閱讀
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擁有八音鑼鼓、香雲紗染整技藝、龍舟說唱、人龍舞四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陳村花會、廣綉、勒流龍眼點睛、均安關帝出遊等多項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順德水鄉民俗文化節集中展示順德豐富的傳統民俗項目。
充分融合嶺南水鄉文化和非遺民俗文化,旨在引入區內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力量,為順德打造一個具有「嶺南水鄉」和「非遺民俗」的鮮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動,提升順德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輻射力。
② 順德過年有哪些習俗急求!!!
謝灶
關於謝灶君日子問題,一般傳統都說是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其實在古代也不斷調整。《禮記》說:孟夏祀灶。漢代以後則是臘日。唐宋後則小除夕或前一天。
當年順德籍學者陳荊鴻先生說:「鄉村人家,廚房裡也必供奉一方牌位,上面寫著定福灶君四字,到了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一樣有送灶之舉,除了香燭寶帛之外,還備有一碗清水,一片方糖,水是表示清白,糖是讓菩薩吃點甜頭。」
李良暉先生補充說,謝灶在順德鄉間十二月二十二日已開始,不過那天謝灶多為官宦之家,二十三日多為讀書之家。
當年孔子說,「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可能與此多少有點淵源。因為古時帝王祭天地,而士大夫則祭門、祭戶、祭井、祭灶、祭中溜、是為五祭。李良暉先生繼續講,二十四日謝灶者多為商鋪賈人之家,二十五六日已沒人謝灶,因灶君已離開灶子到天府匯報工作去了,因此,當年順德就有一句「好做唔做,廿五六謝灶」的說法調侃那些做事拖拉或於事無補的做法。
不過,祭灶都由男性操辦,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或許與陰陽有關,因月為陰,宜女性祁福,灶為陽,宜男性稟神。昔日祭灶還有祭灶文,大戶人家大多讀完祭文放進路中與祭品一同焚燒,讓灶君一同拿到天上稟告天庭。另外,順德習俗祭品中多有糯米糍,因為好讓灶君吃後稟告時說話囫圇,也好讓自家矇混過關。
堆英雄
順德以前在舊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除夕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風俗叫「堆英雄」。這個風俗流行在鄉間。陳荊鴻先生回憶說,每年十二月二十四入夜後,大人們都拿著一個畚箕,放上一些禾稈草,一起放到門外燒掉,一邊燒,小孩一邊提著小燈籠在門口齊聲用鄉間俚語唱著兒歌:英雄英雄,日頭紅,富貴翁,白須公,擔銀入門櫳。另外,每家都在門櫳頭、酒醋埕、米缸蓋上點一盞小油燈,讓一室盡光明。因而清末有一首竹枝詞描繪其景:畢竟英雄何處喚,嫁家先點醋埕燈。這一古老風俗現已難尋舊跡。筆者專門詢問了一直留意順德風俗、家住容桂的書法家周冠登先生,他說小時候曾依稀聽別人說過這種風俗,但從未經歷和見過。
不過,奇妙的是,在番禺的小谷圍上也有「堆英雄」的說法,但內容稍有差異。他們是將舊年的春聯撕下來和紅紙一起焚燒,燃起熊熊烈火。因在廣東話中,春聯的「紅」與英雄的「雄」同音,因而他們以此期盼來年生活如火般紅火。或者這是自遠古一直流傳至今的一種對火的崇拜遺風吧?因在古人眼中,能殺菌滅瘟的火具有神秘的力量。順德人至今稱「搬家」為「搬伙」,其實應寫作「搬火」,因為原始時代火在他們生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家庭搬遷,他們最關注不是傢具,而是那不滅之火。
壓年
現在順德不少家庭在大年三十還是喜歡用豬手放到米缸,意謂來年「橫財就手」。在昔日,順德人都是將煎乾的兩條魚放到米缸上,謂之「壓年」。這個「壓」在這里讀「責」音。這里順帶要說到晉朝阮孚,他一貧如洗,但總身挎一囊,裡面放著一塊錢,他說: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這個「看」字就等於這個「壓」字,意謂守護,而魚自然代表「年年有餘」的「余」。其實這也是一種古老的風俗,據宋代劉安靖的《時鏡新書》中說:歲暮,家傢具有餚蔌,謂為宿歲之儲,以入新年,名為送歲,留宿飯至新年十二,則棄於街衢,意謂棄故取新,除貧取富。看來,我們鄉間一些看似尋常的風俗其實都完好地保存著許多充滿古意的往日遺風。
看土牛
如今的順德,鄉間已難見春牛。但是,在順德昔日一直流傳著新春看土牛的風俗。縣志上也有「歲時迎春日,競看土牛」的記載。就這一古老風俗,筆者有特意咨詢了周冠登先生,他一聽我說土牛,馬上說,他知道此事。他說他有清代著名詩人黃丹書的一首關於順德春節風俗的七律,其中就有這一風俗的描寫,於是他朗聲背誦給我聽:昨日迎春出東郭,今朝迎春入城樓。老農田伴試秧馬,官長縣中鞭土牛。逐暖雞豚散晴陌,賽神簫鼓鬧芳洲。野人解作玉霖頌,早晚如膏過碧疇。他說,「官長縣中鞭土牛」就是這種特異的風俗。
這一風俗很古老,《呂氏春秋》就記載:出土牛。以送寒氣。註解說:出土牛,令之鄉縣得立春節出勸耕土牛於東門外是也。這與黃丹書詩歌中描述十分吻合。
不過,這土牛並非真牛,而是用泥巴塑成水牛模樣,在舉行儀式前送到行政官署。等待立春那天,人們聚會官署前,等春官宣布立春時辰已到。於是,地方最高長官手持春鞭向土牛抽打第一鞭,然後地方官員鄉紳按照身分高低依次鞭打土牛,直到打得粉碎為止。隨後,人們就一擁而上,爭搶土牛碎片,放到自己田中,期盼五穀豐登。不過,這一風俗如今已無。
春酒敬老
每年新春,順德很多鄉村都舉行敬老活動。其實,這也是一種古老風俗。《詩經》就說「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小注中說:月令,仲冬乃名大酋,秣稻必齊。仲冬,周之春正月,十月做酒,以備春用也。人們一年到頭,躬耕田疇,到陽春普照,負暄閑坐時,也確應把酒閑話,互敬安康,人們在享受「春燈兒女對良宵」的愉悅時,更將充滿敬與愛的目光投向家中長老,並真誠地奉上春酒一杯,以賀長壽。
古書說:上敬老,則下益孝。上順齒,則下益悌。這是一種自古以來的德政,人們都十分注重推行。孟子說:天下有達者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以前的重大宴席,都推出年齡最大者具酒祭神,謂之「祭酒」,這也是一種尊老的風俗。如今,順德鄉村新春敬老活動,家家扶得醉人歸,其實正折射出一種德政與古風完好的融合。
③ 順德的美食很出名,但是到了順德,找不到哪裡有好吃的,咋辦
大良有條美食街,不過都是高檔的飯店,一到晚上就超多本地人(去那邊消費,我想那邊的飯店還可以吧。。在大良寶林寺那條路下來,一條街都是豬肚保雞之類的農家食,還可以吧。。順德很多那些本地人開的農庄,具體哪裡就不知道了,或者你到時問一下本地人,還有我在那邊讀書3年也沒有食過正中的大良美食傳說中的雙皮奶很多同學都說很甜膩,但是本地人就說好吃。
④ 順德大良怎樣到廣州上下九 車程多少 車費一共多少 在長壽路下車後走哪個方向到上下九
200左右
⑤ 順德杏壇哪裡有陳克明長壽面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8
⑥ #生日免費#請問廣東順德或者佛山,有什麼地方是生日當天免費的吃的玩的都可以,要2014年的。
生日當天九毛九會有一個長壽面,原價99,當天就9.9.
還有好樂迪,當天會有蛋糕紅酒送。
免費的,還真沒有。
⑦ 世界最長壽的人是誰
116歲的杜品華今天獲頒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最長壽的人」證書。這位經歷了三個世紀的四川老人被確認為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 杜品華1886年4月22日出生於四川樂山。雖然已是116歲的高齡,杜品華老人仍思維敏捷、談話風趣、耳朵不聾。當記者與她握手時,感覺她手上特別有力。 老人住在樂山五通橋輝山鎮山區里。這里山清水秀,空氣十分清新。今年84歲的周順德是杜品華的鄰居。他說:「我小的時候,杜嬸嬸就將近40歲了,只曉得她信佛,每天只吃素,人好得很,從不生氣,成天笑哈哈的。」 杜品華童年就失去了雙親,以乞討為生,後來被當地寺廟收養,年輕時她的生活十分清苦,110歲前不沾肉食。近年來偶爾吃一點葷菜,但仍十分喜歡吃水果和蔬菜,終生不沾煙酒。老人生有一女,現已80多歲。目前她和養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兒子、兒媳、孫女對她都非常孝順,一家三代其樂融融。 現在,杜品華生活仍能基本自理,每天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洗臉、梳頭。吃飯也不需要人幫忙。 據悉,此前被認為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是美國人法里魯斯,於今年3月18日去世,享年115歲。原來排在第二位的114歲的日本壽星北鄉門真自動升為「最長壽的人」。杜品華的歲數被確認後,取代北鄉門真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