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年齡的別稱,如30歲--而立之年
1、襁褓:不滿周歲。亦作"襁葆"
2、孩提:兩至三歲。
3、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4、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5、總角:幼年泛稱。
6、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7、黃口:十歲以下。
8、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9、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0、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豆蔻年華」,出自唐人杜牧《贈別》詩。杜牧年輕時曾隨 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職,後來離開揚州趙長安,臨行時寫了兩首七絕給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稍頭二月初」之句。豆蔻,草木植物,春末開花,色淡紅,極鮮艷。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詩人借用「豆蔻稍頭二月初」來比喻「娉娉裊裊十三餘」的少女,言其年少而體態柔美,自後人們便常以「豆蔻年華」一詞特指十三四歲尚未成年的少女。
11、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12、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3、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14、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15、花季:一般指十六歲。
16、雨季:一般指十七歲 。
17、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8、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19、 而立:三十歲。
20、不惑:四十歲。
21、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2、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 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23、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 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24、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25、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 代稱八、九十歲。) 杖朝:八十歲。
26、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 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㈡ 30歲是不是老了,太晚嗎
30歲不老。
三十歲算青年。
新年齡分段標准:45歲以下為青年,45-59歲為中年,60-74為年輕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歲為老年,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
傳統國際劃分:國際上通常按0~14歲,15~64歲,65歲以上對人口總體做不等距分組,分別稱為少年人口,壯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總數為基數計算少年人口系數。
壯年人口系數和老年人口系數,還以壯年人口數為基礎計算撫養系數,即撫養系數=(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壯年人口,國際上還把15~24歲年齡段的人口稱為青年人口。
(2)90歲和30歲擴展閱讀: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
人的"立"意識是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具有自覺性、獨立性、階段性、過程性、內在和外在統一性等特徵。
在對生命之"立"反思意識有所忽視和遺忘的公元2017年,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承擔崇高的人生使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中,人生才有意義。
㈢ 比如我有90歲命,30歲之前是不是屬於我的前期
這樣的問題是基於什麼原因產生的呢?只能說明前三十年你的生活沒有達到你所希望的。但畢竟是你的人生經歷。把九十年當成一個時鍾,三十年,就是早上八點,去追尋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人生有無限可能。
㈣ 如果讓你在能夠活到90歲和一直保持著30歲的心智或者是身體中選擇一個,你會選擇哪一個
如果讓你能夠活到90歲和一尺保值30歲的心智或者是身體中,你選擇哪一個肯定會選擇30歲的心智一個30歲的人心智是最佳的狀態,g有中年人的成熟,又有青年人的睿智,這些都是比較不錯的。
㈤ 30歲至80歲分別是什麼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版男)——而立之權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㈥ 如果你能活到90歲,同時可以一直保持30歲時的心智或身體,你會選擇保持哪一種呢,心智還是身體
我要身體!年輕才有用
㈦ 如果你活到90歲,你願意人生的後60年保持30歲的體能呢還是30歲的頭腦
我要體能 ,頭腦也要點,體能最重要,老年人身體是最重要的,頭腦沒多大用處了 ,老年人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凡事要想開點,,而頭腦也可以鍛煉下,凡事想開點好,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㈧ 誰知道20歲稱作什麼,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和90歲,100歲稱作什麼
漢人戴聖來所輯《禮自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㈨ 30歲的年齡稱謂叫什麼
30歲的年齡稱謂叫而立之年。
成語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一、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二、教數:9歲。
三、外傅:10歲,出外就學。
四、弱冠:指男子20歲。
五、而立:指30歲。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六、不惑:指40歲。
七、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於知命矣
八、知命:指50歲。
九、花甲(耳順):指60歲。
十、古稀:指70歲。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十一、耄耋:指80~90歲
十二、期頤:指百歲老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而立之年 網路-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