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個大佬是60歲創業的
王斌章:天堂傘業的創造者。1997年創造天堂傘業的時候,他已經是60多歲的高齡了。
張德宇:首屈一指的散養固始雞的大戶。2012年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已經62歲了。
等等還有很多60歲創業的例子。
『貳』 中國58歲創業成功是誰
在陸奇的人生班車中,雅虎、微軟、網路、YC都是業界響當當的公司,也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但這些班車似乎並沒有將他帶到自己期望的位置,以至於陸奇在2019年仍以58歲的高齡重新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叄』 有那些人是50歲後創業的
一、陳澤民
中國有個傳奇的創業者,他50歲時,辭去省會市級醫院副院長的職務,蹬著三輪車賣起了自己研製的速凍湯圓,如今,63歲的他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中國速凍食品的創始人,企業年銷售額近20億元。這個人,就是鄭州三全食品公司掌門人―――陳澤民。
二、山德士上校
他是肯德基的創始人88歲時才獲得成功。美國有個傳奇的創業者,他5歲喪父,14歲輟學開始流浪,66歲時拿著幾百美元的社會福利金,開著一輛破汽車,向餐廳出售他研製的一種炸雞配方,88歲時才獲得成功。這個人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山德士上校。
三、趙申推
他創辦結合國際化與本土化運作經驗的廣告公司55歲創業成功。他經營土特產銷售,就是農村的粗糧,土雞蛋等土特產品,現在大中城市已經落實了這一方面的政策,所以他的創業很成功。
(3)60歲開始創業名人擴展閱讀:
創業的個人素質:
一、心理素質:
所謂心理素質是指創業者的心理條件,包括自我意識、性格、氣質、情感等心理構成要素。作為創業者,他的自我意識特徵應為自信和自主;他的性格應剛強、堅持、果斷和開朗;他的情感應更富有理性色彩。成功的創業者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身體素質:
所謂身體素質是指身體健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現代小企業的創業與經營是艱苦而復雜的,創業者工作繁忙、時間長、壓力大,如果身體不好,必然力不從心、難以承受創業重任。
三、知識素質:
創業者的知識素質對創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業者要進行創造性思維,要作出正確決策,必須掌握廣博知識,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體來說,創業者應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做到用足、用活政策,依法行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了解科學的經營管理知識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掌握與本行業本企業相關的科學技術知識,依靠科技進步增強競爭能力;具備市場經濟方面的知識,如財務會計、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等。
四、能力素質:
創業者至少應具有如下能力:
創新能力;分析決策能力;預見能力;應變能力;用人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交能力;激勵能力
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創業者必須完全具備這些素質才能去創業,但創業者本人要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自覺性和實際行動。
提高素質的途徑:一靠學習,二靠改造。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就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和改造自我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創業
『肆』 我想知道50歲以後創業成功的事跡
回報社會,調味人生------徐春發同志事跡材料
徐春發,男,現年41歲,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現擔任江西省祥櫥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江西省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自05年創建江西省祥櫥實業有限公司以來,依靠團結務實領導集體,銳意進取,勇於創新,順應改革形勢,不斷完善企業制度,完善內部經營管理機制。憑借過人的魄力和膽識,獨特的經營管理手段,創新思維,帶領團隊克服困難,努力奮斗。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擴大規模求發展,他引領著一家資產只有幾萬元的小團隊發展成為一家擁有「綠色食品」、「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江西省著名商標」、「江西省名牌產品」的農業產業化省級優秀龍頭企業。現如今他也從一個推板車叫賣的小商販到如今成為總資產316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617萬元,注冊資本1000萬元的大型民營企業家。
艱苦創業,矢志不渝
1983年的那一天,在南昌市喧鬧的墩子塘綜合市場,突然冒出一個14歲的小男孩。他推著板車,用稚氣的童音大聲叫賣:「醬油、榨菜、蘿卜干咯……」,他就是尚未讀完初中便中斷學業、跟著家人從蔣巷來到南昌謀生的徐春發。
1993年,洪城大市場竣工開業,徐春發審時度勢,買下了一間50平米的店面。他給自己的小店取名「旺發」,除了經銷還搞批發。徐春發認准一個理: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正是這個理念,讓徐春發在誠信經商、熱情待客、依法納稅的同時,做了很多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14歲到40歲正是風華正茂的黃金時段,徐春發用自己的黃金時段在人生道路上打磨、鍛造,各色各樣酸甜苦辣的調味品,見證了他在創業路上所經歷的各色各樣酸甜苦辣的調味人生。時隔26年,不經意中市民發現,市內和周邊20多條公交線的公交車統統「變臉」!新「臉」被色彩斑斕的「祥櫥」雞精、胡椒粉等調味品所覆蓋,「調味專家」隨著車身行駛的輕微晃動,向行人點頭示意,流光溢彩的畫面勾住了行人的眼,勾起了人們對味覺的憧憬。
二、學習理論,充實自己,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
他熱愛祖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認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具進,不斷開拓創新。他思想活躍,不斷更新創業觀念,艱苦奮斗,自主創業,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全市產生深遠影響。他富有責任感、使命感,有奉獻精神,受到廣大青年的擁護,他的創業精神和業績是全市青年的創業典範。如今,他的企業可以吸納近200人就業,為當地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起草編寫了高於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准Q/JXC001《辣椒系列調味品》、Q/JXC002《海鮮、肉、禽系列調味品》、Q/JXC005《鴿精調味料》、Q/JXC006《廚房勾芡用澱粉》、和Q/JXC007《桂皮》。
他主持先後完成了「30g精品炒菜王調味品生產加工項目」、「150g排骨鮮味王調味品生產加工項目」、「雞精調味料技術標准及特性指標制定的研討」、「利用生物酶—膜反應耦合技術生產鴿精」和「酵母抽提物在食品加工業中的應用」等一大批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品的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項目,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成效和社會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的生產能力和技術經濟指標,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為公司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特別是研發利用生物酶一膜反應技術生產「鴿精」的工藝研究通過省科學技術簽定,並獲南昌縣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南昌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填補了江西省調味品行業的空白,翻開了江西省調味品行業的首頁。
市場上復合調味品的數量和種類相當之多,他通過多年復合調味料研發經驗,特別提出以下幾方面復合調味料精品研發的思路:1、 家用調味料的研發 2、 餐飲專用調味料的研發 3、食品工廠需要復合調味料的研發。
專業打造,優化品牌
也不知從何時起,超市貨架上的調味料品種越來越豐富,顧客可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可就在近一兩年,調味料專櫃上的大部分位置被同一個品牌占據著。從每餐必備的雞精到早餐使用的粉面調料,從典型贛味的麻婆豆腐到沿海風味的海鮮鮮味王,從精緻小巧的瓶裝到優質實惠的袋裝,還有花樣繁多的各式香辛料系列、復合料系列以及鹵料系列等,正所謂百味可口,讓人垂涎三尺。
說到將一位頭戴廚師帽、手拿小湯勺、憨態可掬的小廚師作為吉祥物,想必大多數人更加確定這個品牌的名稱就是祥櫥。其實,好的產品名稱能讓企業的品牌形象保留於廣大民眾的印象中,從而對其產生有影響力的品牌信任感與親切感。據徐春發介紹,「祥櫥」取意為吉祥如意的健康美食,正如LOGO中從「櫥」字延伸出來的一撇象徵一把調味勺,外邊框下部的突出部分好比一個炒菜鍋,整體看起來就像是將祥櫥的調味品慢慢地添加到鍋內,從而烹調出一道美味的菜餚。徐春發在包裝設計以及品牌的整體策劃上,非常注重每一個設計上的小細節,希望將一個完美的形象呈現給廣大市民。
質量造就名牌,名牌成就市場
「產業報國,造福社會」是徐春發早已確立的創業理想;「人民健康高於一切」是徐春發始終恪守的企業道德准則。徐春發在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走品牌發展戰略,以品牌戰略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堅持倡導健康的飲食理念,堅持走科技興企之路,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化驗室和質量監控系統、完備的市場服務網路、誠信的企業文化,以品質創立品牌、以服務維護品牌、以文化培育品牌,從而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信賴。因此,徐春發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視誠信為企業的無形資產,視關愛人類的健康為最高天職。
徐春發反復強調,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質量就是無聲的推銷員,沒有對產品技術、質量的精益求精,產品就不可能有競爭力,提高國際競爭力也是不可能的。他在企業確立「顧客主宰質量」、「質量從設計開始」和「產品質量取決於公司的人員質量」的質量理念。
他制定出嚴密的采購控製程序和原材料檢驗驗收作業指導書,通過對供應商的調查、質量保證能力評審、產品驗證、試用、有關協議及合同的簽訂,確定合格供應商及其產品。經過嚴格的層層把關,保證實力供應商進入祥櫥公司的配套體系。他建立完善的生產調度指揮制度,建立質量預警系統,暢通質量信息網路,把異常情況及時反饋到生產中去,不定期對公司產品關鍵區域進行內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報。加大質量管理的績效考核力度,做到有獎有罰,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質量管理積極性。
徐春發始終以質量開拓市場、以質量站穩市場,用質量公式做標尺,用監管制度做保障,用科技創新做支撐,堅持質量第一的理念。
五、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企業的發展跟政府的支持、社會的關心是分不開的。作為民營企業家的先進代表,徐春發榮獲了「江西省優秀廠長」、「全民創業十大標兵」、「五一勞動獎章」、「南昌縣十大傑出青年」、「南昌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和評為「南昌縣政協委員」,由南昌市委宣傳部宣,《南昌晚報》以「徐春發從板車夫到調味品大王」為題、《南昌日報》以「調味專家調出百味人生」為題等先後四次報道了徐春發同志的先進事跡,江西人民出版社《創業英雄譜》中刊登了徐春發同志的先進事跡。可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的傲岸不群,反倒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一直表達對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各經銷商、消費者的謝意,希望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能夠更多地反哺社會。祥櫥調味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收購於本土的農產品,企業一直在不斷讓利,希望能夠帶動農戶進行大蒜、生薑、辣椒等農產品的種植。徐春發主持完成的「復合生物酶可控水解與膜分離耦合技術生產鴿精」項目帶動年產240萬只乳鴿的乳鴿養殖基地的形成,促進南昌地區乳鴿產業的發展及南昌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形成乳鴿的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生產經營模式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乳鴿的產業化發展,大大提高農民養殖乳鴿的積極性、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盡力的幫助農戶增收致富時,徐春發還不忘下崗工人的再就業問題,整個公司里大概有1/3的員工都是下崗工人進行再就業,目的在於盡量幫助他們度過經濟難關,2008年被相關部門評為「江西省下崗工人再就業基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未來調味品市場新的需求與更高的要求,徐春發正不斷思索、不斷求新和不斷開拓。徐春發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鍾愛的事業上,在調味品這個平凡的市場上默默耕耘、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在心中曾經許下的誓言。他時刻不停地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伍』 中國四十歲才開始創業的企業家
40歲開始創業的人很多,雅芳的老闆是60歲退休後才開始創業的,也是最成功的創業者之一。創業不分先後,不分年齡,但成功的都不多。
『陸』 求老年人創業成功的例子
不到50歲便身家千萬;52歲被判無期徒刑,服刑期間,丈夫離去,女兒自殺;70多歲出獄後以掃公廁為生,中途又被騙走借來的30多萬元;是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現在,她給出了答案。
她說,她就是為了完成女兒的遺願(蓋一座養老院或孤兒院)而努力。
74歲仍塗口紅穿高跟鞋
吳勝明總是很忙。4月18日,她一見到記者便伸出手說抱歉:「昨天剛從楊凌回來,我現在大多時間都在那邊。」
握完手,吳勝明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背:「你看,都曬得這么黑了。」
塗著櫻桃色口紅,細細的眉,肉色的長筒襪和咖啡色的高跟皮靴,74歲的吳勝明,看起來跟一般街坊老太太很有距離——她得體而年輕。她甚至懂得將身體轉向亮光處,配合記者的攝影,因為在光線下那身天藍色的套裝襯得她皮膚很白。
吳勝明也覺得自己與同齡老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養老和看孫子,我不是,我是有目標的人。」
接受采訪的房間,是她在鄭州棲居了近4年的小屋,不足20平方米,緊挨著公廁,聞起來有股怪味。
但房間收拾得很潔凈,恆溫的立式魚缸里游動著幾條金魚,漂亮的窗簾把外面的一大間隔開,里間的卧室又被架成上下兩層,以前床放在下面,但老人嫌有礙觀瞻,又搬到了上層。現在每天睡覺,吳勝明得爬兩米高的梯子到「樓上」。
順著小屋右拐不足10米有幾家小商店,只要打聽「出獄後的千萬富婆」,老闆好半天才用手一指旁邊吳勝明的家門。再問多了,老闆便不耐煩:「我們哪知道,人家是名人。」
楊凌建起170畝葡萄園
吳勝明現在的頭銜是「楊凌紅陽果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在楊凌有170畝葡萄園,用吳勝明的話說,「實現女兒心願全靠這些葡萄了」。
這是22年後,吳勝明第一次重操「老闆」舊業。1985年,吳勝明因經濟問題入獄,女兒一封封鼓勵的信,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但女兒聽說媽媽被判死判,16歲的她絕望自殺。死前她曾許願:「建一所孤兒院或養老院,照顧和我一樣無依無靠的人。」
出獄後,吳勝明被安排回了戶籍所在地鄭州市,派出所和街道辦事處為她聯系了一份打掃公廁的工作,每月工資400元,雖然收入不多,但吳勝明還是決定要完成女兒的願望。
2004年,全國媒體爭相報道她的事跡後,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就沒斷過。老人對當年10月份《河南商報》報道後的「盛況」記憶猶新:「那段時間天天都有人來找我談心、聊天。」
慕名而來的人,其中一部分後來就變成了吳勝明的「干兒子」、「乾女兒」,正是他們在吳勝明這幾年的奮斗歷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我這個老太太搞事業、種葡萄全是為了女兒。」也是從那時起,吳勝明意識到,心願早已不是她一個人的事,那麼多的好心人都關注她的心願,想幫助她實現心願。
借來的30多萬元被人騙走
吳勝明迫切需要重新創業來完成自己的心願。「20多年前政策剛開放時我都賺過上千萬元,現在一樣能。」
吳勝明生意上的自信通過一些小事可以看出來:她曾多次自豪地說,「干兒子」楊鑽友生意上碰到問題就會給她打電話,而她每次都能給對方指點、幫助。
2005年9月,騙子張京強的出現頗具戲劇性。對方電話里說得很誠懇:「你有心願,我的心願和你一樣,我在湖北襄樊有幾十畝的葡萄園,但我不懂經營,大姐你不一樣,咱倆合作,成功了,咱們的心願不就實現了。」
吳勝明沒想到,這卻是從商以來的第一次上當——張京強不僅騙了自己借來的30多萬元,更可惡的是,竟然打著自己的旗號,以投資葡萄園為名,騙走了另外幾位朋友的30多萬元,共計近70萬元。
鄰居小喬說,這次打擊後,讓吳勝明看起來蒼老不少,也不像以前那樣愛出門了。
「他(張京強)為啥騙我一個無依無靠的老人?」騙子落網讓吳勝明感到些許安慰,但她還是有點想不通。
事後吳勝明回憶:「我創業的願望太迫切了,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根本沒想到像我這樣一無所有的老太婆竟有人來騙。」
眾多好心人支持吳勝明
楊凌葡萄園的項目從運作開始,上海的陳女士投入了50萬元,那是她的養老錢;開封的一位先生投了約10萬元,同樣是傾盡家產。
吳勝明一直不願向外人解釋怎麼有那麼多的好心人願意幫助自己。她指著一旁看望她的鄭州市民宋女士:「你可以問問她。」
今年2月,宋女士得知吳勝明沒錢為葡萄園交租金了,立刻回家與丈夫商量幫助吳勝明。結果,宋女士賣了一些股票,幫吳勝明渡過難關。
2005年5月,「干兒子」楊鑽友跟其他「干兒子」一樣從電視上認識了吳勝明,這位成都傢具店老闆激動得根本沒法過夜,當晚就給老人打來電話。「震驚、同情,給我的創業帶來巨大的鼓舞。」
楊鑽友多次飛來鄭州看望吳勝明,雖然他不太贊成葡萄園項目,但仍然拿出了3萬元。
「我做生意那麼多年從沒看走眼過,我不會懷疑自己。」吳勝明說,「我的人生既不幸又幸運,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我怎能放棄?我絕對不能倒下去,我得給所有人一個交代。」
「為幫我的人而努力」
「為了你的心願,拿了那麼多好心人的錢,沒擔心過賠了怎麼辦?」
聽完記者問話,吳勝明感到有些意外:「沒有想過,所以我沒法回答你的問題。因為當時覺得一定能賺錢,到現在我仍然堅信自己的眼光,如果是我自己的錢同樣會做。」
她並沒有意識到,巨大的人情債與現實的經濟壓力,已經迫使她不斷地將生意做大。她最新運作的項目,是引資在葡萄園所在的楊凌園區建一個生態園,集旅遊、觀光、種植為一體,擬打造成當地生態農業開發的一大亮點。
她很清楚,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是「老騙子」、「愛打扮的老太太」。
吳勝明不在乎別人的理解,她會用亮色的絲巾點綴深色的外套,她戴的珍珠項鏈與珍珠耳環很協調,她即使每月拿著200元低保,仍然堅持每天擺出三隻小杯,沖上幾杯雀巢咖啡……
吳勝明還是那個解釋:「我做的事有價值,我有這個能力,他們相信我,願意幫我。」
「我為什麼要管別人怎麼看!我告訴你,生命是一個過程,人應該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即使我失敗了,將來在天堂見到女兒,我也可以說,我努力過。」
鄰居小喬祝福她:「要是葡萄今年夏天能掛果,吳阿姨就熬出來了。」
目前,吳勝明的170畝葡萄已經開花
『柒』 你見過的名人創業年齡最老的有多少歲
我見過一個,是60歲,原來是個軍人,後來退休了,在家裡沒事干結果想做點生意。後來他選擇賣豆腐,每天上午就騎這自行車去菜市場賣,說實話這樣怎麼可能發財呢。不過他會動腦子,他想怎麼把豆腐做成更好吃,豆腐好吃後他生意自然後,後來他租了個店面繼續,然後再擴大,現在他已經成立了集團公司。這應該算是我見過最老的,不過不能算是名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