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過七十歲生日怎麼稱呼
七十歲的人可以稱呼「古稀」。
「古稀」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內它源於唐代大詩人杜容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1)70至80歲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古代年齡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
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
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耄耋之年。
100歲樂期頤。
『貳』 我問的是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歲的稱呼是什麼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歲——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叄』 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為什麼
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分別為:
古稀:指10歲,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出處:唐代·杜甫《曲江二首》
原文: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義: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耄[mao]耋[die]:均指八九十歲。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稱謂
垂髫之年:泛指兒童。因為古代小孩頭發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指十歲以下的兒童。
幼學:指十歲的兒童。
金釵之年:指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女孩十三歲。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滿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指女子二十四歲。
『肆』 古代形容70歲老人怎麼稱呼
古稀,指70歲。古稀,原有古來稀少的意思。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回處有,人生七答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4)70至80歲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伍』 七十歲至八十歲稱什麼(指年齡)
七十歲至八十歲稱古稀之年。
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古稀釋義:稀:少。指人到70歲的時候。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釋義:債:欠人的錢。行處:到處。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2、鑒賞:「酒債尋常行處有」。「尋常行處」,包括了曲江,又不限於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盡醉;走到別的地方,就在別的地方盡醉。
因而只靠典春衣買酒,無異於杯水車薪,於是乎由買到賒,以致到處欠著酒債。付出這樣高的代價就是為了換得個醉醺醺,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詩人終於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來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
(5)70至80歲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其他年齡:
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至出嫁稱梅之年、至30歲稱半老徐娘、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50歲稱知命之年、60歲稱花甲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90歲稱鮐背之年、100歲稱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耄耋之年指八十、九十歲。
耄出自:《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
耄耋出自: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釋義: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陸』 人到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什麼年
八十歲稱耄耋之年。耄: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耋: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意思是人活到八九十歲得以壽終正寢,死後遍施恩澤,連草木蟲魚都能得到好處。也可稱杖朝,意思是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後來成為八十歲的代稱。
(6)70至80歲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耄耋,八九十歲,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另有知命之年指男子50 歲、花甲之年指男子60 歲、古稀之年指男子70 歲、喜壽指男子77歲、杖朝指80歲、耄耋之年指80~90歲、米壽指男子88歲、鮐背之年指90 歲、白壽指男子99歲、期頤之年指男子100歲、茶壽指男子108歲。
『柒』 70,80.90歲老人的稱呼
這位知友,對七十、八十、九十歲的老人見面就稱呼老人家、老爺爺、老先生、老大爺,老師傅他們是樂於接受的。這些都根據自己的年齡而定稱呼什麼,
下面是年齡的別稱,請你參考。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捌』 80歲怎麼稱呼
80~90歲:耄耋
另: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天命
60歲:花甲
70歲:古稀
『玖』 50 60 70 80歲以至...歲有什麼稱呼
知命之年50歲,花甲之年60歲,古稀之年70歲,耄耋之年80,90 歲,期頤之年100歲。
由於各國、各民族語言不同,風俗習慣各異,社會制度不一,因而在稱呼與姓名上差別很大,如果稱呼錯了,姓名不對,不但會使對方不高興,引起反感,甚至還會鬧出笑話,出現誤會。
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系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使用方式
選擇稱呼要合乎常規,要照顧被稱呼者的個人習慣,入鄉隨俗。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要莊重、正式、規范。
1、職務性稱呼:以交往對象的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
有三種情況:稱職務、在職務前加上姓氏、在職務前加上姓名(適用於極其正式的場合)。
2、職稱性稱呼:對於具有職稱者,尤其是具有高級、中級職稱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職稱相稱。稱職稱時可以只稱職稱、在職稱前加上姓氏、在職稱前加上姓名(適用於十分正式的場合)。
3、行業性稱呼:在工作中,有時可按行業進行稱呼。
對於從事某些特定行業的人,可直接稱呼對方的職業,如(老師、醫生、會計、律師等),也可以在職業前加上姓氏、姓名。
『拾』 古代對40、50、60、70、80、100歲的人怎麼稱呼
1、40歲: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2、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內服之年、大衍之年
3、60歲:花甲、容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4、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5、80歲:杖朝之年
6、100歲:期頤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有些由於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
年齡稱謂介紹: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