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媽媽咪呀!的評價
「ABBA對音樂有驚人的天賦,一發而不可收拾」
音樂劇《媽媽咪呀》:世界流行元素
英國記者馬克·山頓見證了音樂劇《媽媽咪呀》從1999年首演直到今天的過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部音樂劇演出規模可以與之匹敵。
那是1999年的3月22日,音樂劇《媽媽咪呀》遇到它的第一次也是最至關重要的考驗——首次面對倫敦的付費觀眾——他們也由此受到了觀眾一如既往的歡迎,從那之後的每個夜晚,每場演出都是如此。但在那以前,在倫敦春季的夜晚里,一切事情都是完全難以預料的。「我們真的不知道是否會被觀眾接受」,製作人Judy Craymer最初的想法就是將正好10年之前的ABBA組合的歌曲放置到一個全新的、獨創性的格式——音樂劇中。她愉快地回憶道:「觀眾們瘋狂了。他們的確是跳出了座位來,在劇場中的過道上手舞足蹈,盡情歡唱。到現在還是這樣,每個有演出的夜晚都是這樣。
現在,他們的這種做法已經傳遍了世界,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娛樂現象;這種現象背後卻有著相當自然的基礎,創作者始終沒有將目光偏離所要達到的目標。也就是說,要用一種新鮮、富有生命力並且直接的方法將人們所熟知的節目個性化,尤其是ABBA的歌曲。同時還要保持其流行音樂的完整特質。此外,更要付出額外的努力,這也是一出好的音樂劇的必要條件:提升故事的感人程度,並對其加以評論。
但是盡管在這一個案中歌曲被排在了首要的位置——Craymer用天才般的直覺發現了這些早先的歌曲可以被用於音樂劇的潛在價值——她也不得不尋找一條釋放這些潛能的途徑,通過很強的故事性來承載它們。「我知道從音樂劇《媽媽咪呀》一開始,就不僅僅是重新編排ABBA音樂,或者弄成獻禮演出那樣簡單」,她評論說。「這個故事必須用與ABBA音樂相稱的極富感染性的方式來呈現,要挖掘出一個使人易於接受的方式。」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Craymer為此花費了十年的功夫才將它搬上了舞台。為了做好製作人,當她還是《貓》的最初倫敦演出版的舞台監督的時候,親身在現場(至少是在後台)觀摩另一部音樂劇《West End》,隨後她加入了Tom Rice的製作公司。也是在那裡,她在擔任《West End》執行製作人的時候接觸到了Benny Andersson和Björn Ulvaeus在ABBA解散後的首個演出項目《CHESS》,她完全被Benny 和Björn所傾倒。
對於Björn而言,正是在後來註定要走霉運的《CHESS》百老匯演出教給他人生中的重要一課。「我在《CHESS》之後對故事的理解,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就像人們在百老匯所說的那樣。歌詞將故事推向前進,許多歌曲都是雜訊,沒有什麼戲劇的成分。」劇作家Catherine Johnson受委託寫一本關於音樂劇《媽媽咪呀》的書,幸運的是,他從中發現了大量的戲劇成分,並設法提取出來。不僅是後來整個故事本身,她還發現其它重要的東西:早期ABBA的歌曲更為天然、懵懂、天真,適合十幾歲的少年,然而後來ABBA變得更加成熟和富有哲思。並且,這些歌曲當然都是女聲演唱。她因此建議講故事定格在兩個年齡段的女人上,一個母親和她的女兒。Ulvaeus堅持歌詞不能被任意篡改,他的部分也是如此,「故事遠比歌曲重要」。但是對Johnson而言,他的挑戰是「無論故事中講述了什麼,我總是要回歸歌曲。」她抱定決心要避免多年來困擾音樂劇的錯誤:「我不希望在那些令人厭惡的沉悶片段里摻雜進歌聲。對我而言,最至關重要的是,是我創造了令人信服的角色並將他們納入一條故事主線,我當然要盡力將故事和歌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Craymer接下來要開始做的就是為這艘音樂劇之船尋找一位好的船長:導演。盡管Phyllida Lloyd從來沒有指導過任何一部音樂劇,Craymer本能地感覺到她和Lloyd是這個項目的不二人選,她自己有戲劇和歌劇的背景,接受了挑戰,如其盡己所能——幫助演員創造角色,演好故事——一切都將一馬平川。當一個好導演為這個項目做好了充分的鋪墊,就到了可以起飛的時候了。
事情的發展卻不像預計的那樣順利,Craymer寫道:「我感到欣慰的是音樂劇《媽媽咪呀》的成功是三個女人空前合作的結果,這並不是有意對男性的歧視。」事實上,舞台上三個最好的朋友之間的友情——Donna 和 Dynamo(母女,姐妹?)——正式這場演出的創作者自身的投射。Craymer強調說:「我們從劇中三個女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Catherine是個多少有些雜亂無章的單身母親,我本人屬於那種養尊處優的類型,Phyllida則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 然而,演出大獲成功的秘訣不是創作者在舞台上能找到了自身的投影,而在於觀眾能否找到。
Phyllida Lloyd寫道:「在Catherine Johnson獨創性的故事裡,觀眾能享受到一種特殊的體驗——在舞台上看到他們自己。」在此過程中,歌曲獲得了重生,演出的主題——父母們尋找到自我身份以及代溝——產生普遍的共鳴。正如Johnson所說,「這里有母女之間的關系,懷舊的浪漫,某些人迷失了,又被重新找回。各種事情都能在每個人身上找到關聯性。」這個演出展現的是現實處境下人們的真實生活,同時流行音樂的旋律為70年代和早期80年代的那一輩人設定了音軌,演出中的音軌彷彿穿越了年代和國家的界限。其所要傳達的本質,通過音樂劇《媽媽咪呀》的標識——一幅永恆的婚禮畫卷所蘊含的歡樂,甚至是狂歡——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正如演出所代表的,這個畫面被世界上的城市所廣泛認同音樂劇《媽媽咪呀》的影像。
這一演出也將流行音樂的世界同音樂劇和諧地凝聚在一起,彼此無法分割:的確,在30年代和40年代,流行音樂來自音樂劇的世界——百老匯或者好萊塢千變萬化後的產物,但流行音樂在50至60年代取得了統治地位,音樂劇被拋在一旁獨自發展,走過了曲折繁復的道路。音樂劇《媽媽咪呀》雖精深卻不孤傲,它將人們熟悉的流行音樂經典重新帶回,用人們熟知並摯愛的歌曲將音樂重新帶回劇場。
Craymer將演出的成功首功首先歸結於演出製作各個領域內的合作者,「他們創造了化合反應,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精誠合作為製作中各個領域的進展提供了動力」。其中包括了至關重要且需要高超技巧的創造性貢獻的布景設計(Mark Thompson),燈光(Howard Harrison),音樂設計(Andrew Bruce 和 Bobby Aitken)和舞蹈指導(Anthony van Laast)。對她而言,則是「要鼓起勇氣,相信我們所做的一切——音樂、故事以及我身邊的天才。當然也要保持臨場的幽默感,隨時拿出用之不竭的精力。」
但是,精力除了來自於腎上腺,更來自像音樂劇《媽媽咪呀》這樣的富有激情的作品。音樂劇《媽媽咪呀》品質在於,富於感染力的激情可以從台上傳到觀眾中,然後再次傳回到舞台上,形成永不休止的能量循環,令人鼓舞的身體震顫和喜樂。
作為導演,Phyllida Lloyd言簡意賅地將音樂劇《媽媽咪呀》歸結為:「這個演出是Björn 和Benny當年創作歌曲時始料未及的。他們的音樂創造了流行音樂的歷史,我們的演出創造了音樂劇的歷史。」
Ⅱ 誰知道昨晚東方衛視《媽媽咪呀》裡面王超(小乖)的老公是誰,節目里說她20歲嫁入豪門,29歲就有3個
看 侶行 42期43 44 裡面有她和她老公 她老公叫湯一佳 女兒叫湯子柔 參加了 媽媽聽我說 的節目
Ⅲ 第三期媽媽咪呀的單親媽媽唱了什麼啊
單親媽媽張嘉軒在媽媽咪呀的舞台上演唱了一首《無與倫比的美麗》丈夫意外離世,獨自撫養兒子生活,來到這里希望可以改變她的現狀。
Ⅳ 《媽媽咪呀》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媽媽咪呀》這個節目的存在簡直就是「媽媽們」的福音,誰說主婦就一定是絕望的?媽媽們的精彩人生你簡直無法想像。褪去主婦的家居服,換上自己心儀的服飾,來一場素人之間的比拼,媽媽們的華麗逆轉令人驚艷。
《媽媽咪呀》這檔節目雖然也如同其他的選秀節目般最終會角逐出一個冠軍,但我認為它的初衷絕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才藝比拼和競爭上。在《媽媽咪呀》里,我們聽到的形形色色的媽媽們的故事,有感動、有激勵、有思考。「母親」對於女性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一個甜蜜的負擔。但作為現代社會的女性來說,我們在扮演好「母親」這個角色的同時,更應該跳出這個角色的束縛,釋放自己獨立的天性。每一個媽媽,都應該自信,應該敢想、敢做、敢拼!我相信這也是《媽媽咪呀》這檔節目想要傳遞的精神之一。
Ⅳ 參加媽媽咪呀節目的那個主持人金昀還在嗎
當然還在啊,2021年5月還在轉發微博,金昀,上海電視台主持人,200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後加入廣播新聞中心擔任新聞播音員,其間擔任汶川地震、奧運會、世博會、長江隧橋開通、京滬高鐵通車等多項大型直播的播音主持工作。
先後主持《滾動新聞》,《活到100歲》,《今晚》,《教子有方》,《朗朗動聽》等多檔廣播節目。多次主持大型直播或現場活動,如《汶川大地震系列直播》《長江隧橋開通特別節目》、《京滬高鐵開通特別節目》。
《上海十佳家庭醫生評選》等,多次獲廣播人獎、總裁獎。2011年因參與《媽媽咪呀》節目為更多的觀眾、聽眾認識。
主持人金昀故事:
1、2011年,擔任《活到100歲》節目主持人。
參與2012地球家園大型活動、東廣和上廣的新聞播音工作。
先後主持《滾動新聞》,《今晚》,《教子有方》,《朗朗動聽》等多檔廣播節目。
多次主持大型直播或現場活動,如《汶川大地震系列直播》《長江隧橋開通特別節目》、《京滬高鐵開通特別節目》、《上海十佳家庭醫生評選》等。
2、獲得榮譽
兩年間四次獲得廣播人獎,兩次獲總裁獎。
節目收聽率一直領先於同類廣播節目,收獲了眾多聽眾的喜愛和支持。
2013年,榮獲SMG名優新主持人新秀稱號。
3、人物故事
用生命歌唱的SMG美女主播:
關於她,可能看過《媽媽咪呀》第二季的觀眾都知道她——用生命唱歌的最美上海媽媽。雖然她止步《媽媽咪呀》24進6強,但是,她的故事始終感動著上海觀眾,金昀,你是好樣的!
「一年以前,我偶然發現自己得了一種罕見的心血管疾病,叫肺動脈高壓。」全場沒了聲音,繼續聽她說。「醫生說,只能有三年的生命了。」
所有人都怔住了。另一個評委金星開了口:「等於是你現在的生命開始倒計時了對吧。」
她唱了首歌,是信樂團的《海闊天空》。一句句歌詞,都是那麼現實,卻從她虛弱的身體吶喊出來。高潮來了。她緊緊抓住了身上紅裙的一角,那麼有力量的唱著。
她是金昀,是上海990廣播電台的主持人,主持的節目叫《活到一百歲》。
Ⅵ 媽媽咪呀觀後感誰能來一篇
周日一大早去看了媽媽咪呀這部電影~其實一個人去看電影的感覺很不錯,沒想到這部電影的早場還挺多人的!本來是前一天周六上午就要去看了,但是因為太晚到了~要排隊排好久索性就直接去逛街了!
我喜歡裡面每個角色的安排~女主角才剛滿20歲,這是他的第一部電影,我一直很期待這部電影,就是因為這是歌舞劇的緣故(某個層面也是因為自己超愛歌仔戲的緣故吧),所以演員的演唱功力不到位的話,反而是這部片子的負擔,梅莉史翠普~我佩服他,果然是資深的演員,他把Donna的角色詮釋的很好,其實這部電影裡面我最喜歡的歌曲就是他在女兒的婚禮前對著皮爾斯布洛斯南唱的那一首歌,」the winner takes it all」,這首歌必須用盡全身的力量及內心澎湃又豐沛的情感~才能把這首歌的意境帶到最高點,聽她唱完那首歌,我徹底的被打動~
若要說這部片子哪裡不好,就只有皮爾斯布洛斯南,他的歌聲~~還是好好演戲好了!
舞台劇的效果~無法馬上把已經年老的人在一秒內恢復成年輕人的時代~電影可以用剪接的~那三個男演員年輕的造型~我真佩服導演!哈哈~
Ⅶ 請教媽媽咪呀的故事概況
Mamma Mia《媽媽咪呀》故事梗概(摘自四季劇團)
音樂劇《媽媽咪呀!》插入了「ABBA(阿巴)」樂隊的二十二首歌曲。這些流行全世界的曲目被編排得天衣無縫,簡直像專門為該劇創作的。我們在這里按劇情介紹幾首。 《我有一個夢》 (I HAVE A DREAM) 舞台是愛琴海上的小島。和母親德娜一起生活的二十歲的索菲有一個夢,那就是舉行一場純白的婚禮,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為此,必須做一件事——找到父親,在他的陪伴下走上紅地毯。索菲偷看母親過去的日記,天哪,竟然有三個人可能是父親:薩姆、比爾、哈利。她背著母親發出請柬,盼望他們來參加婚禮…… 《錢、錢、錢》 (MONEY, MONEY, MONEY,) 明天索菲要舉行婚禮。羅姬和塔尼婭來到島上,她們是德娜年輕時組織的女生三人搖滾組合「德娜•閃電樂隊」的夥伴。三個女人久別重逢異常興奮。德娜獨自一個人辛苦經營旅館「夏夜城堡」,她嘆息 「該休息了」。索菲和她的朋友們也這么想。 《媽媽咪呀》 (MAMMAMIA) 旅行作家比爾,銀行職員哈利,還有建築師薩姆,興致勃勃來到闊別二十一年的小島。這三個人是索菲的父親候選人三人。原以為是得到德娜的邀請,但出來迎接的索菲告訴他們,其實發請柬的是她,母親並不知道他們來。三人如墜霧中,這時德娜出現了。 眼前竟然是昔日的三個戀人。「你們到底在這里干什麼?!」德娜頓時驚惶失措,腦海里浮現二十年前分別的日子,心被依然未割捨的情思和懊悔攪亂。她逃到羅姬和塔尼婭那裡。 《齊基且達》 (CHIQUITITA) 羅姬和塔尼婭發現了如今好像已經用不著的組合時代的服裝,又蹦又跳,但這時進來的德娜卻異常恍惚。從來沒見過她這樣,二人擔心,問道:「堅強的德娜這是怎麼啦?跟我們倆說說,我們不是好朋友嗎。」 《舞蹈皇後》 (DANCING QUEEN) 德娜向她們坦白,可能是索菲的父親的三個男人突然來到島上。「父親候選人……?!」 羅姬和塔尼婭對德娜昔日戀人的出現充滿好奇心。德娜怕從天而降的男人們攪黃女兒的婚禮,簡直要發瘋。羅姬和塔尼婭歌唱,安慰她那也未必是什麼壞事,德娜受鼓舞,一起歡唱。 《我想知道》 (THE NAME OF THE GAME) 婚禮前夜開女生專場派對,全都是女生。特殊嘉賓是「德娜•閃電樂隊」!德娜、羅姬、塔尼婭身穿當年的服裝上場,演唱過去的流行歌曲,派對氣氛更狂熱。不知什麼時候,三位父親候選人也加入,派對的氣氛達到最高潮。 比爾從喧鬧中溜出來,索菲追上他。「雖然見面才一天,但總覺得你……」 比爾被詰問,承認「我可能是你的父親」。索菲請他在婚禮上伴送自己。可是,當她返回派對,薩姆和哈利也都自稱是父親,弄得她心亂如麻。 《我們之一》 (ONE OF US) 婚禮的早晨。索菲夢見被三個父親追趕,猛然跳下床,呆立在庭院里。德娜很擔心,走出來安慰,但索菲知道母親其實是反對結婚的,於是說了一句我可不願讓自己的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就走開了。剩下德娜,心裡充滿孤獨感。隨口而出:「要是你在的話……」 《S.O.S》 (S.O.S) 正路過的薩姆對德娜說,這個旅館曾是他的夢想,對於德娜來說這就是現實。本來心情就不平靜的德娜對薩姆插嘴索菲結婚的事開始不滿,二人吵了起來。與脫口而出的話相反,彼此心中的思戀越來越強烈。 《離婚》 (KNOWING ME,KNOWING YOU) 索菲還處在混亂之中。對斯凱講了邀請三個父親候選人的事,請求幫助,但斯凱不認為知道父親她就會幸福。「真正的願望是什麼,最好再好好考慮一下吧。」他說完就走開了。 薩姆聽見了二人的爭吵,勸索菲重新考慮結婚。他說根據他的經驗,幸福的婚禮未必有圓滿的收場,但索非能領會這種想法嗎? 《勝者得到一切》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婚禮一步步臨近。德娜一邊幫索菲穿結婚禮服,一邊為自己一手養育的女兒離去而感傷。當她獨自回顧人生時,薩姆來了。德娜拒絕,說現在不想說話,但薩姆一個勁強調索菲需要父親。「不必再說了,是你丟下我走了!」德娜終於吐露真心話。 《給我機會》 (TAKE A CHANCE ON ME) 教堂里順利准備著婚禮。比爾不知如何是好了,他雖然自稱是父親,但以前一直考慮自己一個人生活。羅姬挑逗他:「要是心思變了,有我哪。」在一片混亂氣氛中婚禮開始了。終於到了下定決心的時刻。德娜和薩姆會怎麼樣?索菲能實現自己的夢嗎?
http://chinamusical.net/bbs/dispbbs.asp?boardID=49&ID=625&page=1
這個裡面的4樓 有更詳細說明
Ⅷ 參加上海台的媽媽咪呀欄目!如何報名呢
通過地區海選報名
「媽媽咪呀」每季開賽前會定一個賽區,由當地企業或者電視台協助舉辦,可以留意賽前網上的公告,或者當地新聞報道。在知曉海選舉辦的地點和時間後,可前往現場報名。
報名參賽的群眾可攜帶身份證以及其它需要的材料到現場報名,填寫報名表等,不收取報名費。
(8)媽媽咪呀60歲擴展閱讀:
「媽媽咪呀」基本賽制:
1、海選階段,選手們的表演可以不限形式,唱歌和舞蹈等都行,得到四位觀察員中三位以上的綠燈就算通過。
2、每期參加復賽的選手有8名,8名選手通過兩兩PK,勝出4名,淘汰4名。勝出的4名選手,由三位觀察員決定1人直接晉級,1人直接淘汰,剩下的兩名選手通過清唱一首歌曲,由現場101位大眾評審團舉答牌投票,根據票數,最後1人晉級,1人淘汰。一場復賽有兩位選手勝出。
3、進入全國決賽的十位媽媽將根據各自的才藝特點兩兩PK,由三位觀察員投票決定是否晉級,產生全國五強。最後由現場300位大眾評審對晉級全國五強的媽媽們進行投票,從而評選出本季三強「媽咪」。
Ⅸ 媽媽咪呀那個女主持人是誰了
金星
金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女芭蕾舞者,也是「上海金星現代舞蹈團」團長。
是1967年出生於中國沈陽的朝鮮族男性。就讀於當地的朝鮮學校。小時即展現高度的智力(珠算比賽第一名)與對舞蹈的熱情。九歲起加入人民解放軍學習舞蹈與軍事技能。小時即展現強烈的變性慾,是典型的易性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