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最適合的運動是什麼
老年人適合的運動,其實並不多,最常見的就是散散步,有的老年人會甩鞭子,我覺得這種行為不可取,出來散步,可以跳一些廣場舞之類的,動作幅度不要太大,要不然容易出現傷害
㈡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體育鍛煉對老年人是有好處的。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量力而行,要遵守體育鍛煉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超負荷運動。
近年來,
喜歡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盡管大多數人運動項目強度較小,但不正確的鍛煉方法仍導致許多疾病,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因為老年期軟組織退化較快,且損傷後不易恢復,所以,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除選擇較小負荷的項目以外,還應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同時還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老年人鍛煉的五項指導原則:
一、應特別重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如游泳、慢跑、散步、騎車等。專家們認為,鑒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第一殺手」,老年人有意識地鍛煉心血管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保證心血管確實得到有效鍛煉,專家們建議有條件的老年人每周都應從事3~5次、每次30~60分鍾的不同類型運動,強度從溫和至稍稍劇烈,這也就是說,增加40%~85%的心跳頻率。當然,年齡較大或體能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鍾亦可,鍛煉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應重視重量訓練。以前的觀點是老年人並不適宜從事重量訓練,其實適度的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喪失、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積極作用。當然,老年人應選擇輕量、安全的重量訓練,如舉小沙袋、握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而且每次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導致可能的受傷。
三、注意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適度的運動對老年人同樣重要。但沒有哪一項單一的運動適應任何人。體能運動的「平衡」應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等多種方面的運動。至於如何搭配,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年齡。
四、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也應參與運動。傳統的觀念是高齡老人(一般指80歲以上)和體質衰弱者參加運動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觀點卻提倡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同樣應盡可能多地參與鍛煉,因為對他們來說,久坐(或久卧)不動即意味著加速老化。當然,他們應盡量選擇那些副作用較小的運動,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鍛煉須持之以恆,這對老年健身者來說,也許比年輕人更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由於體質較弱、體能較差、意志力減弱或傷痛困擾,不少老年人在鍛煉時往往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達不到預定目標而沮喪等),由此或使鍛煉不能起到預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廢,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鑒於此,專家們要求健身指導者在對老人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時,還須同時關注他們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
一、晨練先飲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已從皮膚和呼吸器官散發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機體相應缺水。如果晨練前不先飲點水,因體育鍛煉使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汗腺分泌增強,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可加重人體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練前應先飲水,有利於身心健康。飲一杯涼(溫)開水、淡鹽水、蜜水均可。
二、老年人應以"練"為主:在身體情況允許下,可進行表演賽,但運動負荷不能過大,並要有全面的醫務監督。絕不可不顧老年生理、心理特點,爭強好勝,輕率拼搏。拼搏會引起老年人情緒上的過多激動,心理上的過度緊張,血液循環、呼吸、內分泌等急速改變,極易誘發事故。
三、應避免快速和變化過猛的動作:如跳躍、倒立、滾翻、沖刺等,這些極易損傷老年人的筋骨,甚至會發生意外事故。喜歡騎自行車鍛煉的同志,外出應做到"五不要":即籠頭不要太活,剎車不要太松,座墊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轉彎不要太急,以便應付突然出現的情況。
四、運動後注意"三忌":即一忌驟然降溫(冷水浴等),會引起生理機能的紊亂,而導致神經系統失調,招來疾病;二忌傾缸暴飲,會給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增加沉重的負擔,且會引起抽筋、痙攣等;三忌體溫烘衣,易著涼,會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瀉等,同時也不衛生。
五、下列情況應暫停鍛煉:
(1)體溫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
(2)各種內臟疾病的急性發作階段。
(3)身體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4)運動器官外傷末愈者(功能恢復者除外)。
(5)各種傳染性疾病未愈者。
(6)平時經常鍛煉的老年人,體內各器官的代謝和功能增強,神經靈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運動,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或周身不適等不良的心理和軀體反應,"運動醫學"中稱之為"運動成癮症"。有些因特殊情況需停止鍛煉的,也應逐漸遞減每天的運動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
總而言之,中老年人在養生健體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衛生和持之以恆。
---------------------------------
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項目以動作緩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動.活動量容易調節掌握而又簡便易學為原則。下面介紹幾項適宜老年入鍛煉的項目:
步行:是老人鍛煉最簡便、安全的運動,如果鍛煉得法,其效果可與慢跑相同。生理醫學研究表明,步行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如以2分鍾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時,新陳代謝率可提高48%;步行還能調整神經系統功能,緩解血管痙攣狀態,使血管平滑肌放鬆。
慢跑:也是適宜老人鍛煉的項目之一。醫學研究證明,40—81歲的長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極拳:有「老人健身寶」之譽。是很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安全而有效的鍛煉項目.尤其對體質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為適宜。練太極拳能增進心肺健康.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等慢性病;還能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謝過程。同時還對老人骨關節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醫學檢查表明,常練太極拳的老人血壓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韌性好、骨質疏鬆總發生率低。此外,大極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增進全身健康。
醫療保健體操:如練功十八法、降壓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勢等,針對性強、實用效果好。
保健氣功是一種鍛煉元氣、增強體質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練氣功時能調整神經細胞興奮抑制功能,使某些頑固的病理性興奮灶轉入抑制,促進康復;另一方面又可通過對呼吸的控制調節,促進消化吸收,使血管放鬆等,對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參考資料:人民鐵道報,星辰在線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㈢ 男,80歲,還從事適當的體力活,血壓130/75,心率只有48~50次是什麼原因可以服什麼葯
身體很好,血壓都正常,就是心率有慢,你可以去問大夫,吃什麼葯,不能亂吃葯
㈣ 80歲以上老人靜養還是運動
其實,靜養還是運動,還是要看自己的身體,在身體還比較健康的情況下,還是運動更加好。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1500名老年人給出答案
10月7日,《英國醫學雜志(BMJ)》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從2012年起,挪威研究人員邀請了1567位70到77歲老人參加研究,研究人員將他們分為了三組,在五年間進行不同強度的訓練。
·高強度間歇組一周進行兩次的「4×4間歇法」,即4分鍾的高強度運動為一組,共做4組,中間穿插休息期,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90%;
·中度鍛煉組一周進行兩次中等強度的訓練,每次50分鍾,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
·還有一組為對照組,進行不強制要求的自行鍛煉,只需要定期檢查身體。
在5年後,參加高強度間歇組的老人,無論是心理狀態還是身體狀態都比其餘兩組好,體能也更加好。在參加研究的5年後,高強度間歇組中有3%的老人去世,中度鍛煉組為6%,對照組只有4.5%。
為什麼對照組的存活率反而比中度鍛煉組高?這是因為,即使沒人督促,對照組的老人也進行了主動的鍛煉。據統計,對照組中1/5的老人主動堅持了有規律的高強度鍛煉,部分老人的鍛煉量比中度鍛煉組還大,「定期體檢」這件事激勵了他們去鍛煉。
㈤ 80歲老人吃什麼葯可以補充體能
沒有任何葯可以補充體能(輸葡萄糖不能算吃葯)。老人家年紀大了,飲回食習慣已經定答型,不用特意改變什麼,把飯吃好,都做的軟和點,利於消化吸收。
如果有時鬧毛病,就及時就診,因為年老了免疫力等功能都下降了,要及時由醫葯干預進來,助力康復。
㈥ 為什麼說40歲至65歲是人的健身黃金期
40歲至65歲是人的健身黃金期是由於我們的心態決定的,-30歲的青年躁動不安,身體素質好,大多不會選擇健身,也沒有堅持健身的韌勁,並且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進行系統的健身。
30-40歲的中年人年富力強,也處於失業的上升期,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健身,並且身體狀態還不錯,沒有健身的緊迫性。
人到了40歲後,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越發開始重視身體的調養,事業穩定,閑暇時間比較多,並且有恆心,有耐心,可以長時間的堅持運動與健身,這時候健身的效果也是最明顯的,每次鍛煉之後都可以感受到身體素質略有提升,也增加了持續健身的動力。
人過了65歲,身體素質已經無法適應劇烈的運動了,如果這個時候開始健身,我們氣血衰微,效果並不明顯,即便能夠堅持也多是事倍功半,而且到了這個時候才想起健身,一般身體素質已經都是很差的了,鍛煉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反而會因為過量的運動導致身體出問題。
這樣看40-65歲就成了健身鍛煉的最佳時機,但是這並不是要你等到這個年齡段才去健身,健身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80歲開始也為時未晚,一兩歲就注重運動也不嫌早,身體是自己的,主要經常保養,才能永葆健康。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合適的年齡保持合適的運動量,哪怕你堅持不住,做過了多少也有點效果,不會等到老了才感嘆空活一生。
㈦ 很多長壽老人為啥都是不怎麼進行體育鍛煉的人
「生命在於運動」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提出來的,這句話也被認為是體育哲學運動觀和生命觀重要命題。現在,又有人提出,長壽老人大多數都不堅持體育鍛煉,那麼,我們到底該相信哪種說法呢?
我認為題主所說的「一生不堅持體育鍛煉」的說法有些偏了,因為體育鍛煉從狹義上講范圍比較窄,生活中很多勞動都不算在體育鍛煉之中。因此,雖然很多長壽老人並沒有堅持體育鍛煉,但通過勞動也強健了身體,作用是一樣的。
由此可見,大多數老人一生不堅持體育鍛煉,的確是長壽老人健存的一種普遍性現象,這也許就是人體節省體能消耗的緣故,人體能量的儲備越穩定,就越有利於體中細胞周期再生的穩定性,就越有利於老人壽命延長的時間,老人生命可持續生存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就會顯得更為長壽的體現。如果老人經常進行著過激的體育運動鍛煉,常會引發身體生理循環系統超負荷的失衡現象,加快了人體細胞常規性再生周期的速度,不利於老人的長壽。
健康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大事,體質不同,需要的鍛煉方式也不一樣,有的適合體育運動,有的則適合靜養。希望,每個人都能根據自身體質不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都能健康長壽。
㈧ 60歲的人如何運動鍛煉
60多歲的人如何運動其實很簡單,只要同時一些簡單性的運動就行了,高強度的運內動是不能進行的,因為容60多歲的人骨質會疏鬆,籃球足球這樣的高激烈,對抗性的運動千萬不要再參加了。
參加一些長跑慢跑都很適合60歲以上的人了,還有如果覺得跑步比較辛苦的話,那麼你先不走也可以走上個2000米,都是完全可以的。
總之生命來源於運動,當你身體好的時候,也就是說你運動做的不錯。
㈨ 老年人怎麼鍛煉
避免劇烈的運動,當然這也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承受強度的運動,不建議慢跑(對膝蓋影響大,容易磨損膝蓋),可以適量做一些瑜伽、太極(很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鍛煉)、散步、廣場舞(別擾民就行)、呼吸練習(鍛煉肺活量很有好處,可以增強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等
如果腿腳不便,可以選擇向上爬樓梯(上爬過程中關節積液有潤滑膝蓋的作用,對鍛煉關節有益),但注意不要下樓梯,下樓梯對關節影響很大。
㈩ 80歲大爺打破5000米亞洲紀錄,他的體力為何這么好
現在的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生病的人也越來越多,通常80歲的老人是白發蒼蒼,步履緩慢 ,但是80歲的李大爺打破記錄,為何他的體力這么好 ?我認為是因為他常年的堅持吧 ,李大爺熱愛跑步 不僅身板兒硬朗健步如飛 他的相貌看起來比同齡人還要年輕十幾歲,李大爺 每天跑5km,堅持了60年,風雨無阻,即使在大雨大雪中也不會停止訓練 ,我覺得沒有幾個人可以與之相比。
跑步不難,難的是堅持一輩子,每一個熱愛跑步的人,都希望自己活到老,跑到老,享受跑步帶來的健康和快樂 李誼本老人說,堅持跑步幾十年,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體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跑完都有愉悅感,覺得自己變年輕了
現在二三十歲的你,一說到跑步就說傷膝蓋,一游泳就怕感冒,敷著最貴的面膜,熬著最深的夜,收藏著各種養生的帖子,卻從未有所行動 ,嘴裡說著來日方長,其實你的身體早已透支了健康…… 不同的人生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 年輕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