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市長壽陽鶴村總體規劃在什麼時候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重慶市長壽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年編制)》的批復
長壽區人民政府:
你區《關於報批長壽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年編制)的請示》(長壽府文﹝2013﹞33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重慶市長壽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年編制)》(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二、長壽區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化工基地,重慶市城市發展新區中的新型製造業基地、都市農業基地和休閑旅遊區,區域性物流中心。實施《總體規劃》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要優化城鎮布局,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把長壽城區作為城鎮化主要載體,促進功能組團、鎮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要保護好生態資源,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把長壽區建成宜居宜業的山水園林城市。
三、科學引導城鄉空間布局。要按照五大功能區戰略布局的要求,立足長壽區功能定位,在全域范圍內合理分布產業要素和人口。至2025年,全區常住人口98.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7.92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全域城鎮建設用地規模106.3平方公里,形成長壽城區(包括中心城區和長壽經開區兩部分),長壽湖、葛蘭、雲台、新市4個中心鎮,鄰封、但渡等9個一般鎮的「城區/鎮」的城鎮體系等級結構。
四、合理控制城市規模。至2025年,長壽城區城市人口54萬人(其中中心城區45萬人、長壽經開區9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89.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39.5平方公里,長壽經開區50平方公里),形成「一心兩片」的城市空間結構。「一心」,即菩提山、牛心山為主體的城市綠心;「兩片」,即承擔城市綜合職能的中心城區和以工業發展為主要職能的長壽經開區。要積極引導產業與城市人口分布,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防止城市規模盲目擴大與人口過度積聚。
五、完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要統籌城鄉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長壽區與主城區交通的一體化進程,建立公路、鐵路、水運相協調的城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城市道路網布局,形成由快速路、主次幹道和支路構成的功能明確、級配合理的城市路網體系。堅持公交優先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客運服務系統。重視鎮鄉村交通建設,規劃建設鎮鄉村客運站。要統籌規劃和建設城鄉給水、排水、污水、燃氣、通信、電力和固廢垃圾處理設施,逐步建成覆蓋全域的市政基礎設施。要充分重視防災工作,建立防洪、抗震、地災、氣象災害、危險品防護、消防、人防等城鄉綜合防災體系。
六、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減少城鄉建設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實現水環境、大氣環境、固廢處理、噪音污染治理的各項環境保護目標,改善環境質量。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環境容量,按規定對生態保護區域進行管制,包括長壽湖等風景名勝區、楠木院等各級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連片區域、銅鑼山和明月山「四山」管制區及因災害原因設立的特別管制區等區域。
七、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水平。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城鄉均衡化。按照承擔全域綜合服務中心的職能要求,在長壽城區布局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醫療、社會福利、文化和體育活動設施。按照區域綜合服務中心的要求,在各鎮布局義務教育、衛生院、社會福利等設施。立足滿足農村生產生活基本服務的要求,在中心村布局衛生室、小學等設施。
八、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妥善處理城鄉建設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桓侯宮和周恩來題詞紀念亭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崖墓群和東林寺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認真做好三道拐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保護。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是長壽區城鄉建設、發展和管理的基本依據,涉及城鄉空間發展和建設的規劃以及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要求。長壽區人民政府要依法公布《總體規劃》,加強《總體規劃》的宣傳,強化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規劃的意識;要根據《總體規劃》,組織編制詳細規劃;結合土地利用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內容和建設時序;依法對規劃區范圍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區級規劃管理權不得分解下放;統籌區內各單位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共同努力,把長壽區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你區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保持其穩定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總體規劃》。確需修改的,應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市政府有關規定辦理。市規劃局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14年5月22日
2. 重慶市長壽區規劃圖
重慶三環長壽段經過那些地方
3. 重慶長壽區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按照市抄政府的總體規劃,襲長壽區將會發展成為重慶市未來的化工區,以天然氣化工和鋼鐵為主,帶動旅遊、生態農業來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內的中小城市。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長壽區已經完成了「長壽化工園區」、重鋼搬遷、桃花形成建設等重大的區域性的經濟建設初步框架,還在繼續建設中的上述區域中的投資仍在繼續建設之外,還有連接桃花形成的渡州即將全面啟動,主要是火車客運站也規劃在該城區,屆時目前的長壽晏家火車站將會成為貨運站,主要功能將會是物流運輸;大量的國外著名企業與合資企業還繼續前往化工園區安家落戶;居民聚集地除桃花新城之外,還有菩提山北部新區。長壽湖生態農業旅遊風景區以沙田柚、廣柑橘柑和生態魚等喜迎外地觀光客。長壽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交通網路骨架的建設,高速路四通八達,經濟輻射作用強,市內公交車已經開通6路運行約兩年了,很多外地打工者返鄉後感覺比在外地收入相比收入差不多但是開支也減少了,返鄉打工者購房者不少,畢竟桃花新城十幾個樓盤的入住率提高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商機無限。投資房產的收益效果與外地投資相比要大得多。未來10年,長壽的城市化規模將會超越涪陵,城市建設將會拓展更大的空間。
4. 長壽三洞溝的規劃
2013年7月日,區長趙世慶,區政協主席張明生,副區長付愷,區政協副主席陳會明、塗其微、鄧有國、江濤、陳志洪,秘書長蔣錫寬參加了長壽區區保護和利用桃花溪專題協商會會議。提出,全民行動起來,打一場桃花溪污染治理攻堅戰。
桃花溪發源於我區五華山,由北向南流經7鎮街,全長65.1公里,流域面積361.8平方公里。由於多種因素疊加影響,桃花溪的污染日益嚴重。經過組織動員、調查現狀、考察學習、會商研究,形成桃花溪保護與利用專題協商報告。
專題協商會上,區政協就桃花溪存在的問題及影響、桃花溪保護和利用的對策及建議,與區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趙世慶說,桃花溪為長壽人民的母親河,加強保護與利用意義重大。政協的專題協商切中要害、內容詳實,對策建議具體可行。
趙世慶提出,在強化整體規劃的同時,各部門要深入調研、分清緩急、整合資源、分步推進、綜合施治。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廣泛發動全民參與,打一場桃花溪污染治理攻堅戰,力爭通過三五年的努力,讓桃花溪重現美麗、靈動和清澈。
(4)長壽規劃定位擴展閱讀
三洞溝境內多有歷史文化勝跡和傳說。有相傳為仙家奕棋的六角亭台,古人曾在此鐫刻有「風月之台」四個大字。有古寨桃園寨、有清咸豐年間,農民起義軍白蓮教浴血奮戰處。
有長生洞及摩岩壁刻記事碑。有隔岸相對的石筍、石鵝景觀,民間因此留下了石筍對石鵝,一纖系籮索的美妙傳說。境內遍植桃樹,相傳為西方王母栽摘仙桃的蟠桃園。今人又在境內發現酷似種仙睡卧的景觀——睡仙。
5. 重慶長壽化工園區的規劃發展
以天然氣乙炔制VAC、PVA、VAE、維生素項目,以30萬噸/年醋酸乙烯項目、300萬噸/年甲醇項目等項目,著力發展下游產品,打造中國最大的天然氣化工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形成後,投資總額達300億元以上,產值達300億元以上。
以1000萬噸煉油項目和40萬噸MDI項目為龍頭,構建西部一流的石油化工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建成後,投資將達到600億元,產值達600億元。
以燃料乙醇項目為龍頭,構建西部地區先進的生物化工產業集群。重點以60萬噸/年甘薯制燃料乙醇項目,結合生物香料洋茉莉醛等項目,著力打造西部先進的生物化工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形成後,力爭投資達到80億元,產值達到200億元。
以6萬噸/年聚甲醛項目、40萬噸/年MDI項目、10萬噸/年聚碳酸酯項目等為龍頭,構建西部先進的新材料加工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建成後,投資額達200億元,產值達250億元。
6. 重慶長壽火車北站南北廣場未來規劃
據了解,長壽北站站前廣場是渝利鐵路長壽北站的市政配套工程之一,該項目主要涉及站前廣場、地下換乘空間、配套商業、社會停車場、計程車場等工程。其中,地面廣場28432平方米,建築面積48662平方米。
站前廣場一層為商業和公共建築,總面積24819平方米;負一層為車庫,面積23531平方米。一層上面設有廣場,面積28432平方米。正對站房,從上至下依次為站前景觀廣場、商業層、停車場。旅客乘坐計程車或社會車輛進站,可直達地下車庫,然後在乘坐自動扶梯進入一層廣場。
目前,渡南路西路已完工大半,待渡舟場鎮附近約100米的拆遷協調工作完成,便可進行後續施工,預計12月底可以完成驗收;人行天橋部分已經啟動招標,下月即可動工建設,預計春節前,人行天橋部分的主體部分可以完工。站前大道的交通運行方面,工作人員正在加緊與交通部門聯系,商量雙向六車道的站前大道交通管理的問題。預計今年底,站前廣場周邊的主要道路可全線通車。
從區交委了解到,與站前廣場項目銜接的長壽北站綜合體項目已啟動規劃和土地流轉等前期工作,預計在招投標後,很快就會正式開建。屆時,長壽北站周邊,將建設一個總工程規模達13.3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換乘樞紐,為旅客乘車出行提供方便。
7. 重慶市長壽區的發展前景在重慶市是否屬於重要地位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中西部結合帶,承東啟西,是撬動「連接中國11個省市區,跨越東、中、西三大經濟帶,輻射近4億人口的長江流域」這一杠桿的支點。根據中央設計,80年代開發沿海地區,90年代實施長江發展戰略,21世紀進行西部大開發,這就形成了「弓箭」戰略,沿海經濟特區形似一張弓,長江形似一支箭,西部形似一支強有力的手,重慶正處於扣力點上。可以說,重慶發展的力度有多大,箭就能射多遠,能否箭指太平洋,重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黨中央、國務院力排眾議,設立重慶為直轄市,隨後又提出西部大開發這一宏大戰略的區位的原因。作為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不僅有助於拓展自己新的經濟增長空間,推動西部大開發,還對提高城市經濟的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重慶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本戰略是:立足重慶發展,面向西部開發,將重慶建成長江上游的物流中心,使重慶成為西部物流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的區位及綜合經濟優勢決定了重慶在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最大。聯合國日前在《目前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指標系數及發展前景》的報告中特別提到了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25個城市,重慶排在第8位,位列西部城市第1位(見下表)。因此發展現代物流業首先應該立足重慶,以滿足和適應重慶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隨著重慶經濟進一步發展和增強,伴隨而來的是吸引力和弧射力的增強,從而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態勢是拉力(拉弓之力)。西部大開發的成敗決定著「拉力」的大小。雖然目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還落後於東部地區,但可以預見,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展開,西部經濟將呈上升勢頭,這必然帶來極其巨大的物流量,其中必然有相當部分物流因重慶的區位優勢而選擇重慶作為中轉。因此重慶的物流建設從戰略角度考慮必須面向西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重慶對其周邊及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帶動和弧射作用。西部地區腹地廣闊,但目前西部地區的重慶、成都、西安城市等與東部沿海的天津、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無論是在經濟規模上、還是區位(經濟規模在全國處於前列,沿海擁有天然深水良港)上還有較大差距,因而其經濟的弧射能力將受到制約。從近期看,目前西部還沒有一個城市有能力成為西部地區的物流中心,在這種情況下,西部各地應結合自身特點和各自的區位優勢,相互取長補短,聯合起來,加強相互協作,共同承擔和推動西部物流業的發展。為實現上述戰略設想,我們提出以下對策:1.建立以配送中心為支撐的覆蓋重慶城區的物流配送系統。這樣,第一,能夠適應重慶經濟的發展及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從而為重慶經濟進一步發展及未來電子商務發展奠定物流網路基礎。第二,有利於我們把握國家的整體物流發展思路,從而避免重復投入造成投入低效率。因為重慶到底在全國物流一盤棋中處於什麼位置,一方面取決於中央的統一部署,另一方面取決於我們重慶自身的努力。因此我們將重慶物流發展的近期目標之一確定為建立重慶物流配送系統,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主要承擔的是城市區域內的商品流通。這一配送系統的建成有利於節省區內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適應未來重慶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2.以發展重慶水路和鐵路為支撐的物流系統作突破口,為將重慶建成西部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打下基礎。水路運輸是重慶的優勢,特別是隨著長江三峽大壩的建成,重慶的水運條件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因此主要以水運和鐵路為支撐的物流中心的建設是重慶市「十五」期間的物流發展選擇。物流中心的建設主要應以重慶港為龍頭,依靠重慶港現有設施條件,大力發展水運和水陸聯運集裝箱碼頭及貨場,先期可考慮以市區的九龍坡和寸灘為基地、萬州區為基地建立區域物流中心。無論是配送中心還是物流中心的建立,各地區都應從實際出發,支持物流配送中心的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市內配送中心與區域物流中心相結合,交易市場建立與儲運發展相結合,儲運設施設備的機械化、現代化與信息化、網路化相結合等原則,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制定出相關的配套政策,如免減地稅,土地使用優惠等政策,放水養魚,鼓勵和扶持各類企業,無論是市屬企業還是市外企業、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還是其它行業,都可以參與到重慶物流業的發展中來,放手競爭,通過市場及競爭機制,優勝劣汰,
8. 長壽區屬於重慶市規劃中的大城市嗎
是的,長壽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大城市,重慶直轄市六大城市之一,成渝經濟區把長壽區規劃為百萬人口區域性中心大城市!
9. 重慶長壽地理位置--經緯度
長壽區位於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回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答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雲山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織,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
氣候
區境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副熱帶東亞季風環流控制范圍,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具有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熱多伏旱、秋多陰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等特點。全年氣壓、溫度、濕度、降水、日照等氣象要素和天氣特點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全年性天氣多有伏旱、寒潮、冰雹、暴雨襲擊等自然災害。
10. 2022年長壽的規劃建設有哪些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