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5歲至80歲的老人正常的血壓應該是多少
成人血壓的正常范圍為90~139/89~60mmHg,老年人也是如此,不過多數老年人因大動脈彈性減退,可出現收縮壓稍高,舒張壓偏低,壓差增大的改變。 老人的血壓99/55,高壓近100屬於正常,低壓55稍偏低,但對器官供血影響不大,只要沒有明顯症狀,多不屬於病理狀態。 對於老年人為了慎重,建議給做一下心臟與血液檢查等有關檢查,如血常規,心臟超聲與心電圖等,如果沒有貧血,沒有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等,則多不必擔心。
② 考察老年血壓偏高的題目
三高是老年群體的禁忌,尤其是高血壓,幾乎90%的老人都深受其折磨。那麼老人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老人會得高血壓呢?下面養生之道為您介紹老人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供參考。
老人血壓多少才正常?
年齡低於80歲的老年人,收縮壓控制在140~150mmHg,如患者一般情況好,能耐受,收縮壓可進一步降低到140mmHg以下。年齡大於80歲,如果一般情況和精神狀態較好,收縮壓可控制在140~150mmHg。
老人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
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包括環境、膳食、精神、吸煙、肥胖、飲酒等都可能造成老年人血壓升高。
1、家族遺傳
一般認為在引起高血壓的比例上,遺傳因素佔40%。在現實生活中,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壓,其子女發病概率高達46%。大約有60%的高血壓患者具有高血壓家族遺傳史。
2、年紀太大
老年人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
年齡因素也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變差,血管老化,血管阻力增加,因而血壓隨之升高。因此,老年人更易發生高血壓。老年高血壓一部分是由老年前期高血壓延續而來,大部分是由於大動脈內膜和中層變性,膠原、彈性蛋白、脂質和鈣質含量增加,導致動脈彈性減退,順應性下降而致。
3、飲食不當
飲食中鈉鹽攝入過多、低鈣、高蛋白、高脂飲食均能引起血壓升高,導致高血壓的發生。飽和脂肪攝入越高,平均血壓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食鹽<2g/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g/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g/日,發病率33.15%。>20g/日發病率30%。雖然說吃得咸並不代表一定會患高血壓,但有大量的高血壓臨床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食鹽量都是較大的。吸收過多的鈉鹽很容易會使血壓升高,而高鈣和高鉀飲食可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4、職業環境
環境因素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中較常見的原因。在引起高血壓的比例上,環境因素約佔60%。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壓發病率高於農村。
5、過於肥胖
體重指數增加是高血壓的原因里的危險因素。肥胖人脂肪多,這不僅引起動脈硬化,而且還因脂肪組織內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決量增加,結果易產生血壓。目前認為體重指數大於24為肥胖。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血壓常隨體重指數的增大而升高,向心性肥胖者常伴有血壓升高。肥胖病人常伴有胰島素功能障礙,二者常使血胰島素增高,從而促進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
6、吸煙喝酒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其中吸煙飲酒是最主要的高血壓發病原因。事實證明,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心跳加快,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吸煙者易患惡性高血壓,且易死於蛛網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響降壓葯的療效。
③ 哪些人群是高血壓易患人群
高血壓是全球第一大疾病,臨床分析發現以下人群易患高血壓
1.超重和肥胖的人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人群,同時也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的主要人群。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6倍。
如今社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相對體力勞動減少,致使肥胖人數猛增。同時,高血壓、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亦在猛增。如果你已出現肥胖的趨勢,為了你的健康,請增加運動,控制體重!
2.吸煙的人
研究發現,吸煙不僅可以引起肺癌、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列的疾病,而且也是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煙霧中的有害物質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吸入人體後,會引起動脈內膜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流阻力,從而使血壓升高。
3.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無高血壓,那麼子女患高血壓的機會只有3.1%;而父母一方有高血壓者,子女患高血壓的幾率就增加到28%;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壓,則子女患高血壓的機會將增加到46%。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發現60%的患者具有高血壓的家族史。
高血壓具有遺傳因素,所以一旦父母或者祖父母等有高血壓,其遺傳給下一代的機會便非常大了。所以,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4.中老年人
人的血壓根據生長發育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一般而言,年齡越高,患高血壓的比例也就越高,而且以收縮壓的增高更為明顯。統計資料表明40歲以下的患者占高血壓患病總數的10%,而40歲以上的患者佔90%左右。在65~69歲的人群中,高血壓病人佔34.8%,而到了80歲的時候,高血壓病人就上升到了65.6%。
5.食鹽過量的人
研究表明膳食中平均每人每日攝入食鹽增加2克,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分別增高0.267千帕(2.0毫米汞柱)及0.16千帕(1.2毫米汞柱)。通過對天津居民的研究顯示:每人每日鈉攝入量或24小時尿鈉排泄量均與其血壓呈正比關系。
此外,有研究表明膳食中鈣含量不足也可使血壓升高,而且當膳食中鈣含量較低時,可能促進鈉的升血壓作用。
另外,通過對14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攝入的動物蛋白質熱量百分比每增加1個百分點,高壓及低壓可分別降低1.2千帕(0.9毫米汞柱)及0.93千帕(0.7毫米汞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咸、過膩的食物,還要注意動物蛋白蛋和鈣的補充。
6.精神緊張的人
心理因素對高血壓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視。情緒和精神刺激均能引起血壓升高。
一些研究發現長期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睡眠不足、焦慮和抑鬱等都可引起高血壓,尤其是精神緊張在高血壓的發生中有重要作用。從事一些高度危險和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者,例如駕駛員、股票經營者,其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比較精神狀態好的人高得多。而且長期生活在雜訊環境中,聽力敏感性減退者患高血壓的機會也相對增多。
另外,我們在臨床工作中也發現,高血壓病人靜心休息一段時間之後,血壓也有明顯下降。
另有觀察發現,A型性格會有更多的機會患高血壓病,這是由於這類人大多數熱心事業、爭強好勝、做事干練、脾氣急躁。他們行動快、效率高,有過度的時間緊迫感,易於激動,缺乏耐心,經常處於緊張和壓力之中。而B型性格的人則相反,其患高血壓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④ 高血壓易患人群有哪些
高血壓是全球第一大疾病,臨床分析發現以下人群易患高血壓:超重和肥胖的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人群,同時也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的主要人群。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6倍。
我們衡量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合適的標准之一是體重指數(BMI),它是利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計算出來的,即體重/身高(kg/m2)。正常情況下,中年男性21~24.5,中年女性21~25。例如一個人的身高是1.7米,體重是70公斤,他的體重指數計算的方法是70除以1.72等於24.2。
如今社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相對體力勞動減少,致使肥胖人數猛增。同時,高血壓、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亦在猛增。如果你已出現肥胖的趨勢,為了你的健康,請增加運動,控制體重!吸煙的人:研究發現,吸煙不僅可以引起肺癌、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列的疾病,而且也是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煙霧中的有害物質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吸入人體後,會引起動脈內膜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流阻力,從而使血壓升高。飲酒的人:酒精是高血壓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大量飲酒可使血壓升高,高血壓病的患病率上升。每天平均飲酒精30~40毫升者,與不飲酒者相比收縮壓高0.40~0.53千帕(3~4毫米汞柱),舒張壓高0.13~0.27千帕(1~2毫米汞柱),高血壓患病率高50%;如每天飲酒精50~60毫升,則收縮壓比不飲酒者高0.67~0.80千帕(5~6毫米汞柱),舒張壓高0.27~0.53千帕(2~4毫米汞柱);每天平均飲酒精60~70毫升者,高血壓患病率比不飲酒者高100%。
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無高血壓,那麼子女患高血壓的機會只有3.1%;而父母一方有高血壓者,子女患高血壓的幾率就增加到28%;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壓,則子女患高血壓的機會將增加到46%。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發現60%的患者具有高血壓的家族史。
高血壓具有遺傳因素,所以一旦父母或者祖父母等有高血壓,其遺傳給下一代的機會便非常大了。所以,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中老年人人的血壓根據生長發育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一般而言,年齡越高,患高血壓的比例也就越高,而且以收縮壓的增高更為明顯。統計資料表明40歲以下的患者占高血壓患病總數的10%,而40歲以上的患者佔90%左右。在65~69歲的人群中,高血壓病人佔34.8%,而到了80歲的時候,高血壓病人就上升到了65.6%。
食鹽過量的人:平均每日食鹽(鈉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生率相關,即低鈉則低血壓,高鈉則高血壓。在我國,傳統上北方地區人食鹽量多於南方,因此,北方地區高血壓患病率也高於南方。對於高血壓病的病人,每日的食鹽量應該嚴格控制,以低鹽飲食為宜,這也是高血壓病非葯物治療的主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膳食中平均每人每日攝入食鹽增加2克,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分別增高0.267千帕(2.0毫米汞柱)及0.16千帕(1.2毫米汞柱)。通過對天津居民的研究顯示:每人每日鈉攝入量或24小時尿鈉排泄量均與其血壓呈正比關系。
此外,有研究表明膳食中鈣含量不足也可使血壓升高,而且當膳食中鈣含量較低時,可能促進鈉的升血壓作用。
另外,通過對14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攝入的動物蛋白質熱量百分比每增加1個百分點,高壓及低壓可分別降低1.2千帕(0.9毫米汞柱)及0.93千帕(0.7毫米汞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咸、過膩的食物,還要注意動物蛋白蛋和鈣的補充。
精神緊張的人:心理因素對高血壓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視。情緒和精神刺激均能引起血壓升高。
一些研究發現長期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睡眠不足、焦慮和抑鬱等都可引起高血壓,尤其是精神緊張在高血壓的發生中有重要作用。從事一些高度危險和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者,例如駕駛員、股票經營者,其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比較精神狀態好的人高得多。而且長期生活在雜訊環境中,聽力敏感性減退者患高血壓的機會也相對增多。
另外,我們在臨床工作中也發現,高血壓病人靜心休息一段時間之後,血壓也有明顯下降。
另有觀察發現,A型性格會有更多的機會患高血壓病,這是由於這類人大多數熱心事業、爭強好勝、做事干練、脾氣急躁。他們行動快、效率高,有過度的時間緊迫感,易於激動,缺乏耐心,經常處於緊張和壓力之中。而B型性格的人則相反,其患高血壓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易發生意外的高血壓病人:尚未被發現和確診的「糊塗」病人據美國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有1/2左右的高血壓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病。這是由於高血壓病的初期到中期,都缺乏特異的症狀。我國據現有資料報道,有半數以上的高血壓病人未被發現。這部分被稱為「糊塗」病人。他們有病而不知病,自恃「自我感覺良好」,與健康人一樣勞動、生活,常做出使血壓進一步增高的行為,因此,很容易發生意外。
該用降壓葯但不用的病人:有些病人雖然已被確診為高血壓病,但自己以為自覺症狀尚可,或對吃葯感到厭煩,而拒絕服用降壓葯。因此,他們血壓增高但得不到有效控制,經常處在危險水平上,久而久之,勢必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並容易發生腦出血等意外。
濫用降壓葯的病人:許多高血壓病人,不按醫囑或血壓實際情況用葯。而是憑「自我感覺」濫用,覺得頭痛、頭暈就吃兩片,否則就不服,經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時又「恨病吃葯」,超量服用,誤以為血壓降得越多,越快越好。這些做法是危險的,往往會造成血壓忽高忽低或降低過快。使已患病的血管難以承受、很容易誘發腦出血和腦血栓形成。
生活不規律、過度勞累或睡眠不足者:生活有規律可降低血壓,並有助於血壓穩定,而勞累過度和睡眠長期不足或不佳,則容易引起血壓進一步增高或發生劇烈波動,因而容易發生意外。
生活放縱,嗜酒、嗜煙、嗜賭者:高血壓病人若大量吸煙或酗酒,可使血壓進一步增高並對血管造成嚴重損害,且比一般的高血壓病人更容易觸發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並發症,亦容易發生腦出血等意外。賭博時,人的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而大輸或大贏都會引起情緒激烈波動,導致血壓驟然增高或發生較大的波動,這對高血壓病人極為不利,很容易發生腦血管意外。血壓過高者:高血壓病人若血壓顯著增高,常達到26.6/16.0千帕(200/120毫米汞柱)以上,那是相當危險的,容易發生腦出血等意外,不容忽視。合並心、腦、腎等並發症者:高血壓病多年,並經檢查已出現心、腦、腎等器官並發症,表明病情已相當嚴重,需要認真對待,加強護理以免發生意外。合並冠心病、糖尿病者:高血壓病與冠心病、糖尿病為姊妹病,關系十分密切,互為因果。若高血壓病人同時並發冠心病或糖尿病,表明病情較為嚴重或相當嚴重,容易進一步惡化而出現心腦血管等意外。飲食不合理、多吃少動者:一些高血壓病人平時不注意飲食平衡,常吃高脂肪食品,口重,不愛活動,從不參加體育鍛煉。這種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常導致肥胖,不僅會使血壓進一步增高,還會使血脂增高,加速對心、腦、腎血管的損害,因而也容易發生意外。性情暴躁或不講心理衛生的人:研究表明,精神狀態對血壓有重要影響,情緒穩定,精神愉快、輕松,則有助於高血壓下降或穩定;相反,情緒惡劣,精神沮喪,特別是經常大發雷霆,可引起血壓劇烈波動或進一步增高,因而誘發腦出血、高血壓腦病或腦血栓形成。因此,高血壓病人慾求長壽,必須加強個性修養,胸懷寬闊,遇事不怒,經常保持心平氣和,情緒平穩,豁達而樂觀。
⑤ 下列關於高血壓患者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 ] A.高血壓患者的舒張壓一般都超過12千
C |
⑥ 公共衛生服務考試題,誰高手,幫我做一下答案,題目在下面的第一個回答里
呼倫貝爾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試題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40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1.按照全國統一標准,2011年建立城鄉常住居民健康檔案,下列情況中是 [ ]
A.規范化健康檔案建檔率農村牧區達到30%以上,城市達到50%以上;
B.孕產婦、0~36個月兒童規范化建檔率達到85%以上;
C.城市社區老年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規范化建檔率達到85%以上;
D.以上都是;
2.以下正確的說法是 [ ]
A.規范化健康檔案建檔率=建立規范的健康檔案的人數/轄區內常住居民數×100%;
B. 65歲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的人數/年內轄區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數×100%;
C. 65歲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體檢表完整率=填寫完整的健康體檢表數/抽樣的健康體檢表數×100%;
D.以上都是;
3.以下正確的說法是[ ]
A.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內已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年內轄區內高血壓患病總人數×100%;
B.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每年完成4次隨訪管理的高血壓患者人數/年內應隨訪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100%;
C.35歲以上首診患者測血壓率=35歲以上首診患者測血壓人數/35歲以上首診患者總人數×100%;
D.高血壓患者健康體檢率=高血壓患者健康體檢人數/高血壓患者管理人數×100%;
E.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最近一次隨訪血壓達標人數/已管理的高血壓人數×100%,血壓控制標准: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最近一次隨訪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F.以上都是;
4.以下正確的說法是[ ]
A.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內已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年內轄區內2型糖尿病患病總人數×100%;
B.2型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每年完成4次隨訪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年內應隨訪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100%;
C.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體檢率=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體檢人數/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數×100%;
D.已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隨訪空腹血糖達標人數/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100%,血糖控制標准:最近一次隨訪空腹血糖值<7.0mmol/L;
E.以上都是;
5.高血壓診斷標准正確的是: [ ]
A.高血壓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壓葯物的情況下,經過至少3次不同日血壓測量,均達到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B.非同日3次,一般是指間隔2周測量1次,不是指今日,明日,後日的非同日;
C.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葯,血壓雖低於140/90 mm Hg,也應診斷為高血壓;
D.根據病因明確與否,高血壓可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
E.以上都是;
6.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在我國人群中採用WHO(1999)診斷標准:依據臨床症狀、空腹、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值來進行判定。下面糖尿病診斷標准正確的是: [ ]
A.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狀,並且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
B.如果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2小時血糖(PG)水平≥11.1mmol/l也可診斷為糖尿病。
C.以上都是;
7.根據糖尿病的預防分級:避免糖尿病的發病,提倡健康飲食,避免肥胖屬於 [ ]
A.一級預防
B.二級預防
C.三級預防
D.四級預防
E.五級預防
8.家庭自測血壓一般與診所血壓不同,家庭自測血壓135/85mmHg相當於診所血壓: [ ]
A.130/80mmHg B.130/90mmHg C.140/90mmHg D.145/90mmHg E.145/95mmHg
9.對確診的2型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多少次的面對面隨訪: [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E.6次
10.關於胰島素有效期,已開封的瓶裝胰島素,在2-8℃可保存: [ ]
A.30個月
B.60個月
C.90個月
D.120個月
E.3個月
11.高血壓患者隨訪的內容是: [ ]
A.血壓動態變化情況 指導患者定期測量血壓,鼓勵並指導患者測量和記錄血壓,分析和評價近期血壓控制情況。
B.健康行為改變情況 針對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險因素,開展健康指導干預。
C.葯物治療情況 了解葯物使用情況及不良反應,評價葯物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D.督促患者定期進行相關化驗檢查 根據管理要求督促患者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及時發現靶器官損害與並存疾病,及時轉診。
E.以上都是。
12.健康檔案中慢性的未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要記錄在 [ ]
A.暫時性問題目錄 B.主要問題目錄 C.慢性問題目錄
D.短期問題目錄 E.急性問題目錄
13.空腹狀態指至少多長時間沒有進食熱量: [ ]
A.6小時 B.8小時 C.10小時 D.12小時 E.14小時
13.高血壓的早期發現及途徑是[ ]
A.機會性篩查:就醫中通過血壓測量發現或確診高的血壓患者;
B.重點人群篩查:各級醫療機構首診測壓(35歲及以上)發現的高血壓患者,高危人群篩查登記、確診的高血壓患者;
C.健康體檢:從業人員健康體檢、職工健康檢查時檢出高血壓患者;
D.居民健康建檔:在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中發現的高血壓患者,利用家庭訪視等機會收集不在社區確診的患者;
E.以上都是;
14.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滿意的標準是[ ]
A.血壓正常,無葯物副作用和並發症出現;
B.血壓正常,有葯物副作用;
C.血壓正常,出現並新發症或原並發症加重;
D.以上都是;
15.糖尿病患者的發現渠道為 [ ]
A.機會性篩查:通過問診、檢測血糖,在就診者中發現或診斷糖尿病患者;
B.高危人群篩查:對符合高危人群條件的對象進行血糖篩查;
C.建立健康檔案:通過以往建立的人群健康檔案,收集糖尿病患者;
D.健康體檢:通過從業人員健康體檢、職工健康檢查檢出糖尿病患者;
E.主動檢測:通過健康教育,促使居民主動檢測血糖,發現糖尿病患者;
F.收集社區確診患者信息:利用家庭訪視等機會,收集不在社區確診的糖尿病患者;
G.以上都是;
16.男性,68歲,血壓150/80mmHg,吸煙,規律運動,體檢發現TC:6.9mmol/L。應診斷為:[ ]
A.高血壓1級(低危) B.高血壓1級(中危)C.高血壓1級(高危)
D.高血壓1級(很高危)E.高血壓2級(中危)
17. II型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滿意的是(空腹血糖<7mmol/L)[ ]
A.血糖正常,無葯物副作用和並發症出現;
B.血糖正常,有葯物副作用;
C.血糖正常,有新的並發症出現或並發症出現異常;
D.以上都是;
18.下列哪項是乙肝大三陽 [ ]
A.HBsAg(+) HbeAb(+) 抗HBc(-)
B.HBsAg(+) HbeAb(-) 抗HBc(+)
C.HBsAg(+)
D.HBsAg(+) HbeAb(+) 抗HBc(+)
E.HBsAg(+) HBeAg(+) 抗HBc(+)
19.在發達國家將多大歲數以上人群定義老年人 [ ]
A.60歲
B.65歲
C.70歲
D.75歲
E.80歲
20.在發達國家將多大歲數以上人群定義老年人 [ ]
A.60歲
B.65歲
C.70歲
D.75歲
E.80歲
二、多選題
(每題2分,共40分):在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以上是正確的。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健康檔案建檔率=建檔人數/轄區內戶籍居民數×100%。
B.健康檔案使用率=抽查檔案中有動態記錄的檔案份數/檔案總份數×100%。
C.健康檔案建檔率=建檔人數/轄區內常住居民數×100%。
D.健康檔案合格率=填寫合格檔案份數/抽查檔案總份數×100%。
E.健康檔案使用率=抽查檔案中有動態記錄的檔案份數/抽查檔案總份數×100%。
2.個人健康檔案的主觀資料包括以下哪項 [ ]
A.主訴 B.現病史 C.實驗室檢查結果 D.既往史 E.體檢發現
3.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漸重的目標是: [ ]
A.BMI達到或接近22 B.BMI達到或接近24
C.BMI達到或接近26 D.體重至少減少5%—10%;
E.體重至少減少10%—15%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中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為: [ ]
A.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 mmHg
B.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50/90 mmHg
C.糖尿病及腎病患者降至<130/80 mmHg
D.糖尿病及腎病患者降至<120/80 mmHg
E.老年人收縮壓降至<150 mmHg,如能耐受,還可進一步降低
5.以下屬於家庭生活事件的有: [ ]
A.配偶死亡 B.離婚 C.結婚 D.妻子懷孕 E.孩子降生
6.糖尿病的三級預防是[ ]
A.一級預防的目標是糾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險因素,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提高糖尿病的檢出率,盡早發現和及時處理糖尿病;
B.糖尿病的二級預防是對已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預防糖尿病並發症,主要是慢性並發症。防治糖尿病並發症的關鍵是盡早和盡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壓、糾正血脂紊亂和肥胖,戒煙等導致並發症的危險因素;
C.糖尿病的三級預防就是減少糖尿病的殘廢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7.預防接種禁忌症有: [ ]
A.急性傳染病;
B.過敏性體質;
C.重症慢性疾患;
D.神經系統疾患和精神病;
E.嚴重營養不良,尤其是指在1周歲以內的嬰兒。
8.艾滋病傳播途徑有[ ]
A.性接觸傳播;
B.經血傳播;
C.通過空氣傳播:
D.母嬰傳播;
E.在一起辦公。
9.下列哪類人群屬於高血壓的高危人群: [ ]
A.>55歲男性 B.高血壓患者的直系親屬 C.長期大量飲酒者
D.超重人群 E.體力活動少者
10.出現下列哪種情況,提示可能存在繼發性高血壓: [ ]
A.發病年齡小於30歲;
B.血壓升高伴肢體肌無力或麻痹,常呈周期發作;
C.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多或有腎臟病史;
D.陣發性高血壓,發作時伴頭痛、心悸、皮膚蒼白及多汗等;
E.下肢血壓明顯低於上肢,雙側上肢血壓相差20mmHg以上、腹主動脈、股動脈和其他動脈搏動減弱或不能觸及。
11.在預防接種實施過程中或接種後發生的下列哪種情況,應作為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報告: [ ]
A.在接種後24小時內發生的: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蕁麻疹、大皰型多形紅斑)、暈厥、癔症等;
B.接種後5天內發生的:發熱(腋溫大於等於38.6)、血管性水腫、全身化膿性感染(毒血症、敗血症、膿毒血症),接種部位發生的紅腫(直徑>2.5)、硬結、化膿性感染(局部膿腫、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蜂窩織炎)等;
C.接種後15天內發生的:過敏性皮疹(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局部過敏反應(Arthus反應),熱性驚厥、癲癇、多發性神經炎、腦病、腦炎和腦膜炎,接種部位發生的無菌性膿腫等;
D.接種後3個月內發生的:臂叢神經炎、疫苗相關麻痹型脊髓灰質炎等;
E.接種疫苗後發生肺炎了
⑦ 小於80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標準是多少
您好,對於一般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應是140/90mmHg以下,而對於合並糖尿病的病人回,血壓應降至130/80mmHg以下。不答知患者的血壓具體是多少?輕度一級高血壓的情況可以是飲食上的控制,不需要馬上葯物治療,很多情況會有所改善的;保持良好心態,節制膳食(低鹽、低脂、低糖),適度運動;定期的監測血壓;如果明確診斷是嚴重的高血壓,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選用降壓葯,平穩降壓,以免造成心、腦、腎等器官的嚴重病變。祝您健康。ydw
⑧ 有哪些治療方式可以治療老人的高血壓
服用葯物、飲食調理、堅持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可以治療老人的高血壓,能讓他們的身體慢慢恢復健康,可以防止身體因血壓過高而出現其他慢性疾病,不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服用葯物能快速讓血壓下降,其他方式都需要慢慢調理,需要有耐心。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能控制血壓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雖緒不能降低血壓,但能控制血壓,穩定血壓,能防止高血壓的病情惡化,也能讓症狀慢慢緩解良好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正常作息,還包括遠離煙酒,控制情緒,所以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健康陽光積極樂觀的心態,要讓心態平和也要戒煙戒酒,按時作息,這樣就能讓血壓保持穩定正常狀態,能防止高血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