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什麼級別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於1994年6月設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或在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可通過兩種途徑提名:
1、中國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候選人;
2、中國工程院委託有關學術團體,按規定程序推薦並經過遴選,提名候選人。對居住在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提名,按第一種途徑進行。不受理本人申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義務和權利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事業,遵守《中國工程院章程》;積極促進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努力創新,不斷作出成績;提倡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起表率作用;積極培養人才,推動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建設。
參加工程院及學部的活動,承擔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咨詢、評議任務,促進工程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對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決策有建議權;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有提名權;在院士會議上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受有關待遇。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參加院士會議及咨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工程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中國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中國工程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
B. 兩院院士是什麼待遇
1、兩院院士的待遇如下:
兩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從2009年1月1日起,兩院院士的院士津貼標准從每人每月200元調整為1000元,經費列入中央財政預算,專項撥款。
據國家規定,根據國家現行規定,兩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2、院士沒有行政待遇,國家對院士是有優待,但絕對不是副部級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不到副部級官員的內部文件,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級的住房標准,也沒有專車接送。醫療上,國家會安排院士體檢,但醫院不會按照副部級待遇來為院士服務。
3、全國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標准。
(2)80歲以上工程院院士擴展閱讀:
兩院院士的制度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點到了院士制度改革。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章節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兩院院士章程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准,有不少於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並審議後,通過所在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作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
但是,對於「院士退休」一說,很多院士表示費解。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院士退休』是個偽命題。」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屬於終身榮譽。葉培建指出,院士既然是個榮譽稱號,不是一個工作崗位,就沒有「退休」一說。退休,應該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院院士
C.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85歲生日,你有什麼想對他說的
如果說一個人經歷了這段時間的新冠病毒疫情,那麼這些人肯定是不會忘記,也不會不認識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在這段時間內,鍾南山院士,我們整個國家的拯救者,過了他85歲的生日。這是一個特殊的生日,我相信還會有更多更多的生日在等著鍾南山院士。那麼在這樣的特殊的一天內,你想對鍾南山院士說些什麼呢?
D. 最年輕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多少歲
2003年11月,年僅37歲的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張亞平當選為生物學部院士。他和中科院盧柯研究員一起,成為目前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人物小傳
一九八六年他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一九九一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一九九二年五月至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他在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協會做博士後研究。二○○二年,張亞平獲第三屆國際「生物多樣性領導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亞洲學者。二○○三年,年僅三十七歲的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張亞平當選為生物學部院士。二○○四年,獲「生物科學創新獎」。
■少年鋒芒畢露
還是很小的時候,張亞平就認為工作和生活對於一個人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是人生應該分為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實現不同的人生價值。張亞平的與眾不同,使得他在同齡人還在追求生活的年齡,就在分子生物研究領域頗有建樹。
1986年7月,張亞平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他沒有像很多同學那樣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了昆明市郊的「細胞與分子進化開放研究實驗室」,選擇了從事動物遺傳學研究。雲南又是一個動物王國,為張亞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他義無反顧地來到位於花紅洞山口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投在了細胞進化研究專家施立明的門下。
■感念恩師
1994年,張亞平的啟蒙導師施立明院士病故,當時遠在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協會做博士後研究的他,懷揣著對恩師的懷念之情,萬里奔喪,而後,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接手恩師的工作,成為「細胞與分子進化開放研究實驗室」領隊人。
恩師的開拓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張亞平。多年來,張亞平充分利用我國西南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優勢,從分子水平的研究出發,研究了一系列的進化生物學中的重要問題,他們的一些發現與觀點都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生物研究在國際上競爭極其激烈,我們又不比別人聰明,要想做得更好、更快,只能比別人刻苦一點、努力一點,充分利用周圍的生物資源,圍繞重要的科學問題,做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愛國的情懷,恩師的栽培,能給張亞平一萬個留下的理由!!
E. 2020年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他們中年齡最大的有多少歲
2020年9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2020年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他們中年齡最大的有100歲。
《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工礦卷 》( 科學出版社 2004年)
期刊論文
《LSG-LET對石材文物的改性防護研究》( 2005年 02期 石材)
《常壓蒸餾裝置提高輕質油收率的有效技術》( 2005年 35卷 12期 煉油技術與工程)
《片狀納米氧化鋅單晶的制備和表徵 李東英》( 2004年 33卷 01期人工晶體學報)
《均勻沉澱法制備納米氧化鋅和片狀氧化鋅粉體》( 2003年 30卷 03期 雲南化工)
《SG、ET防護劑在石材表面成膜的研究》( 2002年 11期 石材)
《我國的鈦工業》(2000年 03期 有色冶煉)
《我國稀土資源與生產以及稀土永磁材料的發展概況》( 1983年 02期 中國稀土學報)
F. 全國一共有幾名兩院院士
科學院1027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每兩年增選一次。1955年隨「中國科學院學部」的成立,中國科學院產生第一批院士;自1994年開始,增選外籍院士。1993年隨著中國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自1955年開始,到2003年止,中國科學院共產生10批共計1027名院士。參見院士列表
* 自1994年~2002年,共產生5批46名外籍院士。參見外籍院士列表
[編輯]
院士的產生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的規定產生;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的增選名額,由學部主席團確定;對候選人的評審和選舉,由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進行。
* 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
* 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
[編輯]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為中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中國科學院聘任的持有中國以外國籍的科學家。
[編輯]
鏈接
* 中國科學院院士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E9%99%A2%E5%A3%AB"
頁面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大陸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具有很高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特殊情況可提前或延後進行。每次的增選院士名額,由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討論決定。
[編輯]
資深院士
資深院士: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咨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但不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參見: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列表
[編輯]
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選舉產生,每兩年進行一次。外籍院士候選人,必須獲得不少於五位院士的提名;每次增選,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兩名候選人;外籍院士正式候選人,由「中國工程院院主席團」經過討論並實行無記名投票確定;對外籍院士的選舉,由院士大會實行等額、無記名投票;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達到或超過應投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選舉有效;獲得贊同票達到或超過投票院士人數三分之二者當選。參見: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列表
* 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本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本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
* 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國國籍,可轉為本院院士。
[編輯]
資料來源
* 上述參照:中國工程院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網站整理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B7%A5%E7%A8%8B%E9%99%A2%E9%99%A2%E5%A3%AB"
Category: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G. 當前兩院院士各多少名已故多少名65歲以上,及80歲以上各多少名涉及為院士健康的慈善活動。謝!
兩院一般兩年評出不到50個院士,最近名額在減少。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現在的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國的兩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先要推薦院士候選人,然後進行學部評審和選舉。 推薦候選人有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兩個途徑,不受理本人申請。
每位院士最多推薦2名候選人。2003年增選時,要求65歲以上的候選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被推薦人相同方為有效。
學部評審要進行兩輪,第一輪評審產生初步候選人,第二輪評審產生正式候選人。從2003年起,第一輪評審全部採用通信評審。評審院士們通過閱讀被推薦人的有關材料,獨立判斷,行使選舉權利。
然後就是選舉,由各學部常委會組織本學部院士對本學部的正式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獲得贊同票超過投票人半數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增選名額,根據獲得贊同票數依次入選,滿額為止。如遇有獲得贊同票數相同而超過增選名額時,則對票數相同者再投票表決,以增選名額為限,取票數多者入選。
H. 院士的成就非常高,屬於什麼等級
院士可以說是我國的國寶,是我國的科學家。所以院士的等級也非常高,他們享受副部級待遇。我
院士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新冠肺炎來臨的時候,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這些人都為抗擊肺炎作出了重大貢獻。當時應對新冠肺炎的蓮花清瘟膠囊也非常火,蓮花清瘟膠囊所屬的企業屬於以嶺葯業,以嶺這個名字其實也是我國一位中國院士的名字。
所以能夠成為院士的人都是非常厲害的科學家,他們在我國屬於頂尖人才,可以說這些人比考上清華北大的人還要少。
院士的支撐也非常高,因為院士基本上都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一般來說一些院士是在大學工作的,有些院士是在科研機構工作的。
總的來說,院士的等級還是非常高的,院士相當於一級教授。院士更多的是一種終身最高榮譽,相當於是國家級科學家,相當於國家對他們一輩子作出重大貢獻的一種榮譽獎勵。
獲得院士非常不容易,他們可以享受副部級待遇,但是一個老師評上院士以後還是堅持在自己崗位上進行科學研究。
同時,院士可以享受到專車接送和醫療保障服務,畢竟能夠評上院士的教授基本上都在60歲以上,年紀比較大了,他們都屬於國寶級的人物,需要得到更好的醫療保障。
每個能夠評上院士的科學家都是在某個領域上有突出貢獻的,他們都獲得過多次,國家級獎勵,為我國的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像袁隆平院士,鍾南山院士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些院士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為世界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這些院士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尊敬,他們才是我們所有人最該崇拜的偶像。
I. 年齡最小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誰
兩院院士增選 上海新增15名
2005年全國新增的101個兩院院士已經出爐,為近年來最少。而其中上海新增了15名院士,為歷年最多。其中本次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歲數最小的一位是來自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麻生明,年僅39歲(按去年申報年齡算)。
據悉,麻院士的研究方向叫「聯烯化學」,不僅普通人感到陌生,即便在當前的有機化學領域也是個「冷門」。可1997年從美國博士畢業回國的麻生明,主動選擇了這根科研「冷骨頭」,並且一「啃」就是八年多。昨天晚上9時30分,當記者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撥通了電話時,作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的麻生明和往常一樣,周末時間仍然泡在實驗室里,加班加點進行著某項金屬催化的實驗分析。對於自己剛過不惑,就摘得中科院院士「桂冠」,麻生明向記者低調地表示,「沒什麼值得慶賀的,科學奧秘的探索永無止境,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麻生明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自己的工作:常見的金屬有單質和無機鹽兩種狀態,但通常金屬催化性能不高。但通過配體與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其物理、化學性質就會「大變身」,從而可以實現更優異的金屬催化性能。就在今年5月,其領銜參與研究的「金屬參與的聯烯化學中的選擇性調控」課題,獲得2004年度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據悉,本次新當選的15名上海院士中,11位是中科院院士,4名是工程院院士。其中,來自生命科學和醫學部的新增上海中科院院士最多,總共6位,占據全國該領域新院士半壁江山。而此次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三位教授,同時晉升院士。據統計,這15名新兩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8歲,其中最小39歲,最大70歲。經過此次增選,中科院院士總人數達707位,上海的中科院院士已壯大到97人,其中女性6位。如今,上海地區的兩院院士總人數位居全國第二。
J. 中國總共有多少兩院院士
據2017年1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有院士800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54人,化學部1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50人,地學部132人,信息技術科學部95人,技術科學部141人;此外中國科學院還擁有外籍院士82人。
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28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26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11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118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111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55人,農業學部77人,醫葯衛生學部123人,工程管理學部58人(其中跨學部院士25人);此外還有外籍院士66人、已故院士188人、已故外籍院士16人。
截至2017年11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北京市386人,上海市96人,江蘇省41人,湖北省24人,陝西省20人,遼寧省19人,廣東省17人,以上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有院士603人,佔全體院士的81%;院士性別比例男性佔94%,女性佔6%;院士平均年齡為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