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75歲以上占總人口的比率
年 齡 人 口 數
0 13786434
1 15657955
2 15617375
3 15250805
4 15220041
5 14732137
6 14804470
7 13429161
8 13666956
9 14248825
10 14454357
11 13935714
12 15399559
13 15225032
14 15893800
15 18024484
16 18790521
17 20775369
18 20755274
19 21543466
20 28026954
21 26556649
22 24474192
23 25695955
24 22658768
25 19933683
26 19709177
27 19480836
28 22322147
29 19568009
30 18928369
31 19866458
32 19474874
33 18179478
34 20689024
35 21186516
36 22906980
37 23990208
38 24730460
39 25211795
40 27397219
41 24956297
42 27032542
43 21355748
44 24012158
45 23962574
46 23355778
47 26972157
48 20075084
49 11228960
50 14097008
51 12838832
52 16617709
53 18351980
54 16847642
55 17610528
56 17738127
57 16093888
58 16167933
59 13701998
60 13618204
61 13029125
62 11276853
63 10791633
64 9951467
65 9073411
66 8640965
67 7942141
68 7740868
69 7715897
70 7389412
71 6265718
72 6893225
73 6343869
74 6080173
75 5632477
76 5175500
77 5082383
78 4254858
79 3706915
80 3737259
81 2816693
82 2757918
83 2237138
84 1824190
85 1648160
86 1344215
87 1065276
88 858879
89 715398
90 553805
91 371079
92 287676
93 209291
94 156456
95 117522
96 90889
97 68648
98 54689
99 38231
100歲及以上 35934
2005年全國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6478萬人,占總人口的20.27%;15-59歲的人口為89742萬人,占總人口的68.70%;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7.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個百分點)。
②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數和各自占的比例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結構
(1)0-15歲(含不滿16周歲): 17.8%(24719萬人)
(2)16-59歲(含不滿60周歲):64.9% (90199萬人)
(3)60周歲及以上:17.3(24090萬人)
其中65歲或以上:11.4% (15831萬人)
(2)80歲以上占人口比例擴展閱讀:
人口老年化問題突出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教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總務省今年9月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報告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3514萬,占總人數的27.7%,人數和比例均創新高;其中,65歲以上在職人口數量達到770萬人,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全體在職人員中,65歲以上者佔11.9%,約39%的在職老人為臨時工,達301萬人。
而中國人口結果卻和日本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我國一直關注日本人口變動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國老人數量已達1.5億,占人口比重10.8%。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1.73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③ 人口老齡化的比例是多少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標準是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兩個方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范疇來認識老齡問題。
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行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8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兩次召開老齡化問題世界大會,並將老齡化問題列入歷屆聯大的重要議題,先後通過了《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年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2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全球目標》、《世界老齡問題宣言》、《1999國際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文件。提醒各會員國"銘記著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吁請各會員國"加強或設立老齡化問題國家級協調機構","在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制定綜合戰略,把老齡問題納入國家的發展計劃中","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各項准備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口號,以期增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老年人問題的重視。
老齡化為什麼會成為問題?根據美國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是"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社會現象"。人們可以把這一現象當作歷史進步來慶祝。從根本上講,這種人口轉變是醫療進步、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經濟發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衛生事業,例如飲用水衛生、克服營養不良、克服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以及降低母嬰死亡率的結果。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峰。20世紀後期,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於下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第二,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發達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0美元以上,呈現出"先富後老",這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000美元,呈現出"未富先老",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第三,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下個世紀前半葉,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發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巨。由柳洪平創建。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由於扶養老年人與扶養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撫養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兒童的費用大體上為2∶1—3∶1。盡管中國兒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扶養人口總比例增加不多,但社會費用的支出仍將穩定地增長。醫療費用及退休金是社會對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項目。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由於實行高所得稅、高社會福利的政策,社會保障費用已接近國民收入的1/3。美國某些年的養老金開支超過國防費用,成為主要的財政支出項目。我國1978年離退休職工支出為17.3億元,1990年上升到388.9億元,2003年已達到4088.6億元;醫療費用從1990年的76.2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271.3億元。我國上世紀90年代社會保障費用也曾高達GDP的13%,近年穩定在5%左右。
老年人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許多經濟發達國家老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各種類型精神疾病困擾著廣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家庭聯系鬆散,喪偶以後獨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無助。我國則強調尊老愛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家庭和社區組織等部門在關愛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實的物質生活。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老年人的收入明顯增加。據統計部門調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農村老人收入增長1.7倍。我國城鄉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城市75.6%和農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農村,86.1%的老年人認為比起過去在生產隊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認為自己比過去離退休職工「經濟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現代生活設施從1992年的4種增加到2000年的8種,50%的城市老人有獨立的煤氣、電話、電冰箱和室內廁所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70多平方米。農村老人50%有兩種現代化家庭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國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還很小,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他們的家庭財產也明顯少於青壯年。國家統計局2002年對4000戶城市居民調查顯示,60—70歲老年戶家庭財產平均為16.2萬元,70歲以上者15.7萬元,比35—40歲青壯年戶家庭財產少43%。
我國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隨年齡增加而迅速加重。據1993年和199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費用0—4歲為817元,10—19歲增加到2244元,40—49歲為4577元,65歲以上則增加到5096元。可見,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為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我國正在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過程之中,這些數據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視加強社區建設,使老年人在社區中得到方便的醫療、保健咨詢服務,降低了醫療開支,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從管理體制上,還可實行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一些地區試點,對大病治療給予有力的支持。據調查,貧困農民在脫貧後又返貧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災害等方面完善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將為農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為農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結論與意見
對中國和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展望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和意見:
1.21世紀我國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是20世紀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後果,與世界人口發展趨勢一致。
2.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至今,使我國少生3億多人,降低了21世紀中期老齡人口的數量,從而減輕了社會撫養老人的負擔。
3.成功的計劃生育工作使我國的勞動力總量直到老齡化嚴重的21世紀30年代前後,仍可保持在總人口50%以上,在21世紀20年代前勞動力總量最豐富時甚至可達總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億以上的富餘勞動力。因此,今後數十年內都是我國勞動力充沛的黃金發展時期。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不會發生經濟發達國家勞動力缺乏的問題。
4.人口多、土地少、資源相對缺乏仍將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盡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勞均耕地卻有13畝,遠遠高於我國。因此,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扶養老人的各種需求,才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
5.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未來扶養老人的社會能力的提高,應從培養高素質人口著力,採取各種措施使我國從人口數量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為此,我國應採取穩定低生育水平,培養高素質人口,完善經濟、社會制度,提高服務、保障能力,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策,統籌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發展。
6.我國各個地區人口差別巨大。上海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於死亡率,從1993年起即進入人口自然負增長階段,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世界最長壽國家的水平,個別區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時,也有少數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輕,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人口零增長。鑒於這種情況,我國在人口及其相關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應當採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原則。
7.我國的家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轉變。這種轉變的影響將反映在社會結構及功能、人際關系及代際關系、家庭內經濟流動、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等許多方面,這些變化也會對老齡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政府應當相應地在社區建設、養老保障、醫療體制、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適當的安排。
8.老年人不僅需要社會的扶養,同時也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我國許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個領域繼續作貢獻。老人的知識、經驗、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提倡「老有所為」是我國特有的老齡工作方針之一,充分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重視、尊重,仍應繼續作為我國老齡工作的重要方針。
9.近年來,健康老齡化的觀念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提出,將健康老齡化作為全球解決老齡問題的奮斗目標。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在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經濟五個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的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為實現健康老齡化需要社會各方面協調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積極參與。我國在這方面應當大有作為,努力為世界提供範例。
④ 中國八十歲老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幾
⑤ 中國各個年齡段的人口數量及其比例是急…
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將於明年4月底公布,目前的數據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 在不滿20歲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餘萬人,平均每個年齡男性比女性富餘100多萬人。由此人口專家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出生人口的性別比形勢嚴峻,男孩多女孩少的問題日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少媒體稱,中國男女比例出現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五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將有數千萬的男子無妻可娶,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光棍」,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7:100 中國人口數量,13億,人口結構。 人口分布(城鎮,鄉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
最新的中國人口年齡分布金字塔 2005年全國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6478萬人,占總人口的20.27%;15-59歲的人口為89742萬人,占總人口的68.70%;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7.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個百分點)。 在人口的變化中,規模與結構的變化最引人注目。從1973年開始的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運動,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增長率,減緩人口規模的擴大速度。如今,經過千千萬萬計劃生育幹部的艱苦努力,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是,由於巨大的人口慣性,中國人口總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萬以上的速度增加。與此同時,作為生育率下降的後果之一,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卻出現了老齡化的趨勢。無論是人口總量的繼續擴大,還是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對未來的中國都是嚴峻的挑戰。而且,人口數量控制與人口老齡化還是一對矛盾。人口數量控制越嚴格,人口老齡化速度越快,老齡化狀況越嚴重。如果放棄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彈和上升,人口總量雖然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是,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卻會因此而減慢。面對人口規模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挑戰,我們該如何清醒地認識這對矛盾,明智地選擇應對政策,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重大而急迫的問題。
⑥ 在中國的13億人口中,百歲老人佔大約百分之幾
截至2008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10956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3%。60歲及以上人口15989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2%。我國將出現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年均增長800萬人。
⑦ 我國八十歲以上人口是多少
1.據調查,目前中國來60歲以上源的老年人口為1.4億,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為1300萬。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48 億,80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 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到2051 年將達4.37 億,佔到當時總人口的31%。
⑧ 請問我國年滿80歲老人的比例是多少謝謝
1000萬
截至200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已增至1.69億,占總人口的12.79%,且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回進」。
4.37億
到2020年,我國老答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我國老年人口達到4.37億,占總人口30%以上,每三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80歲
據全國老齡辦測算,目前全國80歲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長,約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預計到2050年5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80歲以上老人。據了解,目前全國各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均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15張
我國現有養老床位僅250萬張左右,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床位不到15張,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床位70張的水平。
⑨ 中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五、在養老方式上,家庭供養仍然是我國老年人最重要的養老來源。
數據顯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將老年人昀生活來源分為勞動收入、離退休金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財產性收入、家庭其他成員供養以及其他。無論東部、中部還是西部地區家庭,家庭成員供養的來源比例都平均高達40%左右。因此,家庭供養仍然是我國老年人最重要的養老來源,反映出家庭養老仍是我國主要的養老形式。其中,城鎮老年入主要依靠離退休金、養老金養老,農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家庭其他成員的供養是高齡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更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最主要生活來源。
總體來看,我國老年人口的基本狀況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改善。高齡老人逐漸增多,壽命不斷延長,婚姻狀況不斷改善,家庭供養是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方式。
⑩ 耄耋之年占人口比例多少
摘要 根據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我國80歲及以上人口有358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4%,90歲以上在百分之0.5左右,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53383938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76020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佔18.70%。足以證明我國老年化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