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儒家的養生觀,什麼樣的人能夠長壽
1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仁者壽(若恬淡虛無,心神寧謐,豁達開朗,順應自然,人之元氣必定聚集,周流於身,長壽則不難矣!)
B. 儒家的信仰是什麼
「人本」和「性善」是儒家重要信仰:人天生固有的人性是善的,但要知足、常樂。同時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常關系。而後面的都是行為。
人本由孔子提出,主要由四方面組成:
第一: 強調個體人格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第二: 尊重人的利益要求。
第三: 尊重人的物質慾望。
第四:倡導「仁政」。
人本妨礙君本,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情況下,除了被民本取代別無選擇。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民本事實上是農本。其主要內容包括:
(1)輕徭薄賦,藏富於民。
(2)勿傷農時,給農事活動提供方便。
(3)實行常平倉制度,防止谷賤傷農。
(4)刺激人口增長。
(5)抑商賈,禁技巧。
(6)設庠序,學而優則仕。
(7)納諫。
(8)及時賑災。
性善:
孟子的「性善說」,是在他自己的那套心、性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有以下兩點內容:
第一,它是「道德層面」的心性,不是「情慾層面」的心性。
第二,這個"道德層面」的心性具有仁義的內在先天規定性。
磐龍纏爐 整理復制,歡迎追問
C. 為什麼具有良好修養的人更容易得長壽
性格開朗,有良好的性格修養的人,總是愉快、安定、自信、進取、謹慎、坦白、愛好人類、滿足、莊重、熱心的。相反,急躁、狹隘、不注意性格修養的人,往往時時訴苦、抱怨、緊張、做事厭煩、習慣性易怒、恍惚、喜孤寂、輕薄、失望、吞吞吐吐、好沖動、易與人發生爭執。
雖說性格修養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但是上了年紀的人,也應繼續修養性格,盡量避免惡性因素刺激,將脾氣穩定下來。有人善於在不愉快或怒氣沖沖之時,採取打球、散步、看電影、做手工活或旅遊等辦法來轉移情感;還有人在苦惱或痛苦之時,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學習,使感情升華,將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更有人採取養花、繪畫、書法、打太極拳、下棋、聽戲、培育下一代來調節生活的情趣。所有這些,都有可能免除癌細胞對機體的襲擾,抗拒高血壓、心臟病對生命的危及,有助於更好地安度晚年、健康長壽。
D. 3 、 信仰佛教的人一般能夠長壽。 ( 2.0 分) 是 否
因人而議吧
E. 什麼人容易長壽
生活清淡,精神愉快的人能長壽。
F. 什麼中國信仰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國學)的精髓。從古至今,利遠大於弊。
1、儒家提倡以"禮"治國,"倫理政治",「大一統」思想。
如果說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麼我們中國文化就是"德"型文化。在政治上積極的一面是:愛護百姓,忠於國家,抵禦外來侵略,直諫(不畏生死榮辱)國君,是了不起的民族精神!維護了社會的秩序和國家的完整。
2、注重個人素質培養(仁義、中庸、知行合一),要求自覺遵從真和善。
是典型的人文主義,以人為本,要求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而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偶像和神。這一方面比上歐洲西方國家的宗教和神論思想不知道進步多少倍。
3、思想上善於辨證思維,重視經驗。
「天人合一」,認為自然秩序是人類理性的根源。而人類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權利的依據。
4、重視教育,詩書傳家。
創造"因材施教"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上注意個性差異,善於啟發教學。產生了系統完備的古代教育理論、原則、方法和制度。
5、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文以載道」,古代文化昌盛。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也是唯一一個歷史不曾間斷的國家。
歷代儒者都重視歷史的撰述,史籍完整,史料豐富。
文學大家、文化經典歷朝歷代層出不窮,蔚為大觀,閃耀後世。
6、重視農業和醫葯,提倡"以農為本"。
重視農業符合中國古代的實際資源情況的重農思想,農業和中醫葯保證了國家穩定和種族延續。
G. 為什麼道德高尚的人更容易長壽
大德者必得其壽,不僅是對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種贊揚,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科學依專據。
誠實有益健康。誠屬實的人,心地無私,襟懷坦白,生活坦然,能保持最佳心理狀態,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抵禦各種疾病的侵入。私心重和說謊的人,體內會分泌一種荷爾蒙的物質而加速心臟跳動,使血壓上升,白血球數量下降。虛偽的人,精神常處於一種緊張狀態,最終導致機體的生化代謝和神經調節功能紊亂,造成內傷。
善良使人健康。有顆寬厚、善良的心,將使人更健康長壽。當人們不懷好意和憤怒時,腎上腺分泌加強,呼吸和心跳加快,肌肉緊張,有損於心臟健康。
多做好事利於健康。人們做好事時,唾液中免疫蛋白A的含量大大增加。這是一種抵禦感染性疾病的抗體。
人際關系和諧增進健康,人際關系和諧,人會感到溫暖而愉快,獲得精神上的平靜和舒暢。人際關系緊張時,血液和尿中的茶酚胺含量明顯增加,促使血脂升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形成動脈硬化。
健康是一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反映。一個人期望長壽,除要堅持鍛煉身體、講究衛生、注意營養外,切莫忘了追求「道德健康」。
H. 人活著就要有信仰,才能活得充實快樂健康。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
人活著就要有信仰,活得充實快樂健康,有誰又有人能拿得起,放得下呢。
I. 信道的人長壽嗎信仰道教的人會活得很長壽嗎 中國道教里的咒語和秘法可以幫助人長壽嗎
你看廟里是長壽的道士多還是和尚多··········
百歲道士不足奇·····因為道教很多的理論都與中醫、養生有關·····
我師爺今年八十多了,看上去只有六十·····人家是道醫,每天都抽煙,身體一點不賴·····
道教講究 精氣神····
咒語就是對精氣神的綜合運用·····當然,從中醫角度很好理解,西醫就不能解釋了,比如,像經絡、經脈······
J. 從儒家的角度人活在世上為了什麼
儒家,至少孔子把人分為二類,一類叫鄙人(民),也就是普通人,養家糊口的人,體力勞動之人,謀生之事的人。這類人的生活就是在統治的管理范圍人享受生活,好好生活。
二類叫君子、士、人等多個稱呼,就是從政人,這些人,生活無憂,需要考慮怎麼管理這個社會,需要他們仁、義、禮、智、信,又有中庸、學習、從政等一系列任務。孔子希望他們活在世界,當好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