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9歲老人腎功能衰竭 考慮要不要透析
心力衰竭飲食治療 (1)限制鈉鹽的攝入:以預防和減輕水腫,應根據病情選用低鹽、無鹽、低鈉飲食。低鹽即烹調時食鹽2克/天;食鹽含鈉391毫克/克,或相當於醬油10毫升。1天副食含鈉量應少於1500毫克。無鹽:即烹調時不添加食鹽及醬油,全天主副食中含鈉量小於70/毫克。低鈉即除烹調時不添加食鹽及醬油外,應用含鈉在100毫克%以下的食物,全天主副食含鈉量小於500毫克。大量利尿時應適當增加食鹽的量以預防低鈉綜合征。 (2)限制水的攝入: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瀦留主要繼發於納的瀦留。身體內瀦留7克氯化鈉的同時,必須瀦留1升水,才能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衡,故在採取低鈉飲食時,可不必嚴格限制進水量。事實上,攝入液體反可促進排尿而使皮下水腫減輕。國外學者認為,在嚴格限制鈉鹽攝入的同時,每日攝入2000~3000毫升水分,則鈉和水的凈排出量可較每日攝入量1500毫升時為高,但超過3000毫升時則不能使鈉和水的凈排出量有所增加,考慮到這種情況,加上過多的液體攝入可加重循環負擔,故國內學者主張對一般患者的液體攝入量限為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為2000~3000毫升),但應根據病情及個體的習慣而有所不同。對於嚴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腎功能減退的患者,由於排水能力減低,故在採取低鈉飲食的同時,必須適當控制水分的攝入,否則可能引起稀釋性低鈉血症,這為頑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誘因之一。一旦發生此種情況,宜將液體攝入量限制為500~1000毫升,並採用葯物治療。 (3)鉀的攝入:如前所述,鉀平衡失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現的電解質紊亂之一。臨床中最常遇到的為缺鉀,主要發生於攝入不足(如營養不良、食慾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額外丟失(如嘔吐、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腎臟丟失(如腎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代謝性鹼中毒、利尿劑治療)以及其他情況(如胃腸外營養、透析等)。缺鉀可引起腸麻痹,嚴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並易誘發洋地黃中毒,造成嚴重後果。故對長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病人應鼓勵其多攝食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桔子、棗子、番木瓜等。必要時應補鉀治療,或將排鉀與保鉀利尿劑配合應用,或與含鉀量較高的利尿中草葯,如金錢草、苜蓄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須、魚腥草、茯苓等合用。 另一方面,當鉀的排泄低於攝入時,則可產生高鉀血症,見於嚴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腎功能減損以及不謹慎地應用保鉀利尿劑。輕度患者對控制飲食中鉀和鈉以及停用保鉀利尿劑反應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鉀血症宜立即採用葯物治療。 (4)熱能和蛋白質不宜過高。一般說來,對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必限制過嚴,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每天50~70克,但當心衰嚴重時,則宜減少蛋白質的供給,每天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的特殊動力學作用可能增加心臟額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機體的代謝率,故應給予不同程度的限制。已知肥胖不論對循環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別是當心力衰竭發生時,由於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積的減少及心臟位置的變化,因而成為一個更加嚴重的因素。此外,肥胖還將加重心臟本身的負擔,因此宜採用低熱能飲食,以使患者的凈體重維持在正常或略低於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熱量飲食將減少身體的氧消耗,從而也減輕心臟的工作負荷。 (5)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供給按(300克~350克)/天,因其易於消化,在胃中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減少心臟受胃膨脹的壓迫。宜選食含澱粉及多糖類食物,避免過多蔗糖及甜點心等,以預防脹氣、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6)限制脂肪:肥胖者應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宜按(40克~60克)/天。因脂肪產熱能高,不利於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使胃飽脹不適;過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響消化;並可能包繞心臟、壓迫心肌;或腹部脂肪過多使橫膈上升,壓迫心臟感到悶脹不適。 (7)補充維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納較差,加上低鈉飲食缺乏味道,故膳食應注意富含多種維生素,如鮮嫩蔬菜、綠葉菜汁、山楂、鮮棗、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時應口服補充維生素B和C等。維生素B1缺乏可招致腳氣性心臟病,並誘發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葉酸缺乏可引起心臟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8)電解質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之一為鉀的平衡失調。由於攝入不足,丟失增多或利尿劑治療等可出現低鉀血症,引起腸麻痹、心律失常,誘發洋地黃中毒等,這時應攝食含鉀高的食物,如干蘑菇、紫菜、荸薺、紅棗、香菜、香椿、菠菜、莧菜、香蕉及谷類等。如因腎功能減退,出現高鉀血症時,則應選擇含鉀低的食物。鈣與心肌的收縮性密切相關。高鈣可引起期外收縮及室性異位收縮,低鈣又可使心肌收縮性減弱,故保持鈣的平衡在治療中有積極意義。鎂能幫助心肌細胞解除心臟的毒性物質,能幫助維持正常節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攝入不足、利尿劑等葯物導致排出過高或吸收不良,均能使鎂濃度降低,如不及時糾正,可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至誘發洋地黃中毒。增加鎂的攝入對治療有利。
② 90歲老人透析安全么
理論上,透析只是用機器代替腎臟維持生理機能。所以無論多大歲數都可以內進行透析治療。
但是容90歲的老人需要針對身體情況進行判斷流量、避免緊張和一些情緒波動,心臟的承受能力等等情況綜合來看。要跟大夫好好溝通,並且要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態。
③ 高分!!姥爺今年88歲了,肌酐700,請問需要做透析嗎這樣大的歲數可以承受得了嗎謝謝!!
現在必須透析,要不然將會面對,說句不好聽的——死亡!
年齡大了肌酐回一過500就得透析,要答不然很危險!
按這個年齡每周在2次或3次就行,看病情!
只要做開透析,因為你老爺這個年齡不能做腎移植,所以只能一直透析下去!
透析只能控制,不能治標,腎移植是唯一治標的,但是年齡已經不允許!
長時間透析必須面對的副作用:高血壓、心衰竭等等一系列問題,這你必須提前做好心理准備!
④ 90歲老人還能做透析嗎
你好,這個說不準,要看老人的基本情況
絕大部分是可以做透析的。
⑤ 九十歲老人半個月透析三次,透析一次是72小時,能行嗎
因為歲數最大,我看透72個小時是不行的
⑥ 90歲老人得慢性尿毒症還可以活多久
年紀太大了
治癒的希望應該不是很大,不過也得治療啊,建議 中 葯
試試《尿毒症》《康復》湯 吧
希望有幫助
⑦ 腎衰竭做透析可以活多久
如果長期透析的話可以做到長期生存,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前還是比較容易引起死亡的,但是現在伴隨著這個腎臟透析治療技術和治療時機以及經濟承受能力的增加,現在慢性腎衰竭的患者,長期透析可以做到長期生存,所以理論上講能自然壽命能活多久透析的患者就可以活多久。在臨床上有一些透析的患者年齡已經達到80歲甚至90歲,還在接受透析,他們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存。
如果各方面狀況都還不錯的話,可以長久的生存下去,現在腎衰竭已經沒那麼可怕了,隨著醫療進步,治療手段已經有很多,而且病人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手段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這些都是非常成熟有效的技術。以血液透析為例,目前國內有中心報道血透病人已經透了30餘年了。
⑧ 你是請問我國90歲以上的透析病人有多少透齡幾年為最長
摘要 我國(台灣數據未統計)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在透年齡逐年增高,截至2020年底,年齡已達56.9歲,新增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齡58.1歲。還有很多數據表格不能一一列舉,但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我國目前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數在逐漸快速增加,這與腎病患者增多明顯成正比,並且最為關鍵的是,未發現已患腎病的人太多,而從側面來說,太多的人不注重體檢,不能及時發現隱患,從而導致了腎臟疾病的進展,最終不可逆
⑨ 老人做透析,危險大不大
你姥姥的情況,目前也是必須要做透析的,但是如果不透析的話,尿毒症的病人很快就會因為體內代謝廢物過多導致各個器官功能衰竭,最後危及生命。所以綜合利弊,透析治療還是利大於弊的,就看是選擇血透或者腹透了,其各有利弊,血透比較徹底,但對心臟有一定的負荷,也容易引起應激性的血壓升高,腹透沒有危險但會導致蛋白流失,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建議優先血透,可以的話就繼續,不行的話就選腹透。
⑩ 九十多歲得了尿毒症晚期還適合做透析嗎
你好,理論讓可以透析,到時要看患者身體狀態,如果各個臟器功能都不是很好,很難耐受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