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捨生取義算不算執著
六度波羅蜜中首重布施。
布施有三種:
1、財布施:得財富。(如李嘉誠)
2、法布施:得智慧。(印光大師)
3、無畏布施:得長壽。(老紅軍、老八路)
你講的這種情況屬無畏布施。得長壽。今世不報,來世必報。看看老紅軍、老八路那麼多人長壽,就因為他們是捨生取義的人。
供參考。
⑵ 給老紅軍的一封信100字
敬愛的紅軍爺爺:
您好!
記得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文章中那位寧肯犧牲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的小紅軍讓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大家都說,他沒有犧牲,只是暫時昏迷。後來讓後面的紅軍大部隊給救了。後來又參加了抗日,再後來迎來了全國的解放,再後來他走進了學校成了一名勤奮的學生,再後來就成了一名老將軍。他便是您,在紅軍長征過會理70周年之際,我提起筆,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您還記得嗎?在你們長征的途中,於1935年5月3日巧渡金沙江,進入史稱"川滇鎖鑰"的會理進行休整。會理就是我的家鄉,她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建有縣郡,她也是革命火種的搖籃,1935年5月10日,"紅軍來了!紅軍來了!"這聲音如同春雷陣陣響徹整個會理,會理人民揚眉吐氣了,他們很快地行動起來,配合紅軍開展"打富濟貧"的斗爭。通安、彰冠、南閣、東壩、積水、會理城北關、四宗村……。紅旗飄飄,會理沸騰了,據《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記載:紅軍在會理一帶,補充了新戰士5000多人,一時間,會理大地傳唱著一支膾炙人口的歌謠:"紅軍到,幹人笑,糧紳叫;白軍到,幹人叫,糧紳笑,要使幹人天天笑,白軍不到紅軍到。"紅軍撤離會理後,依然有一支100人左右的游擊隊活動在會理的崇山峻嶺之間,在敵人瘋狂反撲報復的血雨腥風中,會理人民的心與紅軍息息相通,不少人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和照料紅軍留下的傷病員,保存下紅軍書寫的標語和留下的物品。革命的火種已經深深地埋在了會理人民的心裡。1938年,會理六華鄉的茅岩、杉木洞一帶,又爆發了著名的"會理娃子寨"起義,這場斗爭堅持了近十年之久,是涼山彝族人民反抗奴隸主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著名斗爭。會理人民不但能在多災多難的舊世界裡頑強地與不公作斗爭,還能在新社會里邁開豪壯的腳步大步向前走。
如今的會理正煥發著青春的氣息,展示出她那勃勃的生機。4522平方公里的縣境內礦產資源富集、石榴、烤煙、礦產成為了會理的三大支柱產業,聞名全國。
在西部大開發的號角聲中,會理又邁出了開創歷史的一大步。區域優勢得到更大的發展,抓住烤煙這根經濟支柱,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果業,整合礦產資源,真正實現了富民增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排排高大的樓房,一條條整潔、寬敞的街道,鱗次櫛比,綠柳飄拂,花香四溢的濱河大道,成為會理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正在擴建的西環路、北環路構建了會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步行街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一條條道路的美化、綠化、亮化,使會理人民感受到了生活的甜美、幸福。
敬愛的紅軍爺爺,如今的會理如密、如糖,加上厚重的文化積淀,光榮的革命傳統,四季如春的怡人氣候,您難道就不想重遊故地,感受這一幸福的時光嗎?紅軍爺爺,會理人民歡迎你!
祝: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⑶ 目前我國120歲高齡以上的壽星多嗎,都有哪些人健在
隨著現代社會醫療的不斷進步,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人類生命會延長。但是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120歲高齡以上的壽星並不多,健在的有譚德本,蘇毅然,范希賢等十幾位老紅軍了。
總之,對於120歲高齡壽星來說,中國真的是不多了,我們要想長壽,就要學習前輩們的生活習慣,多運動,注意飲食,少熬夜,好好愛惜身體,健康最重要。
⑷ 我們要寫一封給老紅軍爺爺奶奶的慰問信,誰會快告訴我懸賞分超高!急~~~~~~
你實實在在的寫一篇就可以。如果你的內心還有一點善良,就讓他發光。紅軍戰士是不計較文字語言的。你想過好的生活,就寫如何勤勞致富。你想學業又成,就寫刻苦努力即可。
⑸ 2020年8月1日是建軍幾周年
93周年
因為解放軍被認定成立是在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所以從1927年到2020年,是建軍93周年
1、擁軍活動
八一建軍節的習俗主要是個機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形式各樣的擁軍活動。
每年建軍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各級政府也會組織隆重的軍民聯歡晚會或座誡會,邀請老紅軍、軍隊離退休幹部復員退伍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及烈軍屬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
2、墓祭奠英雄人物
在這一天,全軍將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他們自己的活動。有的在部隊舉辦文藝演出,展示他們的才能;有的則到社區訪問孤寡老人,為他們獻上一份親情般的溫暖;而有的則會到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或者進行網上祭奠,以此來紀念那些為革命、為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
在八一建軍節這天的掃墓活動中,不像清明節時的嚴肅和莊重,他們一般會在碑墓前舉行一些紀念活動,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和對當下幸福生活的珍惜。祭奠時的程序和清明節掃墓差不多,一般會有打掃、供奉水果佳餚,或植樹、獻花圈、致禱詞等,隨後有的軍人部隊還會去拜訪先烈們的家屬,從活著的人那裡聆聽教誨。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他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祭奠,這也是未來掃墓祭奠活動的必然趨勢。
3、看望慰問老同志
走訪慰問軍隊離退休老同志老幹部,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對軍隊老同志們在革命戰爭年代所作出的貢獻以及長期以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祝願他們健康長壽、晚年幸福、合家歡樂。
4、為貧困家庭獻愛心
在一些偏遠的地區或者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地區,尤其在節日期間,訪貧問苦,切實把黨的溫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同一片藍天下,確是不同的生活。有些環境惡劣,有的孩子連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更別提像大城市孩子們有豐富的課外生活和物質生活。雖然政府已經按國家政策安排孩子們上學,但因為客觀條件,還是有些孩子們不能上學。所以給他送去慰問金,給予貧困家庭最大的幫助,切實解決貧困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
⑹ 也說老紅軍為什麼長壽
老紅軍們的長壽現象讓我想起廣西巴馬的長壽村,同樣都是長壽,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經歷過飢餓時期,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沒吃的很多人餓死了;倖存下來的都很長壽;巴馬長壽村貧窮的年代那裡的人長年吃不飽肚子。
飢餓不是什麼好事,卻能讓人長壽。------龍梅
轉載如下:
老紅軍向多本116歲,老紅軍張志洪104歲,老紅軍王邦忠101歲,老紅軍姐妹黃美根106歲、黃美念104歲,老紅軍李文樂101歲……百歲以上的老紅軍可謂數不勝數!
這些老紅軍的長壽秘訣也五花八門,什麼「諸肉不如豬肉,百菜不如白菜」、「早晨吃點姜,百病都消光」、「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齒常叩、耳常彈、面常搓」……其實,媒體宣傳的都是表面現象,都是細枝末節,是向老年人傳授養生之道的。以我看來他們的長壽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他們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好。大家都知道美國黑人身體好,美國乃至世界的競技體育項目幾乎被他們統治了,那是因為美國黑人身體素質好。但是,這些黑人為什麼素質好呢?15世紀40年代非洲大批黑人被販賣到美洲,由於路途遙遠,裝運黑奴的貨艙環境惡劣,大量黑人死於海上,只有身體素質特別好的黑人才能存活下來!也就是說,美國黑人是經過九死一生考驗過的人種!是優勝劣汰後的幸運兒!高溫、飢餓、乾渴、瘟疫都對他們無可奈何!我們的老紅軍與美國黑人的遭遇何其相似?只不過他們參加革命是自覺自願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他們吃了多少苦!炮火連天的歲月里他們受了多少罪!能夠堅持到最後的真是鳳毛麟角!老紅軍們哪裡是血肉之軀?分明是鋼鐵戰士!
二、他們老有所養。革命勝利後他們也算修成了正果,是有功之臣,他們安安穩穩地住進了「休養所」「療養院」里,政府供給衣食住行,官員常去噓寒問暖,醫生護士不離左右。不但他們老有所養,而且他們的子孫也「各得其所」!即使是那些長征途中失散的紅軍戰士,雖然功德不夠圓滿,待遇差一些,但每人每月也可以從民政部門領到90至120元不等的補助(1980年的數據)。老紅軍們的心情怎能不好呢?
三、他們達觀。戰爭歲月,長征途中,他們眼睜睜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去了,一批批倒下去了,他們背著腦袋行軍打仗,誰都不敢保證自己能活到明天!101歲老紅軍張國清常說:「與那些在長征中犧牲的年輕同志們相比,我活到現在,算是夠幸運的了。」是啊,對於他們來說,活著就是最大的幸運!活著就是最大的福分!什麼房子車子?什麼金錢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們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四、他們不寂寞。孤獨寂寞是一般老人面臨的最大困境,孤獨寂寞也是健康的最大障礙。但是,老紅軍們從不孤獨寂寞,上級領導看望他們,媒體記者采訪他們,健康專家調研他們,親人們探望他們,紅領巾們去聆聽革命故事,機關、工廠、學校邀請他們作報告……迎來送往,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可惜,這些都是一般人學不來的!所以本文對一般老人的健康問題幫助不大,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⑺ 新妙為什麼稱為老革命地方
新妙古鎮歷來是涪陵有名的旱碼頭——第一大鎮,是「辛亥革命」、「四鎮鄉」農民革命武裝斗爭以及後來的民革川東特區縱隊等在涪、豐、南、長、巴幾個縣的政治活動中心。它光榮的革命歷史,承載著曾在川東發生的革命和反革命殊死大搏鬥的血與火的斗爭。1915年,劉伯承元帥來涪陵,以新廟子三分區為中心,所轄的「四鎮鄉」合計28個場(簡稱南坪)一帶為網路,策劃組織護國軍,是一支川東反袁斗爭中的重要力量;1926年同盟會員、川軍中將、著名的共產黨員李蔚如同志回涪陵後仍以新廟子三分區為重點,成立了新(新盛鎮)、君(藺市鎮)、同(同樂鎮)、龍(龍潭鄉)四鎮鄉農民自衛軍,它在 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與國民黨 派統治者的斗爭。當時的新廟子是「四鎮鄉」革命活動的象徵!新廟子設立的新盛鎮,所轄的新廟場、酒井埡、石家沱、石龍場、大乘寺、三合、增福、大順、兩匯、安鎮壩等10個場,是當時「四鎮鄉」革命活動的根據地,其中新廟場、大順場又是「四鎮鄉」革命活動的指揮中心;1949年,張振宇在新妙鎮、石龍場組織的民革川東特區縱隊,配合解放軍夾擊蔣家王朝,迎接新妙解放……革命老區新妙鎮,有著光輝的足跡和歷史豐碑,它在革命的征途中,曾留下許多革命先烈、志士仁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革命史、抗爭史的著名遺跡和不朽頌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凝聚成一部輝煌的革命史詩!1915年上半年,同盟會員、川軍名將熊克武受孫中山先生重託,特前來新廟子以隱蔽的方式首先得到時任川東特區嚴防主任、團練首領陳禮耕的幫助,熊、陳二人深交多年,關系很密切,熊每次來新廟子都是住在「適園」陳禮耕家裡。兩人見面後熊克武說明了來意,陳禮耕當即推薦自己的得力助手團練分隊長陳海堂來支持和參與,此人有戰略戰術和軍事指揮能力,人們稱之為「神槍手」。在陳禮耕的暗中安排和陪同下,前往新廟子原「冰心茶館」 (即:冰心茶社仁號)喝茶,有意召見陳海堂來茶館會面。通過一番溝通和深談後,三人很快達成共識支持討袁,立即策劃組織護國軍。經過積極的准備工作,熊認為新盛鎮的反袁斗爭准備工作就緒,也形成氣勢,立得住腳根,便離開新妙作好下一步安排。1915年劉伯承元帥由上海回川,不久奉熊克武派遣,前來涪陵以新廟子三分區為據點,所轄的新(新盛鎮)、君(君子鎮)、同(同樂鎮)、龍(龍潭鄉)四鎮鄉(合計二十八個場)一帶為網路,策劃組織川東反袁護國軍。陳禮耕立刻從自己部隊抽調300多名精銳骨幹並授權陳海堂親自率領這批人馬配合劉伯承在新妙組建護國軍。由於反袁斗爭順服民意,反袁浪潮激發了當地的愛國志士、開明士紳、團練、袍哥首領等。尤其是袍哥組織率先響應,並將仁號改名「漢英社」,德號改名「維新社」,禮號改名「復榮社」,又名「三才社」(天、地、人三才是也)。這三個社的改名,都具有它的革命性、統一性和團結戰斗的決心。在陳禮耕的大力支持下,直接由仁號大爺李實藩、團練分隊長陳海堂等出面擴張隊伍,同時借憑陳禮耕在當地的影響力和實力,經過四方聯絡,很快得到當地王立山地方軍的鼎力相助,一時主動報名參加護國軍的就有仁號大爺李實藩與其二哥李次安、大哥李樹珍三兄弟,德號大爺陳樹屏以及王貢三、朱棟成、李九師、甘澤敷、尹定章等數十名要人。劉伯承常住在新廟場棧房陳樹屏和槐庄朱棟成家,有時也頻繁出入在石和「李氏野園」李實藩家。組建護國軍,開始是以「新盛鎮」的團練為基本隊伍,公開招兵、擴軍,聚集人槍,在各場廣大民眾的支持下,護國軍由最初的300多人而發展到數千人,劉伯承善於使用當地人,由郭香翰任司令(同盟會員興隆鄉人),李實藩(石和鄉人)負責外事聯絡,陳海堂(新妙鎮人)負責軍事訓練,劉伯承因年輕、文化水平較高兼任文書。(2005年80歲退休老師瞿倫榮回憶曾聽李實藩,陳樹屏、王貢三等口述過新妙袍哥組織如何支持組建護國軍的經過)農民英豪王立山,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有民族感,他聲稱川東護國軍是兄弟部隊。王自立司令,將自己領導的地方軍改為「抗捐軍」約1000餘人。同年貴州「新四團」在涪陵城收刮四萬多銀元要路過新廟子,團練分隊長陳海堂從長壽何紹堯司令得知消息後,立即通知王立山部隊,共同到距東側兩公里外的火麻崗一帶截擊,「抗捐軍」司令王立山親自帶領200餘人精幹隊伍,從南面的花土堡、黃泥堡、馬道子、財神嶺崗等形成五里長的包圍圈,團練分隊長陳海堂帶領團練一個排的兵力從北面碾糟榜、塔坡、上接叢石岩一線;撮箕埡口為最高點,由「抗捐軍」尖兵連長李在榮帶兵固守。王立山用的最新十籽連槍,陳海堂用的新式雙筒槍親自打主攻,一旦南北夾擊就形成口袋形,進得來就出不去。「新四團」由竇磯裕團長帶領,由涪州城南面出發,沿途經藺市、酒井埡到達新廟子。行軍時前面走的是尖兵連,接著是押送銀元、物資的數十匹馬駝子,大部隊尾隨其後,呈長蛇狀,整個部隊首尾相距十餘里。竇團長萬萬沒有想到被包圍了。截擊部隊化裝成農民,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嚴守著各個大小山堡。待「新四團」尖兵連先遣部隊剛進入火麻崗大黃桷接坪處時,各處聯絡信號突然響起了槍聲、吼聲,南北方向同時集中地向夾谷中的「新四團」開槍射擊,一時槍聲不斷,駝馬亂奔,血流滿路,尤其是在大黃桷樹周圍,死屍成堆。經過一場激戰,先頭部隊近200餘人全部殲滅,幾十匹馬駝子全部被截獲,使「新四團」的大部隊還來不及增援時,戰斗迅速結束。截擊部隊查蠻子受傷後致死。當時劉伯承元帥也參加了戰斗,他年輕勇敢,搶先沖到大黃桷樹周圍,不幸腿部被打傷,艱難地從一大堆死屍爬過,結果被附近一農民發現後,將劉伯承背去玉皇觀交尼姑定成師太隱藏於神龕內,躲過了「新四團」的搜查。(1983年88歲謝海和介紹他在王立山部隊任連長時,他跟隨王立山到成都川北一帶,後又回涪陵攻打涪州城;1950年尼姑定成師太口述劉伯承參加打火麻崗受傷經過)
⑻ 作文給老紅軍的一封信
您好!
也許,今天的您已是白發蒼蒼;也許,今天的您已是步履蹣跚,可是,無論怎樣我們也不能忘記您當年冒著生命危險,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身影。
我的爺爺也是一名軍人,當我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寶寶時,爺爺就經常給我講革命前輩的英雄故事。紅軍過草地,爬雪山的艱辛,八年抗戰的不屈不撓,您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深深印在我的心裡。上學後,老師告訴我們,革命前輩的故事不能忘,革命前輩的精神不能忘,革命前輩的愛國主義情懷不能忘。老師教導我們熱愛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基本原則,熱愛祖國要從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祖國強大了!
現代化的城市繁華耀眼;科技發展日新月日;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神九天宮太空對接,蛟龍深海探索試驗。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祖國變化,每天都能體驗到生活的幸福與美好。
請老紅軍爺爺放心,我們不會忘記您們的付出與犧牲。做為祖國未來的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譜寫祖國和諧發展的新篇章!
祝您們永遠健康、長壽
⑼ 很多抗戰老兵都很高壽,為什麼啊
說明當年抗戰的人多,人口基數大。生活條件差些,大魚大肉又吃得少,還要多勞動,粗擦淡飯保平安嗎!當然長壽了,你看長壽之鄉的老人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