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長壽有什麼名小吃
1、活水豆腐
長壽活水豆腐,能作為重慶市的名優菜品,登上宴請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專家的大雅之堂,周總理及兩位副總理在視察長壽湖時,對長壽縣名很感興趣。
2、紅燒魚唇
「紅燒魚唇」是四川重慶的一款名菜。此菜系用於鱷魚唇,幾經氽煮,發好之後,再配以冬菇、火腿、豬肘、菜心紅湯等,用文火慢成菜。
3、長壽湖魚面
在長壽湖眾多魚食菜餚中,最有名氣的是魚面。魚面所用的鮮魚頃備是長壽湖中最名貴的翹殼魚,經去骨取肉後,將魚肉打成魚糅,作成象普通面條般粗細的魚面條,經特殊烹制煮熟而成。
4、長壽米粉
長壽米粉是長壽民間的傳統食品。自清朝末期開始,每年陰歷冬臘月,長壽當地不論是城裡還是鄉棚乎行下,家家都要蒸米粉,與湯圓同為過年期間待客和自食的特色食品。
5、長壽區肥腸飯
肥腸飯也是長壽一道地位不輸米粉的地道美食,因食用時配以白米飯而得名。腸都是一小碗一鏈嘩小碗的,上班的白領中午喜歡來上一碗。
❷ 重慶長壽區城區內有些特色美食
重慶的特色美食,就是各種各樣的麻辣小吃,火鍋,一說我就口水直流!
❸ 重慶的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1.梁平袁驛豆乾
梁平袁驛鎮,也叫袁驛場,古老的驛站,有最出名的袁驛豆乾,用竹條穿,就這樣擰著吃。製作工藝也是頗具特色,主要是豆乾薄透明,硬難扯,筋斗有嚼頭,源於選好的黃豆,其中千斤頂壓豆乾是最大亮點。
2.土沱麻餅
土沱麻餅是重慶市北碚區的傳統名點,出產地位於水土鎮,已有80多年歷史。底面呈此褐色,塊形飽滿完整,每塊50克,皮薄餡大,松酥滋潤,味美甜香,風味獨特。
3.涪陵油醪糟
油醪糟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加黑芝麻、枸杞、紅棗,可以煮小湯圓、煮荷包蛋、泡米花糖,還可以蒸起吃。第一次吃的話豬油盡量少加,不然要被膩倒。
4.黔江地牯牛
俗名地牯牛,大名晶珠,地牯牛是草本植物的根莖,本草綱目里也有記載,富含人體所需多種諸如硒之類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口感脆,易咀嚼,是休閑,辦公,餐桌上的好食品。
5.羊角豆乾
羊角豆乾是武隆最著名特產,有十幾個系列幾十個品種,大致分麻辣系列、泡椒系列、山椒系列、五香系列、海鮮系列、牛汁系列、金鉤系列、燒烤系列等,口感細嫩、軟綿、富有彈性、香辣醇正、麻味深長具有開胃等功效,產品老少皆宜,食用方便,是居家旅遊必備之品。
6.長壽血豆腐
血豆腐。皮為深褐色,猶如血色;瓤為雪白色;豆腐與肉粒合二為一,渾然天成;味道咸鮮,麻辣爽口,臘香濃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
7.長壽薄脆
長壽薄脆薄如紙,色澤鮮美,純甜芳香,酥而化渣,脆而不碎,益氣和血,為長壽獨有的特產,在清朝咸豐年間風行長壽及長江一帶。
8.葛根粉
葛粉用開水調來食用是非常清熱解暑的,尤其是在夏天,如果在冰箱裡面凍一下,那吃起來巴適慘了!
9.趕水蘿卜干
趕水蘿卜是用重慶綦江趕水地區特有的『草兜蘿卜』腌制而成的。其中草蔸蘿卜以其個大、頭圓、皮薄、柔嫩等特點,經過當地特有的加工方法做出來的趕水蘿卜在香、嫩、脆也有別於其他普通蘿卜。
10.香山蜜餅
香山蜜餅色澤黃亮,香味四溢,入口外皮酥脆焦香,內里酥軟甜美。相傳,香山蜜餅與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關。是他幫一家小店做了一款香甜的蜜餅,做活了生意。忠州人民為了紀念白居易,便特用詩人晚年「香山居士」之雅號,將此餅命名為「香山蜜餅」。
11.潼南黃桃罐頭
潼南黃桃,屬於桃類的一種,因肉為黃色而得名。黃桃的營養十分豐富,含有維生素C和大量人體所需的纖維素,黃桃的皮與果均顯金黃色,甜多酸少,味道獨特,黃桃罐頭保持了鮮桃的風味和營養,質韌肉細,味道芳香,不易渾湯,是大家購買土特產時的首選食品。
12.奉節鼓子雞
又名旱蒸雞。用奉節特製的土陶蒸餾鼓子,採用土雞、臘肉為主要原料,加入咸大頭菜,還可投入黨參、黃耆、三七等中葯,文火旱蒸以蒸氣冷卻所結汽水為湯汁製作而成,既是佐食下酒的美味,又是滋陰健體的佳餚。
13.巫山翡翠涼粉
翡翠涼粉也稱臭葉子涼粉,因顏色翠綠、清爽宜人、粉皮滑爽而得名。製作時用沸水淋在盛於器皿中的臭黃荊葉子上,後攪拌成墨綠色汁液,再用筲箕和紗布過濾,最後用純草木灰做的鹵水點鹵,輕輕攪拌均勻涼透即可。鮮香酸辣的翡翠涼粉流傳至今已成為消暑清熱的特色小吃。
14.酉陽綠豆粉
早年前綠豆粉是酉陽才有的東西,最近幾年來,由於口味獨特,已經發展到周邊省市。綠豆粉做工考究,口味清香,色香味俱全,吃了不上火。
15.彭水蕎面豆花
蕎面豆花是彭水最具大眾氣息、歷史最為悠久的特色美食,純天然的蕎麥粉現場手工擀制而成面條,下鍋煮熟後配以預先製作好的豆花,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製作料,當然也可以食其白味,吃起來有一種濃郁的清香,多食不膩、非常下飯,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
16.合川青草壩蘿卜卷
青草壩蘿卜產於合川區龍市鎮青草壩村,該村坐落渠江邊,大面積都是河灘地,陽光充足,土質無污染,所產蘿卜皮薄色艷,質地脆嫩,肉白汁濃味甜,既可當水果,也可做蔬菜,更能做成風味獨特的蘿卜卷。青草壩蘿卜卷(鹹菜類)還被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7.永川松溉鹽白菜
提到重慶美食還在念叨火鍋小面串串江湖菜酸辣粉?圖樣圖森破!重慶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當然不止這些!今天吃姐就給大家羅列了些好吃,但流傳度卻並不那麼廣泛的重慶特色小吃,你吃過幾樣呢?快來看看吧!永川松溉鹽白菜的原料是山東大白菜(黃秧白),以每年立春前10天左右採摘為最佳,葉質最鮮嫩。經洗凈、破兜、浸泡、除殘、壓榨後,拌上食鹽和中葯配料,加進少許花椒,然後一層腌好的白菜鋪一層粉碎的豆豉,送入發酵倉內發酵。密封1年後,鹽白菜方才取出,醬香濃郁的鹽白菜正式出爐。
18.墊江醬瓜
以當地優質花瓜和自製麥醬為原料,事先選取花瓜刺孔,放石灰鹽水中腌製成瓜胚。再將瓜坯、曲黃、精鹽同時分批下缸,每日倒缸並捋瓜,使表面呈現蜜棗紋。此時曲黃亦已糊化,經日曬夜露,常溫發酵,促進曲酶分解;瓜體則充分脫水排鹵,並吸進醬汁,交插滲透。瓜體因排鹵而收縮。又以吸入醬汁而膨大。大約兩個月後,瓜醬同熟,即為成品。
19.豐都麻辣雞塊
麻辣雞塊是豐都鬼城的特色小吃,幾乎每個飯館都有賣的,吃起來肉質細嫩,肥而不膩,麻辣爽口。
20.雲陽王大漢桃片糕
大家都知道合川桃片,而不知雲陽桃片糕也十分好吃。糯米經選篩、淘、炒、夜露、磨粉合糖搓拌、香木甄蒸、切片而成。吃起來香糯回甜,滿口留香,絲毫不輸合川桃片。
❹ 重慶特色風味小吃
1
麻辣燙
據
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
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
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其實麻辣燙現在重慶已不多,主要因為重慶有名滿
天下的火鍋。
2
酸辣粉
酸
辣粉是重慶鄉間廣為流傳的傳統小吃,由於價廉物美,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酸辣粉主要採用紅薯粉加工而成,分為兩種:一種為「水粉」,即用紅薯澱粉
自己調配而成的;另一種為「乾粉」,即加工成粉條裝的「乾粉條」。由於乾粉條製作的酸辣粉較為簡易方便,全國大都使用「乾粉」的製作方式。其中八一路好吃
街的好又來酸辣粉最為有名。
3
擔擔面
「擔
擔面」是重慶的風味小吃,據說擔擔面的歷史已有150多年了。過去重慶有賣麻辣小面的小販,肩挑一副擔子,敲著竹梆沿街叫賣,擔子的一頭是火爐和方鍋,方
鍋分為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熬有鮮湯。另一頭裝有面條、佐料、碗筷。人們把這種挑擔敲梆沿街叫賣的面條稱為「擔擔面」。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重慶城裡擔
擔面挑子就有上百副之多。「正東擔擔麵店」創辦於1950年,最初在保安路擺一副擔子專賣麻辣小面,掛牌「正東擔擔面」,這擔擔面製作精巧,捨得放佐料,
一時間從眾多的擔擔面中脫穎而出,為大眾所喜愛。1953年攤主租下一門面設店,以擔擔面為主,兼賣紅油水餃、金鉤抄手、油燃面等,仍以「正東擔擔面」為
店招。「正東擔擔面」的擔擔面多次被評為重慶風味小吃、重慶名小吃。在2000年被評為中華名小吃。「正東擔擔面」從街頭面攤發展成為一著名老字型大小品牌,
其成功的秘訣在於:做工精細,調味地道,第一、面條精細均勻軟硬適度;第二、十餘種佐料都是精選的特色產品,吃起來微辣,味厚,香鮮滑爽。正東擔擔麵店不
僅擔擔面有名,它的紅油水餃、金鉤抄手、油燃面也相當精彩,多次被評為「重慶名小吃」
4
毛血旺
特色:營養成分:鴨血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銅、鈣等。 風味特點:麻辣鮮香,汁濃味足。 主要功效:鴨血有補血和清熱解毒作用,並有預防和緩解缺鐵性貧血的效果。
5
陳麻花
特色:規格:每絞長10厘米,股條絞得均勻,美觀,每絞絞花五旋,扭頭整齊,每絞25克。色澤:鵝黃色。組織:松酥,無粘連硬結現象。口味:松酥脆,突出味精鮮香味,鹹度適中。
6
老
麻抄手老麻品牌起源於涪陵區,創始於2003年8月,創始人田川。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分店遍布直轄市。秀山、酉陽、黔江、彭水、武隆、石柱、豐都、萬縣、長
壽、南川等區縣。老麻抄手分為清湯、微微麻、微麻、中麻、老麻及特麻6種味道,加上店家用香濃的骨頭湯和雞湯混合冒抄手,抄手吃完的同時湯也會一滴不剩。
7
怪味胡豆
產品原創於1958年的重慶市北碚區,現已成為重慶傳統名特食品之一,主要生產廠家達30餘家,年產銷量在12000噸以上,深受全國各地消費者喜愛,並已遠銷到了東南亞、北美等國家和地區。
口水雞
口水雞!一聽這名就口水直咽。而印象最深的是口水雞檔口案台上那一堆調料罐,一個挨一個擺得滿滿的,買上一隻或半隻白煮好的雞,斬好後就是一通的調料淋上去,那香味頓時鑽入你的鼻中,刺激你的味覺,口水呀,它就是止不住………
泡椒鳳爪
泡椒鳳爪是重慶的著名的小吃之一,起口味酸辣,而且做法簡單,可以當零食也可以當做冷盤食用
「水上漂」豆花
在
重慶千年古鎮洛磧,就有一道美味菜餚———「水上漂」豆花。洛磧鎮有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明清時代,洛磧商埠、航運興起,成為重慶沿江而下通往三峽的
重要門戶,道教、佛教文化非常興旺。據當地老人講,當時的洛磧是重慶最大的碼頭之一,從現存的街道一直到江邊長約數百米,商鋪、旅店、茶館、飯館林立,車
水馬龍。小小的洛磧境內有地王宮、女王宮、南華宮、龍伏寺等9座道觀和18座寺廟,俗稱「九宮十八廟」,在清中期與鬼城豐都齊名。有著如此豐厚歷史文化底
蘊的古鎮,能「出產」這么一道有味道的菜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常見的豆花是在鍋里點制,而「水上漂」是直接在瓷碗點制。師傅舀出一碗香濃熱乎的鮮豆漿,再把
一小勺窖水輕輕地點進豆漿里,一眨眼功夫,就飄出一碗極嫩極香甜的嫩豆花。那團豆花就那樣懶洋洋地半漂半卧在土瓷碗里,軟軟地飄出陣陣熱氣,因而稱為「水
上漂」。「水上漂」好吃,但想把這一夾就散的嫩豆花吃到嘴裡,卻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因為豆花點得極嫩,筷子稍微一用力,就全散掉了,所以性急的人是體會不
到「水上漂」的美妙的。洛磧人多以豆花飯當早餐,熟能生巧,無論男女老少,個個練就純熟的「筷」上功夫。夾豆花時,先用筷子把一小團豆花攏到碗邊,然後順
著碗壁把豆花推到碗沿,再側起筷子輕輕地壓壓豆花,把多餘的水分擠掉。最後,把筷子放平,輕輕一抬,一團豆花就軟軟地卧在筷子上。這時,再把豆花放進調料
碗碟里,蘸上麻辣鮮香的調料,放進嘴裡,再來一口香軟的米飯,一股暖意立刻盪漾於全身。豆花入口即化,有淡淡的甜味和濃濃的豆香,再加上各式調料在嘴裡纏
繞糾結,便是一場聲色皆茂的舌尖盛宴。
合川桃片
特色:規格:切面光整,厚薄均勻,長方形片狀,長9.2厘米、寬3厘米。每公斤440片以上。色澤;玉白色,有光澤。組織:綿軟俐片,散得開,卷得起,不粘結,不脫桃仁,無糖子、雜質。口味:香甜滋潤,有桃仁、玫瑰香,回味清香。
梁平張鴨子
解
放前,張鴨子張興海隨其義父張良俊在萬縣太白岩設店賣燒臘。新中國成立初期,張興海來到梁山縣(現梁平縣)西中街賣燒臘。他一邊繼承義父的鹵制技術,一邊
進行鹵鴨料方及技術的研究。經過反復試制,在1953年7月研製出具有一定特色的鹵烤鴨。當時,張興海每天守攤賣鴨子到晚上10點多鍾,第二天早上四五點
鍾又到農貿市場買鴨子,但每天僅能賣幾只鹵鴨。1976年2月,張興海搬遷到梁山鎮大河壩街道三一八國道路邊,建起了小作坊,擴大了經營規模。同年8月,
他把鹵鴨料方由原來的28味名貴葯材增加到36味,研製出具有巴渝特色的鹵烤鴨,成為地方名特小吃。1992年6月,張興海在大河壩街道138號租賃門
面,建起鹵鴨作坊和經營小店;隨後,又在梁山鎮西城路422號擴大生產加工鹵鴨場地和餐飲經營面積,火爆梁平和周邊區縣,創立了張鴨子品牌。 1996
年,張興海將鹵制研製技藝傳給孫女張恆瓊和孫女婿劉昌仁。在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的專家指導下,劉昌仁大膽探索鹵制鴨子工藝,使鹵制鴨子葯材達到48味,
同時運用現代科技和專用設備,開發出精裝禮盒鴨、精裝禮袋鴨和散裝產品等9個品種的鴨菜品,被國家工商局注冊為「大河牌」張鴨子和「大河張」鴨子,被中華
名吃博覽會組委會評為「中華名吃」和重慶綠色產品博覽會組委會「金獎」等20多項榮譽稱號。 2004年5月,劉昌仁投資2000多萬元在重慶主城南濱路
開起了梁平張鴨子酒樓,營業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生意火爆,解決了200餘人就業。
萬州烤魚
烤魚起源於長江三峽庫區的萬州,在很多年前,泱泱的長江水上,不計其數的纖夫以船為家,自然一日三餐都在船上煮炊,靠水吃水,長江水養育的魚兒,自然就成了纖夫們的美味。據說當初長江上游萬州纖夫烤魚的方法非常簡單,只用柴火、鐵叉、油、鹽即可。
萬州羊肉格格
有
很多山民養殖山羊,有一道菜叫羊肉格格,很多食客以為帶「格格」兩字必然是皇宮里的菜,其實它是當地的一種叫法。這道菜很有特點,乃是用辣椒渣混和其他主
料蒸出來的。這是區別於紅燜羊肉,涮羊肉之外的另一種獨特吃法,香辣適口,回味悠長,醇和厚道,肉質鮮而不膩,嫩而不膻。
辣子雞
大
約12年前,重慶歌樂山三百梯一家路邊小店,推出了以麻辣為主的辣子雞。此菜用料特別講究,主料一定選用家養土仔公雞現殺現烹,以保持鮮嫩肥美,輔料非川
產上等辣椒、川產茂汶大紅袍花椒不用,這樣烹出的菜品,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麻辣酥香,鮮嫩化渣。別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
做起來很考驗廚師的功力,尤其是對火候的把握,上乘的辣子雞必須色澤鮮艷,與辣椒交相輝映、不能發黑,雞塊必須入口酥脆、帶有干辣椒過油的清香,甜咸適
口。火候非常難掌握,可以說是「多一分則焦,少一分則不熟」大盤盛菜,辣椒多於雞肉,食客在滿盤紅亮的辣椒中輕挑慢選,尋找雞丁是它的突出特徵,回味悠長
而使
食客津津樂道。辣子雞是重慶菜中的大哥大。辣子雞問世,帶出一大批菜餚、形成的辣子系列菜,如:辣子田螺、辣子肥腸、辣子蹄花、辣子魚丁、辣子竹蝦。
魔芋燒鴨
魔芋燒鴨是由魔芋與鴨子燒制而成。成菜色澤紅亮,魔芋酥軟細膩,鴨肉肥酥,滋味咸中帶鮮,辣而有香。魔芋,因其有毒,須先以石灰水浸煮後方可食用。制毒而後成美食原料,是川渝人對中國食品的一大貢獻。而將其製成魔芋燒鴨,則是魔芋菜中的精品
酸蘿卜老鴨湯
重
慶酸蘿卜老鴨湯鮮美可口,湯色澄亮,據說還可以去秋燥的,也能算得上是一道應景的家常菜了。這道菜做法簡單,但是選材不能馬虎。老鴨湯當然得選老鴨子,這
樣比較容易去掉鴨腥味兒,一般選用的是鴨齡一年以上的;酸蘿卜也有講究,酸蘿卜的數量視鴨子大小而定,蘿卜大小不同泡製的時間也要有差別,因為是這道菜主
要的調味材料,所以要求會比較高。
❺ 重慶土特產及名小吃較出名
重慶土特產介紹黃連:以「黃連之鄉」——石柱縣所產最負盛名
天麻:石柱盛產天麻
杜仲:以南川杜仲最為著名
黨參:為巫山特產,又名「廟參」。
老四川燈影牛肉:由重慶老四川餐廳烹制
怡樂牌小塊臘肉:為重慶肉類聯合加工廠生產的傳統四川風味產品
桂樓牌臘豬頭:涪陵所產
京醬風肉:是重慶涪陵地區的民間傳統食品
金角牌老四川五香牛肉乾:始創於1937年。
白市驛板鴨:因產於巴縣白市驛鎮而得名,已有100多年歷史。
雙江牌熊鴨子:由重慶江北區食品公司熊鴨子廠生產。始創於1909年
永川皮蛋:創制於清道光年間
江津米花糖:是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名特產品「玫瑰牌」和「荷花牌」產品為名優品牌
美聲牌怪味花生:系重慶嘉美食品廠改進工藝後生產的怪味花生
三江牌合川桃片:由合川桃片廠生產,已有140多年歷史
蓮童牌冬瓜條:由重慶市寶頂食品廠生產。
蝶花牌怪味胡豆:由北碚縉雲食品廠生產。
花生粘:為重慶名特小食品,歷史悠久。
木洞曬棗:始創於100多年前的重慶巴縣木洞鎮。
白橙糖:是合川的傳統地方名品。
奶油核桃糕:是重慶冠生園的傳統特色產品,早在30年代即聞名山城。
花根:是銅梁縣傳統名點,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原名「蘭花根」
椒鹽麻餅:又名芝麻餅,是歷史悠久的川式糕點中的名品
醪糟麻花:本品狀似粗繩,色澤棕黃,形色美觀,質地酥鬆香脆。
賴桃酥:原名癩頭酥,是重慶地區的傳統名點,創制於20年代。
魚皮花生:本品皮酥內脆,甜咸適度,香酥可口。
苕酥糖:本品酥脆甜香,過去是當地民眾春節的常備甜食品。
岳南泡糖:是重慶的著名特產,已有100多年歷史。
龍鳳餅:龍鳳餅是川式糕點中糖皮點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歷史
江北玉米粉絲:由重慶市渝北康華糧油食品廠採用最新工藝製成
白沙蒿掛面:由重慶市江北區玉帶食品廠生產
寶頂牌冬尖:由大足縣裕盛通釀造廠生產,已有100多年歷史。
露凝牌火鍋底料:為重慶市露凝香食品生產廠名牌產品
山城牌金鉤豆瓣醬:由重慶釀造廠生產
涪陵榨菜:始制於清光緒年間
永川豆豉:由重慶永川釀造廠生產,已有200多年歷史
長壽血豆腐:用瘦豬肉和豆腐做成,為長壽縣的傳統名食
仙家豆腐乳:是豐都縣的傳統名食
秀山雪棗:秀山雪棗以酥脆甜香聞名
❻ 重慶特色小吃有哪些
1、火鍋
火鍋發源於重慶,已成為重慶的美食代表和城市名片,是往來遊客必吃的項目。如今全國各菜系的火鍋店遍地開花,但性價比最高的還屬重慶火鍋。
正宗的重慶火鍋內分有9個格子,俗稱「九宮格」,食客可按菜分隔而食。重慶火鍋湯底由辣椒、花椒炒制而成,加以其他佐料、湯汁,賣相十足。紅紅一鍋端上桌,酥麻之感油然而生。
火鍋在重慶主城區內遍地是,無需過於糾結去哪家,每家都各有特色。遊客可根據個人口味及環境喜好進行選擇。據說老街深巷裡越熱鬧的火鍋店,口味越地道,深得當地百姓喜愛。尤其是老火鍋店裡的牛油火鍋,最深得當地人的青睞。
2、重慶小面
對重慶人來說,小面的地位絲毫不遜色於火鍋。不僅評過小面50強,央視還以此拍了部紀錄片《嘿,小面》,就連著名主持人孟非也在長江下游開了家小面館,以解「小面情結」。
重慶小面是一個統稱,狹義的小面是沒有任何臊子的面條,而真正的小面據說會用到十五種調料。因此小面最出彩的就在於「麻辣當先,面條勁道」,一碗面條全憑調料來提味兒,實屬絕妙!
小面種類繁多,比較常見的有素小面、雜醬面、牛肉麵和豌雜面,分二三兩,點餐前最好和老闆說明要紅湯還是清湯。總的來說小面都比較油,口味麻辣,通常5-15元/碗。
3、酸辣粉
重慶名小吃,長期深受當地人喜愛。炎炎夏日,當地人簇擁到好吃街,即便就地而食也能酣暢淋漓。
酸辣粉粉條勁道爽滑,再加上滿滿的肉末醬,味道酸辣鮮香,十分開胃!關鍵價格還很便宜,通常是5-6元/碗。但要注意的是,吃酸辣粉時千萬別用力吸,不僅容易嗆到,還會把紅油濺到衣服上。
3、抄手
抄手是川渝一帶的叫法,跟餛飩和雲吞類似,不過個更大,皮更厚,餡更足。10-15元一碗。最具重慶特色的抄手是老麻抄手,所謂「老麻」,即比一般的麻還要麻。不論是紅油抄手還是清湯抄手,都可以加麻。吃不慣麻的人也不必擔心,不加麻的抄手也值得一嘗,餡料的鮮香和湯底的濃郁會更加凸顯。
4、雞雜
雞雜是重慶人非常喜愛的江湖菜,游磁器口的人,往往少不了吃一頓雞雜。現炒一鍋端上桌,雞心、雞肝、雞腸等與辣椒混雜,鍋底還繼續加熱,越煮越辣,誘人胃口大開,米飯都要多加一碗。
大多雞雜店都集中在磁器口的江邊區域,店家常常在門前招攬遊客。雞雜通常分小中大鍋(可選擇不加雞肝),45-70元/份不等,兩三個人點小鍋足夠。
5、山城小湯圓
品嘗各種麻辣小吃後,來一碗香甜解辣的山城湯圓,是再合適不過的了。5-10元一碗,一碗10個左右。
山城湯圓小巧玲瓏,恰好一口一個。內餡選用最經典的黑芝麻,甜而不膩。薄薄的糯米皮,煮出來晶瑩剔透,嘗一口香甜軟糯。有些店會在湯圓里放桂花,桂花的清香剛好中和芝麻的濃郁。
❼ 來重慶必吃的特色美食和小吃有哪些
重慶菜即渝菜,屬四大菜系川菜系,具有麻辣酸香的特點,以麻辣為重。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排名不分先後,只是個人的經驗。
1、麻辣燙,據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其實麻辣燙現在重慶已不多,主要因為重慶有名滿天下的火鍋。
2、重慶串串重慶串串有名的街頭小吃,吃多少要多少,有句話說的好,「吃火鍋不數簽簽,吃串串才數簽簽」,重慶人朋友。同學聚會最熱鬧就來街邊一群來吃串串,那滋味沒語言來形容,想吃什麼就拿什麼,最愛吃串串雞雜。
3、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
2016年5月,「重慶火鍋」當選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本次評選是按文化含量、知名度、美譽度、代表性、獨特性、地域性、時代性7大標准進行評選。
4、重慶酸辣粉是重慶城區廣為流傳的一種地方傳統名小吃,歷來就是重慶人的最愛之一 。手工製作的主粉由紅薯,豌豆澱粉為主要原料,然後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重慶酸辣粉的粉絲勁道彈牙、口味麻辣酸爽、濃香開胃,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重慶地方小吃。「重慶酸辣粉」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由於重慶的酸辣粉口味獨特、酸辣開胃,長期以來一直深受重慶人的喜愛,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素有「天下第一粉」之美名。
5、擔擔面「擔擔面」是重慶的風味小吃,據說擔擔面的歷史已有150多年了。過去重慶有賣麻辣小面的小販,肩挑一副擔子,敲著竹梆沿街叫賣,擔子的一頭是火爐和方鍋,方鍋分為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熬有鮮湯。另一頭裝有面條、佐料、碗筷。人們把這種挑擔敲梆沿街叫賣的面條稱為「擔擔面」。
6、重慶小面對於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來說,從小伴隨成長的麵食,重慶小面,簡簡單單一小面帶有濃濃感情,在你委屈時候來上一碗,一邊辣的流鼻涕一邊哭泣吃完感覺什麼事情都過去,第一次見面也吃碗小面,小面口味有很多,豌豆雜醬、酸菜、干溜、牛肉等等,請你第一個先嘗試下這個。
7、老麻抄手老麻品牌起源於涪陵區,創始於2003年8月,創始人田川。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分店遍布直轄市。秀山、酉陽、黔江、彭水、武隆、石柱、豐都、萬縣、長壽、南川等區縣。老麻抄手分為清湯、微微麻、微麻、中麻、老麻及特麻6種味道,加上店家用香濃的骨頭湯和雞湯混合冒抄手,抄手吃完的同時湯也會一滴不剩。
8、萬州烤魚烤魚起源於長江三峽庫區的萬州,在很多年前,泱泱的長江水上,不計其數的纖夫以船為家,自然一日三餐都在船上煮炊,靠水吃水,長江水養育的魚兒,自然就成了纖夫們的美味。據說當初長江上游萬州纖夫烤魚的方法非常簡單,只用柴火、鐵叉、油、鹽即可。
9、魔芋燒鴨是由魔芋與鴨子燒制而成。成菜色澤紅亮,魔芋酥軟細膩,鴨肉肥酥,滋味咸中帶鮮,辣而有香。魔芋,因其有毒,須先以石灰水浸煮後方可食用。制毒而後成美食原料,是川渝人對中國食品的一大貢獻。而將其製成魔芋燒鴨,則是魔芋菜中的精品
10、羊肉格格是三峽庫區腹心丘陵山區的特色菜品之一,同時也是四川宣漢最知名的一道菜,是最能代表宣漢風土人情的菜餚。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婦女,去餐飲都要點羊肉格格,這可以看出受歡迎的程度。起源並廣泛流傳於重慶萬州和湖北恩施州地區。當地方言稱蒸籠為格格,以羊肉為主料,配以香菜,故其名曰:「羊肉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