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最大年齡是多大
一位71歲的日本老人據稱成為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年紀最大的人。
退休教師柳澤秋枝攀登上海拔8850米的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打破了2006年5月由日本的另一位70歲老人創下的世界紀錄。
Ⅱ 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有哪些
對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活動,開始於上世紀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國隊。但直到1938年為止,英國登山隊先後八次試圖從珠峰北坡中國西藏境內進行攀登,都告失敗。 1939年到1946年間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喜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動,處於停頓狀態。 1947年以後,亞洲高山區登山活動又恢復起來。從1947年到1975年的二十八年間,各國運動員對珠穆朗瑪峰的多次攀登中,有十一次取得了成功。在珠峰頂上,總共留下了八個國家五十一名男女運動員的足跡。其中,中國佔十二名並包括一名女運動員,是到目前為止登上珠峰人數最多的國家。 現將半個世紀以來,各國歷次攀登珠峰的情況簡述如下:
1、1921年,英國登山隊(隊長克·哈瓦德巴里)首次從中國西藏境內攀登珠峰,他們沒有越過北坳頂部,自己宣稱到達的高度是6,985米,由於沒有成功,他們宣布這是一次偵察登山活動。
2、1922年,英國第二支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吉·布魯斯),仍取中國西藏境內的北坡路線,他們越過了北坳,但在到達8,225米的高度時,因死亡七人而告失敗。 珠穆朗瑪峰
3、1924年,英國第三支珠峰登山隊(隊長弗·諾頓),仍從珠峰北坡中國境內登山,當諾頓等人到達北坡「第二台階」下邊的8,572米附近時,因氧氣不足而被迫下山,隊員瑪洛里和阿賓堅持繼續前進,一去未返。
4、1933年,英國登山隊,由十六人組成(隊長赫·盧托列吉),仍使用中國西藏境內北坡路線,但也失敗了,該隊隊員溫·哈利斯和威格爾兩人到達海拔8,570米的高度時,發現了1924年英國珠峰登山隊隊員瑪洛里的冰鎬,證實了瑪洛里等二人死在這個高度附近。
5、1934年,英國人米·威爾遜使用輕型飛機進行單獨登山,結果
飛機損壞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輕傷,後來他又僱用當地一些舍爾巴族人協助登山,但在一場風暴之後,他被凍死在東俄布冰川上。
6、1935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七人組成(隊長伊·希普頓),只偵察到中國西藏境內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
7、1936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十人組成(隊長赫·盧托列吉),到達海拔7,007米的北坳頂部後而返[註:北坳頂部過去用7,007米,1975年中國登山隊經過實地測量計算出確切高度是7,050米。
8、1938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七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仍從中國境內的北坡登山,在到達海拔8,29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9、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動,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僱用當地一些山地居民當搬運工,仍走北坡中國境內,未超過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後也失敗而返。 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動都是從中國境內的西藏地區進行的,均未成功。 1950年以後,我西藏地區獲得解放,地處西南邊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許外國登山隊任意進行登山活動。從此,外國登山隊便改由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登珠峰。
10、1950年,由美國人克·修斯頓等人組成的登山隊,從尼泊爾境內南坡首次對珠峰進行試登,只到達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區附近,便返回來了。
11、1950年,英國登山隊,由五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事先聲稱是一支從南坡攀登珠峰的偵查隊,在到達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後返回。
12、1951年,英國登山隊,由伊·希普頓任隊長,全隊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達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3、1951年,一個叫克·貝加·拉爾遜的丹麥人,非法偷偷越境進入我西藏地區。擬從北坡攀登珠峰,但他連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沒有越過就失敗了。
14、1952年5月,由隊長勒·狄特瑪爾率領的十人瑞士登山隊,從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和他們僱用的搬運工尼泊爾人藤辛,到達海拔8,540米的高度後,因天氣變壞而告失敗,但他們卻開創了一條從珠峰南坡通向頂峰的路線。
15、1952年10月,由葛·舍瓦列率領的瑞士登山隊,首次在秋季,也就是喜馬拉雅山的雨季之後,從南坡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是同年春季瑞士隊的參加者。隊員恩·吉連富爾特和春季受雇的尼泊爾人藤辛兩人到達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於天氣變壞而失敗。
16、1953年,英國登山隊在隊長約·漢特領導下(由十人組成),有兩名隊員登上了珠峰頂峰。登上頂峰的隊員是依·希拉里(紐西蘭人)和藤辛·諾爾蓋(即1952年春、秋兩季隨瑞士登山隊兩度登上八千米的那個尼泊爾人)。隊員埃文斯和布爾吉朗到達了8,720米的高度。英國人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7、1956年,瑞士登山隊(隊長阿爾貝爾·埃格爾)由五人組成,隊員埃·施米特,尤·瑪爾米特,阿·列伊斯,格·貢欽,在大批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人員的支援下,於5月23日,先後分兩個結組登上了珠峰。他們使用的路線,是1952年由瑞士運動員所打通後來為英國隊首先通過並取得成功的路線。即從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達珠峰與其姊妹峰洛澤峰(海拔8,501米)之間的山坳(通稱南坳),然後沿東南山脊登頂。所用珠峰標高是8,848米。 18、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總指揮韓復東,隊長史占春),在突擊組長王富洲的率領下,首次從北坡中國境內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頂峰的三名隊員是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在當時國際帝修反的一片反華叫囂聲中,在三年自然災害和功修背信棄義單方面退出中蘇兩國登山運動員共同攀登珠峰的活動的時候,中國登山運動員這次從北坡首次成功地登上珠峰的勝利,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嚇不倒壓不垮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珠穆朗瑪峰
在這次登山戰斗中,中國登山隊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頂隊員外尚有十三名隊員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 19、1960年5月,當中國登山隊正在從北坡向珠穆朗瑪峰突擊時,一支由印軍少校吉·辛格率領的印度登山隊也在從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當他們到達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時,宣布由於風大無法前進,而放棄了這次登頂活動。 20、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隊,在隊長——印軍陸軍中校捷·狄阿斯率領下,再次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為怕大風而宣告失敗,隊員中有兩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21、1963年,美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恩·狄林法斯),採取從尼泊爾境內珠峰南坡沿西南山脊登頂的路線取得成功。美國隊先後相隔二十一天進行了兩次突擊,第一次5月1日有兩人登上頂峰,第二次5月22日登上四人,兩次共上去六人,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個登山隊。 22、1965年,印度登山隊(隊長是印海軍少校穆·郭利)於5月20日、22日、24日、29日四天,先後共四個梯組從南坡尼泊爾境內登上珠峰頂峰,四次共上去九人,登山隊的正副隊長和隊員,全部是從印度現役軍人中選拔的,所用路線是過去英、瑞等隊使用過的老路線。 23、1969年春,日本登山隊從珠峰南坡首次進行試探性登山,在登達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區之後,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氣象觀測人員,他們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對氣象、冰川等作了較長時間觀測,為1970年日本隊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24、1969年秋,日本珠峰登山隊(隊長藤田佳宏),企圖在當年春天登山偵察的基礎上,爭取從南坡拿下珠峰,但他們在到達了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後,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偵察任務」而返。 25、1970年春,日本珠峰登山隊,在七十歲的老隊長松方三郎率領下(此人是日本登山界元老,他雖然參加了這次登山,但在登山活動中的全部時間是在大本營渡過的,既未參加適應性行軍,也未參加登頂活動。他的參加說明日本登山界對這次活動很重視),分兩組對珠峰進行突擊: 一組從珠峰正南面沿一條長達八百米的很陡峭的岩壁(也稱岩石牆)直插珠峰頂峰,這是日本人自己選擇的一條比較難攀的路線,因為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敢於進行「技術登山」,即攀登陡峭程度很大的岩壁,這是過去別國登山隊沒有搞過的。 另一組仍然是選擇的傳統老路線,也就是從南坡經南坳沿東南山脊登頂的路線。 日本隊之所以兵分兩路,而且敢於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岩壁挑戰,這是與當時的世界登山趨勢分不開的。因為從南坡沿傳統路線登頂,走別人走過的道路,對正在快速發展中的高山登山運動已無太大意義。日本隊的南山坡正面登頂路線,按預計方案上升了大約150米(按坡面的垂直高度算)而失敗,最後只得全力依靠第二組的傳統路線。1970年5月11日、12日,該隊先後分兩個梯組共四人從傳統路線登頂成功,登頂隊員是松浦輝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尼泊爾籍的搬運工人喬塔里。 26、1971年春,由歐洲英、法、意、奧、瑞士和印度等十一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聯合組成的「國際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在隊長、瑞士登山運動員恩·基連富爾特的率領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線登頂(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國登山隊的路線)。由於一開始步調就不一致,內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隊員胡古納遇雪崩死亡後,宣告失敗。 27、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費爾率領的歐洲八個國家(英、法、意、奧、西德、瑞士等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歐洲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沿傳統路線從南坡登頂,在到達海拔8,20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珠穆朗瑪峰
28、1972年秋(9~11月),英國軍事登山隊(隊長博寧頓),沿南坡傳統路線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擊營地之後,由於氣候變壞被迫宣告失敗。 29、1973年春(2~5月)義大利軍事登山隊,在義大利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下,組成一支包括義大利陸、海、空軍,警察部隊,海關人員,醫務、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大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於當年5月5日和5月7日兩次,每次一個結組(四人), 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頂峰。全隊中義大利軍人有六十人左右,是至目前為止的外國登山隊中,到尼泊爾登山人數最多的一次。他們僱用了三百多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動員了各種運輸工具,包括軍用直升飛機和坡地牽引車等現代化山地運輸工具。 義大利軍事登山隊的登頂路線,原來也是兩個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原1963年美國隊用過的路線)登頂,一個是備用方案,即沿比較保險的,東南山脊傳統路線登頂。結果第一方案受阻,最後還是採用備用方案登上了頂峰。 30、1973年秋,日本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水野祥太郎),從當年8月間進入珠峰,原企圖從1970年日本隊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線登頂,事先曾想方設法改進了裝備,如適合於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裝備,但仍未能越過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條大岩壁,結果被迫採用備用方案,沿東南山脊經南坳的傳統路線登頂。兩名隊員,石黑久和加藤保男,於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頂峰。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頂成功。 31、1974年春,西班牙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洛倫特·蘇加薩,生理學家),由十六人組成,使用南坡傳統路線,在5月19日突擊隊員到達第6號營地(8,600米)時,由於強烈大風使他們不能前進而宣告失敗,當時距離珠峰頂峰只有350米。 32、1974年秋,由法國著名的登山滑雪運動城——沙莫尼市(阿爾卑斯山的小山城)的市長德渥阿松擔任隊長的法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由十名法國人組成,僱用390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選定1963年美國登山隊沿西南山脊的路線登頂。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試驗人體在高空的生理變化,他們專為每個登頂隊員製作了遙控心電圖裝置,准備對運動員從山下到頂峰的全部心電圖作一次系統的觀測。但是在9月19日夜間,發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較大的雪崩,使隊長和五名尼泊爾搬運工人死亡,全隊的登山活動因此而宣告失敗。 33、1975年春,一支由十五名日本婦女組成的日本女子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久野英子),由一名日本男記者陪同,於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營。副隊長田部井淳子(36歲)於1975年5月16日中午當地時間12時30分同尼泊爾向導安則林(27歲)一起,沿南坡傳統路線登上了珠峰頂峰,共停留25分鍾。 日本女隊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難較大。她們從日本出發到山下大本營,曾丟失了大量裝備和食品;5月3~4日夜間,在海拔6,450米的營地上又突然發生了一次大雪崩,七名女隊員和二十三名尼泊爾向導遭受雪崩襲擊,整個6,450米的營地全被雪崩吞沒,情況非常危險,但在得到及時搶救後,全體遇險人員脫險了,田部井淳子也是被雪崩埋沒的隊員中一個,她在登上頂峰之後表示,「以後再也不幹登山這種活動了!」 34、1975年,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黨委書記王富洲,隊長史占春),由漢、藏、回、蒙古、朝鮮、土、鄂溫克等七個兄弟民族的隊員組成,共434人,其中運動員179人,包括女運動員36人,其餘255人有科考、氣象、通訊、新聞、醫務、交通運輸、炊事及其他後勤人員,絕大部分成員來自工農兵。 全隊從3月初進山,6月初撤營。經過多次行軍(前三次是適應性行軍,後兩次是突擊頂峰),在1975年5月27日北京時間下午2時30分,女隊員潘多和八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繼1960年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之後,再次從北坡登上了這個地球的最高點。 這次集體登頂人數之多,科考成績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 35、1975年9月24日尼泊爾時間下午6時,英國登山隊的兩名隊員黑斯頓(32歲)、斯科特(33歲),從珠穆朗瑪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英隊的路線是1969年日本隊偵查時確定的,但1970年和1973年日本隊沿此線兩次攀登,都在八千五十米到八千一百五十米之間珠峰正南坡面的陡峭岩壁上失敗了,後來國際登山隊、歐洲選拔隊和英國隊相繼沿此線攀登珠峰也都失敗。這是迄今為止取得成功的第四條路線,也是四條路線中最短的一條。它的特點是,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有一條平均坡度達75度的很長的岩石大峭壁,英國人採用了特殊的氧氣裝備和進行了專門的高山攀岩訓練才取得了成功。 據外電稱,英國隊此次攀登珠峰,從建立大本營到登頂成功先後共用了三十三天時間,這是22年來十一次登上珠峰的活動中時間最短的一個隊,說明在組織運輸和掌握天氣時機方面都作得比較順利。英國隊全隊由十八名運動員組成,隊長是博寧頓。在突擊頂峰過程中,隊員朱·布爾剋死亡。據英隊宣布,此次登山共用25萬美元。 1975年春、秋兩季,三支登山隊員從三條不同的路線攀登珠峰成功,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過去所沒有的。 36、2008年5月8日,中國北京奧運火炬成功登頂珠峰。 37、2009年5月18日,20名中國業余登山者成功登頂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至此,今年春季攀登珠峰的所有24名中國業余登山者中20人登頂成功,約83%的登頂率創造了歷年中國業余登山者攀登珠峰的最高紀錄,其中來自江蘇鹽城的隊友吳文洪在下撤過程中突發高山疾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9日凌晨4時許在海拔8750米處不幸罹難。
Ⅲ 有哪幾個國家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帶上年份)
1956年,瑞士登山隊(隊長阿爾貝爾·埃格爾)由五人組成,隊員埃·施米特,尤·瑪爾米特,阿·列伊斯,格·貢欽,在大批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向導人員的支援下,於5月23日,先後分兩個結組登上了珠峰。
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中國登山隊王富州、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地球最高處。珠峰北坡氣候極為惡劣,自然條件非常復雜。
1973年春(2~5月)義大利軍事登山隊,在義大利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下,組成一支包括義大利陸、海、空軍,警察部隊,海關人員,醫務、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大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於當年5月5日和5月7日兩次,每次一個結組(四人),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頂峰。
1975年9月24日尼泊爾時間下午6時,英國登山隊的兩名隊員黑斯頓(32歲)、斯科特(33歲),從珠穆朗瑪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1975年9月27日下午2時30分,中國登山隊女隊員潘多和8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候生、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再次從北坡登上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這是一次男女混合集體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數最多的世界新紀錄。為了紀念這次登頂,1975年9月26日我國郵電部發行了《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特種郵票一套三枚《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郵票。
1978年義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首次無氧登頂(8848米)
1980年義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北側線路,首次單人登頂(8848米)
1988年,中國、日本和尼泊爾三國登山家攜手挑戰珠峰,從南北兩側會師頂峰、雙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國的3名隊員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頂,次仁多吉創造了在頂峰無氧停留99分鍾的世界紀錄。
1990年,中國、蘇聯和美國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義會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中國的7名藏族隊員在這次登山中先後站到了頂峰上。
1993年,海峽兩岸的6名登山運動員首次攜手登上珠峰,在歷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頁。吳錦雄成為第一位登頂珠峰的台灣同胞。
在之後的1996年和1997年,中國先後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開展聯合攀登活動,4名藏族隊員登頂,其中次洛成為中國第一個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學生,大齊米、開村成為兩次登過珠峰的人。
1998年5月26日上午7:22,英國登山者貝爾格里爾斯與其朋友登上珠峰之巔。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隊10名藏族隊員一次全員登上珠峰,並在8848.13米的頂峰採集到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聖火火種。
2000年,中國第一個民間單人挑戰珠峰的黑龍江勇士閻庚華於5月21日登頂,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難。
2002年,又一名勇士王天漢終於單人挑戰珠峰獲得成功。
2003年,中韓聯合登山隊和2003中國珠峰登山隊的14名中國隊員分別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他們是小齊米、普布卓嘎(女)、倉木拉(女)、尼瑪次仁、梁群(女)、陳俊池、阿旺、普布頓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羅申、王石和劉健。
2005年3月20日到6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局將再次對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還將聯合中國女子登山隊員登上珠峰頂,用雷達的手段以及GPS定位方法重新測高。同年10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並授權,中國國家測繪局局長陳邦柱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宣布,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測量精度為±0.21米。中國於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數據8848.13米停止使用。
2008年5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祥雲,被中國健兒帶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山峰(海拔8844.43米)。成為奧運火炬傳遞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傳遞站。
2008年5月25日凌晨,76歲尼泊爾老人明·謝爾錢成功登頂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上成功登頂珠峰最年長者。
2012年5月尼泊爾加德滿州市Kame Sherpa先生在9天內分別於2012年5月19日12時05分、5月24日6時36分、5月27日5時27分3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創下9天內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次數最多世界紀錄。
2014年6月5日印度一名出身於低下階層家庭的13歲少女安吉麗娜朱莉,不久前成功登頂珠峰,成為全球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最年輕女性。
Ⅳ 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所有人中 年齡最小的是誰 年齡最大的呢
尼泊爾人坦巴.策利是成功登上珠峰年齡最小的登山者.他當時剛滿16歲.
這個名叫坦巴·策利的夏爾巴族男孩是在第二次挑戰珠峰時取得成功的,他也因此成為登上珠峰年齡最小的人。此前,這一紀錄的保持者是尼泊爾的尚布·塔芒,他是在1973年17歲時完成這一創舉的。
最大的是2003年5月22號兩點37分,52歲的王石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
Ⅳ 超級演說家夏伯渝登珠峰迴來了嗎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夏伯渝那時正在尼泊爾珠峰大本營,夏老地震過後平安下山。這件事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有他的相關報道。
Ⅵ 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在什麼時候登上去得
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是埃德蒙·希拉里,在1953年5月29日登上去的。
埃德蒙·希拉里,世界最著名的登山家之一。1919年生於紐西蘭奧克蘭。自幼喜歡登山和探險活動,在中學時開始了登山探險的實踐。1953年5月29日,和同伴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一起,從珠穆朗瑪峰南側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
除了攀登珠峰以外,還登上了喜馬拉雅山脈的所有11座山峰,全部在海拔6000米以上。在此之後的1958年,他完成了獨自穿越南極的壯舉。這是他的又一次成功的冒險經歷。
(6)60歲登上珠穆朗瑪峰擴展閱讀
埃德蒙·希拉里人物經歷:
1,1919年生於紐西蘭的奧克蘭。他自幼喜歡登山和探險活動,並在中學時開始了登山探險的實踐。
2,1953年5月29日,34歲的埃德蒙·希拉里和同伴丹增·諾爾蓋一起,從珠穆朗瑪峰尼泊爾一側,即南側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
3,1939年二戰爆發,希拉里申請加入空軍,但卻被告知要一年以後才能入伍受訓,這就意味著他還得再忍受三百多個讓他發瘋的日子,希拉里沮喪極了,他決定去做一次南阿爾卑斯山之旅。
Ⅶ 有多少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詳細回答你的問題:
已經有大約1800人從尼泊爾一側登上珠峰,超過200人在登山時遇難。
包括中國的64人(56男8女)。
首次有人登頂是在自1953年。
年紀最大的是日本男子登山者石川富康65歲,日本的渡邊玉枝63歲。
在同一天內最多有62人登頂成功,這一天是2002年5月16日。
Ⅷ 登上珠穆朗瑪峰年齡最小的人是誰。他多大
登珠峰年齡最小者僅16歲 2001年5月23日,尼泊爾人特姆巴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年齡僅16歲,成為全球年齡最小的登頂珠峰者。
Ⅸ 60年代中國登上隊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瑪峰的情況
1960年,才有5年建隊歷史的中國登山隊征服了珠穆朗瑪峰,走的恰恰正是北坡、他們創造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奇跡!這一年的5月24日,由組長王宮洲及屈銀華、劉連滿和藏族隊員貢市組成的中國登山突擊隊,從8500米基地出發作最後沖刺。此時,平坷六十度的陡壁懸崖橫在面前,被外國登山隊稱為"不可越過"的「第二平台」截斷了去路,4名突擊隊員輪流攀登十幾次都失敗了。劉連滿毅然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人梯」,屈銀華不顧零下30度的嚴寒,脫掉8斤重的高山靴,踩著戰友的雙肩,頑強地登上去。當他們前進到8700米時,夜晚來臨了,4名勇士決定:連夜突擊登山。劉連滿體力消耗太大,已處在半昏迷狀態,同伴們給他留下最後的十幾塊奶糖和一筒氧氣。劉連滿關掉了自已的氧氣,他要把活的希望留給戰友們。
登山隊員抱著極度疲憊的身體,一步幾喘,在8830米處用盡了所有的氧氣,在嚴重的高山反應、極度缺氧和-30℃的低溫下,他們超越了人類生命的極限,終於在5月25日凌晨4時20分,踏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的頂端,把五星紅旗插在了珠峰之顛!
Ⅹ 中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過程
1960年3月,新中國的第一支登山隊,浩浩盪盪的來到了珠穆郎瑪峰,並在海拔5129米的地方,建立了大本營。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支由210多人組成的登山隊,開始向峰頂沖擊。這支有史以來,組隊人數最多的登山隊,雖然場面很壯觀,可當時的登山裝備卻十分簡陋!盡管如此,這在全國人民吃不飽的60年自然災害的當口,國家還是花了血本。那可是國家主席下狠心親筆批了72萬美元,才到國外買回的設備。當時可是十袋麵粉才換一美元外匯啊。
可就是這些專業登山設備也遠遠不能和現在的設備相比。當時的登山眼鏡像普通眼鏡一樣掛在耳朵上,防紫外線的能力也很差,王富洲現在眼鏡的視力不好就是當年登山時受了損傷。
登山的設備簡陋,沒有扎實的登山經驗,而且從北坡登珠峰,這在人類的登山歷史上沒有先例。上升到7500米後,地勢越來越復雜,有時候風速能達到10級,陸續有人凍傷,甚至有兩名隊友犧牲!200多人中,最後只剩下包括王富洲在內的三人,來擔當沖頂的重任。王富洲體力好,當時每個人背著8公斤的氧氣瓶,一個人背一個,王富洲看到有的人不行了就幫著背,最多的時候曾一個人背4個氧氣瓶。
珠穆郎瑪峰上空氣稀薄,越往上走,王富洲和同事越發感到呼吸的困難,缺氧,胸悶,行走困難,而且在地形復雜的冰雪地區,坡度都是50度左右。在遇到陡峭的冰坡時,王富洲就趴在地上,搭成人梯,讓隊員踩在他身上往上爬。用搭人梯的方法,王富洲終於帶領隊友,來到距峰頂50米的地方,成功似乎就在眼前,但讓王富洲一路擔心的問題,終於發生了。
這時候,氧氣瓶里都沒氧氣了,這是8000多米啊,缺氧就讓人隨時死掉的,怎麼辦?王富洲心想缺氧也是死,索性就不吸了。他第一個把氧氣瓶扔了下來,繼續往前走,隊員們也把氧氣瓶放了下來。王富洲玩命了,沒有退路,只能只樣做,否則其他的人凍傷、凍死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在海拔8000多米的地方,搭著人梯往上攀登,不用氧氣,這在世界登山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王富洲的這種英雄舉動,創造了世界登山史上一個奇跡。
1960年5月25日,在連續20多個小時沒有氧氣,食物也耗盡的情況下,王富洲帶領隊友終於登上了珠穆郎瑪峰的峰頂,這是中國人首次登上珠穆郎瑪峰,也是人類首次從珠峰的北坡,到達峰頂。這條由中國人開拓的攀登路線,此後成了攀登珠峰的經典路線之一。為了這個壯舉,當時從西藏到北京,國家都舉行了盛大的慶功會,而一切王富洲都沒有看到,此時的他正躺在醫院的手術台上。
從珠峰峰頂下來後,王富洲的手腳已經被嚴重凍傷,骨頭壞死,他被立即送到醫院進行截肢手術。
手術後,王富洲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人們懷疑這樣的一個人,他以後還能從事登山嗎?可王富洲的英雄夢,並沒有因為手術而結束。1964年,當中國人要自己攀登自己國境內世界上最後的一座8000米以上的處女峰——希夏邦馬峰的時候,急需要一個有登山經驗的人來帶隊,此時國內合適的人選,只剩下王富洲一個人,王富洲向所有人證明了:姜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