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一派的太極拳好
都好,就看你怎麼練了,關鍵還是你自己
2. 中老年人練哪種太極拳好.
陳式太極拳,一路拳。二路拳叫炮捶,太過於剛猛。那麼一路拳練的是氣,二路練的是專勁。
所以,老年屬人要強身健體,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拳,最合適了!
樓主要找個好老師,那麼,好老師明拳理!在練拳的同時,可以修身!
3. 多歲適合練哪個門派太極拳
太極拳適合任何年齡人煉,其中:
國家體委制定的,簡化24、42式競賽套中、48式,這些拳與所有楊式一樣,強度不高,套路簡單,適合所有人練,是公認的太極入門拳,可以長期,
吳式、要比楊式更柔一些,更舒緩,也適合所有人
武當拳,總是劃圈,連貫性好,,也適合所有人
陳式老架一路適合所有人;
陳式炮錘過於剛猛,適合年輕人煉,如果年輕時就打這套拳,上了年紀也可以堅持,當然年輕人就打太極,也不需要上這里問這個問題了,但上了年紀的人就不要學這套了
4. 哪一種太極拳被稱為長壽太極拳
吳式被稱復為太極拳中制的長壽拳。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練太極拳真能長壽嗎
但是可以修身養性!最起碼不得慢性病!腦血栓了!腦淤血了!冠心病了!這個有關系!
因為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假如會太極拳的就知道應該怎樣的練是怎麼回事!一個動作可以踩到腳上的那個穴位!
太極拳是世界公認的養生拳術!
但是太極拳開發是為了技擊!
6. 請問在各個太極拳派系中,哪一派系的太極拳的健身效果最好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己!
從24式太極操開始,到自學楊式、陳式都是皮毛!但楊式比較容易上手一點。
我學會太極拳的用勁,是從最簡單的「攋扎衣」!
用歌谷Google搜索器尋找我的心得:《用氣功,巧練太極,一年當十年! (入門篇)》。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7. 練太極拳的高手有多長的壽命
我們這有80多的還在練
8. 學哪一派太極拳最好
建議你學習 孫祿堂的孫氏太極拳,實戰性很強。如果為了實戰也可以學習王薌齋的意拳,也就是大成拳。
因為這兩個武學宗師都是不是身材很魁梧的,拳法也強調近身搏擊。符合你的實際情況。
1、孫氏太極拳。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望都縣東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9歲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由老母撫養成人。他喜愛武術,曾拜一位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時間雖短,但他好學苦練,練得一身好功夫。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後,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然而他並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於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余,盡得八封掌的精髓。為使他經風雨見世面,廣識神州武林各派之精華,追本求源,掙 孫祿堂
脫師法樊籬,日後自成一家,便誠懇地勸他離師門去四海訪藝。1886年春,孫祿堂隻身徙步壯游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1888年他返歸故里,同年在家鄉創辦了蒲陽拳社,廣收門徒。 1907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久聞孫祿堂武功絕倫,由此聘他為幕賓,同往東北,1909年孫隨徐返回北京。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太極名家郝為真。郝將自己所習太極拳之心得傳於孫祿堂。此時孫祿堂武功卓絕,德高望重,譽滿京城。1918年孫祿堂終於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同年徐世昌請孫祿堂入總統府,任武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孫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孫祿堂晚年,正值列強環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在外侮面前,孫大義凜然,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武林中不虛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稱。 孫先生一生以教拳為業,足跡遍祖國各地。年邁七旬,應聘為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嗣後為江蘇省國術館教務長。先生教學循循善誘,其弟子較著名者如:靳雲亭、李潤如、陳微明、沙國政等,其子孫存周,其女孫劍雲亦均能傳其父業。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布海內外,小女孫劍雲女士是曾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1915年到1932期間,孫祿堂除撰寫了《太極拳學》外、還先後著述《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等重要專著和文章。1933年冬天他無疾而終,享年73歲。
2、一代宗師--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
名政和,又名尼寶,字宇僧,晚年自號"矛盾老人",1885年生於河北深縣魏家林村。自1894年從郭雲深大師學習形意拳。因其終年苦修苦練,寒暑不輟,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睞,故盡得郭老畢生拳學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為一代名師。
1894年跟郭雲深大師學習形意拳。因其終年苦修苦練,寒暑不輟,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睞,故盡得郭老畢生拳學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為一代名師。 學拳之始,就不拘泥於拳術的派系門戶之見。他認為:我國拳術歷史悠久,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有成就的拳術家,都具有不同的風格與特長。這正是我國拳術所以源遠流長、繁榮興旺的原因。先生對拳理的著眼點並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學識,他用畢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拳家學術領域里的真諦。
1907年前後,薌齋先生為開闊眼界,增長見聞,離師出遊。來到北京。1918年後,又前往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在福州任過武術教官。以後北上,在天津開始講學。在這段時間里,其在大江南北遍訪當時各派著名拳術家。他在河南時,曾到嵩山少林寺訪問當時的"心意拳"(又名形意拳)傳人衡林和尚,並與之切磋技藝。形意拳和心意拳同出一源,因此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先生對少林寺的訪問,具有重大的意義。
1928年,薌齋先生曾赴杭州任全國武術比賽大會的裁判。隨後,他去上海傳授意拳。1938年先生在北京四存學體育班主持意拳教學。1940年夏,同道友人贊許意拳,並贈名為"大成拳"。先生當時不好卻,遂一度將意拳稱為"大成拳"。正如先生所述"友人多試之甜蜜,習之愉快,因僉以大成二 字為吾拳,欲卻之而無從也,聽之而已。"此後先生又說"學術本無止境,何來大成說",仍以意拳稱之。40年代,先生曾在當時"北京實報"、"新民報"等到報刊上發表文章,對我國拳術的觀點、看法以及意拳的鍛煉方法作了詳細的介紹。 同其他的學術領域一樣,新生事物的出現,總不免會與守舊的傳統觀念發生矛盾。薌齋先生的學說,在我國拳術界也曾引起過較大的震動。在此期間,中外人士特別是我國的武術家們,專門拜訪先生以探討拳術宗旨的人絡繹不絕。
先生在上海逗留期間,就曾與當時在"西青"(西洋人的青年會)擔任拳擊教練的匈牙利人英格相會,英格曾經得過職業拳擊比賽的最輕量級世界冠軍。在交流技擊中,英格出直拳向先生發動進攻,先生左手一抖,即將英格彈倒在地。英格失敗後,在英國"泰晤士報"上發表了題為"我們所見到的中國拳術"一文,對薌齋先生的造詣、中國拳術所達到的高水平表示欽佩。 40年代初,日本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1936年代表日本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國際摔跤比賽的選手)要求與先生比試。八田欲擄先生手腕用招,哪知兩手才一接觸,立即被抖得騰身離地,身貼牆壁後倒在地上。 此後又有日本當時柔道五段、劍道三段的澤井健一與先生較量。失敗後,他轉向先生學習意拳。四十年代後期澤井健一回到日本宏揚意拳,並根據實際情況更名為太氣拳,日後被日本武術界公認為「武聖」。
1947年,先生在北平太廟(即今日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成立了"拳學研會",廣泛傳播意拳。北平解放後,先生停辦"研究會",到中山公園潛心教學。他的健身與養生,在教學中被稱為"站樁功"。
1950年,先生在中華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任武術組組長,後因外出去職。1951年,先生應邀到保定市河北中醫研究院教授站樁功。在這段時間里,先生對中國拳術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效用問題,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時至今日,意拳站樁功幾乎遍於全國,先生為我國人民的醫療保健事業做出了貢獻。 同其他的學術領域一樣,新生事物的出現,總不免會與守舊的傳統觀念發生矛盾。薌齋先生的學說,在我國拳術界也曾引起過較大的震動。在此期間,中外人士特別是我國的武術家們,專門拜訪先生以探討拳術宗旨的人絡繹不絕。
9. 練哪種太極的人壽命最長
根據個人體質,太極拳也要分哪一種,陳氏太極拳就比較累點。至於壽命長短,和練哪種太極拳沒有直接關系,影響壽命的因素實在太多。但只要是正規的太極拳對身體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