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美羅華延長壽命

美羅華延長壽命

發布時間:2021-12-18 07:24:30

① 淋巴瘤病人復查時還需要用美羅華嗎

你好!癌症是不可能治癒的,任何治療都只是延長生命而已,美羅華效果因人而異,且價格昂貴,最好慎重一點,建議根據病理類型,病位,病症選擇合適的中葯綜合治療,中葯作用平和,副作用小,價格便宜,能控制病情,預防復發和轉移,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經過治療可

② 淋巴瘤治癒能活自然壽命嗎

除了中醫葯從根調 別的方法都是治標

③ cd20 用美羅華

病情分析:你好,從你說的病人的情況來看,患有淋巴瘤,那這時一般在沒有轉移的情況下建議可以先進行手術治療的,手術後常規是要進行化療的,只是化療的副作用較大,可同時結合上中醫來治療是比較好的。
意見建議:中葯比較平和,沒有副作用,病人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病人一般通過服用中葯大多數都可以做到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的.而且中葯還可起到減毒增效,提高身體的免疫力,糾正化療的副作用.

④ 美羅華的不良反應

[u]國外不良反應[/u]血液腫瘤臨床試驗經驗利妥昔單抗單葯或與化療聯用的不良反應(ADRs)發生率見下表,數據來源於臨床試驗。包括單組研究的不良反應或至少一個主要隨機臨床試驗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發生率至少差2%的不良反應。根據任一主要臨床試驗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對其進行合理分類,詳見下表。各組不良反應按照嚴重程度降序排列。發生率定義為:很常見,³1/10;常見,³1/100--[1/10;不常見,³1/1000--[1/100。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維持治療下表1 的不良反應來自於多個利妥昔單抗單組研究,包括356 例低度惡性或濾泡型淋巴瘤患者,接受每周一次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或再治療(見【臨床試驗】)。表格還包括了671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的數據,患者接受R-CHOP、R-CVP 或R-FCM方案誘導治療,緩解後繼續為期2 年的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見【臨床試驗】)。單葯治療後12 個月或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後1 個月的不良反應都進行報告。表 1 臨床試驗中,低度或濾泡型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N=356) 或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N=671)的不良反應概況 各項發生率的計算是基於所有等級的不良反應(從輕度至重度),但標記"+"項目的發生率僅包括重度反應(≥3 度 NCI 常見毒性評價標准)。僅報告各臨床試驗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用於NHL和CLL下表2 所列不良反應來自於對照的臨床試驗中的利妥昔單抗治療組,是在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維持治療所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以外的和/或更高發生率的不良反應:202 例接受R-CHOP方案治療的DLBLC 患者,234 和162 例分別接受R-CHOP 方案和R-CVP 方案治療的濾泡型淋巴瘤患者,以及397 例先前未經治療的CLL 患者和274 例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這些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單抗聯合氟達拉濱和環磷醯胺(R-FC)的治療(見【臨床試驗】)。表 2 接受R-CHOP 方案治療的DLBCL 患者(N=202)和濾泡型淋巴瘤患者(N=234)、接受R-CVP 方案治療的濾泡型淋巴瘤患者(N=162)以及接受R-FC 方案治療的先前未經治療的CLL 患者(N=397)或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N=274)的嚴重不良反應概要 *包括原發性和復發性感染,發生率統計自採用R-FC 方案治療的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僅統計嚴重不良反應(定義為≥3 度NCI 常見毒性標准)僅報告在各臨床試驗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利妥昔單抗組與對照組相比不良反應發生率相似(組間差異小於[2%)或者更低的上報不良事件:血液學毒性、中性粒細胞減少所致的感染、泌尿道感染、感染性休克、肺部二次感染、移植物感染、葡萄球菌性敗血病、肺部感染、鼻溢、肺水腫、心力衰竭、感覺障礙、靜脈血栓形成、粘膜炎症、感冒樣症狀、下肢水腫、射血分數異常、發熱、身體一般狀況惡化、情緒低落、多器官衰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培養陽性、糖尿病控制不佳。利妥昔單抗聯合其他化療方案(如:MCP、CHVP-IFN)的安全性與在同等患者人群中使用利妥昔單抗聯合CVP、CHOP 或FC 的安全性具有可比性。部分嚴重不良反應的詳細信息輸注相關反應單葯治療-4 周治療在臨床試驗中有超過50%的患者報道了輸注相關反應的體征和症狀,並主要在首次輸注時發生。低血壓、發熱、畏寒、寒戰、蕁麻疹、支氣管痙攣、舌或喉部腫脹感(血管性水腫)、惡心、疲乏、頭痛、瘙癢、呼吸困難、鼻炎、嘔吐、顏面潮紅和病變部位疼痛等與利妥昔單抗輸注有關,屬輸注相關綜合征。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方案)在接受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葯物治療期間, 12%的患者在第一個療程出現了嚴重輸注相關反應,之後的療程中輸注相關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 至第八療程時,發生率低於1%。其他報告的反應有消化不良、皮疹、高血壓、心動過速、腫瘤溶解綜合征。個別病例還報告了心肌梗死、房顫、肺水腫和急性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症。感染單葯治療-4 周治療利妥昔單抗導致了70%-80%的患者B 細胞耗竭,僅少數患者伴有血漿免疫球蛋白的降低。不考慮是否存在因果關系,356 例患者中30.3%發生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以及病因不明的感染。3.9%的患者發生嚴重感染事件(3/4 度),包括敗血症。2 年的維持治療(NHL)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觀察到整體較高頻率的感染,包括3-4 級感染。在2 年的維持治療期間無蓄積的感染毒性。來自臨床試驗的數據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發生致命的進行性多發性腦白質病,發生於疾病進展和重復治療後(見【注意事項】)。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未觀察到感染或侵染頻率的增長。最常見感染是上呼吸道感染,R-CVP 組發生率為12.3%,CVP 組為16.4%。R-CVP 治療組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為4.3%,CVP 組為4.4%。未報告危及生命的感染。在R-CHOP 研究中,R-CHOP 治療組2-4 度感染的總發生率為45.5%,CHOP 組為42.3%。R-CHOP組的2-4 度真菌感染發生率更高(R-CHOP 組4.5% Vs CHOP 組的2.6%);而該差異是由於治療期間局部念珠菌感染發生率更高。R-CHOP 組2-4 度帶狀皰疹的發生率(4.5%)高於CHOP組(1.5%)。患者發生2-4 度感染和/或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比例分別為R-CHOP 組55.4%和CHOP 組51.5%。在CLL 患者中,3 度或4 度乙型肝炎(原發性和復發性)的發生率在採用R-FC 方案和FC 方案的患者中分別為2%和0%。血液學事件單葯治療-4 周治療4.2%的患者中觀察到嚴重(3 和4 度)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1.1%的患者中觀察到嚴重的貧血,1.7%的患者中觀察到嚴重的血小板減小症。2 年的維持治療(NHL)利妥昔單抗組3-4 度白細胞減少症(觀察組2%Vs 利妥昔單抗組5%)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觀察組4%Vs 利妥昔單抗組10%)的發生率高於觀察組。利妥昔單抗組3-4 度血小板減少症的發生率較低(觀察組1%Vs 利妥昔單抗組[1%)。在接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誘導治療結束後B 細胞恢復患者中近一半的患者B 細胞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需要12 個月或更多時間。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在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的研究中,與單獨化療方案相比,3/4 度白細胞減少症(R-CHOP組 88%,CHOP 組79%, R-FC 組 23%,FC 組 12%),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在先前未經治療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R-CVP 組24%,CVP 組14%,R-CHOP 組97%,CHOP 組 88%, R-FC 組30%,FC 組19%)的報告頻率較高。然而,接受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的患者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持續時間無延長,且其發生率與感染和侵染的高發生率無關。3-4 度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在不同治療組之間無相關差異。在CLL 一線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分別有4%的R-FC 組患者和7%的FC 組患者報告了3/4 度貧血;分別有7%的R-FC 組患者和10%的FC 組患者報告了3/4 度血小板減少症。在復發/難治性CLL 的臨床研究中,R-FC組3/4 度貧血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2%,FC 組為13%;R-FC 組3/4 度血小板減少症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1%,FC 組為9%。心血管事件單葯治療-4 周治療治療期間,18.8%患者出現了心血管事件。低血壓和高血壓為最常見事件。在利妥昔單抗輸注過程中, 報告了3 或4 度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心絞痛。2 年的維持治療(NHL)兩組3-4 度心臟疾病發生率基本一致。觀察組中[1%的患者和利妥昔單抗組3%的患者發生下列作為嚴重不良事件報告的心臟疾病:房顫(1%)、心肌梗死(1%)、左心室衰竭([1%)、心肌缺血([1%)。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R-CHOP 試驗中,R-CHOP 組(6.9%的患者)3-4 度心律失常發生率高於CHOP 組(1.5%的患者),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和房撲/顫)。所有這些心律失常或者出現於滴注利妥昔單抗時,或者與機體易感狀態有關,例如:發熱、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以前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等(見【注意事項】)。其他的3和4 度心臟不良事件(如:心臟衰竭、心肌病變和冠狀動脈病變表現)在R-CHOP 和CHOP 組間沒有觀察到差異。在CLL 患者中,3 度或4 度心臟疾病的總發生率較低(一線治療臨床研究:R-FC 組為4%,FC 組為3%;復發/難治性臨床研究:R-FC 組為4%,FC 組為4%)。IgG水平2 年的維持治療(NHL)誘導治療後,對照組和利妥昔單抗組的中位IgG 水平都低於正常范圍的下限([7g/L)。之後,對照組的中位IgG 水平增加至正常范圍下限值以上,但在利妥昔單抗治療期間保持不變。整個2 年治療期間,IgG 水平低於正常范圍下限的患者比例利妥昔單抗組約為60%,而對照組下降(2 年後為36%)。精經系統不良反應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治療期間,第一個療程時R-CHOP 組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2%患者出現了血栓栓塞性腦血管疾病。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生率在兩個治療組間沒有差別。CHOP 組中1.5%的患者出現了腦血管事件,都發生在隨訪階段。在CLL患者中,3度或4度精經系統疾病的總發生率較低(一線治療臨床研究:R-FC組為4%,FC組為4%;復發/難治性臨床研究:R-FC組為3%,FC組為3%)。[u]特殊人群[/u]單葯治療-4 周治療老年患者(≥65 歲)老年患者與較年輕患者任何不良反應(88.3%與92.0%)以及3 度和4 度不良反應(16.0%與18.1%)的發生率相似。聯合治療老年患者(≥65 歲)對於先前未經治療的CLL 患者和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而言,老年患者(³65 歲)發生3/4度血液和淋巴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高於較年輕患者。高腫瘤負荷高腫瘤負荷患者比那些無高腫瘤負荷患者具有更高的3 和4 度不良反應發生率(25.6%Vs15.4%)。在兩個組中,任何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都類似(92.3% Vs89.2%)。復發後再治療再治療與初次治療任何不良反應(95.0% Vs 89.7%)以及3 和4 度不良反應(13.3% Vs 14.8%)的發生率相似。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試驗的經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中度至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時的安全性資料如下。在所有暴露人群中,超過3000 例患者接受了至少1 個周期的治療,並接受了6 個月至 5 年以上的隨訪,總暴露水平相當於7198 患者年,約2300 例患者在隨訪期間接受了 2 個或以上周期的治療。表3 中列出的不良反應基於4 個多中心、安安劑對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的相關數據。在上述研究中,接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群都不同,包括未使用甲氨蝶呤治療的早期活動期類風濕患者,甲氨蝶呤療效不足的患者,以及對抗腫瘤壞死因子療效不足患者。患者接受2´1000mg 或者2´500mg 利妥昔單抗(兩次給葯間隔2 周)和甲氨蝶呤(10-25mg/周)治療。表 3 列出了所有劑量組中發生率超過2%且與對照組差異超過2%的所有的不良反應。表 3 及其相關注腳中的發生率的分類定義為:非常常見(發生率≥1/10)、常見(≥1/100到[1/10)和不常見(³ 1/1,000 到[ 1/100)。表3 臨床試驗對照期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報告的不良反應概況 所有暴露人群的安全性資料與臨床試驗對照期間的安全性資料一致,沒有發現新的不良反應報告。多療程治療多療程治療時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特徵與首次用葯後觀察到的相似。在此後的治療周期中,由於在前6 個月內較常見的輸注相關反應及類風濕關節炎加重和感染的減少,安全性有所改善。有關葯物不良反應的進一步信息:輸注相關反應:臨床試驗中,接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輸注相關反應。3095 例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患者中,有1077 例(35%)患者出現至少1 件輸注相關反應。大部分輸注相關反應是CTC1 級或2 級事件。在臨床研究中,各劑量美羅華/利妥昔單抗輸注時出現嚴重輸注相關反應的RA 患者不到1%(14/3095 例患者)。臨床研究中沒有CTC 4 級輸注相關反應事件或輸注相關反應致死事件發生(見上市後使用經驗)。CTC 3 級事件和造成患者退出的輸注相關反應事件百分比隨著治療周期的增加而遞減,第3 個治療周期後,這些事件較少見。3095 例病人在首次使用利妥昔單抗治療後,其中720 例病人(23%)觀察到了急性輸液反應的症狀和體症(惡心、搔癢症、發熱、風疹/皮疹、畏寒、熱病、寒戰、噴嚏、血管精經性水腫、咽喉刺激、咳嗽和支氣管痙攣,同時伴有或不伴有與葯物治療相關的低血壓或高血壓)。治療前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明顯降低了這些事件的發生率和嚴重性(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禁忌】【注意事項】。感染在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病人中,總感染率約為97/100 人年。大部分感染事件是輕度至中度的,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尿道感染。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約為4/100 人年,其中有些是致命性事件。除了表 3 中列出的不良反應,醫學上嚴重的不良事件還包括肺炎,其發生率是1.9%。惡性腫瘤在臨床研究中,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後,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為0.8/100 人年,在年齡和性別匹配人群的預期范圍內。ANCA相關性血管炎(AAV)臨床試驗經驗在 AAV 臨床研究中,99 位患者使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375 mg/m2, 每周一次,4 周)和糖皮質激素(更多信息見【臨床試驗】)治療。表 4 中所列的不良反應是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組中所有發生率≥10%的不良事件。表4 中的發生頻率≥1/10 定義為很常見。表 4 在6 個月的臨床研究中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AAV 患者中非常普通(≥10%)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 研究設計允許患者接受交叉治療或根據醫學判斷選擇治療方案。其中每個治療組有13 位患者在6 個月研究期間接受另一種治療。a 利妥昔單抗組最常見的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帶狀皰疹。b 利妥昔單抗組報道的最常見的輸注相關反應是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顏面潮紅、咽喉刺激和震顫。有關葯物不良反應的進一步信息輸注相關反應:AAV 臨床研究中的輸注相關反應定義為在安全群體中輸注24 小時內發生的任何不良事件,並且研究者認為這一事件與輸注相關。99 位患者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其中12%至少經歷一次輸注相關反應。所有的輸注相關反應為CTC 1 級或2 級。最常見的輸注相關反應,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顏面潮紅、咽喉刺激和震顫。美羅華/ 利妥昔單抗聯合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可能減少這些事件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感染:在99 例使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患者中,總感染率約為210 每100 病人年(95% CI173-256)。感染以輕度和中度為主,並以上呼吸道感染、帶狀皰疹和尿路感染居多。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約為25 每100 病人年。美羅華/ 利妥昔單抗治療組中,最經常報道的嚴重感染是肺炎,發生率在4%。惡性腫瘤:臨床研究中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為2.05 每100 病人年。基於標准發病率,該惡性腫瘤發病率與以前報道的AAV 群體的發病率相似。[u]國內不良反應[/u]初治的彌漫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國內一項多中心、開放、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在63 例CD20 陽性的初治的彌漫大B 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進行(試驗組32 例,對照組31 例)。試驗組為利妥昔單抗+標准CHOP化療方案,對照組為標准CHOP 化療方案。兩組均治療6 個療程。每個療程21 天。試驗組中本品在化療周期第1 天使用,劑量為375mg/m2 BSA ,靜脈滴注。安全性分析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1.6%和5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不良反應以白細胞下降最為常見,約25%,其次是寒戰和發熱,約20%。其他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轉氨酶升高、脫發、腹部不適、腹痛、皮膚發紅(過敏)、病毒性乙肝、呼吸急促、口乾、心動過速、胸悶、頭暈、牙痛、注射部位反應。其中包括1 例嚴重不良反應,為肝衰竭死亡。該患者有肝炎病史,研究者認為不良事件與化療有關,與利妥昔單抗無關。4 個療程後,兩組實驗室檢查轉變為異常的嚴重程度(NCIC CTC 分級)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上市後使用經驗[/u]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本節中所報告的(罕見、非常罕見)發生率基於估計的市場銷售情況以及自發性報告數據。在利妥昔單抗上市後的使用過程中,已經報告了另外一些與靜脈輸注給葯相關的嚴重病例(見【注意事項】)作為利妥昔單抗安全性的上市後持續監察部分,已經觀察到下列嚴重不良反應:心血管系統主要在原先有心臟病史和/或使用有心臟毒性的化療的患者中觀察到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嚴重心臟事件,其中多數伴有輸注相關性反應。脈管炎,非常罕見,主要為皮膚脈管炎,如白細胞破碎性脈管炎。呼吸系統罕見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和肺浸潤參見輸注相關反應(見【注意事項】)。除了輸注相關的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有些致命性後果)也有報道。血液和淋巴系統:有報道與輸注相關的急性可逆血小板減少症。皮膚和附件罕見嚴重大皰性皮膚反應,包括致命的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的個案報告。中樞精經系統有報道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症(PRES)和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綜合症(RPLS)。體征和症狀包括伴或不伴相關高血壓的視力障礙、頭痛、癲癇和精精狀態改變。診斷PRES/RPLS 需要由腦顯像確認。報告的病例已識別PRES/RPLS 的風險因素,包括患者潛在疾病、高血壓、免疫抑制劑治療和/或化療。罕見伴或不伴周圍精經病變的顱精經病變。利妥昔單抗治療結束後的不同時間,乃至幾個月後發生顱腦精經病變的症狀和體征,如嚴重的視力喪失、聽力喪失,其他感覺喪失和面癱。整體血清疾病樣反應,罕有報告。感染和侵染在接受利妥昔單抗和細胞增殖抑制葯化療的患者中,已報告發生乙型肝炎再激活的病例,包括暴發性肝炎(見【注意事項】)。其它的嚴重病毒感染,在接受利妥昔單抗的治療中已有報道,包括新感染、再激活或者感染加重,其中有些為致命性感染。大多數患者是在使用利妥昔單抗的同時聯合使用化療葯物,或者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一部分。這些嚴重的病毒感染可由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CM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單純性皰疹病毒),JC 病毒(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PML)見【注意事項】)及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有Kaposi』s 腫瘤史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單抗後曾觀察到Kaposi』s 腫瘤進展。這些病例是在未批准適應症中觀察到的,大多數患者都是HIV 陽性。胃腸道在接受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觀察到有胃腸穿孔發生,某些情況下甚至導致死亡。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試驗所見的不良反應(見【不良反應】– 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PML)、血清病樣反應和乙型肝炎復發在上市後經驗中有報道。上市後使用中,有報告致死的嚴重輸注相關反應(見【臨床試驗】)。[u]實驗室異常[/u]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液與淋巴系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最後一次輸注利妥昔單抗以後四個星期後,罕見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上市後研究:在患有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病人中進行的利妥昔單抗上市後研究中,開始治療後觀察到了血清IgM 水平的一過性升高,這可能與血粘度過高和相關症狀有關。一過性升高的IgM 水平通常可在4 個月內恢復到基線水平。

⑤ 美羅華的說明書

葯品名稱: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注射液)
英文名:Mabthera〉Mabthera"〉Mabthera"〉Mabthera
美羅華除活性成分外,尚含有以下非活性成分:枸櫞酸鈉,聚山梨醇酯80,氯化鈉和注射用水。美羅華為無色澄清液體,貯存於無菌,無防腐劑,無致熱原的單劑瓶中。
葯理作用
利妥昔單抗是一種嵌合鼠/人的單克隆抗體,該抗體與縱貫細胞膜的CD20抗原特異性結合。此抗原位於前B和成熟B淋巴細胞,但在造血幹細胞,後B細胞,正常血漿細胞,或其他正常組織中不存在。該抗原表達於95%以上的B淋巴細胞型的非何傑氏淋巴瘤。在與抗體結合後,CD20不被內在化或從細胞膜上脫落。CD20不以游離抗原形式在血漿中循環,因此,也就不會與抗體競爭性結合。利妥昔單抗與B淋巴細胞上的CD20結合,並引發B細胞溶解的免疫反應。細胞溶解的可能機制包括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和抗體依賴性細胞的細胞毒性(ADCC)。此外,體外研究證明,利妥昔單抗可使葯物抵抗性的人體淋巴細胞對一些化療葯的細胞毒性敏感。
葯代動力學
給病人每平方米體表面積125
mg,250
mg,或375
mg的美羅華靜脈滴注,每周1次,共4次,病人的血清抗體濃度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給予每平方米體表面積375
mg的病人中,在第一次滴注後,利妥昔單抗的平均血清半衰期為68.1小時,最大濃度為238.7
ug/mL,平均血漿清除率為0.0459
L/hr。在第四次滴注後,平均血清半衰期,最大濃度和血漿清除率分別是189.9小時,480.7
ug/mL和0.0145
L/hr。此外,利妥昔單抗的血清濃度在緩解病人中的增高具有統計學意義,其典型意義是在3-6個月後仍可測到利妥昔單抗。在第一次給葯後,中位外周B淋巴細胞數明顯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6個月後開始恢復,在治療完成的9-12個月後恢復正常水平。
適應症:適用於復發或化療抵抗性B淋巴細胞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的病人。
用法用量
作為病人的單一治療葯,推薦劑量為每平方米體表面積375
mg,靜脈給入,每周1次,共4次,並適合門診用葯。滴注美羅華60分鍾前可給予止痛葯(如醋胺酚)和抗過敏葯(如鹽酸苯海拉明)。
推薦首次滴入速度為50
mg/hr,隨後可每30分鍾增加50
mg/hr,最大可達400
mg/hr。如果發生過敏反應或與輸液有關的反應,應暫時減慢或停止輸入。如病人的症狀改善,則可將輸入速度提高一半。隨後的輸入速度開始可為100
mg/hr,每30分鍾增加100
mg/hr,最大可達到400
mg/hr。配置好的輸注液不應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
兒童美羅華在兒童中應用的安全性和療效尚未確定。
葯物過量
尚無人體過量使用的臨床實驗經驗,尚無實驗單一劑量超過每平方米500
mg的用法。
用葯須知
在無菌條件下抽取需要量的美羅華,將其稀釋於含無菌、無致熱原的0.9%的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製成濃度為14
mg/mL的利妥昔單抗液體,輕輕顛倒輸液袋以混合溶液並防止起泡沫。因產品不含抗微生物防腐劑和抑菌劑,故必須採用無菌技術。胃腸外給葯,在給葯前應肉眼檢查有無顆粒或變色。在美羅華和聚氯乙烯、聚乙烯袋及輸液裝置間未發現配伍禁忌。
貯藏/有效期
瓶裝制劑應保存於2-8°C,未稀釋的葯瓶應避光。配置好的美羅華液體,室溫可存放12小時。如配置好的液體不能立即使用,在未受室溫影響其穩定性時,將其存放於冰箱中(2-8°C),可保存24小時。

格:
500
mg/50
mL
x
1瓶
進口葯品注冊證號:BS20000002

⑥ 淋巴瘤早期化療效果好不好老年人得了一般可以活多久

淋巴瘤,是相對少見的惡性腫瘤類型,患淋巴癌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癌症是絕症嗎?患癌了還能活多久?很多人也開始關注患上淋巴癌了還能活多久的問題。

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並接受正規的治療,淋巴癌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淋巴癌患者的生存期還跟病人的身體機能密切相關。身體機能好,免疫力強,才能抵抗癌腫的發展,耐受各種葯物治療。因此,提高免疫機能,增強對腫瘤的抵抗力對淋巴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淋巴癌患者極為重要。

淋巴瘤早期治療方法

淋巴瘤可危及胃腸道,食慾減退、腹痛,腹瀉、腹塊、腸梗阻和出血等。肝膽,肝實質受侵可引起肝區疼痛。骨骼,臨床表現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繼發性神經壓迫症狀。

在治療過程中會常規對常見不良反應做預防性處理,但也不能完全避免某些不良反應的出現,如骨髓功能抑制、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傷等。少數患者由於消化道受侵或基礎疾病等原因,還可能出現消化道穿孔、出血等並發症。

化療開始後每2-3個周期需進行一次評效檢查以評價化療方案的效果,如果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或者更改新的治療方案。

淋巴癌病患在醫治期,應當注重膳食的多元化,做到科學膳食,除果蔬外,粗糧細糧豆製品奶類蛋類家禽類瘦豬肉牛羊肉等混合分配食用,使各種養分成分相互彌補,進步養分價值,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進步效果有利患者的恢復。

⑦ 我父親3年前因淋巴癌B細胞變異使用美羅華配合化療治好,現在核磁共振發現淋巴癌轉移到腦部,並且占居了

指導意見:
你好,癌症晚期中醫效果較好,因為晚期癌症患者因為癌細胞消耗性大體質虛弱,癌細胞大多已經多處轉移,西醫局部治療效果不佳,而且患者也不能耐受手術與放化療,服用中葯可以全面調理機體內環境,補氣養血,扶正祛邪,有效控制病情,緩解痛苦,延長生命..建議採用中醫動態的療法治療。

⑧ 我爺爺生病了 挺嚴重的 非霍奇金淋巴瘤 4期了。。他已經79歲了。

你好,這時候建議中草葯保守治療比較好,沒有毒副作用,控制病情,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是肯定的,治癒的希望也是有的。

⑨ 淋巴腫瘤的葯物美羅華對CD20一個+的有用性怎麼樣

美羅華
抗腫瘤處方葯
處方葯的使用還是需要主治醫師結合病人的自身情況決定的吧?因為病人情況應該是主治醫師最熟悉的,一個優秀的腫瘤醫師應該針對病人的個體狀況決定個體化用葯的

葯品名稱】
通用名:利妥昔單抗注射液

【性狀】
為無色或淡黃色澄明液體,無異物、絮狀物及沉澱。

【適應症】
美羅華®用於治療復發或化療耐葯的惰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禁忌症】
美羅華®禁用於已知對美羅華®過敏的患者,以及對美羅華®的任何組分或對鼠蛋白過敏的患者。

【用法用量】
針對不同病症採用的劑量不同,具體情況可參看葯品說明書。

詳情請參閱葯品說明書
http://www.roche.com.cn/proct/pro1-1-3.htm

4. 美羅華(Rituxan,利妥昔單抗)的臨床應用

B-NHL中一般認為濾泡性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為惰性淋巴瘤,彌漫大B淋巴瘤、免疫母淋巴瘤、縱隔大B淋巴瘤為侵襲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中的套細胞淋巴瘤及3度濾泡性淋巴瘤的療效並不理想,認為可以按侵襲性淋巴瘤治療。

4.1 惰性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
美羅華單葯:初治的患者總反應率達70%~80%,復發的患者總反應率亦可達50%。誘導治療後,再以美羅華強化或維持治療可提高TTP至3~5年。
● 美羅華聯合化療:目前CVP仍是Ⅲ/Ⅳ期濾泡性淋巴瘤的一線標准治療方案,但加入美羅華不但療效提高,療程短,毒性不增加,還明顯提高治療反應率和延長腫瘤患者的緩解期。Imire報道的321例隨機試驗顯示R-CVP方案OR達到81%,中位疾病進展時間為30個月,優於已發表的其他所有的大規模臨床研究方案。
4.2 較少見易耐葯的惰性淋巴瘤
MALT淋巴瘤及套細胞淋巴瘤雖然發病率不高,均列入惰性淋巴瘤范圍,但其疾病行為是侵襲,治療效果不佳,預後差,並認為可演變成DCBL,若加入美羅華,它們的治療會較滿意。
● MALT淋巴瘤: IELSG方案[美羅華375mg/(m2•周)×4周],對於初治和復發患者的OR達到73%,CR達到44%。
● 套細胞淋巴瘤: Forstponter 報道,FCM±美羅華治療復發套細胞淋巴瘤3年觀察: 美羅華+FCM組的中位OS未達到,FCM組的中位OS為11個月。
4.3 侵襲性淋巴瘤
侵襲性淋巴瘤,特別是其中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今年報道的MInT研究(即以美羅華+類CHOP方案治療60歲以下初治患者)和GELA的4年隨訪報告交相輝映,進一步證實美羅華+CHOP是治療初治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新一代標准方案。
4.4 挽救性治療
適用於侵襲性淋巴瘤,如彌漫大B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3度濾泡性淋巴瘤、復發的MALT淋巴瘤。對於挽救性治療通常是應用二線化療方案,提出理想治療戰術分兩步:第一步獲得疾病穩定,第二步爭取獲得疾病根治。
應用的二線方案如DHAP、ESHAP、MINI(Dexa)BEAM、ICE、Ifostamide/VP16±MTX、VCR、Ara-c等及其他挽救治療方案中加入美羅華均能獲得較好的療效,關於SCT方面,不論Auto(凈化、不凈化)或Allo(包括MINI Allo)SCT均肯定了它們的療效,但Auto SCT的復發率,Allo SCT的相關並發症,尤其是GVHD及繼發性腫瘤的發生都尚未能得到滿意解決,一般對它們評價Allo SCT好於Auto SCT,凈化好於不凈化。
4.5 與HIV相關淋巴瘤和中樞性淋巴瘤
雖然不多見,但治療相當困難,觀察顯示仍以R+化療可以取得滿意效果,關於中樞性淋巴瘤提出應用OMMAYA管直接注入鞘內,以階梯式方法注射美羅華10mg-25mg-50mg,當然亦可用美羅華加大劑量MTX、Ara-c靜滴。
美羅華的問世,為NHL開創了嶄新的治療模式,不但顯著提高了過去效果較差的幾種亞型的療效,而且為淋巴瘤患者帶來了長期生存的機會,隨著美羅華在中國應用的不斷發展,相信有更多的國內患者能夠受益於此。
http://www.cmednews.com/Share/Show.asp?AutoID=915

⑩ 關於美羅華

美羅華是抗人CD20的單抗,您所說的情況用的話效果估計不會很好,我們這邊用的美羅華基本沒有自費用的,而且用的過程很麻煩,由於是異種蛋白,必須上心電監護,防過敏等,用葯的大多數是公費報銷的,好像是10萬元四支吧,您單打一隻效果一般,這些國外的葯比如美羅華阿,萬珂阿『福達華阿都不是說想像中那麼好,
自費的話建議您還是姑息性的打個CHOP -E吧,已經四期廣泛轉移了,估計預後會很差的,當然,至於能延長多久,這個不好說,
我建議你還是用CHOP-E化療吧!

閱讀全文

與美羅華延長壽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龍潭區醫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874
孝敬友善的優秀童謠 瀏覽:988
養生會所哪裡招人 瀏覽:982
文殊院附近哪裡可以體檢 瀏覽:118
讀書花錢太多對不起父母怎麼辦 瀏覽:336
70歲老人的詩 瀏覽:992
程凱養生說如何養肝 瀏覽:427
84年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68
外地人在北京交社保可以退休嗎 瀏覽:455
老年人說胡話怎麼治 瀏覽:135
買斷後沒買社保能辦退休嗎 瀏覽:464
建行代發養老金 瀏覽:756
李先生60歲個體經營 瀏覽:290
80歲老年人心率不齊 瀏覽:222
軍人父母住院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瀏覽:887
老年人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化療 瀏覽:62
軍嫂的養老保險 瀏覽:136
長壽區徵收中心在哪裡 瀏覽:882
退伍老兵60歲養老補貼 瀏覽:306
鑒別老年痴呆的圖片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