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國畫70歲

國畫70歲

發布時間:2021-12-16 09:10:43

Ⅰ 吳子歴的國畫誰知道年代

吳子歴 號 墨井道人 也稱吳歷 吳子歴 與「四王」、惲壽平並稱「清初六大家」,雖然他社會地位較低,但卻不俯仰權勢、人品、畫品都很高,秦祖永評述:「此老高懷絕谷,獨來獨往,不肯一筆寄人籬下。觀其氣韻沉鬱,魄力雄傑,自足俯視諸家,另樹一幟。」
吳歷本名啟歷,號漁山,桃溪居士江蘇常熟人,生於1632年,卒於1718年。一生布衣,青少年時家境沒落,以賣畫為生,中年時信奉天主教,50歲到澳門,入教修道,51歲成為天主教的司鐸,晚年生活清苦,病死上海。吳歷與「四王」、惲壽平並稱「清初六大家」。
藝術特色 吳歷早年曾跟王鑒學畫,同時做王時敏的學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鑒作風,皴染工細,清潤秀麗。中年時期,在遍臨宋元諸家基礎上,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之長,形成自己風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較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用筆沉著謹嚴,善用重墨,積墨,山石富有立體感,風格渾樸厚潤。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湖天春色圖軸》作於45歲,是他中年時的代表佳作。平遠景色中,近、中、遠三處柳樹漸遠漸?>吧罡瀉芮俊O副使瘩澹��⑿忝潰�嗦痰�荊�骺燁逖牛�媸檔卮�鋶雋私�纖�緄溺怖齟荷�?吳歷還善畫竹石,取法吳鎮,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圖軸》竹枝挺勁,枝葉全用濃墨,不取濃淡相間畫法,顯得更加雄渾蒼勁。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匯諸家之長,自創新意,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傳論其:「作畫每用西洋法,雲氣綿渺凌雲,迥異平時。」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實感。如其自述:「不將粉本為規矩,造化隨他筆底來。」這些都是迥異「四王」之處的。更加不同於「四王」之處的就是吳氏能畫人物,非同凡格。故宮博物院所藏《人物故事圖》造型典重,屋宇宏敞,極見功力,為歷來畫史所未涉及。
作品流傳 吳歷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多。僅上海博物館收藏書畫就達32幅,含五、六個大幅精品佳作,如《雨歇遙天圖》、《葑溪會琴圖》、《槐策堂圖》等。北京故宮博物院更是收藏豐厚,如43歲時作的《松壑鳴琴圖軸》取法王蒙,景色郁茂,布局深遠,皴法細密,積墨厚重,陰面多用重墨,受光部分作「陽面皴」,增強了山石的立體感,反映了畫家成熟後的典型風格。75歲作的《黃山晴藹圖卷》,仿王蒙,更具沉鬱之氣,山石用干筆織墨層層加皴,並用焦墨點擦,陰陽陰晴分明,蒼郁滋潤。75歲作的《泉聲松色圖軸》,是仿黃公望,皴法繁密,筆力雄渾。這些仿名家的晚年之筆,均具渾厚凝重之特色。
市場價格 吳歷中年信奉天主教,50歲去澳門入教修道,致力於宗教活動。故50至70歲這一階段作品甚少,70歲以後的晚期作品,雖筆墨更趨蒼勁凝煉,渾重拙樸,但在當時作品價格不及他中年時期。以至晚年生活清苦。
現今吳歷作品流入歐美及港台市場的已不多,價格抬得較高,如1989年紐約佳士得公司拍賣的《古木竹石山水冊》(32.5* 22.5公分)就達到35. 2萬美元的高價。

Ⅱ 奶奶70歲大壽畫什麼

還是用國畫,畫一幅大壽桃就很好專啊!屬

http://www.guo-hua.com/bbs/attachments/image/qishi/2008122519445784377801.jpg

Ⅲ 70歲阿婆拿到中國美院書畫雙學位,這給普通人哪些啟示

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畫到老?上海人的身邊就有這樣鮮活的例子。
就在上個月,家住上海金山區朱涇鎮的70歲阿婆徐安玲,從中國美院中國畫專業順利畢業,獲得中國美術界高等學府的雙學士學位,一下子成為當地的新聞人物。
今年6月,家住上海金山區朱涇鎮的70歲阿婆徐安玲,從中國美院中國畫專業順利畢業,拿到了自己的第二個藝術學學士學位。本文圖片均為金山區供圖
至今,徐安玲還清楚地記得自己「上大學的第一天」:走進教室時,一群20出頭的年輕學子都以為她走錯了教室,甚至有人以為是哪位同學的家長。落座後,老師的一席話打破了現場的尷尬:「你們不能叫她徐阿姨或者徐奶奶,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學生,你們應該叫她徐姐……」
其實,徐阿婆進美院深造並非一時沖動。1951年10月出生的她是土生土長的金山人,從小就喜歡用鉛筆寫生,描繪家鄉的埭頭農田、古鎮生活;參加工作後,她先後做過機修工、計程車司機,工作生活的忙碌讓她暫時放下了畫筆,但這份對書畫的愛好一直埋藏在心底。
徐阿婆在伏案創作
退休後,一下子閑下來的徐安玲總覺得生活缺少了點什麼,於是在58歲那年,她重新拾起了畫筆。這一拾,就再也丟不下來。
2009年,徐安玲進入中國美院進修班學習,一學就是5年;2013年,她又參加全國統考,被中國美院成人大專班錄取,並於2016年7月順利畢業;不滿足大專學歷的徐阿婆又乘勝追擊,參加了2017年的全國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以超過錄取分數線87分的成績,如願考取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本科,於2019年順利畢業,拿到了第一個藝術學學士學位。
徐安玲參加了2017年的全國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以超過錄取分數線87分的成績,如願考取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本科,於2019年順利畢業,拿到了她的第一個藝術學學士學位。
老年進大學與年輕人一起學習,徐阿婆面對的不僅僅是外人異樣的眼光,還有繁重的國畫學習帶來的壓力。「我在進修班和大專時學的是書法,雖然書法的難度也很高,但變化相對較少。可中國畫就不同,既有山水,又有人物和花鳥。在畫花鳥時,要求每個細節的形狀都不同,落筆的輕重深淺都不一樣,國畫創作中的花鳥是千變萬化的,老師還要求做到下筆無悔,不能修改,對我來說,這個難度特別大。」徐阿婆說,別的學生每天練習3-4小時,她只能靠多練多畫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那段時間,徐阿婆索性不回寢室,直接住在了畫室里,每晚練習到12點,就在教室里搭個帳篷過夜;睡到第二天早上5點,她又早早起床開始第二天的練習,永遠是第一個到班級、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人。
今年6月,年滿70周歲的徐安玲終於取得了自己的第二個藝術學學士學位,她輕描淡寫地說,學畫雖然不容易,但只要有了興趣,就不覺得苦了。好在書畫是相通的,小時候畫畫的底子還在。
如今,位於朱涇鎮的徐安玲工作室內滿是她多年來的書畫作品,家人也很支持她「退休之後延續書畫夢想」的做法。學有所成的徐安玲說,會將自己的一部分獲獎作品留給自己的家鄉,因為這里是她「夢開始的地方」

Ⅳ 請問有人知道王昌明嗎可能是個國畫家,不知道哪輪的庚午年已經70多歲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榮譽理事,巴渝印社副社長,重慶詩詞學會會員。

Ⅳ 中國古代國畫大師

黃公望(1269~1354)
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一[1]。原姓名陸堅,又名靜堅,因過繼浙江永嘉黃氏,遂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凈墅等。關於他名與字的來歷,頗有趣味。因黃公望父親得子後,友人來賀,說:「黃公望子久矣!」,因而黃父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蘇常熟人。一說浙江平陽人,因他的《山居圖》自題落款為「大痴道人平陽黃公望」。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其畫注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 景。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黃公望的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畫史將他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著《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傳世。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作於70歲以後,在富春江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長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繪中國南方富春江一帶的秋天景色。在構思時,他跑遍了春江兩岸,用六、七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他在創作風格上主張學習前人,並提出見到好山好水就隨時寫生,不被動繪畫創作。 作為地位顯赫的富貴文人畫家,王原祁更關注純真的繪畫語言,他"為藝術而藝術"的迷狂心態,值得後人學習。
黃公望是元代大畫家,年輕時做過地方小官,先是任書吏,後來,大約是45歲左右時,在一個叫做張閭的官僚手下做過椽吏,後因張閭犯了官司,黃公望遭誣陷,蒙冤入獄。出獄後,不再問政事,遂放浪形骸,遊走於江湖。一度曾以賣卜為生。後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一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大嶺圖》。紙本,水墨,縱33厘米,橫636.9厘米,開始創稿於至正七年(1347年),時斷時續,歷經數年,至正十年,他83歲,為此圖作題時,尚未最後竣稿。此圖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巒深秀,筆墨紛披,蒼茫簡遠(見彩圖《富春山居圖》(部分元)),是黃公望水墨山水畫中的傑作。明代鄒之麟題跋中,將此圖與王羲之《蘭亭序》相媲美。 元惠宗至正七年(1437),黃公望准備畫一幅富春山全圖,此時黃公望已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了,前後經歷三四年的經營,始告完成。此圖描寫富春江兩岸秋景,筆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筆皴擦,叢樹平林多用橫點,林巒渾秀,似平而實奇,整個畫面,似融有一種仙風道骨之神韻。這便是《富春山居圖》。此圖經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鄒之麟等題記。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明清許多畫家都從《富春山居圖》中得到啟示,影響深遠。清乾隆時此畫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當時社會上摹本有十餘種之多。乾隆在見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認為真跡,並在上題了詞。真本得到後,反被定為偽品,成為畫史上一大笑柄。此圖在清代初年為吳正志所得,吳傳其子吳洪浴,洪浴愛之如命,臨死前曾令家人將其殉之於火,幸被侄子吳真度從火中搶出,但已被燒成兩段,因而被後人稱之為《剩山圖》。現在,此圖的主要部分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余者藏於浙江博物館。

Ⅵ 孩子幾歲學國畫合適呢

國畫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一個人的藝術修養,以及審美品味,不少家長都會選擇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學習國畫,那麼孩子多大開始學習國畫比較合適呢?其實這個還是因人而異的哦。
1、學國畫幾歲開始啟蒙
其實五六歲的孩子就可以學習國畫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發育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大腦和手的協調性也更好了,這個時候開始接觸國畫,會有很好的效果,小孩子的興趣愛好都是要盡早開始培養的。
2、國畫需要基礎嗎
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正規的學過畫畫,所以不能夠學習國畫,其實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孩子完全可以從零開始學習國畫,只要是選對了老師,那麼就不用擔心基礎的問題,因為老師都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的。
3、畫國畫的工具貴不貴
其實與樂器不同,學習畫畫所需要的工具相對來說要便宜很多了,所以家長如果帶孩子學習國畫,不會因為孩子的學習而產生很大的經濟壓力,畢竟繪畫的工具比起鋼琴架子鼓這些樂器來說,要便宜多了。
學習國畫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的氣質和藝術審美,對孩子未來的個人成長都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小孩子也喜歡,那麼家長就不要猶豫了哦。

Ⅶ 請幫我選一幅國畫

《富春山居圖》元 黃公望
《溪山清遠圖》南宋 夏圭
《溪山漁隱圖》明 唐寅
《搜盡奇峰打草稿》 清 石濤

Ⅷ 70歲阿婆拿到中國美院書畫雙學位,這位阿婆背後有著怎樣勵志的故事

70歲的人要到一個大學里去繼續學習高深的學業知識,首先對於他自身的能力和自身的體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驗,據說這位老人為了達到跟其他同學相同的學業水平,她要搭個帳篷在教室里過夜,然後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時間里繼續艱苦學習。她說在她的眼裡,中國畫是比較難畫的,因為老師說了一旦下筆就不能再去更改了。

但是她在退休之後,希望繼續充實自己。而這一點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而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就說明她的家人思想都非常的進步與開放,因為這件事要是放在普通的家庭中,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阻擾,其他人會覺得她這樣做是在做無用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實一個人只要在往正確的方向走,壓根就沒有沒有意義的事。

Ⅸ 尋找住在盤山半山中天津美術學院約70歲畫國畫的老教授大概地址

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別署雙槐樓主。1920年生於山東省招遠縣。早年畢業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科。曾先後從師於徐悲鴻、黃賓虹、李苦禪、王友石、汪慎生等名家。擅山水、花鳥畫、書法、篆刻,兼治畫史畫論,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繪畫、工藝系主任,天津市書法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等職。現為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市海河印社社長、北京中國畫研究院院委等職。其書畫作品除多次參加國內一些大型展覽外並在日本、美國、西德、法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在北京、南京、天津、太原、濟南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或書畫展。所著文章曾發表於《中國畫》、《美術》、《中國畫研究》、《藝術研究》等刊物,並著有《中國畫技法第一輯》、《孫奇峰畫集》、《孫奇峰書畫選集》、《花鳥畫譜》、《孔雀畫譜》、《花鳥畫構圖小稿》、《花鳥畫技法》、《孫奇峰教學手稿》等書行世。《畫花鳥》已由台灣圖畫藝術公司發行。

閱讀全文

與國畫7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喝了酒多久可以徵兵體檢 瀏覽:856
社會關系父母退休怎麼填寫 瀏覽:588
50歲取網名 瀏覽:557
養老保險公司不給出怎麼辦 瀏覽:106
中醫血管如何養生 瀏覽:105
18年二月養老金什麼時間發 瀏覽:26
天門養老保險繳費 瀏覽:890
日照市哪裡有體檢中心 瀏覽:156
春節期間怎麼照顧父母 瀏覽:477
怎麼樣說服父母自己從家裡搬出去住 瀏覽:310
老人家骨折手術後內臟衰竭 瀏覽:617
與父母脫離戶口要哪些條件 瀏覽:395
日本長壽西式飲食 瀏覽:266
重陽節的月亮長啥樣 瀏覽:710
四川免費佛教養老院 瀏覽:932
已領養老保險金的社保卡還需激活嗎 瀏覽:395
重陽節2017年幾月幾號 瀏覽:507
個人社保繳納至50歲 瀏覽:886
勞務派遣工有退休金 瀏覽:569
養生館主要是什麼服務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