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省天長市為什麼稱為孝子之鄉
在天長市秦欄鎮向東一公里處,有一棵千年古柏,據傳是宋代全國二十四孝之首——秦欄鎮大孝子朱壽昌在其母親的墳旁親手所植,人稱孝子樹。
朱壽昌,字康叔,宋天長秦欄鎮人,官至司農少卿。其母劉氏,在朱壽昌七歲時被其父遺棄,從此,母子分離50年。宋熙寧初年,他棄官千里尋母,終於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得與母親重逢。回來後,對其母精心供養直至送終。朱壽昌母親在世時怕雷聲,逝世後,每逢雷雨天,朱壽昌總要撐把傘到墳頭守護。盡孝三年後,宋神宗趙瑣嘉其孝義,詔令官復原職。朱壽昌離開秦欄前,到母親的墳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遠陪伴著母親。
由於年代久遠,千年古柏出現傾斜現象,秦欄鎮黨委、政府會同有關部門花了4萬多元,對千年古松進行了保護,並將在這著名風景點建設集孝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文化和教育基地為一體的壽昌公園。
㈡ 天長有什麼名勝古跡
一、天長護國寺
天長護國寺是經安徽省對外開放寺廟。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復建於1986年,佔地60畝,位於天長市區中心地帶,園林式風格寺廟,2004年被批准為國家2A級景區。
二、天長森林公園
天長森林公園位於天長西城區,天康大道北側,背依白塔河,環境優雅,是市區主要的休閑設施之一。
三、楊捷將軍墓
楊捷將軍墓位於天長市諭興草廟山。楊捷,江蘇寶應人,清代康熙年間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參加了平三藩、收台灣、征准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
四、天長博物館
天長博物館位於安徽省滁州天長市石樑西路,是皖東地區唯一一家綜合性博物館,欲為又一個「馬王堆」。 天長博物館籌建於1992年初,1994年底落成並對外開放,佔地12畝,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明三暗四仿古式建築,內設保衛、陳列、群教、保管等組織機構。
五、釜山卧龍公園
卧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這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園內山靈水秀。
㈢ 安徽又發生什麼好玩的嘛,傳說
胭脂山位於天長市區西北角。明嘉靖《天長縣志》載:「城西北隅,厥有高阜,日光掩映,赤色燦爛。包公(拯)為縣(令),名曰紅山,今呼胭脂山」。山頂有八角涼亭,朱棟皂瓦,體勢欲飛。明人有詩贊曰:「縣治西山卻向東,胭脂燁煜太陽中。楊妃偃卧臨金鏡,笑動春風醉臉。」四周植有百株桃樹,春日花開,燦爛如霞。後亭、樹被毀,今已恢復。山周廣植桃樹。朱孝子祠在天長市區東22.5公里秦欄鎮。為紀念宋代著名孝子朱壽昌專祠。朱壽昌,天長人。7歲時,其母劉氏被時任雍州郡守的父親休棄。他尋母50年,不得,他聞其母在陝西則棄知州之官,千里尋母,迎還,瞻養至終。朝廷下詔褒獎,天下皆知其孝。王安石、蘇軾等爭為詩頌美之,後世一直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祠始建於宋,以後屢有修葺、擴大。現前後兩進,每進各3間,兩進之間為天井。沃公墓又稱沃都司墓。在天長東門外邱家灣天(長)揚(州)公路南側。沃公即沃田,山東登州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武進士,浙江署都指揮僉事、儀征守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犯揚州,進逼天長,沃提兵迎擊,於城東六里許破敵,天長得以保全。沃在追擊倭寇時,不幸馬陷澤中,遇害。敕贈鎮遠將軍都督全事。民念其功德,建墓立祠。墓前有碑多方。現存碑之一為天長縣抗日救國會1932年所立,碑文:「明敕贈鎮遠將軍都指揮僉事御倭殉難沃公田之墓。」護國寺護國寺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境內。始建於同治年間。原址在縣城西門外,後遷至城內西門街,易名「天後宮」,又名「護國庵」。後屢遭兵燹,殘敗不堪。1984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批准重建護國寺。並將其列為省級重點開放寺廟之一。天長縣委統戰部、縣宗教局立即抽調專人長期負責具體籌建工作。為真正體現寺廟由僧人自己管理的原則,特邀請行持端正的完鏡、浪平法師來寺分別擔任住持、監院。護國寺原考慮在天後宮基礎上進行重修,但因該面積狹窄,交通不便,在再三斟酌下,最後將護國寺遷至離縣城二里許的南郊望城岡進行建造。護國寺新址瀕臨川河,四周有桑竹環繞,環境清幽雅緻。1987年4月,重建工程破土動工。十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及有關人士的大力鼎助下,先後累計投入250萬元,新建起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報恩堂、玉佛樓、方丈樓等,另建醒園,內有怡然亭、愛蓮亭、詠豐亭、義城堡、長春樓、清涼園等景點。全部建築仿蘇州,揚州寺院格局建造,是一座具有園林風格的嶄新寺院。迄今為止,護國寺已先後接待海內外香客遊人五十多萬人次。現在的護國寺已原成為天長市的主要風景區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寺內珍貴文物主要有一對石獅和「仙人足印」。石獅原存於清嘉慶年間吏部尚書王安國宅內,後移至寺中。石獅質地柔軟,雕刻精美,歷經兩百多年,線條依然清晰,栩栩如生。怡然亭北面有一塊石頭名曰「仙人足印」,原置於橫山天官寺中,後寺毀乃被棄於橫山腳下,1989年移入護國寺。石上凹處酷似仙人足跡,約一尺長,民間傳說是張果路過此地留下的足印。護國寺現任方丈宗鏡法師,82歲,江蘇江都人,10歲時出家於江蘇高護國永清寺,師從禪悟法師,17歲在南京樓棲霞寺受具足戒。1944年受邀掌天長毗尼禪林,抗戰勝利後曾出任天長縣佛教會長。改革開放後,致力於護國寺的重建工作,並把積蓄兩萬多元全部捐獻出來,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為該寺恢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兼任安徽省滁州市政協委員,天長市政協委員,天長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繼傳法師,30歲,安徽滁州人,1990年出家,師從震環法師,畢業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兼任安徽省天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釜山卧龍公園卧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這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園內山靈水秀兼有美麗迷人的神話傳說,是您休閑度假旅遊的理想所在。探幽徑、聽鳥語、聞花香、賞怪石、森林沐浴,讓您盡釋煩惱,不虛此行。主要景點:晃仙橋、釣魚台、亮節園、龍隱寺以及享譽周邊地區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龍王井等。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千年古鎮龍崗(舊稱芙蓉崗),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里、美麗的高郵湖畔。鎮內明清古民居特色鮮明,保存完好。清代道光年間曾出過狀元戴蘭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分布於古民居群中,與古民居交相輝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鄭位三、羅炳輝等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他們的光輝事跡使這里成為獨具魅力的革命遺址游覽勝地。諭興楊捷墓石刻楊捷將軍墓位於天長市諭興草廟山。楊捷,江蘇寶應人,清代康熙年間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參加了平三藩、收台灣、征准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功勛卓著,死後獲旨厚葬。其墓區山清水秀,氣勢壯觀。墓前石刻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楊捷將軍墓石刻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鄉間僻靜的小徑,一戶獨居的人家,方圓不足三百平米的雜木林,竟棲息逾萬只鷺鳥。鳥兒群飛如濃雲蔽日,落下又恰似繁花競放、雪壓枝頭。景象壯觀,意境美妙。請到這里來吧!遠離喧囂,體會人鳥共處,領略自然造化,這里何曾不是您夢寐中的人間天堂!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位於美麗的高郵湖畔,由天長市區向北驅車40分鍾即達。森林公園天長森林公園位於天長西城區,天康大道北側,背依白塔河,環境優雅,是市區主要的休閑設施之一。森林公園主體為2000餘畝城市防護林。防護林內樹木整齊,濃蔭蔽日、飛鳥雲集,是城市的天然「肺葉」。森林公園是新開發的公共休閑設施,其建設貫注了鮮明的綠色環保主題,園內設施以木製為主,綠色的欄柵、蘑菇型木塔、杉木型綠色木屋。九曲木橋盡頭的歐式休閑木屋,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目前,開辟的主要游覽娛樂項目有:花卉園、盆景園、水上游樂場、兒童娛樂場等。
㈣ 天長在哪
安徽省天長東北、東、東南、南與江蘇省揚州市的高郵市、邗江區、儀征市相依,西南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接壤,北、西北與江蘇淮安市的金湖縣,盱眙縣毗鄰,為江蘇省所環抱,僅西部與本省來安縣一線相連,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天長東臨高郵湖,205國道—寧連高速公路和寧淮高速公路縱貫境內,距揚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也僅3個小時左右路程;水路經高郵湖直達沿江、沿海各大港口。天長是東部沿海地區與內陸中部地區的跳板,是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的配套加工業生產基地。
城市名片
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
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
全國中部百強縣(市)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市)
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市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
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
全國依法治市先進市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
全國科普示範市
天長旅遊景點
胭脂山 位於天長市區西北角。明嘉靖《天長縣志》載:「城西北隅,厥有高阜,日光掩映,赤色燦爛。包公(拯)為縣(令),名曰紅山,今呼胭脂山」。山頂有八角涼亭,朱棟皂瓦,體勢欲飛。明人有詩贊曰:「縣治西山卻向東,胭脂燁煜太陽中。楊妃偃卧臨金鏡,笑動春風醉臉。」四周植有百株桃樹,春日花開,燦爛如霞。後亭、樹被毀,今已恢復。山周廣植桃樹。
朱孝子祠 在天長市區東22.5公里秦欄鎮。為紀念宋代著名孝子朱壽昌專祠。朱壽昌,天長人。7歲時,其母劉氏被時任雍州郡守的父親休棄。他尋母50年,不得,他聞其母在陝西則棄知州之官,千里尋母,迎還,瞻養至終。朝廷下詔褒獎,天下皆知其孝。王安石、蘇軾等爭為詩頌美之,後世一直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祠始建於宋,以後屢有修葺、擴大。現前後兩進,每進各3間,兩進之間為天井。
沃公墓 又稱沃都司墓。在天長東門外邱家灣天(長)揚(州)公路南側。沃公即沃田,山東登州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武進士,浙江署都指揮僉事、儀征守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犯揚州,進逼天長,沃提兵迎擊,於城東六里許破敵,天長得以保全。沃在追擊倭寇時,不幸馬陷澤中,遇害。敕贈鎮遠將軍都督全事。民念其功德,建墓立祠。墓前有碑多方。現存碑之一為天長縣抗日救國會1932年所立,碑文:「明敕贈鎮遠將軍都指揮僉事御倭殉難沃公田之墓。」
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境內。始建於同治年間。原址在縣城西門外,後遷至城內西門街,易名「天後宮」,又名「護國庵」。後屢遭兵燹,殘敗不堪。1984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批准重建護國寺。並將其列為省級重點開放寺廟之一。天長縣委統戰部、縣宗教局立即抽調專人長期負責具體籌建工作。為真正體現寺廟由僧人自己管理的原則,特邀請行持端正的完鏡、浪平法師來寺分別擔任住持、監院。護國寺原考慮在天後宮基礎上進行重修,但因該面積狹窄,交通不便,在再三斟酌下,最後將護國寺遷至離縣城二里許的南郊望城岡進行建造。護國寺新址瀕臨川河,四周有桑竹環繞,環境清幽雅緻。1987年4月,重建工程破土動工。十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及有關人士的大力鼎助下,先後累計投入250萬元,新建起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報恩堂、玉佛樓、方丈樓等,另建醒園,內有怡然亭、愛蓮亭、詠豐亭、義城堡、長春樓、清涼園等景點。全部建築仿蘇州,揚州寺院格局建造,是一座具有園林風格的嶄新寺院。迄今為止,護國寺已先後接待海內外香客遊人五十多萬人次。現在的護國寺已原成為天長市的主要風景區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寺內珍貴文物主要有一對石獅和「仙人足印」。石獅原存於清嘉慶年間吏部尚書王安國宅內,後移至寺中。石獅質地柔軟,雕刻精美,歷經兩百多年,線條依然清晰,栩栩如生。怡然亭北面有一塊石頭名曰「仙人足印」,原置於橫山天官寺中,後寺毀乃被棄於橫山腳下,1989年移入護國寺。石上凹處酷似仙人足跡,約一尺長,民間傳說是張果路過此地留下的足印。
護國寺現任方丈宗鏡法師,82歲,江蘇江都人,10歲時出家於江蘇高 護國永清寺,師從禪悟法師,17歲在南京樓棲霞寺受具足戒。1944年受邀掌天長毗尼禪林,抗戰勝利後曾出任天長縣佛教會長。改革開放後,致力於護國寺的重建工作,並把積蓄兩萬多元全部捐獻出來,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為該寺恢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兼任安徽省滁州市政協委員,天長市政協委員,天長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繼傳法師,30歲,安徽滁州人,1990年出家,師從震環法師,畢業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兼任安徽省天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釜山卧龍公園 卧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這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園內山靈水秀兼有美麗迷人的神話傳說,是您休閑度假旅遊的理想所在。探幽徑、聽鳥語、聞花香、賞怪石、森林沐浴,讓您盡釋煩惱,不虛此行。主要景點:晃仙橋、釣魚台、亮節園、龍隱寺以及享譽周邊地區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龍王井等。
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 千年古鎮龍崗(舊稱芙蓉崗),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里、美麗的高郵湖畔。鎮內明清古民居特色鮮明,保存完好。清代道光年間曾出過狀元戴蘭芬。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分布於古民居群中,與古民居交相輝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鄭位三、羅炳輝等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他們的光輝事跡使這里成為獨具魅力的革命遺址游覽勝地。
諭興楊捷墓石刻 楊捷將軍墓位於天長市諭興草廟山。楊捷,江蘇寶應人,清代康熙年間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參加了平三藩、收台灣、征准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功勛卓著,死後獲旨厚葬。其墓區山清水秀,氣勢壯觀。墓前石刻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
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位於美麗的高郵湖畔,由天長市區向北驅車40分鍾即達。鄉間僻靜的小徑,一戶獨居的人家,方圓不足三百平米的雜木林,竟棲息逾萬只鷺鳥。鳥兒群飛如濃雲蔽日,落下又恰似繁花競放、雪壓枝頭。景象壯觀,意境美妙。請到這里來吧!遠離喧囂,體會人鳥共處,領略自然造化,這里何曾不是您夢寐中的人間天堂!
森林公園 天長森林公園位於天長西城區,天康大道北側,背依白塔河,環境優雅,是市區主要的休閑設施之一。 森林公園主體為2000餘畝城市防護林。防護林內樹木整齊,濃蔭蔽日、飛鳥雲集,是城市的天然「肺葉」。森林公園是新開發的公共休閑設施,其建設貫注了鮮明的綠色環保主題,園內設施以木製為主,綠色的欄柵、蘑菇型木塔、杉木型綠色木屋。九曲木橋盡頭的歐式休閑木屋,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目前,開辟的主要游覽娛樂項目有:花卉園、盆景園、水上游樂場、兒童娛樂場等。
天長名吃
1.秦欄老鵝----- 秦欄鹵鵝 秦欄 一 帶 特產,傳有百年歷史。其肉酥嫩噴香,老少咸宜,別具風味
2.甘露餅----相傳清道光年間,本市戴蘭芬中狀元後將其作為貢品呈入宮廷,深得贊譽,因改稱「進貢甘露餅」。
3.雪片糕-----雪片糕 市內有悠久的製作歷史,為名細糕點之一。銅城大糕尤稱佳品,薄如白紙,點火可著,卷如香煙,不斷不裂。
4.燴魚羹------燴魚羹 將鯽魚煮熟去刺,以原汁魚湯加粉絲(或片粉)及生薑、醬油、醋等佐料及雞蛋燴就, 吃時加蔥、蒜、胡椒。此菜冬春季較為盛行。
5.大脆-----大脆 本市秦欄特產,香脆可口口。其製作工藝比較簡單:將面及少量油酥、揉和後,搓成雞蛋大的面饅,略撒芝麻,待燒餅下市後,撤去爐內炭火,密巾於爐內,利用余熱烘成,每爐可貼幾十個,次晨取出,即可食用。
6.黑瓜子-----黑瓜子 產於本市楊村、喬田、銅城一 帶 ,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暢銷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曾名噪一時,在江南城市享有盛譽,上海市場有「一徐魁(指徐州大瓜子)、二銅子(即銅城大片)」之稱。鎮江市場更譽之為「瓜子大王」。建國初期面積尚比較大,產量亦高。60年代後,面積逐漸減少,幾乎絕跡,近年來有所恢復,但產量較小,且以二窩子居多。
7.芡實------盛產於本市高郵湖、沂湖一帶。每年秋季採集上市,除殼後即成芡實米,營養較高,可以煮食,亦可葯用。
8.卞蛋 ----京彩松花皮蛋本市清代即有製作。1983年被評為省出口糖心蛋優質第一名,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頗負盛名。
9. 藕夾子-----藕夾子將藕切成一連兩片,包以配好佐料的肉泥,然後在麵糊里浸蘸,使封口(糊內需加少許食鹼、雞蛋、味精等),再放入油鍋內炸黃取出,臨食時復在油鍋煎一下即可。食用時蘸以用薑末、醋等製成的佐料,外脆內軟,酥美可口,別具風味。此菜春秋季節食用較多,尤在中秋節前後風行,城鄉 居民均喜製作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㈤ 小城天長
景點:白塔河
美食:大壙圩的雪裡香湯圓麵粉
㈥ 天長市什麼地方最好玩
胭脂山 位於天長市區西北角。明嘉靖《天長縣志》載:「城西北隅,厥有高阜,日光掩映,赤色燦爛。包公(拯)為縣(令),名曰紅山,今呼胭脂山」。山頂有八角涼亭,朱棟皂瓦,體勢欲飛。明人有詩贊曰:「縣治西山卻向東,胭脂燁煜太陽中。楊妃偃卧臨金鏡,笑動春風醉臉。」四周植有百株桃樹,春日花開,燦爛如霞。後亭、樹被毀,今已恢復。山周廣植桃樹。
朱孝子祠 在天長市區東22.5公里秦欄鎮。為紀念宋代著名孝子朱壽昌專祠。朱壽昌,天長人。7歲時,其母劉氏被時任雍州郡守的父親休棄。他尋母50年,不得,他聞其母在陝西則棄知州之官,千里尋母,迎還,瞻養至終。朝廷下詔褒獎,天下皆知其孝。王安石、蘇軾等爭為詩頌美之,後世一直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祠始建於宋,以後屢有修葺、擴大。現前後兩進,每進各3間,兩進之間為天井。
沃公墓 又稱沃都司墓。在天長東門外邱家灣天(長)揚(州)公路南側。沃公即沃田,山東登州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武進士,浙江署都指揮僉事、儀征守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犯揚州,進逼天長,沃提兵迎擊,於城東六里許破敵,天長得以保全。沃在追擊倭寇時,不幸馬陷澤中,遇害。敕贈鎮遠將軍都督全事。民念其功德,建墓立祠。墓前有碑多方。現存碑之一為天長縣抗日救國會1932年所立,碑文:「明敕贈鎮遠將軍都指揮僉事御倭殉難沃公田之墓。」
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境內。始建於同治年間。原址在縣城西門外,後遷至城內西門街,易名「天後宮」,又名「護國庵」。後屢遭兵燹,殘敗不堪。1984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批准重建護國寺。並將其列為省級重點開放寺廟之一。天長縣委統戰部、縣宗教局立即抽調專人長期負責具體籌建工作。為真正體現寺廟由僧人自己管理的原則,特邀請行持端正的完鏡、浪平法師來寺分別擔任住持、監院。護國寺原考慮在天後宮基礎上進行重修,但因該面積狹窄,交通不便,在再三斟酌下,最後將護國寺遷至離縣城二里許的南郊望城岡進行建造。護國寺新址瀕臨川河,四周有桑竹環繞,環境清幽雅緻。1987年4月,重建工程破土動工。十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及有關人士的大力鼎助下,先後累計投入250萬元,新建起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報恩堂、玉佛樓、方丈樓等,另建醒園,內有怡然亭、愛蓮亭、詠豐亭、義城堡、長春樓、清涼園等景點。全部建築仿蘇州,揚州寺院格局建造,是一座具有園林風格的嶄新寺院。迄今為止,護國寺已先後接待海內外香客遊人五十多萬人次。現在的護國寺已原成為天長市的主要風景區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寺內珍貴文物主要有一對石獅和「仙人足印」。石獅原存於清嘉慶年間吏部尚書王安國宅內,後移至寺中。石獅質地柔軟,雕刻精美,歷經兩百多年,線條依然清晰,栩栩如生。怡然亭北面有一塊石頭名曰「仙人足印」,原置於橫山天官寺中,後寺毀乃被棄於橫山腳下,1989年移入護國寺。石上凹處酷似仙人足跡,約一尺長,民間傳說是張果路過此地留下的足印。
護國寺現任方丈宗鏡法師,82歲,江蘇江都人,10歲時出家於江蘇高 護國永清寺,師從禪悟法師,17歲在南京樓棲霞寺受具足戒。1944年受邀掌天長毗尼禪林,抗戰勝利後曾出任天長縣佛教會長。改革開放後,致力於護國寺的重建工作,並把積蓄兩萬多元全部捐獻出來,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為該寺恢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兼任安徽省滁州市政協委員,天長市政協委員,天長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繼傳法師,30歲,安徽滁州人,1990年出家,師從震環法師,畢業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兼任安徽省天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釜山卧龍公園 卧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這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園內山靈水秀兼有美麗迷人的神話傳說,是您休閑度假旅遊的理想所在。探幽徑、聽鳥語、聞花香、賞怪石、森林沐浴,讓您盡釋煩惱,不虛此行。主要景點:晃仙橋、釣魚台、亮節園、龍隱寺以及享譽周邊地區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龍王井等。
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 千年古鎮龍崗(舊稱芙蓉崗),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里、美麗的高郵湖畔。鎮內明清古民居特色鮮明,保存完好。清代道光年間曾出過狀元戴蘭芬。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分布於古民居群中,與古民居交相輝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鄭位三、羅炳輝等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他們的光輝事跡使這里成為獨具魅力的革命遺址游覽勝地。
諭興楊捷墓石刻 楊捷將軍墓位於天長市諭興草廟山。楊捷,江蘇寶應人,清代康熙年間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參加了平三藩、收台灣、征准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功勛卓著,死後獲旨厚葬。其墓區山清水秀,氣勢壯觀。墓前石刻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
楊捷將軍墓石刻
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 鄉間僻靜的小徑,一戶獨居的人家,方圓不足三百平米的雜木林,竟棲息逾萬只鷺鳥。鳥兒群飛如濃雲蔽日,落下又恰似繁花競放、雪壓枝頭。景象壯觀,意境美妙。請到這里來吧!遠離喧囂,體會人鳥共處,領略自然造化,這里何曾不是您夢寐中的人間天堂!
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位於美麗的高郵湖畔,由天長市區向北驅車40分鍾即達。
森林公園 天長森林公園位於天長西城區,天康大道北側,背依白塔河,環境優雅,是市區主要的休閑設施之一。森林公園主體為2000餘畝城市防護林。防護林內樹木整齊,濃蔭蔽日、飛鳥雲集,是城市的天然「肺葉」。森林公園是新開發的公共休閑設施,其建設貫注了鮮明的綠色環保主題,園內設施以木製為主,綠色的欄柵、蘑菇型木塔、杉木型綠色木屋。九曲木橋盡頭的歐式休閑木屋,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目前,開辟的主要游覽娛樂項目有:花卉園、盆景園、水上游樂場、兒童娛樂場等。
㈦ 棄官尋母朱壽昌是怎樣的人
朱壽昌,宋代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市)人,字康叔。其父朱巽,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生母劉氏是朱巽之妾。朱壽昌歷任閬州知州、司農少卿,頗有政績,後來棄官尋母,以孝聞名於世。王安石、蘇軾等都有詩贊美他。
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因為被嫡母所妒忌,逼出家門,重新改嫁了。 嫡母 ,即朱壽昌父親的正妻,而朱壽昌的生母當為偏房之妾。
朱壽昌與生母之間,不相見達五十年之久。這就是詩句所說的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 。 參 、 商 均是星宿名,參星酉時(下午五時至七時)出現在西方,商宿也稱為辰星,卯時(早晨五時至七時)出現在東方,它們不同時出現在天空中,比喻相隔遙遠不能見面,因此也有 參辰卯酉 之說。
宋神宗朝時,朱壽昌決定棄官入秦,進入今陝西和甘肅一帶去尋找自己的生母。他與家人訣別,發誓說: 不尋見生母,絕不回來! 後來留宿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時,竟然尋得了母親。當時他的生母已經七十多歲了。後來他迎接生母以及兩個弟弟歸家,孝子名聲大振。
今天在安徽天長市秦欄鎮向東一公里處,有一棵千年古柏,據傳是大孝子朱壽昌在其母親的墳旁親手所植,人稱孝子樹。據說,朱壽昌把生母接回來後,對其母精心供養直至送終。朱壽昌母親在世時怕雷聲,逝世後,每逢雷雨天,朱壽昌總要撐把傘到墳頭守護。盡孝三年後,宋神宗趙頊嘉其孝義,詔令官復原職。朱壽昌離開秦欄前,到母親的墳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遠陪伴著母親。
今天這一孝文化的遺存也被重視起來。由於年代久遠,千年古柏出現傾斜現象,秦欄鎮黨委、政府會同有關部門花了4萬多元,對千年古松進行了保護,並在這著名風景點建設集孝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文化和教育基地為一體的 壽昌公園 。
當地還出產一種 朱孝子鹵鵝 ,又稱 秦欄鹵鵝 ,這與朱孝子之間也有一段傳說。有材料說,當年生母劉氏被棄時,朱壽昌跟隨著母親生活了三年。三年間母子相依為命,生活孤苦,朱壽昌以牧鵝為生,後其父將他領回撫養。朱壽昌對與母親三年的艱辛生活經歷刻骨難忘,做了官後,更是日日思母, 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 。家人及侍從想起他與母親生活時牧鵝的經歷,便使廚師鹵制熟鵝,增加食慾。朱壽昌食之,果然食慾大增,自此每餐必吃,身體逐漸調養康復。然而朱壽昌每次食鵝之時,思母之情也更為迫切,於是棄官,千里尋母。壽昌母子團聚後,心情舒暢,更加喜食鹵鵝,囑咐侍從每日鹵制熟鵝與母同食,樂享天年,並自稱為 壽昌鹵鵝 。後 壽昌鹵鵝 的秘制工藝遍傳秦欄鄉里。鄉民們敬佩朱壽昌的孝心,尊稱 朱孝子鹵鵝 。這種鹵鵝製作工藝雖經千年,至今仍完好地留傳了下來。
㈧ 秦欄鹵鵝的介紹
秦欄鹵鵝為清末民間烹調能手劉金忠獨創,已有百年歷史。其製作工藝獨特,表面呈金黃色,光潔發亮,香氣清新醇厚,油而不膩,爛而不散,美味爽口。因其色香味型俱佳而聞名遐邇,經久不衰。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秦欄鹵鵝」來自於朱壽昌孝心。,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朱壽昌,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棄官尋母」中的一位。 《棄官尋母》講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壽昌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則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朱壽昌為了能夠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寧願辭掉自己的官位。而這個人不僅非常孝順,他還是一個好官,蘇軾甚至都曾經專門贊美過他。 孝經故事 7歲時生母被趕出家門 朱壽昌,字康叔。他的父親叫朱巽,是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他的生母劉氏是朱巽的小妾。朱壽昌歷任閬州知州、司農少卿,頗有政績,後來棄官尋母,以孝聞名於世。王安石、蘇軾等都寫詩贊美他。 在朱壽昌七歲那一年,他的生母劉氏,因為被嫡母所妒忌,竟然被逼出了家門,他的生母就這樣重新改嫁了。嫡母,即朱壽昌父親的正妻,而朱壽昌的生母當為偏房之妾。 親生母親離去後,朱壽昌與生母之間,不相見達五十年之久。這就是詩句所說的「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參、商」均是天上星宿的名字,參星酉時(下午五時至七時)出現在西方,商宿也稱為辰星,卯時(早晨五時至七時)出現在東方,它們不同時出現在天空中,比喻相隔遙遠不能見面,因此也就有了「參辰卯酉」之說。 漸漸的,朱壽昌長大了,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識,他當上了官。而在之後的日子裡,雖然朱壽昌的生活一直都過的很好,但是生母一直都是他心頭的一根刺,哪個孩子不想念自己的親生父母,更何況當年母親被逼出家門的時候,朱壽昌已經懂事,並且還有了深刻的記憶。終於到了宋神宗朝的時候,朱壽昌決定棄官入秦,進入今陝西和甘肅一帶去尋找自己的生母。他的這一舉動也在家裡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朱壽昌毅然堅持著自己的決定,不顧別人的反對,不聽他人勸阻。 母親死後雨天守墳 在離開家之前,朱壽昌與家人訣別時,發誓說:不尋見生母,絕不回來!一路上他歷盡千辛萬苦,費盡周折,都一直沒有放棄。朱壽昌母親離開朱家以後,嫁給一個姓黨的人,生了好幾個兒女。後來他留宿在同州的時候,竟然尋得了母親。當時他的生母已經七十多歲了。母子相認之時,抱頭痛哭,互訴衷腸。 朱壽昌把母親和幾個同母異父的弟妹一起接回了家。過了幾年,他母親就去世了,朱壽昌痛不欲生,幾乎哭瞎眼睛。母親去世後,朱壽昌照顧同母異父弟妹更加周到。民間傳說,朱壽昌母親活著的時候怕雷聲,朱壽昌害怕母親的亡靈受到雷聲驚嚇,每到春夏季,只要響雷,朱壽昌就伏在母親墳墓上,不分晝夜,護著母親,狂風暴雨,也不離開。從那之後,朱壽昌孝子名聲大振。
今天在安徽天長市秦欄鎮向東一公里處,有一棵千年古柏,據傳是大孝子朱壽昌在其母親的墳旁親手所植,人稱孝子樹。相傳這棵樹的來歷是這樣的:朱壽昌母親在世時怕雷聲,逝世後,每逢雷雨天,朱壽昌總要撐把傘到墳頭守護。盡孝三年後,宋神宗趙頊嘉其孝義,詔令官復原職。朱壽昌離開秦欄前,到母親的墳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遠陪伴著母親。在之前關於孝子的故事中,也有孝子在打雷的時候,要麼到母親的墳頭守著母親,要麼也會在母親的墳頭打傘。其實許多孝子的行為都是殊途同歸的。
而到了今天,這一孝文化的遺存也被重視起來。由於年代久遠,千年古柏出現傾斜現象,秦欄鎮黨委、政府會同有關部門花了4萬多元,對千年古松進行了保護,並在這著名風景點建設集孝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文化和教育基地為一體的「壽昌公園」。 曾經去過當地的說當地還出產一種「朱孝子鹵鵝」,又稱「秦欄鹵鵝」,這與朱孝子之間也有一段傳說。有材料說,當年生母劉氏被棄時,朱壽昌跟隨著母親生活了三年。三年間母子相依為命,生活孤苦,朱壽昌以放鵝為生,後其父將他領回撫養。朱壽昌對與母親三年的艱辛生活經歷刻骨難忘,做了官後,更是日日思母,「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家人及侍從想起他與母親生活時放鵝的經歷,便使廚師鹵制熟鵝,增加食慾。 朱壽昌食之,果然食慾大增,自此每餐必吃,身體逐漸調養康復。然而朱壽昌每次食鵝之時,思母之情也更為迫切,於是棄官,千里尋母。壽昌母子團聚後,心情舒暢,更加喜食鹵鵝,囑咐侍從每日鹵制熟鵝與母同食,樂享天年,並自稱為「壽昌鹵鵝」。後來,「壽昌鹵鵝」的秘制工藝傳遍秦欄鄉里。鄉民們敬佩朱壽昌的孝心,尊稱「朱孝子鹵鵝」。這種鹵鵝製作工藝雖經千年,至今仍完好地留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