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0歲的人跟20歲的人記憶力到底相差多少年
建議就是不用想太多~~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這種情況,輕重不同而已。你若想提高,就每天吃1粒綜合維生素,要買進口的,不貴,超市就有。每天做些速記練習絕對有用,具體方法你可去網路查查。不必大驚小怪去醫院什麼的。
身體多注意休息,別太累著,漸漸會好的
昨天想要做的事情今天就忘了:那你就多帶些提示條或備忘錄~如果有手機的話用備忘錄吧
十種方法增強記憶力
一、多聽音樂幫助記憶
聽著節奏緩慢的音樂,並且放鬆全身的肌肉,合著音樂的節拍讀出需要記憶的材料。學習結束之後,再播放2分鍾歡快的音樂,讓大腦從記憶活動中恢復過來。很多試驗過這種方法的學生都覺得記憶效果很好。
二、背誦經典提高記憶
我們知道,人常常在看書和學習中甚至是休閑時會經常背誦一些名篇、成語、佳句、詩歌短文、數理公式、外文單詞和技術要領知識嗎?那可是鍛煉記憶力的「硬功夫」呀。馬克思青年時就是用不熟練的外文背誦詩歌,鍛煉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至20分鍾的背誦,也能增進記憶力。
三、身心運用記憶效率高
科學證明,正確的重復是有效記憶的主要方法,特別在人在學習中通過自己的腦、手、耳、口並用進行知識記憶時,記憶的效率高效果好。因為當你記憶時,應該用腦想,也要口念,手寫,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調動了自身更多的記憶「通道」參加記憶,這樣使自己的記憶痕跡加深,記憶效果當然更好。
四、奇思怪想強記憶
我們在學習與看書時往往對一些數字、年代不易記住。如果你善於聯想記憶,便好記了。如樁子表和房間法或叫羅馬房法和圖像字法,是聯想法的具體化。你可以將樁子或房間用來當成圖像的存放處樁子,原理就是讓要記憶的東西來跟已知的東西做連接。原來的東西就叫「樁子」,把新的要記憶的事物與樁子連接,此法用於大量數據和外語的記憶。
五、多咀嚼能增記憶力
科學證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記憶衰退方法之一。有人認為,其原因在於咀嚼能使人放鬆,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爾蒙就相當高,足以造成短期記憶力衰退。如我們在觀察人群中就會發現,經常咀嚼的人牙齒就好,吃飯更香,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也隨之增強。又如美國人最愛咀嚼口香糠就是例證。
六、女人嘮叨助長記性
嘮叨,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女性延長了記憶和壽命。嘮叨在語言運用中也是重復說某一個事情某一個人,經常地重復當然必須加深嘮叨人對某一事或某一個的關注和記憶。專家認為,女性比男性更樂於與人言語交流;男性進入老年期後,沉默寡言居多。而言語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洩方式,可防止記憶衰退。
七、巧妙飲食助記憶
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可減少血栓的發生,例如橄欖油、魚油是維持血液正常循環的好選擇,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選擇。有不少的人,不是記憶不得法,而是大腦中缺乏記憶信息傳遞員——乙酸膽鹼。如果你經常吃點上述食物,便可極大地改善你的記憶力。
八、多愛玩耍的人記憶力強
人的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精神活動則能減輕記憶力衰退。特別是那些愛玩愛活動的人們興趣廣泛,涉獵眾多,知識面廣,記憶也強。科學證明:愛跳舞、讀書、玩紙牌、學外語等活動項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九、運動健身可防止記憶衰退
一般情況而言,身體健康,愛好體育運動和熱愛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學習力強記憶力當然也強,人們在鍛煉身體時可以促進大腦自我更新。專家認為,長期的心血管運動可以減少因年齡增長出現的腦組織損失,可以減輕記憶力衰退。多項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腦活躍,只需經常運動。一周鍛煉三到四次的在校兒童,在10歲或11歲時考試成績一般都較高。經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記憶測試中的表現要比那些慣於久坐的同齡人好。通過向消耗能量的大腦輸入額外的氧氣,鍛煉能增強智力。
最新研究還反駁了人出生後就不能再產生新的腦細胞這種說法。相反,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實際上能促進新腦細胞的增長。在老鼠身上,鍛煉引起的腦力增強效果在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海馬狀突起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十、家庭幸福情愉悅身心防腦衰
大量社會調查早已證明,家庭幸福對學習者而言是提高學習記憶力必要條件,特別是相戀的人或夫妻倆人的兩情相悅的幸福感會使雙方體內分泌激素和乙醯膽鹼等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大腦衰老。
記憶力下降如果很明顯,可以用專業訓練軟體提高一下自己。我親自使用感覺特好,原來每分鍾閱讀240字左右,訓練20天後,就達到1500多字,記憶力明顯提高。真是難以想像。軟體包括快速閱讀和快速記憶兩大部分內容。該版訓練目標是每分鍾5600字,內置免費帳號和密碼,
㈡ 人到50歲腦血管硬化了怎麼辦
飲食上多注意 多吃蔬菜和水果喝紅茶和綠茶少吃動物脂肪補充維生素C 補充維生素E
要注意節制飲食,做到有規律、有限度、有范圍。祖國醫學認為,飲食氣辛竄而辣者,可助火散氣;氣重而甘者多助濕生痰,進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誘發腦血管病。故應注意節制飲食,做到定時定量,不要吃得太飽和過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蔥、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
限制鹽攝入量鹽攝入量較高的地區,高血壓患病率也高。臨床試驗表明,限制高血壓病人的鹽攝入量,可明顯降低一部分人的血壓。據WHO資料,人群中每日食鹽平均減少 5g,則舒張壓平均下降0.532kPa(4mmHg),在限鹽的同時增加膳食鉀的量,降低鈉/鉀比值,使<2~3,食鹽每日以3~5g為宜
最好不抽煙、不飲酒、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硬化症在吸煙者比非吸煙者嚴重廣泛,且病變的程度與吸煙量有密切關系。有酗酒習慣的人要戒酒,或減少飲酒量,每天飲酒量不宜超過一兩白酒,以防血清脂蛋白增多。
(1)以素食為主,宜多食豆類及其製品,不僅蛋白質含量多且質量高。豆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多,還含有卵磷脂,有利於膽固醇的運轉。
(2)少量多餐,以易於消化和清淡的食物為主,且以早、中餐為主,避免晚餐過飽。
(3)適量飲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茶鹼鞣酸可以吸附脂肪及具收斂作用,減少脂肪的收。
(4)以豆類或含硫氨基酸高的蛋白質為主,使其占總熱量約15%左右,以降低血壓和減少腦卒中發生的機會。
(5)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不 的良好來源,還有利於降低體重
(6)適當運動保持情緒平穩、心情愉快
㈢ 人到50歲血壓正常是多少
一般你這個年齡低壓能在60-90高壓在90-140這之間都算是正常的.平時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調節
㈣ 人的血液也在隨年齡一起變老嗎血液有年齡嗎
的血管伴隨著人體一同生長,也必然會因人體衰老而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食過量、運動不足、作息不規律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血管內壁的通道越來越狹窄,造成了血液流動不暢。當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越來越慢,身體組織和器官不能及時得到血液和養分的供給,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壞死,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與痛苦,嚴重的甚至威脅生命。
國外專家曾經提出血管年齡自測項目,經檢測,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血管年齡」竟會高達40~50歲。而即使在常規血液檢查中未見異常,「血管年齡」也會偏高。
血管年齡一般高出生理年齡10歲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的可能性較大。
現狀
美國心臟病學會統計,由血液垃圾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每年可導致全世界1500萬人死亡。數據顯示,在中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近80%正在飽受血液垃圾的困擾。
中國有1.6億高血壓患者和1.6億血脂異常患者,然而95%的人都對自己心腦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一無所知,60%的人缺乏定期檢查和保養。
老化原因
血管年齡
由於生活節奏、工作壓力、營養結構及環境衛生的變化,造成血液各項生理指標不在正常范圍內,並由此引發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白血病、貧血等。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心理負擔也在日益加重。緊張會使血管緊綳,血壓上升,繼而出現冷汗、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等症狀。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阻礙血液流通,影響血液正常循環。
㈤ 過了50歲的人血壓保持在多少才算合格不合格該怎麼辦
對於現在的80後90後來說,自己家的老人身體健康是最主要的,而且最怕家裡人出現血壓高。那麼,過了50歲之後的家人血壓保持在多少才算合格呢?不合格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去改善好血壓狀態呢?趕緊聽檸檬給大家科普。
平時多吃優質蛋白類食物。這一類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鮮的奶製品,新鮮的魚類,蝦類,還有新鮮的豆製品,這些食物對於降低血壓非常有幫助,而且長期使用能夠讓身體保持健康。如果說把一些豆製品跟大米一起混合使用,那麼就會提高這些優質蛋白的吸收和消化。
㈥ 為什麼到50歲左右,大部分人都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糖尿病等問題
現在社會,大多數朋友都會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糖尿病等,是真的嗎?這是許多朋友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那麼,這50歲以下這些中年人的原因是什麼,易患嚴重的代謝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為什麼高血壓,糖尿病如糖尿病,所以我喜歡找到這個年齡50歲的人?
50歲的中年人控制血壓在80和120mmHg之間,可以購買血壓計,使其容易監測家中的血壓。為了開發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運動,如果血壓不在正常范圍內,應該去醫院進行檢查和驗收。
㈦ 醫學人士回答:我經常獻血,我身體內的造血幹細胞會持續不停的進行造血工作嗎甚至到50歲還會在造血嗎
1:造血幹細胞 會在持續獻血的條件下,會持續不斷的給身體補充新鮮血液!
2:持續獻血的條件下,身體內的各個器官是不會因為得到新鮮血液的補充,而加快新陳代謝的作用!會保持原有的規律進行新陳代謝。新血液只是性能較好,輸氧能力,營養配給能力較高而已。
3:持續獻血能夠改善血脂粘度,延緩血管硬化,降低高血壓發生率
㈧ 人到老年血液系統會出現哪些變化
造血功能
人到老年。造血功能減退,60~70歲的老年人,造血器官骨髓內的脂肪成分佔42%;70~80歲的老年人佔61%;80~90歲的老年人可高達76%;90歲以上幾乎全是脂肪。因此,導致生成紅細胞的前身物質減少,造血功能減退,血象和骨髓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紅細胞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外周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比青壯年減少10%~20%,紅細胞的比容(紅細胞佔全血體積的百分比)和血紅蛋白量均降低。日本前川醫師觀察,在20~30歲時,血紅蛋白量最高,50歲以後逐漸減少,有75%的男性老年人,血紅蛋白量不到11.8克,有67%的女性老年人血紅蛋白量不到10.8克;老年人的紅細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而造成溶血,致使紅細胞壽命縮短(正常人紅細胞壽命為120天);血沉增快,70歲以上的老人每小時可下降33毫米;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紅細胞在血管中隨血液流動時,可隨血流速度和血管口徑大小而暫時改變自身形態,特別是在通過比自身周徑小的毛細血管時,更需要變形而過,以便供應組織所需要的氧氣。老年人紅細胞的變形能力較青年人低,年齡越高,差別越大。目前認為,有許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耳聾、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智力改變等疾病的發病,都與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有關。白細胞
人到老年,白細胞總數也隨著老齡化而遞減,平均每立方毫米約300O~8500個。其中以淋巴細胞降低最為明顯。至90歲時,白細胞總數降至每立方毫米1500個。因此,老年人的免疫能力降低。一是抵禦外侵致病細菌和病毒的能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二是免疫監視能力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增高。
血小板
人到老年,血小板的總數雖然可以接近正常值,但其質量與功能下降,如血塊收縮力減退,影響了血凝過程;粘附力增強,可在血管硬化的基礎上,粘附於血管壁而導致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腦梗塞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漿
老年人的血漿容積較青年人小,主要是水分的比例減少,故部分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略高於青年人;血漿中的白蛋白減少(正常值:100毫升血液3.5~5.5克),球蛋白增多(正常值:100毫升血液2~3克),故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例縮小(正常為1.7:1),70~80歲時,其比例接近於1。隨著年齡的增加,其血脂總量也顯著增加,肝內膽固醇的脂化作用增強,膽固醇與β脂蛋白的結合量增多,易促進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脂蛋白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易造成高脂血症。
循環系統的變化特點
循環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循環系統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㈨ 50歲的人血壓是多少才正常
五十歲的正常血壓為收縮壓在139到9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9到60毫米汞柱,很多年過半百的人密切關心自己的血壓問題。其實,目前來說血壓是不分年齡段的,任何年齡段的血壓正常值都是收縮壓在139到90毫米汞柱,舒張壓89到60毫米汞柱。當然,對於年齡偏大的患者如75歲以上,血壓的正常值可適當的放寬,收縮壓在150毫米汞柱以下,五十歲的正常血壓是上述的標准值。
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正常人的血壓波動在20到30毫米汞柱范圍內,沒有服用降壓葯的情況下睡覺會導致血壓下降20%左右,這一點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因此如果長期收縮壓和舒張壓高於上個數值,那麼無論是五十歲還是其他年齡段的患者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及早的就醫。在這里,還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想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否正常,那麼就不能忽視血壓的測量,一般來說在測量血壓前大家應該安靜的休息十到十五分鍾再測量。
㈩ 來說說50歲的人血壓是多少才正常呢
50歲的人血壓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以內,舒張壓在90毫米汞柱以內才算是正常的血壓。血壓的高低反映著人體的健康,因此控制血壓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壓問題更是層出不窮。不管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它們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都不容小覷。因此,大家也逐漸關注起了自己的血壓,但是血壓到底多少才算正常呢?這一問題困擾著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年過半百,疾病頻發的人群,他們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血壓多少才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