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饕餮長壽

饕餮長壽

發布時間:2021-12-06 16:25:06

❶ 什麼東西象徵健康長壽

代表健康長壽當然是"如意"了,如果給老人的話,可以是拐杖,扇子之類的,很不錯哦。

❷ 饕餮客,壽古稀什麼意思

饕餮客是針對網路購物的一個新型的返利平台。
「饕餮」的本義是貪吃,但是在現代餐飲業中,饕被引申為「會吃」,而不少美食者也欣然自稱「饕民」。 網上購物也會像美食一樣讓人愛吃、貪吃。這樣就有了饕餮客。
壽(登)古稀:就是說人歲數過七十了。

❸ 上古4大凶獸中的饕餮 又是刑天之首級 又是龍之九子之一 何解

【龍生九子的介紹·其一】 老大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老二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老三
嘲鳳,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鳳,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鳳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老四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老五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老六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老八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 老九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刑天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❹ 饕餮到底是龍的第幾個兒子

《左傳》中記載饕餮不是龍的兒子,而是縉雲氏的兒子。

在春秋左氏傳中有記載,饕餮為縉雲氏之子,而縉雲氏又是與當時與帝鴻氏、少昊氏、顓頊氏並列的古老氏族之一。

原文中是這樣記載的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聚斂積實,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

(4)饕餮長壽擴展閱讀:

饕餮和混沌、窮奇、檮杌合稱「四凶」。傳說饕餮由於太貪吃了,甚至是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所以饕餮只有一個大腦袋和一張大嘴。

另一個傳說是說饕餮是黃帝在涿鹿之戰中將蚩尤的腦袋砍下來後產生的怨氣所化成的,由於有吞噬萬物的能力,所以軒轅黃帝用他的軒轅劍將饕餮封印起來,然後再命獅族世代看守。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守大門的都是獅子,而不是老虎的緣故。

饕餮現在不是只形容貪吃的意思,嚴格來說,饕餮是形容一切貪婪的意思。其中,饕是形容貪吃,而餮則是形容了貪財。

之所以現在將饕餮更多的解釋為貪吃,主要是因為很多青銅鼎上都有饕餮紋,而青銅鼎在古代主要的職能除了作為禮器之外就是烹飪工具了。

❺ 饕餮的其他兄弟叫什麼名字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其一: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ì)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ì)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其二: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蟲八)(蟲夏)(bāxià) 老七睚眥(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龍生九子的介紹"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求採納

❻ 饕餮是龍生九子的第幾個

饕餮不是龍生九子之一。《左傳》中記載饕餮為縉雲氏之子,而不是龍之九子之一。「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凶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它是貪欲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饕餮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里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饕餮好食,舉凡目之所及,無所不食,若天下食盡,則將自食己身;是四大凶獸中物理殺傷力最強的怪獸,傳說為三苗氏死後所化,縱使大羅金仙,也難逃饕餮吞噬。

(6)饕餮長壽擴展閱讀: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凶之一。

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辭海》在解釋饕字時說:饕即「貪,《漢書·禮樂志》:『貪饕險』顏師古註:『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❼ 關於饕餮的神話故事

饕餮(taotie)是古人們想像出來的一種神秘怪獸,並把它任命為龍的第五個兒子,它長相醜陋怪異,頭和嘴特別大,很貪吃,見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了,最後被活活撐死。還有的民間傳說說它把世上所有能吃的東西東西都吃光了以後,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最後吃的只剩下了頭,,所以落下個「有頭無身」的名聲。後人們漸漸把它用來形容特別貪婪、特別貪吃的人。古人們把它鑄造在烹煮器皿的蓋——鼎上。再往後人們賦予了饕餮越來越多的內涵,使得這種本來兇殘(相傳堯舜時期它和「渾敦、窮奇、檮杌」被列為四凶)的怪獸越來越可愛,特別是在現代飲食文化中,饕餮成了特別會吃的美食家們的代名詞,並創造出了饕餮盛宴(有很多好吃的宴席)、饕餮視覺(視覺上有很大的享受)、饕餮大餐、饕餮美食、饕餮之夜、文化饕餮。。。。。。
古人們還把它雕刻在玉石上後人稱之為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上),之後它就常見於古人們用來煮食食物的青銅鼎上了。饕餮紋的變化過程,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的以中心統一四方的「和」的觀念,有一種「對立而不相抗」、「容納萬有使之規范的的氣魄」。從現代人的觀點來說,饕餮的主要含義是食文化的象徵。
所謂龍生九子並非它恰好生了九個兒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九是個虛數,也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究竟有那九種,一直沒有定論,直到明朝才有了各種說法。傳說中龍的九個兒子是:一,囚牛(喜愛音樂,胡琴頭上的獸頭就是它);二,睚眥(音牙自,形體如豺,喜好殺戮,多見於刀柄、刀鞘上);三,蒲牢(形似龍但體型小,祠堂、寺廟鐵鍾上的獸鈕);四,狴犴(音筆暗,形似虎,多見於監獄門上);五,饕餮(好吃,常見於鼎蓋之上);六,狻猊(形似獅,喜煙火,廟中佛座及香爐上的雕刻就是它);七,嘲諷(樣子像狗,平生好險,殿角走獸是也);八,貔貅(音皮休,一種兇猛的瑞獸,它以財為食,專吃四方財,相傳能給人們帶來好運);九,椒圖(形似螺蚌,常常被雕在大門鋪首上)。
另外還有一種影響較大的說法,長子囚牛,次子睚眥,三子嘲諷,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贔屓(音閉系,)又叫霸下(樣子像龜,喜歡負重,碑下的龜便是它,相傳上古時期它經常背起三山五嶽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它幫禹做了很多好事,禹治水成功後,就把它的功績刻在碑上讓它背起,它是長壽吉祥的象徵)七子狴犴,八子負屓,(身似龍,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頂或兩側)幺子螭吻,(音持穩,)又名鴟尾或螭吻,(魚形的龍,喜歡四處眺望,常見於殿脊兩端,佛經中它是雨神的座下物,能夠滅火,把它安在屋脊,有滅火消災的寓意。

❽ 饕餮是龍的第五子,但龍有九子,誰知道其他的叫什麼名字嗎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8)饕餮長壽擴展閱讀:

1、囚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長子。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一些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雕像。

2、睚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二子,古代史書記載其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性格剛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殺,而且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

3、嘲風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第三子。是一種瑞獸。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常用來象徵祥瑞,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形象。

4、蒲牢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為龍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

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

5、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6、霸下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六子,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霸下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奮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頑強地撐著,努力地向前走,並且總是不停步。

7、狴犴(bì àn)又名憲章,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圖像。

8、負屓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龍生的第八個兒子。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9、螭吻由鴟尾、鴟吻(音吃吻)演變而來,唐朝以前的鴟尾加上龍頭和龍尾後逐漸演變為明朝以後的螭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

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中國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

❾ 饕餮的哥哥們是誰,叫啥,長啥樣

一曰霸下(龜蚨),形狀像龜,喜好負重。馱載石碑的大龜就是其形象。

二曰螭吻(蚩吻、嘲風、好望、鰲魚、鴟尾),看似剪尾的四腳蛇,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亦喜吞火。殿脊、殿角和屋頂上的走獸或獸頭即其形象。

三曰蒲牢,形似龍而體形較小,喜歡鳴叫。生活在海邊,卻畏懼鯨魚。祠堂、寺廟、鐵鍾上的獸紐就是是其形象。人們根據蒲牢害怕鯨魚的特性,把撞鍾的長木都雕成鯨魚狀,據說以其撞鍾,聲大且亮。

四曰狴犴(憲章),形狀似虎,有威力,又好訴訟。監獄門上刻的或立於獄門的虎頭即其形象。

五曰饕餮,其形似狼,極好飲食。鼎蓋上雕的獸頭即其形象。

六曰狻猊(金猊),形狀似獅,喜好煙火,亦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雕的獸頭即其形象。

七曰囚牛,好似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好音樂。胡琴上刻的獸頭即其形象。

八曰睚眥,其形如豺,喜好殺戮。常可在刀柄、刀鞘見其形象。

九曰椒圖,其形如螺蚌,好閉口,因而其像常被雕在大門鋪首上。



長子囚牛,喜音樂,立於琴頭。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

三子嘲風,樣子像狗,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四子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喜音樂和鳴叫,刻於鍾鈕上。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 ní),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六子贔屓bìxì,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七子狴犴(bì』àn),又名憲章,樣子像虎,有威力,好獄訟,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故民間有虎頭牢的說法。又相傳它主持正義,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子負屓(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

么子螭(chī)吻,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魚形的龍(也有說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處眺望,遂位於殿脊兩端。在佛經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兩頭也有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可以發現這種說法中,長子囚牛和四子蒲牢都喜音樂,三子嘲風和么子螭吻都位於屋頂,六子贔屓和八子負屓都圍著石碑,有重復之嫌。如果把他們二取一,再補進其他一些常見說法,會比較好一些:

饕餮(tāotiè),樣子似狼,性貪吃,位於青銅器上,現在稱之饕餮紋。因它又能喝水,故古代也將其刻在橋梁外側正中,防止大水將橋淹沒。據民間傳說,這種怪獸貪吃無厭,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後,最後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到最後吃得只剩一個頭部,所以落下個「有首無身」的名聲。

趴蝮,又名蚣蝮,樣子似魚非魚,善水性,體態優美,飾於石橋欄桿頂端。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反感別人進其巢穴,故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

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❿ 饕餮配戴有什麼好處

饕餮,讀音tāo tiè,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 。
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張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佩戴饕餮,大多是寓意為財源廣進。饕餮本性只進食不排泄貪得無厭,所以多用於做生意的人一本萬利。

閱讀全文

與饕餮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陽市級以上入職體檢醫院有哪些 瀏覽:289
重陽節茶話會社區小結 瀏覽:972
海安體檢過後多久上班 瀏覽:847
夕陽紅老年公寓伊犁市 瀏覽:448
父母去銀行存款有什麼影響 瀏覽:903
長治最低養老金 瀏覽:650
孝敬父母不能等mv 瀏覽:52
老年公寓電視限制 瀏覽:875
開車撞到老人後最高賠付多少錢 瀏覽:33
養生一天什麼時間最好 瀏覽:493
孝順父母的佛語 瀏覽:55
個人交養老保險900領多少 瀏覽:822
唐山海港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849
體檢一般一管血多少ml 瀏覽:474
到了重陽節我們要干什麼 瀏覽:376
五穀養生谷在哪裡 瀏覽:315
電焊養老保險 瀏覽:637
檔案局退休幹部重陽節 瀏覽:137
重陽節賞菊水墨畫 瀏覽:887
2016養老保險沒年審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