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心態好、不閑著、不挑食、環境好、兒女孝是老人們長壽的共同規律。
『貳』 誰都想長命百歲,古代活到什麼是歲數叫長壽
古人將壽命的長短分為上、中、下三等,但具體年齡說法不一。
《左內傳·僖公三十二年容》雲:「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唐·孔穎達等《正義》雲:「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
《養生經》雲:「黃帝曰: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
《莊子·盜跖》雲:「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太平經·解承負訣》雲:「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太陰、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呂氏春秋·孟冬紀第十》雲:「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
目前看來,將60歲作為長壽的年齡,下限太低,絕大多數不一定認同;而過百歲者雖有之,但終屬少見;80歲作為長壽的最低年齡,多能理解和認同與接受。
『叄』 什麼樣的人可以長壽活到100歲
一、揭秘:是什麼決定了人的壽命?
1.女性有明顯的優勢
百歲老人中有85%的人是女性。
2.一個人在什麼時候出生也會決定他的壽命長短
與在春季出生的嬰兒相比,在秋季出生的嬰兒活到百歲的可能性會稍微增高。研究者推測了人們在生命早 期階段所接觸到的環境因素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孕婦在冬季攝取的營養元素不是很全面,接觸到的陽光較少,人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也就較少,這些因素給春季出生 的嬰兒健康帶來了一些長期的不利影響。
3.擁有一個長壽家庭
波士頓大學醫學副教授托馬斯·波爾斯研究發現,百歲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親屬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齡老人。
長壽除了除了先天和基因等有關,也離不開後天的因素,認為能活到百歲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種誤區。
二、什麼樣的人可以長壽活到百歲?
人活到100歲已不再是新鮮事。長壽專家指出,百歲老人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年齡群。不過了解為什麼有人會如此長壽,可以為年輕一代提供有價值的生活經驗。
據研究發現,百歲老人的健康問題往往延遲到90歲以後才出現。幾乎可說如果你的健康有問題,你根本不可能活到那個年齡。所以並不是「愈老病癒多」,而應該是「愈老愈健康」,這樣想變老反而是好事。
1、少吃紅肉 不吸煙
帕爾斯是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醫學院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中心(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的創辦人兼主任。他說,自1992年以來,這項研究工作一直在分析北美各地數以千計的百歲老人的身心健康。他說:「這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研究,我們已研究從100歲到119歲的2000人。其中最老的研究對象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壽,住賓州的119歲老太太。」美國現在約有四萬名百歲老人。有這么多百歲老人的原因是20世紀醫葯和公共衛生的進步,例如清潔飲水的普及、全國疫苗計劃、死亡率降低及許多疾病已有根治方法。
但正如帕爾斯在他《長命百歲(Living to 100)》書中所說,百歲老人確有長壽秘訣。他說:「除了遺傳外,要活到90歲還是要靠良好衛生習慣。我們的研究顯示,良好衛生習慣包括吃素、盡量不吃紅肉、不吸煙,經常運動保持體重。遇到壓力不必躲避但要積極應對,不讓壓力影響自己。」
2、熱愛生命 有幽默感
1985年創立「全國關注百歲老人計劃」(National Centenarian Awareness Project)的琳恩‧艾德勒(Lynn Peters Adler)說:「百歲老人最明顯的共同特點是熱愛生命,包括有幽默感。」她在《百歲老人:紅利歲月》(Centenarians: Bonus Years)一書提出百歲老人五個共同點。
艾德勒說:「除熱愛生命外,第二共同點是他們採取積極但事實求是的態度。第三是有虔誠宗教信仰,第四是勇氣,因為活到百歲並不是容易的事,會有很多麻煩。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共同點,是每當遇到生命轉折點,他們都有驚人的調適力接受變老帶來的改變,不讓改變阻礙自己。他們已安然度過許多改變:經濟大恐慌、世界大戰和我們經歷的很多事件。
3、享受生活 獨立自主
阿德勒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百歲老人現身說法」(Centenarians Tell It Like It Is)。她看到這么多百歲老人活得這么好,深受鼓舞。她說:「看到這么多老人家獨立生活,或只需要一點幫助,感覺真好。 有些老人家住在老人院,但有屬於自己的公寓,有些還能自己開車。他們不但令人佩服,思想也非常現代化。他們都很會享受生活,足堪借鏡。
101歲的佛羅里達居民艾莎‧霍夫曼(Elsa Brehm Hoffmann)就是其中之一。她說:「我的黃金歲月就像閃亮鑽石。」她有四名兒女、九個孫子女和13個曾孫。她說:「我好高興能活到100歲。當我90歲時,我好開心,開了一個大派對。我在90歲前從不告訴別人我的年齡,到了90歲我覺得是生命的頂峰。我後來又活到95歲,然後又100歲。我想很少人能料到自己可活這么長,可是現在我就要到102歲了,我還像三、四十歲時一樣熱愛生命。
4、生活規律 注意體重
霍夫曼對自己的長壽歸功於生活紀律。她不吸煙,永遠不停下來,注意體重。但她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凡事想開一點。她說:「每個人都應該活的時候好好過,不要老是事後悔恨說『噢,我希望自己還是XX歲,那時我好快活』,或『噢,我70了,我80了,我老啦。』每次我聽到都會想『你幹嘛這樣想?』生命每個階段都有美好的一面。帕爾斯指出,這種對生活和自己的積極態度,是很多百歲老人最讓人景仰的地方。他說,年輕人還可以向這些老人家學到的另一重要經驗是,年輕時就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晚年才能活得健康和長壽。
三、調查:百歲老人都吃些什麼?
人們對於長壽的追求從古至今一直不變,而能活到百歲以上的人更是裊裊無幾,可是在某些地區長壽老人的比例卻比其他地區高出很多,這是為什麼呢?除了地理因素外,他們在日常保健和飲食方面是不是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呢?除了這些我們還發現中國領導人也都很長壽,他們每天面對許多壓力是怎麼樣保持健康的呢,他們的膳食又都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油菜是最佳長壽菜
調研結果:如皋老人最愛吃的蔬菜是青菜(南方叫小白菜或馬耳朵菜,北方叫小油菜)、韭菜、菠菜。
專家解讀:「飲食的功效不僅是預防疾病,在一些疾病的恢復和治療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延長了患者的壽命,或許也是如皋長壽的原因。」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團長森下敬一稱,「從我的臨床經驗來說,慢性病患者應多吃胚芽類以及發酵食物。」
說到長壽老人們最愛吃的青菜,北京中醫葯大學營養學教授周儉告訴記者,油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鈣和鉀等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這些營養物質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是人體健康的衛士。另外,油菜具有活血作用,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於保護心腦血管健康。韭菜,民間被稱為「壯陽草」,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大多數老年人陽氣虛弱,經常食用有益健康。同時,韭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對預防老年人便秘有很好的功效。
2、玉米是常吃的粗雜糧
調研結果:最愛吃的主食是玉米、蕎麥、大米;近八成百歲老人喜歡早晚喝粥
專家解讀:玉米是常吃的粗雜糧,長壽之鄉老人的健康也離不開它的幫助。玉米既健脾又利水,有助於預防老人肥胖,並且含有豐富的葉黃素,有助於保護眼睛。蕎麥分為兩種,苦蕎麥降糖的效果要優於甜蕎麥,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多吃。
如皋的百歲老人有「兩粥一飯」的習慣,早晨喝粥可以調節脾胃,晚上喝粥補腎效果甚佳。需要注意的是,煮玉米粥時,最好放一些小蘇打,有助於玉米中結合型的尼克酸轉化成游離型的,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此外,玉米粥和大米粥要混著吃,以免營養單一。
3、八成老人愛喝白開水
調研結果:百歲老人們最愛吃的副食是雞蛋、牛奶、魚蝦;其中78%的人平時喝白開水,10%喜歡喝淡茶。
專家解讀: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雞蛋和牛奶是優質蛋白,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對提高老年人免疫力、抵抗疾病很有幫助;魚蝦中含有豐富的磷,是保護大腦、延緩記憶衰退、預防老年痴呆的「法寶」。雞蛋每天吃1個即可,血脂異常或肥胖的人,建議每周吃2-4個較為合適。不少人在喝牛奶上也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把牛奶當水喝,這會導致營養失衡,對老年人來說,每天兩杯以上的牛奶可能會增大患白內障的風險。每人每天一杯奶(200毫升)比較恰當。
在日常喝水方面,濃茶會引起便秘,還可能使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最好的飲料還是白開水,以每天1600—2000毫升為宜,早晨起來最好喝一杯,對健康大有好處。
『肆』 百歲壽星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統計學家曾預計,到2000年,世界上70歲以上的人將達5.8億,而在1950年還只有2億人。到那時,人們再也不會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了,而都會滿懷著「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願望。實際上,「長命百歲」也正是科學家們目前加緊研究的一個問題。
據文獻記載,壽命最長的是我國福建省《永泰縣志》第十二卷記載:永泰山區有個名叫陳俊的人。他生於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死於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享年434歲。陳的子孫「無有存者」,生活由「鄉人輪流供養」。國外的長壽紀錄,最高的是一位日本人,名叫萬部,1795年,當政宰相因其夫妻壽山「高不可攀」而召見他們時,萬部是194歲,其妻173歲。48年後,日本舉行永代橋換架竣工典禮,他們一家再次應邀前往,萬部那時已是242歲了,其妻也有221歲。英國也有一位叫弗姆·卡恩的人,他活了207歲,經歷了12個王朝。以上這些都是超長壽的人。而國內外超過百歲的人就更多了。1980年7月9日,在英格蘭島的劍橋郡,約翰·奧頓和哈麗葉特·奧頓隆重慶祝了他們結婚80周的紀念日,他們分別已有104歲和102歲,我國江西於都縣石靖鄉敬老院里的唐招娣、鍾度春老人分別是110歲和104歲,至今身體健康。像這樣的事不勝枚舉。在長壽者人群中,有兩個顯著特徵是值得人們探索的。其中一個是長壽的遺傳性,即長壽者呈家族形式存在。我國新疆英吉沙縣的吐地沙拉依一家就是一個長壽家庭,他母親去世時110歲,他哥哥135歲去世,兩個弟弟分別活了103歲和101歲,而他本人在1986年時就已137歲。有人對武漢地區100位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的父母和祖父母的年齡進行了調查,這些老人的父母年過80歲的有22人,90歲以上的11人,祖父或祖母年過80—100歲以上的14人,高壽者達47人,廣州1980年的調查結果也是如此,詢問家史的46名長壽老人中,有長壽家族史的佔65%,這說明,遺傳與壽命的長短密切相關,然而其具體機制如何?目前還不太清楚。
另外,世界上有四個著名的長壽之鄉,其一是保加利亞南部多彼山區的莫粱州,每10萬居民中平均百歲以上的老人53人。其二是蘇聯的喬治亞,在1200萬人口中,百歲以上老人有5600多人,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有47人。還有被稱為心臟病患者的療養聖地厄瓜多的洛哈省,以及我國的新疆維吉自治區,都是著名的長壽之鄉。有人總結說,海拔高(450—1350米)的地區,百歲老人最多,工業中心極少環境污染、城市生活的緊張氣氛等因素,是否是加速人衰老過程的原因也還沒有搞清楚。
最近,老年學說提出了一種耐人尋味的觀點,認為人的總壽命的藍圖,早在妊娠初始的瞬間就明明白白地印在你的基因之中了。從人體上取下一丁點兒皮膚,放在實驗室的組織培養中,你就會發現,該細胞有一個相當穩定不變的壽命期。每個細胞都能生長並自行分裂40—60次後死亡。一系列的實驗證實,我們每個人的壽命在生命初始時,就已由安排分裂的「壽命基因」基本上確定下來了。
但另一種理論認為,沒有什麼長壽的基因,倒是我們的細胞在分裂生長的長期過程中因環境影響及生理變化而不斷破損。因此細胞內部的哪些分子遭到某種程度的損壞,致使細胞機器運轉失靈,發生事故。這種損壞到底是什麼性質的還不清楚,細胞中的修復工作可能根本不起作用或效率不高,致使一些小毛病最終釀成危險的大故障,導致細胞死亡。
盡管到目前為止,人們對長壽的秘密及影響壽命的生物機制還不太清楚,但是,人們根據實際情況卻總結出一套長壽的秘訣,有人將其概括為「素、忌、動、煉、樂」五個字,即要多吃素食,少食肉類和動物脂肪;禁忌放縱貪欲;堅持參加多種多樣的勞動;堅持體育鍛煉;還要樂觀。這些觀點經醫學家、生理學家證實,確實能起到延長人的壽命的作用。
『伍』 百歲老人的長壽方法
在中國,有著很多很多的長壽村,那裡的老人有的已經年過一百了,但是依然健康快樂的生活著,他們耳朵不聾、眼睛不花,有的甚至還做一些簡單的農活。後來經過媒體專門采訪,他們的長壽秘籍也被流傳出來,下面就來簡單的歸總一下。
『陸』 什麼動物長命百歲
動物的壽命長短與懷胎時間和遺傳基因有關;大象孕期是最長的,要18—20個月,可以活到120歲,但它也比不了烏龜,烏龜有長壽基因。 吉尼斯紀錄最長壽的動物是達爾文馴養的一隻叫哈里特的大烏龜,生於1830年,體重150千克。估計能活200多歲。 壽命最短的是無脊椎動物草履蟲和變形蟲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它們的壽命不超過一晝夜。脊椎動物中,壽命最短的是彈塗魚,這種身長才幾厘米的小魚,壽命不到一年。蒼蠅的成蟲壽命是15~25天,如果連它的幼蟲期和蛹期都包括在內,它的壽命則是25~70天。金龜子壽命1~2個月。 蜉蝣學名叫做 ephemeron,希臘哲人亞理士多德命名,意即:短命的東西。
『柒』 這些百歲長壽老人有什麼共同特點嗎
女性比男性更長壽,2010年,美國的8萬百歲老人中,85%為女性。科學家猜測女性心臟疾回病風險較低、男性吸答煙率、車禍率高可能是造成該現象的因素。不過好消息是,男性百歲老人通常比女性百歲老人更健康,他們不容易殘疾。出生年份影響壽命,2011年英國政府發布報告稱,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歲的幾率分別為1/4和1/3;2011年達到20歲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歲的幾率為19.5%和26.6%;50歲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4.6%和10%。35歲後生孩子,在最新的新英格蘭百歲研究重發現,40歲之後再生孩子的女性活到百歲的概率是別的女性的4倍,35歲之後生孩子的女性也能夠長壽。這主要是因為晚育可能說明生殖系統老化較慢,身體其餘部分可能也是一樣的。適度焦慮,萊斯利·馬丁說,性格悲觀,傾向於自責的人壽命較短。但另一方面,對於任何年齡的人,適度的焦慮可降低50%的死亡風險。適度焦慮者不沖動、不冒險、生活總有計劃,這些都是長壽的有利因素。
『捌』 百歲老人長壽秘決有哪些
早餐好一點:早餐應佔全天總熱量的30%-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便於提供充足的能量。
晚餐早一點:“飽食即卧,乃生百病”,所以晚餐不僅要少吃點,而且要早點吃。飯後宜稍活動,以利於促進飲食消化。
品種雜一點: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應少於10樣。
飯菜香一點:老年人的味覺減退,食慾較差,所以應適當往菜里多加些蔥、姜、醋等調料,盡量做得香一些。
飯菜爛一點:食物應做得爛一些、細一些、軟一些,以利消化;粗糧細做,便於消化和吸收。
飲食熱一點:中老年人飲食應稍熱一些,在嚴冬更應注意,但也不宜過熱。
飯要稀一點:把飯做成粥,最利於老人食用,不僅有益消化,而且能補充老年人必需的水分。
吃得慢一點:細嚼慢咽可使食物消化得更好,吃得更香,易產生飽脹感,防止吃得過多。
數量少一點:進食量比年輕時減少10%-15%左右,但不能超過20%,減少的部分是食。
質量好一點:應滿足蛋白質特別是優質蛋白質的供應。優質蛋白質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為佳。
蔬菜多一點: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每天都應吃不少於250克的蔬菜。
菜要淡一點:鹽吃多了會加重心、腎負擔,一日食鹽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鹹食。
『玖』 形容長壽的成語有哪些
祝壽延年、壽比南山、海屋添籌、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一、祝壽延年回
白話釋義:祝賀答人長命百歲。
出處:《紫微宮》第三折:「上帝命金母開筵,群仙會集,都要您祝壽延年。」
朝代:明
作者:無名氏
譯文:上帝讓金母開辦壽席,各路神仙都到了,都要你祝賀長命百歲。
二、壽比南山
白話釋義:壽命像終南山一樣長久。用作對老年人的祝頌(多與「福如東海」連用;南山,指終南山,在陝西西安南)。
出處:《詩經·小雅》:「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翻譯:就像南山的長久一樣,不會改變不會變化
三、海屋添籌
白話釋義: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於祝人長壽。
出處:《東坡志林》卷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朝代:宋
作者:·蘇軾
翻譯:現在堆放籌碼的屋子已經有十間屋子了
四、長命百歲
白話釋義:壽命很長,能活到一百歲。常用作祝福長壽之詞。
出處:·《藍采和》第四折:「這廝淡則淡到長命百歲。」
朝代:元
作者:無名氏
五、萬壽無疆
白話釋義:祝頌健康長壽。
出處:《詩經·小雅·天保》:「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翻譯:神屍說要給你福,江山萬代無盡時。
『拾』 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活到100歲和健康快樂活到100歲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國老年學學會公布了2013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齡為119.2歲,來自新疆疏勒縣的維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以127歲高齡穩居榜首。十大壽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120歲田龍玉,日食兩餐,愛爬台階。田龍玉是土家族,現在跟69歲的養女在湘西鳳凰生活。120歲的老人體態微豐,面色紅潤、頭發半黑、皮膚柔軟,沒有一點老年斑,很難想像她經歷過13次喪子之痛。外孫女告訴記者,老人起居很有規律:「一天只吃兩餐飯,每餐非常節制,只吃七分飽。早飯9點,晚飯6點,無論冬夏,晚7點准時就寢。」老人常自己下山買東西,而上下山有90多級台階,她喜歡一個人走個來回。
120歲打蘭彎,穿衣趕時髦,每天一兩酒。雲南怒江邊上的小院里,抽著旱煙的打蘭彎身穿藏青底、花彩紋的傈僳族服裝,頭戴紅豆紗冠,精心的裝扮讓記者眼前一亮。老人還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訣竅:「黃灰土氣咱不要,穿艷倒有老來俏。」老人有個嗜好,從18歲開始,每天要喝點自家釀的玉米酒。不過,她喝酒很節制,每天一兩,遇到節日,最多二兩。
118歲堯力達西·堯勒瓦斯,從不穿短袖,講究熱養生。堯力達西住在天山腳下,他為自己總結的長壽秘訣是「熱養生」。記者見到老人時,他正坐在院里納涼。南疆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老人依舊穿著長風衣、烏靴,別人都滿頭大汗,堯力達西卻顯得無比自在,連扇子都沒用。他解釋道,新疆紫外線太強,直接照射皮膚會加快體內水分流失,相對來說,穿大衣、躲樹陰更舒適。老人說:「平時我也著長衣、系寬腰帶、穿長靴,年紀大了,注重腰部、腳部保暖,能保證長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點左右在門口曬太陽,但正午絕不出門,「熱養生,並不代表越熱越好,適度親『熱』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118歲屯妮薩罕·艾力,不怕病,看得開。由於南疆地區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當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薩罕也沒能倖免。因年齡大無法做摘除手術,小西瓜般大小的腫瘤附在她的頸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然而老人並不恐懼,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鍾。「如果一得病就放棄自己,我也不會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懼,看得開,樂觀平和,才會長壽。」老人還介紹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熱,我很少吃,平時最愛喝水,這樣能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燥熱。」
116歲付姜氏,兒孫孝順,26年卧床照樣快樂生活。山東菏澤的付姜氏,共生育7個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經90歲,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後,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著急,兒女卻對她說:「我們認真照顧著,每過一年,心裡就是一種滿足,你就是全家的驕傲。」遠在寧夏的小兒子,更是申請提前退休,和妻子返鄉全職照顧母親。在兒女們精心照顧下,卧床26年的老人從未起過褥瘡,家裡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潔。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盤頭裝扮,和曾孫們講故事聊天。老人告訴記者:「與其悶悶不樂,不如快快樂樂地活」。
116歲黃乜依,清晨木梳頭,早晚拉耳垂。廣西巴馬是著名的長壽之鄉,黃乜依就生活於此。外孫媳婦告訴大家,老人生活簡單,飲食也很隨意,只是偏愛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動不便後,黃乜依還開發了自己的一套養生法:清晨木梳梳頭,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撐著小凳走一陣。幾年下來,老人越發精神,頭頂冒出新發,原本半聾的耳朵,現在反而聽得清了。在她看來,長壽離不開運動,「越是哪不好,越是鍛煉哪。我不怕病,病還要怕我咧!」
116歲付素清,倔脾氣,閑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孫輩們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長的威嚴,最不喜歡別人說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親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搶,她非得急上幾句『我不老,還能幹活呢!』」被女兒取消「下田幹活」的權利後,掃地、削紅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過,還「警告」家人:「不準做我的活。」重孫女說,每天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聽見門外唰唰的掃帚聲,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凈整潔,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齊齊地堆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