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媽(50歲)最近腳後跟老是疼,說好像是裡面的骨頭疼,是怎麼回事啊怎麼解決呢謝謝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同時它也是引起腳跟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最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在較為縮短的狀態。因而當早晨下床踩地時,會對足底筋膜產生較大較快的牽拉,進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松,因而症狀會緩解。但若過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牽拉的次數漸增,症狀又會再現。在足底近足跟處,您通常可以按壓到明顯痛點。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理學檢查可發現,病患最疼痛處在跟骨的前內側,被動地往上牽拉病人腳趾,或請病人用腳尖站立,會引發足跟疼痛。足部的X光片有時可以見到跟骨處產生骨刺,但骨刺的程度與足底筋膜炎無絕對關系,故其診斷是以臨床症狀為主,並可輔以超音波影像。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的較常見於女性、肥胖者、及老年人。
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狀:行走時足跟底疼痛;足底有明顯壓痛點。嚴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時也會有疼痛感。
足底筋腱出現無菌性炎症,屬於足跟痛的一種。
足底靠近足跟或足部中央等有疼痛感,通常發病緩慢。好發於較肥胖中年婦女和喜愛運動者,如長時間跑跳的專業運動員、舞蹈家以及長距離行走的普通人。另外喜好穿軟底鞋和大運動量的人也多見。在早晨下床或行走頭幾步時感疼痛較重,進一步活動後疼痛可部分緩解,但長時間活動後又可加重症狀。檢查時可見足跟部前內側腫脹。跟骨內側結節及跖腱膜起點2-3厘米處有明顯壓痛。還要觀察有無足部力線異常,有無脛骨內翻,足內翻及平足、高弓足,跟腱有無攣縮等。X線檢查:約50%病人可見跟骨結節跖側有骨刺。B超及MRI檢查可見跖腱膜增厚,水腫。
以下這些原因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
1、穿著高跟鞋
2、體重增加
3、走路及爬樓梯的次數增加,以及長時間站立
如果您經常長時間穿著高跟鞋,包括西式長靴,那麼在您足底有一層類似肌腱的組織將會因此發生攣縮。醫學上稱這層組織為足底筋膜。在你活動的時候,牽拉這層已經短縮的筋膜就會產生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時,光腳踩地行走時常會發生這種痛性牽拉。
在體重增加時,你也很可能患上足底筋膜炎。特別是走路走多了或者穿著後跟較淺又不堅固的鞋長時間站立。正常情況下,在你的足跟骨下方有一層脂肪組織。體重增加時,在進行雙足站立負重活動中,過多的重量會增加對這層組織的壓力,而使其遭受破壞,引起足跟痛。
喜歡跑步鍛煉的人也容易患足底筋膜炎。常在你改變練習方式,增加跑步距離和頻率時發生。如果你經常在高低不平的路面跑步,也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另外,當你的運動鞋磨損嚴重,特別是後跟底,無法為你的足跟提供足夠的保護也可能患此病。
除此之外,先天性足弓異常,比如高弓足或者低弓足患者,較正常足弓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引發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1)步行時,跖趾關節背伸,牽拉足底筋膜,從而牽拉跟骨結節。隨著年齡增大,足部肌肉、韌帶力量減弱,足底筋膜牽拉跟骨結節的力量增大,長期反復牽拉使足底筋膜起點部發生微小撕裂,繼發炎症,引起疼痛。
(2)足底筋膜跟骨止點處的骨膜炎和跟骨內側結節的疲勞骨折。
(3)屈趾短肌止點炎症和水腫及其增生的骨刺導致足底外側神經第一支神經的卡壓。
足部的一些其它疾病,如足弓下降、脛骨內翻、跟腱攣縮、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韌帶發生退變後足弓的改變等,都會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應力,長期慢性的牽拉可使局部腱膜發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腫產生無菌性炎症。最近有人把足底筋膜炎稱為「網球跟」。
處理: 穿有足弓承托的專業健康鞋或配合物理治療均可治療足底筋膜炎,較嚴重者需咨詢醫生, 配合消炎止痛之葯物,配合休息、溫水泡腳有助足底筋膜炎之康復。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我
2. 年齡大的中年婦女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
你好。中老年人的腳後跟疼痛常見原因有根骨骨刺,跖腱膜或跟腱附著處的慢性炎症。防治方法:1、盡量少走路,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這樣非但不會使病情好轉,還會引起相反的後果。2、選擇寬大、柔軟的鞋子,保護足弓和腳跟,比如旅遊鞋,最好不要穿皮鞋。3、每天睡前熱水泡腳20-30分鍾會有利於控制病情或恢復。
3. 中年婦女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
腳後跟疼疼即足跟痛原因很多其中由於機體的老化跟骨結節退變、鈣化也可以導致脂肪墊炎、滑囊炎形成足跟痛足跟脂肪墊炎是由於足跟長期受到壓迫和感受風寒引起跟墊發炎表現為足跟底腫脹有潛在壓痛炎症波及跟骨骨膜或滑囊時還會有深壓痛少數患者因足跟骨刺引起
意見建議:建議拍個X光片檢查一下明確病因治療主要是外敷,足跟居優堂傳世--帖,就可的。此外局部休息也很重要特別是足跟著地支撐動作及負重行走站立過久都應該避免。祝早日康復
4. 我媽媽今年50歲,這一周以來她的腳後跟疼的特別厲害,請問是什麼原因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著的肌肉、韌帶隨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牽專拉而引起的屬骨科疾病,現代醫學稱「跟骨骨膜炎」,又稱「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經絡,祛寒以除濕,和血以止痛。
1:處方:吳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葯研細末,置患足鞋墊後跟處鋪平,上蓋兩層軟布,穿著行走,日換葯1次
療效:用葯5天見效,有效率達100%
2:內服處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歸尾各9克,漢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外洗處方:皂角60克,人發16克
用法: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處,日兩次,浸後用三棱針在患足後跟正中線,紅白肉際處扎2.6-3.3厘米深,捻轉留針30分鍾,日1次
療效:內外兼治3-5天,有效率達100%
5. 50歲絕經婦女最近腳後跟總是疼痛到底怎麼
閉經年齡與月經初潮年齡無關,也不受生育次數、避孕措施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停經12個月後,女性也仍有懷孕的可能。
6. 我媽媽,今年50歲,腳後跟痛。怎麼回事
您好!真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從上面所講解您媽媽腳後跟疼痛的有太多原因引起的,如:血循環障礙、跟腱過勞、內風濕、糖尿病、腎臟排毒不好等。建議採用專業敏斯特品牌的足部預防矯正的足跟疼痛墊來緩解您媽媽的腳後跟疼痛。產品為100%醫用硅膠製作而成,主要針對足底腱膜、足底脂肪修復、足跟疼,女性長期穿高跟鞋腳痛和神經瘤雞眼、腳繭、足部疲勞、酸痛等軟化腳繭並恢復足部行走最佳狀態。足之友健康足部輔具店為您解答。祝您媽媽早日康復!
7. 中年婦女的腳後跟老是痛是怎麼回事
腳後跟疼 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一般分為三種,第一種: 腳跟血脈不活。第二種:腳跟受風濕。這類病人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天氣忽冷忽熱時,行走時腳後跟疼痛難忍。 第三種:跟腱炎,腳跟骨刺。及時採用中醫保守治療就可以的,比如-(居優堂傳世足跟痛帖 即可。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
8. 媽媽(50歲)最近腳後跟老是疼,說好像是裡面的骨頭疼,是怎麼回事啊怎麼解決呢謝謝!!
這是現代比較常見的足跟痛病,對於這種病在全國名老中醫獻方活動中有一外用組合方治療此病甚效,叫做足跟痛消散,一熏一敷,效果非常好。目前此方有專門配製了在網上賣的,你具體你可以查一下。
9. 老媽五十歲,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
如果不是骨質問題。最好去醫院看中醫,把脈是否是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