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壽面這個說法,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
雖然說在我國有一種習俗,就是在生日的時候吃一碗長壽面,但是我好像沒怎麼吃過這個長壽面。不過長壽面一般是一碗面,有一根面條做成,它寓意著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長壽面的由來是,傳說漢武帝是相信鬼神之術的,所以有一天各位大臣們,嘮嗑的時候,就說到跟壽命有關系這回事兒,漢武帝就說他之前在書上看到過一個說法。
其實我國有很多關於這種神神叨叨的習俗,什麼過年放鞭炮啊這類的,大家也不過是想討個好彩頭,所以才把這種習俗都給流傳下來了,如果真的不去做,其實也沒什麼,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B. 過生日要吃長壽面,「面」的最初寓意是什麼
在中國民間漢族歷來就有生日吃長壽面的習俗,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面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凡有老人慶壽,宴請三親六眷、至友賓朋,被請者在送賀禮中,必有長壽面一品(此面長約 1.5公尺,過去市店有賣,俗稱為扯油麵)。而壽星家宴客,在飲酒盡興之後,不是吃飯,而是每人給吃一大碗面,這叫吃「壽面」。
歷史起源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
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
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一般來說,長壽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條。吃的時候最好不要弄斷,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C. 和吃面有關的古代詩句
1、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數筯玉簪橫。出自宋代黃庭堅《過土山寨》
譯文:面條一杯像銀線一樣散亂分布在碗了,蔞蒿幾片像玉簪橫放在面上。
2、甚欲去為湯餅客,惟愁錯寫弄麞書。出自宋代蘇軾《賀陳述古弟章生子》
釋義:本想去為客人端上湯餅,但卻發愁寫錯了「弄麞」的這個「麞」字。
3、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出自宋代陸游《朝飢食齏面甚美戲作》
釋義:加一杯姜齏蒜末,親手做成了蔥油食品,天上供奉的酥酡,不知有什麼不相同。
4、湯餅賜都尉,寒冰頒上才。唐代劉禹錫《翠微寺有感 》
釋義:湯餅賜給都尉,寒冷的冰才出來。
5、我欲去為湯餅客,買羊沽酒約何時?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元好問《楊煥然生子四首之二》
釋義:我想去做吃面的客人,買羊稱酒約什麼時間?
(3)長壽面古代擴展閱讀:
中華面條除了南北文化各異,其實很多面款亦含不同意義或有其背後獨特故事。
傳統中華面條——長壽面。中國人每逢生辰設於宴會最後必吃食品,因面條長長的,寓意長命百歲。古時吃長壽面象徵祝福新生男嬰長命百歲,此世俗一直沿襲下來。吃面時要將一整條面一次過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夾斷,亦不可以口咬斷之。
吃長壽面除寓意長壽外,也代表敬老。有傳黃帝於冬至當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後的每一個冬至都以吃長壽面代表敬老,所以長壽面又稱「冬至面」。其實有關「長壽面」的意義眾說紛紜,以上僅屬其中。
壽辰時吃的面線亦會稱為「壽面」。面線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種叫法:結婚時送予女方的會叫「喜面」;孕婦於產期吃的稱「福面」;以面線相贈親友的則是「太平面」 ;老弱及病者吃的,屬健康食品的,面線會被稱為「健康面」。
D. 過壽時,長壽面是必不可少的,吃長壽面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我們日常生活都知道除了生日蛋糕,還有一種特別的生日食品,那就是面條,還有個名字也叫長壽面。
所以,過壽時,長壽面是必不可少的,吃長壽面的習俗就可以說成從古至今延續到現在。
E. 餃子和長壽面配在一起叫什麼中國古代
一般餃子是生日的前一天吃,叫做催生餃,長壽面一般是生日當天吃,寓意長壽。
F. 我們現在吃的面條在古代叫做什麼
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面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凈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面條。
今人考證,湯餅實際是一種面片湯,將和好的面團托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成。如果將「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帶廣為流傳的刀削麵。後來制面工藝改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樣粗細,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齊民要術》),這時面的樣子類似寬面條。到晉時,又成細條狀。傅玄《七謨》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忽游水而長引,進飛羽之薄衍,細如蜀繭之緒,靡如魯縞之線」,這幾乎可以和厲恩海的手藝相媲美了。
面條的形狀最後定格為長條。到宋代,湯餅也改稱為面條(唐時叫「不託」)。面條的這種樣子,使人的聯想「因勢賦形」,把面與生日、壽誕聯系起來。按風俗禮儀,過生日賀誕辰吃長壽面。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面?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壽』面也。」為什麼面條能作為人長命百歲的象徵?因為面的形狀「長瘦」,諧音「長壽」。面條也就成為討口彩的最佳食品。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時,人們認為壽命長短與人中長短有關,人中長短取決於面孔長短,而面條正暗合「面長」,長壽面由此而來。
G. 長壽面的種類有哪些
賚渫:澞塬來 代表土——源主中央、長夏、濕、黃色、肉釋義:軒轅是始祖黃帝名,黃帝以土德王天下,對應中方,對應黃色,暗合天機。古代與帝王相關謂之御,正如黃色只屬帝王專用色一樣,區別於其餘四方萬民,至高無上的尊貴榮耀止於此。配料:當歸、...
H. 長壽面叫法的緣由,誰知道
長壽面的由來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 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 。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習慣,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通常有餛飩、餃子、長面 、元宵等等。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現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吃長壽面的由來
民間有生日吃壽面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越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耳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小松博客原創整理.轉載請註明★
I. 從古至今過生日吃的面條為什麼叫「長壽面」
長壽面的來源起因是一個小故事,一個關於臉有多長的故事,因為面和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後世人就用長壽面來給那些過生日的人吃。
也因為這樣一個小典故的存在,人們把跟臉意思相同的面作為長壽的象徵,過生日吃長壽面也成為一個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