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十大元帥的個性
毛主席評十大元帥 眼光獨到充滿智慧
對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老彭性格剛烈、疾惡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獨行,比較難駕馭,這從幾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歷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絕對需要這樣的勇夫和猛將,就象劉備少不了張飛、李世民必須依仗尉遲敬德一樣。所以在戰爭年代老毛會如此不吝溢美之詞,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比如,朝鮮戰爭沒人願掛帥,只能惟我彭大將軍。至於59年廬山會議後毛說老彭的合作與不合作是三七開(我們可愛而又梗直的彭總非頂著說,不對,應是七三開),那是後話了。
對林彪:「他一個娃娃懂什麼?」這話是在林彪質疑紅軍四渡赤水的戰法、提出究竟是走弓背還是走弓弦更好時說的,與其說是長者對晚輩的訓斥,不如說是師長對後生的循循善誘。在長期的戰爭年代,林多次對毛發難,一句「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議論引來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長征途中,林甚至建議由彭德懷出來接替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受到毛的嚴厲斥責。但愛之深才會責之切,毛始終對其鍾愛有加,識才善用,使林始終是同級別軍事首長中最年輕者,這種時時提攜指點,是日後林彪成為縱橫中國的傑出軍事指揮員的重要條件。
對劉伯承:「四川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麼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在後有數十萬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險,許多人怕部隊過不了江的情況下,毛澤東風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話。對劉伯承的才幹不用多說。
對賀龍:「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出了一個軍」。毛澤東在「三灣改編」中曾舉此例鼓勵起義軍。到陝北後又稱他是紅二方面軍的旗幟。總得來說毛對賀還是器重的,特別是建國前後。賀龍含冤而死後,毛澤東曾說過:「我看賀龍搞錯了,我要負責」。
對陳毅:「陳毅是個好同志」。文革中,一次紅衛兵批鬥陳毅,陳先發制人,掏出紅寶書說,請翻到毛主席語錄第***頁,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陳毅是個好同志。台下一片嘩然都在翻寶書但沒有找到,周總理做證說,確有此話。於是陳毅過關。陳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特別是死後,毛親自參加追悼會,眾所周知毛極少參加黨內同志的追悼會,在其晚年更是絕無僅有。毛同陳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元帥中很好的,這有些奇怪,因為毛陳在戰爭時代共患難的時間並不長,瑞金一別,一個長征一個留下打游擊,抗日時一個在延安一個在華中游擊區,解放戰爭一個在冀中一個在華東,毛另眼看陳總,並非軍事才能(這點陳無法和林彭相比),也不會是後來二人經常詩詞唱和被毛引為知己。可能是毛對陳有一種歉疚心理,離開瑞金、開始長征時沒能帶走這位井崗山會師的老部下(當然這不是毛的原因),陳毅只能留在敵後率領一幫老弱病殘浴血奮戰,面對層層圍剿,出生入死,艱苦備嘗,而且當時陳遠離中央和老領導、老戰友,其孤獨寂寞,艱難困苦和對死亡的深刻體驗,絕不亞於爬雪山過草地,經過慘淡經營,江南根據地逐步發展,隊伍逐步壯大,成為日後推翻蔣家王朝的關鍵力量,從這個意義上看陳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在元帥中是數一數二的,而長期以來不少人忽視了這一點,但毛心中有數,雖然每逢大的戰役來臨之前就將陳調開,也正因為如此,後來任命陳為炙手可熱的大上海的黨政一把手,其實就是一種補償和平衡。和平年代毛對華中、華東游擊區和新四軍的幹部是很關照的,多有重用。
對羅榮桓:「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這份身後哀榮,既是對羅的高度評價,也是對廣大政工幹部的肯定。
對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西路軍失敗後,徐向前回延安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毛澤東說了上述意味深長而又暖人心腹的話。徐在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分道揚鑣後,與張國燾一同率部南下,最後部隊垮了。後來他說:「西路軍的失敗,長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深有「不堪回首」之悔。但毛記住了他在關鍵時刻說的「那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因此百般撫慰,這話也是安撫廣大紅四方面軍的指戰員。可以說毛對四方面軍的幹部是寬宏的,而且也是重用的,比如對徐向前、李先念等人,表現了一個領袖人物的胸襟。
對聶榮臻:「五台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聶創建晉察根據地,逐漸晉察冀根據地建設成為模範根據地。因五台山在根據地內,毛澤東曾有此說。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毛都在聶的地盤。聶膽大心細,而且追隨毛長征時就任紅一軍團的政委,毛對聶絕對放心,而且長期如此,即便是後來江青欲借城南庄的舊事整聶,毛也力保聶過關。聶長壽善終。
對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呂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稱他「大事不糊塗」。毛藉此評價葉,本意是指長征途中在巴西時,當張國燾意欲解決中央紅軍,葉及時報信,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葉帥睿智和才幹往往體現在黨、軍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後來在粉碎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又發揮了關鍵作用,就如同漢劉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呂後余黨叛亂一樣,拿下欲做當代呂後的江青,協助收拾了毛去世後的政治殘局,毛的這句話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實際是對部下的深刻認識。
2. 重慶勝鑫建築勞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勝鑫建築勞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1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勞務分包(取得資質後方可執業)等。
法定代表人:聶長壽
成立時間:2009-01-09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500004336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建新北路52號東方時代廣場26-15
3. 請問聶榮臻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聶榮臻(1899-1992)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899年12月29日生於四川江津(現屬重慶市)。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次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到蘇聯學習。1925年8月回國後,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成員、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與向北伐軍派遣中共黨員等工作。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參加南昌起義後任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192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1930年初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同年5月後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軍委工作,先後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堅持秘密斗爭。1931年12月進入中央蘇區,1932年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治委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4月,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1932年冬以後,與軍團長林彪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過金沙江後,任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曾率部參加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1936年11月,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型關戰斗,取得全國抗戰開始後的第一個大勝利。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在晉察冀3省邊界地區創建了敵後第一個抗日根據地。1939年冬指揮雁宿崖、黃土嶺戰斗,擊斃被日軍稱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1940年8月,在百團大戰中,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等鐵路線進行破擊戰。1943年秋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部署晉察冀軍區部隊對日反攻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中央局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華北野戰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1949年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北平軍管會主任。建國後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先後參與指揮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平津等戰役。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協助中央軍委領導人部署人民解放軍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余武裝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輪換等工作。曾參與組建各軍兵種領導機構和一批軍事院校,並組織制定軍事條令、條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6年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58年兼任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59年兼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領導科技攻關,組織全國大協作,僅用5年時間就研製成功多種導彈和原子彈,不久又研製成功氫彈。先後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八屆十一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斗爭。1983~1988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著有《聶榮臻回憶錄》。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到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