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繼續長壽

繼續長壽

發布時間:2021-11-11 06:32:54

1. 想長壽又健康的生活的嗎

1.順應時節,合理膳食: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即營養要全面均衡。食物多樣化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植物是隨四季消長的,人的食物主要來源於植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老祖宗就是隨季節長什麼吃什麼過來的,這也是適應氣候和人體的需要。如夏季炎熱需補水消暑,那時清涼多水的瓜、瓠、茄、西紅柿盛長;秋季乾燥,青菜、蘋果、梨紛紛上市來,正適合身體需要,所以不吃反季節蔬菜,就是合理膳食之一。
2.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貴在堅持,宜在適度。選擇運動項目,要因人而異,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卧傷氣、久坐傷肉」。因此,必須經常改變姿勢。活動身體,重在參與。健身不能爭強好勝,做到能跑不走,能走不站,能站不坐,能坐不躺。多到戶外邁開兩條腿,積極參加有氧運動。鍛煉項目和時間為:早晨慢走,做保健操;晚間跳舞、打錢桿等。每天早晚平均至少1-2小時,每周至少3-5次運動。要想通過養生保健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心理平衡: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各種保健措施的總和。只要注意心理平衡,你就能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幾乎所有的長壽老人都具有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豁達大度的共同特性。
現在是「保健醫學」時代,注重主動保健。在生理上要起居有時,飲食有節,營養合理,勞逸結合,運動適量。始終保持寧靜安樂,積極向上的心情。保持愉悅,保持身體健康,豐富晚年生活,從而延年益壽,煥發自己的青春。
4.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是最好的休息,而且也是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只要保持充足睡眠,就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使我們遠離疾病,強身健體。
5.老年人要服老,老有所為:就是要有遠大的生活目標。但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要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要樹立長壽的信心,學習、生活有計劃,有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去做,使晚年生活過得充實而有趣。
6.在有生之年,應繼續發揮余熱,享受繼續奉獻的樂趣:生活中要助人為樂,不僅可以證實自己的價值,更可獲得珍貴的友誼。不要處處與人競爭,與人相處「和為貴,忍為高」。做到樂而忘憂,陶情養性。
7.為了身心健康,要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多多與人交往,避免離群索居:保持與家人、鄰居、親朋好友常聯系,交往之中增加友誼,促進身心健康。
9.樂觀是超級保健葯:一個人心靈高尚,心理就會平衡;心理平衡,生理就穩定,病理就不發生。葯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有好的心情,才能有好的身體。何為好心情?就是有好心還得有好情。好心就是愛心、善心、真心。科學研究表明,愛心多,體內啡呔釋放就多,人體微循環得到改善,免疫力就提高。愛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麗,真心使人快樂。好情是友情、親情、愛情。友情使人寬容,親情使人溫馨,愛情使人幸福。有了這三個心,有了這三個情,你一定會有好身體。
10.掌握健康保健知識,人人都能健康長壽:健康長壽與生命質量,就是人們自身優良的先天體質,適應後天條件、科學文明生活方式、優良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等。現在有些人盡管還在追求金錢、追求享受、追求權利,但最終每個人都必須追求健康,這是人的本能要求。我們衷心祝願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飽滿的精神,享受現代社會的繁榮、祥和、文明、進步、幸福與快樂的生活。

2. 新陳代謝快長壽還是慢長壽

1、燈罩原理:新陳代謝快時,人體細胞充滿活力,有力排除自由基與回其它毒素,免疫系統得到答提升,使人體更加健康,因此可以達到長壽的作用。但這就像是個燈罩原理,就是防風與加大火苗使生命之燈不易被風吹滅,把生命之燭燃燒到徹底。
2、細水長流原理:有科學家發現人體生長發育中,細胞不斷分裂更新,端粒區由於分裂不完全而有縮短的現象,染色體DNA每分裂一次,端粒區就縮短一截,當短到一個極限時,細胞的繁殖就不能再繼續進行。
這么說來細胞新陳代謝的次數是有限制的,按此原理新陳代謝慢時,如果細胞活力依舊強勁,排毒與免疫系統足夠維護身體健康。雖然爆發力沒有新陳代謝快的人大,但細水長流,應該可以更長壽。
3、綜合以上兩點,要達到長壽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身體的更新、排毒與免疫系統要穩健運行,有足夠的能力保證身體健康。
關於快好還是慢好?我想這取決於自身的體質,就像一塊木材與一根蠟燭,要燃燒多大的火勢才能更長久不滅,取決於環境與自身體質,不能一概而論!

3. 人為什麼不能長壽

科學家認為,理論上人類壽命有120歲,烏龜有150歲,狗有20歲。
這種物種之間的壽命差回異是由基因決定的。
科學家答已經在若干個物種里找到了跟壽命有關的基因,
其中既有延長壽命的「長壽"基因,也有縮短壽命的基因。

生物體內有一種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
與機體老化、癌症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細胞氧化會造成細胞損傷或老化,
而「長壽"基因的產物能防止細胞氧化,從而使人長壽。

還有些基因的產物能修復受損的DNA,
或通過控制染色體長度而控制細胞的老化過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
科學家認為,生物體內與壽命有關的基因至少有上百個,現在發現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過調節這些基因的表達,可以改變生物體的壽命。例如,美國加州大學的遺傳學家邁克

4. 人要如何活才能長壽

有一種東西,我們人人都有,那就是壽命。有一件事,我們人人都得面對,那就是我們都會死;生命只是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的一小段時間。 就個人而言,我們都把年齡看作是從年輕到年老的一個過程——年輕時充滿希望,生氣勃勃;年老時憂郁多病,體力衰竭。就人的本性而言,我們對自己的年齡總是感到不滿,總希望成為另一種年齡的人。然而,事實是,如果我們安心於自己的年齡,那麼不同的年齡都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年輕時就想成為有閱歷、有智慧的老年人,或者年老時仍拚命想保住青春活力,那就會出嚴重問題。我們會因此而忽視現在——我們現在的年齡——甚至會把它白白地荒廢掉。
對於一種有益的生活來說,渴望未來和緬懷過去是兩大敵人。對大多數社會成功人士的一項專題研究表明,這些人大多破壞了傳統的年齡法則。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本就沒有考慮年齡限制。不管他們的成功是早是晚,也不管他們的壽命是長是短,反正他們使我們看到,他們的生活宗旨就是「快速喬食生活」,決不拖延一分鍾,也決不考慮時間是不是太晚。 然而,和疼痛一樣,年齡也是一種保護機制,只是我們對此不知感恩罷了。就如疼痛警告身體有危險,年齡也同樣如此,它保護物種,使其免於僵化的危險。因為從基因的角度看,我們的身體僅僅是它的暫留之地,或者說,經常需要遷移的臨時居所。通過世代相傳,不死的基因就有可能形成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同組合。這就是說,我們的基因始終都在適應變化著的環境需要,並隨時准備形成新的組合,而當條件改變時,其中的有些組合還會優於其他組合。
看來,基因要保持必要的可變性,要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延續下去,唯一的途徑就是為細胞更新的有效性設置時間限制。我們在逐漸變老的過程中,全身的細胞一直在自我更新;這種更新如果始終能超級有效地重建我們的身體,我們就不會變老。確實,從理論上講,沒有任何理由說我們不能永遠活著(除了意外事故)。 其實,關於死和不死一點也不神秘。簡單地說就是,從生物學上講,個體會死比個體不死更為有效。因而我們的細胞一開始就具有內在過時性;一種為了有效地自我更新而預設的衰亡機制。我們到了老年身體會萎縮,而且會百病纏身,原因就在於此。這在我們看來當然不是最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是基因若能以某種方式設計,從而使我們的身體長久保持年輕,直到最後,在一瞬間毀滅。遺憾的是,我們不得不慢慢地變老,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圓滿地度過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找到一種能阻止細胞老化和衰亡的方法,盡管有許多人在努力,有人甚至還宣稱找到了,而且還開了價格昂貴的基因診所。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有人會找到這種方法的,從而造出人們期待已久的、能使人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這么說和神秘主義毫不相干——這只是個科技問題。 當然,這會產生噩夢般的人口過剩問題。相比之下,現在的人口問題會顯得微不足道。到那時,生兒育女將被視為滔天大罪。我們將再次面對一項令人暈眩的挑戰;我們這一物種將再次為自己的機巧付出高昂代價。不過,在尋找這種方法的同時,人們也以極大的興趣在研究我們的年齡問題,以及要在這顆行星上繼續生存下去,我們該做什麼——或者說,不該做什麼。 這里有兩種相互矛盾的信息。第一種信息是,每一種年齡都有其典型特徵。作為人類成員,我們從出生到死亡,年復一年,幾乎全都以某種可預知的方式行事。作為生物有機體,我們不可避免地都要經歷基本相同的年齡段和衰老過程。在這方面,我們都非常相像。 第二種信息與此相矛盾。雖然每一種年齡都有典型的行為方式,但總會出現例外——有些人會違背年齡模式,即在他們從幼兒期到老年期的生活過程中,過早或者過晚地出現某一年齡的行為方式。有些兒童早熟得令人吃驚,他們小小年紀就已老氣橫秋;有些成年人則天真活潑,身心兩方面都和他們的年齡不相稱。上述兩種信息的含義很清楚:年齡法則是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違背的。那些屬於例外的人往往無視年齡法則,他們會在9歲時寫交響曲,90歲時私奔。 導致例外的原因也很清楚。就那些早熟的兒童而言,除了他們的大腦發育較好,看來還有父母方面的原因——他們的父母幾乎全都對他們很溺愛,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花了大量時間來訓練他們。就那些甚至到了老年期仍像兒童一樣活潑的成年人而言,他們幾乎全都對生活的某一方面抱有執著的熟情和樂觀的態度。隱退和「坐看落日」是個可靠的殺手。 這么說來,當然也就要說到有沒有辦法來延長人的壽命了。根據對數百個長壽者的生平研究,有一些特性看來是和這些人的健康、長壽有關的。其中,有的是一目瞭然的,有的則不然。下面這些,可以說是有利於長壽的主要因素: 如果你很幸運,正好出生在一個長壽家族中,那麼你也很可能會活得很長久。反之,如果你的遠祖和近親太多健康狀況不佳,其中有許多人因心臟病、糖尿病、癌症或者中風而早早地死了,那麼你活到高齡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有些人生來就比較好動,比較活躍,有些人則比較好靜,比較懶怠。一般說來,只要不是出於焦慮而緊張地活動,好動對健康是有益的。每天都按常規進行體力活動的人,肯定要比整天懶洋洋地躺著或者坐著的人健康得多,也活得更長久。顯然,在那些特別長壽的人中間,有許多人是興致勃勃的散步者。至於散步和種種花草之類的活動為什麼會如此明顯地有利於長壽,這是有特殊原因。因為這類活動屬於「非緊張型」全身運動。相比之下,那些進行較高強度鍛煉的人,如天天蹦跳或者跑步的人,就有意無意地會擔心自己的健康。如果這種鍛煉太過分,結果會適得其反——當然,如果是年輕力壯的運動員,那另當別論。年輕的職業運動員還來不及關心自己的健康,他們首先要關心的是自己的比賽成績。然而,有不少既不年輕又非職業運動員的人,卻也在那裡做這類高強度鍛煉,目的是想以此獲得強壯的體魄。可悲的是,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全錯了,因為強壯不等於健康,和長壽更是毫不相干。重要的是,我們的身體鍛煉——不是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一應該是低強度的,而最為重要的是;還要有樂趣。散散步或者種種花草,這類純粹的娛樂活動即使天天做也不會叫人厭煩,這才稱得上具有「保健功能」。 接下來的一點是,平靜的心態有利於長壽。那些整日匆匆忙忙、焦躁不安的人,在這方面是極為不利的。要知道,憤怒和憂慮是殯儀館老闆的好朋友,而心平氣和的人,幾乎總能比他的那個怒氣沖沖或者憂心忡忡的鄰居多活幾年。所以,那些發現自己的生活總是為憤怒、憂慮或者恐懼所驅使的人,應該趕快尋找其他「僱主」。 平靜、放鬆的心態和消沉、懶散的性格是兩碼事,分清這兩者的區別很重要。放鬆不等於沒有熱情,也不等於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興趣。實際上,一個人要想活得長久,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理想的追求是很重要的因素。這並不是說人是不能退休的,一退休就什麼都完了,而是說,一旦沒有了職業,要馬上用某種活動——某種同樣有吸引力的興趣愛好——來替代它,以此為你的生活提供新目標和新刺激。唉聲嘆氣、得過且過是消極因素;樂觀才會長壽。 人有許多致命的弱點需要克服,其中之一就是懷舊。總想著「過去的好時光」,總抱怨現在的世界多麼糟糕,總指責年輕人多麼無能,實際上是想提早為自己舉行葬禮的一種信號。較之於那些生活在現在而嚮往著未來的人,這種生懷舊病的人成為長壽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成功是延年益壽的良葯。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功甚至可以抵消某些足以使人折壽的不利因素,如肥胖和酗酒。不過,重要的是獲得成功後不能有心理負擔,不能讓自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還有,成功與否要用自己的尺度衡量。一個牧羊人也照樣可以覺得自己很成功,就像獲得了諾貝爾獎。成功不一定要有名氣;即便是有名氣的人,也不能為名氣所困。 長壽的人似乎更關心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自己是什麼。他們都活得很超脫,而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受制於自身的性格。自我中心的虛榮對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東西。他們或許會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發現或者創意而感到自豪,但從不覺得他們自己有什麼了不起。 在個人習慣方面,長壽者大凡都奉行中庸之道。他們並沒有極端的飲食限制。確實,人是雜食動物,混合食譜顯然有利於長壽。盡管我們常看到長壽的素食者,但他們的長壽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素食。一般認為,粗茶淡飯是有益於養生的,但美食家們或許會爭辯說,生活的質量比清苦地在世上多活幾年更為重要。還有對於煙酒,長壽者中也幾乎沒有人斷然拒絕。有許多長壽者是既吸煙又喝酒的——只是適量而已。如果你聽到宣傳說吸煙和肺癌有聯系,你一定會以為吸煙的人肯定都是短命鬼,但事實並非如此。對此的解釋是,這和一個人的癌症易感性有關。有人天生易患癌症,若再吸煙的話,那顯然是在冒極大的風險。但有人天生就有抗癌基因,這些人即便吞雲吐霧一百年也不必擔心自己會生肺癌。問題是,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抗癌基因攜帶者,而按現有的醫學水平,也無法在這方面做出鑒定。所以,吸煙至今仍是一場用壽命做賭資的豪賭。不過,為公正起見,這里仍需指出,就具有抗癌基因的人來說,吸煙或許是一種很有效的鎮靜方式,而保持平靜的心態,就如前面所說,是可以延長壽命的。 大多數長壽的人都很懂得自律。粗看起來,這似乎和心態平靜、隨遇而安的人壽命長的說法是相對立的,其實這里一點也不矛盾。自律並不意味著自說白話、自以為是,或者自我虐待。自律的意思是。一個人自行安排他的或者她的生活,並有規則地每天都做某些事。有人因為每天散步一英里而活得很長壽,是因為他把這件事看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天都這么做。有人則不然,一連六天不出門,第七天心裡覺得愧疚。又一下子走了七英里——這樣不懂自律,即使走得再多,也無助於長壽。 幽默、甚至有點淘氣,覺得生活是滑稽可笑的,是對抗衰老的有力武器。長壽總伴隨著「做做怪相眨眨眼」。一臉嚴肅的清教徒和一本正經的人是活不長的,他們很快就會讓位,而他們的那些愛開玩笑的同齡人卻會留在世上,並久久地歡笑。 對生死問題,採取駝鳥式的把頭鑽進沙里的迴避方式是無濟於事的。最好的辦法是接受這一事實——有生必有死,壽命再長,也終有一死;然後。活在現在,實實在在地活著。懷舊和消沉永遠是妨礙人充實而愉快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兩大敵人。 最後,只要看看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即法國的讓娜·卡爾曼夫人的情況,上述許多觀點便可得到證實。在讓娜·卡爾曼夫人121歲生日時,有人問她長壽的秘密,她微笑著回答說:「我一直很平靜。」她在100歲時還騎自行車。她最喜歡吃的菜餚是炸土豆和燉肥肉,也喜歡吃巧克力和糖果。在她117歲時,有人建議她戒酒戒煙,但她毫不理會。她生於1875年,死於1997年,一生從未生過一天病。真不知道,那些鼓吹「自我節制」的健康專家如何解釋她的長壽,因為她幾乎違背了他們所有的戒律。她在臨終時還有力地揮了揮手,說了幾句很幽默的話,真是直到最後還和他們開了個玩笑。

5. 最長壽的人

我們可以確認的、有確鑿的文件證明的、有史以來的長壽冠軍是一位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於1875年2月21日。
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將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在85歲的時候,卡門夫人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內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於1864年6月29日出生於鹿兒島縣德之島的伊仙町,卒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歲。

6.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多少歲

世界壽命最長的老人田島奈美21日晚去世,享年117歲

日本鹿兒島縣喜界町官員吉行進(音譯)說,田島原先住在養老院,1月起住進醫院,本月21日晚在醫院因自然原因去世。田島1900年8月4日出生。日本共同社報道,她有160多名後代。牙買加老人維奧莉特·布朗2017年9月以117歲高齡辭世後。

田島成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老人。日本電視台當時錄制的視頻顯示,她在慶祝創造這一世界紀錄的儀式上雙手隨著日本傳統音樂舞動。吉尼斯世界紀錄人員本月10日認證日本北海道現年112歲老人野中正造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男子,原計劃認證田島為最長壽老人。

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說,田島辭世後,日本橫濱市老太太都千代將成為全世界現有最長壽老人。即將在10天內迎來117歲生日。



(6)繼續長壽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壽星概況

2014年10月21日,中國老年學學會在北京發布了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大壽星平均年齡119.7歲,來自7個省份、6個民族。十位壽星中包含1男9女,前三位老人均來自新疆地區。其中,最長者為來自新疆疏勒縣的128歲維族老人阿麗米罕·色依提。

她的長壽秘訣是:永葆童心、歌聲不斷。 全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公布 揭秘128歲老人長壽秘訣我國已有近6萬百歲老人,全國十大壽星排行榜昨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國健在的百歲老人已達58789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4623人,其中年齡最大的132歲。

這是中國老年學學會21日在北京公布的統計數據。統計數據顯示,百歲老人中女性數量明顯多於男性,佔到總數的四分之三;居住在鄉村的明顯多於居住在城鎮的,佔到總數的七成。百歲老人最多的三個省份是海南、廣西、安徽,增長最快的三個省份是河南、安徽、廣西。

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李本公分析指出,長壽老人普遍喜歡戶外活動,喜歡與人溝通交往,飲食結構相對科學;同時,他們生活的地區也普遍呈現出生態環境優良、長壽文化厚重、經濟發展適度、社會事業協調等特徵。

老年學學會同時公布了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第五屆中國十大百歲夫妻排行榜。來自新疆疏勒縣的維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以128歲高齡蟬聯十大壽星榜首,來自河南省禹州市的漢族老壽星平木虎、張新妞夫婦以215歲的年齡之和蟬聯十大百歲夫妻榜首。

7. 人能長壽嗎

沒有人能夠永生。即使我們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訣而不會衰老,也會因為傳染病、兇殺、事故等種種原因而死亡。在不同年齡的人群中,以青春期的少年死亡率最低。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為每年0.05%。這意味著即使我們能終身永葆青春,每年也會有0.05%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100歲,50%的人能活到1000歲。 但是反過來看,衰老無疑塹賈攣頤撬勞齙淖鈧饕 囊蛩兀 溝夢頤敲揮腥四芑畹?000歲,而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能活到100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千古絕唱,可以轉化為一個千古難題:人究竟能活到多老?這個問題,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人類最長壽命是多少?人類平均壽命是多少?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又是多少? 盡管一直有人試圖推算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長壽命,這些推算,不管是出於迷信還是號稱根據科學,都站不住腳。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存在一個可以活到但又必死無疑的年齡上限。自然選擇不可能進化出這樣的「設計」。雖然每個人都終將會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個使生命「機器」逐漸磨損的過程,並不存在一個在逐步逼近的上限。我們可以確定地說,沒有人能活到千歲、萬歲,但是無法確知多少歲是人能活到的最高年限。打個比方,就像汽車廠推出了一款新車,我們知道它一直使用下去終將會報廢,我們也可以根據當初的設計估計其使用壽命,但是除非我們特地設計了一種裝置讓它在達到該使用壽命時自動報廢,否則在過了使用壽命後,肯定還會有一些車可以繼續使用。我們無法推知它們的最長使用壽命是多少,唯一的辦法是調查所有這款車的使用壽命,找到某一輛壽命最長的,就把它當做這款車的已知最長壽命。人的最長壽命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從理論上推算,而是把有史以來壽命最長者,做為人類的已知最長壽命。 誰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呢?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中國壽星的象徵彭祖。據說他生於夏代,到商末時已800歲。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正式的歷史記載,也即所謂「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謝肇浙在《五雜組》一書中曾做過統計:「人壽不過百歲,數之終也,故過百二十不死,謂之失歸之妖。然漢竇公,年一百八十。晉趙逸,二百歲。元魏羅結,一百七歲,總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陽李元爽,年百三十六歲。鍾離人顧思遠,年一百十二歲,食兼於人,頭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歲,不復食谷,惟飲曾孫婦乳。荊州上津縣人張元始,一百一十六歲,膂力過人,進食不異。范明友鮮卑奴,二百五十歲。……此皆正史所載。」其中「洛陽李元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陽,74歲時與八位年紀比他大的老人組織了一個「九老會」,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時年136歲。按照這些記載,活過120歲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歲。 國外也有類似的傳說和記載。猶太《聖經·創世記》聲稱在大洪水之前,人類的壽命都長得不可思議,長壽冠軍是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歲。這當然也是無稽之談。有趣的是,和《五雜組》一樣,《創世記》也讓上帝把後人的最高壽命定為一百二十歲(「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不過西方歷史上,也有活過這個神定年限的記載。最著名的是英國老壽星托馬斯·帕爾(Thomas Parr)。此老是什羅郡的農民,其教區紀事錄記載他於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記載他於1518年繼承了其父的遺產(一個小農庄)。結婚紀錄稱他於1563年首次結婚,時年80,後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歲時,由於對妻子不忠並生下一個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贖罪。在結發妻子死後10年,他於1605年第二次結婚,時年122歲。1635年,阿倫頓爾伯爵在視察什羅郡時,聽說了帕爾的事跡,便將他帶到倫敦晉見國王查爾斯一世。此時帕爾已失明20年,但以其機智頗得國王的歡心,受到良好的款待,並為其畫像。不幸幾個星期後,在享用宮廷大宴時,當場死亡。血液循環的發現者、御醫哈維解剖了其屍體,將其死因歸咎為「因不習慣豪華飲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爾斯一世下令將帕爾葬在只用於埋葬國王和偉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墳墓至今猶存,墓誌銘稱他「活了十個王朝,……享年152歲,於1635年11月15日葬於此。」 但是這些歷史記載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准確可靠。在尊重老人的傳統社會,人們有意無意地傾向於誇大自己的年齡,因此對他們的說法,值得懷疑。例如對帕爾而言,我們知道其准確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鑒定書至今也保留著,但是卻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他的確生於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紀錄是出生證書,而這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我們可以確認的、有確鑿的文件證明的、有史以來的長壽冠軍是一位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於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於1942年),他們的獨生女(死於1934年)和獨生孫子(死於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將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在85歲的時候,卡門夫人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內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於1864年6月29日出生於鹿兒島縣德之島的伊仙町,卒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歲。 卡門夫人去世後,生於1887年1月21日的美國密歇根州的毛德·菲里斯-路斯(Maude Ferris-Luse)夫人成了長壽冠軍。她在2002年3月18日去世後,長壽冠軍的稱號轉授給日本鹿兒島市女性北鄉門真,1887年9月16日也出生在伊仙町。健在的男性最長壽者是居住在日本福岡縣小郡市的中願寺雄吉,出生於1889年3月23日。能夠活到114歲以上的人極少,據估計每21億人中才出現一個。沒人知道這些人的壽命是否能超過卡門夫人。我們現在只能把人類最長壽命定為122歲。但是這個紀錄在將來肯定會被突破,特別是隨著人口膨脹,參與長壽賽跑的人數增多,而且隨著醫療、營養條件的改善,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以活到其天然年壽,那麼出現破紀錄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如果我們要知道某個人群的預期壽命,最直接的也最准確的辦法是在他們全部死亡後,計算其平均壽命。但是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等待一個世紀以上才能做統計。在實際上,人口學家採用的是一種間接的、較不準確然而要簡單得多的統計辦法。多年以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統計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以及死者的年齡。人口普查也統計在每個年齡還健在的人數。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使得人口學家可以計算每個年齡的人的死亡危險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這一生存概率組成了一張「生命表」,顯示對任一年齡的人群的預期壽命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周期性預期壽命」,它會根據每一年的統計結果而有所變動。2001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1.8歲,而1981年為67.77歲,20年間增加了4歲。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據聯合國人口處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訂版》,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3歲。這表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個別地區已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根據上海市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處的統計,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8.77歲,其中男性為76.71歲,女性為80.81歲。

閱讀全文

與繼續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周邊所有養老院的聯系電話 瀏覽:347
在永康照顧老人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541
兒童綁定父母醫保卡怎麼使用 瀏覽:474
老人四肢水腫怎麼消除 瀏覽:279
船養老船員怎麼樣 瀏覽:903
老人家開數據 瀏覽:215
80歲老人去世碑文 瀏覽:104
政府招農民工合同工退休年齡 瀏覽:502
美容養生和推拿在哪裡學 瀏覽:527
評價李密孝順 瀏覽:466
益智老年人 瀏覽:457
平涼c1駕駛證到期怎麼體檢 瀏覽:68
上海市老年人洗澡服務 瀏覽:795
高血脂吃什麼養生 瀏覽:169
外地交3年北京交滿多少社保可以退休 瀏覽:219
疫情期間養生品牌如何打造 瀏覽:733
長壽植物有哪些 瀏覽:739
焦作抗體檢測有哪些 瀏覽:604
武夷山適合老人家 瀏覽:171
體檢膽囊炎胃疼怎麼辦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