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 60 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劉關張兄弟三個,20歲時從社會底層開始混,成名很早(劉備34歲領徐州刺史,37歲封左將軍)卻堅持自主創業。
面對遠強於自己的對手的打壓,屢仆屢起,多次一敗塗地。身邊的小兄弟卻始終不離不棄,而且每一次失敗,劉備集團都會加入更多的小兄弟。
就這樣流離失所,轉戰南北,終於等到時機建立一番霸業,漢中之戰正面擊潰曹操,威震天下。
之後孫權背盟襲殺關羽,劉備不顧眾人阻攔,發誓給關羽報仇。最後東征失敗,劉備在忿恨和詛咒之中悲慘死去。
臨死前當著眾人面宣布諸葛亮可以取劉禪代之,把諸葛亮確立為劉備集團的第二代領袖。
男人的一生,就是要不忘初心,才能始終。說起來容易,想做到實在太難。人生短短幾十年,人與人之間那麼多爾虞我詐,有幾個人能做到像劉備那樣為了事業屢仆屢起,為了兄弟又可以忘記事業不顧一切地發誓報仇?
所以,劉備的這一生,無論是哪個60歲老人看到都會動容。
㈡ 為什麼有人說60歲的時候看《三國演義》覺得劉備最厲害
正如詩人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我們不能一直和過去的自己一樣,而這,正是成長的意義所在。
我小時候讀三國,覺得最奇妙的人,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能借來東風,諸葛亮能擺得出八卦陣,諸葛亮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把人氣得吐血······
就像韓愈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許諸葛亮比劉備更慶幸,能遇到對方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吧。
若是沒有劉備,即使諸葛亮有治世之才,恐怕也是懷才不遇,一生耕種於山野了。
因為,是劉備在亂世之中一眼就看出了自己定國安邦之棟梁。
因為,英雄需要個用武之地,而劉備,正是英雄的知己。
因為,知遇之恩,不可相負。
劉備的厲害之處,在於識人。
如果你有一個知己,你就會明白,為何諸葛亮會一輩子死心塌地地追隨劉備,哪怕是在劉備死後,也心甘情願地輔佐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㈢ 為什麼說60歲讀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有句話說「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覺得曹操厲害的自不必說,司馬懿家族最後奪得天下也必然是厲害的。但劉備卻頗多爭議,有人諷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有人說他是偽君子真小人等等不一而足。
不過,為什麼很多人也說60歲讀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呢?恐怕有以下幾點。
1、出生寒微卻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說到劉備的出生,雖然號稱「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但其實政敵罵他最多的一句話是「織席販履小兒」,《三國志》記載;「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可以說一句話道盡劉備的出生――卑微。說難聽點,就是個擺地攤的,劉備的出生可能還遠不及看本文的各位。在看看三國中那些英雄豪傑,哪個不是出生豪門望族。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與家大業大的夏侯氏還有不少關系。東吳孫氏、司馬懿等都是世家大族。這些人天生擁有的政治資源非常人可以企及。
劉備在這樣一個世家大族盤踞紛爭的時代,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絕對是一碗高級雞湯。
2、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都知道這句詩是曹操寫的,但其實更符合劉備的一生,劉備大半生漂泊流離,投奔過多個諸侯,40多歲還一事無成。
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然而其不屈不撓,最後奪得蜀地,60歲才稱帝。你想想你周圍的40多、50多的人都在幹嘛?是不是都在打麻將看電視?40、50還能有如此雄心壯志,劉備能不令人感慨嗎?
3、獨特的人格魅力
《三國志》有這樣的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有人看不起劉備,派人刺殺他,結果這人卻被劉備感動,不僅沒殺劉備,還把這事告訴了劉備,這種或許小說才有的情節,出現在了史書中,作者陳壽都感慨「其得人心如此」。
英雄起於微末,能雄踞一方且聲名不墜者,幾千年來少之又少。60讀劉備,略盡人世艱辛,更能體會劉備的長處。
㈣ 為什麼說60歲的人看三國會覺得劉備最厲害
不妨試著想一下,等你到了60歲,你會是什麼樣的狀態?20多歲初出茅廬,經歷了不斷的積累從而30而立,之後不斷忙於自己的事業從而40不惑,之後眼看孩子長大結婚從而50知天命,到了60耳順,你還會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壯志嗎?大多數人都似乎洞悉了自己的人生,只想安度晚年,也不願再去追求什麼。
但是即使在最難的時候,劉備身邊也不缺乏人跟隨,難得的是大家都對他贊譽有加,這是什麼樣的人格魅力,這難道還不算厲害嗎?
㈤ 為什麼說人到60歲再看三國才覺得劉備是最厲害的
因為60歲之後人該經歷的都經歷了,
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都看懂了,
這個時候再去看三國就知道劉備
是一個臉皮多麼厚,內心是多麼黑的一個人。
㈥ 為什麼說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你是什麼看法
有幾句話說,「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不同年齡段對人生的感悟不同。20歲的年輕人熱血澎湃,覺得熱血戰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相機而動,決機於兩陣機制。所以對曹操以弱克強而制天下推崇備至。
40歲的人已深入社會。了解社會關系、圈子、人脈、組織及架構等多種客觀因素的制約,更強調個人能動性,通過權謀術數改變人生,司馬懿的思路為這一年齡段的人帶來了啟發。
60歲的人對社會更進一步。對人生百態,萬物興衰有了更深層的認識。遍觀三國英雄,劉備是唯一一位無根基起家的諸侯。以至於劉備發出感慨:「備若有基本 天下碌碌之輩 誠不足慮也!」縱觀劉備一生,所在之處皆得民心。上至官吏、中至豪族、下至百姓皆尊崇劉備,可見劉備做人成功之處。
同於《三國演義》中劉備哭啼的形象。歷史中真實的劉備大氣磅礴,氣度恢弘。以至於他所依附過的勢力對他都高度稱贊,禮遇有加。袁紹對劉備評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 陳登對劉備評價:「英雄傑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第三方的評價可以更真實的展現劉備的風姿。
只有經歷過一手創業再經歷徹底失敗的人能明白劉備的強大,盡管曹操也有濮陽之敗,家業幾乎盡喪,但相比劉備這一生實不算什麼。當一個人獲得一定成就再全部失去,那樣的心理打擊非是一般人所能承受,有人自暴自棄徹底墮落,有人窮困志斷,不再某圖弘志~
㈦ 為什麼說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不同年齡段對人生的感悟不同。20歲的年輕人熱血澎湃,覺得熱血戰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相機而動,決機於兩陣機制。所以對曹操以弱克強而制天下推崇備至。
劉備軍事一直以來為人詬病,但劉備軍事上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統治基礎。劉備發展往往是客軍入主,來不及消化原有勢力。外部環境有極不穩定,這才是劉備軍事前期無所建樹的最重要原因。官渡之後,劉備站穩腳跟,發展便開始從容不迫。諸葛亮主要的政績集中在入蜀之後。而從荊州入蜀並漢中,軍事仍由劉備統籌。入蜀之戰,關中之戰。夏侯淵虎步關中,張郃五子良將,能力不可謂不強。夏侯身死,張郃兵敗。道理就在其中。
不同於《三國演義》中劉備哭啼的形象。歷史中真實的劉備大氣磅礴,氣度恢弘。以至於他所依附過的勢力對他都高度稱贊,禮遇有加。袁紹對劉備評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 陳登對劉備評價:「英雄傑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第三方的評價可以更真實地展現劉備的風姿。
劉備一生雖然顛沛流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種勇氣超乎常人。一個人年輕時失敗再戰已是勇氣可嘉。年過50而能屢敗屢戰,誰能為之?而劉備一生奮斗,從未言敗。最後成功。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縱觀古今都難得其見。這就是為什麼60看劉備覺得劉備厲害。
㈧ 很多人為啥說60歲才看懂劉備其實是最厲害的人
學界有這樣一句話:「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劉備有沒有虛偽奉承,這個咱說不了,但是劉備的確做了一輩子的「君子」,在那個年代,能把這個名號維護一輩子的,真的不會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其實我覺得普通人不見得會像歷史學家一樣那麼的深究歷史,有些答案似乎是想多了,他們回答的並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劉備為什麼值得尊敬。
㈨ 為什麼說人到了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因為司馬懿都是跟他學的,都有吞吐天地之志,納四海八荒之心,劉備自身沒什麼本事,但是人緣好又會用人,從一個織席販䕑的小商販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做到皇帝,光這一點三國無人可比
㈩ 為什麼說60歲看劉備最厲害
劉備是最能隱忍的一個君主,符合老人們講的,仍辱負重。因為劉備在漢末爭斗中起初白手起家,他什麼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百姓的支持,但然了,正真的歷史上,可能會不一樣,因為大家了解的三國多數是,三國演義里的故事,但是小說就是小說,裡面很多故事都是瞎編的,比如空城計原來起初是曹操對,呂布用過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