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70歲女人能否做壽
我覺得這個還是按照傳統的話,還是不要做,因為要80大壽才可以,因為女人很少做受的,一般都是男人在做
【耄耋】:合在一起一般指80歲,同時80歲又叫【仗朝】,88歲我們又稱為【米壽】
【鮐背】:專90歲,因為老人背上長斑,像屬我們市面上的鮐魚(也就是青花魚)的背部
【白壽】:99歲,百字去「一」畫便是「白」
【期頤】:100歲,沿用朱熹的意思,具體的很難一兩句話講清,抱歉!你自己去查國學書吧!
【茶壽】:108歲,每部分筆畫的意思用小學的加法加起來的,你自己加加看,剛好等於108!
C. 七十大壽有什麼講究
中國人對生日特別在意,也很有講究。有些地方常常不主張60歲到歲的人轟轟烈烈過生日祝壽,認為中國命理學上有一說法:過一個壽能消耗8—10年的壽命。同時認為,位理學講人的出生是經歷由神到人再到神的過程:
1、人從出生到16歲,這個孩子是「神」不是人。我們都可以給孩子過生日,哪怕是大張旗鼓都不為過。
2、人從17歲到59歲,已經從「神」轉變為人,可以過生日,但是要根據當地習俗過生日。比如通常逢十過生日要提前一年,比如30歲過生日通常在29歲完成;而且很多地方「過三不過四」,即三十歲生日可以過,而四十歲生日不能過。
3、人到了60歲,已經是六十甲子輪回一次,故而,從60歲開始到80歲為止,是不能大張旗鼓過生日的。過去坊間和位理學都認為,人一旦到了60歲,就不能過生日了,因為怕「提醒」閻王爺,早早將過生日者「一筆勾走」。此次60大壽認為是不妙的,如何不妙?朋友們不言而喻。
4、人到了80歲,又從人轉變為「神」,因此也就可以過生日了,而且可以大張旗鼓過生日了,即使登報紙慶賀生日大壽都無礙,因為已經是「神」不是人了。
5、凡是當年沖犯太歲的朋友,都要謹慎過生日。可以「悄悄進行,打槍的不要」。
D. 多少年齡是大壽
祝壽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也多臨識賀。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
生辰 商洛人對生辰甚為重視。嬰兒有看三天、過十天、過滿月、過百天、過周歲。中年人講究過三十六、四十九,俗稱「門檻子」。到這一天,家人用紅布做成紅褲帶系在腰間,或用紅布做成內衣穿上,意在消災滅難;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災避難。過生辰日,窮苦人,無甚講究,有錢人,大操大辦,設大宴,前去祝賀的叫「吃生日」,送厚禮。給娃「過歲」,外婆家給送疆繩、銀鐲、銀鎖、銀項圈。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做壽老人(50歲以上)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
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
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
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作大壽前要
向至親好友發請柬,發放日期一般在作壽的前三日,否則為失禮。民
諺日:「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請柬,便准
備壽禮屆時前往,俗稱「拜壽」。主人還要大擺壽宴,賓客痛飲,有
的還請來堂會,增加喜慶氣氛。
拜壽也稱「祝壽」。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
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
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
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
「壽域開祥」等。
壽堂一般設在堂屋,正面掛壽簾,兩旁配有對聯書些如「福如東
海」、「壽比南山」等古語。八仙桌上擺有香爐、蠟千、壽蠟、「本
命延年壽星君」神碼兒,以及黃錢、紙元寶、千張,使之下垂供案兩
旁。條案上擺壽桃、壽面等寓意長壽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
一塊紅墊子,供拜壽者跪拜時用,平輩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頭。
送燈花兒燈花用彩色燈花紙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燈花的數目比
作壽者的歲數要多兩個,一個為「本命年」,一個為「增壽年」。晚
間由作壽者上香點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燈盤,列隊至大門外與神碼、
敬神錢等共焚之。
坎兒年人到年老時壽命上的關口,北京有句老話:「三十三大拐
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又「人
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33、55、66、73、84都為坎兒年。人們認
為,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度得好便能長壽,否則,便可夭折。人們為
了長壽,所以在坎兒年倍加小心,並想辦法「破解」以圖長壽。常用
的辦法是系紅布腰帶,傳說紅色可以避邪消災。老北京還有在本命年
和60歲以後系紅布腰帶的習俗。
送篇祝壽主持詞
祝壽主持詞
E. 廣東為什麼說71歲是大壽嗎
廣東民間素來就有「男做齊頭,女做出一」之說,即男子在60歲或70歲做壽,女則要在61歲或71歲。不過,壽並不是任何年齡都可以做的。廣東地區講究50歲以上的男女,且歲數逢「十」和「十一」才能舉行祝壽,不是逢「十」和「十一」的誕辰,仍稱為「做生日」,而不能做壽。
祝壽的儀式有繁簡之粉,視其家庭經濟情況及壽星的身份而定。祝壽通常由兒女或親戚朋友發起,如是高官,過去則為同僚或下屬官員發起,大家齊來祝賀。建國前,廣東人做壽的禮儀習俗,條件好的富裕人家要設置壽堂,在正廳的牆上,男壽星懸掛南極仙翁,女壽星懸掛瑤池王母像,或"八仙慶壽圖"、"三星圖"、象徵高壽之畫軸或用金紙剪貼大"壽"字。結壽彩,燃壽燭,壽星穿著新衣褂,正堂端坐,接受晚輩及親友的叩拜與祝賀。禮品多為壽桃、壽面、新衣服,隆重者也有送壽聯壽幛的。
各個年齡段的壽誕,在廣東都有雅稱,如50歲稱梅花壽;60歲稱花甲大壽,也稱下壽;70歲為中壽;80歲為上壽;90歲為耆壽;百歲為"期頤壽".這些名詞,一般居民不大懂,只有知識分子或上層人士才懂得。現在做壽已大為簡略,只是做子女者邀請親戚和壽星的摯友在酒家或賓館設宴以賀,送禮也很簡單,只有蛋糕或紅包利是,和說些"祝老人家健康長壽"之類的吉利話。
F. 70歲生日可以過嗎
可以過來70大壽。
古源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70、80;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災難日,母親在世不過生日。
現在人們過大壽,有的把時間進行提前。例如,60、66在正月初六,70在正月初七,80在正月初八。
通過給老人過大壽,可以增加親人之間的聯絡,加強感情,增加家庭和睦、團結;教育年青一代,尊老、愛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風氣,良好家風推動社會風氣進步與發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G. 90歲、80歲、70歲分別稱為什麼壽辰有什麼講究嗎
古稀壽(70歲)、耄壽(80歲)、耆壽(90歲)。
古稀壽特指70歲老人的壽儀。人們把70歲叫做古稀之年,把70歲生日做的壽儀叫做古稀壽。
耄壽特指高壽,還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歲的年紀。
壽禮的種類豐富多樣,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壽金,也可以是食物。其中食物的講究比較多,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壽糕、壽桃和長面條,現在也有人用生日蛋糕來代替壽桃。
(7)70歲算大壽嗎擴展閱讀:
在進行祝壽儀式結束後,廚房內要准備將長長的面條放入沸騰的鍋中燒煮,等到熟後將其盛碗裝盤,端上餐桌供做壽者及所有參加祝壽禮儀活動的親友們享用。
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做壽吃面的習俗都仍然保留在我國的各個地區,不論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偏僻的小村鎮,每有老人做壽時,家中的親友仍然要聚集在一起,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長壽面」,彷彿只有如此才算真正體現做壽的意味。
在我國古代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故事:漢武帝有一次與大臣們開玩笑說,人的壽命長短與人中一定也很長。此時東方塑便介面說:「那麼彭祖活了800多歲,他的人中一定很長!」此說本是諷刺漢武帝的戲言,但經過長期的流傳以後,人們以為人中長,面部長的人壽命就會長。
由於面部的「面」與面條的「面」諧音,於是後來人們便普遍以為吃了面條就會使人長壽,所以有了做壽之日吃面條的習俗,並且就這樣而形成並流傳下來。這里大師要說明一下,無論是從面相或是醫學方面看,面部的人中處確實能反映出人的健康好壞和長壽與否。
由於做壽吃面的行為被看成是一種祈壽的表現,因此伴隨著吃面的種種規儀禮數也由此而產生了。譬如有些地方的人們在吃面時,先要用筷子將面條從大碗中挑起到很高的位置,一邊口中問道:「長不長?」其它人則應答道:「長。」
然後再將面條放入各人碗中。有些地方的人們在吃壽面之前,每個人都要將自己碗內的面條挑上幾根放入老人的碗中,然後再說一聲「添福添壽」之類的吉祥話。
吃壽面時,最忌諱的將面條碰斷,因為這樣人們便會感覺不吉利。有的點法規盛面條時還有不能盛滿等等的禁忌,因為「滿壽」也是不吉利的。
在做壽的時候不會僅僅只上一碗長壽面,還要在家中或酒店裡擺設宴席,懸掛各種壽屏壽幛,親朋好友要一起開懷痛飲。
家中的宴席上,必須放上幾樣全雞、全鴨、全魚之類的上等葷菜,還要點幾道具有壽慶意蘊的特色菜,席間所用之酒,也大都要選用一些具有長壽意蘊的的品種,如竹葉青、狀元紅、人參酒等等,用這些酒的目的是以討「長壽」的口彩。席間壽星要向各位親友賓客敬酒致謝,賓客們也要頻頻舉杯向壽星表示祝賀。
H. 請教下:老人過70大壽是過虛歲還是過周歲
民間習俗有做9不做10一說。虛歲一般80大壽就是講的80虛歲,按習俗應該做79虛歲,所以你應該做69虛歲
《祝壽》
民間傳統為老人祝壽的習俗由來已久。
古代按天乾地支紀年,60年一個花甲,人到60歲,稱為花甲之年。民間傳統習俗把60歲作為正式祝壽的起點,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60歲祝壽稱為「大慶」。60歲之後的每年稱作「壽」,每十年稱為「大壽」。
祝壽按虛歲,即提前一年,59歲做60大壽,69歲做70大壽。
祝壽作為一種古老的習俗,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增進了長輩與晚輩的感情,體現出濃濃的親情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I. 70歲壽宴流程是什麼
開始的時候放生日快樂歌,然後獻壽桃,同時說一些祝福的話,讓壽星也講講話,客人送壽禮,然後就是宴席了。
祝壽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也多臨識賀。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
生辰 商洛人對生辰甚為重視。嬰兒有看三天、過十天、過滿月、過百天、過周歲。中年人講究過三十六、四十九,俗稱「門檻子」。到這一天,家人用紅布做成紅褲帶系在腰間,或用紅布做成內衣穿上,意在消災滅難;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災避難。過生辰日,窮苦人,無甚講究,有錢人,大操大辦,設大宴,前去祝賀的叫「吃生日」,送厚禮。給娃「過歲」,外婆家給送疆繩、銀鐲、銀鎖、銀項圈。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如果能找到他的老照片,就掃進電腦,按年輕到老編成一段視屏,配上音樂文字和解說.音樂用<燃情歲月>或<激情燃燒的歲月>,做為片頭.
內容就按壽宴順序剪出,若配音就用傳統喜慶音樂三,片尾打幾個祝福的字,背景用他們全家福或各種花的視屏素材.最後把參加壽宴人的名單滾動播出.正片開始----由司儀身穿唐裝,拿主持人話筒,和老壽星面對面坐在椅子上,來一個個人專訪,請他回憶一下自己半世飄零的人生旅程,其中挑幾段有趣和難忘的舊事自己講一下,來賓們則准備好掌聲和笑聲作背景襯托!
切蛋糕,吃飯敬酒----每人只用一句話來獻賀詞!小朋友站成一隊,向他行了個少先隊禮!酒桌上大家一齊站起來,首端酒杯只說八個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酒後,大家圍在一起,合唱夕陽紅VCD伴奏!作結束詞:主持人穿唐裝手持話筒,從鏡頭右邊走上大夥的前面。
「朋友們,時間寫下了我們的故事,在今天老壽星XXX先生70大壽這個難忘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走過的每一個足跡,都留下美好的回憶,請攝影師按動快門,留下這難忘的瞬間,成為永恆!我代表外公祝各位長輩領導知己好友同事同學街坊鄰居一帆風順 好事成雙 三星高照 四平八穩 五福同壽 六六大順 見七就起 逢八就發逢九就有 十全十美 百事順心 萬事如意-----正好比:吃著甘蔗上高山--步步高,節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