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遇春二兒子常升到底去了哪裡,為何下落不明
常遇春二兒子常升實際上是受到藍玉案的牽連而被處死了,只不過這個消息並沒有對外公開,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常升下落不明。
這還得從常升的身世說起。常升的親生母親是藍玉的姐姐,所以藍玉也就是常升的舅舅。當時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借口大將藍玉試圖謀反,將藍玉殺害並且株連九族,其中涉及到了一萬多人的性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藍玉案,而常升因為和藍玉的這層關系,所以也在被殺害的人之中。
2. 三國里,最老的是[嚴顏]嗎終年多少
三國里,最老的是[嚴顏]嗎?不是,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丁奉,一個是廖化。但是,確切年齡難以考證。
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他活了一百歲。
廖化(?—264年),由黃巾殺到蜀亡,夠長吧 元儉就是廖化,他是整個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之一,一共活了一百多歲。
趙雲88歲黃忠77歲嚴顏70+.
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222年在金陵稱王,229年稱帝,建立吳國,即東吳,史稱孫吳。222年—252年在位。父孫堅,兄孫策。
三國歷史上最聰明和最長壽的謀士 賈詡,活了77
---------
嚴顏(生卒年不詳)。
嚴顏為劉璋部將。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當時嚴顏為巴郡太守,知道劉備入蜀事,曾說:「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攻江州,嚴顏戰敗被俘,張飛對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說:「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張飛生氣,命左右將嚴顏牽去砍頭,嚴顏表情不變地說:「砍頭便砍頭,何為怒邪!」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之後的事跡不在正史中出現,但《三國演義》描述嚴顏後來成為黃忠的副將,跟隨其出戰,屢立功勞。
嚴顏的事跡頗有含糊之處,一個焦點是他到底有沒有歸順(投降)劉備。 在過去奉蜀漢為正統的氛圍下,這個也不是大問題,可是如果冷靜地去看三國演義,這個問題就頗值得討論。
嚴顏投降張飛了嗎?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文天祥這首《正氣歌》道盡了歷代忠義之士的正氣,實乃千古絕唱。其中四烈臣之首的嚴將軍,指的是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人嚴顏。實際上,忠州正是得名於嚴顏將軍和另一位將軍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巴嚴二將軍的「意懷忠信「而賜名「忠州」。這是中國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縣。
了解三國故事的都知道嚴將軍是何等的忠義。在戰敗被俘後,嚴將軍寧做斷頭將軍,誓不投降。那麼,嚴顏最後做了斷頭將軍了沒有? 很多人都相信他最後為張飛的義氣所感召,投降了劉備。這實在是受了至少三分假的《三國演義》的影響之故。真實的歷史似乎不一樣,而嚴顏將軍比他在演義中的形象還要高大。
《三國演義》第63回《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寫到劉備部將張飛入川,經過激戰,終於擒獲巴郡太守嚴顏將軍。嚴顏見張飛的場景是這樣的:
群刀手把嚴顏推至。飛坐於廳上,嚴顏不肯下跪。飛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將到此,何為不降,而敢拒敵?」嚴顏全無懼色,回叱飛曰:「汝等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飛大怒,喝左右斬來。嚴顏喝曰:「賊匹夫!砍頭便砍,何怒也?」張飛見嚴顏聲音雄壯,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階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拜曰:「適來言語冒瀆,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將軍乃豪傑之士也。」 到這里為止,嚴顏將軍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然而後面寫的卻是,張飛的高帽一戴在嚴將軍的頭上,嚴將軍就投降了,並且號召他鎮守各地的手下也投降,於是張飛得以飛速進軍。後來嚴顏老當益壯,在劉備的征漢中大戰中協助另一位老將黃忠,大破曹操軍,立下赫赫戰功。(演義給人的印象是,嚴顏屬僅次於五虎將這等超一流武將的一流,而且顯然是智勇雙全的。當代許多三國游戲都因此把嚴顏的武力和智力設得頗高。)
原本宣稱「寧斷頭,無降」,但在張飛義氣感召下,就束手請降,雖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未可厚非,但我總覺得不是那麼光彩。尤其是和《三國演義》里描寫的巴蜀另一大將張任一比,就更會讓人懷疑嚴將軍為何得以獨享盛名。要知道張任可是至死不降,諸葛亮為全他忠義之名而殺了他。難道李世民和文天祥的忠義觀和今人大不相同?如果忠州只出了一個忠臣巴曼子,李世民更可能賜名「巴曼子州」而不是「忠州」了; 何況,還有李世民追認嚴顏為忠州刺史的說法。而文天祥怎麼可能去歌頌一個最終投降的人呢?
因為很多人都把《三國演義》當正史來讀,對張飛義釋嚴顏後,嚴顏即投降這一點深信不疑。又因為大家心目中不自覺的將蜀漢作為正統,一般都對嚴顏投降持肯定態度。比如說成語「斷頭將軍」就是因嚴將軍的故事而來,不過在解釋時說嚴將軍最終感張飛恩義,才投降。還有不少地方都宣稱有嚴顏墓。不過近來也漸漸有了不同聲音,有人認為嚴顏經受不起糖衣炮彈的攻擊。我不想深入評論這兩種觀點,因為它們所依據的或許是虛構的故事。所以我試圖通過有限的史料,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我所見的忠州記述嚴顏的文字在有名的忠縣石寶寨。那些文字意思是,張飛義釋了嚴顏,嚴顏並沒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消息傳到忠州後自己做了斷頭將軍。我相信這段文字的真實性。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或許覺得嚴將軍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無力回天時都會做類似的選擇:或隱居,或自殺,自絕於人世。更何況嚴將軍心中,有那斷頭將軍巴曼子的忠義身影。巴曼子,這位春秋戰國時代小國巴國的將軍,為了平定巴國的內亂,請楚國出兵幫忙,答應事成後以三城相謝。事成後巴將軍卻不同意割讓城池,因為巴國的人民不願做楚國的奴隸。巴將軍對來討城的楚國使者說:「我有一個更貴重的東西,請你拿去酬謝楚王吧。」楚使帶回去的,是巴將軍的頭。傳說巴將軍自己把頭砍下,血噴三丈余高,而身子久久不倒。或說巴曼子有失信義。我卻不以為然。誰能說巴將軍的頭不比三個城池更貴重?如果說巴將軍有失信義,那也是舍小義而就大義。事實上,楚王並沒有因此興兵征伐巴國,他只是長嘆一聲:「如此忠臣,惜不忠於我。」然後以上卿之禮厚葬了他。巴將軍就此成了巴蜀永遠的英雄,嚴將軍也義無反顧,追隨了他。
可是這段文字有什麼依據?是不是今人美化嚴將軍?縣志上有沒有記載?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實際情況有沒有記錄下來?這些都是問題。尤其是因為《三國演義》的流傳太廣,沒有有力的證據來推翻它,一般人是不會相信的。
這些疑問在我心裡已經有很多年了。直到最近我看了《三國志》里的《蜀志•張飛傳》,才覺得嚴將軍沒有投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張飛傳》對張飛義釋嚴顏一段是這么寫的: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 「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這里張飛確實義釋了嚴顏,並很敬重他,「引為賓客」。但從這段文字里看不出嚴顏投降了,更看不出他號召手下投降,所以張飛才需要「所過戰克」。當然張飛對嚴將軍的「引為賓客」,也有可能只是一種變相的軟禁。《三國志》在這里對嚴顏的描繪極為正面,且栩栩如生。對張飛義釋嚴顏的行動,《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論說,「有國士之風」。《三國志》里再沒有對嚴顏將軍的其他記載。劉璋手下的與嚴顏同級甚至更低的人投降了劉備後,都獲賞賜,很多並受重用,《三國志》都有他們的傳,雖然大都較短。如果如《三國演義》所說,嚴顏真投降了劉備,那麼依據他在演義中的事跡來看,他絕對是蜀漢數得著的大將,不可能不入傳,楊戲的季漢輔臣贊里也應該提到他。
《三國志》是信史,後來的史書,比如宋代的《資治通鑒》,對張飛義釋嚴顏一段都完全採用了《三國志》的說法。另有一些史書對嚴顏將軍有零星記載,但都不構成對《三國演義》的支持。比如《四川通志》記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廟在墓後。」但這並不說明嚴顏是蜀漢將軍,因為東漢巴郡太守也是漢將軍。而且《四川通志》修於清嘉慶年間,甚至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對遙遠的三國歷史的有些記述,不排除是依據傳聞。這里比較有意思的是指出嚴顏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當然巴中和忠州相隔並不遠, 這個記載有可能是真實的,而在嚴顏故里忠州烏楊區將軍村的將軍墓則可能是衣冠冢。
考慮到《三國志》,《資治通鑒》,李世民和文天祥都比《三國演義》成書的明代早很多而且更令人信服,《三國志》又是寫於三國剛過的晉代,以及嚴顏將軍不投降的更合理性,我們可以基本肯定,嚴顏將軍並沒有投降,他確實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嚴顏將軍壯烈的言行,正代表了巴蜀英雄不屈的氣節,所以他才被後世推崇。與張任等相比,嚴顏何以能獨享盛名呢?詩人蘇軾蘇轍兄弟游歷忠州,分別寫下了一首《忠州•嚴顏碑》, 對此給出了清楚的解釋:
蘇軾詩: 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為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砧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吁嗟斷頭將,千古為病悸。
蘇轍詩: 古碑殘缺不可讀,遠人愛惜未忍磨。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訛。嚴顏平生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乘勝使氣可若何。斫頭徐死子無怒,我豈畏死如兒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黃河。臨危閑暇有如此,覽碑慷慨思橫戈。
詩人兄弟生於四川,他們對嚴顏的事跡瞭然於胸,對嚴顏是萬分敬佩。蘇東坡,這位「歷史上最瀟灑的文人」,還對劉備和諸葛亮攻打劉璋的行為極為反感。這兩首詩不僅是嚴顏沒有投降的一個佐證,而且闡明了嚴顏比其他許多烈士更了不起的原因。「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砧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黃河。臨危閑暇有如此,覽碑慷慨思橫戈。」如此的嚴將軍,豈會投降? 如此的嚴將軍,又豈能不名垂千古?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六》
《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七》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3. 歷史上最後一位壓寨夫人到底有多美呢
民國最後一位壓寨夫人楊丙蓮,不僅美,而且長壽,1919年生人,2014年去世。
其實像楊丙蓮這樣的壓寨夫人,在民國是多如牛毛的。在土匪橫行的年月,但凡有幾十條槍的,哪個不是三妻四妾。但作為土匪的女人,這種人一般也很難活長久。一種情況,伴土匪如伴豺狼,少有不慎就有可能讓自己的土匪男人弄死;二種情況,民國的土匪基本上都蹦躂不了多久,最多能蹦躂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最後隨自己的土匪男人一起被剿殺掉的幾率很大;三種情況,即便早早地脫離了土匪窩,但因為曾經的黑歷史,在先亂世後嚴世中,大多也很難活下來。
多行不義必自斃!
1950年,張平的張家坨老巢被攻破,之後他帶著楊丙蓮和5男3女,8個孩子到處逃竄。無路可逃後,他讓楊丙蓮帶著8個孩子逃回了娘家,自己則繼續亡命。
半年後,屬於張平的末日到了。因為作惡多端、民憤極大,張平最終落了個先槍斃、後梟首示眾的可恥下場。
一般情況下,始終跟張平捆綁在一起的楊丙蓮在這個時候是很難活命的,但她做過的那些善,積過的那些德最終救了她。
你真正地善待過別人,別人一定會善待你!
就這樣,楊丙蓮獲得了寬大處理,得到了平安活下去的機會。
然而對一個30歲帶著8個孩子的寡婦來說,好好活下去並不容易。
但楊丙蓮用一個小染坊以及女人特有的堅強和韌性熬過了漫長的苦難歲月——
聊到這里,如果要說楊丙蓮這位曾經的壓寨夫人有多美?
或許可以這么說,她昔日的美沒有辜負她生命中的善良和堅強。
4. 16歲嫁給當地土匪成最美壓寨夫人,後來怎麼樣了
楊炳蓮出生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楊炳蓮這位老人如今已百歲,時間已經使她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卻不讓人覺得蒼老;歲月的臂膀依靠在她的脊背,讓她的身影變得些許佝僂,卻不讓人覺得滄桑。她的容顏經過時間的鐫刻,顯得更加溫柔和美麗。一種氣質是通過歲月的沉澱來培養的。這絕非易事。因為有些人即使生活了許多年,也無法做到如此鎮定自若。在我們面前的百歲老人楊炳蓮擁有如此傑出的氣質,甚至令人欽佩,這可能是由於她的非凡過去和生活經歷所致。
後過去十餘年,張平一家遭到了圍剿,張家坨被攻破。張平帶著他的家人逃到各處,逃脫了幾個月,後將楊炳蓮安置在了家鄉。一切都沒有恢復平靜,半年後,張平被槍殺,軍民將其首始終。從那時起楊炳蓮就成為寡婦。但是,楊炳蓮並沒有遭受殘酷的批鬥,人們反映出她是誠實,忠誠和善良的,因此她被放走了。正是這樣一位老人是我們理解,也許朴實和善良是我們生命力的保障。
5. 103歲老人揮鋤如常,一生經歷被了解後,讓人感動!她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6. 夢幻西遊中,在長壽村花3萬買的寶圖和打強盜得到的寶圖哪個更好一些
在長壽郊外買的圖挖了
100%出怪
打強盜得的圖挖了後出什麼都是隨機的
7.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土匪頭子有哪些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土匪橫行,尤其是在朝代更迭之時,土匪之亂更盛。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土匪頭子有程咬金、張作霖和座山雕。前兩位都是土匪出身,後來歸順了朝廷,唯有座山雕一條匪路走到終。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牽動了多少讀者的心!書中對土匪頭子座山雕等人的描寫,使現代的人們了解到了土匪的兇殘。的確,土匪是兇狠的,土匪是霸道的,土匪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就是強盜。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對土匪頭子座山雕等人的描寫,是對關東大地眾多土匪劣跡的濃縮。
8. 中國最後一位壓寨夫人長什麼樣子呢
民國最後一位壓寨夫人楊丙蓮,不僅美,而且長壽,1919年生人,2014年去世。
其實像楊丙蓮這樣的壓寨夫人,在民國是多如牛毛的。在土匪橫行的年月,但凡有幾十條槍的,哪個不是三妻四妾。但作為土匪的女人,這種人一般也很難活長久。一種情況,伴土匪如伴豺狼,少有不慎就有可能讓自己的土匪男人弄死;二種情況,民國的土匪基本上都蹦躂不了多久,最多能蹦躂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最後隨自己的土匪男人一起被剿殺掉的幾率很大;三種情況,即便早早地脫離了土匪窩,但因為曾經的黑歷史,在先亂世後嚴世中,大多也很難活下來。
多行不義必自斃!
1950年,張平的張家坨老巢被攻破,之後他帶著楊丙蓮和5男3女,8個孩子到處逃竄。無路可逃後,他讓楊丙蓮帶著8個孩子逃回了娘家,自己則繼續亡命。
半年後,屬於張平的末日到了。因為作惡多端、民憤極大,張平最終落了個先槍斃、後梟首示眾的可恥下場。
一般情況下,始終跟張平捆綁在一起的楊丙蓮在這個時候是很難活命的,但她做過的那些善,積過的那些德最終救了她。
你真正地善待過別人,別人一定會善待你!
就這樣,楊丙蓮獲得了寬大處理,得到了平安活下去的機會。
然而對一個30歲帶著8個孩子的寡婦來說,好好活下去並不容易。
但楊丙蓮用一個小染坊以及女人特有的堅強和韌性熬過了漫長的苦難歲月——
聊到這里,如果要說楊丙蓮這位曾經的壓寨夫人有多美?
或許可以這么說,她昔日的美沒有辜負她生命中的善良和堅強。
9. 王陽明為何短命
據後人分析,王陽明得了肺癌,這與他的學習和努力工作密切相關
這讓我想起了於伯雅演琴和謝志音的鍾子淇。他努力工作後英年早逝。
寒濕阻氣、阻血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導致90%以上的各種疾病。你能看見在陰涼處生長的植物嗎?更不用說活著的人了。
幾個月後,陽明先生平息了四田的叛亂。他還殺死了數百年來一直處於困境中的斷藤峽土匪。事情一辦完,他就寫信請他回老家休養。直到陽明先生去世,他都沒有等到詔書讓他回家休養。
1529年1月9日8時許,王陽明在江西省南安地區大余縣青龍鋪碼頭回家途中因病去世。在57歲的時候,陽光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最好的東西。盡可能地暴露在陽光下,各種陰涼病氣都會在暴曬時溶解。
10. 他親眼看到蜀漢滅亡,最後悲憤離世,這個三國最長壽武將是誰
在三國時期,壽命特別長,許多人在他眼裡基本都是晚輩,後來親眼看見蜀漢滅亡,最後悲憤離世的人就是廖化。
一路走來,廖化看了多少生生死死,很多事情他都看淡了,唯有劉備的心心念念的北伐也是他心中所想。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多次北伐未能成功,並使蜀國元氣大傷,到後來諸葛亮去世,劉禪終究沒有能夠坐穩自己的江山蜀國。廖化親眼看見自己的國家,自己多年奮斗的心血被各種勢力瓜分好處,一下接受不了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