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70歲老人在出現腦供血不足時,都會有哪些症狀
一、會出現心絞痛情況
有過腦供血不足的人可能深有感觸,在進行勞動或者劇烈活動時,猛烈地突然感覺到胸前不適,心臟部位出現比較明顯的絞痛,這就是急性的心肌缺血發作性的穩定性的心絞痛發作。具體表現為心前區疼痛,壓榨樣、針刺樣,疼痛持續在3-5分鍾,一般不超過15分鍾,這種疼痛可以放射到左肩部、牙齒及下頜部,如果這個時候緊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立刻緩解。一般這種心肌缺血發作就屬於穩定性的心絞痛。
綜上所述,心臟屬於比較敏感的器官,稍微出現一點異常就會有明顯的感覺。如果在感覺到心前區不適時,就應該立馬停止活動,躺下休息,以增加心肌供血,加大回心血量。日常如果經常性出現心絞痛,則應該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排除器質性的病變,及時治療,以免發生心肌梗死,造成嚴重的後果。
『貳』 人為什麼只能活70、80歲
人類是大自然界中唯一的智能高級動物.然而人類也是唯一隻能活到自然壽命一半或稍長一點的動物,也就是說,人類中的大多數其壽命只是自己生長成熟期20-25歲的3-4倍,並其中大部分只能活到60-70多歲左右,而除人類之外的其它動物則基本上都能活到它們的自然壽命年齡.這是為什麼?
根據哺乳動物壽命推演算法,人類平均壽命應在120歲以上,甚至可達180-200歲,而現實確與之相差甚遠,原因又何在呢?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並從其生理和心理上比較人類與其它動物的不同和差別,以尋找出人類為什麼不能活到自己應有的自然壽命的原因.那就讓我們來看看我們人類到底與其它動物有什麼不同和差別吧:
一是形體和運動姿勢的不同和改變:
人類形體直立,雙足在地面行走運動,從而代替了其它動物的四肢爬行,這無疑是人類進化中的一大進步.靈活的雙手可以使用並製作工具,創造財富.但人類在可為外部世界做出更大貢獻的同時,自身的生理結構及其所處的狀態發生了不利於人類健康的變化:
1.身體直立:人體的體重由四肢支撐變為雙足負重,雙腿和腰部長期過度負荷受力,加速脊柱骨骼的受損老化;
2.由於人體直立,大腦長期處於身體的最高處,加重了心臟的負荷,且容易造成頭部缺血缺氧,腦細胞的生存環境惡化,大腦的受損衰老一定會比大腦與心臟同處一水平高度的動物要快要早;據說,個頭矮小的人通常比個頭高大的人身體會更健康,人也會更長壽,可能道理就在於此吧!
3.身體直立,必然就會逐步縮小了骨關節肌肉韌帶等全身運動系統的活動幅度,運動量減少,使心臟只能進行一些生理強度極度縮小的慢性運動,使心臟的適應能力減退;
4.人體直立行走負重不需要使用雙手,其手部活動量及均勻程度都遠比動物減退,並影響著大腦的逆向調節功能等.
5.動物為覓食而可以幾乎不停地奔跑運動,人類由於雙足直立造成人體生理功能的退化,已無法適應如動物那樣地高強度運動,運動量的減少,勢必也會影響到人體內組織器官功能的變化.
二是呼吸方式的不同和改變:
人類以外的所有動物,均為腹式呼吸.因為它要不停地奔跑,其機體就需要大量充足的氧氣,腹式呼吸可以充分利用肺葉細胞,增加肺活量,可以滿足奔跑所需氧氣的需求.也就是說,這是動物生存的需要,它必須要用腹式呼吸,否則它就無法為生存而奔跑.而人類只有在胎兒和嬰兒時期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從走路時起,就逐漸以胸式呼吸為主.它不需要象腹式呼吸那樣利用那麼多的肺葉細胞為其供氧,以致使人的大部分肺葉長期閑置而失去活性.
三是消化功能的不同和改變:
由於人的運動量大大地減小,食慾量也隨之相應變小,又多喜歡吃熟食,因此人類和其它動物相比,其消化功能的萎縮十分突出.因長期吃熟、精、細食物,使得人類的吞食能力喪失,咀嚼能力下降,腸胃道細胞構成的改變,以至於人類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口腹享受中,過早到出現了致命的代謝病、文明病.
四是血液循環功能的不同和改變:
生活在自然界的動物,為了生存必須適應外界四季氣候的變化,順暢的體內血液循環,保持了皮膚保暖和散熱功能.而人類除了腦力勞動代來運動量不足外,在日益舒適的環境中,全身的血管鍛煉越來越少,以至於全身的用以微循環的毛細血管日漸壅塞硬化,加上其它因素,造成人體內血液循環受阻不暢,最後導致心腦血管硬化,自然壽命就會縮短了.
以上僅就由於人類的進化--直立行走,而引起人體一系列生理功能及狀態的改變,所造成對人類健康與壽命的影響.
除此之外,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區別是:具有思維活動能力和情感的高級智能動物,人人都有七情六慾,它的喜、憤、哀、樂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類機體內部運轉.而這一點恐怕是人類為什麼往往不能活到自然壽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吧!
『叄』 新聞:80歲老人開發大腦。這則新聞里的老人是能開發大腦吧。
當然能來拉......
這其實不在源於年齡...
它在於你自己....你的決心,毅力...等等....
一位80歲的老人也能那麼努力學英語呢....
由此看來,你就可以明白了吧?
只要相信自己就沒有做不到的....
不要有什麼懷疑了...努力吧~
^_^
『肆』 70歲的老年人正常的睡眠應該是多少小時
每天睡5.5~7小時。
人應在每晚12點前睡覺,晚上睡覺的時間有7小時,甚至5.5小時就夠了。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風險。
晚間睡眠質量不好的老人,最好養成午休習慣,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否則,大腦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促使腦中血流量相對減少,體內代謝減慢,易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甚至更睏倦。
(4)70歲的人80歲的大腦擴展閱讀
老人睡覺禁忌
1、忌晚飯過飽、油膩。老人消化功能弱,如果晚飯或夜宵過飽過油,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失眠。庄平建議,老人晚飯吃七分飽即可,以果蔬、碳水化合物為主,少吃肉類等難消化食物。此外,老人盡量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
2、忌睡前飲濃茶。喝茶是很多老人的習慣,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但睡前飲濃茶會使精神過於亢奮,造成入睡困難。
3、忌睡前動腦、情緒激動。老人若睡前思慮過多,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就會難以入眠,睡前1小時最好不要下棋或考慮重要事情。情緒波動也易引起神經中樞的興奮或紊亂,因此,老人不妨晚上聽聽輕音樂,讓大腦放鬆、心緒平緩。
『伍』 醫生說我媽的大腦相當於70歲人的腦,他指的是什麼意思,會影響壽命嗎
你媽現在多大年齡了。
『陸』 人到了70至80歲時會糊塗嗎能糊塗成什麼樣子
以腦的器質性疾病為分水嶺,如果患上老年痴呆,那麼很遺憾,哪怕只有版50歲也可以糊塗得象100歲。
但只要大權腦是健康的,堅持積極的腦力活動,適當的體力鍛煉,接受新鮮事物,不斷學習,即使是一名8、90歲的老者也可以反應敏捷,甚至可以超過不少2、30歲的受教育水平低、以體力勞動為主的青年人。
『柒』 70歲的老人有點腦萎縮怎麼樣能治好啊謝謝
目前治療腦萎縮最好的方法是幹細胞治療。
在過去,腦細胞減少後被認為是不可再生的,故臨床上的葯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大多無效,而如今幹細胞可成為治療腦萎縮的有效方法。幹細胞移植到患者身體後可分化再生成神經元,也可激活內源性神經幹細胞,同時通過旁分泌作用,促進幹細胞生長,補充減少的腦細胞,從而恢復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改善大腦認知功能障礙和各種減退的功能。
濟\南\空\軍\醫\院\細\胞\生\物\治\療\中\心\引進的幹細胞技術,治療腦癱、腦萎縮、脊髓損傷、腦中風後遺症、腦損傷後遺症、糖尿症並發症、肝纖維化、肝硬化等「不治之症」,療效顯著
『捌』 正常情況下人的大腦的壽命是多少年
答:大約110-185年! 研究報告指出,近十年來,人類對大腦的研究,已取得令人咋舌的成就,這主要拜賜於將普科及精神科學的結合,以及電腦科技的一日千里,大腦科技已成了「未來最尖端的科技,探索著最尖端的未知領域」,亦即一般的所謂「腦內革命」。 大腦可以繼續地增長 科學家長久以來一直認為人類腦的大小:即重量,腦細胞數量,大腦皮質的厚度都是來自於遺傳,但近代研究已證明,對大腦施予一定的外部刺激(stimulation),可以使大腦的體積增大,其中包括神經細胞的大小和某些腦細胞的數量。 大腦的壽命不會因年齡而衰亡 科學界曾經認為,大腦在發育成熟以後,便停止生長,而且腦細胞也因年齡增長而棳漸漸衰亡,但近代研究已證實對大腦施予一定的刺激,腦細胞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衰減。 ,而大腦的某些部位仍可繼續增長,不段提高大腦的功能與智力測驗,即使到了七十、八十或九十歲高齡,亦是如此 。 腦細胞可以再生 過去的十年來,科學家曾經毫無質疑的認為,身體其它細胞本身都可以繁殖或再生,而大腦的細胞不行,這表示我們在幼年時已發育成熟的腦細胞將會在我們的一生中不斷的衰滅。不過近年來的一些新的研究顯示,在適當的刺激下,腦細胞就會像皮膚一樣再生,並取代死亡的細胞。 雙腦同步 大腦側部研究指出:人類大腦的左右半球是以不同模式和不同節奏在運作,並根據工作的不同快速地在兩個半球腦之間轉換支配的地位,因此,科學家們判斷人類通常較會著重於他們大腦的其中一個半腦。然而,神經學家的研究已證實在某些神經狀態下,例如沉思或進行創造性思維時,兩腦半球會產生一種單一連貫節奏的腦波,並進入一種和諧,同步的運作狀態,科學家稱這種狀態為「同步全大腦思維」;這是一種極高效率的思維狀態,近年來,更發現某些大腦刺激的工具,可快速幫助大腦進入這種最佳的運作狀態。 意識可以控制大腦的調節作用 長久以來,科學界一認為大部分的大腦活動,如大腦電性活動的節奏與化學物質的分泌,及大部分的神經系統一樣不受意識所控制的,但到了60年代,研究已證明只要人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意識,就可以學習對自己的意識進行調控,以改變這種「非意識」的系統,如高血壓,脈搏以及荷爾蒙分泌等,也就是說對大腦施予一定的訓練控制,意識是可以控制大腦的思維、情感,以及各種精神狀態等。 大腦的超學習能力 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大腦在學習、記憶和創造的能力等方面,擁有遠超乎我們從前想像的潛力,最新的大腦科學研究成果,可以幫助人們的大腦開發出難以想像的學習、記憶、再處理及回憶的能力。 日前,加拿大「世界現代生物研究院」學者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披露,每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10-185歲。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活不到這個壽限,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們認為,人之所以活不到這一自然壽命的原因很多,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呼吸方式的改變 在地球上,除了人類以外,所有的動物均採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充分發揮肺的功能,增大肺活量。而人類從學走路開始,就改為胸式呼吸了。由於人類改變了呼吸方式,致使呼吸時許多肺泡的細胞長期「閑置」不用,因而肺的呼吸量變小了,大大降低了氧氣的吸入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影響肌體的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 運動姿勢的改變 人類以直立行走代替四肢爬行,直立姿勢縮小了骨骼、關節、肌肉、韌帶等全身運動系統的活動幅度,並使脊柱負荷過大;直立姿勢使大腦處於人體最高位置,導致大腦很容易缺血缺氧;平時左手右手使用不均勻,致使大腦缺乏逆向性調節;由於直立,一般人的心臟所產生的收縮壓與原血量難以適應強度較大的生理運動,姿勢的改變使得極為重要的運動系統、大腦和心臟等產生了薄弱環節,容易發生疾患。 消化系統功能的改變 人類以熟食為主,使得消化功能出現了十分明顯的萎縮。廢棄生食後,人類腸胃中的細菌構成也隨著改變,這樣,導致人類極易出現致命的代謝病,如糖尿病及各種消化道疾病等富貴病。 循環功能的改變 生活在大自然的動物,為了適應四季氣候的變化,有著良好的皮膚保暖和散熱功能。而人類生活在日益舒適的環境中,使血管所經受的刺激越來越少,致使全身微血管逐漸硬化變窄,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也使人的心腦血管更容易硬化而縮短壽命。 此外,人類的神經系統高度發達,心理活動變化多端。因而人類情緒的變化也是影響壽命的一大重要因素。
『玖』 老年人的大腦問題
大腦
目錄·大腦構造
·大腦半球的內部結構
·大腦的功能
·對大腦的研究探索
·科學用腦
cerebrum
又稱端腦,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在人類為腦的最大部分,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脊椎動物的端腦在胚胎時是神經管頭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後發展成大腦兩半球,主要包括大腦皮層和基底核兩部。大腦皮層是被覆在端腦表面的灰質、主要由神經元的胞體構成。皮層的深部由神經纖維形成的髓質或白質構成。髓質中又有灰質團塊即基底核,紋狀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廣義的大腦指小腦幕以上的全部腦結構,即端腦、間腦和部分中腦(見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由約140億個細胞構成,重約1400克,大腦皮層厚度約為2--3毫米,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 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最善於用腦的人,一生中也僅使用掉腦能力的10%。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水,佔80%。它雖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大腦的血液為2000升。大腦消耗的能量若用電功率表示大約相當於25瓦。
大腦構造
大腦主要包括左、右大腦半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人類的大腦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思維和意識的器官。大腦半球的外形和分葉左、右大腦半球由胼胝體相連。半球內的腔隙稱為側腦室,它們借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每個半球有三個面,即膨隆的背外側面,垂直的內側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側面與內側面以上緣為界,背外側面與底面以下緣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和裂,溝裂之間的隆起稱為腦回。背外側面的主要溝裂有:中央溝從上緣近中點斜向前下方;大腦外側裂起自半球底面,轉至外側面由前下方斜向後上方。在半球的內側面有頂枕裂從後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狀裂由後部向前連頂枕裂,向後達枕極附近。這些溝裂將大腦半球分為五個葉:即中央溝以前、外側裂以上的額葉;外側裂以下的顳葉;頂枕裂後方的枕葉以及外側裂上方、中央溝與頂枕裂之間的頂葉;以及深藏在外側裂里的腦島。另外,以中央溝為界,在中央溝與中央前溝之間為中央前回;中央溝與中央後溝之間為中央後回。
大腦半球的內部結構
1. 灰質:覆蓋在大腦半球表面的一層灰質稱為大腦皮層,是神經元胞體集中的地方。這些神經元在皮層中的分布具有嚴格的層次,大腦半球內側面的古皮層分化較簡單,一般只有三層:①分子層;②錐體細胞層;③多形細胞層。在大腦半球外側面的新皮層則分化程度較高,共有六層:①分子層(又稱帶狀層);②外顆粒層;③外錐體細胞層;④內顆粒層;⑤內錐體細胞層(又稱節細胞層);⑥多形細胞層。
2. 皮層的深面為白質,白質內還有灰質核,這些核靠近腦底,稱為基底核(或稱基底神經節)。基底核中主要為紋狀體。紋狀體由尾狀核和豆狀核組成。尾狀核前端粗、尾端細,彎曲並環繞丘腦;豆狀核位於尾狀核與丘腦的外側,又分為蒼白球與殼核。尾狀核與殼核在種系發生(即動物進化)上出現較遲,稱為新紋狀體,而蒼白球在種系發生上出現較早,稱為舊紋狀體。紋狀體的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運動協調,維持軀體一定的姿勢。
大腦的功能
多少年來,人類的大腦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懈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根據最新研究,大腦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產出樣本,樣本可以點亮丘腦的丘覺產生意識。目前,腦科學家們公認,人的大腦還有大量的潛力可挖。據報道,不久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魯斯·米勒博士曾在人的大腦內成功地發現了「天才按鈕」。米勒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對72名因各種原因使大腦受過損傷的病人進行研究,發現了一個規律——一旦人的右顳下受過傷,就有可能變成某個領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歲的男孩在部分大腦受損後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學專家;還有一位56歲的工程師,大腦右半球皮質的部分神經元因病受到損傷後卻激發了繪畫天分,成了一位大畫家。米勒博士認為這是因為受損神經元壞死後,大腦「天才區」被壓抑了一輩子的天分被釋放出來。而大腦連接左右半球的胼胝體具有信息溝通的功能,左右半球藉此交換信息。曾經有一個病人被癲癇折磨,科學家們決定切除其胼胝體,一來也許可以解決患者的痛苦,二來可以研究一下胼胝體對大腦有何作用。結果,切除之後,患者的病痛減輕了,而跟蹤觀察也發現,患者的兩個大腦半球「各自為戰」,互不幹涉,也不知道對方在干什麼。也就是說,患者在使用大腦左半球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的右腦得到了什麼樣的信息。
對大腦的研究探索
現在,有不少科學家又在關注,能否通過人工手段激活人腦中的那些被壓迫、被忽略的「天才按鈕」。也就是說,通過人工途徑把一個普通人變成天才。對此,米勒博士也曾表示,他有能力藉助手術刀和一兩件神經外科器械,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他的個性和信仰。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科學家認為,藉助磁場切斷人大腦內一些區段,就完全可以激活那些超級數學和藝術天分。不久前,澳大利亞科學家在17名志願者身上進行了試驗,結果證明了這一點。研究人員對志願者的整個大腦進行磁刺激,把他們大腦皮質的有關部分斷開幾秒鍾,獲得了驚人的結果。有5個人能很快算出某個日子是星期幾,還有6個人能憑記憶把馬頭畫得一點兒也不差,其餘的人輕易就能記住好幾個通信地址。這些試驗動搖了人們從前的「天才源於勤奮」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一個人的非凡才能是與生俱來的,關鍵在於如何找到並啟動這些「天才按鈕」。只要人類了解了大腦神經元運轉的更多細節,掌握了更尖端、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就有能力將常人變成天才。
對於人腦內的「天才按鈕」,專門研究顱腦科學的俄羅斯神經生理學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大腦內存在「轉換開關」。莫斯科大腦研究所所長梅德韋傑夫進一步證實了米勒的結論,他認為,被稱為「測錯儀」的神經元是存在的,它是大腦內部的一種「預防機制」,具有某種壓制天才的功能,不讓人們的日常行為舉止偏離常規。每當人們腦子里出現一個新想法時,「測錯儀」就進入了「這不允許」的制約狀態,使人們自己也覺得這種想法沒多大意思,失去興趣。但如果這個制約機制出了毛病,或者受到外來損害,那些非凡的念頭和天才理論就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這個人就成了天才,但也要冒很大的風險。有不少專家認為,大多數天才的大腦正是因為有毛病才得到了「解放」。
科學用腦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體總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氣充足有助於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用腦時,需特別注重學習、工作環境的空氣質量。
大腦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水組成,大腦所獲取的所有信息都是通過細胞以電流形式進行傳送,而水是電流傳送的主要媒介。所以,在讀書或做功課前,先飲一至兩杯清水,有助於大腦運作。
聽聽舒緩的音樂,對大腦神經細胞代謝十分有利;與朋友或者陌生人聊天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多讀書多看報,不是用書來消遣時間.而是讓你的大腦愈加豐富起來;觀察周圍的事物,並注意及時往大腦中儲存信息,然後加以記憶,活躍思維.
保健食品:根據有關研究,對大腦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物質主要有以下8種:脂肪、鈣、維生素C、糖、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E。所以,富含這8種物質呢的食物都可算作是健腦食物。其中最突出的是這樣一些食品:
1.核桃。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能使腦的結構物質完善,從而使人具有良好的腦力。所以人們都把它作為健腦食品的首選。
2.動物內臟。動物內臟不但營養豐富,其健腦作用也大大優於動物肉質本身。因為動物內臟比肉質含有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
3.紅糖。紅糖中所含的鈣是糖類中最高的,同時它還含有少量的B族維生素,這些對大腦的發育很有利。
還有一些食物如豆芽、魚蝦類、海藻類、蜂蜜、豆類等,也是非常好的健腦食品
常吃可以健腦的食物,可以讓你更聰明。這些食物主要有:魚頭、豬肝、豬腦、瘦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骨髓、海參等等。
多吃魚頭可以讓小孩更聰明,是大家都知道的。這是因為魚頭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對補五臟,健腦益智有很好的效果。豬肝有養血補肝、健腦的功效。豬腦具有補腦,止頭昏的效果。
瘦豬肉有滋陰潤燥的作用。牛肉具有健脾益胃,健腦的功效。雞肉可以溫中益氣、健腦補腦。鴨肉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補腦的作用。骨髓可以補腎壯骨,補益腦髓。海參含有粗蛋白質、脂肪、鈣等成份,具有補腎益精、健腦的功效正確的休息方法:大腦保健 常思防衰
--------------------------------------------------------------------------------
中國台商網 (2001年10月17日)
大腦是人體進行思維活動最精密的器官。養生首先要健腦,要防止腦功能衰退,最好的辦法是勤於用腦。而懶於用腦者,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腦功能的衰退。
"用進廢退"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實踐證明人用腦越勤,大腦各種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越多,形成的條件反射也越多。古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就說過:"精神不用則廢,用之則振,振則生,生則足。"明·高濂也曾在《遵生八箋》一書中指出:"精神不運則愚,血脈不運則病。"意思是說大腦經常不運用就會愚蠢,血脈不運行或運行不暢則會生病。醫學研究證明人類在生活中,勤奮工作,積極創造,可以刺激腦細胞再生,並能恢復大腦活力,是延緩人體衰老的有效方法。但大腦又不宜過度使用,要注意合理用腦,保持生活有規!
有人認為,凡遇有如下情況出現則就不可繼續用腦:
(1)頭昏眼花,聽力下降,耳殼發熱;
(2)四肢乏力,打呵欠,嗜睡或瞌睡;
(3)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4)思維不敏捷,反應遲鈍;
(5)食慾下降,出現惡心、嘔吐現象;
(6)出現性格改變,如煩躁、郁悶不語、憂郁等現象;
(7)看書時,看了一大段,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8)寫文章時,掉字、重復率增多。
這些都是用腦過度的信號,遇有以上情況,人們可以閉目養神或眺望遠景,也可以做深呼吸數十次或到戶外散步休息片刻。另外,經常用腦的人,學習和工作之餘,宜常服健腦食療方劑,如取胡桃仁100克,龍眼肉500克,蜂蜜2000克,將前二味搗碎,拌入蜂蜜封存,每次服30克,每日兩次,可以養腦補血。也可取銀耳50克,杜仲50克,冰糖250克,先將杜仲煎熬三次,取汁去渣,下銀耳煮至熟爛,再調入冰糖即成,每日服兩次,可以醒腦提神。
怪異的研究結論:
聽音樂提智商防痴呆 科學家最近通過研究發現,音樂不僅能促進大腦的思維能力,還能提高人的智商並維護大腦神經功能。研究人員解釋說,聽音樂可以改善大腦的生長,大腦中負責信息處理和反應的區域都會變得更發達,因而音樂對大腦具有永久性的促進作用。
伸展運動能促記憶 早些時候,科學家曾發現做伸展運動可以緩解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以這一成果為基礎,醫學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現——做伸展運動還能促進記憶力。伸展運動促進記憶的原因有2點:第一是因為伸展運動能幫助大腦分解和釋放一種會破壞大腦「記憶中心」的物質——「皮質醇」;第二是因為作伸展運動能減緩大腦前額區域的新陳代謝,這就意味著大腦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睡大床讓男人更聰明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心理學家說,睡眠環境越狹窄,男性的大腦中一種被稱為「壓抑素」的荷爾蒙分泌越多,而女性受此影響則很小。科學家分析說,由於進化和社會地位的緣故,男性對睡眠環境和同床者的要求比女性更挑剔,他們的大腦思維能力也更容易因此受到影響。對於男性而言,睡大床或者避免與他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覺,更有益於抑制和排解「壓抑素」的分泌。
大腦不可多「休息」 美國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在大腦功能研究中發現,雖然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在工作時會消耗大量腦細胞,但是從腦細胞的總體衰亡數量來看,他們與從事單純體力勞動者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是因為大腦中新生的腦細胞如果不能很快得到使用,它們就會迅速衰亡,也就是說「靜止」的腦細胞,其壽命大大短於用於思維活動的腦細胞。科學家指出,大腦的「休息」應該藉助足夠的睡眠和營養補充來完成,用「避免動腦」的方法來「健腦」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