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剪紙藝術
民間剪紙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餘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在後來也可通過染纈、華勝、吉州窯和定窯的裝飾圖案、皮影、藍印花布、小品刺綉、繪畫作品中見其略影。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在民俗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現了專業民間剪紙藝人。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徵、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的圖案。
【民間剪紙的歷史】
[編輯本段]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過去一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陝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兩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結論最後怎麼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於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
文物記載
[編輯本段]
戰國(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② 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 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 南北朝對馬團花、南北朝對猴團花、南北朝金銀團花、南北朝菊花團花、南北朝八用形團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
唐代已將剪紙圖案應用於其它工藝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人勝」剪紙。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圖案是鏤空花樣。
③自漢至唐現了一種金銀鑲嵌技術工藝,是將刻鏤的金銀箔粘貼在漆器或銅鏡的背面,經填漆磨干,在漆地上顯出金光燦爛的花紋。河南省鄭州出土的唐代金銀平脫鏡(直徑36.2cm)
④現藏於日本正倉院唐代的「人勝」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長沙出土的漢代金箔刻花圖樣。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關於剪紙的記載就很多了。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貼在窗上,有的裝飾燈彩,還有的剪成所謂「龍虎」之類。在南宋時期,已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藝人,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這時,皮影盛行,雕鏤皮影的材料,除了動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紙製作的。
宋代剪紙用於工藝裝飾的一個重要創造,是吉州窯的瓷器,產品有茶盞和花瓶等,圖案題材很多,有鳳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動、活潑,它是作者在施釉過程中,貼上剪紙,入窯燒制而成的。
現代民間藍印花布,是用鏤花紙板刮漿後仿染而呈現花紋的,這種印染工藝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
明代的夾紗燈是很有名的。它是將剪紙夾在紗中。用燭光映出花紋,這是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應用,現在人們叫它「走馬燈」。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剪紙流傳下來的很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坤寧宮,室內頂棚和宮室兩旁過道壁間均用白紙襯托出黑色龍鳳雙喜的剪紙圖樣。
史料記載
[編輯本段]
唐朝
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里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藝術作品」唐代詩人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也是寫此。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剪紙藝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還訂林文輝。廣州建德縣志雲:「林文輝,字綱齊,剪紙為字,飛動如龍蛇,點差不差毫發,室人裝璜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剪」楊誠齊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說他「取義山經年別遠公詩,用青紙剪字,什米元章體逼真」。
【用途分類】
[編輯本段]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各地剪紙薈萃】
[編輯本段]
邳縣剪紙
江蘇省徐州地區流行的剪紙,以邳縣的最見特色。其種類有二,刻紙為彩色門箋,多用蠟光紙拼色;剪紙除走方藝人的鞋花外,多為窗花。窗花題材有勞動場面、家禽牛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壽桃、花卉魚蟲、龍鳳等。
高密剪紙
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櫃、衣櫥都有剪紙裝飾。製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具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台江剪紙
貴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紙。以衣袖花、圍腰花、帽花等刺綉底樣為多。其圖案題材雖也有龍鳳、牡丹等,但與漢族的花樣風格大異。尤其是衣袖花以針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見細的特色。
灤州布影
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安塞剪紙
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庄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綉用的底樣等。
浮山剪紙
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布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綉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斗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濱州剪紙
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綉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現在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紙
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山西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緻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擴、雄壯、簡練、純朴的特點。但是,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木同,各地剪紙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朴、粗獷。而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尤以「廣靈窗花」為代表。
「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色彩艷麗而著稱。它的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他們以簡單的工具,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在短短幾分鍾內就能龍飛鳳舞地刻制出許多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這樣既能使塗上的顏色鮮艷水靈,又能保證剪紙存放較長時間。廣靈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聲譽,現已銷行到法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
人們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樹。那麼,我們說這剪刀下的藝術便是常青樹上的花和果。民間剪紙紮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土生土長,土香土色,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
㈡ 剪紙的好處和意義是什麼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在民間剪紙中有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斗的勇氣。
(2)刻紙長壽擴展閱讀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中國剪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㈢ 用紅紙剪紙人能強運嗎算卦的人叫我用三塌冥幣兩刀黃表一百個園寶,
不可能的 玩你的·············· 沒道理的都是迷信!!
凡事守戒 安心為主!!
我說 不如多多放生功德迴向 多多布施 多做慈善 則一切吉祥如意的!!
長壽從放生中來。富貴從布施中來,智慧從法布施中來,健康從無畏布施中來 一切福報都是付出的回報
㈣ 為什麼民間剪紙中鹿和鶴在一起有福祿長壽之意
因為鹿一生的相貌都很可愛,容顏不衰,
鶴飛千里只需停留片刻便可再度飛行,精神力極其旺盛,素有千年龜萬年鶴的說法,有長壽之意。
㈤ 剪紙有什麼好處
一般市場上出售裝照片和畫片的就可以。在裝剪紙時需要將剪紙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膠粘連在托紙上,否則待鏡框掛起來後,剪紙往往會掉下來或移動位置,顯得東倒西歪不整齊。 托紙的顏色選擇主要看剪紙的顏色,起襯托剪紙的作用。比如剪紙是重顏色時,襯紙就要選擇淺色的,剪紙是淺色或白色時,襯色就要選擇重顏色。
卷軸式 壽
卷軸式 壽
紙版式
紙版裝裱可分平面裝裱和立面裝裱,平面裝裱將剪紙用透明乳膠全部粘連在事先設計好的紙版上即可。 立體裝裱是將紙版分成二層,中間夾著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紙,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紙貼好,這種裝裱給人一種立體空間感。
卷軸式
卷軸是裝裱中國畫的一種形式。它莊重、大方,掛在房間里很有氣魄和具有東方藝術特色,用來裝裱剪紙自然是上等。如在裝裱好的卷軸上再請書法家題上字,蓋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國軸畫相媲美了。裝裱卷軸價格要比鏡框昂貴,裝裱技術的難度比較大一些,但是,藝術效果卻相當好。
壓膠式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各種透明化學材料越來越多,其中如透明樹脂膠,加進少許的凝固劑,將剪紙平放在玻璃上,將配好的膠水倒在剪紙上面,然後用木架綳平的玻璃紙平放在膠上,再用橡皮滾筒壓平,放在400度燈光下烤乾。用這種方法裝裱後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術比較復雜,如果禱時溫度掌握不好容易將玻璃紙烤破而失敗。這種裝裱效果近似照片過膠效果 [16] 。
內容意義編輯
鹿鶴同春
鹿鶴同春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17] 。
鷹踏兔
鷹踏兔
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脫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間剪紙中有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斗的勇氣
㈥ 剪紙的好處是什麼
剪紙的好處是:
一、剪紙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剪紙的進行需要手工者的細膩和認真,所以,這對於幼兒觀察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剪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在剪紙的過程中,需要眼力、手、心三者之間的結合,只有三者保持一致,才能夠剪出好的作品。
三、剪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耐性,因為剪紙的過程相對復雜,需要手工者有著足夠的耐心、細心。
四、剪紙可以提升孩子的智慧,孩子在剪的過程中,雙手就牽引了大腦的運作,從而使得腦部得以開發。
剪紙意義: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
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㈦ 剪紙《生命花樹》中間的娃娃代表什麼意思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據考證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民間剪紙藝術中,有個回特別招人喜愛的想答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間傳說,抓髻娃娃能(鎮住妖魔鬼怪)能讓(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們喜愛。
《生命花樹》中,抓髻娃娃位於畫面中心,在奇花異草的簇擁下,手持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兩只寓意長壽的鶴在空中飛舞,給畫面增添了雍容華貴的喜慶氣氛。
剪紙的特點:⑴、對稱式構圖,使畫面飽滿、充實。⑵、採用陰刻、陽刻、混合刻等表現手法。⑶、使用「隱喻」的手法表達情感。如:「牡丹」寓意富貴、榮華;「雞」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鶴、桃、松」寓意長壽;「喜鵲」寓意喜慶。
㈧ 松鶴延年的寓意是什麼有這種剪紙嗎/
有而且很多
㈨ 老人祝壽時,送剪紙蝙蝠盤繞於邊,中間一個大桃子,所剪紙的寓意是什麼
桃子也是我們中國人最為喜歡的水果之一,也是接受了人類出現多種的意義,版一般的意義就是長壽。
在《西遊記權》 故事情節中也出現桃子的典故,王母娘娘舉辦蟠桃大會,派眾仙女去採摘。但是最後這個蟠桃都被孫悟空給吃了,眾而先知不難看出小小的蟠桃特點與故事情節中,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所以桃子的名詞也一直被流傳中代表著長壽的特點,古時候都是吃壽桃的。
「桃子」是一種福相安康的一種象徵,從古至今的存留下來的特殊意義的不同,也是因為一般桃樹枝葉特別的茂盛。
㈩ 剪紙的象徵意義
剪紙藝術在我國起源是很早的。寶雞民間有周成王剪玉圭的傳說。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墓葬里,發現了用金箔剪成的虎、
象、怪獸、鳥和雲紋圖案;新疆也出土了《對猴團花》和《對馬團紙》
的剪紙。南朝《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
紙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置頭之鬢,又造華勝相遣」。「
立春日,悉剪綵為燕以戴之,貼宜春二字」。寶雞當今仍廣泛使用銀箔
剪紙,裝飾面花、禮饃、蠟燭、亭子、花帳等。《對猴》、《對馬》一
類團花仍是延用至今的主要題材。剪紙,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中國文
化的一種象徵,它不僅表現了中華民族淳厚雋永的民情和民風,而且融
入了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善惡判斷。
寶雞剪紙種類很多。從題材上分,有花卉盆景、飛禽走獸、五穀六
畜、英雄人物、歷史掌故、神話傳說、風景名勝、亭台樓閣、寺廟古塔
、雲曲屏帳、戲劇器樂等等。可以說現實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成
為剪紙題材。從手法上分,有平剪(鉸花)————獨幅剪紙,不描樣
,心想手到,一次剪一張,不重樣;折剪————對折、四折、五折、
六折等,圖案方中見圓或圓中有方;刻剪———煙熏取樣,刀刻,大量
復制;堆花————用彩紙照圖樣拼貼、描染、堆砌而成,立體感強;
新剪紙———刀剪並用。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套色、染色、水印等;
從用途分為:窗花、門楣花、燈花、炕圍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