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中的著名老不死有哪些
司馬孚,字叔達,河內溫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179年-251年)三弟。
其歷仕三朝,以曹植文學掾起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協助曹丕篡漢稱魏帝。後一直官居曹魏要職,歷任尚書令、司空、太尉、太傅,西晉建立封安平王,任太宰,邑四萬戶(西晉第一)。
『三國演義』對此人物著墨不多,如過場人物,似是庸碌之輩,然而例舉司馬孚親歷的幾件大事: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執政),追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擔負與司馬師攻克司馬門的重任,助誅曹爽;
嘉平五年(253年)(司馬師執政),東吳諸葛恪伐魏,東關慘敗,司馬孚領軍二十萬至壽春,於新城擊敗諸葛恪;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昭執政),蜀漢姜維進擊隴右,雍州刺史王經戰敗,司馬孚坐鎮關中,穩定局勢。
可看出,司馬孚身為司馬家族中的元老,每當亡魏成晉的關鍵時刻,往往挺身而出,化解危機。無疑有大功於晉室。司馬孚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祖,其在晉初地位崇高,親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死後備極哀榮,武帝三臨其喪,賜以東園溫明秘器隨葬,此後「依安平獻王孚故事」成為晉代乃至後世禮敬宗室、大臣的最高規格。
而另一方面,高貴鄉公曹髦遇弒時,百官莫敢奔赴,司馬孚枕屍於股,哭之慟,曰「殺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又逢廢立之際,司馬孚「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不敢逼」。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奐就金墉城,司馬孚拜辭,執王手,流涕噓唏,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去世之前,司馬孚更是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稕,斂以時服。」
對於司馬孚這般政治姿態,歷來爭議極大,貶之者斥之為偽,惺惺作態,雙重下注,褒之者則贊揚他能在亂世之中維持君臣大節。但需注意的是,支持司馬懿政變,結束曹爽損害他們既得利益與支持司馬氏傾覆魏朝,建立新朝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對於士人內心的挑戰,亦是完全不同。秉持與司馬孚一致的「大魏之純臣」政治姿態的,還有王祥、陳泰等人。然而,司馬孚等人也為這樣的姿態付出了一定代價,此處略去不講。
魏晉朝堂中,長壽者並不鮮見。
魏晉位居三公者中年逾七旬的便有賈詡、華歆、王朗、鍾繇、董昭、司馬懿、韓暨、高柔、王凌、司馬孚、王祥、鄧艾、荀顗、趙儼、盧毓等十多人。
但像司馬孚這般長壽,又同時參與見證魏晉兩朝開國,經歷三朝風雨 的人物卻絕無僅有了。
❷ 壽命有幾年左右
您好!
先秦時期的平均年齡雖然不是很高,然而也有一部分長命的,要不然孔先生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假如所有人都不能長壽的,那這句話也就白說了。剛才提到的司馬孚也活到將近百歲,經歷了三個年代變遷,主要是他老人家沒生過大病,身體素質好。可能我分析也不是百分百就准,畢竟以前的階梯制度太嚴重,很多有錢人的年齡稍微長一些,但是中間的數准確點,想要把每個數據算出來難上加難,根本達不到。
而且根據數據顯示,秦漢當時非常厲害,不管男女平均年齡還有身高都是最好的,但是女人的平均身高會稍微低一點,但是這樣看的話著時讓人出乎意料,但是漢朝的時期很長,東西漢加一塊都超過了450年,其他的年代都沒有一個超過300年,稀戰的才會使他們壽命更久。有一點到現在還是不明白,秦漢的男人身高為什麼比其他幾個年代的人都高很多,古時候可沒有像現在的科學式的吃飯法,隨著時間的推送應該越來越好才對啊,但是過了這么久還是不好。甚至比現在的男人平均身高還高不少。
而且當時三國是一個非常亂的國家,長期生活在戰爭年代,才導致於人口嚴重下降,卻把人的平均年齡提高了不少還有他們的身高,而且從明到清出現很大的下降實在是千不該萬不該啊。我說的這些數據並不是很正確,本人學歷有限只能了解這么多以後會多學習的!
❸ 哪個人在司馬昭兄弟篡權時公然反對,為什麼司馬昭不殺他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大權,將曹魏皇帝變成了傀儡,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繼續控制曹魏大權,眼看曹魏江山即將改換成司馬氏的江山,有一個人公然反對,至死也要做魏臣。
面對公然反對,權傾朝野的司馬昭兄弟,居然無可奈何,不敢殺他,最後,還給他封了高官,這個人到底是誰呢?為何這么大的膽子?
這個人就是司馬孚,他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非常長壽,活了九十三歲,他從曹操時代就為曹家效力,歷經曹魏五代皇帝,可以說是五朝元老。
《晉書》記載: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辭,執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這樣說,司馬孚已經是公然反對司馬炎稱帝了,但是,司馬炎也不敢殺了司馬孚,還對他非常尊重。
司馬炎封司馬孚為安平王,每次上朝時,司馬炎下令,都讓司馬孚乘車上殿,享受特別待遇,司馬炎則降階相迎。司馬炎對司馬孚以家人之禮對待,甚至,司馬炎見到司馬孚之後會下拜,而司馬孚見此,都下跪制止,畢竟司馬炎是皇帝。
司馬孚能做到忠於曹魏,可以說難能可貴,是一位少見的大忠臣。
❹ 歷史上司馬懿長壽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一是基因好。司馬家都長壽。司馬懿老爹司馬防(公元149-219),就是少有的長壽之人,整整活到70歲,人生七十古來稀。
司馬懿老爹的老爹司馬儁(公元113-197)更厲害,活到84歲,比司馬懿都長壽。
❺ 都是人,怎麼曹睿曹丕很短命,司馬懿卻很長壽
首先既然要對比司馬懿的長壽與二曹的短命,先說下二曹短命的原因。
第一個是遺傳基因,這就是說人和壽命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它是決定壽命的第一位因素,司馬懿的父親活了71歲。而曹操才65歲就因病去世了,曹丕40歲☞曹睿36歲。
第二是心理因素,由於個性上、生活上的原因,曹家父子遇事愛發怒經常生氣;精神壓力過多,不能及時轉移或排解;等等情況,使自己氣郁傷身,而影響壽命。心態決定命運,心態也影響壽命。但他們性格上有缺陷,不僅暴躁,還心胸狹窄,導致他對許多事情都不能釋懷,因私人感情而不能理智地處理政事。
保養
保養的秘訣應該就是不管事,司馬家有長壽基因,但是為什麼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卻活不過他父親的年齡呢?這說明司馬懿是沒有保養秘訣的,如果真有保養,那肯定會教給兒子。
司馬師活了四十多歲,司馬昭活了五十多歲。因為他們勞心開始的時間比父親長。司馬師接過司馬懿的權就開始勞心了,然後司馬昭也是如此。
所以最大的保養就是不居高位,不勞心,自由自在才能長壽。你看歷代帝王,他們擁有全天下最好的醫生和保養,但長壽的卻很少見。
❻ 三國演義里「長壽將軍」指的是誰
NO.1:張臶 字:子明 終年:105歲
歷史介紹:巨鹿人,隱士,少游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里。終身不仕。
NO.2:來敏 字:敬達 終年:97歲
歷史介紹:義陽新野人,漢末大亂,敏隨姊奔荊州,姊夫黃琬是劉璋祖母之侄,故益州牧劉璋遣迎琬妻,敏遂俱與姊入蜀,常為璋賓客。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倉、雅訓詁,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學校尉,及立太子,以為家令。後主踐阼,為虎賁中郎將。丞相亮住漢中,請為軍祭酒、輔軍將軍,坐事去職。亮卒後,還成都為大長秋,又免,後累遷為光祿大夫,復坐過黜。前後數貶削,皆以語言不節,舉動違常也。與孟光俱以其耆宿學士見禮於世。敏荊楚名族,東宮舊臣,特加優待,是故廢而復起。後以敏為執慎將軍,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年九十七,景耀中卒。
NO.3:呂岱 字:定公 終年:96歲
歷史介紹:廣陵海陵人,吳將。孫權時任上大將軍,孫亮時,任大司馬。
NO.4:司馬孚 字:叔達 終年:93歲
歷史介紹:河內溫縣人,司馬懿之弟,歷仕魏國五代皇帝,遷至太傅。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封為太宰,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NO.5:士燮 字:威彥 終年:90歲
歷史介紹:蒼梧廣信人,東漢末交址太守,孫權派步騭至交州任職,士燮迎接了步騭。在其幫助下,步騭成功斬殺了蒼梧太守吳巨,於是東吳在名義上佔有了交州,士燮也被加封為左將軍。士燮又修書給益州的雍闓等人,要求他們派人來投靠孫權。士燮因此又被加封為衛將軍,他的弟弟士壹、兒子士徽、族子士匡也都封了侯位。226年,士燮病逝,終年九十歲。
❼ 連著卧床5年糟蹋身體只為了裝病,最後短命的人是誰
現在學生不想上課就裝病請假,歷史上有不少大臣為了各種原因不想見皇帝最經常用的借口也是裝病,要說歷史上最能裝病的當然非司馬懿莫屬。
這第二階段司馬懿應該是經常卧床不起,因為這時政治環境比第一階段時更惡化,司馬懿必不敢作弊。除了這兩個主要階段,其它時候司馬懿應該也有小打小鬧的裝病,在此忽略不計。第一階段裝病時司馬懿年輕,可能對身體影響不大,暫且也不計較。第二階段司馬懿已經是花甲老人,裝病期間保守估計睡5年,即便不是天天躺床上,也是在室內活動,見不得太陽。司馬懿真是厲害啊,正常人睡5年都會睡死的,即便不睡死也會憋死。
再統計下司馬家族中男丁的壽命。
司馬懿親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八個人裡面有五個歷史沒有記載生卒年,但這五個人里應該沒有早夭的,否則不會被世人號稱「八達」。三個記載生卒年的其中一個司馬朗是非正常死亡,死於瘟疫。
司馬懿和司馬孚是正常死亡,司馬懿活了73歲,司馬孚活了93歲。司馬懿的老爸司馬防晚年在驚嚇中還活了71歲,壽終正寢。司馬懿的爺爺司馬儁活了85歲。
人到七十古來稀,那時候能活70歲真不容易,看來司馬家有長壽基因,起碼從司馬儁到司馬懿這三代人都長壽。因此我估計,如果不是司馬懿裝病糟蹋身體,縱然不及弟弟司馬孚長壽,起碼也能活到83歲。
或許是因為司馬懿心機太深,又時時被打壓猜忌
❽ 三國人物中,誰最長壽
NO.1:張臶 字:子明 終年:105歲
歷史介紹:巨鹿人,隱士,少游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里。終身不仕,因此不算文武,文武中第一長壽者就是下面的來敏了
NO.2:來敏 字:敬達 終年:97歲
歷史介紹:義陽新野人,漢末大亂,敏隨姊奔荊州,姊夫黃琬是劉璋祖母之侄,故益州牧劉璋遣迎琬妻,敏遂俱與姊入蜀,常為璋賓客。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倉、雅訓詁,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學校尉,及立太子,以為家令。後主踐阼,為虎賁中郎將。丞相亮住漢中,請為軍祭酒、輔軍將軍,坐事去職。亮卒後,還成都為大長秋,又免,後累遷為光祿大夫,復坐過黜。前後數貶削,皆以語言不節,舉動違常也。與孟光俱以其耆宿學士見禮於世。敏荊楚名族,東宮舊臣,特加優待,是故廢而復起。後以敏為執慎將軍,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年九十七,景耀中卒。
NO.3:呂岱 字:定公 終年:96歲
歷史介紹:廣陵海陵人,吳將。孫權時任上大將軍,孫亮時,任大司馬。
NO.4:司馬孚 字:叔達 終年:93歲
歷史介紹:河內溫縣人,司馬懿之弟,歷仕魏國五代皇帝,遷至太傅。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封為太宰,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NO.5:士燮 字:威彥 終年:90歲
歷史介紹:蒼梧廣信人,東漢末交址太守,孫權派步騭至交州任職,士燮迎接了步騭。在其幫助下,步騭成功斬殺了蒼梧太守吳巨,於是東吳在名義上佔有了交州,士燮也被加封為左將軍。士燮又修書給益州的雍闓等人,要求他們派人來投靠孫權。士燮因此又被加封為衛將軍,他的弟弟士壹、兒子士徽、族子士匡也都封了侯位。226年,士燮病逝,終年九十歲。
❾ 三國最長壽的人
三國時期,最長壽的八個人都是誰呢?
第八名就是高柔(89歲)。高柔是三國時期魏晉重臣,他出生於東漢熹平三年(174年),去世於景元四年(263年)。
第七名是士燮(89歲),東漢末年時期,士燮是割據交州的軍閥。他於東漢永和二年(137年)出生,東吳黃武五年(226年)去世,享年89歲。值得一提的是,士燮的控制范圍因有如今越南部分地區,因此越南史料也可看到士燮的名字,越南人尊稱士燮為「士王」。
第六名:孟光(89歲+),對於孟光的年齡,史書出現了這樣的記載「九十餘」。本著最穩妥的理解,他實歲肯定達到了89歲,但是這個余,余多少並沒譜兒。保守的理解為,孟光的年齡超過了89歲。孟光因董卓之亂避難到巴蜀地區,劉焉父子都非常重視他。只不過後來得罪了一大批人。
第五名:劉寔(90歲),他是三國時期至西晉時期的大臣,他也是漢室宗親,是東漢章帝第五子濟北惠王劉壽的後代。他出生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去世於永嘉四年(310年)。晉朝建立後雖然劉寔一開始非常坎坷,但最後仍然被人們重視。
第四名:司馬孚(92歲),說到司馬孚人們大概率是不熟悉的,但是他有一個弟弟哥哥是盡人皆知,此人就是司馬懿。司馬孚出生於光和三年(180年),去世於泰始八年(272年)。他是司馬防的第三子,也是司馬懿的弟弟。值得一提的是,司馬炎於太極殿東堂為他舉哀三日。
第三名是呂岱(95歲),他出生於延熹四年(161年),去世於東吳太平元年(256年)。呂岱平定賊寇,輔助荊州軍事,平定交州,鎮壓叛亂,執掌荊州文書工作。孫亮登基後,成為了大司馬,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呂岱去世後,他的兒子呂凱繼承了他的爵位。
第二名是來敏(96歲),來敏出生於延熹八年(165),去世於景耀四年(261),享年96歲。從董卓之亂後,來敏的命運就發生了改變,其後來敏得罪了很多人,最終的來敏只是擔任執慎將軍,後來過了幾年,來敏去世,享年96歲。
這第一名就是張臶(104歲),張臶出生於永和元年(136年),去世於正始元年(240年)。他字子明,是鉅鹿人。他被譽為「東漢末到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正始元年,張臶以104的高齡去世。不久後,王朗的兒子王肅到任廣平,表達了對張臶的敬意,並對其家屬有所特殊照顧。
❿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司馬孚為什麼那麼長壽
曹操對於司馬懿充分表現出來的政治家兼軍事家的特有才識極為贊賞。善於用人的曹操要讓司馬懿為曹魏的大業盡其才智,對他的奇謀異策從善如流。但曹操又對司馬懿狡猾的為人極其不放心。他那犀利的目光看出了司馬懿是一個外表寬厚而內心猜忌,多權變的雄號之士,具有政治野心,並不甘心於久居人下。這種人是很難駕馭的。曹操一方面利用司馬懿的才智,一方面對他嚴加防範,嚴加提防。
機警的司馬懿敏感地覺察到曹操對他的猜疑,馬上使出他的韜晦之計為對策。他表現出對權勢地位極其淡漠的樣子,整日埋頭於吏職,以致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甚至於田地畜牧之事也親自過問。
他把全部精力都華到瑣碎雜事和眼前利益中去,完全像個胸無大志,目光短淺之人。如此許久,曹操才稍微有些安心,暫時放鬆對他的懷疑和警惕。司馬懿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的韜晦之策,再次緩解了他與曹操的緊張關系。在司馬懿和曹操相處的日子裡,無時不在智斗中度過,誰勝誰負,很難裁定。
盡管司馬懿的警覺和猜忌發展到如狼後顧的奇特程度,而且在任何時候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但到了晚年的曹操最不放心的仍然是這位有狼顧相的心懷豪志之人。他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處置司馬懿。
可是,司馬懿特善玩弄以假象蒙蔽,麻痹,欺騙對方的手腕,使得曹操一時找不到下手的借口。在雄主曹操臨終前的日子裡,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將來,兒子能駕馭住所有的大臣嗎?尤其是那些才智出類拔萃,而內心狡詐多變者。
他十分擔心曹魏半壁江山的命運。臨終前,曹操抓住太子曹丕的手,憂心忡忡的告誡他說:「司馬懿終將會不甘心位居臣下的。你執政後,他肯定會干預朝政,你必須高度警惕啊!」但是,曹丕與司馬懿的私交非常好,哪裡聽得進去父親的警告!相反,還竭力為司馬懿辯護。結果,曹操未能及時除掉司馬懿,便病死洛陽了。
曹丕繼位,但他並沒有聽取曹操的忠告,且論自身的資質而言,也遠不及曹操的深謀遠慮,因此他不僅重用了司馬懿,且死前給予了司馬懿實際的兵權,這期間司馬懿簇擁曹丕廢帝立位,其實也是借曹丕之手推翻漢室政權,重新設立新的政權體系。
這也是促成司馬家族後期篡權奪位的導火索,司馬懿聰明就聰明在他分的情時機,看的清形勢,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加之他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最終開始了他心中大業的第一個里程碑。
在後來與諸葛亮長達7年的北伐戰場上,更是奠定了結識的政權基礎及經驗,而著經歷三代託孤輔主的他,多年政治經驗的積累,促使他培養了一群可靠精乾的羽翼臣子,也終於在後期掃除曹爽黨群之後,成功的從曹魏政權的幕後走向台前。
如同當初曹操以魏代漢一樣,以晉顛覆了曹魏政權,控制了幾乎整個天下。但司馬懿至死並沒有立自己為王,或許因為他對曹家的某種特殊存在的情感所致,畢竟曹家一直對司馬懿重用、信任和賞識,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以至於後來的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