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50歲了還干不到管理層

50歲了還干不到管理層

發布時間:2021-10-27 12:41:14

『壹』 50多歲了還在單位上班,你是不是也感到有點尷尬

50多歲的人還在上班的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公司各級管理層,50歲提拔到領導崗位,這種人上班不尷尬;

二種是專業性和技術性比較強的崗位,比如老醫生、老教授、老專家,等等,這些老人還不願意當官呢,憑技術吃飯更香,收入甚至比管理崗位還高;

第三,在打工體系內。恰恰相反,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的操作崗位,現在都是老年人在苦苦掙扎。比如,工地上的打工族,平均年齡已經提升到45歲以上,50歲以上的老頭搬磚不少見,但是他們的子女,從農村出來是願意從事這些苦力活的。再比如,那些社會地位比較低的環衛、保潔、保安、綠化、理貨、收銀等低薪崗位,老年人很多。

那麼,那些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底層小職員,很多都轉行了,要麼自己做點生意,要麼自己找一點適合老年人做的事情。比如,你發現了沒有,保安、保潔、綠化、環衛、門衛等領域,老年人越來越多了。

『貳』 企業里超過45歲的老員工其實很少,這些老人都去哪了

題主看到企業里45歲以上的員工越來越少了,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效應和「錨定」效應。自己所在的公司中年員工少,就片面地認為整個職場45歲以上的員工都少了。其實,全球職場從宏觀來說,依然是老中青三結合的。中年人依然活躍在各行各業呀。

舉一個例子:我剛來北京的時候,20多歲,上下班高峰坐地鐵,很少見到中老年人。後來,我年齡稍微大一些,也不願意擠高峰地鐵了,覺得一個30多歲的人擠在年輕人中間很不舒服,覺得人生很失敗。我慢慢地學會了錯峰上下班,要麼早上班,要麼晚下班。那種中老年人,更是錯開了交通高峰期,並不代表中老年人在社會上減少了。不信,你看看菜市場里或平價大超市裡,中老年人熙熙攘攘,年輕人倒是很少見。

80後確實從中小企業或創業公司減少了,主要有三個去向:

一是轉行了。比如,大量的服務員、銷售業中,大量的服務員、保安、中介、推銷員、廣告員,都是年輕人,臨時過渡幾年,都是吃青春飯的,年齡偏大一點,比如,超過30歲,就干不動了。老闆也不用了,自己也沒臉皮再幹了。都轉行去了傳統公司,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二是被淘汰了。比如,互聯網企業、高科技企業,技術迭代快,對年輕人需求量大,對中年人不友好,35歲以上基本面臨淘汰出局。很多人35歲的人,只能轉行到傳統行業。

三是辭職回家了。比如,大城市的年輕人,掙扎著做到三十歲,終於死心了,實在沒有辦法買房立足,很多人都回家鄉謀職去了。還有很多女性,到了三十歲生育期,很多人追求性價比,預期掙幾千元月薪這么累,還不如辭職回家生育呢。

總之,這個職場的生態越來越變化快,很多現象已經讓人看不懂了。年輕浪潮的崛起與整個社會的老齡化,逐步形成結構性矛盾。有些行業,平均年齡逐步增大;有些行業,平均年齡在逐步減少。80後也好,70後也好,都在感受著中年危機,但他們為了扛起家庭重任,依然活躍在各行各業,負重前行,不曾逃離職場。

『叄』 我們企業中層幹部到50歲就實行鬆散管理,不用上班了,可是勞動模範為什麼要干到60歲不鬆散管理,

評選勞動模範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時代領跑者。所以,勞動模範為什麼要干到60歲不鬆散管理。

『肆』 已經超過35歲還沒做管理層,是不是很失敗

我個人覺得並不是特別的失敗,因為有些人天生就性格比較軟弱,所以這些人並不適合做管理層。 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管理層啊,難道能說大部分人都失敗嗎 ,所以說30歲還未晉升至管理層的現象並不罕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管理層。

『伍』 35歲以上的還沒混到領導層,該辭職還是混日子呢

『陸』 三十歲了依然是技術崗,沒有進入管理層,你還會選擇繼續做這份工作嗎

個人認為,我還會選擇繼續做這份工作。

事實上,我認為做管理層可能不是衡量一個人工作價值的唯一標准,也不是判斷一個人學到的東西的憑證,而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准。

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除了賺錢,它給你的眼睛和人脈是多麼重要。

1.不盲目追求管理崗位

技術職務晉升,例如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的技術晉升途徑。

只要有技術,真正成為技術專家要比管理職位多得多。

就像我認識的朋友的企業一樣,他公司的高級工程師比一般管理層的工資待遇高。而且,副總也要積極打招呼,成為真正技術的大牛,管理層見面也要叫“爺爺”。

5.少年得志固然好,但大碗晚也不遲

也許進入你30多歲的管理層是你的目標,但現在不能進入。

但是只要你靜下心來繼續努力奮斗,這個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人生路上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少年得志固然好,但大碗晚也不遲。

6.職場價值的表達在於自身的成長

職場價值的表現不是你進入管理層,只有自己的成長才是你職場價值的真正體現。

例如,開拓你的思維,開闊你的視野,積累人脈,都是職場價值的體現。

所以,30歲仍然是技術崗,不進入管理層,就能真正靜下心來工作,不斷發展自己,黃川不負苦心,最終一整天實現你的價值。

『柒』 35歲以上在一家公司還沒混到領導層,該辭職還是混日子

有人問我,我35歲。我在一家國企中間。一家私企年薪翻了一倍,我在糾結去不去。這是一個熱門話題。作為一個兩方面都經歷過的人,他有一些真實的經歷和看法。職場三十五,事業是坎。工作十年左右,從上到下在企業中間。我看到了我該看到的一切世界,經歷了一切對與錯,翅膀變得像心一樣僵硬。突然覺得舞台更大了,天空更寬了,心態更浮躁了,有點辭職的沖動很正常。不管是國企中層還是私企中層,35歲了,都有點想辭職的沖動。

我們臨時團隊幹了兩年,他們找借口跑回國企。事實證明,三年後的發展態勢是:國企開始好轉,待遇開始上升。而去私企的同事大多都在走下坡路,只有少數年薪百萬。很多都不好意思回國企,當然也回不去了。有些人不知道跳槽去了哪裡。做得好的回來過年聚會,做的不好的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捌』 為什麼有些人永遠做不了管理層

首先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管理層,但是否可以成為優秀的管理層那取決與你的心態,為誰管,自己還是公司, 如果可以把企業當成是自己的,那麼你內心中就會對企業的一切負責,這個時候即使你性格內向,當你看到員工偷懶的時候你也會拿出鮮明的態度,因為企業是你的,員工不良的做法是在偷你的錢財,毀你的企業,那你還會有話說不出口嗎

『玖』 那些將近40歲都沒有成為管理層的人,後來過得怎麼樣呢

大學剛畢業時新入職了一家公司,基層員工有一位近40的老員工,叫阿伊,阿伊大學畢業以來,在公司已經工作了10幾年了。

我們的崗位是基層財務人員,她跟我們做同樣的事情,主要與客人對賬,整理資料等簡單的工作。我們的上司是個30多歲的女人,比阿伊少一點,但是脾氣十分火爆,動不動就喜歡批評下屬。

有一次,阿伊與客人對錯了一筆數,上司絲毫不顧是否老員工,開會時對阿尹當眾批評。我們以為阿伊會自持是老員工當眾頂撞,誰知阿伊完全沒有,她賠笑地點點頭,向上司道歉。

會議結束後,阿伊躲到洗手間失聲痛哭。

年輕的我不諳世道,安慰她的同時,忍不住為她抱不平:「要我是你,我就反駁她了,人又不是神,是人都有錯的。」

阿伊只是心酸地回答一句:「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上有老下有少,而且年齡到了,我又只會做基層性工作,出去找工作也難的。」

職場是殘酷和現實的,最好奮斗的年齡段應該是2,30歲的年齡。這個年齡瑣事比較少,有用不完的精力,很適合奮斗。如果到40歲還是基層,可能身心上就懈怠,要奮起直追實在有難度,只能做被管理層受氣了。

1.認清自己

表姐是做HR的,當她聽到我說起3.40歲還做不了管理層的恐慌後,她覺得很幼稚。

「並不一定要成為管理層,你還可以成為某方面的專家,一樣會受人敬重。」她說道。

表姐說,其實當管理層是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的,並不是人人都能當,你要認清自己有沒有具有管理才能。

管理才能包括:

溝通能力。為了了解組織內部員工互動的狀況,傾聽職員心聲,一個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又以「善於傾聽」最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於讓下屬離心離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與需求,而管理者也可藉由下屬的認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鳴,得知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否成功。

協調能力。管理者應該要能敏銳地覺察部屬的情緒,並且建立疏通、宣洩的管道,切勿等到對立加深、矛盾擴大後,才急於著手處理與排解。此外,管理者對於情節嚴重的沖突,或者可能會擴大對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決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狀況不明、是非不清的時候,也應即時採取降溫、冷卻的手段,並且在了解情況後,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沖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發權和主動權,任何形式的對立都能迎刃而解。

規劃與統整能力。管理者的規劃能力,並非著眼於短期的策略規劃,而是長期計劃的制定。換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深謀遠慮、有遠見,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見現在而看不到未來,而且要適時讓員工了解公司的遠景,才不會讓員工迷失方向。特別是進行決策規劃時,更要能妥善運用統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屬的智慧與既有的資源,避免人力浪費。

決策與執行能力。在民主時代,雖然有許多事情以集體決策為宜,但是管理者仍經常須獨立決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協調、化解員工紛爭等等,這都往往考驗著管理者的決斷能力。

培訓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擁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工作團隊,因此,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成為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統馭能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復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

2.專業技術人員不比管理者差

表姐說,專業的技術人員並不比管理人員差的。

一部分人對學術是真心熱愛,覺得一輩子做技術是個很快樂的事。待遇方面,管理者和優秀的技術人員差不多。

公司地位誰輕誰重都說不定。每次看我們領導去找專家時看到人家在看報紙,一句也不敢說,且不說人家專家也沒耽誤工作,關鍵是離開人家確實就沒辦法了,咋整。

我恍然大悟,表姐笑笑說:「不過,認清自己以後,最重要是努力在當下,與時俱進改進自己,從現在開始努力,不然就是像阿伊一樣,既不是專家,也不是管理者,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

閱讀全文

與50歲了還干不到管理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感恩詞 瀏覽:606
籌備養老護理院都需要哪些工作 瀏覽:13
公司召開重陽節座談會的簡訊 瀏覽:877
體檢三個階段注意什麼 瀏覽:989
龍口北馬敬老院 瀏覽:156
50歲的人拉肚子發高燒怎麼辦 瀏覽:464
美容養生方向怎麼樣 瀏覽:99
嚴重失能老人符合什麼條件才行 瀏覽:168
養老保險交夠15年後繼續交合適嗎 瀏覽:409
協和體檢中心結果多久能出來 瀏覽:581
父母的羽翼是什麼樣子 瀏覽:67
古田縣城關敬老院 瀏覽:314
老人家有一隻腳麻怎麼辦 瀏覽:665
改寫分數如何不讓父母知道 瀏覽:500
老年痴呆有沒厭食 瀏覽:940
沒有注冊的養生館如何投訴 瀏覽:225
老人家頭頂壓迫感頭疼 瀏覽:859
報名體檢表是在哪裡領取 瀏覽:769
人生不易老人家太難 瀏覽:501
奧氮平老年痴呆劑量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