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80至90歲稱

80至90歲稱

發布時間:2021-10-25 15:52:10

『壹』 請寫出古人把70到90歲稱為什麼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貳』 古代從出生到90歲的稱謂

1 0-1歲 孩提、襁褓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未滿周歲的嬰兒。

2 2-3歲 孩提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 7歲(女) 髫(tiaoˊ)年 幼童時期。古兒童尚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故稱之,也稱作「垂發」。
4 8歲 童齔[chèn]、總角 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5 9歲 九齡 教數之年指兒童9歲。語出《禮記》。
6 10歲 黃口 10歲以下的少兒通稱,即稚氣未脫的男孩或女孩代稱也。幼學之年、外傅之年,十歲稱幼年可以出外就學。後來就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 12歲(女) 金釵之年 女孩子到了12歲就可以頭帶金釵
8 13歲(女) 豆蔻年華 多年生草本植物,產嶺南,其花很美,尚未大開的花形如懷孕之身,南方人稱為含胎花。詩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語出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人們常稱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也用於比喻處女。
9 13-15歲(男) 舞勺之年 根據《禮記》的記載:勺,一種管樂器,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稱。
10 14歲(女) 「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陳後主《車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眄鬟鬢低。」
11 15歲(女) 及笄或笄年 「笄」[jī],即女子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盤發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齡,故稱。
12 15(男) 束發、成童、志學 男子15歲左右稱「束發」或「成童」,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古代男孩將頭發由兩髻(總角)束成一髻叫做「束發」,束發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13 15-20(男) 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戰場了

14 16歲(女) 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女子16歲稱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兩個「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開,二八一十六,故稱。女子十六歲還可稱「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後贈馮姬》詩:「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15 18歲(女) 「二九」 女子18歲可稱「二九」。《初刻拍案驚奇》:「韓子文……年過二九,尚未有親。」本來男女皆可用,但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6 20歲(男) 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歲、加冠、冠年 男子20歲稱「弱冠」。典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孔穎達進一步註解說:「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歲算作成人,要舉行加冠禮,故稱。
17 20歲(女) 桃李年華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18 24歲(女) 花信年華 花信,開花時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19 至婚嫁年齡(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適婚年齡。而多誤寫為「標梅之年」。
[摽梅]謂梅子成熟後落下來。後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結婚的年齡。摽梅中的「摽」讀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適合出嫁之年。
20 30歲(男) 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壯室 30歲稱「而立」之年。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21 30(女) 半老徐娘 稱年老而尚有風韻的婦女
22 40歲(男) 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孔穎達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二則氣力強也。」
23 50歲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歲數,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等。50歲又稱「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50歲又稱「知命」之年。語出《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認識天命,按現在的說法,應為認識自然的法則。
24 51歲 「開六」 古人稱老年人年齡進入一個新階段謂之「年開」。十年為一秩,開六即第六秩的開始。況周頤所著《蕙風詞話續編》卷一:「近人稱壽五十一歲曰開六,六十一歲曰開七。」

25 60歲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古時用干支紀年為六甲子。因為它以天干與地支依次循環搭配,六十周而復始,所以也稱「花甲子」、或「花甲」。後來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稱60歲。
耳順: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
杖鄉:意思是六十歲可以拄行走於鄉里。
26 61歲 開七、華甲 華甲的甲,即甲子的甲,華字的繁體字可分為六個十字和一個一字,所以稱61歲為「華甲」。
27 64歲 破瓜 因瓜字可分為「八八」兩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故用為64歲的代稱。
28 70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語出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來人們就用「古稀」或「稀年」作為七十歲的代稱。
致事、致政是一個意思,即辭去官職,也叫致仕。「懸車」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歲時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而懸車。
29 71歲 開八 白居易《喜老自嘲》詩:「行開第八秩,可謂盡天年。」

30 77歲 喜壽 因喜字的草體似七十七三字組成,所以這么稱呼。

31 80歲
望八、杖朝之年
韓愈《司業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無憾,我竟不充。」80歲還稱為「杖朝」。語出《禮記王制》:「八十杖於朝。」意謂八十歲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後來就把「杖朝」用作八十歲的代稱。

32 88歲 米壽 因米字可以分為八十八三個字,所以稱八十八為米壽。
33 80-90歲 耄耋之年 耄耋(mào dié)80~90歲稱耄和耋,也用作對老年人的泛稱。尢以九十歲稱謂多。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34 90歲 望九、鮐背之年 明人吳晉《與林茂之前輩書》:「先生以望九之年,猶燈下書頭字。」九秩、九齡、鮐背(台背、駝背)之年、鯢齒之年、黃耈之年、黃發之年、眉壽之年、凍梨之年、齯:90歲。
35 100歲 期頤、人瑞 100歲「期頤」。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解說:「期頤,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
36 人死時的年齡稱為「終年」、「卒年」或「落年」。其中「落年」不大常見。宋人羅泌所著《路史後記七小昊》曰:「小昊青陽氏……在位八十有四載,落年一百有一。」小青陽氏,指傳說中黃帝的兒子之一,東夷集團的首領。

『叄』 一般80到90歲的老人統稱什麼

話說80歲;稱謂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歲自古還泛稱為「耄耋之年」,出自《禮記 · 曲禮》的「八十九十曰耄」。《爾雅 · 釋言》註:「八十為耋。」 《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稱為傘壽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如果一個人健康狀況還過得去,到了90歲也稱「鮐背或台背、駘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爾雅·釋詁》;「鮐背,壽也。」也有把80歲以上的老人稱謂「中壽」,把90歲以上的老人稱謂「上壽」。

『肆』 80歲~90歲在古代怎麼稱呼

80歲到90歲是耄耋之年。

『伍』 80歲叫耄耋,90歲應該叫什麼

90歲可以稱之鮐背之年。

讀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鮐,原指鮐魚。

由於老年版人背部的褶皺如權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九十歲有諸多稱謂,除了鮐背,亦有黃耇(gǒu)、胡耇、凍梨、齯(ní)等稱謂。

(5)80至90歲稱擴展閱讀

此外,《釋名》亦詳細列舉了其他年齡的稱謂,簡單列舉如下:

始生:嬰兒、嫛(yī);始能行:孺;七年:悼;毀齒:齔(chèn);十五:童;二十:弱;三十:壯;四十:強;五十:艾;六十:耆(qí);七十:耄(mào);八十:耋(dié);九十:鮐背、黃耇、胡耇、凍梨;百年:期頤;老:朽也。

『陸』 80至90歲稱之為( )之年

不滿周歲——襁褓
12歲(女)——金釵之年
2~3歲——孩提
13歲(女)——豆蔻年華
女孩7歲——髫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男孩8歲——齠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幼年泛稱——總角
20歲(女)——桃李年華
10歲以下——黃口
24歲(女)花信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至出嫁——
梅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柒』 70歲叫古稀,80歲,90歲叫什麼

70歲叫古稀,80歲叫仗朝,90歲叫鮐背,其中80與90又可統稱為耄耋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仗朝又作杖朝: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後用作八十歲的代稱。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也可稱「凍梨」。

(7)80至90歲稱擴展閱讀: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捌』 80-90歲稱謂是什麼

80歲稱「耋」 90歲叫「耄」。

『玖』 80至90歲叫什麼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內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容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閱讀全文

與80至90歲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人養老保險申請 瀏覽:412
外地養老服務有哪些項目 瀏覽:249
養老保險每年交錢不等價行嗎 瀏覽:867
退休後社保卡還有用嗎 瀏覽:402
想補養老金嗎 瀏覽:115
濟南老年大學東校區 瀏覽:734
大馬哪裡可以體檢 瀏覽:742
養生館小區門口怎麼拓客 瀏覽:476
小學生寫關於孝敬長輩的作文1000字 瀏覽:408
癱瘓在床的老人如何排便 瀏覽:287
石家莊養老院價格收費標准 瀏覽:262
駕校體檢拍照穿什麼顏色衣服 瀏覽:568
常州養老院高端有哪些 瀏覽:320
孝敬校本課程 瀏覽:959
南通意境養生有什麼服務 瀏覽:874
養老金問題的畢業論文 瀏覽:72
省老年大學昨天 瀏覽:642
65歲公婆有多少養老金 瀏覽:718
70歲血紅蛋白多少正常 瀏覽:249
老人家到晚上3點就睡不著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