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劈掛通背拳與馬氏通備拳是一種嗎若不是,二者有什麼關系
通備劈掛拳又稱馬氏通備劈掛拳,是馬氏通備武藝體系的一個分支 就是分支而已
2. 為什麼練太極拳不長壽
真正的太極拳應當是內外兼修的,而很多人是練外不練內,只練個臭皮囊,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拳架打得很熟練,也能每天堅持,但是經常一臉嚴肅,看似認真實是緊張;有些人練拳時咬牙切齒、揮拳頓腳,渾身一點不放鬆;更有些人練了很多年,依然脾氣大愛發火,這些人拳練得再多也只是活動了筋骨。
大家知道,長壽老人的最大特徵是性格樂觀開朗,情緒從內部對人身體的影響遠遠大於外在環境的作用。根據傳統中醫的理論,風寒暑濕躁火,這六淫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即外邪傷人,通常是由表及裡的,比如受寒通常會先皮膚冷,寒氣進經絡則肌肉酸痛,傳到腑就拉肚子,再下傳寒氣才到五臟。
但是人的情緒對人的傷害卻是直接的,所謂「七情傷人,直中內臟」,氣極了能馬上吐血,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驚恐傷腎、悲憂傷肺。林黛玉自悲自憐,老是咳嗽,她這是「憂傷肺」的典型症狀。
你練一個月的拳也不夠你一場氣生的。我們在練太極身體上放鬆的同時,心態也必須放鬆,放鬆平和的心態反過來對身體的放鬆也更為有利,只有心靜如水,太極才能達到高境界。
太極拳是基於道家的「無為、不爭」的思想。老子曰「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很多練太極的人都忘了這一點,整天想著如何精進,內心焦慮,永不滿足,為提高技藝,不斷與人交手爭斗;或者是經不住別人挑釁說太極不能實戰,憤而起身相搏。
有道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傳說歷史上,確有一些大師級人物僅因為一些口舌爭強斗勝而受內傷早逝。太極拳理法高級勁力巧妙,讓很多嗜武者 著迷和興奮不已,也常常不自覺地誤入好勇鬥狠的岐途。
正因為此,王宗岳在闡述了太極拳的精義之後,特別強調了三豐祖師的話「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做技擊之末也」。
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今天的我們就更不應該為爭強鬥狠而練拳了,練成金剛不壞之軀也承受不了一顆小小的子彈,更何況法制社會,拳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多數情況只會讓事情變的更糟。
我們應當把練拳當成一種樂趣,因為有東西可以研究,讓我們健身鍛煉的過程變的更加有樂趣、有文化和有韻味,推手試力,輸贏都哈哈一笑,決不計較。
實際上,真正的太極拳高層次功夫,有時侯偏偏是越是刻意去追求,就越得不到,有一位老師說得好:「你想與人爭的時候,爭念一起,心就已經僵了,還如何放鬆?如何能達到松空的更高境界? 」
最後,我不得不說,多數不長壽的練拳人都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些人仗著從小練武底子好,酗酒抽煙,放縱不節,而現代人的夜生活對身體的傷害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過去農業社會,天一黑也沒什麼電視之類,油燈點一會就睡了,熬夜熬出來的病很少。
而現代人面臨的誘惑很多,有事沒事混到一兩點睡的人很多,這對身體非常有害。中醫認為子夜一陽始生,這個陰陽氣交接的時間人應該在睡眠狀態,所謂萬法自然,人類是自然界的造化,理應順應自然,大家注意觀察就能發現,那些常年上夜班的人幾乎沒有長壽的。
3. 請問,為什麼說拳遇通背亡
內功有成後,丹田內勁由脊柱上通後背達於兩臂,稱為通背。
太極拳有「牽動往來氣貼背」之說,兩手兩臂之勁由後背練成一體,左右開弓,如環無端,既可反復發勁,連環擊打,又可反復牽動,往來虛實,陰陽相濟,只會打拳,沒有練成內勁的人,遇到這種功夫,當然不行了。
通背拳在練法、擊法、力法等方面都有與其它拳種不同的特點,已經由一種單一的鍛煉方法發展成為有完整的訓練、技擊、理論(包括各種器械)的練法,擊法的特殊門派。
通背拳的發拳擊掌與其他的拳種的擊拳方法截然不同。其獨特之處是,發左拳上左腿,發右掌上右腿,也就是所說的「順拐」。這樣練習有助於,在訓練中達到通背拳所要求的放長擊遠的宗旨。又加強了訓練難度。
通背拳的發力也與眾不同,多用甩力,柔力,掄臂求力,兩臂似兩條鞭子,無影無形,飄忽不定,一旦發力如晴空炸雷,力達擊點,力發萬鈞,拳擊力發腰背達於拳尖,離心力貫全身而擊出。真正達到手如鐵、腕如棉、兩只胳膊似皮鞭。
通背拳突出的是技擊變法:講求式無定式、法無定法,學時一定理,用時無定法,實踐中以變應不變、以多變應萬變。柔中取變,兩臂如鞭,忽明、忽暗、忽虛、忽實,似有力又無力。虛實相間,防中突變打,打中突變防,拳腿並進,進如潮湧,撤如潮退,打敵出其不意,攻敵迅雷不及掩耳,使敵心奪神骸,望風而逃。
4. 通背拳 長拳 崩拳 形意拳 八卦拳細節處各有什麼不同
通背拳也稱通臂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祁門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
長拳--一般將查、花、炮、紅拳列為長拳范疇,當然也有專門定名長拳拳種,奇特點是放長擊遠、發力飽滿,不法上多是閃展騰挪、躥蹦跳躍。現在國家有規定長拳比賽套路。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太極、形意、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快攻直取,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形意拳起源於心意拳,由李洛能演變創新而來。形意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莫測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五行拳即是說的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母拳。
崩拳則是形意五行拳中位列第二的崩拳。其性屬目,崩拳似箭,直來直去,打法簡單實效,殺傷強勁。猝然冷動,短促突擊,既快又烈,力透臟腑,是穿透勁力的典型拳法。
八卦掌—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一個體現。它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於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扣、順步法為基礎,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一至,步似行雲流水,身法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走如游龍,翻轉似鷹。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托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拳無優劣,人有高下。沒有最好的拳,只有練不好拳的人。
體型瘦小的人可以練練通背,如果有機緣可以接觸下形意或者八卦。看看性格適合哪種拳和身邊有哪些教拳的老師。共勉!祝學有所成。
5. 為什麼通背拳高手都是駝背
那不是駝背,在通背拳的習練過程中會要求習練的人拱背沉肩,但是不是駝背。駝背是脊柱彎曲而拱背是肩胛骨的活動。雖然看起來是後背向前拱但是練通背的人是不會和駝背的人那樣整個脊柱彎曲的。
6. 天龍八部單機版 通臂拳怎麼練不到4級呢
呵呵,那是因為你你的內功心法配的是吐納法,配那個功法是升不到四及和五級的,要配上---雷部三訣才行啊,其實通背拳在開始的時候三級都已經夠用了啊,後面有一陽指和北冥神功,如果加強版的有六脈神劍,想要加強版的補丁我也有,想要的話網路hi我哈,樓主游戲開心哈···
7. 張福順的精通背拳
講究
張老師說通背拳講究的是:探背、松肩、墜肘、甩腕、長腰、拔頂、抗項。運動時表現為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簧,腳似鑽。節節貫串、敏捷流暢。力由脊發,經肩、肘、腕三關,毫不滯澀,直達手指。運動方法講求十二要訣,即一伸、二探、三毒、四順、五頂、六合、七舒、八挺、九扣、十曲、十一隨、十二摧。
技擊
通背拳象其他拳種一樣具備很強的技擊功能,技擊是武術最重要部分。他說,武術的「武」有演練表演的成分又包含了練拳的目的,而「術」指的是「術理」,強調的是技擊技術和方法、練武術除了有健身效果外,主要目的是「自衛和衛人」,「自衛」是防身自衛,「衛人」是保家衛國和見義勇為。通背拳練的就是技擊,就是應用。
張老師說,練好了通背拳其臂膀和手掌都有很強的擊打能力和速度,但本門通背拳不講究硬磕硬碰,不簡單以力贏人,不和對方拼體力。因為你力大還有比你更大的,你硬還有比你更硬的,你快還有比你更快的。本門通背拳在動作上強調先練開展,後臉緊湊。現煉剛,後練柔,最後達到剛柔相濟。
封打合一
通背拳的技擊思想是「封打合一」,象英超聯賽那樣強調以進攻為主,俗話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通背拳的技擊講究「冷、爆、脆、快、硬」,達到高水平時其冷爆勁的技擊效果是一觸即發,出手見紅,收放自如,「一摸就沒」,「一按就翻」,使對手象觸電一樣,腦中一片空白。而我們長期刻苦練習,追求的正是這樣的技擊本領。這就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有超前於對手的思想意識。張老師(及其師兄弟們)曾多次與人交手驗證,親身體驗先輩所傳技藝確是國之瑰寶。.
武德 張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高超的通背拳技擊水平外還有他的武德,張老師經過長期的磨練,比較全面的繼承了前輩傳下來的通背拳技藝和技擊精華,他的師父曾放心的說,「你到外面和人比武,你輸了就等於我輸了」。雖然張老師已經具備高深的功夫,但是幾個小時的談話中沒聽過張老師一句菲薄或貶低其他人和其他拳種的話。他說,練所有武術都應注重武德,遵紀守法,決不能恃強凌弱,妄自尊大。每個拳種,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天下武術是一家,我們要不斷互相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傳播
作為通背拳的傳人,張老師認為不僅要自己練好,繼續傳播,使之發揚光大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絕不能讓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古老的武術文化和功夫在自己這一代失傳。 從近年開始,張老師又開始代師傳藝,張老師說教人可以,不能賣藝,即教拳決不收費,他認為,自己有退休金生活完全沒問題,如果收費就把祖宗的絕技和自己看得太低了,中國寶貴的傳統武術文化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當然這樣說不包括以教拳為生的武師。
他要求學生非常嚴格,告誡學生們學拳必須要有武德,要遵紀守法。要克己從人,對己嚴對人寬。他說功夫就是時間的積累,我們練的是拳,是技擊,不是玩。必需要按規矩練,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有成果。他認為傳說中老前輩有很高深的功夫,我們可以欣賞,但要分析,要學習先輩們刻苦學藝,畢生追求的精神和毅力,最重要的是要把功夫練到自己身上,這是畢生的幸福。
徒弟 他說,徒弟要想學好拳有三個條件:明師、天份和時間。不過首先要非常熱愛所學的拳,堅信所學的拳是最好的拳種。好的拳應是拳理清楚明晰,動作簡單實用,好學,功夫易上身,技擊內容豐富。但要想真正出功夫,必須經過明師指點和自己長時間的的刻苦努力。
張老師對待徒弟們象家人一樣,既是師長又是朋友。平時徒弟們還經常管他叫大哥,有時時間太晚了,大哥還經常出錢讓徒弟打車回家。
張老師時而侃侃而談,時而親自示範,我們一談就是四個多小時,我既不覺得累更不覺得乏味,而且無論在對武術的理解認識上,還是在有關技擊的理念上都覺得獲益匪淺。我不由得衷心希望張老師健康長壽,希望民間多一些象張老師這樣的明師,也感到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後繼有人,一定會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8. 請問高手哪裡有通背拳的教學啊(體院學生打的那種,不是老頭亂耍的那種)
正規體育學院都有
9. 80後看過一個動畫片,不記得裡面的人物了。 三個主角,用龍拳,虎拳,還有通背拳(鶴拳)。兄弟們幫我想想
前川剛的《鐵拳小子》也許不是什麼如雷貫耳的漫畫,但是80年後出生的人應該都會記得,電視上曾經播過的《功夫小子》動畫片,主角名叫金米,是大林寺傳說中的「拳精」,故事講述的是他和他的兩位師兄弟「老周」以及「金剛」一道修行武藝,伸張正義的故事。
中國拳法,舉世聞名。最高榮譽,號稱拳精。少年金米,渾身是勁。追求榮譽,勇闖萬境。為了理想忍受嚴酷修行,為了目標克服重重困境。少年金米,充滿自信。歷經艱苦,終-成-拳精!(動畫片主題歌)
少年金米,金剛前輩,老周前輩,飛毛腿瀨吉。一個少年從小刻苦修煉,終於成為一代拳精的成長歷程。
唔,小時候很喜歡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