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歲九個月寶寶正常身高體重
一歲985分左右才有得做正常。超過這個時候就肯定是不怎麼正常的對吧?
Ⅱ 寶寶一歲九個月了,身高八十,體重十九點六斤,正常嗎是不是偏瘦
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21個月的男孩體重正常范圍在9.2-14.5KG,孩子處在正常的低限。身高在正常范圍。
Ⅲ 1歲九個月女寶寶身高85厘米是不是有點低
絕對不是一般的高,我女兒2歲半體重也就是25斤,身高也比你家寶寶高不了多少,沒有見過這么高的寶寶。
Ⅳ 一歲九個月寶寶體重19斤,身高80,頭圍46,請問是不是矮小症
18個月平均身高為:男孩81.6cm,女孩80.4cm,體重:男10.88kg,女10.33kg你家寶寶比平均值略低一點,沒關系的,也屬正常。具體請參考《正常小兒體格發育衡量標准》
Ⅳ 一周九個月女寶寶身高體重對照表
一、身體發育指標
1.男嬰
男孩的身長在65.2到80.5公分,他們的體重在6.67到13千克,他們頭圍在41.5到50公分。
2.女嬰
身高63.7-78.9cm;體重6.34-12.18kg;頭圍40.5-48.2cm。
二、9個月智力發育概述
1.運動與控制
當前面有物品吸引時,寶寶的身體開始能夠以跪姿,腹部抬離床面,爬向喜歡的物品
①可以坐卧自如
可以坐卧自如
九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自由的坐和卧倒了,在不需要任何東西的情況下就能坐起來,還可以自由的躺下。
②開始向前爬
但四肢運動還不協調,肚子開始離開床面,但有時仍會用肚子匍匐前進。
③扶物可站起
扶床頭的欄桿可以站起,但不會自己向前邁步。快到九個月時,有的嬰兒可以離開手扶物獨站幾秒鍾。
2.探索與操作
寶寶能把杯子中的大棗倒出來。
3.語言
九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理解比較多的語言了,他們的交流能力也在得到提高,能夠說出比較多的詞彙了,理解的詞彙也非常的多。
盡可能與孩子說話,可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告訴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要讓你的語言簡單而特別。無論你給他翻閱還是與他交談,都要給孩子充足的參與時間。
提問並等待孩子的反應,或者讓孩子自己引導。此時他也許已經能用簡單語言回答問題;會做3~4種表示語言的動作;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反應,當聽到「不」或「不動」的聲音時能暫時停止手中的活動,知道自己的名字,聽到媽媽說自己名字時就停止活動,並能連續模仿發聲。
聽到熟悉的聲音時,能跟著哼唱,說一個字並表示以動作,如說「不」時擺手,「這、那」時用手指著東西。
Ⅵ 一歲九個月寶寶身高體重標准
Ⅶ 一歲九個月女孩身高體重標准
一般九個月的女寶寶身高64厘米左右,體重8公斤左右。
如果寶寶稍微低於正常水平,家長也不必太擔心,寶寶們的成長速度不一樣,加上會受遺傳等的影響。
這些只要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跟得上,孩子慢慢會趕上的。
Ⅷ 一歲九個月女孩標准身高是多少
兩歲平均標准88CM12KG三歲平均標准:97CM;14KG;
Ⅸ 一歲9個月寶寶身高80厘米,算正常嗎
有位寶媽問大家,自己家娃現在1歲9個月了,身高只有80cm,比其他同齡孩子都矮小,不知道怎麼回事,感覺孩子吃的也不少,在小區里玩,別人都以為才1歲半,這位寶媽覺得有點糟心。
一歲9個月的寶寶,大概是在21個月,標準是身高10.8-13.3kg,身高81.9-88.4厘米,從標准看,的確是連最低值都沒達到。
不過來考慮孩子身高,一定要綜合性地考慮,而不是單從一個方面來考量:
首先,看自家孩子高矮,先從地區差異來看
比如南方人普遍沒有北方孩子個子高,這是地區上的差異,也就是長期以來,地理環境,人種,飲食習慣等造成的,這種天然因素差異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其次:從父母雙方的基因來看
父母都高,孩子一般也不會很矮,父母比較矮,兒子也很可能會長高個子,因為現在吃的普遍比過去營養豐富,運動也比之前的多,從大的樣本率與數據來看,孩子們的個頭還是普遍見長的。
生長激素的分泌也離不開孩子的深度睡眠。這一點還是很關鍵的,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是在深度睡眠的狀態下完成的,酣睡時生長激素分泌旺盛,促進寶寶骨骼和肌肉的生長。深睡眠下的寶寶,大腦皮層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於補充寶寶體力。同時,深度睡眠時,寶寶的身體會產生一種抗體,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成人也會有這樣經歷,在一場酣暢淋漓的睡眠之後,會覺得很舒服。
如果寶寶10點上床,甚至11點再上床,在折騰一會,從淺睡眠到深睡眠,其實也就沒多少時間了,而且寶寶還會經歷淺睡眠到深睡眠再到淺睡眠再到深睡眠幾個輪回。
所以,保證寶寶的睡眠時間和規律的上床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寶媽們切勿忽視。
Ⅹ 一歲九個月女寶寶體重19斤,身高80正常嗎
新生兒剛出生時身高平均為50厘米,0-6個月時每月的平均增長幅度為2.5厘米,後半年每月平均增長1.5厘米,1歲時達75厘米,2歲達85厘米,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5厘米,因此2—12歲平均身長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長(厘米)=年齡×5十75(或80)
這些數值是一般情況,各個小兒出生時體重、身長的不同,家庭遺傳因素的差異,都會使孩子在生長發育中有一定的差異。但如相差太多,則需找醫生咨詢,及早糾正,以免影響小兒健康發育。
新生兒身高標准
新生兒男寶寶的平均身高會高於女寶寶一些,根據幼兒生長發育測評標准顯示,新生兒的身高標准范圍為男寶寶46.8-1340px,平均值為1255px,女寶寶46.4-1320px,平均值為1240px,伴隨著孩子的月份成長,由於受營養、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孩子的身高在迅速生長的同時,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月份里,都要一份標准量表,家長可隨時參考。
嬰兒身高的測量方法
測量嬰兒身高,最好由兩個人進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髖關節和頭部,另一人用皮尺測量,從寶寶頭頂的最高點,至足部的最高點。測量出的數值,即為寶寶身高。
道具:兩本厚重、不易移動的書(如字典)和一把捲尺。
方法:在寶寶熟睡時,把一本書輕輕抵住寶寶的頭;然後將寶寶的身體放平直,在用一隻手按直寶寶的同時,另一隻手將另一本書抵在寶寶的腳掌後;最後把兩本書都立穩後,將寶寶輕輕移開。這時兩本書的距離就是寶寶的身高了。
溫馨提醒:無需天天為寶寶測量身高,兩三周測量一次即可。
影響嬰兒身高的因素
一、遺傳因素
嬰幼兒的身材高矮、體質強弱以及發育狀態受其父母的遺傳因素影響很大。如果父母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沒有疾患,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就有了較好的基礎。如果父母體格不佳,有遺傳性疾病,嬰幼兒的生長受到負面影響的幾率就高。
但遺傳因素又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例如:通過鍛煉、注意營養和加強疾病的預防,是可以在原來的生物遺傳基礎上改善和提高,使孩子得到正常生長發育的。
因為寶寶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較大,所以從父母的身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寶寶以後的身高,公式如下:
男孩未來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78÷2
女孩未來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二、母親的健康因素
母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的保健和營養直接關繫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狀態。懷孕和哺乳期間要注意營養,並注意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傳染病。
三、營養因素
營養對體格發育,特別是對體重的影響很大,而且年齡越小影響越大。因為寶寶生長發育快,所需要的食物在質量上也要比成人的要求高。營養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物質的充分供給和合理的喂養方法。
要重視孕期保健,保障孕婦有充足的營養;對嬰兒盡量採用母乳喂養,並作好輔助食品的添加;要改善嬰幼兒的膳食營養,重視早餐的質量。
四、睡眠因素
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長的重要激素。
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時內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時高於覺醒時。睡眠不足會影響孩於長個兒,一般要求初生小兒每晝夜睡20小時,2~6月時為15~18小時;6~18月時為13~15小時;18月~3歲為12~13小時。
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時間,個體差異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時間較少,但精神、情緒和生長發育正常,也不必強求。
五、運動因素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的營養,使骨骼生長加速,骨質緻密,促進身長的增長。
3~4個月前的孩子,每天應俯卧數次,以促進全身活動,並應隨著月齡的增長,及時培養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
孩子不應過久地抱著或坐著,孩子抱著不便於活動全身,久坐會影響下肢發育。孩於學會坐後,常常不願學翻身和爬
六、生活環境因素
嬰幼兒應該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有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陽光,再結合鍛煉和營養,小兒的生長就較快。一年四季中,一般是秋季體重增長得快,春季身長長得快。
七、疾病因素
很多疾病都會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一般急性病僅影響體重,慢性病則能影響身高。如果經過長期測量觀察,孩子的身高始終低於同年齡孩子平均身高的10%以上,則稱為生長遲緩;低於30%以上,則屬異常,都應及時診治。
嬰兒身體矮小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嬰兒身體矮小的原因
在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因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滯,引起生長延遲或障礙,最終導致身體矮小的,稱為矮小症,發病率大約為1%。假如寶寶身高比同年紀、同性別健康兒低於30%以上或在同齡兒均勻值2個標准差或第三個百分位以下,就是患上了矮小症。
一、家族性遺傳
寶寶的生長速度正常,骨齡也正常,矮小情況不嚴重,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這屬於家族遺傳性身矮。
二、低體重兒生長緩慢
低體重兒即出生時體重小於2500克,無家族矮小史,也沒有內分泌異常的情況,生長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圍內,骨齡正常或落後。他們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但有生長激素分泌節律的改變。
三、疾病或營養缺乏
如嚴重營養不良,慢性心肝腎疾病,嬰兒期慢性腹瀉等。這類寶寶矮小並不嚴重,內分泌檢查生長激素也不低,在調整營養、治療疾病後,身高和骨齡將有機會進入正常范圍。
內分泌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生長激素缺少、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增生等原因都可使孩子長不高。另外,全身性疾病如養分不良、心血管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可導致機體代謝障礙,也可引起身體矮小。
四、精神因素
家庭環境的不理想,或者缺少母親的關愛和陪伴,容易引起寶寶身材過矮,這在國外稱為「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
五、垂體性侏儒
這是由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體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約為3:1,2~4歲時會發現明顯的生長落後,生長速度每年小於4厘米以下,不過這樣的寶寶肢體還比較勻稱,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積,這是這種疾病的典型表現。此外,骨齡延遲常與身高齡相符,出牙、換牙延遲,智力正常。
溫馨提醒:發現寶寶有矮小症徵兆時,應盡早診斷治療,將不良影響減到最低。
嬰兒身體矮小的解決方法
經明確診斷,有疾病的寶寶應直接轉向專科門診治療。而在排除各種疾病後,對於正常兒童和單純矮小寶寶,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方法一、定期體檢,觀察身高增長速度
1歲內每3個月一次,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2歲後每年身高的長速大於5厘米的寶寶就可以排除矮小情況。骨齡則一年復查一次。
方法二、採取正確喂養和護理方法
對於單純矮小的寶寶,在養護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如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格鍛煉與戶外陽光照射等,以促進其生長。同時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但不可以因為寶寶身高矮就給寶寶吃大量的補品,特別是人參蜂王漿等一些給老人、婦女吃的補品,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可能刺激兒童提早發育成熟,造成矮小。
如何讓嬰兒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