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准提長壽持明

准提長壽持明

發布時間:2021-10-19 14:53:43

A. 長壽佛聖誕是哪一天

「長壽佛」是藏傳佛教中對「聖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如來」的略稱,亦簡稱為「回無量壽智如來」。從民答國時期諾那呼圖克圖傳授的《長壽佛咒》可以看出,其咒語是漢傳佛教《朝暮課誦》中的《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其中多出一部分,但卻與尼泊爾現存該經的梵本內容一致,說明該咒的傳承過程中有過增補,這種情況在同本異譯的多部經典中都有發現。
因阿彌陀佛名號具「無量壽」和「無量光」之意,有人便認為長壽佛即阿彌陀佛,但從其名號和佛土來看,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的佛土名「無量功德藏」世界(《大乘無量壽宗要經》中譯作「無量功德聚」世界),可知其與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不是同一尊佛。
「阿彌陀佛」雖有「無量壽」之意,經中描述佛子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壽命無量,但其《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及《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即《往生咒》)的現世功德利益主要在滅罪除障、清凈戒品、堅固菩提和命終蒙佛接方面,而「無量壽智如來」及其經咒的特德是能消除短命夭折,增延壽命,這也是二者的又一個重要區別。
給予佛,就是一個人的內心信仰。

B. 如何求功名,求富貴,求長壽。

明代雲谷禪師說:
"我們佛教的經典里說, 求功名的就得功名, 求富貴的就得富貴, 求男女就得男女, 求長壽的就得長壽, 要知道, 妄語乃是釋迦佛的大戒, 諸佛和菩薩是不會拿虛妄的假話來欺騙人的."
末學不才,不敢在這里妄語亂說。 那就認真聽大德,佛祖親自說。
各位同修絕對都看過《了凡四訓》。想必都受益匪淺。
末學自己也斷斷續續看過兩遍。第一次看完之後,確實覺得受益不少,發願要每日行一善,要學習了凡的精神 改造自己的命運。但是自身習氣很重,惰性很強,慢慢也就沒有在發心修善了。實在是慚愧。
最近遇到急難之事, 才想起佛菩薩。(真是臨時抱佛腳啊。哈哈)
「聽了他的一番議論,我拜謝他,接受了他的教導。就把往日之罪,在佛前盡情發露懺悔,寫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誓行三千件善事以贖罪。雲谷撣師取出一本《功過格》給我,教我把所做的事,逐日登記起來,善則記數,惡就退除。還教我持誦《准提咒》,以期必驗,他還說:"符家有句話,不會寫符,被鬼神笑。"其實寫符也沒有什麼秘訣,只是不動念就是了。執筆寫符,先把雜念放下,在念頭不動的時候,寫下一點,叫做混沌開基,由此一筆揮成,更無思慮。這樣寫成的符也就靈了。凡祈禱立命,創立新的命運,都要從無思無慮處去感格。修身以等待之,那才是積德祈禱的正規行法。說到修,所有身口意的過惡,都應當把它除去。說到等待,是靜候時機的自然成熟,不存一毫的非分僥幸,一毫的期待思想。如有預期或將迎的心,都應當斬盡殺絕。到這地位,直造無念無求,先天之境,即此便是真實的學問。你不能做到無心的功夫,只要能持誦《准提咒》,不必計較,勿令間斷。(念佛也有同樣功效。)----功夫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到了念頭空寂不動,那就靈驗了。」
所以要想 「心想事成」, 「有求必應」
3. 修身以等待。 不存在一毫的非分僥幸之心,不存一毫的期待之心。認認真真念佛,老老實實做人。
做好以上三點,做的圓滿,哪裡有得不到諸佛菩薩加持守護的道理。

C. 智悲佛網什麼是四大持明

簡單的說持明有四種,即異熟持明、長壽持明、大手印持明和任運持明。持明者基本上可以理解為理事圓融無礙的大成就者之意。
異熟持明 -- 資糧道和加行道中通過修持生、圓二次第,身雖平凡,但心已和本尊融為一體。如果未得法位就離世的話也可以在中陰時成就大手印持明。
長壽持明 -- 究竟勝法位後,獲得金剛身而斷生死,心得見地。長壽持明者身常處勝法位。其化身功德等同於一地菩薩。
大手印持明 -- 這是二地到十地之修道九地。即身體現為壇城或本尊形相,心已盡除九種垢染具有無相智慧。
任運持明 -- 此持明為佛境界。

D. 佛教中最長壽的人

佛說:抄成就四神足的人,能住襲世一劫。(就是到宇宙壞滅才完。)
所以,成就四神足未入滅的阿羅漢可長久住世。佛在臨入滅曾要求十八位阿羅漢護持佛法不入涅槃。
在佛典中記載,曾經在佛滅後900年,賓頭顱阿羅漢從東勝神州來教化無著菩薩的例子。

近代虛雲老和尚也在雞足山受賓頭顱尊者的點化。所以,應該他有2500歲了。
龍樹菩薩傳說活很久,800歲

如果說人間可見的:
歷代高僧中超過一百歲,晉代佛圖澄(116歲),唐代的澄觀(101歲)和神秀(100歲)。清涼國師102。晚唐趙州從諗和尚120歲、近代虛雲老和尚120歲、
印順法師100歲、本煥長老104歲。

E. 同時念誦大輪金鋼陀羅尼,樓閣咒,長壽佛心咒,准提咒和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嗎

是可以的,但是您已經知道您修的有點雜了,就一門專修吧,最好是修學凈土法門,根據高僧大德說,因為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F. 什麼是持明果位

持明果位

所謂持就是持咒,明就是咒,光明顯現,或明心之意。

持明果位也就是持咒得到大成就的果位。

密宗之中有專門持咒得大成就的,稱之為持明仙人。

G. 同時念誦大輪金鋼陀羅尼,樓閣咒,長壽佛心咒,准提咒和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嗎

可以是可以,不過你弄這么多容易心亂的。還是專注一種比較好。比如我只念心經。

H. 准提火供一定要供奉准提菩薩像嗎在佛像前做還是在戶外呢在戶外的話,佛像用不用請到面前呢

火供
※ 一.火供的意義:
佛法中任何修行最基本的目的是消除無始之業障,增益福德、智慧二資糧,進而到究竟的佛果位。密法中得到以上目的的方法不勝枚舉,其中用火作上供養布施的方法便叫做火供。 ※ 二.火供修行程度:
火供因修行者的智慧高低和修行的程度深淺不同,可分為上等修行火供、中等修行火供、下等修行火供。
(一)上等修行火供:又稱究竟火供、真實火供、大樂智供,屬於無形火供。
主持火供的上師透徹了解大菩提、大空性二者無二無別,擁有最究竟的智慧,在禪定中以究竟的智慧之火燒我執、斷煩惱所知二障,不必用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壇城。屬於最究竟的火供。
有能力修此火供的上師,如蓮花生大士、龍欽巴祖師、持名無畏洲....等大持明者。
上等火供修行之果報:
1.本性清凈--普賢王如來之法身佛。
2.自性清凈--五方佛之報身佛。
3.悲心清凈--釋迦牟尼佛之化身佛、一切佛菩薩之成就
(二)中等修行火供:
屬於無形火供。
上師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在修行火供。隨時觀想自身為文武百尊、諸佛菩薩之化身。自己的口便是火爐壇城,臍輪代表金剛智慧之火。至於火供時所使用的金剛匙只以兩手代替之。左手代表智慧空性之金剛匙,右手代表方便菩提心之金剛匙,以手代表的左右金剛匙來供養口之火爐壇城,所供養之福物轉為甘露,清凈自身。
中等修行火供之果報:
依自己本尊所修行而得之果報,如修金剛薩埵即得金剛薩埵之果位。
(三)下等修行火供:
屬於有形火供。
修火供的上師無法如前述二者一樣作禪定的火供修行,必須藉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壇城來修火供。
目前佛教界的上師,即使有禪定修火供的能力,但為了配合眾生的根器,一律修持有形的火供。
以下便是介紹下等修行火供的修持方法:
1.借地法:
(1)借地意義:往昔釋迦佛,不論傳法、講經、修法或涅槃時均需借地,主因依業力因果及清凈之意。釋尊在菩提迦取成佛之前,須借地而禪定成佛,因而向地神母請求完成成佛所需之一小正方形土地,地神母即由地里現出半身,贊嘆:「汝為福德、智慧圓滿之佛,汝請用之。」說畢,地神母即融入空性。從此刻起,所有佛教之任何宗派都須修借地法,否則所修之法,功德無法圓滿。就法會而言,如大火供、大灌頂、大煙供、超渡、閉關、建廟宇、舍利塔均須借地,始能圓滿吉祥無劫難,但小修法時,如個人修行則不修借地。
(2)借地時二種必經程序:
〔1〕向政府借地:可分兩種情形:1若宗教國家:如西藏、尼泊爾、台灣等不須此程序。2若非宗教國家,則須先向政府機關借地,通過後才可修法。
〔2〕向建物或土地之地主借地,須地主允諾同意。
〔3〕向地神母借地:須1皈依2發菩提心3觀想本尊後,地神母將由地現,歡喜贊嘆,並請修行者用之,而後即消失於空性
(3)借地之修法有三種:
〔1〕向地神母借地的修法。
〔2〕屬於己地的修法:地屬於自己之地,作任何修法無業障產生。
〔3〕地加持:經上師加持後,屬於我專用之修行地,可以辨法會。

2.火供的布置:
(1)上師及弟子身布置
〔1〕坐在清凈的圃團上,身體作七支坐,內心具無量之慈悲心,然後觀想本尊。
1息火供:主法者(指上師及喇嘛),坐西朝東,法衣一律素白,現報身佛之形象。
2增火供:主法者(指上師及喇嘛),坐北朝南,法衣一律黃色,現報身佛之形象。
3懷火供:主法者(指上師及喇嘛),坐東朝西,法衣一律紅色,現報身佛之形象。
4誅火供:主法者(指上師及喇嘛),坐南朝北,法衣一律黑色或綠色,現忿怒之形象。
〔2〕主法者面前,法座要准備之法器及物品:
金剛杵、金剛鈴、金剛匙、小鼓、甘露寶瓶(瓶中裝馬頭明王本尊加持之甘露凈水)忿怒香、白芥子(驅魔用)。
(2)壇城布置
〔1〕壇城恭置於上師左側,壇城中間備有本尊的佛像或唐卡。最上等的壇城是沙子的壇城。如果沒有,可用彩繪的唐卡代表壇城。最方便是五堆米,中間放朵瑪,朵瑪右側是白菩提代表(酒摻1008種加持之甘露葯物),左側是紅菩提代表(紅茶摻35種加持之甘露葯物),壇城最前方排放八供杯(水水花香燈塗食樂),壇城空處放置薈供的供品。供品是福德資糧,准備越豐盛,福報越大。
〔2〕息、增、懷、誅壇城的差別:
息:壇城為白色,觀想佛菩薩為白色,修行之上師和弟子均穿白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白色,且盤內的福物也為白色。其意義為消除內外之障礙及魔障(四魔),而得福慧二種資糧,為利濟眾生,圓成佛道。
增:壇城為黃色,觀想佛菩薩為黃色,上師及弟子均需穿黃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黃色,且盤內的福物也為黃色。其意義為佛法根本之菩提心增長,慈悲、智慧、財勢、長壽、空性、福慧二資糧均增長,並願眾生均沾以上法益,共登覺岸。
懷:壇城紅色,觀想佛菩薩為紅色,上師及弟子均穿紅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紅色,且盤內的福物也是紅色。其意義為勾召從空性中來自十方諸佛菩薩之加持力,菩提心、慈悲、智慧、空性、財勢、長壽,所有神通力,不可思議之力量,融入我及一切眾生之心,並轉為空性,令一切眾生圓滿且獲得一切諸佛菩薩之力量泉源,並成就不生不滅之佛果。
誅:壇城為藍色、綠色、黑色,觀想佛菩薩為忿怒本尊,其顏色則其中任一顏色即可,無特別規定。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黑色或藍色,盤內之福物為黑或藍色。
*(注)誅火供分有誅作法和誅供養兩種:
誅作法火供的對象必須為十惡怨賊。器世間少有此類極惡之魔鬼,即使有之,諸佛菩薩慈悲,亦不忍誅之,所以目前沒有上師作誅作法火供,只修誅供養火供。以供養方式勾召魔鬼,使其皈依佛門,遵善法行善事。
◎誅作法之對象:此魔為十惡怨敵及十逆怨賊:
1.毀滅佛教。2.摧殘三寶。
3.劫奪僧財。4.謾罵大乘。
5.戕害上師。6.挑撥金剛兄弟。
7.障難修行。8.絕無慈悲。
9.背棄誓戒。10.顛倒業果。
◎誅作法上師之條件:
1.如蓮花生大士....等大持明者。
2.誅殺十惡魔之後,有能力將其度至阿彌陀佛凈土者。
3.使十惡魔死後,神識沒有痛苦者。
4.修法上師和十惡魔之間要大因緣者。
◎誅作法之福物:
誅作法福物一律黑色,含有毒性。須以咎粑加上前面息增懷之福物和成粘土,作成息神(魔鬼形象)朵瑪,此朵瑪中須加入人血,有毒的水,而八供杯也不一樣。人的血、毒水、花三者代表人的五根。以人的脂肪香,脂肪做成的燈、膽的毒,及五大肉(人肉、大象肉、馬肉、狗肉、孔雀肉)供養忿怒金剛之火,口念忿怒的咒語,勾召魔鬼。此為蓮花生大士所作,目前無為之。
◎誅供養之福物:與息、增、懷福物一致。
◎誅供養之處所:山谷、魔鬼聚集處、屍陀林、峭壁、屍骸、不吉祥處。
◎誅供養之壇城:火爐壇城呈三角型,色黑。炭火是人骨之餘燼。若是沙子壇城,必須是黑沙。而壇城上之福物與息增懷一樣,顏色為黑色。

3.火爐壇城布置與說明:
(1)火供之火爐壇城布置可分為大小二種:
大壇城:高度--手肘長。長度--二手張開之手臂長。
小壇城:長度、高度約為東南西北二個手肘見方。上面為黃色壇城。
火供壇城之形式:息-白色-圓形。增-黃色-四方形。懷-紅色-半圓形。誅-黑色-三角形。壇城中本尊所拿之法器,各壇城中心位置所使用之法器,各個續部解釋均不一樣。就使用木頭而言,除誅法之木頭可隨便使用外,其餘息、增、懷均有規定。密宗有一千多種火供,壇城一定要用白色細沙子。使用頭之長度、高度則約半個肘高。冰片,西藏紅花須灑在地上及息增懷之木頭上,但誅之木頭則不需要。在壇城中心,須要置油燈,火供開始時,才點燃油燈。壇城四方須有四支旗子,東方白色,南方黃色,西方紅色,北方藍色,東南中間有大的旗子,代表火神,為本尊或火神顏色。以上所述的壇城布置,乃依密宗續部之規矩。郊外修火供,必須按照這些規矩如法修之。但若在佛寺,閉關中心,佛堂時,因空間有限,壇城位置由主法上師觀想方位,沒有嚴格規定。

4.火神介紹:
在輪回中有八護方神(東方帝釋天、南方焰摩天、西方水天、北方葯叉、東南火天、西南羅剎、西北風天、東北自在天)其中的東南火天就是火神,他永遠住在東南方向。修火供時,上師及弟子在禪定中觀想,祈請火神降臨於火壇城的火焰中,此時火焰和火神無二無別。看到火焰時,心中要堅信他是火神,火神腹中真有壇城和本尊。
火神的形象:火神臉上胡須滿腮,頭頂束發,身騎土黃色的羊,右手執小水瓶,左手執火爐,面露慈悲相。
火神的顏色:
息火神:白色。增火神:黃色。
懷火神:紅色。誅火神:藍色。
火供壇城:布置火供壇城前須完成借地程序,壇城還沒開始布置前,使用之地須如玻璃平滑,爾後須於地上灑冰片,西藏紅花,白檀香。

5.火供福物的布置與說明:
(1)火供福物的布置
安置在上師的右側,如下所示:
25%--第一次供養火神之福物
50%--供養本尊之福物
25%--第二次供養火神之福物
(2)福物的種類:
〔1〕共的福物:
1.橄欖油、奶油、食用油、芥子油:財富的力量
息:漸次恢復已失去的資產、財富。
增:增長資產、財富。
懷:勾召財神、龍王、五大....等財富,融入自身。
誅:立斷阻礙一切資產、財富的力量。
2.柳木:威嚴的力量
息:漸次恢復威嚴的力量。
增:增長威嚴的力量。
懷:勾召諸佛菩薩、大自在天王、神、龍王....等一切威德力,融入自身。
誅:立斷阻礙威嚴的力量。
3.芝麻:(白、黑)除障的力量。
息:消除貪、瞋、痴、破戒、殺生....等罪障。
增:增長福、智二資糧。
懷:勾召諸佛菩薩之慈悲、智慧的力量,來對治諸種障礙。
誅:立斷我執、除病障、消諸業。
4.咎粑:大樂的力量。
息:漸次消除不快樂之因,使之恢復快樂。
增:增長大樂的力量。
懷:勾召一切大樂的力量。
誅:立斷痛苦。
5米:福德的力量。
息:消除阻礙福德的力量。
增:增長福德的力量。
懷:勾召世間出世間的福德力量。
誅:立斷阻礙福德的力量。
6青稞:精神的力量。
息:漸次消除精神萎靡的力量。
增:增強精神。
懷:勾召精神力量。
誅:立斷萎靡不振,使之神采奕奕。
7帶殼之榖物:失物失而復得的力量。
息:已走失的牲畜(如大象、馬、牛....)或丟失的榖物,再度尋回。
增:增加牲畜方面的財富。
懷:勾召福德的力量。
誅:立斷阻礙牲畜方面財富的力量。
8豆:力氣的力量。
息:白豆,漸次恢復力氣。
增:黃豆,增強力量,使力大如獅、虎。
懷:紅豆,勾召力氣。
誅:黑豆、綠豆、藍豆,立斷無力之障礙。
9麥(大、小麥、高梁):除病的力量。
息:除病障,漸次恢復健康。
增:增強健康的力量。
懷:勾召葯師佛之力量,消除病障。
誅:立斷病障。
10百節草、茅草:長壽的力量。
息:消除阻礙長壽的力量。
增:延壽的力量。
懷:勾召長壽佛、天王、五大、太陽、月亮....等長壽的力量。
誅:立斷阻礙長壽的力量。
11芥子:驅魔的力量。
息:阻止魔鬼的侵入。
增:增強驅魔的力量。
懷:勾召普巴金剛、忿怒蓮師....等忿怒本尊及護法的力量融入自身。
誅:殺魔的力量。
12吉祥草:吉祥的力量。
息:漸次消除不吉的力量。
增:增長吉祥的力量。
懷:召請一切吉祥的力量融入自身。
13金子、銀、銅、珊瑚、七寶、瑪瑙、象牙:消除煩惱,所知二障,如吝嗇、慳貪等障礙,恢復其本來俱足之福德、資糧。
14五色布:供養火神,消除障礙,福德增長,此物為特別對火神之供養,其餘14種福物均為對佛菩薩之供養。其中檳榔只需一、二顆。其它供物則愈多愈好。
以上為密續所講之共的福物種類及意義。
〔2〕不共的福物:消除二障,得到的福德、智慧二資糧,並以下列物品代表之:
1訶子、白檀香、茶、無毒、無肉之中葯。
2水果:放置很久、破掉、爛掉、有毒之水果不可,其餘不受限制。
3花:息-白花:增-黃花;懷-紅花;誅-不一定需要花,但若供養,則以藍綠為主,無供養亦可,有毒性亦可。顏色相同最好。
4在共福物中沒有提到之榖物-如玉米等都可以,但需無毒。
5糖果、餅干、酒、果汁、牛奶等均可。
火供時薈供之共與不共之福物:火供之供養時,特別供養火爐壇城之本尊有:
1.朵瑪2.白菩提3.紅菩提4.薈供品-愈多愈好5.八供杯。
三.火供的目的
(一)閉關的人,持咒語或觀想不清凈之障礙消除殆盡,得到閉關之成就,所以閉關圓滿一定要修息、增、懷、誅之火供,若果無法四種皆修,最少要修息之火供。
(二)犯五無間罪、破三昧耶戒之後,發露懺悔,以身(頂禮、大禮拜、小禮拜、繞佛)、口(咒語、如百字明....)、意(發願不再犯),在菩薩面前懺悔,爾後再修息火供,可滌除破戒之罪障。
(三)往生人之息火供(又稱超度)
此火供根本福物是往生者之身體。將共、不共之福物放在往生人身上,然後一齊觀想甘露,供養火壇城之本尊,往生者之業障盡除,煩惱、所知二障永斷,福德、智慧二資糧俱足,便可超脫生死輪回之桎梏,往生極樂凈土。
(四)為期超過一星期、十天、一個月之大法會圓滿後要修息、增、懷、誅火供,表示法會圓滿、吉祥。
(五)興建廟宇、舍利塔之前一定要修息、增、懷、誅火供,因其中都有借地法。如此工程才能順利完竣。
(六)國家戰爭、地震、台風、火災、水災頻乃,若修火供,三災八難均得滅熄。
(七)舍利塔、佛像、廟宇開光及連續大灌頂圓滿之後,一定要修息、增、懷、誅火供。
(八)個人為了消災、祈福,得安樂、解熱惱,修火供最善妙。
總之,人生活在娑婆世界期間,修火供可助眾生消災解厄,償願滿意,但火供之究竟目的是幫助眾生永難煩惱深淵,得無苦之真樂,成就涅槃佛果。
四.火供主法者之條件:
(一)上品主法者之條件:
1.任一本尊之成就。
2.顯、密圓融,學行精湛。
3.具大菩提心及無量之慈悲心。
(二)中品主法者之條件:
1.雖然沒有成就任一本尊,但密法之升起次第,圓滿次第意義了解。
2.學行高深。
3.具無量慈悲心。
4.持守小乖律儀戒律之一。
5.持守大乘菩薩戒之戒律。
(三)下品主法者之條件:
1.佛法了解,升起次第,圓滿次第意義了解。
2.具無量慈悲心。
3.接受本尊灌頂。
4.閉關可有可無。
5.熟悉修行方法及程序。
五.火供的升起次第:
(一)以第一次供養火神的福物來供養火,火神意樂,供畢,上師及弟子禮贊他,於是智慧尊(火神之自性)離開火壇城,安住在火壇城的東南隅。
(二)上師及弟子觀想三昧耶尊(火神之形體)。三昧耶尊腹中有本尊的壇城,壇城中間是本尊,周圍是十方諸佛菩薩圍繞。
(三)上師及弟子祈請本尊及十方諸佛降臨,融入火神的三昧耶尊,於是拿供養本尊的福物來供養本尊。供畢,禮贊本尊,在本尊面前祈願:障雲消盡,福慧益顯,於是本尊的身、口、意、事業、功德等的加持都融入自身。
(四)本尊的智慧尊回自己的凈土,或融入自性中。
(五)祈請已安住在東南隅的火神之智尊再度降臨到火壇城的三昧耶尊中,再以第二次供養火神之福物來供養、禮贊他。火神再度意樂,此時我們禱祝息、增、懷、誅都能滿願。
(六)心中竭誠感謝火神,並祈求他下次修火供時再度降臨,火神應允。
(七)火神智慧尊回住東南隅,他的三昧耶尊融入上師及弟子的肚臍中(因為我的身體火輪在肚臍中)。
(八)發願吉祥圓滿。
六.火供蘊涵六波羅密之修行:
無論修任何佛法,其中均蘊涵有六波羅密多之修行,火供也不例外。續部中,修火供之規矩,亦提到修火供時,升起次第非了解,便具足六波羅密多的修行。
(一)布施波羅密:
修火供、燒福物來上供下施,是財施。
觀想、禪定、念咒語、修息、增、懷、誅火供是法施。真正高修行者,以禪定修火供,了解火供意義是無畏施。布施波羅密火供圓滿,可得布施波羅密成就。
(二)持戒波羅密:
息火供:觀想息本尊,准備息壇城、息福物、修息法。
增火供:觀想增本尊,准備增壇城、增福物、修增法。
懷火供:觀想懷本尊,准備懷壇城、懷福物、修懷法。
誅火供:觀想誅本尊,准備誅壇城、誅福物、修誅法。
依以上四者如履如法地修行,均不混淆,不犯續部規矩,便是清凈之持戒波羅密,可得持戒波羅密之成就。
(三)忍辱波羅密:
1.安所苦忍之忍辱:
修行人心中產生:眾生之痛苦是我之痛苦,我之痛苦是我之痛苦,如此隨順眾生心,為他解脫一切障礙。消除對治痛苦的方法是火供時准備福物....等沒有吝嗇,為眾生及佛事業任勞任怨。
2.耐怨害忍之忍辱:
阿底峽尊者說:「....他恨我不恨,他害我不害,他打我不打,他罵我不罵,忍辱自可泯滅冤讎」修行人以慈悲心替敵人、瞋厭的對象修火供,祈祝他們超脫三途之苦,得永久之真樂,便是高度的忍辱修行人。
3.諦察法忍之忍辱:
相信佛法、信仰佛法,深信密法息、增、懷、誅之事業都很珍貴難得,天天都修火供,不但沒有辛苦、埋怨,進而有悅樂之心。
修火供時圓滿以上三者可得忍辱波羅密之成就。
(四)精進波羅密:
精進的最大障礙便是懈怠、昏睡、不悅等,修火供時,應當有人一我十,人百我十之勇猛心,調伏精進之敵人,立願禪定精進,持咒精進,觀想本尊精進,方能得火供之功德,得精進波羅密之成就。
(五)禪定波羅密:
修火供時,升起息、增、懷、誅等事業永不斷滅的堅固念頭,是禪定波羅密。修火供時,觀想供品變甘露,觀想一切功德在利濟眾生,是禪定波羅密。面向火壇城,心中堅信火是本尊,是壇城,是禪定波羅密,不用火和福物等外相之物,禪定功夫越好,火供力量越大,是禪定波羅密的最高境界,可得禪定波羅密成就。
(六)般若波羅密:
修火供的目的、功德、修行、禪定,屬於般若波羅密。
觀想壇城、本尊、供養亦是般若波羅密。修法時,具有空心、悲心、智慧,三者一體,不缺其中任一,更是般若波羅密。以上火供的目的均在助眾生離諸種苦,獲究竟解脫,可得般若波羅密的成就。
七.火供的時間
(一)以月分:
1.息、增火供:農歷每月一日至十五日。
2.懷火供:農歷每月一至廿五日。
3.誅火供:農歷每月下旬,若是護法火供,以九日、十九日、廿九日最吉祥。
(二)以天分:
1.息火供:旭日東升午時之前。
2.增火供:一天中,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之間。
3.懷火供:中午到下午五時,或者下午到晚上七時。
4.誅火供:黃昏到晚上。
八.火供的性相:
(一)禪定的力量。
(二)福物的功德。
(三)修法的方法。
(四)咒語的加持力。
(五)佛法的威德力。
(六)火爐變成本尊或壇城。
以上六種性相力量和合相聚,才算是真正火供。
九.火供的功德:
息火供:消除所知、煩惱二障,得到佛果成就。
增火供:增益福、慧二資糧。
懷火供:勾召福慧二資糧,消除所知、煩惱二障。
誅火供:斷我執,除四魔,以忿怒的智慧來打、破、殺二障、四魔,可以即世成佛。
(一)勝義諦之功德:
密乘修行持明者,為成佛果位,修息、增、懷、誅火供。
息火供:可得東方佛金剛薩埵及所有息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增火供:可得南方寶身佛及所有增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懷火供:可得西方阿彌陀佛所有懷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誅火供:可得北方不空成就佛及所有誅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四者一起修,可得中央毗盧遮那佛及所有本尊的成就。
修行高深之持明者,修禪定勝義諦,不須火供和福物,只了解火供意義,用禪定來修火供,可法身佛普賢王如來最究竟之果位。
(二)世俗諦之功德:
增壽、除病、改運、開智、種福、得子、化解災厄、生意興隆、家庭和諧、國家平安....,功德可謂無量無邊。
十.火供的迴向:
(一)勝義諦:
以三輪體空之迴向,布施六道一切如母眾生,希望眾生免於陷入輪回漩渦,進而獲得究竟解脫的永遠喜樂。三輪體空之迴向,功德永遠不壞,而且漸次增益。
(二)世俗諦:
迴向給眾生,願世間的眾生獲得外相上的利益。如失明者重現光明,欲得壽者得長壽,欲除病者病除之,....陷於三惡趣的眾生,速離之,進而升至三善道。

I. 智悲佛網入行論第87課答案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還是講贊譽無有實在意義。昨天已經宣說了,名聲對我們的福報、長壽、能力、健康、身心五個方面,沒有任何利益。對此很多人可能並不這么認為,尤其是現在社會上的有些人,他們認為首先必須要獲得名聲,有了名聲以後,財富、能力、健康等也會隨之而來,所以他們日以繼夜地為名聲而奔波,為名聲而勞累。但以佛教的理念來分析,所謂的名聲,只不過是暫時讓人自我陶醉的方法而已,真要破析的話,名聲並無任何實質。我們作為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搞名利是最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學佛的居士,也不要像不懂因果的人那樣,拚命貪執世間八法。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在見解方面有一定的問題,所以每個人要先從見解上擺正過來。為什麼這么講呢?小時候讀書雖然很重要,不讀書的話,尤其是現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沒有知識的人寸步難行,做任何事情相當困難。但我們以前受到的教育,全部是不存在前後世、業因果的唯物論,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就像《涅槃經》所說的那樣,「不信後世,無惡不作」,僅僅為了眼前的利益,他們不顧慮後世、不顧慮今生,做各種沒有實義的事情。
我經常想:像這樣的佛教教育,任何高等院校中都是沒有的。學校里研究的就是物質的結構分類、事物產生的作用等,至於心的奧秘、前後世的因果道理、對名聲的破析,在哪個領域都難得一見。其實,佛教的慈悲觀和智慧觀,真的非常有價值,這一點並不是自吹自擂,世間上具公正見解的知識分子也承認。你們可以看到,東西方國家的許多知識分子,現在紛紛將目光投入到藏傳佛教這片神秘的領域上,假如沒有任何理由,現在人還是有一定的取捨智慧,不會那麼容易上當。
以前學校里學過「名聲是要希求的,地位是要獲得的」,有些人就對世間八法的耽著越來越強。若是這樣的話,佛教的理念就會在相續中越來越弱,最後自己也跟這些人一同陷入輪回的泥坑。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務必要觀察自相續。
下面繼續破析:名聲對今生來世等有什麼作用。
若吾識自益,贊譽有何利?
若唯圖暫樂,應依賭等酒。
名聲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大家應當再三觀察。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像愚笨的旁生一樣,他會用敏銳的智慧,結合大乘的這些教言,發現名聲對自利沒有點滴作用。
有些人可能想:「有名聲的話,可以度化眾生、利益眾生,這方面還是起一點作用。」當然,若是符合實際的名聲,對度化眾生也有一些幫助。憨山大師說:「十年寒窗無人聞,一旦成名天下知。」經過十年的精進苦行,一旦成名以後,確實可以用佛法來度化眾生。現在我們這里有零下20多度,算不算「十年寒窗」?有智慧、有德行的一些法師,在這個山谷里任何人也沒聽說過,可不可以叫「無人問」?但是再過五年十年,等他們精通了五部大論和顯密教典,那時候就開始成名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按我們現在的學習狀況,有些人從智慧上來看,給成千上萬的人講經說法或做什麼事情,應該是沒有問題。但僅僅有智慧還不行,一個人需要德行,需要前世弘法利生的願力,還有當時的因緣成熟等,如果因緣完全具足,這些人應該能利益眾生。
現在的人特別喜歡名聲,買東西只要是名牌,質量再差也願意付很多錢;明星的話, 「質量」再不好,只要跟你握個手、說句話、笑一笑,興奮得馬上要暈倒。這是未經觀察、被愚痴蒙閉的一種表現,這些虛名有什麼利益呢?卡讓巴格西說過:「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有了名聲之後,很多人覺得自己好像有了一切功德,從此對因果等不太重視,最後因為名聲而毀壞了身心。因此,對那些佛菩薩化現的高僧大德,名聲應該是有一定的利益,但普通人得到名聲之後,很容易毀壞戒律和善根,對自己確實沒有利益可言。
有些人仍會想:「盡管名聲對今生來世的意義不大,但可以讓我特別快樂,聽到別人的贊嘆,我心裡樂滋滋的,快樂的心情無法言表,所以我要追求名聲。」
作者對此回答道:若只貪圖一時的安樂,不顧來世的悲慘命運,那不用大費周折地追求名聲,世間的五欲妙樂那麼多,只要以一些小小的不如法行為,就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比如賭博、打麻將、去歌舞廳、享用美酒,這些手段都可以迷醉自己,暫時給身心帶來快樂;或者用海洛因、毒品、鴉片等自我麻醉,感官也能得到極大的滿足。但這些快樂非常低下,假如真正去享受它,那你的生生世世都摧毀了。
現在世間上的人,為了貪圖暫時的愜意,根本不觀察來世的果報,對果報的慘狀也一無所知,所以違法亂紀的現象不斷發生,無量眾生造罪業而墮入惡趣。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說:「賭博、飲酒、妄語、綺語等,有智慧的人理當舍棄。」《二規教言論》中也雲:「彼亦取捨一切事,須先詳細而觀察,世間眾生之遭殃,皆從未知未察來。」現在很多人沉迷於賭博、喝酒、抽煙,成天不務正業,種種行為令人發指,希望佛教徒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頌詞中的「賭」,藏傳有些講義里譯為「飾」,對照了幾個版本後,我覺得「賭」的意思正確一點。但若按照「飾」來解釋,是指不顧來世,用各種手段來裝飾自己。如藏地有些人為了買寶珠打扮,通過殺氂牛來賺錢;漢地有些人搞不正當的生意,將謀取的利益來打扮自己。這都是一種愚痴之舉。身體本來不凈,再造作也沒什麼美觀可言。
現在人的生活跟古代完全不相同。古人對飲食非常講究,食物一般都沒有毒素。而現在科學比較發達,沒有因果正見的人為了掙錢,在食品中加入各種化學物,對人們身心的危害非常大。甚至在化妝品裡面,也含有各種有害成分,一兩天內可能起點作用,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年輕,價錢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實際上人老了以後,再怎麼打扮也不管用。
我們藏地有種說法:「命中註定的事變不了,老年人臉上的皺紋平不了。」現在這個規律似乎已經改完了,命中註定的能不能變不好說,但老年人花幾萬塊錢,到美容院里加工一番,馬上就改頭換面,變成了年輕人。所以很多人認為科學的力量比三寶還神奇,它的功德加持不可思議,原來的半老徐娘一下子就能變成妙齡少女。實際上這也需要觀察。這些化妝品的來源是什麼?盡是一些不懂因果的人,為了賺錢、為了得名聲,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賄賂有關部門,給有毒的東西申請專利,批號是多少多少,對人體的作用如何如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這樣,但肯定有許多這樣的成分。人們平時所用的、所吃的,如果僅僅為了一個快樂,不要說來世,對今生有沒有利益也不好說。
現在的很多營養品,我都不敢吃,說明書上寫得雖好,好像吃了以後,馬上能獲得長壽持明的果位,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有時候我也去了一些工廠,看後心裡很不舒服。因為廠長和政府的關系非常好,產品是葯是毒也很難說。所以,在某些問題上,大家應該用智慧來觀察。
若僅為虛名,失財復喪命,
譽詞何所為,死時誰得樂?
如果毫無意義地為了虛名而傾家盪產,為了好聽的稱號而失去生命,這樣單單的名聲有什麼用呢?人死的時候,美名又能令誰快樂?
有些人為了獲得名聲,情願舍棄一切財產。原來有人為了得一個「名譽會長」的頭銜,竟然花了三十二萬。其實,「名譽會長」什麼權力都沒有,光是為了一個虛名,就花了這么多錢。實在是不值得,若用三十二萬為眾生作一點利益,那該多好啊!還有些人為了名聲,寧可失去最珍貴的生命,假如得不到認可,或者名聲一落千丈,受不了就乾脆自殺。
若用智慧來觀察,名聲只不過是一些詞句,在生活中沒有什麼意義。其實,生活和生活的意義應該區分開,生活是什麼?就是吃穿住行。生活的意義,則是活在世界上的價值,若能對眾生、對社會起一點作用,那你活著就有了意義。
昨前天我給一些大學生開示時說:「你們讀書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生活取得實義?這個一定要搞清楚。如果僅僅是為了畢業後找一個好對象,過一個美好的生活,有一個溫馨的家庭,那你就錯了。這不說我們人類,氂牛也有這方面的需求。雖然它不會說『我要有個溫馨的家庭』,但冬天最冷的時候,我們這里有頭黑氂牛,每天晚上都會找特別熱乎的地方去睡。所以,跟氂牛比起來,人若只是為了睡覺、吃飯、快樂,活著也不是非常崇高。如果讀完書以後,希望為眾生做一些好事,現在就發下這種願,以後一定會實現的。你們作為在家居士,學佛不是為了今生來世的快樂,對凡夫人來講也有點困難,但自己獲得快樂時,一定要想到利益眾生,這樣的生活才有實義。」
有些人有了名聲就願意活著,倘若得不到,認為還不如死了好。藏族有種民間說法是:「懦夫活一百年,不如英雄活一年。」我家鄉有些愚笨的老鄉也有這種概念,覺得名聲如果受損害,還不如早一點死去,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譽,一定要和敵人作戰到底,沒有獲得勝利之前,活在世界上也沒有意義。這種對名聲特別執著的人,僅僅為了一個虛名,也寧願舍棄寶貴的生命。
其實名聲只是一種名稱,若沒有起到名稱的作用,名聲再響也沒有用。比如說有人叫你「大法師」,但自己從來不會講經說法,那這種名稱也沒有意義。或者有人叫你是「大智者」、「大人物」,加上一堆美好的言詞,如果自己沒有這種功德,這些也只是虛詞而已。就算能讓你暫時陶醉一會兒,但死時,這些美名又有什麼用呢?
世間上有許多明星、歌星、英雄,他們死了以後,身體已經被火化,肯定帶不走名聲,心隨業力而漂泊,即生中非常有名,有成千上萬的擁護者,來世卻可能淪落為街頭乞丐。看過《釋尊廣傳》的人都知道,人生相當無常,尤其前世今生的懸殊非常大,有些人前世一貧如洗,但今生富可敵國,而有些人前世腰纏萬貫,後世卻窮困潦倒。所以,心完全隨業力而轉,無法自主地帶走名聲。
作為一個修行人,特別執著名聲的確沒有意義。不學佛的世間人整天爭名奪利也情有可原,但我們學習大乘佛法這么長時間,如果還是為了名聲而蠅營狗苟,沒有為眾生做任何事情,那學佛就白學了!
沙屋傾頹時,愚童哀極泣,
若我傷失譽,豈非似愚童?
寂天菩薩用了一個孩童的比喻,說明世間人名聲遭損時非常痛苦,但在智者的眼中,這是極其愚蠢的行為。比喻是怎麼講的呢?譬如孩童在玩耍時,用沙子堆成一些房屋,他們執為真正的房屋,如果沙屋倒塌了,孩童就會傷心哭泣。以前我在《泰國游記》中,也用過這個教證。當時我去泰國的一個海邊,正好有一群孩子在沙灘上玩,開始他們看我穿著紅色僧衣有點怕,拚命往別處跑。(不僅是泰國的小孩,泰國有些佛學院的博士生也是這樣。有一次,我去參觀他們的班級,當時全教室的人都愣住了。他們基本上沒有見過這種僧衣,不像現在的漢地一樣,穿這種衣服的人太多了。)我坐在那裡看大海,過了一會兒,他們有點好奇,就放下恐懼,陸陸續續回來了,繼續他們的玩耍。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他們頂著烈日,興高采烈地堆沙屋、挖沙洞,嘰嘰喳喳不知在說什麼,突然他們的沙屋遭到了破壞,一群孩子特別傷心地哭著,另一群則非常高興,他們之間發生了天大的變化。
見到這種場面,我自然想起了這個頌詞,寂天菩薩當年可能也見過孩童在海邊的這些游戲吧!在我們成年人眼裡,沙屋本來無有實質,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為此而哭。可是在小孩的心目中,美好的家園已經被毀,一切都徹底完蛋了,所以一直在傷心地哭。由於他們每天都在海邊玩,皮膚曬得特別黑,黑黑的臉上掉下的淚珠非常明亮,我覺得特別好看。
後來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時我們牧區的小孩沒有海邊的細沙,就在山上用土堆做成一些房子——「這是你家、這是我家,這是我家的倉庫、這是你家的牛圈」,然後用紅石頭、小石頭、白石頭開始放「氂牛」。當時我比較調皮,總把別人好的「氂牛(石頭)」偷過來,其他小孩就開始放聲大哭:「哇!我們的氂牛被人偷了。」然後就扭在一起打架……。在海邊,我眼前一幕一幕浮現出自己的孩童時代。實際上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只不過現在大城市裡的小孩,玩的都是飛機轎車,而我們那時候的玩具,全部是牛糞、石頭、木塊。
孩童的這些執著,成年人看來非常可笑,而成年人對名聲的貪執,在聖者眼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有些人參加選舉,自己不幸落選;有些人在宣傳過程中,遭人惡意毀謗,事業無法展開;有些人在佛教的團體中,別人對他的看法不好,使其名譽受損;甚至有些公司,被揭露出一些劣跡,直接影響到生意,間接也使
工人的工資減少……。人們遇到這些時,往往痛苦不已,絞盡腦汁去重建「沙屋」,希望通過各種宣傳,令集體的名聲或個人的榮譽得以恢復,且越來越高。實際上,在諸佛菩薩和有境界的修行人看來,這些名聲全部是虛假的,跟小孩游戲一樣沒有意義。
在世間八法中,就包括了對名聲的執著,這是一般人很難舍掉的。以前上師如意寶曾說:「世間上的人,要麼貪執財物很厲害,要麼貪執名聲很厲害。我現在已經到了晚年,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我,該有的名聲都有了,我一點也不希求這些,所以我修行不是為了世間八法。」有時候上師也給我們作這方面的開示,在座的老道友應該記得吧。
作為一名佛教徒,如果不想著幫助眾生,整天都是搞世間八法、宣傳自己的名聲,那是值得慚愧的。因此,大家以後一方面盡量不要自我宣傳,另一方面,名譽一旦受損時,也不要傷心難過,對別人生嗔恨心。世間上的名聞利養,跟孩童的沙屋沒什麼差別,當它倒塌時,倘若為此而哭泣,在智者的眼裡,這是一種幼稚可笑的行為。
丑二、不應喜之:
聲暫無心故,稱譽何足樂?
若謂他喜我,彼贊是喜因?
受贊或他喜,於我有何益?
喜樂屬於彼,少分吾不得。
此頌是講對贊嘆不應生歡喜心。世人為了榮譽不辭辛苦,假如得到一點贊嘆,就非常歡喜。比如別人說「你的功德不可思議,你是世界第一慈善家」「你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神變第一」,作為一個凡夫人,聽到了這些當面吹捧,內心自然有一些得意。但以智慧來觀察,這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為什麼呢?因為贊嘆詞是剎那性的,一會兒就銷聲匿跡、無蹤無影了,所以從時間上看,貪著它並沒有意義。同時贊嘆聲是無情法,沒有想贊嘆你的心,它與水聲風聲沒有區別,猶如空谷聲一般,只是耳根的影象而已。別人說你很了不起,乍聽之下可能有點高興,暗想「我真的很了不起嗎?」但用第二個念頭來分析,剛才的話猶如空谷聲一樣,沒有什麼可歡喜的。
我們現在所學習的,是平息世間八法中平息名聲的教言,這方面有勝義諦和世俗諦兩種觀察方法。勝義諦的觀察方法,在本論第九品中會講。這里是講以世俗的智慧來觀察,我們不應該特別執著名聲。正如剛才所講,既然贊嘆的聲音無心,你有什麼可快樂的呢?
世間上有很多名人,一生中受過無數贊嘆,接受過無數鮮花哈達,但他們離開人間時,還不是赤裸裸地隨業力而奔赴後世嗎?現在的這些名人,名聲比一些高僧大德大多了。以前的高僧大德,像麥彭仁波切、華智仁波切,他們的智慧,再多人聚在一起也比不上,但聽說過他們名字的人,當時可能也沒有一百萬。而現在那些名人歌星,全世界的人對他崇拜贊嘆,但即使有這么響亮的名聲,死時也是空手而去。
有些人說:「名聲雖然不應該歡喜,但別人贊嘆我,我心裡非常快樂,它成了我歡喜的因,所以我喜歡名聲。」那這樣的話,你乾脆錄一句贊嘆自己的話語,天天在耳邊放好了。比如說,把「堪布,你非常好」錄下來,然後做成念佛機,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重復,這樣應該很快樂吧。或者到一個山谷里,對著空谷大喊:「你非常了不起!」迴音也反過來贊嘆你,這跟別人贊嘆你的聲音沒有差別。但是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會這樣做,因為他知道這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無有任何實義。噶當派的很多格西,常用空谷聲來比喻贊嘆聲,尤其是博朵瓦格西,一聽到贊嘆就很不高興,他說凡夫人的心很容易自我陶醉,自我陶醉之後,逐漸就會造作惡業。因此,別人的贊嘆並不值得自己歡喜。
若謂:「他人贊嘆我的話,他們也會非常快樂,我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眾生快樂,我願意接受這種贊嘆。」這種說法也很顛倒。別人歡喜不一定非要贊嘆你,贊嘆你的敵人或者贊嘆大自然,如大海、藍天、白雲,這都是可以的。你的發心若真是為了別人快樂,那他們贊嘆其他東西的詩詞你聽到後,也應該感到特別高興。但事實並非如此,別人贊嘆你,你就喜形於色,譏毀你,你馬上怒目相向,產生不樂意的情緒,這怎麼是為了別人快樂呢?
再者,你和別人是兩個相續,按照佛經的觀點,每個眾生的相續各自不同。別人的快樂,只屬於他一個人,你相續中一分也得不到。《量理寶藏論》在第一品中說,自己面前顯現的,唯一是自己的對境,而不是他人的對境,將分開的東西執為一體不合理。例如一個人叫天授,一個人叫慈氏,慈氏的心中極為快樂,天授能得到多少呢?除了自己去隨喜以外,絲毫也得不到,相續完全不同之故。既然如此,你喜歡贊嘆並不是為了別人快樂,而是認為自己得到了一種認可,對稱譽生起實執心,其實這都是分別念在作怪。因此,陳那論師在《文殊贊》中說:「妄念大無明,令墮輪回海。離此大妄念,汝恆得涅槃。」
現在人的生活方式,與真理完全背道而馳。大家拚命地希求名聲,但就像愚童追彩虹一樣,越追越遠。世間上的人成千上萬,真正明白道理又有多少?如此殊勝的教言,哪個學校中有講過?所以,人們缺少一種佛法的教育,若將此在各大院校中廣泛傳播,必對人類的未來、社會治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等有重大利益。但這一點,短期內要想有所轉變,也有一定的困難。
總而言之,希求名聲贊美是非常愚痴的行為,是分別念的一種虛妄影像。真正的修行人,當以善心來對待一切眾生,在此過程中,如果得到一些美譽,你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應以夢中獲得王位的心態來對待。夢中的王位全是心的迷亂顯現,一會兒就醒來了,沒有什麼可貪的。
因此,大家擁有名聲時,不要過於貪執傲慢,失去時也不要過於痛苦悲傷,應以平淡的心態來面對一切,盡己所能地利益眾生,假如你有一些勝義的境界,經常安住其中,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如果沒有嘗到這樣的美味,卻用一些虛假的東西來充實生活,能不能真正為今生來世帶來快樂?這要打一個問號。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閱讀全文

與准提長壽持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記憶力減退怎麼辦60歲 瀏覽:110
養老金需要多少才達標 瀏覽:575
長壽區中考 瀏覽:969
香河敬老院收費 瀏覽:230
退休人員養老金開通新社保卡 瀏覽:492
長壽煙紅盒黃盒多少錢一包 瀏覽:932
特種體質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瀏覽:328
部隊職級及退休年齡 瀏覽:666
老人抽水泵壞了怎麼處理 瀏覽:677
哈爾濱老年大學的專業 瀏覽:708
公務員判刑交養老保險 瀏覽:264
北京養老院價格普親費用 瀏覽:1000
公務員退休和在職工資區別 瀏覽:849
重陽節簡易畫視頻 瀏覽:62
海城市9萬養老保險 瀏覽:461
70歲老人打工受傷有誤工費嗎 瀏覽:423
蘭州哪個醫院做體檢便宜比較好 瀏覽:131
菊花長壽之花有什麼用 瀏覽:131
養老保險的不同檔次各領多少錢 瀏覽:8
2021年巴馬百歲老人有多少個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