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歲女人低血壓用什麼食補能使血壓回復正常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成人血壓低於90/60mmHg即為低血壓。原因可能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部分健內康人容血壓已達到低血壓標准,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異常,也不影響壽命。2.病理性低血壓病。如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以及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
意見建議:建議去醫院分別測量卧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注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除外其他原因低血壓如心臟病糖尿病。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適當加強鍛煉,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適量飲茶,適量飲酒
⑵ 50歲的女人低血壓吃什麼好
建議日常增加營養(如肉蛋奶攝入量)、勞逸結合即可有效升壓或防止由於低血壓出現體外性頭暈。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您健康。
⑶ 50歲女人血壓多少正常
女性50歲正常的收縮壓范圍在90到139毫米汞柱,舒張壓的范圍在60到89毫米汞柱,如果非同日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測量血壓,血壓值大於等於140/90毫米汞柱,就屬於血壓升高。
女性50歲一般處於更年期前後,更年期是中年向老年期度過的一個特定時期,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出現一些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特別容易引起更年期高血壓,一旦發現血壓偏高,就需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激素水平的檢查,同時進行心血管危險分層的評估。
⑷ 50歲婦女血壓正常值為多少
正常的血壓標准為高壓90~140毫米汞柱,低壓為60~90毫米汞柱
當高壓超過140,低壓超過90,便可認為血壓高於正常了,對於50歲的年齡,應該定期檢查血壓及血脂血糖等,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
⑸ 中年婦女血壓低,應該吃什麼,注意什麼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⑹ 媽媽(50歲)有低血壓,最近總是感覺發暈,惡心,胸悶,憋氣!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千帕(60毫米汞柱);65歲以上的老人低於12.7/8千帕(95/60毫米汞柱)。一般所說的低血壓是指慢性持續性低血壓,不包括休克及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壓。如果低血壓與體位、體質有關,便稱為體位性低血壓或體質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為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血壓常隨體位而變化。卧位時血壓正常,站立時收縮壓降到6.7千帕(50毫米汞柱)以上,伴頭昏、視物模糊、無力、共濟失調,甚至暈厥,多見於體質瘦弱的人及腦力勞動者。體質性低血壓往往與家庭遺傳有關,大多無明顯自覺症狀,常常在體檢時才被發現,也有少數病人有輕度頭昏、乏力、心慌等症狀。低血壓狀況可長期持續存在,但各項理化檢查都沒有發現其他慢性疾病。消瘦的婦女中,患體質性低血壓的人較多,一般對身體無危害,也不會影響壽命。
中醫無低血壓病名,低血壓病屬於中醫的眩暈、虛勞、暈厥等范疇。大多由於氣虛、陽虛、氣陰兩虛、陰血虧少或氣血不足所致。目前西醫對原發性低血壓尚無有效治療方法。而中醫剛採用辨證施治方法,運用補虛扶正、調理氣機等法則,可收到增強體質,改善自覺症狀,逐漸回升血壓的效果,且無副作用。
低血壓病人在食療的同時,還應加強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早晨喝點淡鹽開水。平時變更坐卧起立等體位時,動作要緩慢,不宜突然變更體位。不要做激烈運動,不應久站久立。
防治低血壓的食療方,大多以天然食物補品及葯食兼用補品為主。效果較好的品種有豬肉、羊肉、牛肉、火腿、鯉魚、泥鰍、雞、鵪鶉、大棗、龍眼肉、蜂皇漿、紅糖、人參、黃芪、冬蟲夏草、黨參、太子參、麥冬、肉桂等。以上補益氣血、滋陰助陽類食物,有助於平衡陰陽,調整血壓。
現介紹幾種經臨床驗證確實有效的食療方。
1.火腿粥:火腿150克,碘鹽、蔥花、胡椒少量。先將粳米洗凈,水滾後放大煮粥。煮至大滾後10分鍾,加入火腿片,用文火煮15分鍾即成。食用時加入碘鹽、蔥花、胡椒粉少量調味。本方能健脾開胃,生津益血,升提血壓。
2.黃芪燉雞:小公雞1隻,黃芪30克。先將小公雞宰殺後去內臟及毛、爪。放入砂鍋中,加水及蔥、生薑、碘鹽、陳皮、料酒各適量,用文火燉至爛熟,即可食用。此方可益氣升壓。
3.太子參肉桂茶:太子參10克,肉桂3克,炙甘草3克。用滾開水沖泡後代茶飲用。此方可助陽益氣,回升血壓。
4.人參蓮肉羹:紅參片5克,蓮子肉10枚,冰糖30克。先將紅參、去芯蓮子放在碗內,加水浸泡,再加入冰糖。然後將碗置於蒸鍋內,隔水蒸燉1小時。喝湯、吃蓮肉。紅參片可連續使用2次,次日再加蓮子、冰糖及水適量,如前法蒸燉後,喝湯、吃蓮肉,並連紅參片一道嚼食。連續服用,或隔口服食一次。可收益氣溫陽,安神升壓功效,尤其適宜腦力勞動伴低血壓者食用。
5.龍眼酒:龍眼肉100克,加入低度白酒500毫升中,浸泡2周。每晚飲用1小杯,約15毫升。不會飲用白酒者,可將龍眼肉浸泡於葡萄酒中飲用。此方可補氣血,益心脾,安心神,升血壓。
6.紅糖芝麻泥:紅糖60克,黑芝麻60克,生薑30克。先將黑芝麻研成細粉,生薑搗爛如泥,三者混合拌勻,每次開水沖服6克,每日2-3次。此方能養陰補血,提升血壓。
低血壓的自我保健
※※飲食調理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 一,可逐漸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在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斗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 12~15 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6、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薑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子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食療方法
1、烏骨雞 1 只(約重 1500 克)。將雞去毛剖肚洗凈,在雞腹肚中放入當歸頭 60 克、黃芪 50 克、紅糖 150 克、米酒 50 克,再將雞肚皮縫緊,入鍋隔水蒸熟,吃肉喝湯,每半月吃一次,連吃兩月。
2、紅棗 15 枚去核,粟子 150 克,洗?1 只,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燜熟食之。
3、鯽魚 1 條,糯米 60 克。將魚洗凈(不要去鱗)與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 2 次,連服兩月。
4、嫩母雞 1 只,黃芪 30 克,新鮮天麻 100 克(干品 15 克)。雞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用涼水沖洗。將天麻、黃芪切片裝入雞肚內。將雞放入沙鍋中,加蔥、姜適量,鹽、酒、陳皮 15 克,水適量,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加胡椒粉 2 克,即可食用。
5、紅棗 20 克,沙參 15 克,生熟地各 10 克,加水適量用燉盅隔水蒸 3 小時後,加蜂蜜適量,每日分兩次吃完,連服 15 天。
※※自我按摩
床上仰卧,雙臂自然放於體側,閉目,全身放鬆,排除雜念,吸氣時默念「安靜」,呼氣時默念「放鬆」,反復2~5分鍾。然後進行如下自我按摩:
1 雙手十指微屈稍分開,放在頭頂,按摩整個頭部約2~3分鍾。
2 先用兩手掌從前額中間向兩鬢角按摩30秒鍾,再以雙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鬢角按摩6~ 8次。
3 輕閉雙眼,用手指從鼻樑根部經過上眼瞼按摩到眼外角。重復4~5次。
4 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側頸部,由下頜角經頸部至鎖骨推摩 8~10次。右手按上法按摩左側。
5 拇指放在同側頸動脈搏動處,輕輕按壓5~6秒鍾,休息10~15秒,重復做3~4次,然後做另一側。
6 兩手指放在前額部,向兩側頸部推摩,然後用掌根揉按兩側頸部,重復8~10次。
7 雙手中指點壓太陽穴,由輕到重,持續5~6秒,重復5~6次。
8 吸氣,同時兩手掌用力按壓胸廓下部(兩脅),然後緩緩從半閉的嘴呼氣。重復4~5次。
※※ 床上運動
1 仰卧雙臂上舉,雙手叉握,牽拉對抗,拉時吸氣,恢復時呼氣。重復3~4次。
2 雙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3 仰卧,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並攏上舉,盡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復5~6次。也可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做。
4 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復4~ 5次。
5 仰卧,先吸氣,頸部向前彎曲,使下巴觸及胸部,然後呼氣。重復5~6次。
6 坐在床上,頭向左側旋轉,再向右側旋轉。重復5~6次。
7 坐在床上,上身左右扭轉。重復4~5次。
8 兩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盡量用雙手觸及雙腳。重復5~6次。
9 呼氣時坐起,立即向右轉身1次,躺下,恢復預備姿勢。第二次呼吸時再坐起,立即向左轉身1次,躺下,恢復預備姿勢。重復4次。
10 仰卧,雙腿伸直並攏,抬高50~60 度,抬腿時吸氣,放下時呼氣。重復6~8次。
※※治低血壓小偏方
1.核桃仁40克,黨參30克,生薑3片,水煎服,每日1次。
2.蓮子20克,大棗6枚,生薑6片,水煎服,每日2次。
3.陳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4.人參、蓮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燉熟,吃蓮子喝湯。
⑺ 我今年50歲女性,一直低血壓60到90,夏天經常有混身沒勁的感覺,有時頭暈 這樣的症狀有2到3年
問題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情況,考慮有可能是低血壓引起的,也不排除貧血或腦供血不足的情況
意見建議:
建議去醫院檢查,如血壓,血常規,血脂等,明確病因再對症治療
⑻ 女人低血壓的原因
什麼是低血壓?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如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葯、利尿葯、催眠葯、抗精神抑鬱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葯,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⑼ 母親50歲了,量血壓不確定是不是偏低
正常參考:1.收縮壓 90~140 mmHg
2.舒張壓 60~90 mmHg
3.脈壓 30~40 mmHg
臨床意義:1.血壓升高:血壓測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情緒激動、緊張、運動等;若在安靜、清醒的條件下採用標准測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壓值達到或超過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即可認為有高血壓。
2.血壓降低:凡血壓低於90/60mmHg時稱低血壓。持續的低血壓狀態多見於嚴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臟壓塞等。
3.脈壓異常
(1)脈壓減小:脈壓低於30mmHg稱脈壓減小。見於心包積液、主動脈瓣狹窄等。
(2)脈壓增大:脈壓超過40mmHg稱脈壓增大。見於動脈硬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⑽ 經常性的血壓低怎麼辦,女性,50歲
多補充營養,蛋白質類多補,或者買生脈飲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