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牙齦瘤請問怎麼治療嚴重么
疾病概述
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但牙齦瘤有腫瘤的外形及生物學行為。
病因病理
牙齦瘤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還與內分泌有關,如婦女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牙齦瘤,分娩後則牙齦瘤縮小或停止生長。根據病理組織結構不同,牙齦瘤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三類。肉芽腫型牙齦瘤主要由肉芽組織構成,表面呈紅色或粉紅色,易出血;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如妊娠性齦瘤。
臨床表現
牙齦瘤以女性多見,青年及中年人發病較多。牙齦瘤多發生於唇頰側的牙齦乳頭部,雙尖牙區最常見。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腫塊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
化驗檢查
診斷和鑒別
(1)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前牙區唇頰側牙齦。
(2)纖維瘤型齦瘤:是真性腫瘤,初起於齦乳頭,並向外生長,呈分葉狀,表面光滑,質偏硬,灰白色,不易出血。多數不大,少數可增大覆蓋牙齒咬合面,影響咀嚼,並出現創傷性潰瘍。
(3)肉芽腫型服瘤:與局部刺激如齦齒、殘冠、殘根、不良假牙、牙結石等有關。牙齦發生炎性肉芽組織增生,質軟,色紅,易出血。
(4)血管瘤型齦瘤:與內分泌有關,常見於妊娠期婦女,稱為妊娠性跟瘤,質軟,易出血。在妊娠期發展快,產後可消退。
(5)牙齦瘤應與牙齦癌相鑒別。
(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治療
(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❷ 牙齦瘤怎麼讓它消下去
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但牙齦瘤有腫瘤的外形及生物學行為。 病因病理牙齦瘤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還與內分泌有關,如婦女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牙齦瘤,分娩後則牙齦瘤縮小或停止生長。根據病理組織結構不同,牙齦瘤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三類。肉芽腫型牙齦瘤主要由肉芽組織構成,表面呈紅色或粉紅色,易出血;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如妊娠性齦瘤。 臨床表現牙齦瘤以女性多見,青年及中年人發病較多。牙齦瘤多發生於唇頰側的牙齦乳頭部,雙尖牙區最常見。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腫塊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 化驗檢查診斷和鑒別(1)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前牙區唇頰側牙齦。 (2)纖維瘤型齦瘤:是真性腫瘤,初起於齦乳頭,並向外生長,呈分葉狀,表面光滑,質偏硬,灰白色,不易出血。多數不大,少數可增大覆蓋牙齒咬合面,影響咀嚼,並出現創傷性潰瘍。 (3)肉芽腫型腫瘤:與局部刺激如齦齒、殘冠、殘根、不良假牙、牙結石等有關。牙齦發生炎性肉芽組織增生,質軟,色紅,易出血。 (4)血管瘤型齦瘤:與內分泌有關,常見於妊娠期婦女,稱為妊娠性齦瘤,質軟,易出血。在妊娠期發展快,產後可消退。 (5)牙齦瘤應與牙齦癌相鑒別。 (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治療(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❸ 牙齦瘤症狀是什麼,請幫忙解釋下
牙齦瘤為口腔科常見疾病,好發於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傳統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瘤體,同時拔除病變波及的牙齒,以防止腫瘤復發〔1〕。我們利用微波熱效應原理,對牙齦瘤術式進行改良,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牙齦瘤患者59例,男18例,女41例;年齡15~56歲,平均21歲;上前牙區16例,下前牙區18例,上後牙區11例,下後牙區14例;瘤體5~20 mm。採用成都產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療機,頻率2 450 MHz,最大輸出功率200 W,可預置和微調。術區常規消毒,局部浸潤麻醉或阻滯麻醉後,在腫瘤周圍約2~3 mm外正常組織上作切口,沿骨壁剝離切除腫瘤,並切除病變側部分牙槽骨(約1.0~1.5 mm)及牙周膜,如瘤體位於齦乳頭部,應去除相鄰兩牙間的部分牙槽嵴。用微波輻射天線(功率25 W)
燒灼止血,並將針狀輻射天線(功率30 W)伸入到牙周膜深處進行燒灼,致組織凝固(呈白色)。術後創面用30 g/L碘酊塗拭,生理鹽水沖洗,用碘仿氧化鋅糊劑(1∶3)覆蓋保護創面。術後常規口服消炎葯。
結果和討論
術後7 d復查無一感染,創面有肉芽組織生長,15 d後創面癒合,牙齦再生附著良好。隨訪3年無一復發,牙齒無松動,咬合關系正常。治癒率100%。
牙齦瘤並非真性腫瘤,雖然不具有腫瘤特有的結構,但有腫瘤的外形和易復發的生物學行為〔1〕,根據這一特性,以往多主張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拔除病變波及的牙齒,並將腫瘤波及的牙周膜、骨膜及鄰近骨組織去除,以防復發。但該病以中青年為常見,對於牙體組織健康者,採取傳統的治療方法,絕大多數患者難以接受。據報道,發生牙齦組織的非真性腫瘤在治療過程中拔除牙齒易導致心理創傷〔2〕。因此,我們採取切除瘤體去除病變波及側的部分牙槽骨、骨膜及牙周膜,利用微波輻射保留牙齒的改良手術方法,取得了理想療效。
微波組織凝固是微波熱效應對組織的一種作用,通過升溫,使牙周病變組織凝固、變性、壞死、脫落,以達牙周膜刮治的目的。然後再經纖維化組織修復,形成新的鱗狀上皮組織,恢復創面,從而達到治癒目的。
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3〕。目前大多數認為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性增生物。手術同時作齦下潔治,徹底去除菌斑牙石,減少其毒素或細菌代謝產物給牙齦造成的刺激,有利於防止病變復發,並為術區組織的良好癒合創造了有利條件。術中以30 g/L碘酊塗拭創面,可消滅根面牙骨質中細菌代謝產物。術後覆蓋碘仿氧化鋅糊劑,保護創面,其中葯物碘仿,可分解產生游離碘〔4〕,有繼續殺滅細菌內毒素的作用,對組織無刺激,能減少創面滲出物並吸收滲出液,使創面保持乾燥,促使肉芽組織生長,加速牙周組織再生癒合。
該手術術式操作簡便,時間短,患者無痛苦及對拔牙術的恐懼感,創傷小,易接受,效果肯定,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翟軍(261300 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張蕾(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院影像科)
馬繼紅(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邱尉六,主編.口腔頜面外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47.
2,魏炳淑.遺傳性牙齦纖維瘤兩家系報告.華西口腔醫學雜志,1989,7:246.
3,吳奇光,主編.口腔組織病理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03.
4,彭吉富.碘鈣糊劑治療牙周袋溢膿.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85,20:381.
❹ 什麼是惡性牙齦瘤和怎麼治療
牙齦瘤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還與內分泌有關,如婦女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牙齦瘤,分娩後則牙齦瘤縮小或停止生長。根據病理組織結構不同,牙齦瘤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三類。肉芽腫型牙齦瘤主要由肉芽組織構成,表面呈紅色或粉紅色,易出血;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如妊娠性齦瘤。 女性患牙齦瘤的機會要高於男性,尤以青年及中年群體最常見,多發生於牙齦乳頭部、唇、頰側或舌齶側,最為常見的是生長於雙尖牙區。牙齦瘤多為紫紅色,生長一般較慢,但在女性妊娠期會加快生長速度。腫塊長大後會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太大則可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 南昌九四醫院腫瘤生物免疫治療中心生物治療是通過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來抑制腫瘤的產生,它的原理是運用生物制劑將患者自體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培養,然後回輸到患者體內,直接靶向性的殺傷癌細胞,調動人體的天然抗癌能力,恢復機體內環境的平衡。手術後聯合生物治療,可以精確殺死手術後殘余的癌細胞,增強患者的免疫力,防止惡性牙齦瘤轉移復發,從根本上抑制腫瘤細胞的復發和轉移,而且完全沒有毒副作用,惡性牙齦瘤患者根本不必擔心治療會帶來二次傷害。
❺ 醫生我想問一下,牙齦瘤是什麼樣的
牙齦瘤是牙齦上特別是齦乳頭處局限生長的炎性反應性瘤樣增生物。它來源於牙周膜及牙齦的結締組織,因其無腫瘤的生物學特徵和結構,故為非真性腫瘤,但切除後易復發。
牙齦瘤根據其病理變化一般分為三型:
(1)肉芽腫型:似炎性肉芽組織,有許多新生毛細血管及成纖維細胞,伴有許多炎性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纖維成分少,牙齦黏膜上皮往往呈現假上皮瘤樣增生。肉芽腫型齦瘤的牙齦表面呈紅色或暗紅色,質地較軟、易出血;
(2)纖維型:肉芽組織纖維化,細胞及血管成份減少,而纖維組織增多。粗大的膠原纖維束間有少量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纖維束內可有鈣化或骨化,有不規則的骨小梁但無牙源性上皮結構,稱為外周性骨化性纖維瘤。這種纖維瘤被認為是牙周膜來源的一種反應性瘤樣增生,並非真性腫瘤。纖維型齦瘤的牙齦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
(3)血管型:血管特別多,似血管瘤,血管間纖維組織可有水腫及黏液性變,並有炎性細胞浸潤。牙齦極易出血。[2]
牙齦瘤以女性患者多見,中青年發病較多。多發生於唇頰側齦乳頭,以雙尖牙區最常見,舌、齶處少見,一般為單個牙發生。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通常呈圓形、橢圓形,有時為分頁狀,有的有蒂如息肉狀,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血管型和肉芽腫型者質地柔軟、色紅;纖維型者質地較韌且硬,顏色粉紅。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潰瘍、出血或伴發感染。一般無痛,腫物表面發生潰瘍時可感覺疼痛。長期存在的較大腫塊可以壓迫並破壞牙槽骨壁X線示局部牙周膜增寬,致使牙松動、移位。
❻ 牙齦瘤的臨床表現
牙齦瘤以女性患者多見,中青年發病較多。多發生於唇頰側齦乳頭,以雙尖牙區最常見,舌、齶處少見,一般為單個牙發生。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通常呈圓形、橢圓形,有時為分頁狀,有的有蒂如息肉狀,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血管型和肉芽腫型者質地柔軟、色紅;纖維型者質地較韌且硬,顏色粉紅。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潰瘍、出血或伴發感染。一般無痛,腫物表面發生潰瘍時可感覺疼痛。長期存在的較大腫塊可以壓迫並破壞牙槽骨壁X線示局部牙周膜增寬,致使牙松動、移位。
❼ 什麼是牙齦瘤
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但牙齦瘤有腫瘤的外形及生物學行為,如切除後易復發。牙齦瘤還與內分泌有關,如婦女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牙齦瘤,分娩後則牙齦瘤縮小或停止生長。根據病理組織結構不同,牙齦瘤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三類。肉芽腫型牙齦瘤主要由肉芽組織構成,表面呈紅色或粉紅色,易出血;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如妊娠性齦瘤。牙齦瘤以女性多見,青年及中年人發病較多。牙齦瘤多發生於唇頰側的牙齦乳頭部,雙尖牙區最常見。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腫塊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X線片可見骨質吸收牙周膜增寬。牙齦瘤可手術切除治療。
❽ 牙齦腫瘤嚴重嗎
疾病概述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但牙齦瘤有腫瘤的外形及生物學行為。 病因病理牙齦瘤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還與內分泌有關,如婦女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牙齦瘤,分娩後則牙齦瘤縮小或停止生長。根據病理組織結構不同,牙齦瘤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三類。肉芽腫型牙齦瘤主要由肉芽組織構成,表面呈紅色或粉紅色,易出血;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如妊娠性齦瘤。 臨床表現牙齦瘤以女性多見,青年及中年人發病較多。牙齦瘤多發生於唇頰側的牙齦乳頭部,雙尖牙區最常見。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腫塊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 化驗檢查診斷和鑒別(1)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前牙區唇頰側牙齦。 (2)纖維瘤型齦瘤:是真性腫瘤,初起於齦乳頭,並向外生長,呈分葉狀,表面光滑,質偏硬,灰白色,不易出血。多數不大,少數可增大覆蓋牙齒咬合面,影響咀嚼,並出現創傷性潰瘍。 (3)肉芽腫型服瘤:與局部刺激如齦齒、殘冠、殘根、不良假牙、牙結石等有關。牙齦發生炎性肉芽組織增生,質軟,色紅,易出血。 (4)血管瘤型齦瘤:與內分泌有關,常見於妊娠期婦女,稱為妊娠性跟瘤,質軟,易出血。在妊娠期發展快,產後可消退。 (5)牙齦瘤應與牙齦癌相鑒別。 (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治療(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❾ 牙齦瘤是有什麼引起的怎樣治療最有效_牙齦瘤
牙齦瘤是來源於牙周膜的增生性疾病,如果反復發生說明治療效果不佳則應拔除病變牙齒,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此外女性懷孕期雌性激素分泌量增多,可促使牙齦血運豐富進一步加重牙齦增生病情,口腔專業疾病分類中特別有關於妊娠期牙齦炎或妊娠期牙齦瘤的詳細描述,建議您到醫院檢查治療。此病不具有遺傳性。
❿ 牙齦瘤怎麼治療
牙齦瘤
疾病概述
牙齦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但牙齦瘤有腫瘤的外形及生物學行為。
病因病理
牙齦瘤是機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還與內分泌有關,如婦女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牙齦瘤,分娩後則牙齦瘤縮小或停止生長。根據病理組織結構不同,牙齦瘤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三類。肉芽腫型牙齦瘤主要由肉芽組織構成,表面呈紅色或粉紅色,易出血;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表面光滑,顏色與正常牙齦顏色無大差別,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如妊娠性齦瘤。
臨床表現
牙齦瘤以女性多見,青年及中年人發病較多。牙齦瘤多發生於唇頰側的牙齦乳頭部,雙尖牙區最常見。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腫塊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
化驗檢查
診斷和鑒別
(1)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前牙區唇頰側牙齦。
(2)纖維瘤型齦瘤:是真性腫瘤,初起於齦乳頭,並向外生長,呈分葉狀,表面光滑,質偏硬,灰白色,不易出血。多數不大,少數可增大覆蓋牙齒咬合面,影響咀嚼,並出現創傷性潰瘍。
(3)肉芽腫型服瘤:與局部刺激如齦齒、殘冠、殘根、不良假牙、牙結石等有關。牙齦發生炎性肉芽組織增生,質軟,色紅,易出血。
(4)血管瘤型齦瘤:與內分泌有關,常見於妊娠期婦女,稱為妊娠性跟瘤,質軟,易出血。在妊娠期發展快,產後可消退。
(5)牙齦瘤應與牙齦癌相鑒別。
(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
治療
(1)手術切除應包括齒槽突及受累牙齒的拔除,否則易致復發。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殘根、殘冠:等。
(3)妊娠性齦瘤如在產後仍不消退時可作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