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外國的長壽地都有哪些

外國的長壽地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10-15 06:07:53

1.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長壽村,他們長壽的統一特點是

在世界的每個地方,都有很多的長壽村的存在,小編覺得這些長壽村長壽的統一特點就是在於他們的飲食,生活作息,心態以及氣候方面都有共同點。對於長壽這個年齡的度,長壽村的這個人數,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想法。據調查,長壽必須是百歲以上的,而長壽村的人數又必須是百歲以上的老人需要有至少十幾位才可以的。長壽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一種東西了,平常村子裡有活到九十多歲的老人,我們都會覺得這是很長壽了,而長壽村裡的幾十位百歲老人,這更是讓我們吃驚。不過小編覺得人家之所以會長壽,那都是有原因的,也都是有共性的。

我們知道,一般想的太多的人,會老的比較快,在晚睡睡覺的時候,也是會睡得不怎麼好的。而這些長壽村的長壽老人們,那都是心態非常好的,不會老是記掛著心事,看待事情也比較看的開,不會過分的糾結,擔心。

2. 世界各地長壽地區平均壽命 外加中國人的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69.98歲。世界各國平均壽命最新排行榜美國商務部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1997年的統計結果顯示,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62.27歲。世界各國和地區中最長壽的仍是日本人,平均壽命達79.66歲。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76.33歲,在箕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4位。全球最長壽的前10名國家依次為: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新加坡、希臘、以色列、義大利和瑞典,這些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都超過了78歲。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69.98歲。全球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是非洲地區的獅子山,1997年的平均壽命僅為36.62歲,比全球最長壽的日本人整整少40歲。

3. 國外長壽文化

長壽文化,關於研究人的壽命如何久長的文化,這是一個世界性文化,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在共同創造、豐富和發展起來的人類先進文化。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在長江、黃河流域,在中華大地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長壽文化無論從歷史悠久程度還是從內容廣度、深度講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它不但成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積極影響著世界文化的發展;它不但支撐著中華民族子孫後代們的精神,成為五千年來人們不可或缺的重要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影響著世界人民對這一美好嚮往的渴望與追求;它不但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沉,同時也是當今中國先進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要主題。中華民族的長壽文化影響了過去影響著未來,為人類文化做出並將繼續做出積極貢獻。
綜觀長壽文化源流,可以給我們留下這樣一個深刻印象:長壽文化同上古時代對神的敬拜和同封建時代對成道得仙的追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們相互融和相互補充密不可分。所以,探尋長壽文化不可不涉及神文化、神仙文化、道家文化。我們從清末出土的殷墟甲骨殘片可以看出,早在殷商時代就有了祭祀上帝、祭祀神的記載,當時就有「上帝」和「祖先配天」的觀念。上帝能興雨,能作旱,禾黍成敗皆由於上帝。祖先由上帝而降生,死後依然回到上帝左右。這應當是長壽文化向前追述且有記載的最早與長壽文化有關的內容。隨著人們在社會生活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產生的新矛盾新困惑不斷增加,且越來越難以解釋這些因客觀因素而帶來的災害,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則把自然界無法把握的規律和無法戰勝的困難歸結於神的力量,由此,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勞動人民就在生活和實踐中創造了大量的且豐富多彩的與神有關的故事,這就是神話和傳說,也可以說這些精神產品把神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地,《搜神記》、《山海經》、《尚書·堯典》、《左傳》、《楚辭·天問》、《淮南子》、《列子·湯問》等等都是最集中的體現和展示。但是,辨證分析這些神話傳說,無不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充分表達了人們對人生的關注,對幸福的渴求和對健康長壽的寄託。隨著神話內容的豐富和發展,加之道家文化的產生、融和、吸收,特別是以魏晉南北朝為主要歷史時期所產生的大量的豐富的神仙文化,充分反映了人們把追求神仙之術達到神仙境地作為人生健康長壽的最高境界、終極目標的生存心態。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達官貴人都把追求仙道作為重要的人生活動內容,甚至有的舍其一生而求之,秦始皇、曹操、莊周、葛洪、董仲舒等人都是其中代表。曹操有詩雲:「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特別是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立了神學,葛洪則系統論述了關於神仙之學的理論,把長壽文化推向極點。
從直接的長壽文化來講,早在殷墟甲骨文化中也能找出許多關於與「壽」字有關的文化來,這里限於資料不足可從文字學中去進行探源,從文獻資料可知在殷墟甲骨殘片中就有「壽」字存在,到了先秦時代則有多種的「壽」字寫法,有的直接延用到今。從史資料看,在先秦時期與「壽」有關的且賦予「長壽」文化內涵的「壽」文化已經出現,並且這些文化已經運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萬壽無疆」一詞在《詩經》中就能找到多處,如《小雅.天保》記載「君曰卜爾,萬壽無疆……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長壽文化就更加豐富廣泛,不但把長壽文化融入了儒家、道家、佛教文化,而且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道德、飲食文化;不但豐富了中國哲學史、思想史,而且也充實了中國文學史、藝術史,特別是在中國詩史上專門形成了遊仙詩這一在全世界所獨有的詩體,大大地促進和發展了中國文化,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健康長壽是人們所追求的共同願境。自有人類以來中華民族的祖先同世界各地的先民們一樣,把一切社會勞動和社會活動都歸結為為人的生存創造更加美好的環境,使人們的身體得到健康,生命更加久長。無論是改造自然的移山倒海,還是改造自我的道德規范;無論是集群圍獵的社會活動,還是講究美食的個人需求;無論是強身健體的一般性精神生活,還是敬神求仙得道的最高精神享受;甚至無論達官貴人、貧民百姓、大人小孩,等等都離不開緊緊圍繞健康長壽這一主題。《呂氏春秋·重已》有言:「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劉向在《說苑·貴德》中也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楚頃襄王問他的大臣庄辛:君子如富有將怎麼樣?庄辛回答:要做到親戚愛他,眾人稱贊他,不才的人侍奉他,都希望他長壽歡樂而不被禍患所傷害。古代的先賢們在論人生時有的也將「壽」排到了第一位,《書·洪範》記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佛經中也雲:「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舊唐書·姚崇傳》)。更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是長生殿,唐時的宮殿在長安有長生殿,在華清池有長生殿,在洛陽行宮也有長生殿,並且都把寢宮取名長生,莫不也有追求長壽的文化涵義。在長生殿里還發生過美麗動人的帝王愛情故事,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恩愛確實讓後來文人騷客重重著墨,白居易的《長恨歌》最能充分表達其情感,同時也讓今人感受到帝王為了愛情發個誓也要找一個能夠切實能表達自己情感的地方,所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也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發出來的。
得道成仙是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這雖然在帝王將相中體現得更加充分,但對一般貧民百姓來講也是一種普遍願望,可以說得道成仙是古時候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重要生存理念。《秦並六國平話》就記載有秦始皇渴求成仙的事故:一日,秦始皇「遂游東海而來,忽遇道士徐甲上書秦始皇:東海有山神仙山,山上有不死之葯。」始皇聽了非常高興,遂命人前往採取。從縱向的歷史長河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盛行,基本上成了一種理想的生存文化時尚,有理論的成就,有實踐的追求。好像整個時代都染上了神仙色彩。曹氏父子可謂是帝王追求仙道的代表。曹操現存的詩並不多,相當部分內容都是表達追求仙道,如《氣出唱三首》寫到:「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遊。驂駕六龍飲玉漿。」幻想著與神仙同行,飲仙家美酒。「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但當愛氣壽萬年。」想像受到神仙接待,賜予秘方,壽命萬年。就是在戰爭途中曹操也是時刻想著「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經歷昆侖,上到蓬萊。飄飄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葯,萬歲為期」(秋胡行二首)。並且把此詩作為「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秋胡行二首)。」直到後來「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秋胡行二首)。好像他自己已經真正成為了得道之仙,可謂到了求仙若痴的程度。曹植雖然沒有登上皇座,但對神仙的渴求痴迷程度是一樣的,他在《五游詠》中寫到:「王子奉仙葯,羨門進奇方。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郭璞、庾信、陶淵明、楊羲等則是文人的代表。郭璞關於遊仙的詩很多,特別是《遊仙詩十九首》,從各個角度反映了他對仙道的態度,求仙精神之可佳,「危險道路難」(《董逃行》)也不怕,堅強的意志最終求有所獲,「採取神葯若木端」(《董逃行》),到得仙境其精神之快樂,從「靈妃顧我笑」(遊仙詩)到「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遊仙詩》),與仙人結為可以隨便拉手拍肩的朋友,最終達到一個境界:「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同前),那真是富貴不足論,蓬萊仙山好。「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同前),反而譏笑燕昭王和漢武帝沒有仙才達不到成仙目的,並且寫道:「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同前),自認為是仙中之仙人。《太平廣記》是宋時李方等人編輯的一部漢代至宋初的小說總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總計五百卷,關於神的部分二十五卷、道術五卷不算外,僅純粹關於神仙的內容就有整整七十卷之多,收錄這一時期近四百位仙人事跡,在此書中佔有了相當份量,並且列在此書最前面。這僅僅是歷史上的一小段,可想而知從神文化發展而來的神仙文化在古代文化中佔有了多重的份量。特別是東晉時期的宗教思想家葛洪對神及其神仙進行了專題研究,並上升到了哲學范疇,把神仙之學推到了最高境地,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內篇》中用絕大部分篇幅論述了神仙的實在性、可學性,以及方法途徑等。其《論仙》為綜論,主要解決基本認識和基本要求問題,認為:「不死之道,曷為無之?」仙人是實有的。「夫求長生,修至道,訣在於志。」關鍵在於要有恆心,同時要知法術,對成仙得道提出各種要求:「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仙法欲令愛逮蠢蠕,不害含氣。····仙法欲止絕臭腥,休糧清腸。····仙法欲溥愛八荒,視人如已。」另外還有專論,有專門介紹有關金丹的服法、效果、品種的《金丹》,有講述煉丹之術的《至理》,有談修學金丹以外各種法術的《微旨》,有專門針對儒家不言仙道的《塞難》,有論勤學求學於師的《勤求》,有專論《仙葯》的,有關於儒道互為融和的《道意》《辨問》,有關於雜談修求仙道的《對俗》《釋滯》《極言》《雜應》。除此之外在《老子》《莊子》等書中也有關於神仙內容的涉及。總之,神仙文化豐富和充實了長壽文化。
達到健康長壽不僅僅是一種願望和需要,而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存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則是一個綜合性的要求。中國歷史上的長壽文化對這些要求從各個方面都作了很好的回答,這些回答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健康長壽推動了社會發展。管子有言「平正擅胸,論治在心,此以長壽」(《管了·內業》),說明心情好壞對健康長壽密切相關。「無為則俞俞,俞俞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莊子·天道》),強調健康長壽關鍵在於養心。在為人處事方面特別是在遇到麻煩時要忍,元代鄭廷王在《忍字記》中說:「忍之一字豈非常,一生忍過卻清涼。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說明為人寬懷大肚對健康長壽有益。曹操對健康長壽十分關注,除了求仙得道之外還注重平時身心健康,在《龜雖壽》中寫道:「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勞動也是健康長壽之法,宋人歐陽修在《刪正黃庭經序》中說,「勞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管子還提到一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對健康長壽也有關系,他在《管子·形勢解》中寫道:「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包括飲酒與長壽也有關系,《後漢書·東夷傳·倭》記載:「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餘歲者甚眾。」健康長壽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有關系,漢代思想家王充就說:「太平之世多長壽」(《論衡·氣壽篇》)。
長壽文化是一個涉及面廣的社會性文化,他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從文學藝術角度講,有壽詩、壽文、壽詞、壽聯、壽戲、壽曲、壽書、壽畫,可以說融入到了所有文學和藝術門類。比如壽詩就是一種傳統的祝壽方式,在《詩經》中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如《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萬壽無期。····樂只君子,萬壽無疆。····樂只君子,遐不黃 。」《小雅·楚茨》:「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唐朝詩人杜甫在《寄韓諫議注》詩中寫道:「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同時代的司空圖也有「年年織作昇平字,高映南山獻壽觴」(《楊柳枝壽杯詞》)。在宋以後這類詩就更為盛行,特別是在官府中成為文人雅士祝壽的常用禮節。宋人張耒:「清歌一曲主人酒,主人壽客客舉手。」清人趙翼詩:「公方開壽宴,廣坐笑眼同」(《春問晤西庄於吳門再作詩以貽之》)。再比如壽聯也是一種常見的祝壽方式,被列為對聯之一大類別。「玄鶴千年壽,蒼松萬古春。」「歲歲壽筵依北斗,年年此日頌南山。」等等,不可勝舉。壽聯不但是一種祝福,同時也表達作者情感。慈禧太後七十歲生日過萬壽節,章太炎則作聯譏諷:「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中為一人歌有慶;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從倫理道德角度講,它倡導孝悌,把尊重老人、愛護老人作為一種社會美德。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就認為:「無孝悌則亡其所以生,無衣食則亡其所以養,無禮樂則亡其所以成也」(《春秋繁露》),把孝悌作為萬物之本,為人之本。據傳有一位皇帝認為六十歲以上的人不能勞動,對社會沒有貢獻,便下令將其問斬。後來有一位大臣十分孝道,父親快到六十歲時便把他藏匿山中,天天送飯。一日皇帝接受一位外國使者朝拜,可來使卻連續出了三個問題難住了皇帝,正在為難之時這位大臣回答上來了,皇帝非常高興,問其原由,皇帝才知是他父親的功勞,並且認為老人見多識廣,不但沒有責備這位大臣的犯上,還親自從山中把老人請到宮里設宴款待,當眾向老人敬三拜之禮,沒想到這天正好是老人的生日,故此,後來就有了拜受(壽)、做生的習俗。不但是在過去就是在今天誰家老人要是到了高壽之年子孫後代不給其祝壽則視為不孝,將受到社會道德遣責。從社會學角度講,祝壽不但有壽詩、壽文等文學藝術之類的高雅型壽文化,而且還有壽禮、壽宴、壽酒、壽面、壽碗、壽燭等社會型壽文化。從哲學思想角度講,長壽文化豐富了中國傳統哲學,充實了儒家文化,上升為道家文化的神學,其代表人物就是漢代的思想家董仲舒,他「把陰陽五行說提到神學的體繫上來,把『天』提到有意志的至上神的地位上來,把儒家倫常的父權(他作為封建秩序的表徵)和宗教的神權以及統治者的皇權三位一體化」(《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佛經也倡導:「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無壽量經》卷下)。為豐富中華民族的思想寶庫做出了積極貢獻。

4. 長壽之地有哪些

目前廣為人知的世界長壽之鄉有:原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中國新疆的南疆和廣西的巴馬。世界養老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某區域的養老生活體系綜合評價後,給予的最高榮譽和嘉獎。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而在2016年,中國廣東的博羅也因各項指標遠超聯合國評審標准,成為新晉的世界長壽之鄉。
比起其他的長壽之鄉,博羅幾乎鮮為人知,但正得益於這份低調和不被打擾,讓博羅更好的保留著原始生態環境,這里山巒連綿,森林茂密,被稱為「中國十佳宜居縣」、「天然生態氧吧」,遠離污染的博羅官山,還被國內外專家評委「世界長壽水源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長壽家族。我們國內的優質天然礦泉水鹿啄泉,便是來自世界長壽水源地博羅官山,取自地下200米無污染的深岩裂隙中,每一滴都是經過2000多年的富集礦化而成的地心之水。近日,鹿啄泉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諾貝爾技術檢測,和依雲、斐濟泉一並獲得「水類最高安全評級」。其包裝採用了直灌搭配環保盒裝水的包裝方式,比較新穎。,還可以保持水質的純凈鮮活。

5. 世界長壽之鄉都有哪些地方

1、原蘇聯的高加索地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原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即今天的喬治亞)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癌症的地方。這里人口500多萬,其中百歲壽星達2000多人,90歲以上的超過兩萬。極少有人因疾病死亡,大多在睡夢中安詳仙逝。
2、巴基斯坦的罕薩
很少人知道,罕薩還是宮崎駿動畫電影《風之谷》取景地。千百年來罕薩人與世隔絕,在這個雪山的懷抱里開辟了層層疊疊的梯田,種植了漫山遍野的杏樹、梨樹和蘋果,過著平靜簡朴的恬靜生活。一直到1986年以前,這里仍是與世隔絕的神秘地帶,只有兩條懸於絕壁上的索道通向外界。
3、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比爾卡班巴被譽為赤道上神秘的「長壽谷」,這個彈丸之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氣溫常年在18-24攝氏度之間,碧藍的天空與靜謐的森林在視線盡頭無縫相接,所有介於黃金分割點的平衡都在這里潤物細無聲地存在著。
4、新疆和田
和田有很多美譽:萬山之祖昆侖山腳下的千年玉都;黃沙漫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千里綠洲;1991年,還多了「世界長壽之鄉」稱號。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很多長壽老人,特別是拉依蘇這個村落,長壽老人比例更是遠超聯合國標准。在拉依蘇村,男人赤腳,女人一般只穿著襪子行走,祖祖輩輩,無論老少,一直保持這樣的習慣。那裡的長壽老人喜歡吃堅硬的苞谷饢,當地盛傳吃苞谷饢能養胃的說法。饢里加些杏干、葡萄乾,味道好極了!
5、廣西巴馬
山藏幽洞、水穿洞出、洞潛碧流……廣西巴馬猶如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不染塵俗。聞名遐邇的百魔洞令人嘖嘖稱奇。洞中水澈如鏡,鍾乳石千姿百態,岩泉瀑四季飄灑,眾鳥繁衍棲息,洞內宛若一座變幻莫測的水下龍宮。登高俯瞰,一個巨型草體"命"字鑲嵌在廣袤的田野中間,飄逸脫俗,讓人稱奇。這就是命河,巴馬的母親河。
6、廣東博羅
博羅,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地方因為2016年「世界長壽之鄉」的稱號名聲鵲起。根據2016年官方統計:博羅縣共有80歲以上老人19709人,100歲以上81人,百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10.1/10萬,遠超聯合國長壽標准數據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達7.5人。

6. 國外的長壽節

重新修改補充

長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那些長壽老人特別多的地方,總是讓人們想前去一探究竟。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

◆◇世界五大長壽之鄉

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其中我國就有兩個。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外高加索:百歲老人還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百歲老人選美,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這樣的長壽鄉才會發生。據統計,喬治亞500多萬人口中百歲壽星達2000多人,90歲以上的超過兩萬。而在亞塞拜然,上世紀80年代初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曾多達63人。

外高加索人的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在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時,經常發現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們自己不說,人們都猜不出他們的真實年齡。除了樂觀的心態,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來到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在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後,他寫出了聞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線》。在書里,他把罕薩稱為「香格里拉」。

罕薩山谷距離我國的新疆僅30多公里,4.5萬罕薩人世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據記者了解,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

為了解開罕薩人的長壽之謎,英國醫生羅伯特·麥卡森進行了實地考查,發現了罕薩人長壽的秘訣。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體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罕薩人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從來不施農葯,種出來的瓜果蔬菜特別有營養。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厄瓜多南部山區有一個叫比爾卡班巴的村莊。1970年,村裡一個叫米格爾·卡爾比奧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來第一次去看病。這次眼病使比爾卡班巴聞名於世,因為米格爾當時據稱已活過了120歲。

據當地政府介紹,比爾卡班巴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由於一百年前這個地區還比較落後,沒有完整的人口檔案系統,這個數字很難證實。但不管怎樣,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村裡有位102歲的盧西拉老太太,幾年前還能在小鎮的狂歡節上跳舞。在被問到為什麼長壽時,她說:「我們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幹活。」

記者了解到,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是五大長壽鄉中惟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大自然良好環境的賜予。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被稱為「天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這也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記者來到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家裡采訪。老人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要不是親眼看到他麻利地摘豬菜,我們真不敢相信他的話。

巴馬人長壽還和飲食有關。他們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對巴馬進行調查後認為,不飽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正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所在。

除了以上幾點,樂觀也是巴馬長壽老人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在平安村平寒屯,我們遇到106歲的黃媽能時,她還背著小孫子。黃媽能耳聰目明,一邊說話一邊發出爽朗的笑聲。她告訴我們,她現在五代同堂,還能記起年輕時唱的山歌。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是另一個在我國境內的世界長壽之鄉。最近,記者去那裡進行了采訪。

拉依蘇村所屬的拉依蘇良種場場長沈勇告訴記者,拉依蘇村有2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在他的引領下,記者見到了3戶「長壽家庭」。

記者首先來到肉孜·買買提家。據沈勇介紹,肉孜老人已有110歲,身體健朗,還能幹簡單的農活。肉孜老人告訴記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覺,清晨雞叫就起床。眼睛雖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還要干兩個多鍾頭的活,今年他還幫兒子在院子里種了一畝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饢,晚上幾乎不吃東西,「晚上吃飯睡不著覺。」他說。據肉孜的大兒媳婦講,老人喜歡吃湯湯水水的東西,愛吃玉米做的饢。「我家的大孫子16歲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孫子的婚禮。」她說。

隨後,記者見到了104歲的買提庫爾班·肉孜和95歲的肉孜汗·肉孜。他們是親兄妹,哥哥早晨起來喜歡散步,回家時順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裡餵羊。妹妹肉孜汗在50歲之前沒得過什麼大病,只是近幾年來偶爾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饢,中午吃拌面、湯飯和饃饃,晚上吃半個饢。

在拉依蘇,記者還見到了97歲的努熱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歲的老伴。努熱勒阿洪看電視能看到晚上11時,早晨7時起床,中午能吃一盤拉條子,不好甜食。他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開水。當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努熱勒阿洪說,他年輕時身體很好,一個人開墾出了3畝荒地,現在身體還是挺結實。另外,他和老伴從來沒吵過架,子女都很孝順,跟鄰居也很和睦。

★長壽的確有秘訣

國際上公認基因遺傳、地理與生活環境、社會背景、飲食習慣是長壽的四大關鍵因素。世界五大長壽鄉的居民,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基因上,巴馬縣老齡委對當地144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祖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佔29%和38%,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為41%和37%;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人的長壽有15%要取決於遺傳因素。

對於飲食,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凈,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中國長壽節:

★長壽老人在南山周圍大量分布,那裡每年都舉辦長壽節。

海南正在逐漸成為老年旅遊的目的地。一年一度的「南山長壽文化節」已成為托起海南老年專題旅遊的一大平台。

此次,是俄羅斯一個老人旅遊團慕名主動要求參加南山長壽節,由外國朋友主動要求參加南山長壽節,進行民間的交流,這還是第一次。

★蒓湖鎮南嶴長壽節—— 書畫名家進蒓湖活動昨天隆重舉行。

從1927年至1929年,三年中,他住祠堂,睡漁船,忘我從事兵災救濟工作。南港九十三鄉人民十分感念他的功德,稱他為救苦救難的「薩菩薩」,特地在「蘇洲橋」南頭蓋了「薩公長壽亭」,在亭內立了「薩公長壽碑」,並把農歷二月廿六日,他的生日定為南港地區的「長壽節」,每年與其他民間節日同慶。

7. 世界上五大長壽之鄉分別在哪些國家

世界上五大長壽之鄉及其國家如下:

1.原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人優越的遺傳基因、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他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而且至少喝兩杯牛奶、三杯酸奶。

2.巴基斯坦的罕薩、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河流,這些河流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罕薩人常年飲用這種水,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因此種出來的蔬菜特別有營養。

3.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及豆類食物。大多數當地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肉食。

4.中國新疆的和田、在昆侖山上,溶化的雪水不斷地流入和田地區,養育著和田人和當地的農作物。據測定,這種雪水中富含鎂、錳、鐵、鋅、鈣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而且從未受到農葯和重金屬的污染。

5.廣西的巴馬、巴馬的河水和泉水多半都是經過數千米的地下潛流區後才露出地面的,這些水從不同的地層中吸收了豐富的硒、鍶等微量元素,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7)外國的長壽地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世界長壽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城市養老生活體系的一個肯定所頒布的稱號和嘉獎。長壽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現代醫學普遍認為:人的壽命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環境,而60%取決於自己。

為研究和探索這些地區長壽之謎,原蘇聯、美國、日本及中國科學家先後分別到這些長壽地區進行調查和分析。這些地區老人長壽與以下諸因素有關: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堅持合理的飲食起居制度;長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堅持積極不間斷的勞動;與遺傳基因的作用有關。

8. 世界長壽之鄉有哪些

目前廣為人知的世界長壽之鄉有:原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的專比屬爾卡班巴、中國新疆的南疆和廣西的巴馬。而在2016年,中國廣東的博羅也因各項指標遠超聯合國評審標准,成為新晉的世界長壽之鄉。世界養老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某區域的養老生活體系綜合評價後,給予的最高榮譽和嘉獎。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
比起其他的世界長壽之鄉,博羅幾乎鮮為人知。但正得益於這份低調和不被打擾,讓博羅更好的保留著原始生態環境,這里山巒連綿,森林茂密,被稱為「中國十佳宜居縣」、「天然生態氧吧」,遠離污染的博羅官山,還被國內外專家評委「世界長壽水源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長壽家族。鹿啄泉就是產自世界長壽水源地博羅官山,取自地下200米無污染的深岩裂隙中,每一滴都是經過2000多年的富集礦化而成的地心之水。近日,據了解鹿啄泉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諾貝爾技術檢測,和依雲、斐濟泉一並獲得「水類最高安全評級」。

9. 目前世界長壽之鄉有幾個

各地"長壽村"的飲食奧秘

由於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的迥異,人類的生存環境千差萬別,獲取的食物種類、膳食結構各不相同,營養健康狀況也各有千秋。但是,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都存在著一批長壽人群,他們在長期的演化和抉擇中,形成獨特的飲食習慣,而這種飲食習慣,正是他們健康長壽的奧秘。

長壽人群的標准

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長壽老人都有可觀的數量。根據聯合國的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世界衛生組織則認為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0歲就是長壽國家。

「長壽之鄉」的飲食奧秘

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巴基斯坦的罕薩

罕薩山谷與我國的新疆毗鄰。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很多人都能健康地活過一百歲。據英國醫學專家的實地考查,罕薩人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酒「罕薩之水」。此外,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富含礦物質,可常年飲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對當地人的健康非常有利。

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厄瓜多南部山區有一個叫比爾卡班巴的村莊,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在約5 000人中就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比爾卡班巴人以素食為主,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很少吃動物食品和高熱量食品。當地人喜歡飲用的泉水中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

喬治亞位於外高加索地區。在許多聞名於世的長壽村中不少人能活到130歲甚至140歲。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當地人的飲水呈微鹼性,pH值為7。2~7。4,與人的血液pH幾乎相同,使這些長壽者的血管保持柔軟、血壓偏低、脈搏正常。由此,科學家認為弱鹼性食物有益於長壽。

中國廣西巴馬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五大長壽鄉鏈條中惟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位於廣西盆地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巴馬人的飲食特點是低熱量、低脂肪、低鹽和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每日兩粥一飯,均自然處於限食狀態。主食以玉米粥和大米粥為主,輔以白薯和各類蔬菜、豆類等天然食品,常用火麻油炒菜。火麻油是目前所有常見的食用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溶於水的植物油。巴馬縣境內多山,空氣清新,被稱為「天然氧吧」。該縣北部山區的農田和菜地錳、鋅含量極高,而銅、鎘含量低。研究表明,高錳低銅的土壤分布與心血管發病率呈負相關,與長壽老人的密度呈正相關。鋅被稱為「生命之花」,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

中國新疆和田

新疆和田的拉依蘇村是另一個在我國境內的世界長壽之鄉。目前,拉依蘇村有2 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該村居民食物以谷菜為主,其中的穀物又以饢和饃饃為主,麵食佔到69。5%,還喜歡飲用當地的一種茶水,不喜歡吃過多甜食。

除世界長壽之鄉以外,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均存在長壽國家和地區,其飲食也各有特點。

以日本沖繩島的大宜味村為代表。據1997年的調查,該村3 500位居民中,65歲以上者930人,占總人口的26。5%,高齡老人和長壽老人比率非常之高。日本是典型的長壽國家,其國民的平均壽命居世界之首。2002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女性82。3歲,男性78。32歲。各國營養專家均認為,日本人健康長壽與合理膳食結構密切相關。

日本人主食以稻米為主,主菜是魚,副菜是蔬菜、海藻和菌類。此外,還大量攝取應季的野菜。

西方「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三高膳食歷來被世人關注最多,批評也最多,被認為是「富貴病」的根源,但在西方國家,也有長壽人群存在。其中,以希臘克里特島和丹麥格陵蘭島最為典型。希臘克里特島的居民膳食以天然動植物為主。島上的植物大多含有重要的ω-3脂肪酸--亞麻酸,動物吃島上的植物後,能為克里特島人提供富含ω-3脂肪酸的肉製品及奶製品。克里特島盛產的橄欖油也是ω-3脂肪酸的來源之一。丹麥格陵蘭島上居住的愛斯基摩人以捕魚為生,飲食中很少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總攝取的能量有35%~40%來自動物脂肪。許多學者研究發現,格陵蘭島人的食物以深海魚類及食用深海魚類的海豹為主,而這些深海生物大都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

以飲食,促健康

我國是典型的東方飲食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以「五穀」為主食,以果蔬、少量動物性食物為副食的飲食特色。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居民膳食出現了穀物偏低、豆類偏低、油脂過多、食鹽過多的不良傾向,需要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

堅持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世界長壽之鄉的飲食結構均體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以谷菜為中心。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其中,喬治亞的谷菜食的比率為65%左右,新疆和田與廣西巴馬的谷菜食率高達80%。外高加索的長壽鄉除谷菜食外,還攝取一些水果、堅果、乳製品、蛋等。除去其他條件(如遺傳、環境、勞動等),谷菜食的偏重程度決定長壽的程度。我國長期以來,已形成了以「五穀」為主食,以果蔬、少量動物性食物為副食的飲食特色,應堅持以植物性食物為膳食主體,使食物生產與消費需求相適應。

堅持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合理搭配

長期單純吃素,會使人體內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統功能逐漸遭到破壞,最後導致百病叢生,且人體所需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無法全面供給。現代營養學表明,只有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合理搭配,才能全面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長壽地區人群的膳食均很講究葷素搭配,非常重視對各種肉(魚)類食品的攝取。而且,動物性食物消費比重的適度增長,也是居民膳食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

熱量要適量、蛋白質結構要合理

根據國際自然醫學會的調查,世界5個長壽之鄉的人日均攝入熱量為6 500千焦左右,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8 000~10 000千焦的標准。熱量攝入過多是造成肥胖和相關疾病的重要原因。蛋白質結構要合理,攝取動物蛋白的同時,注重植物性蛋白的攝取,多食豆製品。

脂肪攝入量要低且結構合理,鹽分攝入量要低

西方長壽地區居民的脂肪攝入量不同,但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控制脂肪攝入量,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高鹽飲食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而我國食鹽攝入量偏大,應盡量減少鹽的攝入量。

注重礦物質攝取和酸鹼食物合理搭配

長壽之鄉居民均注重攝取富含礦物質的食物。注重蔬菜等鹼性食品攝取,可與穀物和肉類等酸性食品中和,使血管保持柔軟。

10. 世界五大長壽之鄉分別是哪裡

世界第五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23.8萬,現轄12個鄉鎮,境內居住有瑤、壯、漢等12個民族。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類聖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於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巴馬的山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將巴馬一分為二,更是巴馬境內石山區和土山區的界河。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4℃,年無霜期337天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風秀、谷幽、氣香、水甘是對這里綠色大自然恰到好處的概括。特別是這里的空氣十分的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這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一般為每立方厘米2500個,盤陽河谷及一些長壽村屯竟高達3萬多個 ,是首都北京的100至750倍。 巴馬是革命老區,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腹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初,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和指揮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著名的盤陽起義、萬崗起義和停歲阻擊戰就在這里打響。 雖然巴馬境內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生產條件還較困難,但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有一個叫「巴盤屯」的小村,村裡515人中,百歲老人就有七人,是聯合國評定壽鄉標準的200倍,人稱這里為「長壽聖殿」,更為特別的是這里的每戶人家都基本出一個教師,故此人們又將巴盤屯稱為秀才村。以前這里的孩子長到10歲才去上學,上了中學才能看到電視,頭腦發育的階段眼裡看到的都是險山、秀水、奇石,看不到污染本性的東西,但他們聰明,智商高,這么一個小村建國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中專生63名,其中博士生兩名,研究生兩名,目前有兩名正在國外深造,無論從上著名大學的人口比率,還是從接受教育的時間條件來看,恐怕也是一些大城市望塵莫及的。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獨特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么洞、有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旅遊資源。 長壽之鄉這神秘而特殊的水土還繁育了眾多珍貴土特產,其中巴馬香豬、火麻、紅粳米、珍珠黃玉米、茶籽油、板粟、黑麻山羊、蛤蚧、油魚、巴蕉竽粉絲等便是典型代表,由於它們均生長於獨特、封閉、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被國際自然醫學會推薦為「綠色長壽食品」,特別是「巴馬香豬」曾是明、清時代宮庭貢品,十分名貴,巴馬因此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目前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茶籽火麻調合油、精煉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絲。礦產資源主要有鈦、硅、錳、銻、鐵、金、輝綠岩、水晶、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玻璃礦、雲母礦等。此外,瑤族善射,百步穿揚,全國的許多射弩冠軍就出生在巴馬的東山鄉,故巴馬還有「中國射弩之鄉」以及與周邊縣共同組成的「世界銅鼓之鄉」等殊榮。 巴馬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公路四通八達,縣城位於國道323線和省道322線的交匯處,是桂西通往桂東南沿海地區和大西南地區的咽喉要地,距南昆鐵路70公里。可從田陽、田東、大化三條線路通往首府南寧。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均較便利,銀行、保險、商業、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等均已配套。 巴馬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的一部分,在享受國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同時,已經出台一系列有自治縣特色的,更加寬松的適應西部開發的投資優惠政策。神奇美麗的壽鄉正在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敝開胸懷,熱忱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洽淡貿易、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共創壽鄉輝煌、共享長壽之樂,為您添福增壽!

閱讀全文

與外國的長壽地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北冒領養老金 瀏覽:560
臨床課題設計方案老年痴呆 瀏覽:591
長壽之鄉可以用什麼體現 瀏覽:78
2016年北京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 瀏覽:660
養老保險哪個地方 瀏覽:711
90歲宮頸癌 瀏覽:888
心衰病人老年痴呆 瀏覽:44
依立紫砂鍋用了老年痴呆 瀏覽:850
濟南市工人退休金多少 瀏覽:744
日本東京有多少位百歲老人 瀏覽:351
老年人牙黃怎麼治 瀏覽:78
如何讓老人感覺有氣質 瀏覽:537
為什麼心不好的老人越長壽 瀏覽:878
什麼是好父母恩威 瀏覽:648
美國不老60歲名模 瀏覽:543
2014黑龍江省養老金 瀏覽:446
孝敬父母短句10字 瀏覽:534
現在企業退休金是多少錢 瀏覽:150
感謝父母應該做哪些行動 瀏覽:897
60歲人的性格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