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70歲南極之旅

70歲南極之旅

發布時間:2021-10-15 00:13:08

『壹』 請問,三千朱履隨南極;七十霞觴進北堂,這幅對聯是什麼意思呢

三千朱履隨南極;七十霞觴進北堂
南極:南極仙翁
霞觴:玉釀瓊漿http://..com/question/8730.html

這是一副七十歲的壽聯,大概意思:有南極仙翁攜玉釀瓊漿來為七十老人賀壽

『貳』 第二個征服南極的是誰,為什麼他的這次遠征震撼那麼大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國海軍上校。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壯志。他的競爭對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那裡。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啟程。途中,他聽說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極。

左圖: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國南極探險隊隊員赫伯特·龐廷拍攝的。不久,龐廷和一部分隊員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極挺進。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隊人馬離開自己的宿營基地,前往南極。暴風雪使旅行十分艱難。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決定只帶4位同伴前行,他們是愛德華·威爾遜、享利·鮑爾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勞倫斯·奧茨。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達南極。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國旗已經在那裡飄揚。他們深感失望,踏上了歸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奧茨因患嚴重的凍傷,不願連累別人,主動要求出去走一圈,在這種環境下,出去只會....剩下的3個人不得不扎營,以躲避惡劣的天氣。但3月29日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離開他們的宿營基地幾千米處。

人們知曉斯科特最後一次旅行的詳情,因為他的日記記到了最後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尋隊發現了這本日記,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屍體。3人的屍體被就地掩埋,如今於南極冰下的深處。奧茨的屍體始終未被找到。

最後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斷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里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涌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著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餘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巨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盡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裡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後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說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後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後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後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後來又紮下帳篷吃午飯。飯後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裡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麼事,他慢慢地說他也不知道,只說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後,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說,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以後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著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但這些倒霉事並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星期日

現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乾。我們謹慎地消耗著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著下一個補給站,現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裡,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前邊的路程了。

關於斯科特臨死前的書信(茨威格)

那些書信寫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卻沒有絲毫悲哀絕望的情意,彷彿信中也滲透著那沒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氣。那些信是寫給他認識的人的,也是說給全人類聽的;那些信是寫給那個時代的,但說的話卻是千古永垂的。

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他關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完成世界歷史上最崇高的業績之一的最後竟作了這樣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自己的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他懷著最誠摯的友情給那幾個同他自己一起罹難的夥伴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為他們的英勇精神作證。盡管他自己即將死去,他卻以堅強的、超人的感情——因為他覺得這樣死去是值得紀念的,這樣的時刻是偉大的——去安慰那幾個夥伴的遺屬。

他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談到自己時非常謙遜,但談到整個民族時卻充滿無比的自豪,他說,在這樣的時刻,他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兒子——一個稱得上兒子的人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寫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民族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臨死時還對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這是他在一生中由於男性的倔強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在給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寫道:「在我一生中,我還從未遇到過一個像您這樣令我欽佩和愛戴的人,可是我卻從未向您表示過,您的友誼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您有許多可以給我,而我卻沒有什麼可以給您。」

他最後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寫給他的祖國的。他認為有必要說明,在這場爭取英國榮譽的搏鬥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卻無個人的過錯。他一一列舉了使他遭到失敗的種種意外事件,同時用那種死者特有的無比悲愴的聲音,懇切地呼籲所有的英國人不要拋棄他的遺屬。他最後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運。他寫的最後一句話講的不是關於自己的死,而是關於活著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以下便是幾頁空白的信紙。

(摘自《奪取南極的斗爭》,舒善昌譯)

美科學家為英南極探險家正名

新華網2001年9月14日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的一位科學家日前推出一本新書。這本新書提出的觀點是,近90年前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進行的南極探險活動之所以失敗,罪魁禍首並不是斯科特決策的失誤,而是變幻無常的寒冷天氣。

以前的評論總是說,是斯科特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和他的4位隊友用雪橇拉著設備,在南極探險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後,最終走上黃泉路。但是在本月新書《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蘇珊·所羅門說,1911~1912年的冬天,長達幾周最低溫度為-37°C的天氣要比往常的天氣寒冷得多,正是這嚴寒的天氣打亂了斯科特經過周密研究的探險計劃。

身為大氣研究化學家的所羅門分析了寒冷天氣對斯科特一行人的設備所產生的影響,並檢查了她從世界各地找到的書籍和日記對當時的天氣狀況的記載。所羅門本人1999年因發現南極洲上空臭氧層減少的原因而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極洲進行臭氧層研究之前,就開始閱讀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寫下的日記。

所羅門把這些信息與南極洲自動氣象站過去17年內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數據收集的地點距斯科特的探險路線僅幾公里。自動氣象站顯示的數據表明,這些年裡,只有1988年的氣溫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極探險時一樣低的溫度,而且持續的時間一樣長。所羅門對斯科特一行採取的正確決策和失誤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並不是在為他(斯科特)貼金」。

所羅門說,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規模較小的探險活動和歷史記錄的基礎上,估計到了南極洲的天氣會十分糟糕。

他們因此計劃在雪橇上使用帆來增速,以便能夠「一路飛奔回家」。所羅門稱,這個計劃很不錯。在斯科特南極之行的幾周前,由羅阿爾·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已登上南極大陸,他們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馬拉和人拉的雪橇,結果馬在嚴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達南極後,才意識到他們為此行要付出的代價。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兩名隊友在距大本營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兩名隊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後來發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准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他們此次 去南極極點被稱為"偉大的悲劇"他們的精神很偉大他們充分表現出一名敢於為人類獻身的英雄的精神與對事業的執著和偉大的集體主義.
南極探險經過
95年前,英國海軍上校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帶領探險隊向南極點發起挑戰。遺憾的是,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壯志,並在返回途中因供給不足在飢寒交迫中全軍覆沒。95年後,劍橋大學首次向世人公開了斯科特在走向死亡前寫給家人的書信,以紀念這位英國探險家。
探險英雄
斯科特被英國人稱為20世紀初探險時代的偉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向南極點發起沖刺。當時,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也率領著另外一支探險隊向南極點進發。兩支隊伍展開了激烈角逐,都想爭取「國家榮譽」。結果阿蒙森隊於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抵達,比阿蒙森隊晚了一個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極寒冷天氣提前到來,斯科特隊供給不足,飢寒交迫。他們在嚴寒中苦苦拼搏了兩個多月,終因體力不支而長眠於皚皚冰雪中。
早在最後一次南極遠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經是英國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間首次進行南極探險,相關游記《發現之旅》曾是英國最暢銷的書。而他最後一次南極探險的悲壯故事更是激勵了一代代英國人。
臨終遺書
斯科特給妻子凱瑟琳的最後一封信分幾天寫成,記錄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這位探險家在信的開頭寫道,他和隊友「身體很好,充滿活力」。隨後,他告訴妻子,「親愛的,這里只有零下70多華氏度,極其寒冷。我幾乎無法寫字。除了避寒的帳篷,我們一無所有……你知道我很愛你,但是現在最糟糕的是我無法再看見你——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對」。
隨著處境惡化,斯科特更加絕望,他在信中勸妻子改嫁:「如果有合適的男人和你共同面對困難,你應該走出悲傷,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訴妻子,面對死亡,他沒有任何遺憾和後悔,「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後的時刻,斯科特非常掛念當時僅3歲的兒子彼得,他寫道:「可能我無法成為一個好丈夫,但我將是你們美好的回憶。當然,不要為我的死亡感到羞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會有一個好的出身,他會感到自豪。」他還囑咐妻子要培養彼得,讓他熱愛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慷慨捐贈
這封遺書寫於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遺孀」。1913年,人們在斯科特遺體旁發現了它。
斯科特的祖母達斯拉·斯科特說,遺書表明斯科特身處絕境時仍充滿勇氣和鬥志,「看著這些字跡,你無法相信它們是在遙遠的南極,在嚴寒中寫下的。我熱淚盈眶」。
這封遺書連同斯科特在探險途中所寫的其餘300多封信件,已經由斯科特的兒子,已故爵士彼得·斯科特的夫人捐贈給劍橋大學斯科特極地研究所。
研究所所長朱莉安·多德斯韋爾說:「我們非常感激斯科特家族;要不是他們慷慨捐贈,斯科特臨終前最心酸的家書很容易就會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
據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道,這些書信將從17日開始首次完整展出,公眾可以親身解讀探險家悲壯的心路歷程。

參考地址:http://www..com/s?wd=%CB%B9%BF%C6%CC%D8%B5%C4%C8%D5%BC%C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斯科特的日記

『叄』 南極旅遊對身體和年齡有要求嗎

建議去南極旅遊之前做一個體檢,重點檢查的是心腦血管項目。南極氣候有寒冷、乾旱、多風三個特點,去南極必須有很好的身體素質。

▼建議必查項目

體檢項目:血氧飽和度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靜脈血的血氧飽和度低於70%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血色素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正常值是13.5~17,低於12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血液生化全項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白細胞低於4000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24小時動態心電圖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有心臟病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24小時動態血壓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高壓超過140/90,低壓低於90/60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心臟螺旋CT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血管狹窄堵塞50%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頸動脈彩超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頸動脈有斑塊堵塞50%以上,軟斑塊堵塞20%以上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耳鼻喉科內耳平衡檢查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美尼爾綜合症不建議去

體檢項目:眼科檢查

這樣的指標不建議去:眼壓高不建議去。

南極旅遊,兒童年齡,一般8歲及以上可以參加。
低於8歲等特殊情況,可以單獨申請。
對兒童年齡的要求:
南極旅行對兒童的限制,主要來源於南極郵輪公司。每家公司的要求,都不太一樣。總結下來,大部分公司對於兒童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兩條:

1.年齡不小於8歲(部分公司要求10歲)。
2.18歲以下兒童,南極旅行中需要有父母全程陪同。

同時,兒童在南極旅行中,有些可選游覽活動是受限的。例如:皮劃艇、極地露營。
以要求比較嚴格的誇克探險公司為例說明。具體要求如下:

1.8歲以下拒絕參加。
2.8歲及以上,體重大於29公斤,身高大於1.2米。
3.父母簽署授權協議書。
4.8-16歲需要有父母在行程中全程陪同。

不過這個也不是絕對的。比如有加拿大郵輪公司接待過中國的一家三口,孩子只有4歲。這種低於8歲的情況,可以單獨找郵輪公司申請。郵輪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審核是否同意。

對老人年齡的要求:
對年齡上限,基本沒有要求。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即可。我在南極見過最大老人,是一位英國老先生,82歲。其實,去南極旅行的外國遊客,多數都是退休了的老年人

『肆』 沙克爾頓南極探險結果怎樣

之一:極地遇險

沙克爾頓在1908~1909年的南極探險中,盡管沒有如願以償地到達南極點,但找到了通往南極點的路線,並且創造了到達南緯88°23′的最南紀錄。他那英勇頑強、百折不撓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使他成為英格蘭的民族英雄和著名的極地探險家。

沙克爾頓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和獲得的榮譽,決心再進行一次嘗試。

1914年7月,沙克爾頓率領由11名科學家和17名船員組成的南極考察隊,乘「持久」號考察船離開了倫敦,開始了他領導的第二次南極考察。鑒於南極點這塊地理發現金牌已被阿蒙森和斯科特所摘取,他不能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走,要走自己的路。於是,他把橫穿南極大陸作為這次探險的目標。先從威德爾海海岸出發,途經南極點,最後到達羅斯海邊緣的麥克默多海峽。

沙克爾頓向莫森購買的「極光」號考察船,也與「持久」號同時出發,它的任務是把一支支援隊和部分燃料及食品運送到羅斯海沿岸,由該支援隊穿過比德莫爾冰川布設一些倉庫,供橫穿南極大陸的沙克爾頓使用。

1914~1915年,南極夏季期間,威德爾海的冰情異常嚴重。「持久」號在1914年12月5日離開南喬治亞島的一個捕鯨站後,在快要到達最終的停靠港——瓦塞爾灣時,船被冷酷無情的海冰死死纏住,無法脫身。船體周圍起初是半溶狀的海冰,但不久就把船封凍在長5千米、寬4千米的大浮冰中,無法前進和後退,再加大馬力也無濟於事,只好隨冰漂流。突然,一股強勁的北風吹來,使封凍船的浮冰迅速前進。正在這時,又刮來一股神秘的南風,與強勁的北風相互抵消,才使他們避免了一場災難。沙克爾頓的橫穿南極大陸的計劃剛剛開始實施,船就陷入孤立無援的冰漠之中,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向西北方向漂移,這使他極為不安。在漂流到南緯70°時,冰山向他們襲來。

在巨大冰塊的沖擊下,船體被擊穿了0.6米大的洞,海水涌進船艙,他們連續往外抽了3天海水,並且拚命地去堵洞口,但是毫無用處。沙克爾頓沒有辦法,只好做出棄船的決定。於是,人們攜帶3隻小艇、雪橇和食品,心情沉重地離開那垂死掙扎的「持久」號船,來到近處運動的大塊浮冰上。這里,他們距離可能得到援助的地方有1760千米。

「持久」號一連3周忍受著巨大冰山的相互沖撞,但它仍然被冰凍在浮冰上。人們冒著生命危險,不時地到船上尋找些有用之物。

1915年11月22日,歷經冰山折磨的「持久」號再也支持不住了,漸漸地沉入大海。沙克爾頓一行仍然停留在漂移的海冰上。船沉了,使他橫穿南極大陸的計劃化為泡影。

南極的夏季到了,帳篷里特別悶,浮冰的表面漸漸變成冰泥。他們幾次想移動一下帳篷,都因冰不牢固而告失敗。食品也成了問題,雖然經常派人抓些海豹來吃,但也不得不把4支狗隊的狗射死充飢。

聖誕節和元旦快到了,要想到達波利特島顯然是不可能了。他們仍然呆在冰上隨冰漂流。現在唯一的希望是漂流到克拉倫斯島或象島,若不能到達其中任何一個島的話,就只得聽任大西洋的擺布了。

直到1916年4月9日,他們隨冰漂流到碎冰邊緣,小船周圍凍的冰化開了,於是3隻小船都順利地下水了。冰山激起的巨浪,不時地向小船撲來,水手們的衣服被海水打濕,不一會兒就凍成了冰人。小船上沒有淡水,食品也不充足,他們嘴干口渴,飢寒交迫,還要忍受著鹽水刺激凍傷部位的劇烈疼痛。他們白天劃船前進,夜裡在冰上扎營休息。終於在4月16日,即「持久」號遇難的第6個月,沙克爾頓率隊員們登上了象島。這是一個小島,找不到任何可以救命的東西,只有一些企鵝棲居在這里,但不久也都遷走了。沙克爾頓認為,他們不能在這里冒寒冬的威脅。於是,他決定帶5個人,乘長6.85米、寬1.8米的小艇「詹姆斯·凱爾德」號航行到南喬治亞島,以尋找捕鯨者的援助。

之二:極地脫險

4月24日清晨,沙克爾頓等6人乘「詹姆斯·凱爾德」號,帶著30天的食物、淡水和燃料,動身出發了,留在島上的人們,以熱茶為他們送行。

沙克爾頓把隊員分成兩班,3人觀察和操縱小艇,3人擠在甲板下潮濕的睡袋裡休息,4個小時換一次班。然而,小艇隨著風浪上下顛簸,休息的人被彈上彈下,得不到安寧。風浪又不時地把海水涌進船內,他們需不斷地往外掏海水。

他們就這樣在漫無邊際的南大洋中航行了14天。航行了1280千米,終於來到了南喬治亞島。沃斯利駕駛著小艇,慢慢地靠近海島。誰知這時海上突然狂風大作,小艇被吹離了岸邊。他們在海中漂泊了好幾個小時,後來風向變了,又把小艇吹向岸邊。6個疲憊不堪的人連續奮鬥了9個小時,盡管海岸近在咫尺,可他們卻無法靠岸。

第二天清晨,沙克爾頓試圖找一個登陸點,但狂風依然不停地刮,他們忍著口乾舌燥的痛苦(因為淡水用完了),整天與狂風搏鬥,直到夜幕快要降臨時,船才在金哈康灣靠了岸。

他們把船上的儲備品一一搬上了岸,又試圖把船也拉上岸,但沒有成功。沙克爾頓留下一人看船,其他人就地休息。過了幾小時,全體隊員出動才把船拖上了岸。

他們的命運實在太糟了,因為他們求救的捕鯨站在島的另一面,要到那裡,或是橫穿小島,步行而去,或是乘小艇前往。小艇現在破爛不堪,無法再繼續航行了,而且兩名隊員的身體極為虛弱。

6個人當中,只有沙克爾頓、沃斯利和克林的身體還能頂得住,於是,沙克爾頓決定他們3個前去求援,其他3人留下。5月19日,沙克爾頓等3人帶著汽化油爐、一套炊具、一把手斧、48根火柴和15米長的登山繩及一些食物出發了。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走著、爬著,翻過了一座1200米的高山,最後來到了一個險峻的山坡旁。他們好不容易爬上了山坡,可是下面漆黑一團,怎樣下去呢?他們3個手拉手,坐著滑了下去。這是他們整個旅程中最危險的一段路程,因為不知道前面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但命運這次沒有捉弄他們。當他們下滑一陣子休息時,已下滑了1.6千米,這等於他們歷盡艱辛爬上山坡的一半距離。在以後的行程中,他們不時用指南針來校正方向,也不時停下來休息並吃點東西。最後,經過36個小時的艱難行進,這3個衣衫襤襟、污穢不堪的人,披著滿頭長發,終於找到了挪威捕鯨站。捕鯨站的管理員李利船長,是沙克爾頓和沃斯利的好朋友,當他見到這3個人的時候,竟然連沙克爾頓也認不出來了。

12小時後,一艘捕鯨船載著沙克爾頓、一名英國捕鯨者和一名挪威志願船員,向象島駛去。但不久就被110千米寬的浮冰擋住了,幾經努力都未成功。因該船隻帶了10天的燃料,又沒有破冰能力,只好撤回駛向福克蘭群島。在這里,沙克爾頓第一次與外界取得了聯系。當時正值戰時,英國海軍部沒設置援救南極考察隊的機構,但是,沙克爾頓與巴西的烏拉圭亞納的拖網漁船取得了聯系。在6月份,他駕漁船去象島,看到了象島,但沒能靠岸,因為只帶了3天用煤,他不得不回到福克蘭群島。在那裡,他緊盯著麥哲倫海峽,看是否有英國的貨船經過。然而,他失望了,觀察了許久,也未見一艘英國貨船經過。他只好租了一艘船齡40年的縱帆船,去搭救象島上的22名隊員。可是,出師不利,再告失敗。8月,他借到智利的一艘拖船,第四次去象島。這艘船是鋼殼船體,不耐冰,但非凡的沙克爾頓找到了一條容易接近象島的航道,在8月30日終於到達了離別4個半月的象島。島上的人們,在最後的幾周內,一個個餓得死去活來,但仍然堅信沙克爾頓隊長會來營救他們。當船靠岸時,他們高興得快要發瘋了。簡短的慶賀之後,隊員們都上船返回歐洲。

此時,沙克爾頓的營救工作還沒做完。與「持久」號同時啟航的「極光」號,順利抵達羅斯海沿岸後,支援隊就穿過比德莫爾冰川去設置倉庫,就在這期間,一場暴風把「極光」號的錨鏈刮斷了,船受損嚴重,在羅斯海漂泊了幾天就回紐西蘭了。然而,支援隊的10人被棄留在羅斯島的埃文斯角。沙克爾頓趕到紐西蘭找到「極光」號,很快修復好,就隨船到羅斯島接回島上的支援隊。至此,沙克爾頓的這次「橫穿南極大陸的考察」才算告一段落。全體船員和隊員得救了,無一人失蹤。

1922年,沙克爾頓組織領導第三次南極考察隊再度赴南極。但他到達南喬治亞島時卻突然發病,這位傑出的極地探險家不幸逝世,年僅48歲。

『伍』 南極仙翁的坐騎下凡,洞府極為隱蔽,為何要透漏給他人

趁著主人南極仙翁與東華帝君下棋的機會,仙翁的坐騎白鹿悄悄來到了比丘國境內。

私自下凡,白鹿與白面狐狸醞釀了一件大事:先用「美人計」將比丘國王的身體搞跨,再獻策為國王治病,然後再進一步實現兩人的夢想。

四大名著《西遊記》里,比丘國國王沒有經得住考驗,領了白鹿的「盛情好意」,收芳齡16歲的白面狐狸為王妃,還封白鹿為國丈。

「源易緣」注意到,如果不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比丘國,白鹿和白面狐狸的密謀已久的計劃,就可以實現了。

土地爺或是害怕孫大聖的神威或金箍棒,也或是畏懼白鹿。

「小神理當鑒察,奈何妖精神威法大,如我泄露他事,就來欺凌……」

土地爺對白鹿和白面狐狸的來歷及所謀事情,一清二楚,無奈不敢亂說。

土地爺畏懼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更害怕「禍從口出」……

作為南極仙翁的仙騎,身外海外三島福、祿、壽三星中的尊神隨從,仙鹿見多識廣,自然養尊處優,不怕在世間受到欺負或委屈……那麼告訴別人自己的洞府在哪裡,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陸』 去南極有年齡限制嗎七十歲可以去嗎

如果是跟隨一些旅行社或者其他戶外活動等機構的話對年齡和身體素質要求都有限制,如果是自己出行去南極,沒有任何的限制,不過也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對於專業的旅遊機構來說,對於出行人的身體和年齡的確有限制,一般的低風險旅行基本上80歲以下,身體健康的人群不做限制,如果超過80歲,那麼多數會有限制,不過對於南極、珠峰等這些活動風險比較高,個人身體素質要求也高的活動,基本上都會有限制,而且不僅僅是對年齡,對身體素質也有要求,及時僅僅30歲,如果心臟、身體等有一些疾病的隱患,那麼也不能夠參與。或者簽訂類似於「生死狀」的免責聲明才可以參加。

『柒』 南極與北極有什麼不相同

南極盛世難卻,北極曠野難忘

冰山在南極,無比高大,甚至南大洋的洋面上漂泊著無數方桌般平整的冰山。

來到北極,冰似乎不願更多在高度上下文章,卻有著斑駁不斷匍匐洋面的趣味。碎冰滿目,卻絲毫沒有瘡痍,南大洋就像雪頂咖啡,北冰洋更像冰鎮啤酒。

南極沒有霸主,企鵝是它的小主人

北極有霸主,白熊卻日益為生計發愁

南極的企鵝數量龐大,南極旅遊,邂逅小企鵝的幾率肯定是100%。南極大陸深處氣候萬分惡劣,而南極最具代表性,體積最大的帝企鵝只生活在厚冰區,非常難得一窺真容。

北極熊,是名副其實的北極霸主。物以稀為貴,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全世界僅約2萬頭北極熊生活在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1.5倍的北冰洋地區。而近來,因全球氣候異常,北極冰層越來越薄,海冰急劇減少,北極熊的生存問題不止一次被提上日程,北極霸主,能輕易打敗其他動物,卻無力戰勝氣候,生存面臨紅線。

北極旅行,在海冰日益減少的情況下,想一睹白熊身姿確屬不易。只有最專業的極地旅行操作隊伍,才有實力為遊客提供最大的近距離觀熊機會。

南極大陸的人工建築離不開科學二字

北冰洋上的島嶼,卻藏著一處處風情小鎮

南極沒有人類定居,不屬於任何國家。你在南極看到的房屋,大多屬於各個國家的科學考察站,大家只有輪值工作,沒有生活居住。

北極則不同,且不說北極圈內的八個國家,就是北冰洋上的格陵蘭島、斯瓦爾巴德群島等,都有人類的社區存在。北冰洋上的島嶼地面,多為永凍土,這些北極的小城,就建在永凍土之上,一脈相承北歐純美的格調,形成了北極城市獨有的風情。

南極船,抬頭和翱翔信天翁作伴

北極游,親身走進數十萬只鳥兒的共同家園

展翅長達數米的信天翁,可謂是南大洋的領航者。抬頭遠眺,它們翱翔於天,自由自在。帶著自在的心情,

再走進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有多個鳥的峽谷,和大大小小的鳥的懸崖。身臨其境,數十萬只鳥兒就在眼前。它們也和天、地、海一起,組成了北極生命不息的美妙畫面。南極,驚嘆於自由自在,北極流連於生命磅礴。

我們形容南極壯麗豁達

卻不知如何形容北極

沒有比南極再壯麗的風景了,他更是一個讓人充滿敬畏的旅行聖地。上百米高的冰山,數千米深的冰雪層,浩瀚的純白世界無不令人流連忘返。

而北極,則不知如何形容。

你看那延綿數百公里的北極大冰川,不是壯闊么?冰川上傾瀉入海的冰瀑布也是北極最有激情的景色。

你看那肥厚的極地苔原草甸,不是唯美么?馴鹿在草場休息,歲月靜好。

你看北冰洋平靜的洋面,不是豁達么?延伸到天邊的平靜,片片浮冰,熠熠生輝。

你看那守候冰面的北極熊,不是堅強么?北極的生物,一直面臨著天敵和氣候的雙重壓力,我們和他相遇,也許並不會再見。

『捌』 70歲可以去南極旅行嗎

70歲理論上是可以去南極旅行的,只要辦理合法的證件,肯定要有健康檢查,而且可能旅行社會要跟旅遊者簽訂協議,就是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可能不會承擔責任,這樣的旅行協議。

『玖』 去南極旅遊攻略,中國人去南極應該注意些什麼MP3

中國已成為登陸南極旅遊的第二大客源國.預計本年中國遊客人數還會繼續增長。

在中國遊客赴南極持續增長的同時.「除了腳印.什麼竾不帶來;除了回憶.什麼竾不帶走」的環保觀念.竾深入倒每位中國遊客的心中。

南極旅遊成新選擇

南極.關於很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南極是世界公認的全人類共有的自然庇護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沒有明確主權歸屬的大陸。

上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批由500人組成的國際遊客前往南極.從此.南極旅遊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的方式與成就之一。

2011年起南極旅遊中國遊客人數持續上漲

南極旅遊季節為11月至次年3月。

2011年之前.中國遊客前往南極大陸的人數寥寥。重慶海外旅行社

2011年.中國遊客登陸南極達614人次(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單列形式被國際南極旅遊業者協會計入統計)。

2012年.中國遊客登陸南極達1158人次。

2013年.中國遊客登陸南極達2328人次。不走尋常路,這么多中國人都跑去南極旅遊做什麼

2014年.中國遊客登陸南極達3126人次。

2015年.中國遊客登陸南極達3944人次.已經占倒全球市場份額的15%.僅次於美國.成為登陸南極旅遊的第二大客源國。

預計2016至2017年.南極將迎來遊客4.3萬多人次.其中.中國遊客將達倒6000人次。

南極旅遊中國遊客年齡層擴大

關於中國極地游.不僅遊客的數量在增長.遊客的年齡層竾在逐漸擴大。

極地游當前仍為小眾旅遊形式.由於極地游產品價格偏高.所以40歲倒50歲且消費能力較高的遊客是主力軍.「但近兩年.客戶群缽開始發生變更.年齡層變得更豐富了。

50歲倒70歲的遊客數開始增長.18歲以下的遊客數量竾開始增長。」周沫認為.國人旅遊觀念在轉變.子女為父母買單的意願增強.父母願為擴大孩子的視野而投資。

南極旅遊魅力獨特

南極.有南極洲、南極點、南極大陸、南極地區、南極圈等多種含義。南極點.為南緯90度.從廣義上講.前往南緯60度以南及附近區域的旅遊活慟被稱為南極旅遊。

南極游是高端旅遊、極地游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目前去南極的旅行方式有郵輪旅遊、空海聯行旅遊以及飛機旅遊三類。

南極郵輪旅遊線路

有90%的遊客選擇郵輪旅遊.南極郵輪旅遊線路主要有3種:一是常規行程南極半島巡遊;二是游南極三島.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極半島;三是穿越南極圈。

南極半島巡遊屬於南極經典游.一般是遊客初次造訪南極的優先選擇.竾是南極游最具代表性、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南極經典游的整個行程一般在十天左右.包含探索南極半島精彩景點.觀看企鵝、海豹、鯨魚及南極海鳥.嘗試冰區泛舟、極地露營、雪地遠足等項目。

南極旅行的方式

前往南極主要有三種方式,乘坐郵輪,空海聯運,飛機旅行。除此以外,還有帆船,遊艇,觀景飛機,補給船等小眾的方式(在此不做贅述)。這些交通方式的費用,我們業內統稱為「船票」,所以不要以為到南極探險就只有坐船哦。�0�2�0�2

1.乘坐郵輪

乘坐郵輪是90%的遊客選擇的旅行方式,大部分是從阿根廷的烏斯懷亞出發。除此以外,可達到南極的港口城市還有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紐西蘭的基督城,澳大利亞的荷伯特等。旅行者乘坐郵輪,抵達南極登陸點不遠處,再換乘Zodiac沖鋒艇登陸南極半島。

優點:郵輪選擇多,線路選擇多,價格差異大,預算的調整更靈活,性價比最高。

缺點:無論選擇哪種郵輪,必須經過德雷克海峽或者「西風帶」,難免有暈船的不適感。航行時間較長。

適合人群:身體素質好,不懼暈船,控制預算的旅行者。

2.空海聯運

如果不想穿越德雷克海峽,經歷暈船之苦,你可以選擇一種飛機+游輪的方式。從智利蓬塔阿雷納斯,經過2小時飛行,抵達喬治王島,再換郵輪進行5-7天的登陸游覽。

優點:飛越德雷克海峽,免受暈船之苦;節省路途時間;保持充沛的體力,進行南極登陸活動;可從空中欣賞南極大陸。�0�2

缺點:費用在同線路的郵輪中是最貴的,每張船票的價格在11000美金以上;線路選擇較單一,只有南極半島和南極圈的行程;行程受天氣影響較大。

適合人群:對德雷克海峽望而生畏,時間寶貴,經濟基礎好的旅行者。�0�2�0�2�0�2

目前提供空海聯航的主要是兩艘郵輪。

Ocean�0�2Nova海洋諾娃號�0�2和�0�2Hebridean�0�2Sky�0�2

"海洋諾娃號"是直飛南極的「開山鼻祖」,載客量68人,船艙較小,但深受世界各地遊客的歡迎。�0�2

Hebridean�0�2Sky郵輪前身為Sea�0�2Explorer,載客量120人,經翻修後,船艙設施豪華,船票價格高昂。

3.飛機旅行

去往南極點或者南極內陸會採用這種方式�0�2。從智利蓬塔阿雷納斯搭乘飛機抵達聯合冰川,然後再飛到南極點或是南極內陸。這不僅考驗著旅行者的探險精神,還考驗著旅行者的經濟實力。目前只有兩家南極點運營公司,船票的報價大概是:6萬美金/人—8萬美金/人,而且價格逐年攀升。

南極內陸聯合冰川營地

飛到帝企鵝聚居地,與南極真正的主人同眠同棲。

南極旅行的時間

南極只有夏、冬兩季。11月至3月為夏季,冬季則在4月至10月。夏季平均溫度為+5℃-5℃,極端天氣狀態下氣溫可能在-10℃。

不同時間前往,看到的景緻以及船票的價格也是很不一樣的。�0�2�0�2�0�2�0�2�0�2�0�2�0�2

11月,南極初夏,冰雪開始融化,某些地方受冰封不能前往。

攝於2015年11月

11月-12月中企鵝求偶交配,銜石築巢。

攝於2015年12月

有些企鵝家庭已經開始孵育寶寶了。�0�2�0�2

攝於2015年12月

12月底-2月�0�2冰雪逐漸融化,來到南極洲的盛夏,這是南洲最溫暖,氣候最穩定,極地寶貝們最活躍的時間段。

攝於2017年1月

小企鵝寶寶開始慢慢成長。

攝於2017年1月

已經長到跟父母一樣高,等真正褪去絨毛後,就要學會游泳,學會捕食,學會獨立了。

攝於2016年2月

攝於2017年1月

2月底-3月�0�2夏末,部分動物會向南遷徙,離家避寒。卻是觀鯨最好的時候。

攝於2015年3月

近距離的追逐座頭鯨。

攝於2014年3月

南極旅行線路的選擇

一般來說,在南極島嶼停留的時間越多,價格越貴。

南極半島&南極圈

紅色為南極半島線路,黑色為南極圈線路,他們最大的區別是南極圈會深入更南端的區域,穿越66°34′′緯度。

天數:7-14

費用:$5200—$24995

線路亮點:�0�2最受歡迎的南極旅行路線。近距離和企鵝接觸,沖鋒艇巡遊,追逐座頭鯨,體驗極地冰泳;在科考站為家人朋友寄出世界最南端的問候,喝一杯用千萬年黑冰兌好的威士忌,穿梭在宛若天堂的雷麥瑞海道。

企鵝清單: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馬克羅尼企鵝

面臨挑戰:�0�2從烏斯懷亞出發的郵輪,必須穿越德雷克海峽,3-4天航行可能會暈船,一旦過了德雷克海峽,身體的不適感基本就不會再出現。選擇空海聯運的方式可避免暈船。

適合人群:第一次前往南極的旅行者;攝影愛好者;企鵝海豹等極地動物愛好者。

南極三島

天數:14-20天

費用:$10000—$25000

線路亮點:�0�2在南喬治亞島,生存著大量令人驚嘆的野生動物,這里是王企鵝和海狗的聚集地;可以登陸古利徳維肯,緬懷沙克爾頓墓;拜訪民風友好的福克蘭群島。

企鵝清單: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馬克羅尼企鵝,王企鵝,跳岩企鵝,麥哲倫企鵝。

面臨挑戰:海上耗時略多,除了德雷克海峽,南極半島行至南喬治亞群島的2天航行中,會遇到更大更強的大風浪,暈船的不適感高於南極半島的行程。行程較長,價格會更貴。

適合人群:身體健康,不懼暈船的旅行者,�0�2攝影發燒友,想深入探索亞南極的旅行者。

『拾』 地球是從哪來的地球的年齡有多大誰發現了南極洲

對地球起源和演化問題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中葉,至今已經提出多種學說。現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它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溫度較低,並無分層結構,只有由於隕石物質的轟擊、放射性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縮,才使地球溫度逐漸增加。隨著溫度的升高,地球內部物質也就具有越來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現象。這時,在重力作用下物質分異開始,靠近表面的較重物質逐漸下沉,地球內部較輕的物質逐漸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態的鐵)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個密度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觀測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態的)。物質的對流伴隨著大規模的化學分離,最後地球就逐漸形成現今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等層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氣逃逸殆盡。伴隨著物質的重新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內部的各種氣體上升到地表成為第二代大氣;後來,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一步發展成為現代大氣。另一方面,地球內部溫度升高,使內部結晶水汽化。隨著地表溫度逐漸下降,氣態水經過凝結、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約在三、四十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單細胞生命,然後逐步進化為各種各樣的生物,直到人類這樣的高級生物,構成了一個生物圈。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所形成的包層叫大氣層。大氣隨著地球運動;日、月的引力也對它起著潮汐作用。大氣層對地面的物理狀況和生態環境有決定性的影響。地球大氣的質量約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大氣密度隨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大氣總質量的90%集中在離地表15公里高度以內, 99.9%在50公里高度以內。在2,000公里高度以上,大氣極其稀薄,逐漸向行星際空間過渡,而無明顯的上界。

本世紀60年代末,科學家測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標本,發現月球的年齡在44至46億年之間。於是,根據目前最流行的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太陽系的天體是在差不多時間內凝結而成的觀點,便可以認為地球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然而,這是依靠間接證據推測出來的。事實上,至今人們還沒有在地球自身上發現確鑿的「檔案」,來證明地球活了46億年。

是誰最早發現南極洲?眾說紛壇。英國人說是英國船長詹姆斯·庫克於1774年1月把船駛到了南緯71°10'海域,俄國人說是俄羅斯航海家別林斯高晉率領的探險隊1820年1月16日發現了南極大陸,挪威人說挪威海員博爾赫格列文於1895年登上羅斯海人口處的岬角。

閱讀全文

與70歲南極之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年5月退休工資是多 瀏覽:733
如何向父母求紅包 瀏覽:353
光訊體檢結果怎麼看 瀏覽:655
老年人買菜折疊拉桿車 瀏覽:427
老年人高鈉血症 瀏覽:986
機務段司機退休年齡 瀏覽:904
重陽節活動軟文 瀏覽:198
處級領導退休年齡 瀏覽:523
瀘州機關養老金每月什麼時候發 瀏覽:555
大班孝敬長輩教案 瀏覽:233
婚後首付怎麼證明父母出 瀏覽:172
90後有雙方父母同時病了怎麼辦 瀏覽:461
兒子成家父母還幫什麼 瀏覽:48
有沒有種植和養殖老年大學 瀏覽:285
老年人腳心長腳墊是怎麼回事 瀏覽:20
全護理養老院上海浦東 瀏覽:968
報考警校體檢查什麼 瀏覽:667
廣東社保交15年退休拿多少錢 瀏覽:69
成都市養老機構政策 瀏覽:720
焦作體檢去哪個醫院 瀏覽:153